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东莞职业技术学校-个人总结开头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制订人:林建荣
日期:2010.2.28
一、学情分析:
1、班级概况
五(2)班共有43名
学生,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学习的主动性远远不够。
当然,班上也有很多积极向上
的学生,也有很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学生。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解决问题能力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
乘除知识
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
大。对于一些计
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这对本学
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
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
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纪律方面
五年级整体纪律较好,课堂上能专心听讲,上课说话的人较少,少数学生坐不住,不是站起来,
就是趴在桌子上,或用膝盖跪在椅子上,到处转动和后面的同学说话。就以上的情况来看,主要是
五年级
这一阶段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五年级孩子大部分在11岁左右,身心的发育成长
造成了他们一
些外部表现: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除此之外,老师的教育也有
一定的因素。当讲授
的内容符合他们的口味或兴趣浓厚时,也会聚精会神,鸦雀无声。所以,我们
在教学时要注意教育引导,
并间隔提醒,让他们慢慢养成专心的习惯。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要想方设
法让课堂更是生动,更有趣,符合
他们的认知特点,对上他们的口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精力
放到学习上来。从而创造一个安静、和谐
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
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
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
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
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
分析的同学只有5、6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
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
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
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
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
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
行个别的辅导。
(2)
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
好。
(3) 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
学习能
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
父母对子女的
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
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
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
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
接受能力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与讨论的
能力,解
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
的
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
5、其他因素:
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
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
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
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
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
无论是课程的调整,还是身心的成长、个性特点的塑造都需
要我们细心的去观察和发现,通过掌握的材料
加以分析,以便指导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
二、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
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
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
数
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
分数的
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
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
和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
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
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
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
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
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
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
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
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
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
,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
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
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
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
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
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
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
过小组合作的
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
际应用,感受用数学
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
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
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
会求100以
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
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
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
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
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
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
br>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
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
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
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
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
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套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主要的依据是《标准》的要求和所提倡的理念“在《标准》中这
部分内容
的要求有所降低,明确在1~100的自然数中认识有关的概念和性质,并且这部分内容不
作为一个独立
的领域出现,在教材的编排中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分散到数的熟悉和计算中去”(刘兼
孙晓天主编《全日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第204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5月第1版)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
br>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
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中,
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
涉及的数的
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
习题的设计等
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使得上述两单元中相关内容的编排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下面
几个特点:
(1)精简教学内容,突出基本概念教学①不再以整除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与倍数,而是在直<
br>观的基础上,通过乘法算式得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
法的知识和经验,对整除的含义能够清晰的理解,不出现整除的定义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
影响因
此,本套教材中不再出现“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
倍数的概
念②“分解质因数”和“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在以往的教材中,“分解
质因数”及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是作为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安排的,因
此,“分解质因
数”一直作为必学内容编排而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求最大公因
数和最小公倍数,“
分解质因数”失去了其基础知识的作用,因此不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只作为
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
你知道吗?”中介绍
(2)增加了直看和联系实际以往人们普遍认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
于形式化,一系列的概
念引出,好像都与现实生活无关;从概念到概念,似乎都难以直观而小学数学的大
多数教学内容的
引出都注意从实际引渗入渗出,注重提供直看支柱因此,本套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
尽量联系
实际,内容的呈现、展开注重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例如,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例题
和习
题,都增加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和插图;用铺地砖的问题情境引出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br>的概念等这样的处理便于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关概念的现实意义,也有
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3)增加探索性和开放性例如,
“3的倍数的特征”的得出,“做100以内的质数表”,找出最大
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等等,
都体现了放手让学生探究,鼓励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
生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了拓展性和知识性内容精简之后,出于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考虑,教材在相关教学内<
br>容之后,利用“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等栏目,安排较多的拓展性知识作为阅读资料提供应学生例如,介绍完全数(第14页)、互质数(第83页)的概念,奇数和偶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哥德巴赫猜想,以及怎样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第81页)等,以丰富学
生的数
论知识,激发继续探求的欲望,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探索数学持久而稳定的兴趣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这样的编排使因数与倍数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扩充与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不
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
与数论相关的最基础的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实际价值,同时可使
学生获得逻辑思维的训练,自主
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2、改入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
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
样,分数知识也是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
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
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
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
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
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
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
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
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
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
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
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
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
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
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时,还注意采取下面几个方面的
措施:
(1)加强直观,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里,引进分数
概念是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对于小学生而言,分数比较抽象,学
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分数也比较
少,因此理解和掌握是比较困难的教材的编排比以往更重视用直观
的手段帮助学生体会、理解有关知识例
如,“分数的产生”提供古人测量与孩子分物的两幅直观图,
帮助学生感悟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促入对分
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则通过直观插图,从两个
方面说明14的含义(可以表示一个物体的14
,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的14),在此基础上给出分
数单位的概念,揭示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加
深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2)对部分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或精简其一,分数大小比较
与通分结合在一起教学其二,
将以往“约数与倍数”的部分内容与分数的相关
知识结合起来教学即: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编为一节,同样,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编为
一节这样的调整,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充分利
用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认
识的螺旋上升
(3)加强开放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求两个
数的最大公因数
或最小公倍数,不再采用唯一的、固定的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采用多
种方法“找”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改入了过去只介绍单一的一般算法的做
法,还
介绍了把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改写成分母是10,
100,1000,…
的分数,再改写成小数的方法这样的编排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选
择,培养学生善
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联系实际
,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如前所述,有关分数、整
除的知识都比较抽象,本套教材
特别注重联系实际,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渗透手探讨新知识例如,
无论是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
与最小公倍数的引渗透,还是约分、通分的给出,教材都创设
了适当的现实问题情境,入而在解决实际问
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得出数学方法,揭示数学与现
实世界的联系这样编排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概念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数学抽象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
促进学生空
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图形的变
换”“长方体和正方
体”两个单元
“图形的变换”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入一步扩展和提高在以前
的学习中,学生初
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熟悉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
单的轴对称图
形或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入一步认识
图形的
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
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看念教材的编排,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新<
br>知识例如,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先让学生复习轴对称图形和画对称轴,再让学生观察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从而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轴对称
图形特
征的认识其次,加强直观教学图形的特征例如,图形的旋转的教学,让学生看察钟表表针和
风车旋转的过
程,熟悉它们是怎样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
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第
三,设计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不仅设
计了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
活动,而且还设计了需要学生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的探究活动例如,
让学生判断某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
方法剪出来的,这就需要学生根据图案的特征,在头脑中对这个
图案入行“折叠”和“剪开”,从而使学
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的机会
“长方体和正方体”
单元,则是学生系统熟悉立体图形特征的开始从熟悉平面图形扩展到认识立
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教学不仅可以使
学生掌握有关立体图形方面的最基础
的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
成初步的观念,为入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
础在以往的教材中,这些部分内容的编排往往侧重于理
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
法,而对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学习素材
和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本套教材在编排上突出的变化是
,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
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得到较多的有关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例
如,每种图形的特征,均采用让学
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石头放在盛水
的杯子里的实验等,以形象、
生动的方式,为学生感知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又如,长方体体积的计
算方法,先让学生用方木块拼摆长方体,通过对摆法不同的长方体的相关数据的看
察、分析和归纳,
自己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公式教材编
排还加强了联系实际例如,从现实生活素材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图形;在介绍了容积
概念
后,还介绍了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在练习中适当增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如第<
br>32页第6、7题);等等这些新的变化使以往知识容量大且比较抽象的这一单元,为学生的学习和
教师的教学,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开放的教学空间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
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关于统计的教学主要有两部分,其一,教学新的统计知识——众数,了
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找出数据的众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
的特
征;其二,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形成良好
的统计看念
在教材的详细编排上,一是注重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新内容例如,众数的含义是通过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对比得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
这
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二是注重提供丰富的现实生
活素材,
凸现统计知识和方法的价值本册教材所选素材涉及到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扩大了学
生处理信息的范
围,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看念,
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
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
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
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
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
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套教材总体设想之一
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入渗出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
数学思想方法通过
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
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
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据此,在本册教材的
“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找
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入渗出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
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
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之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
材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
载体,让学生通过看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
的多样性,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
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
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
br>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
要途径与前面几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仍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
过各部
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数学广角”单元以及数学综合运用活
动中,加强了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
册教材设计了“粉刷围墙”和“打电话”两个数学综合运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
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
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如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
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动手
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
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入渗出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
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
,本套教材注意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
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熏陶例如,“图形的变换”单元,
呈现了大量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
的事物和图案;数学综合应用“打电话”、
数学广角“找次品”等,都蕴涵了优化的思想方法,这些简洁
、巧妙的解决问题策略体现的是数学方
法“数学在使人赏心悦目和提供审美价值方面,至少可与其他任何
一种文化门类媲美”(M.
克莱因)
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稳定的探索数学的爱好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本册教
材仍然注意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的数
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
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如安排了 14
个“你知道吗?”6个“生活中的数学”
介绍了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家的故事等等这些内
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
趣,激励他们扩大知识面和入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而
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看的形成与发展也能
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入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教学质<
br>数与合数概念,教材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1~20各数的因数个数有什么规律的活动,从而为理解
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再如,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让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找质
数
的一般方法“筛法”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出,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出长方体中所含体积单位的
数量与
它的长、宽、高的关系,再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
教材展示了
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开放性,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
数学知识,进行自
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
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
的信心。
六、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
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3. 其他教具
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
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
科书上的
图制成教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七、课时安排
根据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
间一览表”,实验
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
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教学具体安排
周次
1
2
3
4
5
6
7
8
时间
2.22-2.28
3.1-3.7
3.8-3.14
3.15-3.21
3.22-3.28
3.29-4.4
4.5-4.11
4.12-4.18
图形的变换
图形的变换(2课时)
第一单元测验
因数与倍数(2课时)
因数与倍数
因数与倍数的复习(1课时)
第二单元测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时
4课时
4课时
备注
4课时
4课时
4课时
4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粉刷围墙(1课
时)
第三单元测验
4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四单元测验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课时)
第五单元测验统计(3课时)
统计(2课时)数学广角(2课时)
4课时
4课时
4课时
4课时
4课时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19-4.25
4.26-5.2
5.3-5.9
5.10-5.16
5.17-5.23
5.24-5.30
5.31-6.6
6.7-6.13
6.14-9.20
4课时
4课时
4课时
4课
时)
4课时
18
19
6.21-6.27
6.28-7.4
数学广角(1课时)
第六、七单元测验
总复习(3课时)
暑假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