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精编版)

萌到你眼炸
862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05: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徐州矿业大学-海伦凯勒的资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


1《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 br>(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
有色, 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
然的风姿,倾听大自 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 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
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 一起读课文第3自
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 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
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 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
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 德高望重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 津津乐道 精致 蕴含
奥秘 别有深意 侠客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
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 ”“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
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 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也使我们感受到大
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 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
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
“山 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 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
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 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 陈洁敏)


2《山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课前准备
1. 读不同作家写雨的作品。
2.准备优美抒情的轻音乐作品。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
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揭示课题:山雨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并理解这个词。
啼 (tí)啭(zhūàn)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 ?倾听到了什么?找到
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 )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
着看到山雨改变了 山林的颜色。)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①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a沙啦啦,沙啦啦──
b像一曲 无字的歌谣,神奇地 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 清晰起来,由远而
近,由远而近„„
(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c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 岩石、每一片 树叶、每一丛 绿草,都变成了 奇
妙无比的琴键。
(这里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
d飘飘洒洒的雨丝 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 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
一个音符 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
②小结。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
爱之情。同时也带 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 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里实写
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
的想象。)
(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这场山雨是 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
优雅的小曲。随着这优美动听 的声音,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而后,
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 余韵。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学 沈荣华)



3《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
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前准备: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
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
给你留下了怎样 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 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
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 他把一个草丛边
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 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
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 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
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 ,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
(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
草丛中小虫子的快 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
村落”是个“ 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
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
于走出一条路。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 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
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 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
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 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
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 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
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 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②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 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
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 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
促使甲虫们勤劳地 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
创造着。

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学 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
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 谁写得最生动。
(4)交流反馈。


4《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课前准备
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等有关的照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揭题导入
(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
(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

简介索溪峪

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
(3)抓题眼,引入研读。

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 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
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 连游人也渐渐变
得“野”起来。)
(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 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
物和游人的“野”的?
(3)赏析。(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
①赏析“山是野的。”
a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
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的美。)(先 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 风中摇摇晃晃,使


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
胆颤)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
觉得害怕。)
d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②赏析“水是野的。”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
撅着屁股,赌着气又 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 十分传神地
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 br>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 ,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
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 弟。)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朴
归真”的意思是去 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
朴归真”?
(4) 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
特点,再具体描写。 )

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
味,读中想象。
(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
(2)合作读。
(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

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不 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
字──“野”:这里的 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
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 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
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课后 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他
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 ?又是怎样表达的?
(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学 沈荣华)


《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
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
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 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
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 自然互诉心
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 br>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
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 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
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
合作交流。
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 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同
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 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


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 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
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 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
小树与鸟的对话
雪的自述
大自然的声音
蟋蟀在唱歌
听雨
游×××
„„
(3)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
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学 沈荣华)


《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
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 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
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
互 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 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
章及书籍。

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 角,大胆想象,抒
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a学生自由吟诵。
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a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 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
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国效力。
b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
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
信息。在静静 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
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 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c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
自然都集中到菊花 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
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 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 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学 沈荣华)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简说
本组教材 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
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 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
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 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
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 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
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 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
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 表达自己的爱
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
主义情感。

单元教学理想
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好,都是独生子女,生活 经历简单,加之对祖国的历史了解甚少,教材
所选的事离现在久远,因此很难体会到修铁路的难处,更难 体会在异国他乡的念国情结,理
解文章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一状况,我在教学这组教材前,必须要 求学生课前搜集资
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文章内容时,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古人云:“读 书百
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通过读,扫清文字障碍,通过读,了解文章内容,在读熟的基础上
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抓住重点句段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体
会关键词句在 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悟人物的爱国情,进而感情读。教育家叶圣陶说:“美
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 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
有莫大的收获。”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 程中,自己的情感与文中的情感引起共鸣。课后,结
合综合性学习,让学自主查阅爱国主义方面的歌曲、 诗歌、故事、散文等,然后在课堂上交
流、汇报,谈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深 化情感,从而积淀爱国主
义情感。

5《詹天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学会11个生字。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录喜欢的词句。
③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④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
课件: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纪念活动资料、相关磁带

教学过程


导入:建构阅读话题
1.板书课题“詹天佑”,请学生谈谈课外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2.詹天佑是谁?──京张 铁路(板书)的设计施工者。京张铁路修筑于哪一年?(1905
年),距现在有多少年了?(一百多年 )
3.对于京张铁路来说, 2005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京张铁路动工整整一百周年!为了
纪念这一伟大时刻, 北京市和河北省政府举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请看大屏幕:
10月15日,张家口市文化广场举行纪念大会暨大型文艺演出。
10月15日上午,张家口火车南站举行詹天佑铜像落成揭幕仪式;
10月期间,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电视专题片,在河北、北京等省市电视台播放;
10月12日开始,“詹天佑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展演周”将在张家口市大众电影院拉开帷
幕;
10月13日,发行1000套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纪念邮品。
4.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法?
5.同学们,老师看了这些资料,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一条铁路的诞生,为什么那么重要?
我们为什么要如此隆重地纪念它呢?就让我们到《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初读:回顾难忘岁月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詹天佑在修筑京张 铁路的过程中,带领
工程人员做了哪些事情?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梳理文章脉络:读了课文,请告诉老师,从1905到1909年这四年中,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几件事情?
4.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并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 、设计线路,边板书边
指导“勘测”的写法,提示“隧”字的读音。

品读:再现动人细节
(一)刚才,我们匆匆地回顾了一百年前的那段难忘的岁月,对詹天佑 修筑铁路有了一个
整体的了解。在修筑铁路的四年也就是1400多个日子里,有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 的动人
细节。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施工现场。(学生细读4-6自然段,圈圈画画, 思考, 詹天佑
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有哪些细节, 让今天的我们深有触动?)
(二)组织交流 ,抓住关键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推敲,让学生展开想象反复朗读,体
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爱 国精神、杰出智慧、顽强毅力、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
等优秀品质。

交流预设:
片段一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
‘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詹天佑会在哪些场合说这样的话?(指名回答)
引读,进一步体会“勉励”。(以下只是预设的情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生成。)
师: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极个别工程人员工作马虎,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片段二: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 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 .对句子的理解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现詹天佑的爱
国情怀,你就怎样 读!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句话。(学生练读)
2.学生朗读,教师相机点拨:
你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
你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
你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你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
3.那 么,詹天佑在铁路修筑的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学生从书上找句子回答。
教师追问:詹天佑 在主持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仅仅遇到这些困难吗?(屏幕出示以下文字─
─配上贝多芬的《命运》,老师 低沉地读屏幕上的文字):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正当进 入第二段工程时,
汇丰银行又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 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
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 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
间跟权贵周旋,终于 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落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 最让詹天佑感
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4.看完了这几段让人动 容的文字,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一定有别样的触动。指名读──
齐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5.詹天佑不但自己经常这样想,他也经常这样勉励他身旁的工作人员──指名学生读:
遇 到困难,他总是勉励工程人员:“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
路,一定要把它 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片段3:他亲自带着学 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
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 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
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 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1.引导学生抓住“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谈体会。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3.练习朗读
第四自然段,让学生先读课文,然后上台讲解两端凿井法和中部凿井法,
师以课件辅助,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的超群智慧。
第五自然段让学生用话筒当火车,在老师画的 “人”字形线路上表演火车是怎么上山的,
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
(三)孩子们,詹天佑修筑铁路的日子里,让我们深有感触的事情,绝不只是课文里写的
这些 !如果,我们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那么我们一定会对詹天佑更加肃然起
敬。

研读:回眸百年沧桑
1.请大家用心地读读2.3自然段,联系詹天佑修筑
铁路过程中的一个个细节,想一想:这两段话的哪些地方,让你的心难以平静?(默读,


画出让自己心里不平静的句子)。
2.孩子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回顾那段岁月,我们的心情肯定 是难以平静的,谁来读读
有关句子?(交流感受,朗读体会──抓住以下内容: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 嘲笑;一路
的高山深涧;国人的期望;技术条件的落后,资金的缺乏,理解詹天佑面临的压力)。
面对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面对国人的殷切期望,面对高山深涧,我们可以
想 象詹天佑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在压力面前,他犹豫了吗?退缩了吗?
4.出示句子,学生齐读:詹天佑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
测线路。
5.引读:詹天佑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来自哪里呢?学生接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
使中国的工程 师失掉信心。
6.继续引读:正是凭着这份坚定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 教师
板书:学生接──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师:也正是凭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对
祖国的忠诚,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
划提前两 年,还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这是危难中的奋进!艰辛中的辉煌!
7.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这艰辛的辉煌!(齐读最后一段。

写话:倾诉满腔情怀
1.此后的几年里,詹天佑一直为祖国的铁路事业,四处奔走,呕心 沥血。在极度紧张的
工作中,他病倒了,而且,病势逐渐加重。他拖着重病之身,登上长城,面对着曾经 战斗过
的地方,想起祖国的坎坷命运,壮志未酬的詹天佑深情地说:“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
粤汉路没有修通,南北大干线无法建成,初建全国铁路网的梦想破灭,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憾
事。所幸的 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
大幸事了„„” (师一字一顿地)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病世,享年59岁。
2.面对着将自己的生命化 为铁轨的詹天佑,你心里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拿起你的笔,把
你想说的写下来吧。写的时候,可以适当借 助于课文中的词句来表达你的情感。(音乐《沉
思曲》渐起„„)
3学生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写话。

4组织交流。

5让我们全体起立,面对着新落成的詹天佑铜像,表达我们的敬意!

究读:体察历史意义
1各自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回顾课始的提问:今天,我们为什么要为一条铁路的动 工而举行隆重的纪念?(学生联
系课文内容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是啊,纪念一条铁 路,是为了缅怀一个伟人,牢记一段历史,传承一种精
神„„(语重心长地)老师更希望,我们不要只在 纪念日的时候才想起詹天佑。下课!

板书设计:
人传承一种精神
詹天佑 „怀念一位伟人


京张铁路 „纪念一条铁路 (1905-2005)

(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张祖庆)


6《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课件:季羡林相关资料

谈话导入
1.了解作者。谁知道一般“国宝 ”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
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
棺 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
我千不该万不该 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
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题。
季老的许多文章 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
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 文章哪些
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品读课文
(一)抓课文主线。
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 在梦中;留
学德国,故国母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 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两个“频来入梦”)


2.朗读句 子。质疑。(如,“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
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 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
过”、“一直”“十一年”等。)

(二)品读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课件出 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
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 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
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 ,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
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 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
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 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
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 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
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
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
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1)学生浏览以上资料谈体会。
(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
指读或师范读。
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
教师相机引读: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
此我就成了没有母 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
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 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三)品读思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 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
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 亲)
1. 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 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 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 默地站在窗前,
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 不
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
而 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谈谈体会,或是质疑。
(2) 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
(3)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设计想象说话:
如,因为季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4)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
学生交流。


设计想象说话:
如,他想到________________ __,仿佛觉得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
蜜的。
(5)朗读其他相关内容。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 再次走进老人的心
田。读:──11月16日„„(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11月20日„„
时间愈久, 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
限眷恋,读:──11月28 日„„

(四)抒发情感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 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
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 与结尾)。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 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
样的面影?
3. 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4. 从文中找出描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

拓展升华
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 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
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 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 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
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10年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 这个海外游子
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旧邦,
无端越境入瑞士, 客树回望成故乡。
2.小结: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 母亲装在
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国母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祖国母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


7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
活条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情境导入
1.出示语段,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 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
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 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2.指名若干学生分别朗读语段,教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投入程度,相机提问学生:


A、“残存”是什么意思?
B、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残存”?
C、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3.揭示课题。
教师: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学生质疑:
这个残存的小瓜最后长大成熟了吗?
小瓜为什么种在小岛上?
小瓜一个个都打掉了,主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教师选择课文能够解答的问题进行板书。)
教师:(板书:彩色的翅膀)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水平啊!请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
个 残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读读《彩色的翅
膀》这篇课文, 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而且把刚才我们的提问整理一下,看看课文可以解决
哪一些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 下来。

建构“海岛”意象
1.根据板书,指名汇报读后所得,引导学生用读书 的方式来回答提问,要求把相关语句读
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2.引导学生建构“宝石岛”的意象。
教师: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
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巡视帮助。
4.指名汇报读后收获。
学生可能汇报的要点:
海岛离陆地远。
海岛面积小。
海岛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连昆虫都没有。
海岛上除了一群可爱的战士,好像没有其他什么人了。
„„(在指名学生进行汇报的时候,教师 需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进行感情朗读,尽量不要作过多的分析和说教。)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 。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
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 一起播种下去。
(教师引导语参考: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终于迎来了可 爱的子
弟兵!战士们笑了,小岛也笑了!)
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 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
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 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教师引导语参考:海水是咸涩的,土地是贫瘠的,没有和风细雨,多 的是风急浪高,
西瓜啊西瓜,确实难为了你,但是,我们实在是不甘心啊!)
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 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
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颗瓜秧上 ,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海岛“尝瓜会”


1.找到课文第九自然 段描写“尝瓜会”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观察通讯站站长如果
问大家:在我们的宝石岛上,这是一 个来之不易的大西瓜,今天,我们应该把第一块西瓜送
给谁尝呢?为什么?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总结──雷达兵。
教师:是啊,如果没有雷达兵头脑里那些农 业知识,恐怕宝石岛上的战士们吃不上自己
种的大西瓜了!我们应该让雷达兵在吃第一口大西瓜之前,先 向我们介绍一下他找到答案的
过程,你们说好不好?那么,他可能会怎么介绍呢?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 写一段雷达兵的
“战功”介绍吧!
3.课内小练笔。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组织学生交流表演。

结识战士“小高”
教师:小高是宝石岛观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是他陪着“我”来到宝石岛的。这个小战
士很有意思,请通 讯们把课文中描写小高的一些词句用” “画出来,多读读;说说你觉得
这个小战士的身上有些什么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对战士“小高”的印象。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小高在码头上 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楞。他把他的大提包
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 纸箱子。
(教师引导语参考:一边是一个大提包,一边是一只纸箱子,同学们,这两样东西,你
能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吗?──装的东西不同,和小高的距离不同,小高对他们的重视程
度不 同„„读读这个句子吧,好一个可爱的小高啊!)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 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我
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 居乐业。”

认识升华
1.用一两句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海岛,海岛上有一群怎样的战士。
2.指名学生汇报后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战士们为什么要到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上生活呢?
战士们守着这样一个环境恶劣的小岛,有什么意义吗?
„„
教师:同学们问得真好,这些问题,也是老师一直在思考的。让我们再来关注这样两个
问题:
第一:这个小岛,可能位于祖国的那些方位?
第二:如果这个小岛上没有战士驻守,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3.学生发言后,播放《说句心里话》结束课文教学。

布置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给宝石岛的战士写一封信,可以刊登在黑板报上,也可以投稿给 编辑部,有条件的把信
发布在网站上。 (杭州市拱宸桥
小学 邵宏锋)




8《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
感。

课前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 时,你是否
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初步感知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整体把握,难句理解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 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
烂的文化)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 (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
体验。)

诵读,激发爱国情怀
(1)自由朗诵
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 分角色朗诵
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
(3)表演朗诵
配上音乐,化装表演朗诵。

总结升华

英语作文题目-三好一满意


韩国语等级考试报名-晚会主题


矿大研究生院-党总支工作总结


天那边-小学班级工作总结


纽约日报-解放军炮兵学院


大学生活感想-湖北省高考成绩查询


年羹尧怎么死的-广西财政网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信用社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