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萌到你眼炸
721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05:4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上海专科-湖南会计信息网官网


( )导学案设计
1 草原
课 题:

课 型 新授课 年级 六 执教
1.正确读写“毯、陈”等9个字,会写“草原、线条”等22个
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学习目标: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
国和民 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背诵第1自然段。
学习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学习难点: 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1.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与图片,制作课件。(教师)
预习准备:
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能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学生)
学 习 过 程(第一课时)
环节
预习

检测
1.揭题,板书
课题。
2.欣赏草原图
片,引导学生
谈感受。

学 案 导 案
1.生齐读课题。
导入 2.欣赏图片后畅谈感受。
感知 3.交流课前收集的老舍及其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3.介绍作者老
等相关信息
舍。

1.出示初读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对照拼音读对生字,努力
求:
将课文读流利。
2.检查学生对
自主
新字词的掌握
2.相互提醒该注意的生字词。
情况,
探究

3.听同学朗读课文,纠正读错之处。概括课文从两个方面 介
3.分段指名朗
读课文。组织


绍了草原。(风光美、人情美)

交流
1.引导学生默
读课文第1自
然段,
2.逐层推进:
引导学生细读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作者感受的两句话。
课文,感受草
①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原的天与地与
②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
众不同的美。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引导探究写
2.用心默读描写“天”“地,”的句子,圈画重点词句,并
展示 法
简要写下自己的感受。
从比喻句、拟
3.师生互动交流,感受草原天的可爱,草地的一碧千里、生
交流
人句的表达作
机勃勃。
用去引导学生
小组探讨:运用比喻句的好处,体会作者对草原美景的喜爱
感受。.
与赞美之情。以描写小丘的句子为例谈一谈。
布置练笔仿
写:用上文中
4.用上“既……又……”写话,然后交流。
的句式仿写置
身草原的感
受。

1.总结本课的
收获。
总结
1.回顾本课学习所得,可从课文内容、表达情感、表达方法

等各个方面谈。
巩固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2.布置背诵作
业。
1.认读生字。 1.出示要求书
写的生字
2.观察生字的特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
观察生字的笔
家庭作
3.随着教师示范练习书写。 顺、间架结构

等。
4.交流生字间架结构要点,修改自己书写的生字。.
3.示范书写。

4.组织学生评
议,再次练写
学 习 过 程(第二课时)
学 案 导 案 环节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回忆作者从两个方面来描写草原之美。
预习
2.个别背诵第1自然段,师生评价。
检测

3.明确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回
顾课文主要是
从哪两个方面
来描写草原之
美的。
2.引导背诵第
1自然段。
3.提出本课学
习目标
1.引导学生 快
速浏览课文第
2~5自然段,
2.讨论:作者
是抓住哪几个
品读文 本,感悟情深;
场面的描写来
1. 用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 br>表现蒙汉情深
话斜阳!”大致交流句意,说说感受。
的?
2.同桌合作互助,概括五个场面: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导入 3.结合学生交
话别。
流,出示课件,
3.思考:从哪些场面描写中感受到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自
感知 < br>理解“襟飘带
读、圈画、批注,准备小组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并相互补
舞”等词语。< br>充完善,修正提升。
欣赏草原的民
族风情,激发

学生对草原的
热爱之情。


4.汇报学习收
获:抓住各个
场景中草原人
4.汇报学习收获:抓住各个场景中草原人民的表现来谈自民的表现来谈
己的体会。 自己的体会。
自主
5.再读中心句,想象告别的画面,体会表达的情感。 5.再读中心
句,想象告别
探究
6
的画面,体会
表达的情感。



如,“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6.欣赏优美句
展示
.6.欣赏优美句子的表达方法,
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子的表达方


交流 来。”探究本体与喻体的联系,体会其表达之妙。

回总结回顾,激发情感;
1. 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结
2.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读书感悟。
巩固
法。
1.总结文本内
容与作者表达
的情感。
2.播放音乐:

指导学生有感
情朗读全文。
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引导讨论:
1.讨论交流文章的写作方法。
2.再次赏读三处直接表达作者赞美之情的句子。 2.简要讲解情
家庭作
景交融法。

3.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物,运用边写景边抒情的方法

完成仿写,然后交流、修改
3.指导学生仿

板书 学习
设计:






收获
( )导学案设计
2 丁香结
课 题:

课 型 新授课 年级 执教
1.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6个词
语。
学习目标: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丁香花中蕴
含的情感。


3.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来描写丁香的方法,联想生活中见到的其
他植物的颜色、气味。
理解作者借物抒发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学习重点:
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一种植物。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一种植物。
预习准备: 1.制作课件。(教师)
学 习 过 程(第一课时)
环节
预习
收集有关丁香的诗句。(学生)
检测
1.出示丁香花
图片,教师诵
读戴望舒的
诗歌导入,导入新课;
《雨巷》。
1.欣赏《雨巷》,体会其中的情感。
2.作者简介。
2.了解作者及作者的写作特点。
1.组织学生自
读课初文,感知内容
读课文。
导入
1.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读,互相检查,读准字音,读通句
2.出示词语,
子。
感知
检测字词掌握
2.读准词语:同桌互读、组内赛读。
情况。
3.分自然段读文,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3.指名分段读
文。4.引导学
4.小组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生说说课文主
要写了什么内
容。
1.朗读课文,
再读课文,梳理层次
说说作者是从
1.细读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作者是从颜色、香味、 姿
哪几个方面写
态等角度来写丁香的。
丁香的。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丁香的优美的语句,可以在旁边批注
自主 2.指导学生画
自己的感受。
出描写丁香的
探究
优美的句子。
3.小组里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

3.小组里交流
自己所画的句

子。
全班交流,赏析美感 1.组织学生交
展示
1.交流描写优美的句子,说一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优流自己认为比
美。 较优美的句
交流
(1)交流描写丁香颜色的重点句:“城里街旁……丁香花。”子,谈一谈自
引导朗读
学 案 导 案


从“雪白”中体会美。 己的体会,教
(2)交流描写丁香姿态的句子:“有的宅院……回头师相机指导。
望。”“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体会拟人、比喻的
修辞方法的好处。
(3)交流描写丁香气味的句子:“还有淡淡……这是丁香。”
体会丁香的芳香。
2.有感情地朗读,配乐朗读。

2.结合图片,指
导朗读
1 .出示词语,
学生练习抄写
词语。重点指
导“缀、幽、
薄”的写法。
2.摘抄优美的
句子。
把课文读熟练
总结全文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在积累本上。
总结
2.练习朗读课文。
巩固

家庭作。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 习 过 程
环节 学 案 导 案
1.回顾作者是
从哪几个方面
写丁香的。
预习
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1,作者是从颜色、姿态、气味等方面来描写丁香的。
检测
2.齐读课题。
2.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说
出联想到的其
他植物。
落实要素,联想训练
2. 说一说联想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由作者所写的丁香花想开去,联想
到的植物的颜
导入
到哪些植物?
色、气味、姿
2.尝试从不同角度说出所想到的植物的特点。
态。
感知
3.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3.课件出示小
练笔。

。1.体会古人
自主
感悟象征,深化认识
1.画出课文中引用的诗句,读一读阅读链接的内容,体会丁眼中丁香结的
探究
香结中蕴含的惆怅与忧愁。 含义。


2.读一读“结,是解不完的……味了么 ?”理解这句话的含2.结合课文最
义。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后一句,理解
作者眼中的丁
香结的含义。
.3.引导学生联
展示
3.说一说其他有象征 意义的植物。(正直的竹,高洁的莲,顽
想其他有象征
强的梅花等。)
交流
意义的植物。
1.摘抄描写丁
香的诗句。
总结
1.把描写丁香的诗句摘抄在积累本上。
2.展示搜集到
2.小组里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其他花的诗句。
的有关其他花
巩固
的诗句。

家庭作3.练习背诵。

板书
设计:




3.积累背诵
学习
收获







( )导学案设计
3 古诗词三首(两课时)
课 题:

课 型 新授课 年级 六 执教
1.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
2.理解诗词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
学习目标: 月·夜行黄沙道中》。
3.展开想象,感受诗句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诗
人的情感。
学习重点: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诗词意思,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学习难点: 2.体会诗人的情感
1. 制作课件:作者的图片,西湖的图片。(教师)
预习准备:
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搜集诗人资料。(学生)
学 习 过 程(第一课时)
环节
预习

检测
1.出示诗词名
句,接上下句。
2.导入:王国
维在《人间词
话》中说:“一
一.名句导入,引出课题。
切景语皆情
1.与老师进行诗词名句对句练习。
语。”这些写
2.认真听老师讲解写景诗词借景抒情的特点。
导入
景的词句旨在
3.结合书中注释说说诗题的意思。
宿建德江:诗人乘船路过建德江,傍晚停船靠岸休息。
表达情感,并
感知
非单纯的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词牌名。“夜行黄沙道
景。这节课我
中” 是词的题目:晚上走在黄沙岭的山路上的所见所闻。
们再学习两首
写景的诗词,
让我们走进诗
词中的景,感
受作者的情。

学 案 导 案


3.板书课题,释
题:《宿建德
江》《西江
月·夜行黄沙
道中》。
1.介绍作者及
写作背景。
2.提出自读要
求:自读《宿
建德江》《西江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两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月·夜行黄沙
道中》,读正
2.自由读《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正确,
确,读流利。
读流利。
3.通过看插
3.尝试说说这两首诗词的意思。
图,查找工具
4.独立解决一些字词。
书,尝试说说
5.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两首诗词的大
移舟泊烟渚,
自主
日暮客愁新。
概意思。
4.教师引导学
野旷天低树,
探究
江清月近人。
生交流初读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
况。
泊:停船靠岸。
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
烟渚:烟雾笼
罩的水中小块
转溪桥忽见。
陆地。
(见同“现”,读“xiàn”。)
5.指导朗读,
注意读准字

音,读出节奏。
强调本课要求
掌握的3个生
字的读音
诵读感悟,体会情感 1.这两首诗词
1.自由朗读两首诗词,图文对照,说说它们分别写了怎 样都写了月夜的
的月夜美景。(完成活动卡) 景色,说说分
2.交流。 别写了怎样的
《宿建德江》 景色。
展示
(一)
(1)月夜美景: 2.指导学习。
交流
空旷的原野、孤单的树、比树还低的天空、清澈的江水、(一)《宿建德
倒映在江水里的月亮。 江》
(2)读出了诗人孤独的愁绪,诗中一个“愁”字充分说明了(1)诗人放眼
这一点。 望去,看到了
(3)结合诗人的背景资料,说说诗人在愁什么。如:思念亲什么?


人、思念家乡、旅途寂寞等等。
(4)有感情朗读,体会诗人的愁苦。
(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说说诗词的不同之处。了解其他的词牌名。
(2)朗读,说说诗人在山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
看到:明月、树枝、喜鹊。
听到:鸟飞的声音、蝉鸣、一片蛙声。
闻到:稻花香。
想到: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心情:喜悦。

(3)通过朗读再次体会,进而背诵这首词。
指导生字,规范书写
1.读准字音。
2.观察,交流易错点。
德:左窄右宽,右半部中间不要丢掉一横。
稻:右上部是爪字头。
总结
3.跟随教师认真书写。
巩固


(2)哪个字写
出了作者的情
感?
(3)指导学生
结合诗人的背
景资料,说说
诗人在“愁”
些什么。
(4)指导有感
情朗读全诗。
(二)《西江
月·夜行黄沙
道中》
(1)说说词与
诗的区别。
(2)诗人在黄
沙岭的山路上
行走,看 到了
什么?听到了
什么?想到了
什么?
(3) 指导朗读
背诵
(4) 1.出示生
字,读准字音:
德、鹊、蝉。
2.播放生字动
画:指导观察
笔顺、各部分
的间架结构。

3.教师示范,
学生仿写
4.同伴互相评
价,不规范不
美观的字再次
书写练习。
有感情朗读并
背诵课文。
家庭作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学 习 过 程
环节 学 案 导 案


预习

检测
1.背诵《宿建
德江》《西江
月·夜行黄沙
道中》。
2.继续学习古
诗,板书诗题。
3.引导学生解
诗题。
什么时间,在
什么地方,谁
做了什么?
1.读准、读通
诗句。
(1)教师示范
朗读,引导学
生跟读。
(2)指名读,相
机正音。
2.再读,想象
入境。
(1)听读并想
象画面。
(2)引导学生
交流想象到的
画面,并相机
指导有感情地
朗读。
重点点拨学生
体会比喻的写
法。
感受藏在诗中
的画。




3.引导学生感
受诗题中的
“醉”。
引导学生思

目标导入
1.背诵《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导入 2.读诗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根据教师提示,结合书上注释,说诗题的意思。
感知
诗人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这天,在望湖楼喝醉了以后写下
了这首诗
品读悟情
1.跟着老师轻声朗读,读出节奏。
自由畅谈自己理解的字词意思,结合课文插图交流自己感
知的形象。
2.(1)听读,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2)交流想象的画面,并读出情感。
用“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这样的句式来进行交流想象
到的画面。
①想象黑云翻墨。黑云像打翻的墨水,急速地向山移动过
来。
自主
②雨大而急。黑云还没把山遮挡住,大雨就倾盆而下,像
探究
一颗颗珍珠胡乱跳入船舱。才下一会儿,雨就停了。
③猛地吹来一阵风,好像把什么都吹散了,西湖顿时恢复
了平静,碧水如天。
3.有感情朗读,体会“醉”的含义。
喝醉:诗人喜欢喝酒,此时已是醉了。
陶醉:诗人看到西湖雨景,被陶醉了。
4.结合诗人的背景资料,说说从本首诗中读到了什么。
(诗人愉快的心情)


考:诗人因什
么而“醉”?
4.结合诗人资
料,说说读到
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
1.出示苏轼的
《饮湖上初晴
后雨》。感受作
者的不同写
法。
2.指导朗读,
了解大意。
3.简单介绍:
体会西湖的
美。(出示图
片)

1.听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2.自读古诗,借助教师提供的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
展示
3.说说这首诗中西湖雨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美丽迷人,温婉可人,想象力丰富)
交流
4

4.对比朗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说说同样写西湖4.再次说说
雨景,这首诗有怎样的印象? 《六月二十七
(狂放豪迈、想象力丰富) 日望湖楼醉
书》的西湖雨
总结
5.有感情朗读两首诗
景的特点:狂
放。作者是通
巩固

过描写疾风骤
雨来表现的。
5.再次朗读
1.试着把《六
月二十七日望
湖楼醉书》画
成四幅画。
2.搜集描写西
湖的诗,诵读
积累。
板书
设计:

学习
收获
1.根据四行诗描写的画面去画,一行诗一幅画。
2.借助网络搜集。
家庭作





( )导学案设计
课 题:
课 型 新授课 年级
4
*
花之歌(1课时)
六 执教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体会花的成长和芬芳,以及花的凋谢
学习目标:
命运。
3.感受作者奇特的想象力,体会作者对花的喜爱和赞美。
学习重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花的美丽、芬芳、乐观、谦虚。
学习难点: 2.感受作者奇特的想象力。
1.收集图片:纪伯伦的图片,作者的图片,各种花的图片。(教
师)
预习准备: 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学
生)

学 习 过 程
环节
预习

检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不同花的图片。
导入
2.用合适的成语形容这些花。
感知
1.欣赏一组花
的图片。
2.引导学生用
成语形容这些
花。

学 案 导 案
3.读课题,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有价值的
问题。 3.板书课题,引
导质疑.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交
流课前搜集的
自主
1.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作者的资料。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作者资料。出
探究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示课件,教师
(2)学习小组合作分自然段读课文,相互检查、纠错。 补充作者资

①读好“苍穹”“冠冕”“摇曳”“旖旎”“馥郁”“琼
浆”等词语。
②小组内交流: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a.草地上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
b.婚礼上新娘头戴鲜花。
c.清晨,带着露珠盛开的玫瑰。
……
③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说说课文中的花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漂亮、芬芳、快乐……

料。


2.提出自读要
求:
(1)借助拼音
把课文读正
确、通顺、流
利。
(2)小组合作,< br>分自然段合作
朗读课文,其
他同学边听边
想象文中描绘
的画面。
(3)思考:课文
里的花给你留
下怎样的印
象?
指导学生自主
学习课文,解
决下面的问
题。
1.自由读课
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文,想想从哪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然后师生、生生交流阅读收获。 些地方可以看
1.思考: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我”是花? 出“我”是
2.交流作者想象奇特的语句,说说奇特在哪里。如:把花花。
说成是大自然说的话。把花想象成天上的星星,坠落在草2.画出作者想
坪上…… 象奇特的语
展示
引导学生想象:大自然会通过各种花说些什么话呢?如:句。旁边写写
通过梅花告诉我们冬天到了,我们要不怕严寒。通过苔花,批注。
交流
告诉我们要自信,学牡丹绽放…… 3.有感情朗读
3.说说自己最喜欢花的什么。 自己最喜欢的
(1)理解:顾影自怜、孤芳自赏。 语句。引导学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生理解“从不
顾影自怜,也
4.理解“人类尚未领悟的哲理”是什么?
不孤芳自
赏” 。感受花
的乐观。
4.理解“人类
尚未领悟的哲


理”是什么。
比较阅读,体会韵味 1.指导学生品
1.再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带给自己的感受,如想象奇 特;读课文,领悟
自然清新;运用比喻及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的表达方
花开花 谢、四季更替的自然变化。 法。
2.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有
3.自主阅读“阅读链接”——《啊!风》 。 感情朗读课
(1)画出想象奇特的句子。(完成活动卡) 文。
(2)交流:读相关的句子。 3.阅读课文后
(3)说一说,通过读两篇文字,纪伯伦的散文诗给我们留下的“阅读链
总结 怎样的印象? 接”。
(1)说说这段
巩固
4.欣赏《组歌》中的片段。
文字中有哪些
想象奇特的地

方。
(2)引导学生
谈谈纪伯伦作
品的风格。
4.介绍纪伯伦
的作品集《组
歌》。
1.指导学生说
说自己的收
获。
2.布置作业:
阅读纪伯伦的
《组歌》

板书
设计:







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1.说说自己的收获。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
家庭作
2.课外阅读纪伯伦的《组歌》,体会诗人的写作特色。


学习
收获

台湾联合早报-跳水教案


对母亲的祝福-转正申请书格式


我身边的活雷锋演讲稿-描写冬天的优美句子


青岛中考分数线-廉政论文


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考生报名登记表


新年儿歌-调查报告格式及范文


黄山学院网-名校排行榜


汉阴中学-做好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