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全套

别妄想泡我
974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06:3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梅西大学官网-弘扬民族精神手抄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全套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 br>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
五壮士》、《开国大典》三篇精读课文和《灯光》一篇略读课文组成。《七律·长征》这首诗生动地概述
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
命 乐观主义精神。《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战士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英勇跳
崖的 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开国大
典》记 叙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
生 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灯光》这篇
文章 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口语交 际《演讲》根据演讲内容拟定题目,编写演讲稿,参加演讲活动展示自己。重点是掌握演讲技巧。
习作《 记一次游戏》做游戏,增加感受。练习写记叙游戏过程的作文。重点是确定作文的写作思路。《语
文园地 》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了解运用相同句式写句子和用不同表达方式表示“说”的方法,
学习说 法创作方法,积累爱国名句。
2.单元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 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
教育的好教材。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对重点 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另外革命历史离学生很遥远,理解起来很困难,还要 借助历史背景资料去理解。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 了具体的场面,运用点
面结合的方法,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
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场面描述的 情境中,让学生去
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找词找句、圈 圈点点划划、读
读体会的感悟方法。但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 而对于较深层
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 料制成多媒
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再次,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抓重点语句理解、感悟 课文,在
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还要再多引导,多下功夫。
【教法建议】 < br>1.引导学生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四篇文章分别有自己的侧重点,比如《七律·长征》


选取典型事例反映中心:以叙述的事件整体为面,在叙述过程中,详写其中的几个情节或细节— —为点,
是典型的“面中有点”的写法。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重在培养学生迁 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
课文的能力。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 师做适当点拨。
3. 场面描写除了写场景,也要写人物。整个场面的全景是“面”, 场中的主要人物是“点”, 写
作时要做到面点结合。既要简单地写出整个场面的全景(即略面),又要 选好角度,分别主次,有选择。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分类

课文
5.七律·长征
6.狼牙山五壮士
7.开国大典
8.灯光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园地
合计

5七律·长征(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4个生字,理解“远征、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万水千山”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句,学习诗人选取典型场景和典型事例反映中心的方法。
4 .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 。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识记“腾、丸、崖、渡”4个生字,理解夲诗中的词语。
演讲
记一次游戏
交流平台 字词句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内容 课时
2
2
2
1
1
2
2
12


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重点)
3.初步理解诗歌大意。(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新课,了解长征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七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中国
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 里长征。
2.了解长征
(1)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
(2)出示资料:在1 933年,国民党反动派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
动第五次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粉 碎敌人的进攻,于1934年10
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们一路 上跋山涉
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
巧渡金 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完成了这一史无前
例的壮举。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 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
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二、介绍作者
毛泽东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
产阶级革命家、战 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腾细浪 泥丸 云崖 大渡河 逶迤 磅礴

(7)
(8)





(1)




(2)





(3)

(4)

(5)



(重点指导生字“腾”为后鼻音,“丸”为前鼻音等。)
(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诗歌,了解大意。

(17-29

(1)自由朗读诗 歌,想一想:这首诗大概什么意思?(红军不怕万里长
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 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的
乌蒙山,在红军看 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个个笑逐颜开。


四、学习“会写字”
崖 渡 索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
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渡”,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崖、索”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 “崖”,学生练写。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
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9-12)





(13)


(14)







崖:“厂”中两“土”,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第三横短,第四横长。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15)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
(16)
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诗歌,还了解的
诗歌的大概意思。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7-29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课前导入
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这首毛泽东的七律诗,了解了大概意思,今天让我们走进
这首诗,去感受中国工农红 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学习诗歌,品悟诗情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
A、万水千山 B、远征难
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
③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


(3)






(4)


(5)


A、五岭逶迤 B、乌蒙磅礴
“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板画帮助学生理解。)
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
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A、腾细浪 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B、走泥丸 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
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 腾的细浪、滚动的泥
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④ 同学们,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
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 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红军的回答是─
─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A、云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出示:铁索桥静止画面)谁了解泸定桥?
②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③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 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
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 激
烈的战斗场面吗?
④看录像,谈感受。
⑤读出感受。
(2)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①(出示金沙江图)
②面对这样险峻的金沙江,为什么给红军感觉是暖的?(天气暖,巧渡金沙
江)
③听故事,谈感受?(机智勇敢) 板书:机智勇敢
④有感情地读。
(3)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你能读出两种不一样







(6)














(7)






(8)


的感受吗?自己练一练。(分男女朗读)
(4) 而事实上,长征途中,红军要度过这样的河还有24条,哪一条不险,哪


一条不难?但红军的回答仍然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9)
方法指导:判断对偶的方法:两两相对 字数相等 句法相似 意义相似、相
关或相反、相对。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千里雪
展开你的想像,让自己置身于茫茫的雪山之中,要翻过这样的雪山,你会遇
到哪些困难?
②那你又怎么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呢?










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还指什么? (10)
③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三军过后尽开颜,把你的感
受融入朗读中。
④是呀,看着雪山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
一句话──
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拓展延伸,感受伟人风采
1、读全诗。
2、积累,试背。
3、拓展:《清平乐·六盘山》。
4、 毛主席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豪情万丈,成为不朽的史诗。请同学们
课后去收集毛泽东的诗词,好好地 读一读。
五、学习写作方法
1.学一法:
选取典型事例反映中心:以叙述的事件整体为面,在叙述过程中,详写其中







(11)






的几个情节或细节——为点,是典型的“面中有点”的写法。“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 索寒。”此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金沙江和大渡河是红
军长征途中两个有突出纪念意义的天 险,作者选取这两个事例来反映红军对“万
水”的征服,有极强的说服力。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 江。如果说巧渡金沙



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 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
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暖”和“寒”这一对反义 词,是诗人精心设计
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形象地概括了那种热烈沸腾的景象和战士们胜利、喜

(12-14
悦的心情。“寒”字形象地写出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一场 恶战的艰苦激烈,)
惊心动魄,写出了红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这两句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 br>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气概。
2.举一例:
比如这首诗的题材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现 实生活中概括和提炼出来的。
“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接着,诗人运用 非常
精炼的语言,列举了长征途中取得的几个重大胜利。这样,为我们展现了一组包
容天地、气 象万千的历史画卷,同时也表现出了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兼诗人在精心
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方面的非凡功力 。
3.练一练:
在长征途中,红军跨过了多少高山大河,踏过了多少丘陵草地,闯过了多少
自然的关隘和人为的封锁线,有多少次值得记录的胜利战斗,有多少应该大书特
书的革命斗争故 事读这首诗,你你能找出诗中的典型场景吗?
示例:
毛主席则以高度概括的手法,用几个具 有典型意义的高山大河,寥寥数笔,
便把“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伟大精神勾画出来。过五岭、越乌蒙、渡 金沙、抢大
渡、翻岷山这五件事都十分典型。连继出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这一连串的地理名词递进不仅是交待了故事的递进,也交待了心理感受
所引起的层层情绪递 进。
六、总结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红军长< br>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吧,希望同学们能发扬红军战士的这种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
难,勇敢前进!
七、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忆秦娥·娄山关》《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八、当堂检测(选做)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九、课后作业(选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
远征难 腾 走 无畏




暖 寒

只等闲 喜 乐观


课后反思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它是毛泽东为纪念 举世闻名的二
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 艰难历程,
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
一、 搜集资料,了解背景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使学生走近文本 , 对诗歌描绘的情境与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刻
的感悟 ,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 自己也进行
了充分的准备 : 搜集了长征的相关资料以及毛泽东同志的简介及其诗词等 ,诗中提到的 五岭、乌蒙、
金沙、大渡和岷山,学生都是很陌生的,也不太知道红军在这些地方曾经有过的艰辛。因此 我搜索并剪
辑了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图片视频资料。
通过课前布置 学生查阅资料和课上交流资料等手段,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而且拓展
了学生的知识面,拉 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的理解减缓了坡度,各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来感悟
其中的情感,而不是向 学生作标准答案式的灌输。“ 暖 ” 与 “ 寒 ” 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文本想
象,当时的桥上 ……桥对面……桥下……去感悟诗文蕴涵的诗情,一颗独特的诗心。
二、把握基调,体会困难 < br>在教学设计时,我先抓住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总起句,让学生总体感知红军在
长征途中所经历的种种困难。而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是“不怕”,是“只等闲”,初步树立红军战士
的英雄形象。 然后再让学生具体说了红军历经了哪些山哪些水,从而更进一步理解红军战士不畏艰险,
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三、以读代讲 读中悟情
我注重了朗读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 读的训练贯穿于始终,使学生由读生情。开课不久,我
长征精神


便引导学生听 范读,用激情感染学生;指导他们读诗时,我引导他们发现七律的押韵规律后,就一句一
句地引导他们读 ;学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我进行了引读、分男女读、齐
读等,快结束本课 的学习时,还请他们在音乐声中一起起立诵读……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在
读中感受诗人的情怀 ,领悟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感情不断升华。
四、资源整合 创设情境
我充分运用了 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在理解“铁索寒”那句时,通过想
象那惊心动魄的战斗 场面,那浴血攀链的红军勇士令孩子们揪心不已,教学时我播放了《飞夺沪定桥》
的视频;在理解“更喜 岷山千里雪“时播放红军爬雪山的情景视频片段,至此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 深刻体会到介绍背景、高声朗读、特别是运用想象再现诗的意境,确实是学
习诗歌的一种良好方法。在以 后的诗歌学习当中,将继续推广运用这些方法,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课文
的思想内容。

6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学列小标题。
3. 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想象,体悟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
4. 学习课文个体与群体相映衬 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体悟英雄之壮举,习得狼牙山英勇无畏、视死
如归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感受 五壮士英雄气概和勇于
牺牲的精神。
【教学难点】
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文中写人记事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提高表达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 展开了殊死的
搏斗,这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出示课件)学生说出课件



中的英雄事迹: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 (1)
2.揭示课题: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
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3.板书课题:狼牙山五壮士
二、介绍作者
沈重(1915——1986) 原名 沈绍初,浙江吴兴县人。中共党员。1949年
毕业于复旦大学。同年参加革命。1939年到晋察冀边 区,先后担任晋察冀通讯
社科长,特派员,新华社冀晋支社副社长等职,抗战中作为《晋察冀日报》特< br>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
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 的题材。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4)

(5)




(2)





(3)

日寇 晋察冀 大批 副班长 手榴弹 轮一个圈 悬崖 沸腾 山涧

砸碎 冰雹 仇恨
(重点指导生字“砸”为平舌音,“仇”为翘舌音;前鼻音“抡”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词语:砸碎 手榴弹 晋察冀 沸腾 注意读准“砸、榴、冀、
沸”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绷(bēng běng)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今天妈妈一天都绷着脸,好像谁惹她生气了。
②读一读: 虽然这位年轻的战士受伤了,腿上缠着绷(bēng)带,但是
看到战友陷入泥潭,他毫不犹豫地一绷( běng)竟将战友推到旁边。
(3)理解词语
(8)



(17-29

(9-12)


(7)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居高临下 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昂首挺胸 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粉身碎骨 惊动了天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惊天动地 身体被粉碎,形容死得很惨。
气壮山河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斩钉截铁 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3)


(14)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文章按事情 的发生、经过、
结果顺序写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
崖的事。)
(2)梳理课文思路
练 填空: 课文先写(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再写(引上绝路,顶峰歼
敌);最后写(壮烈跳崖)。

四、学习“会写字”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
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15)


(16)



(17-29







寇 冀 副 榴 弹 抡 贯 棋 悬 沸 涧 雹 屹 悦 屈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
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寇、悬 、雹”,上下结构。 “榴、弹、抡、棋、沸、涧、屹、悦”左
右结构,左窄右宽。 “副”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寇、悬”和左右结构的字“抡”,
上中下结构的字“冀”, 学生练写。
寇:注意与“冠”的区分。
冀:上中下结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不宜过长。
抡:注意与“抢”的区分,右下部是撇、竖弯钩。
悬:上部“县”中间是两短横,下部的“心”宽而扁。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
理解了词语含义, 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
们真切地感受到五位壮士的勇敢与顽强。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七、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30)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所学内容,说五壮士的事迹。
2.读中感悟壮士们英勇顽强、毫不畏惧和舍生取义的精神。
3. 学习课文个体与群体相映 衬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体悟英雄之壮举,习得狼牙山英勇无畏、视死
如归的民族精神。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复习导入
1.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细 细品读,走进五壮士的内心世
界,感受五壮士带给我们的可贵品质。


(3)






二、精品细读,内化情感
(一)接受任务(出示课件)
1.说说五位战士接受了什么任务?
2.哪些词语突出了日寇的猖狂?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壮士的壮志:敌人的 人数非常多,六班只有五个人,对比更能
突出五壮士的勇敢歼敌,不怕牺牲。
(二)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炮火连天的1941年秋,走近狼牙山看看五位壮士是怎样
痛击敌人的。
预设一:他们是怎样诱敌上山的?(出示课件)在课文中找出句子大声读一
读。
预设二:请同学们自由读(出示课件)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场面吧!
1.战士们怎样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的?
2.指明读,说说壮士是怎样对敌的,五壮士的描写中那个词运用的好?(出
示课件)
3.面对这五壮士的英雄形象,你想说什么吗?
预设三:正因为他们的不屈不挠,正因为他们 的奋不顾身,所以敌人——引
读。“横七竖八地躺着敌人的尸体。”
引导学生五位壮士与许多、横七竖八对比,体会壮士壮举。
方法指导:运用反衬的方法,通过 “
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敔人的尸体
”衬
托出五位战士的英勇顽强


(三)引上绝路
五位战士顺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请< br>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把令你感动的词语勾画下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
感受。
预设一:壮士们把敌人引上一条什么样的路。(出示课件)
预设二:为什么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预设三:交流感动的词语。(出示课件)





(4)


(5)







(6)











1.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斩钉截铁”
引导学生文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走!”朗读,从读中感悟壮士的决心。


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7)
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3.战士们和班长的想法一致吗?从哪可以看出来?
他们一个个都是不怕死的铁铮铮的汉子,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
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几个句子。(学生齐读)
(四)顶峰歼敌
在顶峰歼敌之中,写得最详细,最令你感动的举动是什么?请找出句子同桌
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
预设一:(出示课件)
1.下面这段话的哪几个动作表现了马宝玉英勇无畏的精神?
2.“砸”,你能换个词吗?那为什么作者不用其他字,而要用“砸”?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加以体会人物情感。
3.用心地读这几个句子。
预设二:还有哪些句子打动了你?(出示课件)
五壮士猛地举起石头,狠很地砸向敌人。深入体会决心、仇恨。





(8)



(9)



1.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可恶的日寇在我们中国领土上烧、杀、抢、掠,
在长达8年的战争中,烧了我们的房子,杀了我们的亲人,犯下了许许多多的滔
天大罪。 2.引读:此时此刻,相信你们对五壮士的决心、仇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决
心和仇恨在你们心中燃 起,同样在五壮士的心中熊熊燃烧。他们就用石头向敌人
讨回血债,与敌人血战到底。让我们带着这份坚 定的决心,满腔的仇恨再读这段
话。
3.说说对“像雹子”这个词的理解。
把石头 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句话充分体现出
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 到底的英雄气概。
(五)壮烈跳崖
(播放视频二)一同感受壮士的英雄气概。
1 .(出示课件)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
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 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壮士们想什么?
2.(出示课件)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10)







(11)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你怎样读这豪言壮语?引导学生理解,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 声
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3.读到这里你会用怎样词语赞颂这些壮士?
三、回顾全文,提炼升华
(一)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二)介绍狼牙山五壮士碑,为什么说是五“壮士”。








(三)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
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或者为纪念碑写碑文。
四、学习写作方法
1.提炼本文的写作手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表现主人公英雄气概
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2.本文详略得当: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详略,人物描写的详略。
3. 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是“点面结合”描写群体人物的写作方法。比如:
班长马宝玉“点”的详细描写,使得班长马宝玉的形象 更加高大;七连六班这个
集体的“面”的概括性叙述或描写突出了他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
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五、拓展练习。




(12-14




读有关英雄的书籍,搜集有关资料,办一期“看英雄、学英雄”的手抄报。
(15)
六、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金色的鱼钩》《丰碑》。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选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



痛击敌人 英勇跳崖
接受任务
课后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 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
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 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
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 br>首先,课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因此,教学时我扣住这个“壮”字,由课题入手,引出问题,启发
学生思考。“壮”是什么意思?“五壮士”指谁? 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这样,从学
习 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
从 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 我挖掘了教材的创造性的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领悟能力。如
看完“五壮士 英勇跳崖”的影片后,我设计的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当时五壮士的心情如何,心里
会想些什么?” 从而对学生既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又开发了学生如何读好课文的创造潜能。
第三,“明理”是 本课阅读教学的重要阶段。学生很难理解五壮士跳崖当时的心情及其内心感受,
更不理解五壮士壮烈跳崖 时发出豪迈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个道理。为解决这
些难题,我在教学中设计了 以下思路。
1.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仔细体会五壮士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使学生理解了 五壮士在胜
利完成掩护任务之后的喜悦和面对死亡不屈服,以及对人民无比热爱、对祖国无限的依恋之情 。
2.放“五壮士英勇跳崖”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学生全神贯注地 看着
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完全沉浸在五壮士那感人的事迹中。这时,抓住学生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配上 音
乐让学生反复品读,从具体的形象中明白五壮士以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人民的安全和幸福。 3.出示“五壮士纪念碑图”图片。启发学生当时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英勇献身的仅仅是五壮士
吗?这样一来,难点突破了,学生也理解了五壮士为革命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他们是无数英雄的代表,
他们的口号代表着全中国。
总之,上了这节课自己收获挺多,在课堂中不断成长自己,锻炼自己,让自 己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
提高。

7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会写“政、委、盏”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一盏、栏杆、、汇集、爆发、旗帜、阅兵、制服、坦
克、距离、隆隆声、发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抓住群众激动、兴奋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
袖的 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抓住群众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 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
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
2. 梳理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3. 朗读课文,感受典礼的盛大。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 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这一
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板题:开国大典(“典”是本课的生字,
让学生注意 其写法)
2.揭示课题:谁能说说“典”在这里的意思?那“大典”呢?(隆重、盛大
的典礼 )“开国”又是什么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这是新中国成立的
典礼)
3.读课题: 是呀,这是为了庆祝一个新的国家诞生而举行的庆典,多么盛大
而又隆重呀!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读 课题。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对课题的解析、朗读,让学生从整体
上感知开国 大典的隆重和盛大,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3)

(1)




(2)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4)
灯盏、石栏、汇集、爆发、旗帜、阅兵、制服、坦克、距离、隆隆声、发射

(重点指导生字“政、盏、帜、制”为翘舌音;前鼻音“盏、栏、坦”,后
(5)
鼻音“政、隆”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民族的词语:灯盏、旗帜、制服, 注意读准“盏、帜、制”的
字音。
(2)学习多音字:都(dōu dū)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今天首都北京天安门热闹非凡,因为今天是国庆节。
②读一读:北京是中国的首都(dū), 也是一座文化城市,每年来这里
旅游的人都(dōu)很多。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典礼 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过来。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排山倒海 隆重举行的仪式。
瞻仰 指事物在一定阶段内发展的顶点。
高潮 怀着敬意看。
诞生 形容物体缓慢上升。
徐徐上升 出生。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3)

(7)
(8)



(17-29

(9-12)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入场、

典礼、阅兵、游行。)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 课文先写(入场);再写(典礼、阅兵);最后写(游行)。

四、学习“会写字”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
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14)








盏 栏 汇 爆 宣 帜 阅 制 坦 距 隆 射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
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盏”,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栏、汇、爆、帜、坦、隆”左右结构,
(15)
左窄右宽。 “政、距”左右结构,左右相当。)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盏”和左右结构的字“爆、隆”,
学生练写。
盏:上部第三笔是斜勾,下部“皿”扁而宽。
爆:右边是“氺”,注意要和“水”区分开。
隆:右部“夊”折撇、捺要舒展,下面有一短横,不能少。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
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 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我们
知道了课文从“入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方 面来写。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复习导入



(16)



(17-29





1.听写生字词。(政府、灯盏 委员、石栏、汇集、爆发、旗帜、阅兵、制服、

坦克、距离、隆隆声)
2.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板书“群众进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
【设计意图:在回顾课文内容的 同时,帮助学生快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写作重点。层次清楚,有条不紊,为下面学习场面描写做好铺 垫。】
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走进这一个个盛



(3)


大隆重的场面之中。
二、品读释疑
(一)学习“大典前”这部分
1.现在一起来学习“大典前”。这部 分除了介绍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
物,还介绍了什么?(会场的结构和布置;群众进场)


(4)

2.(课件展示:会场平面图)看着图片,读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

3.指名看着平面图介绍开国大典会场的布置。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去读,通过汇报交流 ,找出典礼前会场布置的情
况,使同学们对典礼前的情况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4.从这一部分,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里感受到?
5.学生汇报,品读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
(2)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黑起床,不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抓住关键词“直奔”“赶”,理解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
6.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二)学习“典礼仪式”
1. 让我们先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用心默读课文第5—10自然段,一
边读一边把描写毛主席的动作 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勾画下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
受。
(生默读课文。)
2.汇报交流。
(1)出示: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 br>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
一齐投向主席台。
从“排山倒海”,你读出了什么?从“一齐”中,你读出了什么?
三十万人动作一样,有人指 挥吗?这就叫不约——而同。正因为这30万人
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 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
朗读表现出来,谁来读第五自然段?(指名读)
(2)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出示: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 齐欢呼起来。这庄严
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A.又是“一齐”。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
画面吗?






(7)












(6)


(5)



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一定能读好。谁来读?(指名读)从“长城内外”、

“大江南北”,你感受到了什么?没错,这声音传得多远呀,传到了祖国的各个

角落。谁再读?通过朗读把声音传远一点。(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

B.听到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

(师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 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它经
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 欢跃起
来。)
听出不同了吗?(把第二处“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换成“它”)哪一句更好?为什么?(反复的手法,起到强调的作用。)
读出这气势,读出这情感。(生齐读。)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宣
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板书:新中国成立了)
正是这宣告,激动着人们的心。再读读这宣告。
D.师配 乐讲解: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斗换来的,多少革命志士为
了新中国的成立舍生取义。有倒在长 征途中的小红军,有宁死也要保住党的机密
的小雨来,有顶天立地、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有用自己 的生命为部队开辟
前进道路的董存瑞,他牺牲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新中国,前进!”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才迎来了新中国在今天的成立。这声
宣告怎能不激动人们 的心?谁再来读这句宣告?
让我们亲眼见证这伟大的时刻吧!(播放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视频。)
一起背,把这欢呼,这欢跃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视频,感受开国 大典当天的激动人心的盛况,
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此时以情 促
读促背,升华情感,积淀语言。】
(3)接着,升国旗。群众的反应是怎样的?谁接着读?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
来了,表明中国人民 从此站起来了。)
A.师播课件:这就是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岁月流逝,我们
的新中国刚刚度过了69岁的生日,在这69年里,五星红旗一次次地升起。这是
香港回归仪式上升起 的五星红旗,这是奥运赛场上同时升起的三面五星红旗,这
是神州七号飞天时飘扬在茫茫太空的五星红旗 。这是神舟九号起飞前鲜艳的五星
红旗。
B.这一面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一定一次次激动着你的心灵。假如你亲眼见到




(11)





(10)











(8)



(9)


这些时刻的五星红旗的升起,你的心情会如何呢?你有什么想说的?
说话训练:看到五星红旗在 升起,
我 。
C.师小结:孩子们,这一面面五星红旗升起,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宣告:昏睡
的雄狮苏醒了 ,发威了;东方的巨人崛起了,强大了。这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
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那 是因为,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此时,我们才真正读懂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这掌声,这欢呼都
是因为:
引读板书: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4)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引读第九和第十自然段。
(三)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1.这掌声就是人 们心情的流露。让我们再从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这些盛大隆重
的场面中感受开国大典吧!
2.交流最难忘的镜头。
3.相机点拨:
(1)文中描写几种兵种通过天安门,接 受检阅?哪三种?请三名学生分别
朗读描写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
(2)从“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你体会到什么?
(3)群众看见了 ,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
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从“抛”“盖”你读懂了什么?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 不能够表示自
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5)天安门广场上 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
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 红。
(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体会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
比幸福的心情。)
(6)“红流”指什么?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的意思。
方法指导:
这句话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方法,“红流”指的是行队伍。 写








(12-14






(15)








(16)






出了游行队伍之长,火光之亮。这里也是暗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将
大步向前,前途一片光明。
三、拓展延伸
1.创新文本,将内容重组。


出示;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三十万 人的
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当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时,全
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当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五星红旗徐徐上 升时,三十万人一
齐脱帽,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当毛主席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 央人民政府主席”时,广场上的人们热爱
领袖的心情融成一整热烈的掌声;
当毛主席向空中招 手时,群众看见了,都把帽子、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
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当人 们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时,毛主席向前探着身子,不断
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 万岁”“同志们万岁”。
(1)朗读这段话,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指导激情朗读。
四、小结写法,片段训练
1.作者是怎样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具体,写清楚的?
小结板书: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层次清楚
2.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写学校升国旗的场面。
3.写作点评及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场景描写中去。读 写
结合,学以致用,最终回归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学习写作方法:
1.学一法:点面结合描写场面
场面描写要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整个场面的状况,要把人 物的活动交织
在一起写。课文记叙的是开国大典的盛况,大量运用场面描写,生动、真实地再
现 了开国大典,写出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和对新中国无限热爱的感情,通过
人们激动的欢庆场面的烘托 ,我们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壮观和热闹。
2.举一例:
如本文中每次描写完毛主席的动作, 这是“点”,紧接着就描写群众的反应,
这是“面”。描写毛主席是在写一个突出的人物,写群众反应是 写很多人,像这
样既写出一个主要人物的活动又写出全场人物的表现,这种写法就叫场面描写中
的点面结合。毛主席的活动就是这个场面的一个“点”,全场三十万群众的活动
就是“面”。这样的描写 ,让场面显得热烈而不单调。
3.练一练:
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什么?认真想一想后写一写,注意抓住典型场景进



(17-18
















(19)


行描写。
示例:
运动会
今天学校举 办运动会。清晨的第一抹阳光照射到操场的时候校园里就开始沸
腾了。声势浩大的运动会开幕式拉开了为 期两天的运动会的序幕。
开幕式完毕之后就是比赛了。第一个项目是短跑,裁判员一声令下比赛开 始
了,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在同学们的助威声中他们竭尽全力冲向
终点。顿时人 生鼎沸加油声、喝彩声响彻整个操场特别是快到终点时欢呼声更是
一浪高过一浪。
还有男 子4乘100米的比赛,只见各班选手都已经站在了各自的跑道上,随时
准备开跑,我班的运动员也在跑 道上。各班的拉拉对也不闲着,摆好架势准备给运
动员加油。“砰”的一声,发令枪响了,运动员像离弦 的箭一样飞跑了出去,我班
第一棒运动员一开始就跑到了第三的位置与第一、第二不分上下,第一棒运动 员
很快将接力棒传给第二棒运动员,第二棒运动员不知今天怎么了没发挥好,渐渐
的落到了后面 ,我们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当第二棒运动员把接力棒传给第三棒
运动员是,我班已落到了最后,第三棒 运动员虽然尽力追赶了,但还是追不上强劲
的对手,接力棒到了第四棒手上,也是最后的冲刺阶段,最后 一棒运动员是出浑身
解数,拼尽全力,终于追上了两个人。
这次运动会我感受到了:有参与才能有体验有体验才能带来乐趣和兴
趣。在快乐的体验中体会。
六、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
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们特别是毛泽东 的领袖风采。它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
豪的感人场面。
七、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我们最伟大的节日》《激动人心的时刻》。
八、当堂检测(选做)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九、课后作业(选做)
1. 网络搜索《毛泽东纪念馆》和《民族魂》等网站,了解相关知识。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
群众进场
7 开国大典 典礼仪式 新中国成立了
阅兵式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群众游行
课后反思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
诞 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课文按照开
国大 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本课的写作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场面描写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有点有面, 点面结合。为了让
学生体会感受这种方法,做到学以致用,我采取以下方法教学。
1.情景感 受,以读促思。在朗读感悟大典盛况的环节,我首先播放了开国大典的视频资料,三十万
人汇聚天安门广 场,排山倒海的气势深深吸引着学生。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刻,以及
盛大的阅兵式,让 学生真正体会到人们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以及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带着这种自
豪和骄傲,让学生读 读、想想、再读读,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感受大典现场的热烈气氛。
2.点面结合,感悟写法。本文 的写作特点之一,是运用了一些细节描写,通过主席的动作、语言和
神态描写,表现伟人的领袖风采。如 学习“升国旗”部分,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
画出描写人物活动的语句,说说你从 中感受到了什么,写出批注。在交流学习中,我尽力引导学生通过
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去想象当时情景, 感受毛泽东的风采。通过群众的动作描写,抓住关键词、句,揣
摩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感受新中国人民 自豪激动的心情。
8 灯光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体会本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教学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教学难点】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 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
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二、介绍作者
王愿坚:(1929年-1991年),男,中国电影编剧、作家。1944年到抗日根



(1)


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 45年参加八路军。1956年至1966年,参加回忆录《星火
燎原》的编辑工作。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
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词
照耀 豫皖苏平原 围歼 黑魆魆 电钮 千钧一发 璀璨
(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 爱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
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五、品读释疑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哪些段落是写往事
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
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 都是往事。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顺序和前后照应的
结构特点。(板书倒叙)
2.引起我回忆往事的原因是什么?
(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 是连接现实和往
事的一根链条,因为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说过:“多好啊!” )
快读课文 ,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在哪里,各是在什么情况
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 想,他们当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
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完成表格)
3.交流


(3)

(4)

(5)



(7)
(8)



(17-29

(9-12)





(13)
(2)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
第一次前的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 ,忽然背后传来
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
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
赞美。
方法指导:这是一个倒叙的写法,所谓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
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 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
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一种写法。能够增强文章的 生动性。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


(14)






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
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
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
(15)

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
下学习。”)
六、合作交流,质疑并解答
1.围绕标题灯光,作者在文中多次进行了描写,找出文中写“灯光”的句
(16)


子,在小组内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解答,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自由交流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
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
会神地读书。他 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 说:“赶
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
啊!” 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 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
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天安门前的灯光,有什么深意?
(灯光象征幸福安乐的生活,课文以《灯光》为 题,突出了革命烈士对未来的美
(17-29












好憧憬,赞扬了他们为理想而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七、课堂小结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 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好好珍惜今天
的幸福生活,努力学 习,长大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之人。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生死攸关的烛光》《倔强的小红军》。

八、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九、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
现在
( 多好啊)
(30)



灯光 往事 (倒叙) 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
现在
课后反思
《灯光》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本课,我注意对学生进行“展开丰富的想 象”的运用训练。课文第
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我指导学生以“灯 光”为线索分小组讨论:
1、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 思什么,憧憬什么?2、
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具体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联想?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 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
高尚精神世界,但由于本课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因此,在课堂上,我用 了很多时间去讲解当
时的环境,这与阅读课文的教学思想相违背。我应该在课前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资料 ,让他们学会收集
资料,为第二单元的读写例话“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作准备。在这节课中,我努力的 尝试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的去探索课文中蕴含的内容、意境、思想。 传统教学中,
教学的备课、上课关注的并不是学生的学习状态,经常以成人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想法和情 感。把自己
的看法强加给学生。上课时总是把自己的教案像背台词一样,全然不顾学生接受与不接受。在 这节课中
我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小组的合作性,以及师生之 间、生
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活 动时
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从课堂效果看,学生真正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 献


精神,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感受。




口语交际 演讲
【教学目标】
1.根据提供的话题范围来确定或自拟主题来撰写演讲稿,为演讲做好准备。
2.学习并初步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提高演讲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提供的话题范围来确定或自拟主题来撰写演讲稿,为演讲做好准备。
【教学难点】掌握演讲技巧,做到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演讲
2.教师导言:同学们你作过演讲吗?记得当时的感受吗?
3.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4. 总结:同学们都讲出了自己的感受,很真实。要想做到上台不紧张,就
得多次上台练习。
5.播放演讲视频(学生观后谈感受和体会)。
二、明确交际要求
1.读教材27 页,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要作好演讲,
首先要写好演讲稿。①观点要鲜明。②选 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列举有代表
性的事例,引用名言警句。③要有感染力,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 。)
2.互相交流,说说这次口语交际可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讲?(科学、读
书、锻炼身 体、健康饮食……)

(1)



(2-3)

(4)






3.小组交流: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演讲时利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三、互动交流,汇报交际
1.确定演讲主题。引导确定主题。写演讲稿,首先要围绕着主题。可以从“ 科
学、读书、锻炼身体、健康饮食”中选择一个话题范围,也可以自定。这次演讲
主题的自由度 比较高,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印象比较深刻的的主题准备演
讲材料。
2.学写演讲稿。
①演讲稿一般分为三部分:
开头: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拉近听讲者距离;
中间:用具体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楚,这是演讲稿的主体;
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②演讲稿最难写的就是第二部分,其实只要掌握 它的规律,演讲稿也并不神
秘。写演讲稿,首先要有观点;其次用具体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③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好的结尾,对于演讲稿非常重要。主要
有:号召式结尾;总结式结 尾;自然结尾,留有思索余地的结尾等。
④修改演讲稿。
从语言方面修改演讲稿:指出演讲稿的特殊性──主要以听为主的文字。 要
口语化,通俗易懂。听众能否听懂,要看演讲者是不是讲得好,更要看演讲稿是

(5)






(6)


(7)






不是写得好。演讲稿写完后,要念一念,听一听,看是不是“上口”“入耳”。
如果使用的语 言,讲出来谁也听不懂,演讲就失去了听众,也就失去了演讲的意
义。这就需要进一步修改演讲稿。 < br>要生动感人。好的演讲稿,语言要生动。怎样使语言生动呢?可以用名言格
言增强说服力。还可以 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强表现力。这样,可以使演讲
的气氛轻松和谐,吸引听众。
3.练习演讲。演讲要注意的一些地方:演讲尽量脱开稿子,或者半脱稿;站
(8)





立姿势要大方,不忸怩;精神饱满,声音洪亮;语速要适中;要注意眼神的交流; (9)
4. 评议谁最棒。小组评议,看演讲的同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①语气、语
调得当;②姿态大方,演讲时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四、欣赏范例。
读书使人进步,求知使人成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你们好!非常高兴站在这里同大家探讨,今 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读书
使人进步,求知使人成长》
亲爱的同学们,你还记得, 我们第一次背上书包高高兴兴的走进学校时的情
景?你还记得,我们打开第一本课本、学写第一个字的喜 悦与新奇吗?因为那踏
进校门的一小步,就是我们的人生跨进了一大步,人生的探索之旅由此启航,我< br>们以智慧为帆,勤奋作浆,开始驶向那无比浩瀚的知识海洋!
我们的学校,是知识的宝库,是文 化的走廊,是师生的乐府,更是人才的摇
篮。在这里,没有遏抑、没有权威、没有功利,有的是可爱的同 学们,有的是良
师益友,除此之外,还有鲜活的课程与思想,创造的冲动与执着,不倦的探寻与
(10-11









思考……。同学们,在如此的宝库中、走廊上、乐府里,我们沐浴着早晨的阳光,
你是否想过,今天该干些什么呢?晚上睡觉前,你又是否问过,今天收获了什么
呢?狄更斯说过,“我所 收获的,是我种下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有才能的

(12)
人,就看你去不去争取这个机会。常用的钥匙最光亮,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牛顿、
爱因斯坦、 爱迪生、郑板桥、白居易、李时珍等人的成功之路证明了这一点。你
是否也渴望像他们一样,以勤奋去获 取知识,提高你的才能,改变你的人生?在
这里,我且用一首诗与各位共勉:“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 它开时的明艳,却
不知当初它的芽儿,曾浸透了战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的确,不经一
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我们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代,大好韶华,岂能让光
阴虚度?“攻书山渡学 海因拼搏放飞梦想,掘潜能彰雅趣凭竞争谱写人生”。只
有勤奋求知、拼搏进取,我们才能奏响青春之歌 的最强音!
培根说过,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








陷,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一样。在这个万紫千红的世界里,我们通过观察、
倾听、思索还有发问,能让我们学会求知并获取一个又一个的财富。求知不仅仅
是一种生存的本能,谋生的需要,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还应该是生活的享受。(13)
孟德斯鸠说过,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唯有求知,可以染绿内心的荒漠,唯有求知,才有望改变世界的荒凉!知识改变
命运,真知影响人生,这是早已被无数成功事例、无数伟人证明了的道理。校园,
本就是求知者的乐园。在这里,有思想的火炬穿行在漫漫长夜亘古荒原,穿越坎
坷穿越低谷,照亮你前行的长路;在这里,我们乘着书的翅膀,掠过千山万水,
走近自然,走近科学,走近成功的彼岸!


同学们,只要我们树立远大理想, 脚踏实地刻苦学习不懈探索,就一定能用
辛勤和汗水铸就美丽人生!让我们努力学习,从我做起,从今天 做起,打造书香
校园,走好求学之旅,让文明之火薪火相传,让勤奋的汗水浇开知识之花!让智
慧之光照亮我们的心田!我们用拼搏书写一个无悔的青春!
1. 学生评价这篇演讲稿,交流,汇报。
2.教师总结:此篇关于读书的演讲稿语句优美,阐述了读书求知的重要性,字字
真知灼见,由 此文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非常爱好读书的人,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与借鉴的!


习作 多彩的活动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做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养成观察好习惯。
2.要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游戏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来。
3.抓住印象深刻的部分来进行具体的描写,做到重点突出。

(14)





(15)
4.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突出游戏的场面,把所见、所听、所想写进自己的文章中。
5.互相评价习作,提修改建议,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1.要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游戏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来。
2.抓住印象深刻的部分来进行具体的描写,做到重点突出。
【教学难点】
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突出游戏的场面,把所见、所听、所想写进自己的文章中。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你喜欢做什么游戏?(小组内自由说一说)

2. 现在我们就分组做一个室内的游戏,各小组的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小组想
做什么游戏呢?能不能根据人数 和地点,小组同学创编一个游戏,并且给游戏取
个名字?


3.做游戏当然要有游戏规则,大家一定要注意遵守游戏规则哟!请听清要求,(2)
并记在心里。
4.各小组游戏开始。(教师巡视)
5.教师提出观察要求:观察做 游戏的同学的表情、动作是什么样的。适当的
定格游戏过程,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
6.老师 分别请孩子们说说自己观察的结果,引导学生具体、细致、清楚地说
出所看见人的表情变化,说的好的孩 子一定要适当的表扬他,激励孩子们敢于说
出自己的想法。
7.教师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语言说话。
引:提示同学怎么说,说些什么?其他同学又有什么补充的?大家一起来讨论交
流。
二、互相交流,掌握写法
1.审题指导:
“记一次游戏”是这次作文的主题,需要大家理清自己作文的思路:首先要






(3)






确立作文的主题,再合理进行选材,确定文章结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分清主次,(4)
抓住侧重点进行详细的叙述。可以抓住一个场面;可抓人物动作、语言、神态、
表情;可以抓自己心理变化;可以抓游戏给你的感悟。
这次习作的关键是观察积累的生活素材 进行巧妙的加工创造,从而写出精
彩场面,成就自我记叙佳作。
2.思路导航:
写好游戏的场面,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场面描写要紧紧围绕文章主旨-- 一个“中心”。
首先应确定这个场面是围绕一个什么意思来写,也就是要表现一个什么中
心, 围绕中心写出的场面才会生动具体,让人看后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面“概”点“详”,点面结合。
要有面上的概括,又要有点上的描写。在作文中,要想把全部活动的过程






(5)



叙述出来,不可能对所有参加活动的人一一进行描写,这就需要“面”上的概括。
“面”,是 指参加活动的人整体情况;概括,就是用言简意明的语言,勾勒出参
加活动人的表现、环境气氛等等。但 是在一篇作文中,只有“面”上的概括是不


够的,还必须有“点”上的详写。“点”就是参加活动的典型人和典型事;详写,
就是要写出活动的重点项目,以及参加活动的人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描写场面只有把“面”和“点”巧妙地结合起来写,才能如实地再现出活动的全
部过程。
3.技法点拨:
(1)场面描写要紧紧围绕文章主旨——一个“中心”。
场面描写,重在写 好典型的人,典型的事,典型的景,典型的物。抓住典型
要细致描写,精心刻画,不能用一两句话带过去 。描写细致,就是要详细刻画人




(6)

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只有详细描写典型,才能突出场面的重点,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清楚描写一个场面,要注意考虑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再说什么,句与句之间,层与层之间要清楚。
(2)总景分人,面点结合-- 两个“基本点”。
场面描写除了写场景,也要写人物。整个场面的全景是“面”, 场中的主要
人物是“点”, 写作时要做到面点结合。既要简单地写出整个场面的全景(即略
面 ),又要选好角度,分别主次,有选择。
描写一个场面,既要写出参加活动人的心情、神态表现,又要 写出围观人的
反映,把场内外交织在一起写,才能更好地烘托环境气氛。在描写的过程中,还
要 恰到好处地写出人物的感想、体会。这样有面上的概括,有点上的详写,有内
外的呼应,有感情地表露, 就能把一个场面描写得活灵活现。
三、范文引路,掌握技法
1.出示范文。
猜“领袖”游戏
放学后,同学们围坐在教室里做猜“领袖”游戏。小涛当“领袖”,大家跟< br>着他学动作;小芳猜“领袖”,看她猜得对不对。
游戏开始了!教室里洋溢着欢腾的气氛。一张张面孔浮现出笑容,一双双





(7)



(8)



(9)

眼睛闪着亮光。小伙伴们时而看着“领袖”的表情,时而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小芳走进教室 ,她机警地环视四周,注视着每个同学的表情。突然,教室里响起
“请你跟我这样做!请你跟我这样做! ”的欢呼声。这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做
拍手动作。“领袖”是谁呢?小芳盯着王强同学,慢慢地移动脚 步,向他走去。
这时呼喊声越来越小了,当她一转身时,小涛乘机做出摸耳朵的动作。这时“请
你跟我这样做!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欢呼声又响亮的呼喊起来了。小芳同学镇
(10)




定自若,她向前紧走几步,假装盯着小菲同学。小涛同学刚要改摸鼻子的动作,(11)
小芳猛一回身,糟了,小涛的动作露出了破绽。“就是你!”小芳大声说。同学们

望着小涛涨红的面孔发窘的样子,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有的捧腹大笑,有的笑得
弯下了腰。
猜“领袖”游戏真有趣,大家玩得是多么高兴呀!2.学生自由朗读范文。
3.小组交流。
(1)范文从哪几方面来写猜“领袖”游戏?是如何介绍的?
(2)为了能更突出特点,重点写了什么?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1)开篇直奔主题,点出游戏的规则及参加人。
(2)概括写“面”——其他小伙伴的表现,用来衬托游戏的扣人心弦。
(3)详细写“点” ——详细描写小芳的动作以及其他参与游戏的伙伴们的
语言,将游戏推至高潮。
(4)用“有 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概括写其他伙伴们的动作神
态,表现游戏的乐趣。
5.总结 交流:描写场面除了写好人物活动之外,还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待
清楚。这段习作就是按照这个要求写 的。什么是猜“领袖”游戏,怎样做这种游

(12)



(13)



(14)





戏,文章一层一层地叙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完整的印象。在描写活动场面时,(15)
详写 游戏人的神态、动作,注意到了场内外呼应,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中心。读
了这段文字,我们仿佛也参加 到游戏的行列中。
五、学生习作



1.明确习作要求:
确立主题,合理选材,抓住侧重点进行详细的叙述。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一段话的开头空两格。
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设计意图:写作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 ,培养了
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耐心。体现了“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的教学思想。】






(16)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2. 学会在场面描写中词语重复使用可起到铺陈、渲染的作用。
3. 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4. 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5. 读懂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教学重点】
相同句式 “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一组爱国名言。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本单元有的课文写到了大的场面,如,狼牙山上的激烈战斗,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课文在写这些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如《开国大典》写
闻兵式时,既从整体 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的那种整齐成武的情景,又
用某些细节去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这不仅让 我们感受到了整个兵式的庄严、隆
重,还让我们对各具特色的队伍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2.练一练,学运用。
读下面的范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场面的?
一天下午,在校 园的葡萄架下,围满了看拍皮球比赛的同学。参加比赛的
同学,每个身旁站着两个小伙伴:一个准备计数 ,一个准备计时。这时只见裁判
员张老师高高扬起小红旗,大喊一声:“开始!”只见参赛的同学伸手飞 快地上下
拍动皮球,只听皮球在地上发出“啪啪”的响声。“加油!加油!”围观的同学助
威声 此起彼伏。


(2)








(3)



比赛紧张极了。有的把球拍的高,有的把球拍的低,有的不留神把球拍到
了别人脚底下,引起了小伙伴们一阵欢笑声。小芳同学蹲着拍,把球拍得矮矮的。
“一、二、 三、四……”随着计数员大声报数,她全神贯注,眼睛盯着上下跳动
的皮球,头上渗出了汗珠。突然,她 脚下一滑,坐在了地上,那球也一下子蹦得


老高。正当同学们为她捏了一把汗的时候,她猛得又站起身来,用手继续拍球。
“71、72 、73……”计数员的报数声越来越响亮,围观的同学不时地发出喝彩声
和欢笑声。这时裁判员大喊一声 :“停!”一场精彩的比赛结束了。
裁判员张老师宣布:“小芳拍得次数多,获得第一名!”小伙伴们跑到她身
边,纷纷表示祝贺。


(4)

点评:读了这篇作文,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那紧张、热闹的拍皮球的场面。
这篇片段作文所以 能产生感人的效果,是由于小作者不只是描写参赛的同学“怎
么比”,还恰到好处地写出了围观同学“怎 么看”。把场内外呼应起来写,有气氛
烘托,有人物描写,有感情变化,把比赛的过程栩栩如生地表现出 来了。
场内外呼应着写,重在画龙点睛一笔。在比赛开始时,写了“围观的同学
助威声此起彼 伏”,仅此一笔,就烘托了比赛的紧张。当有的小伙伴把球拍在别
人脚下时,“引起了小伙伴们一阵欢笑 声。”场内场外巧妙地呼应起来写,使我们
看到了整个比赛是多么热烈,多么紧张。当参加比赛的小芳同 学不小心坐在地上
的时候,“同学们又为她捏了一把汗。”场内的变化,引起围观同学感情变化,两者之间总是紧密挂连,这样写是多么好哇!
3. 我分享、我积累









(5)


我觉得要写好场面,观察的视野要全面,既要看清看全一次活动的整体

情况,又要善于捕捉到典型的人和事,然后再逐一地进行描写,才能把
场面写真切,写生动。



我觉得描写一个场面,既要写出参加活动人的心情、神态表现,
又要写出围观人的反映,把场内外交织在一起写,才能更好地烘

托环境气氛。










在描写的过程中,还要恰到好处地写出人物的感想、体会。这样有面

上的概括,有点上的详写,有内外的呼应,有感情地表露,就能把一

个场面描写得活灵活现。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下面的两行词语有什么特点?和同学们交流你的发现。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 :读这两个句子,可以看出这是两个词语是重复使用。在场面描写中
起铺陈、渲染的作用,使文章深刻细 致,层次清楚,表述全面,有一气呵成之感。在
写景抒情中,能收节奏鲜明,层次清楚、景象丰富多姿, 形象生动传神之效, 使
文章节奏鲜明,感情抒发酣畅淋漓,语势得到增强。
点拨:写人物说 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这两个句子分别用“赞叹“婉
言谢绝”代替了说”。我还想到了“谈论、 讲解、窃窃私语”等,也可以不用与
“说”有关的词语。
2.练一练,学运用。
读句子,仿照写一写。
读一读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
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
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写一写

(6—7)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
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妈妈俯下身于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
“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8)

3.我拓展,我积累。
表示“说”的词语还有:


一字词语:讲 喊 叫 呼 吟 读 问 答 训 斥 责 骂 吼 劝 告 评议 话 赞 论

述 夸 辩 叙 颂 曰

二字词语:说话 谈话 讲话 叙述 陈述 复述 申述 说明 声明 讲明 谈论 辩论

议论 讨论 商谈 哈谈 商量 畅谈商讨 话语 呓语 梦话 怪话 黑话 谣言 谰言
(9)
四字词语:婉言危言 评说怒斥 耳濡目染 百虑一致 变心易虑 不足为虑 长计远
虑 能说会道 巧舌如簧 能言善辩 滔滔不绝 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娓
娓而谈 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



三、书法提示
我们来举办一次书写作品展览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我们在书写中要注意:①笔画要写规范。很多同学写字时比较随意,
横写得不平,竖写 得不直,特别是遇到了有折、有弯或是有钩的笔画,写起来就
像画画一样,圆圆的,没有棱角,这都是笔 画写得不到位的表现。②字的大小要
适中。不管是什么格子,都要把汉字写在“心中的小格”中,即上、 下、左、右
都空出一定的位置,把字写在格子的正中间。③行款整齐,布局合理。④书写要
正确 ,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⑤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
平。
2.练一练,学运用。
写一写下面的古诗,注意书写提示。
古诗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书写提示
把汉字写好看的口诀
主笔优先空间大,上宽下窄取平稳,
全包半包上下包,组字各部要错落,
上窄下宽要端正,被包部分往左靠,
加大反差去组合,同字重叠上宜小,
里边部分要紧凑,字形最忌平分色,


(10)




(11)







(12)
多字重叠不重样,里紧外舒要记牢。
此字口诀牢牢记,多思多练见功底。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警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
2.进行诵读,做到熟读成诵
3.作者简介:



(13)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


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曹植(192年 -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
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 后所生第三子。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



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李纲(1083年-1140年 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 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
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





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14)
兼具 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
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 ,“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
值。
4.注释。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释 义】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
指勤勤恳恳,竭尽全力(劳苦),到死为止。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释 义】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意思是为国献身,去
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释 义】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
别人。
◇位卑未敢忘忧国
【释 义】意思是地位低也不敢忘记为国家担忧。它后来成了后世许多忧国
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
5.赏析:这四句都是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 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
精神,赞扬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
6.延伸阅读
(15)





(16)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道安》
(17)




(18)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失题》


(18)











(19)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下面的两行成语有什么特点?和同学们交流你的发现。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 :读这两个句子,可以看出这是两个词语是重复使用。在场面描写中起铺陈、渲染的作用,使
文章深刻细 致,层次清楚,表述全面,有一气呵成之感。在描写写景抒情中,能收节奏鲜明,层次清楚、景
象丰富多 姿,形象生动传神之效, 使文章节奏鲜明,感情抒发酣畅淋漓,语势得到增强。
点拨:写人物说话时 ,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这两个句子分别用“赞叹“婉言谢绝”代替了说”。


我还想到 了“谈论讲解,窃窃私语”,也可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
2.练一练,学运用。
读句子,仿照写一写。
读一读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
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
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写一写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
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妈妈俯下身于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
“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3.我拓展,我积累。
表示“说”的词语还有:
一字词语:讲 喊 叫 呼 吟 读 问 答 训 斥 责 骂 吼 劝 告 评议 话 赞 论 述 夸 辩 叙 颂 曰
二字词语:说话 谈话 讲话 叙述 陈述 复述 申述 说明 声明 讲明 谈论 辩论 议论 讨论 商谈 哈谈
商量 畅谈商讨 话语 呓语 梦话 怪话 黑话 谣言 谰言
四字词语:婉言危言 评说怒斥 耳濡目染 百虑一致 变心易虑 不足为虑 长计远虑 能说会道 巧舌如簧
能言善辩 滔滔不绝 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娓娓而谈 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
三、书写提示
我们来举办一次书写作品展览 。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我们在书写中要注意:①笔画要写规范。很多同学写字时比较随意,横写得不平,竖写得
不直,特别是遇到了有折、有弯或是有钩的笔画,写起来就像画画一样,圆圆的,没有棱角,这都是笔
画 写得不到位的表现。②字的大小要适中。不管是什么格子,都要把汉字写在“心中的小格”中,即上、
下 、左、右都空出一定的位置,把字写在格子的正中间。③行款整齐,布局合理。④书写要正确,不出现
错 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⑤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2.练一练,学运用。
写一写下面的古诗,注意书写提示。
古诗 书写提示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把汉字写好看的口诀
主笔优先空间大,上宽下窄取平稳,
全包半包上下包,组字各部要错落,
上窄下宽要端正,被包部分往左靠,
加大反差去组合,同字重叠上宜小,
里边部分要紧凑,字形最忌平分色,
多字重叠不重样,里紧外舒要记牢。
此字口诀牢牢记,多思多练见功底。

四、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名人名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
(1)师范读,学生跟读。
(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3)自由朗读。
2.作者简介: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 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第三子。曹
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 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 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 族英雄。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
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 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
《梁溪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 ,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
家、爱国诗人。
3.理解句意。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释 义】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 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全


力(劳苦),到死为止。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释 义】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
自由的荣光!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释 义】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位卑未敢忘忧国
【释 义】意思是地位低也不敢忘记为国家担忧。它后来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
警自励的名言。
5.赏析:这四句都是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 神,赞扬弃身
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
6.延伸阅读。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道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失题》


彭文坚-感谢信怎么写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吧-与人为善作文


笑话短信-经典散文


海外考试网-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


四川高考数学-关于中秋节的小报


停车管理员-放飞梦想演讲稿


gdp是什么-新生自我介绍


郑州科技学院分数线-小学生国庆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