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材 公开课教案

绝世美人儿
647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06:4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水中仙子-苹果园网站



全册教材 教学设计
第一组教材 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
原》《丁 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
要内容,感受大自然 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
爱祖国的情感。
本单元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 只有反复朗读
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
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
在学 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 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
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
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 述的情境中,
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课时安排:
1、草原.......................................... ..............2课时
2、丁香结....................... ...............................2课时
3、古诗词三首.... ..............................................2课时
4、花之歌......................................... .............1课时
习作........................... ................................2课时
语文园地...... .................................................2 课时
1草原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草原》是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中的第一篇课文。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
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 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
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风光美和人 情美的不断认识
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 现
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设计说明: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 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
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
通过自主读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指导学生抓关键词,结合画面去体会作者
描写的草原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毯、陈”等生字。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羞涩、摔跤”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3、通过多读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5、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及热爱西部的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揣摩优美语句的深刻含义,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在你们的印象中,草原是怎样的?【课件出示:草原图片】
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草原吗?【课件出示草原组图】
同学们,我国的草原是怎样分 布的?【课件出示:草原分布图】草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内蒙古、青海、新疆及西藏地区。
同 学们,很多年前,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课
件出示:老舍照片】 第一次到内蒙古大草原去参观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并记录下了一篇脍
炙人口的参观访问记——【课件出 示:《草原》】。齐读课题两遍。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
先生一起去欣赏那儿的美景,结识蒙古族同胞, 一起感受草原独特的风情吧。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呈现情境,激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产生“走进” 大草原的兴趣,
形成阅读期待,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课件出示: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生字的地方
多读几遍 。】
同学们,课文读完了吗?老师来检查检查。



【课件出示第一组词:
绿毯( ) 陈巴尔虎旗( ) 衣裳( ) 彩虹( ) 马蹄( )
.....
豆腐( ) 羞涩( ) ( ) 微笑( )】
....
同学们,请自己读读词语,拼读加点字,然后在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音节。
【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蒙古包 好客 同行 似乎】
....
同学们,请自读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课件出示:
同行xínɡ:一起行路。
同行hánɡ:行业相同,同行业的人。】
同学们,能给这些多音字组组词吗?谁来试试?
同学们,生字关我们顺利闯过了,现在读起课文来一定顺畅多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看看每个 自然段主要写什么?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介绍草原的?【课件出示:景物美 人情
美】
设计意 图:在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作者参观访问的“行踪”,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发展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也使下面的学习过程有物可寻,有章可
遵。
三、品读感悟,共同鉴赏
同学们,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的呢?让我们一 起走进课文第一自
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 那么
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
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
来,走在哪里 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
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 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
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 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
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同学们,自己读读,看看这段话的哪些景物让你感受到了草原的景美?边读边作批注,
想好后可以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预设:【课件出示: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大牛……】
同学们,请再读课文第一自 然段,边读边想:【课件出示:在直接描写景物的句子中,
哪些语句写得特别美?请找出来,简要批注。 】
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吗?谁来与大家分享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预设:
【课件出示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同学们,你感受到了什么?(太空很美)哪些词语告诉你的?【课件圈出:清鲜、明朗】



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两个词换换,行吗?【课件出示:空气是那么清新,天 空是那么
晴朗】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
【课件出示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同学们,【课件出示:一碧千里】“一 碧千里”什么意思?【课件出示:“碧”是形容
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 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
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大草原 “一碧千里”的画面?
【课件出示:“一碧千里”的大草原图片】【课件出示:并不茫茫】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
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
同学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这句话写出草 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
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草原无边无际的绿与美。
【课件出示三:羊群一会儿上了小 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
了白色的大花。】
同学们,这句话把草原 比作什么?【课件出示:绿毯】把羊群比作什么?【课件出示:
白色的大花】这一比喻有什么好处? < br>【课件出示:绣】同学们,展开想象,从这个“绣”字你感受到了什么?(羊群给草原
带来的生机 ;草原的动态美。)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草原的景色美、作者的语言美。
【课件出示四: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是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
国画那样,到处翠 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课件圈出:渲染、勾勒】“渲染”与“勾勒”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 “渲染”“勾
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
“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课件呈现“中国画”和“小丘图”】两相对比,我们
不 难体会到这个比喻之妙,小丘之美。【课件出示:翠色欲流】“翠色欲流”指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指 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同学们,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
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同学们,谁来读读?把草原绿得油亮,仿佛与天融合的美好意境读出来。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作 者,第一次来到草原,呼吸到那么新鲜、干净的空气,看到那么晴
朗、明净的天空会有怎样的感受?又会 怎么做?
【课件出示一: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感受读
读这句话,读出愉快和赞美之情。
【课件出示二: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 望,又想坐下低吟一
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 限乐趣。】



同学们,“这种境界”指的是怎样的境界?【课件出示:草原的 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
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同学们,置身于 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
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课件出示:既……又……】从这个词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初见草原时的惊喜、
激动之 情。)【课件出示:回味】“回味”什么意思?【课件出示:细细地回忆,品味。】
从“回味”中,你 感受到了什么?(草原风光的如诗如画,让人沉醉的美景。)这种拟人的
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 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同学们,请以轻缓的语调读出回味的感觉,读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同学们,第一自然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草原的这些景物的?
小结:
按从上 (天空)到下(草地)的顺序来描写的;每写完一处景物,即时抒发自己的切身感受,
传达对草原的喜爱 、赞美之情。
同学们,带着你们队草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品读优美 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感受景物之美以及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与赞美
之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引导 学生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等方法,
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四、回顾总结,快乐作业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欣赏了草原景色之美,感受到 作者的语言美、情
感美,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感受草原的人情美。
同学们,课下请抄写生字新词。要求:字迹工整,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
重点指导书写“毯 ”字:“毯”是半包围结构,先写“毛”,后写“炎”,“炎”的末
笔改为点。“毛”的竖弯钩要长,托 住“炎”。
同学们,课下请背诵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到写字要求时特别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
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本课作为第一单元
第一课的特殊地位,理应考虑到这一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美景
【课件出示词语: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勾勒 渲染 迂回 洒脱 拘束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课件播放草原风光组图】同学们,初入草原,作者就被草原的迷人风光深深 吸引了,
回忆一下,作者抓住哪些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草原的美景?【课件出示:景物美、人情美】
同学们,一起来背背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草原,去见见草原 的人民,感受那里的另一番
景象。【课件出示课题:草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激活学生对美的认知,在复习巩固中积累文中优美的片段。
二、扶放结合,感受人美
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课件出示:草原人民给 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
同学们,读完了吗?谁来与大家分享分享你的学习成果?【课件出示:热情好客——远
迎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1、细品“远迎”场面,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同学们,课文的哪 个自然段写出了“远迎”的场面?(第二自然段)请默读课文第二自
然段,画出最能体现草原人民热情好 客的语句,圈出重点字词,简要写写阅读感受。
同学们,第二自然段中的哪些句子最能体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谁来与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 出示一: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
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 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同学们,【课件出示:男女老少】你们从“男女老少 ”体会什么?【课件出示:迎宾的
人之多】【课件出示:各色衣裳】从“各色衣裳”体会到什么?【课件 出示:对客人的尊重】
【课件出示:风吹来似的”、群马疾驰、飞】从“风吹来似的”“群马疾驰”“飞 ”感受到
什么?【课件出示:迎客心情的迫切,性格的豪放,待客的热情,作者的激动情怀。】
【课件出示:襟飘带舞】“襟飘带舞”什么意思?【课件出示:飘舞的衣襟衣带。】
同学们,因为“男女老少” “各色衣裳”再加“群马疾驰”,才有“襟飘带舞”,将
此情此景 ,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既表达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又表达出了
作者的欣喜之情。
【课件出示二: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
引路。】同学们,请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谁来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注意读出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扶放结合,合作探究后四个场面,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蒙汉人民的深情厚
谊。 < br>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个场面,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吗?【课件出示:先默
读场景,再 圈画最能表现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最后试着通过朗读将感受表达出来。】


同学们,请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后四个场景。【课件出示:默读下面四个场景,
先圈画最能表 现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再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将你的感受在四人学习小
组内交流,最后试着通过朗 读将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同学们,开始自学吧,别忘了把你的学习成果与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一:
相见:也 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
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
同学们,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主人的热情好客?谁来即兴表演表演?
同学们,现在老师 来采访采访“客人”和“主人”:刚才你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对方
在说什么吗?为什么握住手不放呢? 为什么笑个不停呢?
【课件出示二:
款待: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 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
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 进来大盘的手抓羊
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
同学们,你们了解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的相关知识吗?【课件出示资料袋:
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等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 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
“手抓羊肉”。】
同学们,,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人民的情谊之深?
【课件出示三:
联欢: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
的唱,并 且要骑一骑蒙古马。】
同学们,欣赏歌舞、套马、摔跤等民族风情,如临其境,使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族 人民的
热情、奔放、多才多艺。
【课件出示四:
话别: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 话斜阳!】【课件出示:涯,边际。天涯,天边,大
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同学们,联系上 文,谁来说说“蒙汉情深”体现在哪些方面?【课件出示: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 盛情话别】【课件出示:天涯碧草】“天涯碧草”又是指
什么?【课件出示:无边无际的大草原】这句话 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蒙古族和汉族人
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 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



着惜别之情。】这句话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
感的集中体现)
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深情读读这句话吧!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课文的主体,作者分别从五 个场景来表现人情之美。如果逐一
解读,学生无新鲜感,所以在教学中,以其中一个场面为例,引导学生 围绕重点词句,进行
品读赏析,然后让学生自主读文、合作探究,以交流、朗读、表演的形式表达自己的 个性化
解读,使语文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
三、回顾全文,感受情感
同学们,选择其中你最想读的一个场面读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同学们,作者先写草原的风光,再写草原的人民,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不仅写了自己的
所见所闻,还写了什么?【课件出示:
①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 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
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②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③也不知道是 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④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
礼貌,谁都又 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 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⑤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 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
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
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同学们,这些抒情的句子共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草原美景的热爱,对蒙古族
人民的热爱。)
小结:
同学们,草原的景是美的 ,蒙古族人民更是可爱的,他们热情好客,性格豪放,能歌善
舞。作者短短的一次访问,增进了两族人民 的情谊,也让作者深深地爱上了这美丽的大草原。
设计意图:第三学段的语文教学不但要重视段的教学 ,而且要体现一定的篇的意识。通
过两部分内容的有机整合,学生对文本有了更加完整的认识,也更好地 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
共鸣。
四、再现美景,激发深情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草原歌曲——【课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同学们,如 果你再次步入美丽的草原,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蒙汉情深何忍别,天
涯碧草话斜阳!”你从哪些地 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



吗?仿照课文写 一写。提示:要展开想象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再写一写自己的“惜
别”经历。
设计意 图:在学生理解风光美、人情美、语言美的基础上,借助视频,让学生一吐为快。
这样的设计,既给学生 提供了一次积累运用文中语言的实践机会,又升华了学生对草原的热
爱之情。
附板书设计:
景物美 一碧千里
热情迎接
草原 激情相见 蒙汉情深何忍别
人情美 盛情款待 天涯碧草话斜阳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2 丁香结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丁香结》是部编版六年 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
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 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
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 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
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 了生命需要“结”,否则
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每个人一辈 子都有许多
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 br>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
中连接 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设计说明:
本篇散文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形态、香味, 分别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描写丁香花的幽
雅、香甜。作者由丁香结展开联想,开始了对人生的体悟。本单 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
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单元学习要素,引导学生在 阅读描写丁香
花的语句时,体会作者从多角度、多感官描写丁香花,从而学习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在理解
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想到身边的植物。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缀
满、幽雅、笨拙、 单薄、模糊”等词语。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图片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草树木吗?我们一起来欣赏几种花草树木。【课 件出示:牡丹、莲
花、菊花、梅花、松柏等图片】
同学们,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被赋予 某种品格。象征富贵的牡丹,高洁纯净的莲
花,坚强乐观的梅花,坚贞不屈的菊花,毅然挺立的松柏。丁 香,作者又赋予了它怎样的情
怀呢?让我们到字里行间去细细体味吧。【课件出示课题:2 丁香结】请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直观欣赏图片导入,引入创设的情境。在感受其他花草树木的象征意 义时,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同时也为理解课文内容设下疑问,为理解新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同学们,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生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课件出示词语:缀满 朦胧 幽雅
伏案 笨拙 单薄 模糊 恍然 宅院 浑浊 参差 眼帘 单薄
照耀 文思 梦想 迷蒙 印象 愁怨 顺心 平淡】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谁来读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正音。
同学们,谁来带领大家读读?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小组PK,比比哪组读得更精彩?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词语你们读得很精彩,那你们理解它们的意思吗?【课件依次出示:
朦胧:不清楚;模糊。
笨拙:笨;不聪明;不灵巧。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恍然:形容忽然醒悟。】
同学们,快乐写字的时间又到了。【课件出示会写字】



同学们,请独立观察,看看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观察所得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幽:共九笔,第一笔为竖,第一笔写得稍长一些,第八笔竖折起笔稍矮。整个字左右匀
称。 < br>薄: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第八笔是竖。整个字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一些。
“艹”要写 得宽一些,“甫”写得小一些,“寸”要支撑住上面的“甫”。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了范写“幽、薄”,你们跟着书空。【课件依次播放动态笔顺】
同学们,请练习临写,写完后同桌互相看看,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 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通过自读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同时,理
解重点词语,重点指导易错难 写的字。把练习写字的任务,落到实处。
三、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同学们,谁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
【课件出 示:本篇散文描写了丁香花的颜色、形态、香味,分别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描
写丁香花的幽雅、香甜。作 者由丁香结展开联想,开始了对人生的体悟。】
同学们,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内容?小组交流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第1—3自然段:从颜色、形状、气味多角度描写丁香花。
第4—6自然段:由诗词和雨中的丁香花想到丁香结,感受到人生的乐趣。】
同学们,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四幅丁香图?请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这四幅丁香图。
预设:
【课件出示:①城里丁香花图;②城外丁香花图;③斗室外三棵白丁香图;④雨中丁香
图。】
同学们,请读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画出描写优美的词句。
同学们,谁来把你找到的优美语句与大家分享分享?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设计意图:再读课 文,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梳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形
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同时,引导学生 关注自己喜欢的语句,能够对优美的词句有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回顾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词语:宅院 幽雅 伏案 浑浊 笨拙 参差 眼帘 单薄 照耀 文思
梦想 迷蒙 印象 愁怨 顺心 平淡】



同学们,还记得它们吗?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谁来读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听评。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还记得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哪几幅与丁香相关的图片吗?(① 城里丁香花;②城
外丁香花,③斗室外三颗白丁香,④雨中丁香)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课 文,品悟优美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的美感,体会作者融入
的思想感情。【课件出示课题:2 丁香结】
设计意图:回顾词语,巩固对词语的掌握。交代本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感受语言美
感的兴趣。
二、品析丁香花特点
同学们,请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画出描写丁香花的 语句,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
面描写丁香花的?
预设:作者是从丁香花的形状、颜色、气味三个方面来描写丁香花的。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一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
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同学们,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丁香的美?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
作者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探出”“窥着”都是描写人的神态和动作的,作
者将丁香花人格化,生 动地刻画出丁香花的娇俏灵动、惹人怜爱。此外,还把枝头的小花比
作星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丁香花的 小巧、繁密、耀眼的特点。
【课件出示丁香图片】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 示重点语句二: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
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 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
分辨出,这是丁香。】
同学们,请找出描写丁香的词语,再仔细读读句子,说说: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预设:
“十多棵”“白的潇洒”“紫的朦胧”“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这些词句,作者从颜色、
数量、姿 态、气味几个方面描写了丁香花,赋予了丁香灵动、幽雅、洁白无瑕、芬芳、可爱
的品格。
同学们,有感情的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画面。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三:那十字小白花,那 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
同学们,“照耀”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预设:“照耀”一 词既写出了丁香花白得如雪如月,似有光辉晕出;又写出花与人的联
系之深,将花对作者心灵的鼓舞与慰 藉、人对花的依赖巧妙表达出来。
同学们,有感情的读读这句话,在朗读中体会花对作者的影响。 < br>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品悟丁香花的特点,感受作者赋予丁香花的品格。在品析、朗
读中,体会 丁香花的可爱之处。
三、解读丁香结情怀
同学们,请自读第4—6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
【课件出示盘花扣的图片和重点语句: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
扣。】
【课件出示课文中引用的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同学们,丁香结在古人心中的意象是什么?
预设:古人发现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苞,极似 人的愁心,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常用来表示愁思的一种情结。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在细 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
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 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
一起。】
同学们,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预设:丁香的美丽、高洁、愁怨在雨 中形神毕现。将丁香结化入雨中境界,使象征愁心
的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
同学们,作者对丁香结有什么态度?
【课件出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
么?】
同学们,“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 人生如丁香一样美丽芬芳,也像丁香一样有解不开的愁怨,因为每个人都有许多
不顺心的事,一件完成了 又有一件,只有这样,人生才会多姿多彩。
同学们,谁来说说你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小结:
同学们,作者赋予丁香结新的含义,发出如此超然物外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困难忧愁
无惧无畏、平常心看待的品格。
同学们,为什么先写“丁香花”,后写“丁香结”?小组交流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由“赏花”到“悟花”,借物抒 情,将自己对生活的小体会、大感悟融入眼前的
丁香花中,深化主题。


设计意图:品读重点语句,由丁香结的本义到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同时,引导学生深入
理解作者对丁 香结的态度,感受作者豁达、积极、从容的人生态度。
四、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1、阅读链接。
【课件出示阅读链接中的诗句: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纱》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醉花间》】
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些诗句。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2、小练笔。
【课件出示小练笔要求: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发挥想 象,写
一个小片段,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同学们,谁来展示展示你的小练笔?其他同学评议。
3、总结全文。
同学们,本文展现了作者看到的城外、城里和自己家中的丁香花,由古人诗词 联想到丁
香结并悟出丁香结的说法,最后表达了自己的感慨,显露了作者对人生的洒脱。
设计 意图:在拓展丁香结的相关诗句中深入体会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同时,进行小练笔,
提供语用实践的平台 ,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板书设计:
形状 (视觉)
丁香结 颜色 (视觉) 幽雅 香甜→胸怀豁达
香味 (嗅觉)
3 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古诗词三首》是 部编版六年级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两首诗《宿
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书》和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三首诗词都
是描写自然景色的。
《宿建德江》是 唐朝诗人孟浩然所写,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心洲时的愁苦心情。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 思是远望苍茫空旷的野外,天幕下降,似乎比树还低,笼
罩一切。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一轮明月却是那么 亲近船上的客人。在夜幕中,诗人看到黑漆



漆的天空低垂着,体现了诗人郁闷 孤寂的心情,在孤寂中,近处的明月与诗人相伴,它给诗
人带来一点慰籍与亲近的感觉。诗人以舟泊暮宿 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
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 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
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
浓的墨汁在天 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
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 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
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 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
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 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
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 伏,而又从容不迫,描
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 一句,最
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 西时的作品。词作情景交融、恬静自然,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词人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盛 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
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 的喜悦心情。
上阙写夜景其实是烘托,下阙写避雨才是词作的旨趣所归。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同学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词,对学习诗词有一定的方法,已经初步学会了正确朗
读,把握了朗 读节奏;知道利用注释和查字典的方法在弄懂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懂
得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 诗意等。
设计说明:
本课选编了三首古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书》《西江月·夜
行黄沙道中》。这三首诗词都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寄情 ,是
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诗词佳作。《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学习目标
中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因此本课教学
主要通过创设 情境,想象画面,有感情诵读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读懂诗词,感受诗词的魅力,
从而陶冶审美的情趣、享受 审美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德”“鹊”“蝉”等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 确、流利、有感情的朗
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3、借 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
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 、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
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诗人诗句连连看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儿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个诗句连连看的游戏吧。【课件出示: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李 白《望庐山瀑布》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王之涣《凉州词》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居易《忆江南》 】
同学们,谁能将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与诗人对应连一连?
同学们,唐代诗人王维说过: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
绘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那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 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
示课题:3 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相关 诗句连连看的游戏形式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夯实了学生的古诗文积累。
二、课前预习成果展
同学们,请借助拼音自己读读三首古诗词。提示:“蝉”是翘舌音。
同学们,谁来读读这三首诗词?其他同学评议。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你们了解这三首诗词的作者吗?谁来把你的了解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孟浩然: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大部分作品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 田园和隐居
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诗的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
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词的艺术 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
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的引领下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 试用自己
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教材内容。对作者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其作品的理解,感悟其写作风格。
三、品析字词悟诗情
(一)《宿建德江》
1、释诗题。
【课件出示诗题:宿建德江】同学们,你们理解诗题吗?
预设:
【课件出示:
宿:住。建德江:浙江省新安江的一段。
宿建德江:诗人乘船路过建德江,傍晚停船靠岸休息。】
2、明诗意。
同学们,此 时留宿在建德江的孟浩然,能安然入眠吗?不能入眠的诗人在干什么?请打
开书,静静地默读这首诗,结 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诗里的哪
个字、哪些词在向你传递诗人的感觉和情绪 ?可以做做记号。
同学们,请自由读诗,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注释、工具书想想诗句的意思。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课件依次出示:
移舟:划船。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课件出示“渚”图片】
客:指作者本人。】
同学们,现在你们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吗?小组交流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对诗句的理解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 br>傍晚,诗人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小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他的心头。旷野中远处
的天空比近 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小结:
同学们,古诗的第一、二句告诉我们诗人在做什么,第三、四句写了诗人看到的江边月
夜美景。
同学们,诗中的哪个字或哪个词传递了诗人的情绪?小组交流交流。
同学们,请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诗句。
3、悟诗情。
同学们,谁来带着自己的理 解和感受读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诗中哪一个字最
能代表孟浩然此刻的心境?(愁)



同学们,你们找得真准,看来你们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一起来读读这行诗。 【课件出
示:日暮客愁新】
同学们,“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寂寞之愁、孤独之愁、思乡
之愁)
同学们,你们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是从这行诗的哪个字看出来的?【课件圈出:客】
同学 们,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他身处异乡。此时,是什么景物触动了孟浩然的
思乡之情?【课件依次 出示:烟渚 日暮】
同学们,“日暮”是日落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背着书包回家去)还有 人在干什
么?(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聊天等)
同学们,现在我们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 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空旷的原野和江
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些什么?( 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
啊!)
同学们,诗人独身夜宿建德江,面对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想到了自己的处
境。
【课件出示资料袋: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自洛之越》】
同学们,诗人仕途不顺,离开洛阳,借旅行来排解自己的苦恼。那时间, 诗人满怀的愁
绪涌上心头。谁来读读这满怀的愁绪?【课件出示: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注意读出思亲之愁、寂寞之愁、思乡之愁。
同学们,诗人满怀的愁绪向 谁诉说?(月亮)一个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如果你是
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
同 学们,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
他想起了从前,想起 了家乡,想到了亲人朋友,那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同学们,诗人想起昨日刻苦求学之时,纵然辛苦, 却斗志昂扬,奋发向前,可是,这里
却只有——【课件出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回忆故乡 ,点点滴滴都是幸福,
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课件出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看不
到熟悉的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音,这里只有——【课件出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同学们,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
同学们,请带着你对作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全诗。
4、小结学法: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宿建德江》这首诗的吗?小组交流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总结的学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结:
【课件出示:



(1)综合诗意,释诗题。
(2)理解字词,明诗意。通过注释、 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古
诗的意思。
(3)联系背景,悟诗情。
(4)朗读感悟,多积累。】
(二)学法迁移,自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同学们,请小组合作,运用学习《宿建德江》的方法学习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书》。
同学们,学完了吗?老师来检查检查。
【课件出示诗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同学们, 诗题交代了诗人在什么时候在哪
里做了什么?预设:
【课件出示:诗人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这天,在望湖楼喝醉了以后写了这首诗。】
同学们,这首诗古诗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谁来说说?其他同学补充。
预设:
【课件出示:
天快下雨了,天空里乌云密布,就像打翻的墨水一样,但是还没有把山遮住。不 一会儿
雨下起来了,像蹦跳的珍珠一样噼噼啪啪落到船里。忽然一阵大风吹来,顿时云开雾散,雨
也停了,望湖楼下的西湖水一碧如洗,水平如镜。】
同学们,请有感情朗读全诗。
同学们,都说苏轼的诗歌极具画面感。你看到了怎样画面?
预设:
【课件出示:黑云翻墨、白雨入船、卷地风来、碧水如天图文】
同学们,这是一场怎样的雨?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骤雨。那乌云还没来得及把山遮起 来雨就下了,雨又大又急,胡乱入了船。雨来
得快去得也快。
同学们,诗人的写作风格你感受到了吗?谁来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①诗人苏轼的风格是豪迈的,我们从这一场疾风骤雨中能感受到。
②诗人善用比喻。(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碧水如天) 】
同学们,请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古诗是古代汉语的典范,它用凝练的语言 描写画面,表达情感。我们要教会
学生一般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古诗 的方法,然后学以致
用,自学第二首诗,这样做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诗歌鉴赏能力。



四、指导写字求美观。
同学们,快乐写字的时间又到了。【课件出示会写字】
同学们,请独立观察,看看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观察所得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德”字右边中间一横不要丢;“鹊”字左下部是“日”,不是“目”。
注意左右两个部件要避让。
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预设:鹊是一种鸟,所以是鸟字旁。蝉是一种昆虫,所以是虫字旁。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了范写这几个字,你们跟着书空。【课件依次播放动态笔顺】
同学们,请练习临写,写完后同桌互相看看,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 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并不是重点,但是也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进
行练习。正所谓:“端端正正 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四、总结回顾,快乐作业
同学们,谁来把你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与大家分享分享?
同学们,课下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适时、适当的总结和回顾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
础。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唐] 孟浩然 [宋] 苏轼
移舟泊烟渚(记事) 黑云
日暮客愁新(抒情) 白雨
比喻 诗中有画
疾风
静水
第二课时
一、精彩回顾,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会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两首诗吗?谁来试试?
同学们,一起来背背吧。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课件出示课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同学们,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
【课件出示:晚上走在黄沙岭的山路上的所见所闻。】



同学们,你们了解宋词吗?谁来把你的了解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资 料袋:宋词是继唐诗后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子,叫做“ 词牌名”。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预设:如梦令、清平乐等。
同学们,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市西面,那儿风 景优美,农田水利条
件好。本文作者辛弃疾遭贬职后在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小结:
同学们,本课三首诗词都写了自然风光,那么辛弃疾的词是如何描写的?你能从这首词
中读到辛弃疾怎样的诗词风格呢?
设计意图:由诗及词,学生由自己的学习储备进入新的学习 领域,把了解诗词风格作为
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富有挑战性,能激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品读词句,感悟内容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范朗读这首词,你们试着画出节奏。
同学们,请模仿老师读读这首词。
1、品读上阕:
【课件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同学们,请 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
的夜景,把作者看到的、听到 的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
预设:
【课件出示一: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稻花。 闻到的:稻花香。】
同学们,请想象丰收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词句的意思。
预设: < br>【课件出示: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
了远处的蝉 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课件出示二:听到的:蝉鸣、蛙声。】
同学们,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夜?(清幽、静谧的夏夜)
同学们,请有感情朗读,前一 句语气轻一些,读出“幽”,后一句语调上扬,读出“喜”,
突出欣喜之情。
同学们,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
预设: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设计意图:“词”的教学重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
交流自己的想象,在关键处给予巧妙引导,充分把握词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品读悟情,媒体煽情,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美好的意境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与词产生共
鸣。
2、品读下阕。
同学们,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如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 突然发生
了变化。请自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
【课件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同学们,请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忽然,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
雨。】
同学们,此刻他的心情怎样?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小客舍
去哪里了 ?【课件出示:路转溪桥忽见。】
同学们,这句词是什么意思?
预设:
【课件出示:拐个弯转过小溪上的小桥,顿时发现它就在眼前。】
同学们,请想象作者看到熟悉的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作者的喜悦心情。
同学们,谁来读读词的下阕?谁来挑战他?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你们 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
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 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
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 词独有的韵味。
设计意图:该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去感受和体验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词人的心境,
又通过美丽的画面和音乐,创设出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
兴趣,也丰富了文本的内容。
三、诗词对比,感受不同
同学们,《宿建德江》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是写什么的?(月夜景色)同样写
的是月夜景色,这两首诗词中作者的情感一 样吗?请结合诗句说说。
预设:



【课件出示:《宿建德江》表达 的是旅人的寂寥之感,主要体现一个“愁”。《西江月·夜
行黄沙道中》这首词表现的是词人面对美丽月 夜,丰收之景的愉悦之情,对田园生活的怡然
自得。】
同学们,请分别读读这两首诗词,感受作者的不同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来感 悟不同诗词。即使写是的同样的意象,由于所处的
环境不同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心境。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你们搜集有其他描写月夜的诗句吗?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对弟弟的思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对亲人的思念)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王维(悲怆郁愤) 】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这首词作为一个生长点,引发学生去搜集其他具有相同意象的诗词,
把学生的视 野一下子由课内转向课外,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
教学理念。
五、快乐作业,课外拓展
同学们,课下请朗读本首词并背诵默写。
同学们,课下请搜集辛弃疾的其他词作读一读。
设计意图:适时、适度拓展阅读课外相关古诗,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地进行积累。
板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夏夜 清幽 静谧
丰收景象的喜悦 峰回路转的惊喜
4* 花之歌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花之歌》是纪伯伦的散文诗集《泪与笑》中的一首,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
话语,文中尽显 “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诗人通过花语的倾心流露,
构建了一幅大自然美丽和谐的 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如:“我是诸
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 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
芳。而“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 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就袒



露出了花的凋谢命运,都说纪伯伦的诗有哲 理,寓意深邃,从这就可以看出,诗人是用诗意
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
设计说明:
《花之歌》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一首散文诗。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 轻柔、
凝练、隽秀与清新,也展现出纪伯伦“平易中发掘隽永,以美妙的比喻启示深刻的哲理”这
一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这首
散文诗表意 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 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学课
文,以课文前导读为自学提示,引导学 生以读促思,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
大自然中的“花语”,体会作者奇特的想象。
教学目标:
1、认识“穹、孕”等10个生字。会理解“苍穹、旖旎、琼浆”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诗一般的语言,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理解花的形象,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丰富想象,体会花儿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人生
态度,流露出作者 对花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同学们,人们都喜欢花,那五颜六色、清香四溢的鲜花装点了人们的 生活:生日宴会上
的康乃馨,婚礼现场的红玫瑰,校园花坛里的白牡丹……人们赋予鲜花许许多多的含义 。这
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散文诗——【课件出示课题:4*花之歌】。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要质疑的吗
预设:
【课件出示:
1、花会唱什么歌?
2、这里的“花”是什么花?
3、作者是谁?】
同学们,谁来说说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你对作者的了解?
预设:



【课件出示资料袋:纪伯伦,黎巴嫩著名的诗人,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
和杰出的 画家。纪伯伦的散文诗轻柔、凝练、隽秀、清新,“平易中发掘隽永,以美妙的比
喻启示深刻的哲理”, 这一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被称为“纪伯伦风格”。他的作品以散文诗
为主,通过奇特大胆的想象来抒发自 己的情感。】
同学们,你准备怎样学习这篇课文?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1、我想通过课文前的提示去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人的想象。
2、我想通过多读来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3、我想了解诗里有没有蕴含什么哲理。
4、我想把它背下来,感受纪伯伦语言的美。
……】
设计意图:让学生讨论怎样学 习课文,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就
会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感受到如果阅读目的不 同,就要选用不同阅读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请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 准文中注音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理解字词的意思。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词语:苍穹 坠落 孕育 冠冕 赠予 祭献 摇曳 旖旎 馥郁 凝视
琼浆 婆娑 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
同学们,会读吗?自己试试。
同学们,谁来读读?其他同学正音。
同学们,谁来带领大家读读?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词语你们读得很精彩,那这些词语你们理解吗?【课件出示:
苍穹:天空。
冠冕:文中指婚礼鲜花。
旖旎:柔和美好。
婆娑起舞: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琼浆:指美酒。
心驰神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
顾影自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指自我欣赏。
孤芳自赏:孤芳,独秀一时的香花。把自己比做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
同学们,请再读课文,看看文中作者将花比作了什么?



预设: < br>【课件出示: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
的礼品、婚 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同学们,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预设:
【课件出示: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
设计意图:以问 题方式来引导学生读懂文意,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注意力集中。随
着问题的逐步解决,课文的大意也 就明确了。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同学们,请自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 奏,感性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
语言风格。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范读课文,你们思 考: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
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预设:
【课件出示: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变黄,冬天枯萎。
等到春天来临,鲜花又重新开放。在自然界周而复始,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
环。 】
【课件出示: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同
学们,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预设:
【课件出示:“我”是野地里的花, “我”在晨风中看着太阳升起来,光明降临;傍晚
时分,群鸟归林,我看着太阳一点一点地从西山头落下 去。“我”是属于自然的,我享有和
自然界其他生命同样的生活。】
同学们,“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指的是什么?(太阳)
同学们,本文想象奇特,综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从文中
找出相关句子来说说。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我是大自 然的话语”“我是星星”“我是诸元素之女”“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
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 与死者最后的祭献。”这些句子都是比喻句。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 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
朋的独眼向我凝视。”“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这些句子都 是拟人句。
“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这组句子是排比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一些优美句子的特点,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同学们,请自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花是怎样的?你从哪里 读到的?你最喜欢哪种类
型的花?小组交流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花是美丽的: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
花是芬芳的: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花是乐观的: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
花是谦虚的: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同学们,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小组讨论讨论。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讨论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这首散文诗表意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
己的伟大情操 ,同时也号召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
赏”。】
同学们,有感情读读课文,读出节奏,感受散文诗的韵律美。
小结:
同学们,诗人 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诗人把花开花谢想象成大自然在说话,星星坠落;想
象花的乐观谦虚,富有人的情感 。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
五、对比阅读,学会想象。
【课件出示“阅读链接”】同学们,自己读读,看看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想象奇特)
同学们,请再读读“阅读链接”,边读边找出文中想象丰富的地方。提示:诗 中的“你”
指的是风。
同学们,作者想要通过这样的想象、这样美妙的文字抒发怎样的情感?
预设:作者对风的赞美。
同学们,你从“阅读链接”中学到了什么?
预设;
【课件出示:在叙述中加上奇特的想象,让文章更加生动,耐人寻味。】
同学们,请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体会情感。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组PK,比比哪组读得更精彩?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认识奇特想象的好处,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合理运
用。
六、延伸拓展,推荐阅读
同学们,课下可以读读纪伯伦的《美之歌》《浪之歌》《雨之歌》《 幸福之歌》,感受
诗人的写作风格以及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教师推荐的这些纪伯伦的作品,要视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具体情况,不做统一
的检查。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话语
星星
诸元素之女
花之歌 仰望星空,对光明心驰神往
礼品
婚礼的冠冕
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习作:变形记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一篇想象作文,让学生想象自己变成任意一种东西之后会有怎样的奇妙 经
历。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大胆想象,可以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来描写,把自己的经
历 写具体。
教学目标:
1、大胆想象,想象出自己变成其他东西后的奇特经历,把这个经历写具体。
2、学习本单元的写法,展开大胆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1、大胆想象,想象出自己变成其他东西后的奇特经历,把这个经历写具体。
2、学习本单元的写法,展开大胆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假如你有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你最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我想变成一棵树,因为它能给小动物们遮风挡雨。
2、我想变成一朵云,因为我想在天空里自由自在地飘着。
3、我想变成一匹马,因为我想在天地间自由奔驰。
……】
同学们,假如真的有这 项本领,我们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
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 ,甚至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球。多有意思啊!
设计意图:孩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通过谈话,给学生创设 想象的空间,自由自在地任
意想象,激发了学生的天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习作做好准备。
二、组内交流,确定选材
同学们,如果你变成了一只蚂蚁,你会做些什么?
预设:
【课件出示:
1、我想到地底下,看看蚂蚁王国。
2、我想去昆虫世界进行探险。
3、我想跟着树叶去流浪,看看不同的地方。
……】
小结:
同学们,你 们的想象是飞翔的翅膀,将带你走进梦想中的世界。如果你变成一只小蚂蚁,
你可以在笔杆上散步,可以 在书桌上探险;可能会结交几位蚂蚁朋友,可能跟着哪只小蚂蚁
去探求一个全新的世界……你可以去你想 去的地方。如果你变成了不会移动的事物,你的生
活还会快乐吗?比如一盏路灯,你将无法移动,每天都 有形形色色的人从你面前走过,你会
看到很多发生在路上的故事……路灯的世界一定也很有趣。
同学们,请小组合作交流你的的变形经历,看看同学对你的“世界”是否感兴趣。【课
件出示小组评价 要点:
1、说一说:交流同学的经历有意思吗?
2、有意思在哪里?
3、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进行天马 行空般的想象。而其他
学生的点评,能让交流的学生了解自己介绍得是否符合要求,为习作的构思打下良 好的基础。
三、例文引路,明确思路
同学们,为了助力你们的“变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篇范文。想分享分享吗?
【课件出示:



我变成了一滴水珠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 我和爸爸在公园的荷花池边散步。那荷叶上晶莹的水珠吸引了我,
我盯着它们看哪看。忽然,它们变得和 我一样大,离我那样近,怎么回事?原来我也变成了
荷叶上的一滴水珠啦!


此时,我感觉自己正在一片比学校操场还大好几倍的荷叶上。它绿得真耀眼,表面软软
的、滑滑的,摸 上去舒服极了。

周围弥漫着清香的气味。远处有四五颗胖嘟嘟、圆滚滚的
水珠同伴, 它们正往这边滚过来。我想迎上去,却发现自己没有脚。于是,我学着它们的样
子滚动,可是它们是在“ 下坡”,我是要“上坡”。几次尝试失败后,我只好傻傻地等着它
们过来。谁知,一阵调皮的清风吹过荷 花池,大荷叶摇摆起了伟岸的身躯。这下我和伙伴们
可倒霉了,我们被晃得头晕目眩,一下子撞在了一起 。我们抱在一起,我感觉自己的身体瞬
间变大了,不由自主地沿着荷叶的纹路滚了下去。

“啪”的一声,我们摔在了另一片荷叶上,又都分开了。我晃晃头,看看周围的伙伴,
嘿 !不但一个没少,还多出了好几个可爱的水珠娃娃。我们沐浴着清晨温暖柔和的阳光,高
兴地随着荷叶的 抖动舞蹈,一会儿聚集,一会儿分开……
不知不觉照在身上的阳光有些火辣了,我感觉身体似乎在慢慢 地缩小。伙伴们惊慌地喊
道:“快躲到荷叶的影子下面!”我听了,拼命地往荷叶的阴影下挪动。可是我 没有脚,不
借助风的力量我根本走不动。就这样,我的身体越变越小,我感觉自己慢慢飘向了天空,离< br>白云越来越近……“闺女,你发什么呆呢?”爸爸的喊声把我吓了一跳。

啊,我这不是 还
站在荷花池边嘛!
这场似梦非梦的变形之旅可真有趣呀!我想即使如水珠这样柔弱易消散的 小东西,也会
有精彩的生活。
⑤】

同学们,自己读读范文,看看你在范文中能学到哪些方法?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对这篇范文的行文写法进行赏析。
【课件依次出示:
①创设情境,交代“我”变成了荷叶上的水珠。
②自然地衔接开头的情境,并通过描写荷叶进入了“我”变形后的世界。
③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描写了“我”变形后的经历,生动逼真。
④变形之旅在爸爸的喊声中结束,逻辑性强,情节完整。
⑤结尾写出了变形经历带给自己的感悟。】
总评:
【课件出示:
1、习 作开篇交代“我”变成了水珠,主体部分对“我”变成水珠后的所见及经历进行
了详细描写,结尾写明了 获得的感悟,全文结构合理,思路非常清晰。



2、习作在写水珠的经历时,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比如没有风,荷叶不动,水珠也无法
移动等细节就很真实。这样的写法令变形后的故 事情节更加真实,能引发读者的联想。】
同学们,让我们来写写自己变形之后的故事吧!你准备怎样写?
预设:
【课件出示:
1、可以把自己变形的原因写一写。可能是偷吃了一粒药丸,也许是被一道闪电 劈中后
拥有神奇的法力。
2、写一写:自己变形后到了哪里?有什么奇遇?
3、变形后的经历要讲具体,写出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写写自己的内心
活动。】
同学们,本次习作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变形后的经历写具体,要写得有意思,吸
引人,题 目自拟。【课件出示备选题目:《地球自述》《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飘在天上
的日子》《夜晚,一棵 大树下的故事》】
同学们,请拿起你手中灵动的笔,妙笔漫花吧。
设计意图:学生习作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有一定的借鉴。让学
生进行 讨论交流写作构思实际上是打腹稿,而打腹稿是写好习作的重要一步,这标志着学生
进入了“二级语言表 达阶段”,给自己的习作定出一定的框架。
四、反复阅读,自主修改
同学们,习作写好了吗?请反复朗读,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课件出示修改要求:
1、一读,读出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
2、二读,读出用词是否准确,有没有写出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三读,读习作中是否有丰富的想象。
4、再读,看习作的结构是否合理。

同学们,请在自己修改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读读自己的习作,对照要求互相评评,改改。
同学们,请根据小组同学的意见学生独立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初稿。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 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习作。在与他人的交流中,
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进行学习,提高学生 修改习作的能力。
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时深化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阅读
文章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排比句的特点,感受运用排比手法对语言起到的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了解分号的用法。
4、能借助路牌拼音,学会在生活中认识地名,并能用拼音拼写自己的名字。
5、通过诵读与 积累古诗《过故人庄》,感受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体会诗人和朋友之
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时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阅读文章的能
力。
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感受运用排比手法对语言起到的表达效果。
3、了解分号的用法。
4、通过诵读与积累古诗《过故人庄》,感受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体会诗人和朋友之
间真挚的 友情。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走进大自然,触摸了山川湖泊的心跳 ,领略了自然界的奇妙。行
走在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丰富大胆的想象,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这 节课,我们就
这个话题,谈谈怎样阅读文章。
二、交流平台
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 习中,我们学习了课文《丁香结》,了解到这篇文章写了丁香花
的样子、颜色和气味,这是我们读懂了主 要内容,我们还可以据此从生活经验想开去,想想
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其他植物,如杏花、梨花、梅花、 栀子花等,这些花是什么颜色、什么
气味,又是什么样子的?试着填写下表。
【课件出示:
花名
丁香花
杏 花
梨 花
梅 花
栀子花





样子 颜色





气味







同学们,阅读的时候还可以联系作者、文章内容,从文章内容想下去。
【课件依次出示: < br>阅读老舍的《草原》,能从课文内容联想到更多:能联想到老舍的其他作品,如《骆驼
祥子》《四 世同堂》;或者联想到其他作者写的关于草原的作品,如《科尔沁草原的人们》
《撒满珍珠的草原》《茫 茫的草原》等优秀作品。
读懂了《草原》主客聚会的欢快场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置身于这个场景 中会怎样?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样的场景应该如何进行描写?例如过年过节时,亲朋好友齐聚一堂的欢< br>快场景该如何描写?】
【课件出示:

草原
过年过节


欢快场景



同学们,请根据表格所填内容,交流学习收获。
同学们,学会了写景时融入感受的写法,可以 在今后自己的习作中灵活运用,也可以再
思考,自己动笔写写。
同学们,《丁香结》和《草原 》这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都是首先要读懂课文,把握文
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从文 章的内容想下去。
【课件依次出示:
《丁香结》主要写了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 装着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
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花蕾好似一个个“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 愁”的诗句,产生
了新的人生感悟。
《草原》主要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看到的 美丽景色及蒙古族同胞的热
情,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 者对祖国边疆
的热爱及对民族情谊的歌颂。】
小结:
同学们,我们既可以从作者想 下去,也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想下去。阅读的时候既要读进
去,更要想下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在今
后的阅读中我们应该多在这方面下功夫。
三、总结收获
同学们,其实我们刚刚进行的学习是一种联想阅读,是一种层次较高的研究型阅 读。人
们在读书的时候,看到书本上所写的内容,往往把它们和别的事物联系起来,人们把这种思
维活动叫“联想”。
如何描写



联想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有时 候是把书本上所写的事物和道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比
如,我们读了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 吹又生,就会由野草的顽强的生命力联想
到革命事物也是压迫不倒,摧折不了的。比如,我们读了陆游的 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
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也许会联想到文天祥的 诗句:“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阅读会伴你一 生,请你自觉进行这样的阅读,你一定会
有更多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目标明确,直入主题
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 果;二是了解分号
的用法;三是能通过路牌上的拼音,认识地名;四是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诗《过 故人
庄》,感受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
二、学习词句段,能准确运用
(一)读一读,学一学。
【课件出示例句: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
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 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 的锦缎那么绵
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同学们,自己读读,看看这几组句子都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谁来读读这几组句子?注意读正确、流利。
同学们,谁来说说这几组句子有什么特点?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用到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第一句选自课文《花之歌》,通过排比,强调了花的用途。
第二句选自课文《桂林山水》,写出了漓江的水清、静、绿的特点。
第三句选自课文《七月的天山》,通过排比写出了天山的美。
2、这几组句子,句式整齐,在 结构形式上有一种匀称美,读起来觉得句子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
小结:
同学们 ,我们在写风景的时候,不妨使用排比句式,可以强调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增
强表达的效果。



同学们,你能试着写个排比句吗?谁来试试?
(二)读一读,说一说。
【课件出示例句: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 ;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
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 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 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
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几个句子,想想:这里的分号有什么作用?小组交流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第一自然段中讲了花的使命。第一句讲白天,花有两种使命,使原野更加旖旎,使清风
芬芳馥郁 。两种使命都是花白天完成的,分号就起到并列的作用。第二句讲花在微睡时和醒
来时的两种情况,中间 用分号告诉我们这两种情况是并列的。
第二自然段中讲了风的形成离不开冷热空气的对流。第一句讲了 形成热、冷空气的两种
条件,用分号表示并列关系。】
(三)读一读,想一想。
【课件出示书上的两个路牌】同学们,请试着拼拼音节,认认地名。
同学们,谁来读读?你是怎样知道这个地名的读法的?借助拼音该怎样读?
同学们,路牌上拼音的写法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请联系实际想想自己的名字用拼音应该怎样拼写?自己试试。
同学们,你能拼写同学或亲友的名字吗?自己试试。
同学们,你能拼一拼、写一写家乡的地名吗?谁来试试?
三、诵读田园诗,体会朋友情 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景的文章,感受到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
在古代,美 丽的大自然也让诗人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有一首诗被人称之为“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虽平淡 却见功力。【课件出示:古诗《过故人庄》】
同学们,你们了解诗人孟浩然吗?谁来把你的了解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资料袋: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 诗人,世称“孟
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 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
道归隐终身。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 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
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同学们,请自读古诗,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同学们,谁来展示展示你的精彩诵读?其他同学正音。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小组PK,比比哪组读得更精彩?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古诗你们诵读很精彩,那古诗中的字词你们理解吗?
【课件出示:
过:访问。 故人:老朋友。
具:准备,置办。 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
邀:邀请。 郭:古代城墙有两重。内为城,外为郭。
轩:窗户。 场圃:场,打谷场。圃,菜园。
把酒:饮酒 话桑麻:闲谈农事。
还:返回。 就菊花:饮酒赏菊。】
同学们,老朋友请孟浩然到他家去,孟浩然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
预设:
【 课件出示: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城墙外的青山连绵起伏,就像一幅清淡的水墨
画。打开窗户,看到 了丰收的打谷场,菜园里蔬菜长势喜人。】
同学们,两个老朋友在谈些什么?
预设: 【课件出示:谈谈这段时间的农事,庄稼长得怎样,会不会丰收。孟浩然说,到九月初
九重阳节的那 一天,再来一起饮酒赏菊。】
小结:
同学们,这首诗不仅让我们读到了自然恬淡的田园风光 ,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和朋友
之间的深厚感情。
同学们,这么美的诗要是能背下来就更好了,自己试试。
同学们,谁来展示展示你超人的记忆力?
同学们,一起来背背吧。
同学们,课前你们搜集有田园诗吗?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歌,王孙自可留。】
四、快乐作业,巩固积累
同学们,课下请背诵《过故人庄》。
第二组教材 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七
律·长 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
课文的主要内容, 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 动。
单元教学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本单元的四篇课文 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
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对重点段落要 细细品味,
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 写场面的。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
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教学中要 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 光影把学生带
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
写法来写场面。
课时安排:
5、《七律·长征》........... .....................................2课时
6、《狼牙 山五壮士》............................................. .2课时
7、《开国大典》................................. .................2课时
8、《灯光》................... ...................................1课时
口语交际... .................................................. ...1课时
习作..................................... .......................1课时



语文园地... .................................................. ...2课时
5 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七律•长征》是部编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毛泽东在红
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 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洋溢
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 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对中国革命史有了一些粗浅的理解 ,本次教学可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关于
陌生的时代背景、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长征的结局等的教学中,拓宽 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
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学中可巧妙地结合影音、图片等手段,给学生视听冲击,紧抓 诗眼“难”
字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进而更深刻地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自读、自悟是学生阅读的基础。
因此,阅 读教学要在教师有效引导下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 验,达到“以读促讲”的目的。长征的历史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
远,教师的“讲”显得“生搬”,只 有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才能达到“入情入境”的
效果。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读为本,读中积 累;以读促讲,读中内化”的教学理念。
巧妙地结合影音、图片等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视听冲击,紧抓 诗眼“难”字展开丰富多彩
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运用“画一画、记一记、读一读”等多种方法深化对文 章的理解,进
而更深刻地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目标:
1、会写“律、崖”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解题导入



【课件播放《长征》歌曲】同学们,我们 现在听到的这首歌叫《长征》。在作家魏巍的
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 诺说:“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的笔下, 长征是前所未有的
神话。【课件出示课题】
同学们,这是地球的红飘带——七律•长征;这是 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七律•长征;这是前所未有的神话——七律•长征。
同学 们,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而毛泽东主席仅用56个字就概括了一
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毛主席的满怀豪情吧!
设计意图:激情澎湃的歌曲,动情的导入语,加上层层深入的朗诵,不仅渲染了 气氛、
营造了情境,而且将学生迅速带入了那艰难困苦的长征岁月,为学习诗文做好了情感铺垫,
学生因此会产生了解长征、阅读诗歌的欲望。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课件播放文本配乐朗诵音频】同学们,听了这首诗,长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同学们,请自由朗读诗文,再谈读后感受。提示:联想画面,试谈感受。
同学们,请结合自学提示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轻声读诗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互评,纠正读错的字音。同桌试着解答一下对方不懂的问题。
3、全班汇报交流,读准词语,理解不懂的词语。】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谁来展示展示你的精彩诵读?提示:读准平
舌音“索”。
同学们,快乐写字的时间又到了。【课件出示会写字】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能给它们口头组组词吗?谁来试试?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预设:
“崖”字下部被包部分是两个“土”;“渡”字右部被包部分上面是“廿”,不是“艹”。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范写“崖、渡”,你们跟着书空。【课件依次播放动态笔顺】
同学们,请练习临写,写完后同桌互相看看,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分享?【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其他同学评议。
同学们,请 借助工具书和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课件出示:逶迤、
磅礴、等闲、乌蒙、细浪等 。】
同学们,请大声齐读生词。
同学们,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同学们,谁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提示:字音、语调、韵律。



同学们,请默读课文,思考:诗中描写了长征的哪些场景?你有哪些疑问?做出标注。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在扫清阅读障碍的基础上,通过自由朗读、指名朗
读,想 象诗中描写的场景,对学生前一环节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为
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三、熟读全诗,了解文体
同学们,请自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并利用工具书和 书下注释试着理解,
在小组内交流。
同学们,你们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吗?让我们来看看相关链接吧!【课件出示文本资
料袋】
小结:
同学们,这首诗写于长征期间,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
顾一年来所经历的艰难险阻,他满怀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
同 学们,“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
八句要押韵,三四 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也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诗中两句为一联,分别叫作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
设计意图:自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促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长征”这 一历史
事件距离学生较为遥远,学生对“长征”的历史较陌生,通过交流背景资料,可以拉近学生
与历史的距离,有助于理解这首诗。了解七言律诗的结构特点,积累文学常识。
四、朗读全诗,理解诗歌
同学们,请自读诗歌,注意节奏、重音、韵脚、感情等。
同学们,请同桌互读互评。
同学们,谁来展示展示你的精彩诵读?老师点拨
预设:
【课件出示:
七律•长征
红军 不怕 远征 难,万水 千山 只 等闲。
五岭 逶迤 腾 细浪,乌蒙 磅礴 走 泥丸。
金沙 水拍 云崖 暖,大渡 桥横 铁索 寒。
更喜 岷山 千里 雪,三军 过后 尽 开颜。】
同学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诗吧。提示: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感受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吧!【课件播放《长征》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 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指导学生有个性地朗读课文,
传递用心读的理念,既节省时间 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总结全诗,积累语言



同学们,这首《七 律·长征》气势磅礴,格调高昂,向我们展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幅
幅图画,下节课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学 习这篇课文。
同学们,课下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设计意图:回顾、整理本节课所学 的知识,提升学生思想感悟。布置朗读、背诵任务,
为下节课深入理解课文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诗歌,感情朗读
同学们,上节课你们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谁愿意 把你的收获与大家
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我知道这首诗写于长征期间,当 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
将结束。回顾长征途中红军战士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写下 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
篇。】
同学们,请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设计意图:教师用 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简述诗歌的时代背景,使学生感知诗
歌在特定历史情况下所蕴含的情感, 为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奠定基础。
二、研读全诗,感悟情感
1、学习前两句诗。
同学们,请快速读课文,用一个字概括红军长征给你的印象。
预设:一个“难”字概括了长征途中的自然环境和敌情分析。
同学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 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了红军战士怎
样的精神和意志?
预设:
【 课件出示: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可以断定红军面对困难没有退却,
体现了红军战士钢 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同学们,你能带着对红军战士的无比崇敬之情来读读前两句吗 ?【课件出示:红军不怕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同学们,“等闲”是什么意思?加上一个“只”使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
【课件 出示:“等闲”指把困难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加上“只”字写出艰难险阻在
红军眼中是非常平常的。 】
同学们,经历万水千山却只当作是平常事,那“万水千山”是一万条河、一千座山吗?
诗中 写了哪些山,哪些水呢?在诗中圈一圈,把山、水圈出来。(作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山
和水:五岭、乌蒙 、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同学们,我们到地图上去找找看。【课件出示 红军长征地图】【课件圈出:五岭、乌蒙
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课件出示:红军不 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同学们,谁来读读这两句诗?要读
出红军的英勇无畏。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红军把什么当作平平常常的事?谁能把两句诗连起来说说?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
么?(体会到红军不怕困难、轻视困难的精神。)
同学们,这“万水千山” 真的是等闲小事吗?让我们读读下面的诗句,边读边想,遇到
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同学们,请带着你们的体会练习朗读前两句诗。
2、理解第三到第六句诗。
同学们,请自读第三到第六句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利用工具书试着理解,并在组内交
流。
【课件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同学们,谁来读读这句诗?
【课件出示五岭的图片】同学们 ,你们看,这就是红军要攀越的五岭,绵延数千里,可
以用哪个词来形容?(逶迤) 怎样理解“逶迤”?
【课件圈出:五岭逶迤】同学们,自己读读,体会红军的难。
同学们, 诗中说“五岭逶迤腾细浪”,“细浪”是什么样的?在纸上画画。【课件出示
“细浪”图片】你体会到了 什么?
同学们,“五岭逶迤”要读得重而缓,突出红军长征的“难”。“腾细浪”要读得轻快
而高昂,让人感觉到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信心。点拨:通过朗读语气的轻重缓急来表达对诗
歌情感的体会 。
同学们,请借助图画,带着感情练习朗读。
【课件出示:乌蒙磅礴走泥丸。】同学们,谁来读读这句诗?
【课件出示乌蒙山图片】同学们 ,这就是高大的乌蒙山,可在红军的眼里,它只是脚下
的泥丸。谁能再来读读?
同学们,再大 的困难都被红军当作等闲小事,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课件出示:红军
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同学们,“乌蒙磅礴”要读得比“五岭逶迤”语调稍高而缓,突出再大的困难红军都
遇到过,“走泥丸”要带着不屑一顾的语气去读,让人感觉到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
【课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同学们,“金沙”指什么?“云崖”指什么?提示:
借助工具书和书下 注释理解。
预设:
【课件出示:“金沙”指金沙江,“云崖”指高耸入云的山崖。】



同学们,水拍山崖怎么会暖呢?听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
【课件出示金沙江图】同学们,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狂妄地说,一只鸟飞过
去都是 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过金沙江的吗?【课件出示资料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
壁,水流湍急,惊涛 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战士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
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 另一面我军主力部队悄悄到绞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
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 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
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
同学们,谁来再读读这句诗?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情怎样?那是什么暖?(心暖)
同学们,我们胜利了——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胜利了——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
峻的金沙江,我 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胜利了。
同学们,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但红军巧妙地渡过了 ,所以感到
了“暖”。那么跨越大渡河呢?泸定桥上的铁索给了红军什么感觉呢?【课件播放《飞夺泸< br>定桥》电影片段】
同学们,这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铁索桥,木板都让敌人抽掉了,过这样的桥 谈何容易。
你们看夺桥的勇士冒着敌人的枪弹前进着。看着这样的桥,看着这样的画面,你的脑海中出< br>现了哪些词语?写在诗句旁边。
预设:心惊胆寒、惊心动魄、枪林弹雨、浴血奋战。
同学们,如此惊心动魄的战斗,你能读好吗?【课件出示:大渡桥横铁索寒。】
当时夺桥的勇士真是勇敢,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惊胆寒。【课件出示: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暖 一寒,一个是胜利的喜悦,一个是战斗的惊心动魄。【课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是两种不同的战斗,在毛泽东的诗中浓缩成一暖一寒,这是何等的胸
襟和气魄啊!(齐读)
同学们,这一暖一寒,一喜一泪,不正体现了——【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
千山只等闲”。】
同学们,如果说翻过五岭、走过乌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是战胜敌 人的豪情,那么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
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预设: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是胜利、兴奋、信心……
同学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 在眼前,这一切怎能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呢?让我们把
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朗读体现出 来吧!(齐读)
同学们,请带着你对这首诗的理解齐读全诗。



设 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基
础是文本,让学生充 分地阅读感悟,深入研读思考,自由地讨论交流,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
理解,情感的体验,语言的领悟释 放出来,实现师生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
三、梳理总结,延伸诗情
同学们,你搜集有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吗?与大家分享分享。
同学们,故事中的困难在这首诗中是用哪个词表达的?(远征难)
同学们,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样的?这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情
感?
预设:表现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同学们,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想想:长征宣传了
什么?播下了怎样的种子?
同学们,谁来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感受。
总结:
同学们,短短的56个字,带我们 重走了长征路,可见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
想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设 计意图:通过拓展,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长征的艰难,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通过毛泽东关于长征 的评述,加深理解长征的意义。
四、布置作业,拓展文本
1、背诵《七律·长征》。 2、《七律·长征》是毛主席在长征即将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毛主席还有一首——《菩
萨蛮·大柏 地》,希望同学们课后阅读阅读。
设计意图:阅读毛泽东的诗词,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伟人毛泽东的豪迈情怀和诗人风采。
板书设计:

6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狼 牙山五壮士》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按
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



队转移, 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
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这篇课文线索清晰,
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 着作者对五位壮士的崇敬和颂扬之情。课文按照接受任
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的 顺序,抓住战士们的动作、语言和神态,
突出了英雄人物特有的品质,读来令人心潮澎湃。
设计说明:
崔峦老师说过:“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 得意。
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本课教学设计采用“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设计
思路,运用“读文——勾画描写人物的词句——品读人物品质——朗读——总结表达方法”
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在品悟语言的同时,习得阅读方法。在感受五壮士英雄气概的同时,领
悟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提高了表情达意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写“寇、副”等14个字,会写“日寇、奋战”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引领学生体会五壮士的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和
伟大的献身精神。
3、重点指导学生研读第2自然段,体会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引领学生体会五壮士的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2、体会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导入,激发情感
【课件播放狼牙山风光图 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狼牙山)狼牙山在河北省
易县,这里峰峦叠翠,奇峰林立。抗日战 争时期,五位八路军战士在这里写下了壮丽的诗篇,
他们就是——狼牙山五壮士。【课件出示课题图文】 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题目中哪个字应重读?(“壮”字重读,读出豪迈之情。)
同学们,你们搜集有相关资料吗?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资料袋:1 941年秋,日军集中兵力进犯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由于
我军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打击敌人去了 ,只留下一个连的兵力防守狼牙山,这个连就是七连。
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沉重的打 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我军决定转移,



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任务。《 狼牙山五壮士》这个可歌可泣、传诵至今的英雄故事就是
在完成这次掩护任务的过程中发生的。】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激情导入和背景简介,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敬爱,调动学生的情绪,
激发其内心 的情感,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情境。通过解读课文题目,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豪迈
之情。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同学们,请自学课文。【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接受任务―→( )―→( )―→( )―→跳下悬崖
2、在小组内自学生字,交流会写字的读音、字形、字义。
3、小组内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的方法进行理解,学做必要的
笔记。
4、阅读重点段落,把不理解的语句标出来,与同桌讨论。】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课件出示文中带音节的词语:
běnɡ qí qū ɡuā sōu
绷得紧紧的 崎 岖 叽里呱啦 嗖的一声】
同学们,会读吗?自己试试。
同学们,谁来带领大家读读?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课件出示会写字中的关键字:
kòu fù liú dàn lūn ɡuàn qū
日寇 一副 手 榴 弹 抡一圈 全神贯注 坚强不屈】
同学们,会读吗?自己试试。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你能辨析这些形近字并组词吗?【课件出示:
副( ) 寇( ) 抡( )
幅( ) 冠( ) 伦( )】
【课件出示词语:
居高临下 斩钉截铁 全神贯注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昂首挺胸
大举进犯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纷纷滚落】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谁来带领大家读读?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请联系课文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这些词语。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些词语,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点拨:归类理解词语, 感受词语
的感情色彩。
预设:前7个词语都是描写五壮士的词语,使我们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 雄气概;后5个
词语是描写日寇的,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
同学们,请齐读词语,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当时激烈的战斗场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自学 与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字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
能力,为学生创建自主、和谐、平等的学习平 台。分类出示词语,让学生读出不同感受,既
是词语积累的需要,也是深刻感悟文字、培养语感的好方法 。
三、梳理脉络,概括小标题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轮读课文,有毛遂自荐的同学吗?注意: 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其他同学评议。
同学们,请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
【课件出示 :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和敌人英勇作
战,把敌人引上绝路,最后英 勇跳崖的故事。】
同学们,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哪些段落叙述得比较详细,哪些段落叙述得比
较简略?
预设:这篇文章是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的顺序记叙的。经过部分详细,发生和结
果部分简 略。
同学们,请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试着概括小标题。提示:画出关键语句归纳概括小标题。
同学们,把你概括的小标题与小组同学分享分享?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概括的小标题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接受 任务——(诱敌上山,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
跳下悬崖】
设计意 图:学生通过读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发现概括小标 题的规律,有效突破难点,准确概括小标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概
括能力。
四、整理课文,布置作业
同学们,请自读课文,找找,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内容,并简单写写自 己的感受,再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
同学们,课下请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设计意图:回顾、整理本节课 所学的知识,提升学生思想感悟;搜集相关资料,丰富学
生的积累,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词语,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搜集有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吗?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奋不顾身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赴汤蹈火 面不改色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无所畏惧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正气凛然】
同学们,一起来品读品读这些词语。
【课件呈现课题及五壮士顶峰歼敌的画面】同学们,你能 运用积累的成语,说说画面上
的人物吗?
预设:班长马宝玉正气凛然地站在狼牙山上,他昂首挺胸,无所畏惧。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 续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再次走进那场激烈残酷的战
斗。【课件出示课题】
同学们,课文题目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搜集的词语为本节课写话做铺垫。通过“壮士”与“战士”两词的
留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 本,进而深刻感悟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也可以帮助学
生感悟到五位战士的精神品质。
二、研读课文,感悟精神
1、自主学习第1自然段——接受任务。
同学们,谁来读 读第1自然段?思考:五位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提示:抓
住词语“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来 谈。
预设:
【课件出示:9月25日,三四千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从四面八方向狼 牙山进
犯。整个狼牙山地区顿时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当时被包围在狼牙山上的群众达三四万人。】
同学们,你们体会到什么?
预设:五位壮士在危难之时,主动请命的壮士情怀。
同学们,当时的情况有多危急?你进一步体会到什么?
预设:五壮士临危受命的历史意义在于挽救连队,挽救群众。
2、合作学习第2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同学们,在五壮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有许多精彩的场面描写,让我们细细地
研读课文,去体会那种痛快淋漓和热血沸腾吧。【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时的表情、动作的词句。
2、自主品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做出批注。】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________。(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________。(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________,好使出浑身的力气。(把胳膊抡一个圈)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________地瞄准敌人射击。(全神贯注)】
同学们,所填词语分别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预设:
【课件出示:满腔怒火(心理描写)、把胳膊抡一个圈(动作描写)、全神贯注(神态描写)。】
同学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同学们,课文中描写战士用的是赞美的词语,那描写敌 人呢?请找找,对比读读,说说
这样写的好处。
预设:贬义词“横七竖八”,即有的横着,有 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说明敌人伤亡惨
重。同时也说明五壮士的英勇顽强。
写法总结: < br>同学们,本段不仅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和神态的刻画突出了五壮士的英雄形象,还运用了
对比的写法 突出了五壮士的英勇顽强。
3、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引上绝路。
同学们,请默读第3自 然段,画出直接描写五壮士的词句,读一读,想想这些词句表现
了五位壮士怎样的品质?
预设一:
【课件出示: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 主
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
峰 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课件圈出“;”】同学们,这可不是一般的分号。如果他们走的 是分号前面的那条路,
就意味着选择了什么?如果走分号后面的那条路,又意味着选择了什么?各用一个 字来表
达。(生、死。)换成成语呢?(舍生取义。)
同学们,舍生取义,这是中华民族传承 下来的浩然之气。【课件出示: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预设二:
【课件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
“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同学们,描写班长的是哪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班长坚决果断。)
【课件圈出“斩钉截铁”】同学们,你从“斩钉截铁”一词体会到什么?
预设:五壮士不怕牺牲的精神。
同学们,自己读读班长的话,注意:要读得坚定、果断。



同学们,写战士们的是哪个句子?他们的想法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吗?从哪 些词语可
以看出来?提示:抓住关键词,透过词语推测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
预设:“热血沸腾、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同学们,生路就摆在战士们面前 ,可为了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他们毅然选择了
绝路。多么勇敢的选择啊!真不愧为壮士!
同学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同学们,五壮士的品质是通过什么表达出来的?(人物的语言、动作。)
4、自主学习第4、5自然段——顶峰歼敌。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前文学习的方法是什么?
预设:读文——勾画描写人物的词句——品读人物品质——朗读——总结表达方法。
同学们,请按照前文学习的方法自学第4、5自然段。小组交流。
同学们,五壮士是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预设一:
【 课件出示:五壮士是英勇顽强的人。从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光了,他们举起石头向
敌人砸去可以看出来 。】
预设二:
【课件出示: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 仇恨,向
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同学们,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了什么?这两句话体现了五壮士怎样的品质?
预设:
【课件出示: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了砸下去的石头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
有力。这 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中华儿女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同学们,请联系历史资料理解“中国人民的仇恨”指什么?
同学们,把这种仇恨的情感读出来。提示:“砸”要重读,两个“带着”,第一个语气
要强烈。
同学们,这一砸,砸出了五壮士的满腔怒火,尽管此时弹尽粮绝,但是五壮士仍不屈服,
就是用 石头砸,也要同敌人血战到底。这又是怎样的五壮士?这是我们顽强不屈的——(齐
读课文题目)狼牙山 五壮士。
写法总结: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现人物的品质。
5、研读第6至9自然段——英勇跳崖。
同学们,请高声朗读课文第6至9自然段。
同学们,你能用哪些词语能概括他们的英雄行为?
预设:
【课件出示:视死如归、宁死不屈、英勇壮烈。】



【课件出示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图片】同学们,你能找出文中描写这幅图片的语
句吗?
预设:
【课件出示: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
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课件圈出“屹立、眺望”】同学们,请利用画面理解。
预设:
【课件出示: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课文指五壮士意志坚强、不可动摇。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同学们,他们当时的表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
预设:他们为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已经平安转移而高兴,表现出他
们高度的责任感 。
【播放五壮士跳下悬崖的视频资料】同学们,五位壮士带着对敌人的仇恨,带着战斗胜
利的 喜悦,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纵身跳下了深谷。这就是我们的五壮士啊!看到他们一
个个纵身跳下悬崖 的身影,你们想说什么?
同学们,你们听,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 义!”“中
国共产党万岁!”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这是……【课件出示: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 br>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课件圈出“惊天动地”和“气壮山河”】 “惊天动地”和“气壮山河”是什么意思?
预设:
【课件出示:
惊天动地:形容(斗争等)声势浩大、(事业等)意义或影响极大。也形容声音极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如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同学们,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更是赞颂什么?
预设:
【课件出示:更是在赞颂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服于任何外来侵略的民族气
节。】
小结:
同学们,五壮士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中。
写法总结: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现人物的品质。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 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
话的过程。本环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及默读 思考、汇报交流、品读重点词句、
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阅读方法,通过视频、图片及教师的激情导语等手 段,帮助学生在与文



本、教师、同学的对话中,感悟五壮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 概,领悟表达方法,充分发挥了教
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三、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同学们,课文几次写了战士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重点写了哪一次?为什么这样写?
预设:写 了两次。第3自然段有一次,第6自然段有一次。重点写了第二次。这样写更
突出了五位壮士勇于自我牺 牲的崇高精神,突出了他们高大的形象。
同学们,课文在表达上还有什么特点?
预设: < br>【课件出示: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把内容写得很具体,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
神态描写来 突出人物特点,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多个人物出现时既要突出重点人物,又要
兼顾其他人物。】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再次感悟五壮士的英勇气概,总结本课的写法是为了教给学
生写作方法, 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写作能力。
四、图片激趣,拓展写作
【课件出示:屹立在狼牙 山顶峰的五壮士及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图片】同学们,为了纪
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 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聂荣臻元帅题写
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 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
色的大字,你们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及聂荣臻题写的塔名,调动学 生的情感,激起学生写话的欲望。读
写结合,交流评议,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丰富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背诵课文及了解狼牙山五壮士更多的资料,提 升学生思想感悟;搜集相
关资料,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板书设计:



7 开国大典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开国大典》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记叙了 1949
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课文按
照开国大 典进行的顺序展开叙述,突出了场面描写。文章先写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交代了举行大典的时 间、地点、参与人员和人数;然后写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赶赴广场的
场面;接着作者按毛主席宣布“中 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升
起、宣读公告的顺序介绍了大典的过程;再接着 作者写了阅兵式的盛况;最后简介群众游行
的盛况和大典结束后的情况。全文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层次清 楚,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开
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要在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面面俱到地加 以逐一讲解的话,
恐怕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可以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 。另
外,教学时要利用影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情、激发感情,去感受开国大典庄
严、隆重和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群众激动、兴奋的心情以及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设计说明: < br>《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本课教学设 计重在通过自读自悟,勾画批注,合作学习,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帮
助学生感悟文本内容,体 会参加开国大典的人民群众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同时学习场
面描写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 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比较句子,体会并掌握文中
用词的精妙;通过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的学习活动 ,训练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地朗读
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写“政、宾”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
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 想感情。
3、初步学习场面描写,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初步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
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
2、初步学习场面描写,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进入情境,兴趣阅读
【课件出示:1949年10月1日 北京 开国大典】同学们,请用这些内容说一句
话,并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一个词语。
同学们,课前你搜集有相关资料吗?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资料袋: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在 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
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 ,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
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 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
们就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课件 出示课题】请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学生体会起来比较困难,所以 开课时利
用三个词语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借助资料的引入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们预习了课文,老师来考考你们。【课件出示文中带有音节的词语:擎着
诞生 电钮 瞻仰 聂荣臻】
同学们,会读吗?自己试试。
同学们,谁来读读?提示:“擎”应读 qínɡ,不要读成jínɡ;“钮”和“聂”的声母
都是n。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课件出示会写字:政府 外宾 爆发 坦克 一盏】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
打打招呼。
同学们,你们能辨析这些形近字并组词吗?【课件出示:
爆( ) 距( ) 帜( )
暴( ) 拒( ) 制( )】
【课件出示词语:迎风招展 四面八方 排山倒海 五颜六色】
同学们,会读吗?自己试试。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你们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与大家分享分享。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任务,高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识
字能力,但是为了 夯实字词教学的效果,课堂上对关键字词的检查仍是重要的。此环节的设
计,既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 检测,同时又进一步夯实了基础知识。



三、理解题目,理清脉络
【课件出示课题】同学们,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 谁来说说题目的含义?提示:“典”和“大典”。
预设:
【课件出示:“典”字共五种解释 ,分别是:①可以作为标准、典范的书籍;②典故;
③典礼;④旧指主持,主管;⑤活买活卖,到期可以 赎。本文中的意思是第③种,“大典”
就是“隆重的典礼”。】
同学们,请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描写了哪些场面。试着用小标题进行概括。
3、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 的语句,一边阅读,一边进行批注,写出自己的阅
读感受,记下有疑问的地方。】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小组交流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设计意图:在按自学要求进行学习的过 程中,让学生理顺了课文层次,从整体上把握了
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
四、总结全文,指导朗读
同学们,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与大家分享分享。
同学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总结读后的感受,让学生初步体会中国人民因 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
的思想感情,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 力。
五、布置作业,指导积累
1、抄写文中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词语和句子。
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文中比较生僻的词语,如:中央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等。
设计意图: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
料。
第二课时
一、影片导入,烘托氛围
【课件播放影片《开国大典》片段】同学们,哪个镜头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同学们,今天我们穿越时间隧道一起回到那一天,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课件出示
课题】
设计意图: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代替传统手段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情
感,烘托 本节课的教学氛围,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



二、整体感悟,情感升华
同学们,请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我最喜欢“开国大典”的哪个精彩 镜头,并圈画出相
关句子写写感受。
【课件出示活动卡:

活动内容

精彩镜头(用小标题概括)







阅读思考:我最喜欢的“开国大典”的精彩镜头。

重点词句







我的感受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典礼前。
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部分——典礼前。
【课 件出示:开国大典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
成员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 ______,估计总人数有
________。会场在________。主席台设在_______ _。】
同学们,谁来填填?
同学们,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预设: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
来得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
人数多:人山人海。
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
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课件出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同学们,把“直奔“换成“走向”可以吗?
预设:不可以,“直奔”这个词能生动表现出人们当时急切和激动的心情。
【课件出示:
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挤得满满的,到处是举着红旗的人。】
同学们,请比较这组句子,看看哪一句好,说说理由。
预设:


< br>【课件出示:句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不仅写出人多的气势,而且表达出人们喜悦、
激动的心 情。】
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喜悦、兴奋的心情。注意: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同学们,谁来读读这个句子?其他同学评议。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大典盛况。
同学们,请自读第二部分,理清典礼的过程。
预设: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 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
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同学们,请试着用“先……再……接着……”的形式,根据板书和课文的叙述顺序,简
要述说开国大典 的过程。
【课件出示: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同学们,“五星红旗
升起来了”表示什么?“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什么意思?此时群众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新中国成立了,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不再受压迫了,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句
子点出了新中国成 立的伟大意义。此时人民群众的心情是激动、兴奋、喜悦的。
同学们,请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 ,体会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
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人们为什么激动、兴奋、喜悦?请带着感情读一读。
同学们,课文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比喻、排比。)
【课件出示:三 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同学们,三十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
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 面吗?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课件出示: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 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
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 国人民的心
一齐欢跃起来。】
同学们,人们的心情激动而兴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无以言表的幸福和喜悦。
同学们,眼前 有画面,心中有画面,就一定能读好。让我们共同向全世界宣告这振奋人
心的消息吧!
同学们,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同学们,“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什么?
预设:指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同学们,这样的宣 告意味着中国近百年屈辱的历史结束了。翻开这段屈辱的历史看看,
中国人民在世界上无地位、无尊严,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众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割地、赔款压得中国人民喘不过气来。“南京大屠 杀”,日本军队屠杀了我们30多万同胞。



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 ,将园内珍宝洗劫一空并付之一炬……现在,中国人民迎来
了光明。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想说点什么 ?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伟大的时刻,一睹领袖的风采吧!【课件播放毛主席的视
频】
同学们,多少个难熬的日日夜夜,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迎来了新中国的成
立,才换 来了这一声响彻中国大地的宣告。我们再来读读这庄严的宣告——【课件出示:这
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 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
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 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同学们,让我们把这欢呼雀跃的场面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吧!(师生合作读)
同学们,当毛主 席亲自按动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
中徐徐上升时,群众的反应又是 怎样的?
预设:
【课件出示: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同学们,从“一齐”一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国旗是祖国的象征,以及人们对祖国的热爱。
同学们,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 民从此站起来了。人们怎能不脱帽肃立、抬头
瞻仰?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国旗的尊敬,带着对祖国的热 爱来读读吧。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读关于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去感受感受群众对毛主< br>席的无限热爱和拥戴吧!
同学们,在整个典礼的过程中,作者着重写了毛主席的言行,这样的描 写叫做正面描写。
还写了群众的反应,这样的描写叫做侧面描写。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有
什么好处?同桌交流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烘托毛主席的伟人形象。
同学们,请自读阅兵式部分。【课件出示学习要求:用一两个 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找
出描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同学们,你能试着用词语 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吗?(威武雄壮、军容整齐)【课件出示开
国大典阅兵式图片】
同学们,人 们为什么把嗓子都喊哑了,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
喜和激动?【课件播放视频《 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段】
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部分内容,读出群众游行时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典礼后。
同学们,谁来读读课文第三部分——典礼后?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



【课件出示:
1、“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举着灯笼、火 把游行的队伍。游行队伍一片火红,
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2、“光明充满了整个北 京城”中的“光明”除了指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
脱了黑暗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同学们,“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
头向东城、西城 走去”好不好?
预设: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同学们,请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 进行心灵的对话交流,围绕学习目标抓住重点词
句品读感悟;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 用词的精妙,从而体会参加开国大
典的人民群众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同时 领悟场面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快速读、细读、品读等学习活动的安排,训练学生略读 、精读、
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三、激情朗读,拓展阅读
同学们,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学们,《七律·长征》让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风采 ,《开国大典》让我们领
略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那么,作为普通人时,毛泽东的情感世界又是怎样 的?课后我
们再一起走进《青山处处埋忠骨》,走进毛泽东作为普通人时的情感世界。
设计意 图:总结升华情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因
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激动、 自豪的思想感情。同时体现本单元学习内容的连续性,为接下来的
学习埋下伏笔,激起学生的主动阅读兴 趣。
板书设计

8* 灯 光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灯光》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本通 过对一件
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
着火柴微 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幅插图使郝副营
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 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
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 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战斗
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 ,由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
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 含义深刻。本课是略读课文,
教师可提出覆盖全文的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如果学生 的自读自悟效果
不好,教师可以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去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多好啊” 在
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是整篇课文的“文眼”,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弄清三个“多好啊”之间
的 关系,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 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
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 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 赏和评价的能力。”据此,本课的教学以理解“多
好啊!”为线索,促使学生在不断与文本对话、朗读中 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在朗读中发散思维,在朗读中陶冶情操。指导学生走近英雄,感受理 想,感悟生命之美,生
活之美,使学生不断与文本对话,以读促讲,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陶冶情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探究文中三处描写“灯光”的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3、学习抓住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抓住主要线索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渗透背景,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词语:灯光】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们想到了什么?与大家分享分享。
同学们,夜 幕悄然降临时,划破黑夜,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憧憬的便是灯光。灯光下,人
们在散步;灯光下,人们在享 受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在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在快乐



歌唱。而在本文 的作者心中,灯光是一段回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
【课件出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搜集有相关资料吗?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资料袋:王 愿坚是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解放战争中,当
过随军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 作了不少革命题材的小说。他的作品有《闪闪的红星》
《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课文中的灯光是什么样子的?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设计意图:本文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比较远,上课时,先 让学生大致了解时代背景,对
深入理解课文有一定的帮助。然后由题目入手,导入新课,通过质疑激发兴 趣,帮助学生将
自己的解读和文本进行对照,加深对文题的理解。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同学们,请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
中的灯光 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同学们,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的,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预设:全文仅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同学们,请围绕阅读提示,自由读文。
设计意图:从学习方法入手,体现阅读主线。让学生掌 握阅读方法,为学生的独立阅读
打下基础。
三、引导自读,感悟“灯光”
同学们,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预设:
【课件出示: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同学们,如果 只想到这一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学习应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
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再想想 这个问题。
同学们,文中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你发现到了吗?
预设:
【课件出示:郝副营长在黑暗中点燃书本,照亮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
同学们,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10自然段,用心感受这特殊的“灯光”。



同学们,“千钧一发”能用拆词法说说它的意思吗?请联系文中语句介绍当时的情况。
同学们,“灯光”对战友意味着什么?
预设:生的希望,战斗的胜利……
【课件出 示: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同学们,郝副营长
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吗?这 样做是为了谁?请联系上文对郝副营长的描写,静静地思考。
同学们,“灯光”对郝副营长意味着什么?
预设:未来的幸福生活。
同学们,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
预设:
【课件 出示: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
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 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
指孩子们在这样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 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
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 作,不再被压迫,他们的子女将在舒适
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同学们,请根据刚才的想象,写写郝副营长当时的心情、动作、神情,让英雄的形象更
清晰。
同学们,郝副营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和安乐,让我们满怀敬意来读
这特殊的 “灯光”。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再现主线。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文本的结构,从而过渡到重点语句的学习。
四、引导自读,感悟“多好啊!”
同学们,请浏览课文,找找“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
下说的?
同学们,请默读课文,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旁边作
好批注。
同学们,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请画出相关语句,
写写自 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读。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其他同学评议。提示:抓 住关键词句,
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
设计意图:从关键词句入手,再现主线。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旨。
五、拓展想象,瞻仰英雄
同学们,再让我们来看看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此时,你会想到些什么?请把你想到的
写下来。 【课件出示华灯影像】



同学们,课文中还有一句让我们刻骨铭心的话,请自 己读读。【课件出示:“这位年轻
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 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
见电灯。】
同学们,“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 ,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讨论讨论。提 示:联系课
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言。
预设:
【课件出示:这句话表 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 和生命换来的。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
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生活在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 牲自己生命的先烈们。】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课件出示:郝副营长,我想对您说……】
【课 件出示“阅读链接”内容】同学们,自己读读,注意文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
蕴含的感情。
设计意图:以情感的深化作为小练笔的切入点,让学生抒发情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训练了学生的写 作能力。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演讲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通过交流了解什么是演讲,怎样的演讲稿才能具有说服力。同 时,
在演讲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清楚明白、有条理地讲述出来。在互动交流中培养
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并能正确地进行口语表达与评议,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倾听老师的讲解,能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演讲,怎样的演讲稿才具有说服力。
2、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清楚明白有条理地讲给大家听,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
3、在相互的交流活动中能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注意倾听别人说话。
教学重难点:
1、什么是演讲,怎样的演讲稿才具有说服力。



2、交流活动中能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注意倾听别人说话。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看 过《超级演说家》北大才女刘媛媛的演讲视频《寒门贵子》?【课件播放
北大才女刘媛媛的演讲视频《寒 门贵子》】同学们,谁来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
【课件出示:
1、她的演讲十分有气势,很能鼓舞人。
2、她的演讲声音响亮,抑扬顿挫。】
同 学们,演讲,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它能调动起听众情绪,并引起听众的共鸣,从而传
达出演讲者所要传达 的思想、观点、感悟。同学们,你有过演讲的经历吗?
预设:
【课件出示:
1、我没有作过演讲,不过挺想试试的。
2、我在竞选班干部的时候作过演讲,大家都说我的声音太小了。
3、我参加过演讲比赛,当众演讲,紧张得要命,心怦怦直跳。】
同学们,当众演讲可不容易。今天,我们再来进行一次演讲活动,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 演讲视频,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再说说自己的演讲经历,激
发学生内心的一种愿望,为接下来的练 习做好准备。
二、确定主题,指导写作
同学们,我们要进行演讲,就必须要确定一定的主题 ,围绕它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你们
想要说什么主题?
预设:
【课件出示:
1、我要说说有关读书的主题。
2、我要谈谈健康饮食方面的主题。
3、我要讲科学方面的主题。】
同学们,你们都选好了主题。首先要拟定一个题目,如“远离 垃圾食品,关注身体健康”
“读书的快乐”等,然后围绕题目撰写演讲稿。
同学们,什么样的演讲稿才具有说服力?小组讨论讨论。
预设:
【课件出示:



1、能让听众明白你讲的是什么。
2、条理要清楚。
3、最好要有例子。】
【课件出示演讲稿范例。
各位老师、同学:
你们好!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读书的乐趣》。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思想的 宝库。读书可以让我们无知的领域不断缩小,读
书可以让我们更加成熟起来。
俗话说:“秀才 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读书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茫茫宇宙的无限神奇,
埃及金字塔的灿烂和瑰丽文化,海 洋世界的浩瀚和富饶,而不必亲临其境;读书使我们可以
超越时空的局限与人类历史上一些先贤伟人进行 无声的交流和探讨,而不必回到过去,回到
从前。
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分清美丑,识别善恶 ,明辨是非,让我们渐渐地高尚起来,纯洁
起来。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是啊,读一本好书使我们可
以从圣贤和智者的叮咛中顿悟人生的真谛,从伟人的人生记录中感悟崇高的 境界和高尚的情
怀,从科学家奋斗的文字里体会攀登的艰辛和执着,从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找到与命运 抗
争和搏击的无穷力量及坚强意志。
我也曾切身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受家庭的熏染,我从小 就爱读书,因为父亲和母亲都
是书迷,一天到晚都在看书写作。而且我家的书比较多,父母亲单位的图书 馆更有数不清的
好书,只要我想读都能读得到。虽然我还不太明白古人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 颜
如玉”的真实意蕴,也还没达到“三更有梦书作伴”和“为书消得人憔悴”的程度,但现在
读 书的的确确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我一直手不释卷地读着,完全沉浸在知识
编织的美丽世界 中。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至理名言曾激励着无数学子发奋读书。书中有
许 多乐趣,我们读着也感到快乐。同学们,为了我们的进步和成长,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进
步和繁荣,让我 们一起读书吧!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同学们,小作者开门见山道出了读书的乐趣 :“读书可以让我们无知的领域不断缩小,
读书可以让我们更加成熟起来。”然后小作者引用名言说明读 书的作用,用了一个排比的句
式阐述书对人生的影响。小作者还结合自己读书的故事,现身说法告诉大家 读书带给他的乐
趣。
总结:
【课件出示:
1、观点要鲜明。



2、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列举代表性的事例,引用名言警句。
3、要有感染力,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
同学们,请拿起你手中灵动的笔练习写演讲稿。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循序渐进,形成对演讲的认识。借助范例,明确了演讲稿的写法,
帮助学 生有型可模。
三、分组练习,互相提高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组练习。【课件出示练习要求:
1、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2、声音要响亮。
3、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4、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听完后给予客观评价。】
同学们,请小组合作,进行演讲练习。
同学们,哪个小组代表来演讲演讲?其他同学按照要求进行评议。
设计意图:在练习前,老师 要明确提出要求,并且指导学生围绕这些要求来开展评议,
在客观评议中完善自己的演讲,锻炼学生的口 头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品
质。
习作:

多彩的活动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多彩的活动”。围绕“祖国在我心中”朗诵会、学 校运动会、“六
一”儿童节演出,植树、端午节看赛龙舟、看望孤寡老人……这些校内外活动,要求选一 次
活动写下来,写清楚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学习运用点面结合进行场面描写。
教学目标:
1、能够写清楚活动的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2、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好场面,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3、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1、写清楚活动的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2、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好场面,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来把你带的校内外活动照片与大家分享分享?



同学们, 你们的课内外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重温你们曾经的幸福时光,
把你们的幸福和更多人分 享。【课件出示课题:多彩的活动】请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的校内外活动照片,激发学生表 达兴趣,引发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
忆,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梳理思路,明确方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图片中都有哪些活动?
预设:运动会中的拔河、跳远等,植树节,文艺演出,看望孤寡老人……
【课件出示运动会中的跳高照片】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张照片,猜猜摄影者最想突出
的是谁?
同学们,如果这张照片中只有这个跳高的人,没有观众好不好?
小结:
同学们,我 们把最想突出的这个人称为“点”,这些观众称为“面”,有了这种点面结
合,更能衬托出跳高人的精彩 。
同学们,现在我们再来欣赏欣赏别的照片,找找点和面。
小结:
同学们,照相时如此,写场面时更是如此。一个场面由许多人和物组成,叙述的时候可
以采用 点面结合的方法。这里的“点”指的是场景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少数人,如运动赛场中
的明显的运动员,舞 台上的主演,升旗仪式上的升旗手或讲话人……“点”是场景中要写的
主要方面。力求通过动作、神态、 语言、环境等多种描写方法使当事人的形象突出、活灵活
现,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要求。这里的“面”指 的是参加活动的人,如球迷、观众、听众……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着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一次多彩的活动。
同学们,请小组内回顾交流课文中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
同学们,哪个小组代表来课文中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与大家分享分享?
同学们,《开国大典》有哪些点面结合的写法?小组交流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照片和课文回顾,引导 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点面结合的方法和运用这
种方法的好处。
三、梳理思路,指导写作
同学们,我们该怎么记录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
预设:
【课件出示:下课了,老 师还没有走出教室,同学们就已经开始各做各的事情了,有的
同学去上厕所,有的同学讨论作业,最热闹 的是任君杰在开“个人演唱会”……教室里一片
喧腾。】
同学们,请评价这段场面描写。【课件出示评价标准:



1、是否渲染整个场景气氛;
2、是否使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3、点的描写是否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是否写具体了;
4、语言是否生动,是否运用了一些修辞方法;
5、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同学们,谁来评价评价这段场面描写?其他同学按标准评议。
同学们,要把印象最深的活动写好,我们要做到:【课件出示:
1、要写清楚活动的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
2、写活动的场面时,要注意点 面结合,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
一写他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
3、把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
同学们,为了助力你们顺利完成本次习作,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篇范文,想分享分享吗?
【课件出示:
紧张激烈的拔河比赛
今天中午,老师领我们到操场上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①
比赛前,老师简单说明了 比赛规则:全班分成四组,一组和二组赛,三组和四组赛,获
胜的两组,进入总决赛,争夺冠军。 比赛开始了,我们的对手是二组。我方队员咬紧牙关,皱紧眉头,手紧紧地抓住绳子不
放,脚像生了 根似的,先稳住了阵脚。可是,接下来我们不管使出多大力气,红布条还是一
点一点地移到了对方的场地 。就在这时,我一不小心滑倒了,但是手还是紧紧地拉着绳子。
我的心里像有一面小鼓,不停地敲着,生 怕我们队输了。②尽管啦啦队员拼命地为我们加油
助威,我们组还是输了,我们个个垂头丧气、无精打采 。
接下来,三组和四组赛,三组赢了。总决赛开始了,第一局,二组获得了胜利,第二局,
三 组全力以赴,挽回了局面,变成平局。经过最后一场的较量,三组最终获得了冠军。③这
时,我们也忘记 了刚才失败时的不愉快,和在场的同学们一起欢呼起来。
多么令人难忘的拔河比赛!它让我懂得了“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④】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了对范文的行文写法进行赏析。【课件出示:
①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了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
②画线句子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感受等进行描述,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比赛情
景。
③小作者略写了三组、四组比赛及总决赛。
④文末不仅点题,还用一句谚语写出了拔河比赛后的收获。】
总评:
【课件出示:



1、小作者用“比赛前、比赛开始了、接下来”这三个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 做引领,
清晰地写出了整个活动的过程。
2、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感受等的描写,把拔河比赛紧张的气氛写了出来。】
同学们,请先画出你的思维导图,然后动笔习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写活动的方法
四、交流习作,互评互改
1、同桌互相阅读,互相修改。
2、根据同学的意见或建议,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3、认真、端正地誊写。
设计意图:通过自评、互评,不断提高修改习作能力。
语文园地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点面结合方法对场面描写的作用,懂得学以致用。
2、引导学生通过词句段运用的练习,体会运用词语反复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了解“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4、指导学生进行书法作品展览,使学生懂得整体布局,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提高书
写水平。
5、通过诵读与积累中国古代诗人的爱国名言,感受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2、指导学生进行书法作品展览,使学生懂得整体布局,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提高书
写水平。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重温革命岁月,让我们心潮澎湃。那震撼心灵的场面在我们脑中久久不 能消失。
本单元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在描写这样的场面时,方法巧妙;在描写情境、人物语言时,方法灵活。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二、交流平台
同学们,本单元中有的课文写到了大的场面,谁来说说哪个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预设:
【课件出示:
1、《狼牙山五壮士》写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2、《开国大典》中描写了阅兵式的整齐威武。】
同学们,作者在写这些场面的时候,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你能结合课文具体说说吗?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开国大典》写阅兵式时,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 经过天安门广场时那种整齐威
武的情景,又注意通过细节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 个阅兵式的庄严、
隆重,还让我们领略到了各个队伍的特色。
2、《狼牙山五壮士》中既有 五位壮士英勇战斗的整体描写,也有具体到某位战士的英
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表现。让我们感受到五位壮 士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同学们,谁来把你平时看到过的运用点面结合方法的场面描写与大家分享分享?
同学们,你是 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习作的。提示:可以结合自己的习作《记一次游
戏》来谈谈。
小结:
同学们,场面描写除了写场景,也要写人物。整个场面的全景是“面”,场面中的主要
人物是“ 点”,写作时要做到点面结合,营造出场景的气氛,才能感染读者,突出文章中心。
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有发现。
【课件出示例句:
1、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
......
示我满心的愉快。】
同学们,自己读读,注意加点字,体会这样写让你感受到什么?
预设:可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的效果。
【课件出示:
句1:通过两个“只听见”,突出了当时会场上的安静。
句2:通过两个“是那么”,强调草 原上的空气是特别的清鲜,天空是特别的明朗,突
出草原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同学们,请再次朗读句子,体会词语反复的作用。
预设:
【课件出示:反复,是根 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
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二)学一学,练一练。
同学们,我们在写人物说话的时候,很多同学只用“说”,但实际上,“说”有很多表
达方式。
方法一:用其他词代替不同的“说”是一种表达方法,譬如:谈论、讨论、抒发、讲解。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说”?
预设:
【课件出示:
赞叹是一种带有夸奖的说。
控诉是带有愤恨的倾诉。
婉言谢绝是一种带有拒绝的意思的说。
窃窃私语是小声地说
……】
【课件出示例句:
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2、“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两个句子,体会“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预设:
【课件出示:这两个句子分别用“赞叹”“

婉言谢绝”代替了“说”。】
同学们,你能说出类似的句子吗?(注意不要使用“说”字)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1、“救命啊!老爸要抓住我啦!”我大叫。
2、看着舞台上精彩的演出,观众们忍不住赞叹:“太美了!”
3、“你们俩就不要再吵了,只是一场小误会嘛!”学习委员赶忙上前打圆场。
4、“这是怎么回事?我怎么又走到这儿来了?”我自言自语。】
方法二:不出现“说”,也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也可以,直接出现“说”的内容。
【课件出示例句:
1、“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2、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两个句子,体会这种写法。
同学们,你说出能类似的句子吗?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1、“站住!作业写完了吗,就想出去玩?”爸爸往门口一横,一把抓住了他。



2、他一蹦三尺高:“我们赢啦!我们赢啦!”
3、老妈皱着眉头:“你怎么会连这个也错啊,是不会呢,还是粗心大意呢?”
4、我低着头,心里就像揣着一只兔子一样忐忑不安:“花瓶是我打破的。”】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场面描写是我们习作中必不可少的,点面结合是一个好方法,你们可以在自己
的习作中 尝试。习作中我们还会经常描写人物的语言,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会使文章表达更
灵活,这也是一个很好 的方法。老师期待在你们的习作中能够看到这样的表达。
第二课时
一、目标导入,明学习任务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要完成两个学习任务:一是完成一幅硬笔书法 作品并进行展览;二
是积累表达爱国为主题的名言警句。
二、指导书写,办书法展览
【课件出示文本书写内容范例】同学们,请读读这两幅书法作品。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细心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同学们,这两幅书法作品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和妙处?
预设:
【课件出示:
相同点:作品后面都有题款。
不同点:《游子吟》是一首诗,是竖着写的;《草原》(节选)是课文的一句话,是横
着写的。
妙处:字迹工整,条理清晰,注意行距,给人以整齐端庄的感觉。】
同学们,古诗可以用竖版的形式来写:从右往左写,最后写上“×××诗 ×××书”;
一段文字可以用横版的形式来写:从左往右,最后一行注明摘自什么文章,谁书写的。
同学们,完成书法作品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款式,同时要全面。另外要注意以下几点:
【课件出示:
1、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2、书写正确,不出现错别字,不规范的字。
3、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同学们,请从本单元课文中摘抄一段自己喜欢的文字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书法作品与大家分享分享?其他同学评议。
同学们,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评出组内的优秀作品。
同学们,现在我们将各小组推荐的书法作品粘贴到墙报上进行展览,供大家欣赏、评析。
三、诵读名句,感受爱国情



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让我们读到了老 一辈革命者为祖国的美好未来抛头颅,洒热血,
面对困难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故事,感受到了他们身上 深深的爱国情感。从古到今不少的
爱国志士也留下了不少爱国名句。
【课件出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宋】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
同学们,自己读读。
同学们,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写的,表达了他甘为祖国竭尽全力,到死
为止。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是三国时期曹植写的,表达了他可以为国牺牲,视死如归
的信念。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这是宋朝李纲对宋朝统治者说的,表明他誓死
捍卫国家 领土完整的决心和信心。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宋朝诗人陆游著名的《病起书怀》一诗中的著名诗句, 表达了他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这些名句,体会情感。
同学们,这么美的爱国名句,要是能背下来就更好了。自己试试。
同学们,谁来展示展示你超强的记忆力?其他同学评议。
同学们,一起来背背吧。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爱国名句?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
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汉]司马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四、布置作业,拓阅读视野
同学们,课下请搜集爱国诗句,理解大致意思,为班级汇报会做准备。



第三组教材 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这个要求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 》《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编
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单元教学重点:
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
训练点。
《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①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②体
会传统玩 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③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
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 读方法。
《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
章?①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②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
是为了让学生 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①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 ②为家人介绍景点。
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竹节人》一课,作者在描写玩竹节人和老师也 在玩竹节人两段内容时,就融入了自己
的感情,表达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 。
《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好奇心和科学家顽强不屈的探索精
神。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写事物时融入感情。
课时安排:
9、《竹节人》........ ...........................................2课时
10、《宇宙生命之谜》...................................... ......2课时
11、《故宫博物院》.......................... ....................1课时
习作.................... .......................................1课时
语文园 地三》............................................... ....2课时
9 竹节人 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记叙 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因
为“我”和同桌上课时偷玩斗竹节人,竹节 人被老师没收了,却意外地发现老师也和“我们”
一样喜爱竹节人的故事。这是一篇回忆类文章,语言生 动又富有童趣,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



趣,表达了童真、童趣的可贵。虽然学生 们可能都没有玩过竹节人,但文中那种对玩具的痴
迷和喜爱却能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相信学生们能结 合他们的生活来理解,还是比较容易
的。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阅读策略,就不同的阅 读目的使用不同的阅读
方法,可以采取分组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同时通过品读文本,还要引导学生热爱生 活,去感
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设计说明:
课文回忆了自己儿时与小伙伴一起制作“ 竹节人”的方法、过程,以及伙伴们一起玩耍
带来的乐趣。教学这篇课文,一要让学生感受传统玩具带给 人们的乐趣,体会童年的快乐。
二是要指导学生明确:同一篇文章,因为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 用的阅读方法也会
有所不同。因此本案以文本为依托,采用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活动的形式,借助文前 导读,
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由充分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将
阅读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豁、凛”等14个字,正确书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读懂 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竹节人”玩具制作的过程,教别人怎样玩竹节人
这种玩具。
3、体会传统游戏竹节人带给作者的乐趣,讲一个关于老师的故事。
4、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用不同的方法读文章。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竹 节人”玩具制作的过程,能教别人怎样玩竹节人这种玩具,体会传统游戏
竹节人带给作者的乐趣。
2、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读文章的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玩具,你能介绍介绍你的玩具吗?怎样玩?
同学们,你 们的玩具可真不少。玩具使我们的童年生活更加富有乐趣。我们的爸爸妈妈、
爷爷奶奶小时候也玩过玩具 ,不过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玩具大多是自己制作的。你们想看看
吗?【课件出示图片和播放视频资料】
同学们,你们搜集有哪些传统玩具?与大家分享分享。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种玩具— —竹节人【课件出示竹节人玩具图片及课题】。
请齐读课题。



设计 意图:通过和学生聊自己喜欢的玩具开始,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又从认识
传统的玩具开始,激发 学生探究、阅读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同学们,请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检查检查。【课件出示词语】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招
呼。
同学们,谁来读读?提示:“凛”是前鼻音,“疙瘩”的“瘩”要读成轻声。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你们能辨析下列形近字并组词吗?
【课件出示;
棍( ) 裁( ) 沮( )
混( ) 载( ) 组( )
馄( ) 栽( ) 租( )】
同学们,快乐写字的时间又到了。【课件出示会写字】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把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同学们,能给它们口头组组词吗?谁来试试?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预设:
“凛、棍、橡、跺、沮、趴”要注意左窄右宽的特点。
“疙、瘩、裁、筹”书写时要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和笔画间的穿插避让。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范写“疙、瘩、裁、筹”,你们跟着书空。【课件依次播放动态笔
顺】
同学们,请练习临写,写完后同桌互相看看,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分享?【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其他同学评议。
设计意图:识字学词在高年级要以自学为主,教师只需在关键处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或
引导。
三、默读课文,梳理课文
同学们,课文围绕“竹节人”这种玩具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把课 文分成几个部分?
提示:采用段意合并法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预设: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们”迷恋自制玩具和怎样制作竹节人。
第二部分(第5~18自然段):写怎样玩竹节人。
第三部分(第19~22自然段):写玩竹节人得到的乐趣。
第四部分(第23~29自然段):写老师也玩竹节人。】
设计意图:课文内容很长,为了让 学生的初读富有成效,就要从字词句上扎扎实实进行
初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为下面学生为解决 不同学习任务采用不同阅读方法打下良
好基础。
四、明确任务,自由读文
【课件出示导读提示:

如果给你以下任务,你怎么读这篇课文?
·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同学们,谁来读读导读提示?
同学们,请自由读文,做好圈画或记录。
设计意图:出示导读提示,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了解自己的学习目的,更能高效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投入学习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看看阅读目的不同,我们会采用怎样的阅
读方法。
二、开展活动,组内交流
【课件依次出示活动建议:
第一个任务建议:
(1)结合课文内容写竹节人制作指南。
(2)老师这里有若干个竹节人,先自己玩玩,再想想你怎样教别人玩竹节人,表述
要完整。
第二个任务建议:
(1)阅读全文,找到能体现竹节人带给人们乐趣的句子。
(2)在语句旁边做批注,表达自己的看法。
(3)和同桌交流,说说玩具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第三个任务建议:
(1)关注相关内容。
(2)和同桌交流,讲故事。

同学们,请小组内开展活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1、第一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写玩具制作指南。
预设:
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 ”这个任务,我们先快速读全文,找到描写制作玩具的段落—
—第3自然段,再仔细读,然后在练习本上 写制作指南。【课件展示“竹节人制作指南”:
竹节人制作指南
材料:毛笔杆
制作方法: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制作成脑袋和身躯,在身躯处钻一对小眼,供
装手臂用。
·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
·用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同学们,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吗?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因为课文 中说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我觉得应该把锯的时候怎样
锯加进去,就更好了。
2、我觉得要是能加上“给竹节人刻上眼睛、鼻子、嘴”就更好了。】
2、第一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别人玩“竹节人”。
预设:
为完成“教别人玩这 种玩具”这个任务,我们先快速读文,找到具体描写玩玩具的段落
(第8~15自然段),再仔细读,记 住玩的时候的要领,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竹节人的玩法。
【课件出示玩的要领:
·把竹节人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拉,一松一紧,竹节人就手舞足蹈。
·和同学的竹节人放在一起,就可以搏斗。
·自己还可以给竹节人做不同的衣服、兵器等,给竹节人起自己喜欢的名字。

同学们,请按照这位同学总结的方法,拿出你们手中的竹节人玩玩。
3、第二小组汇报学习成果——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预设:
我们小组汇报的是第二个任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完成这一任务的时
候,我们读的时候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内容。
【课件展示找到的部分语句:
A、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
全校。
B、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
肚子净挨揍。
C、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神气!
D、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神气!
E、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F、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 ,还跺脚拍手,咋
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G、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H、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

同学们,你从相关语句中感受到什么内容?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 、我从“风靡”“呆头呆脑”“神气”“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心满意足”这些
词语中体会到了竹节 人这个玩具给同学们带来的无限快乐,我很羡慕他们能玩得这样开心。
2、我从“咚锵咚锵咚咚锵!咚 咚锵”这段话中体会到了竹节人给大家带来的乐趣,这
段话让我感受到了玩玩具都可以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太有趣了。
3、我从两个“神气”中体会到了竹节人不仅是玩具,更是同学们亲手制作玩具后骄傲
自豪的体现。
4、我想补充一点,竹节人不仅给同学们带来了乐趣,也给老师带来了乐趣,老 师都玩
得爱不释手了。】
4、第三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预设:
我们来汇报第三个任务——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重点阅读
了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弄懂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按照这个线索我很快就
在小 组内复述出老师的故事。



同学们,你们,甚至老师玩竹节人时的动作、神态 ,无一不告诉我们,竹节人给他们带
来了无比的欢乐,他们都乐在其中,沉迷其中,以此为照,会意自己 熟悉的一位老师的故事
吧。
同学们,谁来说说在自己的生活里类似有关老师的故事?
设计意图:围绕任务开展活动,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交流、总结,
达到学以致用 的目的。
三、总结学法,有效读文
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完成任务的?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我们小组是先仔细阅读课文,遇到描写竹节人带给人 们乐趣的句子就画下来,品读
关键词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体会,感受玩具给人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 br>2、我们小组是快速阅读课文,先找到描写竹节人制作过程的段落(第3自然段),互相
交流后开 始写玩具制作指南,写完后再组内修正补充。然后找到描写同学们是怎样玩竹节人
的的段落(第5~18 自然段),交流总结玩法,做玩法尝试,组织玩竹节人活动。
3、我们小组在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 故事”这个任务时,先重点关注相关内容,提
炼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在小组内讲一讲。】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为以后阅读文章打下良好的学
习基础。
板书设计:

10 宇宙生命之谜 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并最终说
明到目前为止,地 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文章的题目是“宇宙生命之
谜”,因此,作者在行文的过程 中紧紧扣住“谜”来组织文章。作者先提出疑问,“地球之
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一个谜,接着 作者分析了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对太阳系除
地球外的行星进行一一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行星中不 可能存在生命或难以存在生命,



但还需要继续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由“谜 ”导入,接着开始解谜,最后又由“谜”结束,
文章浑然一体,既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让读者觉 得余味无穷,增添了进一步探索的
愿望,体现了作者在行文中的匠心。六年级的学生对记叙类文章更容易 理解,而对科普类文
章则稍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阅读、 理解这
篇文章,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逐渐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
兴趣。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结构特点、语言特点,丰富阅读的广度,为以后学习
说明文打下 好的基础。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历程,给我们留下 了至今未解的宇宙
之谜。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有目的的阅读”,教学本课,主要是借助课文旁边的批注, 根据
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会用精读、跳读、细读、浏览等方法,来阅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课堂
教学中可采用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根据批注提示,分组学习、辩论
的形式进行教 学。在辩论交流中,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
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 兴趣。
教学目标:
1、会写“谜、尚”等14个字,会写“发达、理论”等2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生命存在的条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
乐于探 索宇宙世界的情感。
3、了解课文旁边的批注,学会浏览、整理、加工信息,提高阅读能力、表达能力。
4、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生命存在的条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索宇宙世界的情
感。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赏图片,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星球图】同学们,浩瀚的宇宙一望无际,它往往给予人们 神秘的色彩,面对
广阔,美丽而又深邃的宇宙空间,奇妙的宇宙中有什么吸引人的秘密?宇宙中,除了地 球外,
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今天我们来学习《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走进这神秘的宇宙。【课件出示课题】请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呈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范读课文,你们看书听读课文。【课件播放课文配乐朗读音频】,
同学们,请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课件出示词语:
生命之谜 尚未找到 厌氧菌 倾角 揭开 斑点 干燥 沙漠 磁场
抵御 因素 海盗 培养】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谁来读读这些词语?强调:“尚”是翘舌音; “倾”是后鼻音,读qīnɡ;“揭”
读jiē;“磁场”的“磁”读cí;“干燥”的“燥”读zào ;“因素”的素读sù。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你能辨析下面这些形近字并组词吗?【课件出示:
迷( ) 御( ) 揭( ) 燥( )
谜( ) 衔( ) 渴( ) 澡( )
喝( ) 躁( )】
同学们,词语你们读得很精彩,那这些词语你们理解吗?【课件出示词语:沧海一粟 倾
角 揭开 磁场 抵御】
同学们,请查字典后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同学们,快乐写字的时间又到了。【课件出示会写字】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把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同学们,能给它们口头组组词吗?谁来试试?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预设:
“倾”字的第四画是“竖提”。
“揭”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最后一笔是“竖折”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范写“倾、揭”,你们跟着书空。【课件依次播放动态笔顺】
同学们,请练习临写,写完后同桌互相看看,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分享?【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其他同学评议。
设计意图: 生字词教学在高年级依然是重点,但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
的识字能力,可以通过自学解 决字词的学习。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对一些较难
的字只需从字音、字形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 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轮读课文,有自告奋勇的同学吗?其他同学思考:
【课件出示:
1、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课文部分自然段旁边的小字是什么内容,为什么要标注在旁边?】
同学们,请小组合作,交流上述问题。
小结:
同学们,课文一共有10个自然段。 按照“总—分”的构段方式,向我们讲述了科学家
探索宇宙生命的历程。课文旁边空白处的小字就是批注 。那么,为什么在课文部分自然段旁
边进行批注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在 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是第三学段关于阅读中学习目标的表述,
本环节为课文划分层次,理清文章 的层次脉络,正是训练学生这一阅读能力的体现,同时为
下一步的深入阅读做好了必要的铺垫。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和宇宙生命相关的资料,读一读。
设计意图:布置学生课外搜 集和宇宙生命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这可以增加学生
的知识储备,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引导质疑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古 时候起,人们对太空,对宇宙就充满了探索
的欲望。那么,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 命存在?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
的脚步,去探索这个秘密吧!【课件出示课题】
【课件出示文本插图】同学们,请看画面再次听读课文。
同学们,面对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
预设:
【课件出示:
1、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2、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3、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设计意图:承接上节课的问题,点出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简单明了,节省了课堂的学
习时间。
二、借助批注,了解阅读方法
同学们,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你们的质疑很 精彩。让我们继续运用
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同学 们,请仔细阅读课文旁边的批注,看看这些批注都是对应哪个自然段的,批注的主
要内容是什么?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第一个批注在第1自然段的旁边,告诉我们浏览了这 一段后,发现它对了解地球之
外是否有生命没有帮助。
2、第二个批注在第2自然段的旁边, 提示我们“每个自然段往往有提示主要意思的语
句,阅读时要注意找出来”。
3、第三个批注 在第3自然段的旁边,告诉我们这一段对解决问题很重要,画出关键词
可以帮助理清生命存在的条件。
4、第四个批注在第4自然段的旁边,提示我们阅读这段时要注意提取关键信息。
5、第五个批注在第5自然段的旁边,提示我们这段关于火星的内容很重要。
6、第六个批注 在第8自然段的旁边,提示我们近年来科学家对火星的研究可能有了新
的发现,课文信息可能不准确,需 要我们再查一下资料。】
小结:
同学们,这几处批注给了我们几种阅读的方法。【课件出示:
第一,阅读时可以进行精读,勾画主要段落、语句、关键词。
第二,阅读时可以略读,就是快速浏览或进行跳读。
第三,阅读时,对阅读信息不准确的内容,要查找相关资料再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 单元训练的重点,更好地学会阅读技巧。能够有的放矢地完成
学习任务,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三、探究问题,交流阅读策略
同学们,请根据提出的三个问题,任选一个问题,根据批注提示 ,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分组进行阅读学习。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组汇报。【课件出示要求 :先说明你们组研讨的是哪个问题,再
说根据批注提示,采用了哪种阅读方法,最后说说研读的结果。】
预设一:
【课件出示:
第一组:
我们组研讨了“宇宙中,除了地球外, 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我们
根据批注提示,快速浏览了课文,得出结论,地球之外是 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
宇宙之谜。
在快速浏览课文时,我们还结合批注提示,采用 快速浏览的方式,学习了第4自然段,
提取了关键信息,并借助段首段尾的关键句,知道木星、土星等这 些星球上是不存在生命的。



我们还通过跳读,从课文的第10自然段中找到 了答案: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
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同学们,原来你们组在阅 读课文时,有的段落和想要了解的问题没有关系,就大致浏览
了一下,或者跳过去不读,不错的方法哟。
预设二:
【课件出示:
第二组:
我们组研讨了“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 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这个问题,我们重点阅读
了第3自然段。根据批注提示,进行细读,勾画出了关键 词。
我们反复读这个自然段,得出结论。天体上要有生命存在,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适
合 生物生存的温度;二是必要的水分,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四是
要有足够的光和 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同学们,你们组的同学很聪明,原来你们在研读学习时,和问题相关的内 容会细读,必
要时会多读几遍,而且你们找到了天体上要有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挺好的。还有
哪个组的同学也研讨了“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这个问题?
预设三:
【课件出示:
第三组:
我们组也研讨了“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这个问题。
我们结合批注提示 ,仔细阅读了第5~7自然段。我们了解到火星和地球有许多相似点,
有可能存在生命,但科学家们经过 近距离观测发现:(1)所谓的“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
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 四季变化,是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
引起的颜色明暗变化。(2)火星非常干燥,在它的大气中 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大
气层非常稀薄,氧气含量极少;表面温度很低;没有磁场;没有臭氧层 ,不能抵御紫外线和
各种宇宙线的照射。又得出结论: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同学们,第 三组同学和第二组同学探究的问题一样,但是所选取的阅读内容却不同,第
三组同学,你们究竟得出了什 么结论?
预设:老师,我们通过阅读发现,火星和地球有许多相似点,有可能存在生命。可经过
近距离观测发现,在火星上生命又难以存在。
同学们,让你们这么一说,我也疑惑了。那火星上到底 有没有生命存在,我们人类能否
移居火星上生活呢?
预设四:
【课件出示:
第四组:



我们第四组正好研讨了“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这个 问题。我们组快速阅读了第8、
9自然段,结合批注提示,又查了一下资料,速读后发现科学家的探测只 证明火星表面没有
生命存在,但科学家通过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的分析,发现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 所以
今日,科学家仍然相信“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同学们,有的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需要再读读相关资料加以判断。你们这组同学真聪
明。 < br>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的分组研讨,有目的地阅读学习,归纳总结得很好。这个阅读
结论说明了 目前宇宙中是否有生命存在,对我们人类来说还是个谜呀!
总结:同学们,从你们美好的畅想中,我们 可以看到,未来的我们会找到有生命存在的
星球,利用高度发达的科技改造环境相近的其他星球,使人类 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
设计意图:围绕“宇宙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话题,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批注, 读相关
语段,从重点句入手,通过补充的课外资料,找到理论和事实依据,得到了科学的结论。让
学生懂得如何围绕自己的阅读任务,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
四、拓展延伸,激发体会情感
同学们,刚才你们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因为阅读的目的不同,我 们关注的内容、采用的
阅读方法也不同。我们体会到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能提高阅读效率,起到事半功 倍的作用。
请结合本单元的阅读要求,课后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少
儿科普百科全书》,在阅读中去探索宇宙,揭开宇宙的秘密吧!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借助课外 阅读,巩固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并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科
学的力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11* 故宫博物院 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本文由四份阅读材料构成。材料一介绍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
特点,表现了作者 对故宫的热爱与赞颂之情;材料二介绍了故宫因火而遭毁坏,后又修复的
过程,具体介绍了梁九是如何克 服困难完成重建太和殿的工作的,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
的智慧和技艺;材料三是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 上的一幅截图,向游客简单介绍了故宫,并介
绍了去故宫博物院参观的方案;材料四是故宫博物院平面示 意图。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阅
读材料虽然多,但是给学生提供了两种不同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针对不 同的阅读目的来选
择阅读材料,因为在本单元的前两课中已经进行过类似的阅读训练,所以本课以学生自 学为



主,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故宫的建筑群非常复杂,学生在学习时要 注意按照一定的顺
序把握故宫的整体面貌。同时,本课不仅仅是描述了故宫的建筑、布局,更体现了中华 文化
艺术的博大精深,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点。
设计说明:
《故宫 博物院》是一篇略读课文,由4份材料组成,分别从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群特点、
太和门的传奇经历、故宫 博物院的参观方案,以及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四个方面为我们
进行了介绍。依据课文前的导读提示, 本课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指导学
生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阅读 提供的材料。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以任务驱动,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学习。让 学生不仅在学习中感受故
宫博物院的雄伟壮观,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还提高了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自主读懂四份材料的内容。
2、 感受故宫博物院的雄伟壮观,感受故宫博物院的中华文化底蕴。认识这是古代劳动
人民智慧的结晶,激发 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四份材料的内容,感受故宫博物院的雄伟瑰丽,激发民族自豪
感。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呈现故宫相关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对,这就 是我们常说的北京
故宫。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有关故宫的历史资料,谁愿意来介绍介绍?
同 学们,这就是北京故宫。这个古老而神秘的紫禁城,已经打开了尘封已久的门窗,今
天让我们来观看它壮 丽的色彩,倾听它的声音,呼吸它的历史气息。【课件出示课题】请齐
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 过看故宫影像资料,听有关故宫的历史,开启学生对故宫博物院探究的憧
憬,引领学生以其积极的情感投 入到学习之中。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对于这个古老的故宫博物院,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
【课件出示:



1、故宫博物院是什么样的?
2、我们该怎样游览故宫博物院呢?
3、故宫博物院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吗?】
同学们,请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词语:鳌头 金銮殿 额枋 蟠龙金柱 池馆水榭】同学们,会读吗?自己
试试。
同学们,谁来读读?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
同学们,词语你们读得很精彩?那你们理解它们的意思吗?
同学们,请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寻课前提出的问题的答案。
同学们,请浏览全文,看看课文一共给了几个材料,分别介绍了什么?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文中一共有4个材料。
材料一:整体介绍故宫的结构。
材料二:介绍太和门的传奇经历。
材料三:故宫博物院的简单介绍,以及2011年7月2日起实行的参观路线。
材料四: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
同学们,阅读有各种不同的目的,而不同的阅读目的, 选用的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你
们来看看我们今天的阅读任务。【课件出示阅读任务:
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2、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同学们,针对不同的阅读任务,又该怎么来阅读课文所提供的这四份材料呢?请同桌讨
论,任选一个任务。为了完成阅读任务,可以怎么做?
预设:
(1)要完成任务一,重点阅读材料一、三、四;要完成任务二,重点阅读材料一、二。
(2)哪一个材料对任务有帮助,就要多读几遍(精读),对任务没有帮助的可以略读。
设计 意图:让学生选择学习任务,讨论怎样阅读课文,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懂得要有针对
性地学习,从而感受到 如果阅读目的不同,就要选用不同的阅读方式。
三、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同学们,今天你就 是小导游,请你制定一份旅游攻略。请各学习小组选择一个学习任务,
选择相对应的学习材料进行合作学 习。
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同学们,请默读材料一,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主要介绍了什么?圈画出关键
词,说一说。
预设:
【课件出示:
作者按参观的路线沿故宫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以天安门为起 点,穿端门,过午门,进
太和门,开始介绍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 西两侧合称
为“前朝”的武英殿、文华殿和内廷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然后继续向北,
到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离开故宫。其中介绍得最具体的是太和殿。】
同学们,请绘制一幅故宫参观路线图。
预设:
【课件出示:天安门―→端门―→午 门―→金水桥―→太和门―→三大殿―→御花园―→
顺贞门―→神武门―→景山(终点)】
同学们,请结合材料一、三、四设计导游词。
同学们,请推荐一名小导游进行汇报交流。
任务二:我是小导游:抓住一两个景点,为“家人”进行导游介绍。
同学们,请精读材料一( 第5~8自然段):抓住太和殿的特点,画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
要词语。
预设:
【课件出示太和殿的特点:
①外观方面,抓住色彩特点。如: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②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双龙戏珠、单龙翔舞、行龙、升龙、降龙。
③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北京城的中轴线。
④大殿作用 ,抓住重大典礼威严气氛的特点。如:皇帝端坐、跪满文武百官、排列仪仗、
鸣钟击磬、乐声悠扬、烟雾 缭绕。】
同学们,请精读材料二:太和门的传奇经历。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提示:画思维导图来梳理第5~8自然段的内容,结合思维导图来进行导游介绍。
同学们,请各小组针对自己选择的阅读任务进行交流汇报。
同学们,今天的小导游表现得特别 优秀,我们今天还要选出“最佳导游奖”。【课件出
示评价标准:
1、故宫一日游的计划书是否合理,提出修改意见。
2、故宫参观路线图是否清晰,是否合理。
3、我是小导游,声音是否响亮,景点特点是否介绍清楚。】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公布最佳导游奖。



设计意图:首先要整体感知 全文,了解主要内容。再给学生一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指导,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
学习方式,由学习组长带领,自主选择学习任务,确定学习 材料,进行合作练习。在本环节
的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四、畅谈收获,布置作业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
【课件出示:
1、懂得了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选择不同的阅读材料。
2、懂得 了要把重点材料多读几遍,可以圈画关键词,写批注。而其他材料可以用略读
的方式阅读。
3、我知道了故宫博物院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历史了。
4、故宫博物院里的建筑太多了,要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宫殿去看,要设计最合理的路线
图。】
同学们,根据这些材料,你还可以设计哪些阅读任务?
同学们,课下请搜集其他故宫博物院的相关材料,向别人介绍。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谈 谈本堂课的学习收获,在交流中再一次巩固对故宫博物院
的了解,以及学习方法的运用。让他们在交流中 认识:学习语文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汲取,
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板书设计:
故宫博物院
参观线路
午门→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 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
宫→坤宁门→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习作:

____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 习作是一篇话题作文。让学生回顾自己生活中影响自己的东西,想想它怎样让自己
的生活变得更美好,通 过具体的事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
开展一次“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班会 ,共同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来介绍使自己生活更美好的事物。
2、写出事物是怎样影响自己的生活的,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习本单元的写法,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



4、指导学生办好“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班会。
教学重难点:写出事物是怎样影响自己的生活的,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会影响我们,让我们的生活变 得更美好。就像课
文里的竹节人,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欢乐,让作者的童年生活变得更美好。那你有 什么
喜爱的东西吗?平时你喜欢做什么?小组讨论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与本单元课文结合, 抛出“有没有什么让自己的生活更愉快,更有意义”
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交流的兴趣。可以通过实物 或照片,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接下来的
写作做好准备。
二、激活思维,拓宽思路
同学们,你平时喜欢做什么?它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我喜欢音乐。听听音乐,唱唱歌,会让我放轻松,我感到很开心。
2、我喜欢种花。把种子种下去,等它们发芽,看它们慢慢长大,很有成就感。
3、我喜欢旅行。它让我看到了和家乡不一样的美景,让我增长了见识。
4、我喜欢运动。运动使我舒展身心,增强了我的体质,消除了读书带来的压力。】
同学们, 老师听明白了,也知道了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爱好,这些爱好改变了我们的生
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了 。其实,除了爱好,你养成的优秀品质、良好习惯也在影响着你
的生活。
同学们,你的什么品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赞扬?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我很讲诚信。讲诚信让我获得了友谊,同学们都信任我。
2、我有毅力。坚持不懈地努力让我克服了各种困难,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3、我乐于助人。乐于助人让周围的人都很喜欢我,我有很多朋友。】
同学们,刚才你们的交 流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爱好,一种优秀的品质,一种良好的习惯,
都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好的影响。那它 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最有力的说法就是通过一
件具体的事来证明,小组交流交流。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我今年刚转学到新班级,没有一个朋友。由 于我喜欢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所以没过
多久,我就收获了友谊。一天,我看到王丽同学在做作业的时候, 愁眉苦脸,不断地唉声叹
气。我鼓起勇气,问她是不是遇到了解题困难,我可以帮助她。我细细地给她讲 解解题思路,
她很快就懂了。后来,只要有学习上的困难,很多同学都会来问我,我也很认真地帮助他们 。
就这样,我成了受欢迎的人,我也和他们结下了友谊,再也不孤单了。
2、我爱阅读,阅读 使我忘记孤单,给我力量。我看了《鲁滨孙漂流记》《西游记》《假
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爸爸妈妈工 作都非常忙,双休日常常是我一个人在家。有一天,爸
爸妈妈又不在家,家里特别冷清,一种孤单无力的 感觉油然而生。我拿起《少年派的奇幻漂
流》,很快我就被书中那扣人心弦的情节吸引住了,跟着少年一 起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漂流,
等到我抬起头来,午饭时间都过了。整整一天,我都沉浸在故事里,一点也感 觉不到一个人
的周末是孤独的,因为我有书相伴。】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指导学生通过一件 具体的事情来讲述是什么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是怎样让生活更美好的。通过讲述,学生打开了思路,找到 了写作素材,也知道了怎样才能
把这美好的事情讲清楚。
三、指导习作,合作修改
同学们,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课件出示:本次习作是让学生围绕“____让生活更
美好”这个主 题,写写影响自己生活的事物。】
同学们,写出是什么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是一 种爱好,是一种习
惯,还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同学们,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这次习作 。从“微笑、诚信、梦想……”中选一
个话题写,也可以写其他话题。
同学们,写之前想想它 是怎么影响你的生活的?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写的时候
注意把原因写具体。
同学们,为了助力你们顺利完成本次习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篇范文,想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
如果你问我是什么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作为一名喜 爱读书的小学生,我的回答当然是“阅
读”啦!阅读可以让我懂得很多道理,帮我改掉坏习惯,让我变得 乐观。①
以前我做事情没有毅力,坚持不到最后,为此老师、父母没少教育我。②包括阅读,我
也是一本没看完就扔掉,再换另外一本,到最后,这些书都是只知开头不知结尾,浅尝辄止。
最近,我 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既被鲁滨孙荒岛求生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也被鲁
滨孙没有被困难吓倒, 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结果竟然读完了整本书。
从此以后,我的脑海里总会有鲁滨孙 的形象出现,甚至在自己做事情坚持不下去时,还会把
自己当成鲁滨孙,把遇到的困难看成是荒岛求生的 一部分,慢慢地就改掉了缺乏毅力的坏毛



病,老师和父母也感觉到了我的变化 ③,都夸我长大了。这段时间,我不但坚持锻炼身体,
而且还把没有读完的书都读完了,我感到生活变得 美好起来。④
我还是一个遇到挫折就会掉眼泪的人,同学们都劝我要乐观起来。在读《吹牛大王历险< br>记》时,我发现很多生活中的不幸和困难,在主人公敏希豪生的眼里都会变得轻松随意,这
种精神 在不知不觉间感染了我,让我意识到乐观面对一切的重要性。因此,当再遇到挫折时,
我也学着乐观地看 待问题,同学们都说我变了,我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⑤
如果你问我是什么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我 现在的答案和以后的答案都会是“阅读”,
因为阅读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⑥】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对范文的行文写法进行赏析:
【课件依次出示:
①开头交代了是什么让生活更美好,同时总领全文,习作主旨一目了然。
②直接展开对事例的叙述,小作者从自己过去的表现写起,与下文内容形成对比。
③文中加点词语生动地说明了小作者因为阅读而发生的改变。
④第2自然段详细叙述“阅读让 生活更美好”的第一个事例,通过对比,突出了“变化”,
十分典型。
⑤第3自然段略写第二个事例,依然突出了“变化”。
⑥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再次点明主题。】
总评:
【课件依次:
1、小 作者围绕“阅读让生活更美好”这一话题,通过叙述两个具体事例,生动地展现
了自己是如何通过阅读发 生改变的,在对比之中,让读者了解到了“生活变得更美好”的过
程。习作主题明确,思路清晰。 2、对两个事例的叙述,都能够体现小作者的变化过程,有力地反映了主题,且有详有
略,重点突出 。】
同学们,请拿起你手中灵动的笔,妙笔漫花吧。师巡导。
同学们,请分组讨论,修改习作。提示:
【课件出示:
三读修改法:
1、一读,读出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
2、二读,读出是什么影响了作者的生活,是怎样的影响。
3、三读,读出是否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件来体现这种影响。】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赏析修改两篇习作。(一篇优秀的、一篇简单的习作。)
总结:
【课件出示:



1、影响生活的是什么?
2、给生活带来了怎样美好的影响?
3、哪件事体现了这种影响?】
同学们,请再次自行修改习作。
设计意图:文章不厌百回改。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道修改的好 处,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
围绕关键处进行修改,这才是真正的授之以渔。
语文园地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懂得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词 句段运用的练习,体会并运用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法来具体表
现“入迷”及相类似的情景。
3、引导学生了解并运用列数字的方式来清晰地说明自己的理由或表达观点。
4、通过诵读与积累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感受春日美好的景致。
教学重难点:
2、体会并运用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法来具体表现“入迷”及相类似的情景。
3、运用列数字的方式来清晰地说明自己的理由或表达观点。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入
同学 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从中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
园地三,比一比,看看 谁的收获会更多?【课件出示:语文园地三】
二、交流平台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在阅读方面有什么收获?
【课件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同学们 ,请读读交流平台的内容,结合课文说说交流平台
中的阅读方法。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我知道了要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如,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 就要重点阅
读第11课《故宫博物院》中的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因为材料一中可以了解故宫博物< br>院的结构,以及主要宫殿的特点。材料三中告诉我们故宫博物院规定的参观方案路线。材料
四是故 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可以通过它来为游览进行路线规划。



2、如果我要准备详细向家人介绍故宫的一两个景点的话,就要重点读读材料一、材料
二。 < br>3、我学会了在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
以提高阅读 速度。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
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 经历这部分内容,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4、如果要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就要认真阅读“玩 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
一部分,而文章里有关竹节人制作方法的内容就可以略读。
5、如果要 想了解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就要对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中有关天
体上生命存在的条件,以及 火星的特点这部分内容进行细致阅读,可以多读几遍。】
小结:
同学们,当我们带着不同的 阅读目的、阅读任务去读同一篇材料时,就要采用不同的阅
读方法。这样才能让我们的阅读更具针对性, 更有效果。
三、日积月累
同学们,春天生机勃勃,万物萌发。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了著名 的诗篇。今天我们来
学一首古诗《春日》。【课件出示诗题】
【课件出示古诗《春日》】同学们,现在老师来诵读古诗《春日》你们感受春天的美。
同学们,你们了解诗人朱熹吗?谁来简单介绍介绍?
预设:
【课件出示资料袋:朱 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
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儒 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为朱子。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
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楚辞 集注》等。】
同学们,请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同学们,谁来读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正音。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古诗你们读得很精彩?那诗中的词语你们理解了吗?
预设:
【课件出示:
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
光景:风光景物。
等闲:轻易,寻常,随便。“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同学们,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预设:
【课件出示: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
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
紫千红, 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课件出示古诗图文】同学们,这首诗让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春天?
预设:
【课件出示:一个桃红柳绿、百花盛开、微风拂面的春天,到处生机勃勃,惹人喜爱。】
同学们,这么美的古诗,要是能背下来就更好了。自己试试。
同学们,谁来展示展示你的超强记忆力?其他同学评议。
同学们,一起来背背吧。
四、拓展积累
同学们,课下请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准备参加以“春”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第二课时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图片:在男孩旁边,画一块面包,一 个小狗正在偷吃,男孩看得入了迷,并
没有发现】同学们,请看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这个男孩看得 入迷了。)那怎样描写人
入迷的样子呢?这节课我们来练练。
二、抓住细节,认真刻画
1、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读一读,试着写一写类似的情景。
【课件出示文本语段:
1、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 拍手,咋咋呼呼,
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2、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去。
3、只见 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
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 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
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 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
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 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
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
同学们,谁来读好这些句子?注意要读正确、读流利。
同学们,这几句话有什么特点?怎样写出了人入迷的样子?



同学们,这几句话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法写出了人入迷的样子。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第一句:通过同学们跺脚拍手、手舞足蹈的样子,等老师来才知道上课了表 现同学们玩
得入了迷。
第二句:通过后面的同学的表现——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 过来,表现看的
人都入了迷,同时也说明了这个游戏的吸引力有多大。
第三句:通过细致刻画 罗丹在雕刻时的动作、神态,再现了罗丹从工作开始到结束过程
中,一直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精益求 精,反复推敲,进行修改。用比喻和联想写出了罗
丹修改作品时的情绪变化,对工作逐渐痴迷,浑然忘记 了周围的一切。】
小结:
同学们,读这几个句子,我们知道,在描写人物时,要抓住人物的 动作、神态,进行细
致的刻画,就会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这几个句子,再次体会。
同学们,请通过具体刻画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写写人激动、愤怒的情景。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分享?其他同学评议。
三、分清事物,有序表达
2、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选择一个话题,用
这种方法说一说 。
【课件出示文本内容:
人们认为天体上若有生存在,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 生存的温度,一般应
..
在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 蛋白质、核酸和酶的活
..
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 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
..
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 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
..
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
【课件出示:主要讲了人们认为天体上生命存在的几个条件。】
同学们,请再读这段话,注意 加点的部分,思考作者是怎样把天体上生命存在的几个条
件讲清楚的?
预设:至少要符合四个 条件,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等表示数字顺序的
词来进行罗列介绍。
同学们,去掉加点的部分读一读,与原句比较,看看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
预设:



【课件出示:使同一类事物多个内容在表述的时候更加清晰。】
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说明理由、表达观点的时候,可以加上数字,从而使别人更清楚地了解
我们的意思。
同学们,请选择一个话题,运用这样的方法说一说。
预设:
【课件出示:
话题1:竞选班级体育委员。(加上数字,说说自己竞选班级体育委员的几点理由。)
话题2 :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加上数字,说说周三放学后可以
踢足球的几点理由。)】
四、妙笔生花,提升能力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一些写作方法。现在我们 来检测检测自己的
学习收获:写一段话,对课前展示的图片上那个入迷的男孩进行描写。
第四组教材 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 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
《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 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
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单元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
《桥》一文 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
孩子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 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
等。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 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
出这些情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 刻感受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情感。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
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在学 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
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 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
人物。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语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 心情感。学习老
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 恶
的战争。
课时安排:
12、《桥》.................... ................................2课时
13、《穷人》... ...............................................2课时



14、《在柏林》..........................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 ....1课时
语文园地四................................. ..................2课时
快乐读书吧................... ................................1课时
12 桥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 洪
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
把 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
座桥梁是以老支 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做题
目的深刻内涵。这篇课文情节 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教学本课,
教师可以由课题入手,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预测文意,然后再去
读课文。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还应注意从 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
欣赏和评价课文。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从课文的结构安排、句式特点、 语言风格等多个角度
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设计说明:
本 教学设计旨在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进行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自读自学,
主动探究,养成乐 于阅读的好习惯。在深研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以情激情;以读为
本,学生画出描写老汉形象的句 子,作批注,谈感受——入情入境,细品词句;启发想象与
联系实际相结合,洪水来临时,人们的表现, 白发老人来祭奠老汉和儿子时的情景——读写
迁移,笔触情发,突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3、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4、理解课文 内容,重点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
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 品质和
人格魅力。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课件播放98年抗洪抢险的画面并配乐《为了谁》】同学们,这就是98年的那次百年
不遇的洪灾中 的几个画面,那次无情的洪水给人们,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学们,看
了这几个画面,你想说些什 么吗?
预设:有的责怪大水的无情,有的赞叹解放军的英勇无畏。
同学们,解放军用他们的 胸膛筑起了一堵墙,用他们的肩膀搭起了一座桥!洪水无情人
有情,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发生了许许多多 感人的故事,也涌现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
物。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 受灾难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
幕。【课件出示课题】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要质疑的吗?
预设:
【课件出示: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
设计意图:深情的旋律,熟悉的画面,感人的场景 ,动情的描述,把孩子们一下子带进
了文本,让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情境中唤起了孩子们与作者 的情感共鸣,加深了与
文本的对话,激发了他们的情感渴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请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互助,小组交流。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检查检查。【课件出示会认字】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
招呼。
同学们,谁来读读?提示:呻”是翘舌音,“嗓”是平舌音。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生字你们会认了,那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课件出示:咆哮 惊慌 嗓子 跌
跌撞撞 拥戴 沙哑 党员 呻吟 废话 吞没 猛然】自己试试。
同学们,谁来带领大家读读?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小组PK,看看哪组读得更精彩?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快乐写字的时间又到了。【课件出示会写字】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把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同学们,能给它们口头组组词吗?谁来试试?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写字表的生字,看看哪些地方容易出错,给大家提提醒。
预设:
“哮”的右下部是“子”,不是“孑”。

励志诗句-复函的格式


伯乐留学怎么样-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


内蒙古招生考试中心-企业人事管理制度


龙潭大峡谷景区-简单生活网


中药名-浙江省二批分数线


流动人口管理-高考大纲


店主站柜台-康奈尔大学怎么样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地址-主持人开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