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6-2017学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余年寄山水
908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06: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青海保监局-体育特长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山中访友
授课时间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
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的美好情感。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1、朗诵录音。2、教学课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游戏导入
(和学生玩古诗接龙的游戏,一起背诵一些写山的诗句。)
当我们背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心情往往会无 端地平静下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
向往着山,迷恋着山,寄情于山。今天,让我们跟随着现代诗 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
走进他心中的山。
二、初读,读通顺
(勾画、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
“山中访友”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 文,碰到你觉得新鲜或生僻
的词,用笔画下来,借助字典解决,争取读得正确、通顺。
(出示生字词,正音,识记。)
三、再读,读出景
(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选择你喜欢的 段落,读出你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
本对话,读文章想画面,体会景美。)明明是古桥、树木、 山泉、溪流……题目怎么是“山中
访友”呢?看来,“友”不是“友”。
四、三读,读出情
(凭借语言体会友情,结合生活,体验友情。)
“友”是不是“友”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从哪些段落能体会到“友情”?
1、学习文章开头,体会“满怀的好心情”。
2、正是这满怀的好心情伴随着“我”,桥不仅 仅是桥,在“我”眼里,桥变成了老朋友。
谁来读第3段。(相机评价、指导,体会“情深”。)

1


3、“树”一段:你从“这片”体会到什么?
(是“我”常来的这片树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见知己,能没有好心情吗?“ 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发出由衷的感
慨: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在读中训练句式,体会反问句表达情感的作用。)
请6位同学读,读出与老朋友打招乎时的“热切”。
5、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避雨的岩石。
请大家自由朗读6、7自然段,感受“我”与山中朋友之 间浓浓的友情,体会“我”满怀的
好心情。
6、此时,大家再看题目,“友”不是“友”吗?友确是友。引读文章结尾,体会友情。
7、 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赋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谓“景语
皆情语”,让我们再一 次走进山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与大自然浓浓的友情。(配
乐朗读)
五、总结 < br>明明是山水树木、花鸟雨露,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都变得含情脉脉、有情有义呢?文章
在表达上有 什么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1、山中访友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PPT
教 学 过 程
一、 合作研读,点拨导思
1、(过渡语)拜访了这么多朋友,你觉得作者同他的朋友感情深吗?让 我们一起再反复
读读课文,细细品味课文的语言,体会作者同他朋友间的深情。
2、 先默读课文,用符号划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喜爱朋友的词语或句子,想想词句的含义,
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
3、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根据学生情况适当选择下列训练点)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这一句中哪个 词语最能表现作者对老桥的喜爱?“德高望重”本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什
么含义?这一段中哪一部分 具体写了古桥的“德高望重”?(“你把多少人马……惟有你依然
如旧。”)作者看到老桥,充满喜悦而 又充满敬意,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吗?
(2)“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同学们 回忆一下,你曾经在哪些诗句中见到过“知己”?什么样的人被称为“知己”?这一
段中还有哪些地方看 出树是我的知己?我是树的知己?(“呼喊我的名字”“与我交换眼神”“我
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3)“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
吗?… …”
作者像这样连续跟六个朋友打了招呼,请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形,读一读这一段,跟每个朋
友热情地招呼一下。再想一想:这山中还可能有哪些朋友,你能像作者一样说一说吗?
(你好, 的 !你 )
(4)“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
为什么作者从一片落叶 看到了生命的奥秘,从一块石头听见了时间的回声?你能像作者一样
联想一下吗?(鞠一捧清泉,我看到 了 挥一袖清风,我听到

3


了 ……)
(5)“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二、回归整体,拓展导创
课文开始带着满怀的好心情,结尾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这样反复提到“好心情”说明
什么?
初读课文,设问导读
1、当老师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时,我就特别喜欢。同学们喜欢读这篇课文吗?为什么?
2、你 们发现这篇文章语言的特别之处了吗?(引导学生发现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写法)
古桥、树林、山泉、 溪流、瀑布、雷阵雨……这所有的自然之物在作者眼里都是一个个活生
生的人物,作者赋予他们“举首投 足”和“喜怒哀乐”,使人感觉栩栩如生。
3、还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三、合作研读,点拨导思
1、随着作者在山中走了一圈,我们认识了许多好朋友。即将要 同他们告别时,老师还有
一雷阵雨……当成这么好的朋友呢?你觉得他们值得做好朋友吗?
2 、如果与小树做朋友,我们的空气会更清新;如果与江河做朋友,我们的晴空会更明净;
如果与大自然做 朋友,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同学们,能在你们的朋友册上记录一些有关自
然的新名字吗?希望下次能听 到你与他们的故事。
四、回归整体,拓展导创
1、练笔:模仿课文段落写一、两段话。(任选一个话题)
A、你躺在草地上看过云吗?想象你幻化成空中的云后的情景、感受,写一段话。
B、把自己幻化成景区内的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推荐阅读

1、山中访友

古桥:德高望重
树林:知己

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

落花、落叶、石头
雷阵雨





4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一课时
2*、山雨

授课时间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从阅读中 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
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1、雨声录音。2、教学课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 与自然的亲密无间。今天,我将再
向大家介绍一位自然朋友。他是谁呢,咱们一起听一听吧。(播放雨声 )你们听到了什么?说
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自古以来,雨就在文人笔下展现了多彩的形象:“ 渭城朝雨”“巴山夜雨”“斜风细雨”,
还有“沾衣欲湿杏花雨”“清明时节纷纷雨”。雨不仅润泽万物 ,更是丰姿绰约,带给人们无
穷的想象。下面,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欣赏、体会一场山雨的魅力。(板 书课题)
二、设问导读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2、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雨起、雨中、雨后)
三、点拨导思
1、学习“雨起”,感知“悄悄”
(1)看,山雨来了。请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练习说话,朗读品评。
2、学习“雨中”,感悟神奇
(1)那课文中 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
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
话语,将它们划下来。
(3)有侧重地交流、品析、朗读。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 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
由远而近……”

5


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 面还用了省略
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并点拔,然后集体有
感情地朗读。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成了奇妙无比的琴 键。飘
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
想的色彩。”
读一读这话,感受感受: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雨丝是飘飘洒洒的,还会是怎样的?请
换一个叠词来说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用心灵去感受。带着遐想朗读。
“在雨中, 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
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 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
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 的绿,便很难忘却。”
自由读,感受雨中的绿。讨论: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 进我的
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
3、学习“雨后”,感受韵律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
(2)汇报交流,自主朗读。教师适时点拨。
四、拓展导创
1、分小组轮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自由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2、观察练笔:雨








2*山雨
雨起:悄悄
雨声
雨中:神奇
颜色
雨后:余韵





6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3、草虫的村落

授课时间
1. 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
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庞然大 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 想和
想象表达独特感受,进而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
的感受。
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

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播放美国影片《虫虫危机》片断。
2.说说感受。
谁知道这部影片的名字?
这是美国大片《虫虫危机》片断,《 虫虫危机》灵感取材自伊索寓言《蚂蚁与蚱蜢》的故
事,讲述一段昆虫世界的冒险之旅。蚂蚁飞力历经辛 苦,终于在昆虫朋友的帮助下打败了恶
霸蝗虫。能说说你观看了这一片断后的感受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虫虫的课文,打开书。板书课题:草虫的村落。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生字词语:
(1)读准字音。 出示:
静谧 亲戚 寒暄 熙熙攘攘
俏丽 烘烤 勤勉 庞然大物
音韵 僻静 亲吻 大街小巷
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2)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3.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写“我”躺在田野里,目光跟踪着爬行的小虫,作一次奇异的游历。
三、再读课文,了解段落层次

7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你喜欢的段落就多读两遍。
2.按课文顺序,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一人读一自然段。
3.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一(1~2)我又躺在田野里,目光跟踪着爬行的小虫,作一次奇异的游历。
二(3~9)具体介绍我的目光在虫虫世界游历的所见所感。
三(10~11)夕阳西下,我才醒来,心里感到很得意。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3遍。
2.一周内想办法借到美国影片《虫虫危机》光碟,完整地看一遍。














8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
3、草虫的村落

授课时间
1、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2、理解内容,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3、体会作者怎样用心地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来表达独特
的感受。
默读课文,了解村落里的虫子是怎样和睦相处、团结友爱的。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走进草丛,观察虫子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 复习导入
二、细读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作者想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
生:我知道作者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是在静静地体验虫子的世界。
师:对,田野是静静的,作者的心也是静静的。
生:一个“又”字告诉我作者这样做不是第一次了。
生:那个“躺”字让我感受到作者是喜爱田野、喜爱大自然的,他乐意和大自然亲密接
触。
2、齐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师:这句话起了什么作用?
生:能引起下文。
生:它告诉我们这“粗大的森林”是作者的想象,这句话是作者想象的开始。
师:文中还有像这样的句子吗?
生:有,比如---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我知道这是虫子们艰巨的工程。
生:还有这句--- 这是街道,这是小巷。
生:还有第五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是这样的句子。
师:这样的句子都起着-----生接:引出下文的作用。
师:是的,这样的句子向我们提示 了作者观察的线索,使我们能跟随作者的想象去参观
草虫的村落。
3、 学习2---- 6自然段。
(1)师:默读课文的2---6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在这次奇异的游历中看到了什么? 你
从这些看到的景象中体会到了什么?你可以从虫子的角度去体会虫子们的生活怎么样,也可
从 作者的角度去体会他的感情。
(2)生默读,画记,批注。
(3)小组交流读书所得。
(4)全班交流汇报:
生1读:一队队虫子,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的,以至我不能发现……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我从 中体会到草虫们工作的辛苦,我从“用前肢推着大过自己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这句
话和“行色匆匆”这个 词上可以充分地感受到这一点。但因为它们对家庭有着高度的责任感,
所以它们任劳任怨。

9


生2:我想它们一定是快乐的,因为它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家庭的幸福。
师:是的,作者看到这一幕,不由得产生了疑问------
生接着读---- 它们的担子是沉重的,更重的是它们对于家庭的责任吧?要不,是什么力
量使它们如此勤勉地奔忙呢?
师:这样的两个问句写出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写出了作者的疑惑,是作者在思考。
生:我觉得它能使读者产生同样的疑问,引发读者同样的思考。
师:真好,再读读这两个问句吧。
生1读: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吸引了……于是,优美的音韵,便像清泉一般地流
了出来。
我感受到虫子们的生活是快乐的,有趣的,而作者也深深地喜爱这些小生命,喜爱它们
发出的声 音、创造的音乐。
师:作者的喜爱集中体现在哪一句上?
生: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吸引了。
生2:我认为应该是这一句:于是,优美的音韵,便 像清泉一般地流了出来。正因为作者
喜爱这些小虫子们,他才会觉得振翅的声音是优美的音韵,像清泉一 般。
师:多美的体验啊,能读一读吗?
生读,读得很有感情。
生1:一只小虫,生着一副坚硬黑甲的小虫……如果我能懂得它们的语言。
我觉得虫子们是很 有礼貌的,我们人类如果遇到陌生人,一般都是不打招呼的,但虫子
们却互相问好,我想作者一定很喜欢 它们这种和谐的生活,也很向往自己能成为它们中间的
一员。
生2:我从这里感受到草虫的村 落是美好的,那位“游侠”是游走四方、四海为家的,可
它却选择这里定居,说明草虫的村落对它很有吸 引力。
生3:就算是迷失了方向,它也还是能“左冲右撞”地找到回家的路,我想它一定是一位
思乡的游子。联系下文,我可以知道它是家有娇妻的,于是我也能体会到它内心的那份回家
的急切。
生4:我从这里知道虫子也会说话,它们互相打着招呼,好像它们也会各国的语言,也有
老师为 它们指导。还体会到作者也想变成一只虫子,去体验虫子们生活中的精彩:晚上有蟋
蟀大哥的演奏,白天 有青蛙兄弟的忙碌,还有蜥蜴博士发现的一个又一个生活的奥秘,说一
说天气,聊一聊家常,这样的生活 多令人向往啊!
师:孩子们,像你们这样,把自己变成文本中的角色,去与角色感同身受,这真是读懂
课文的一种好方法!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段落。
生1:在许多同类虫子之间……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中去。
我感受到这只小娇虫一定是在日日 夜夜地盼着心爱的人归来,我也感受到她看到“游侠”
那一刻的欣喜与激动。
生1:有庞然大物蜥蜴,在它面前……它背着几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
虫子们的是和谐的,就算是蜥蜴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不会对草虫的村落构成威胁,而在
我们的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能进行和善交流的朋友都越来越少了,作者
一定非常羡慕这草虫的村 落,希望人类的世界也能像草虫的村落一样和谐、快乐,没有战争。
生2:虫子们应该是有天敌的,充 满了斗争的残酷,但这样的一幕却让我看到了虫子世界
和平友好的一面。
生:我完全迷惑了, 我不知道在小虫子的脑海中……有各个专门的虫子担任。我还看见
了许多许多……
我感受到虫 子们和我们人类相比,除了不会说话,它们也是非常聪明的,这段话让我看
到了虫子们非凡的创造力,也 让我感受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敬重的,哪怕是一只微不足道的
虫子!
师:说得多好,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敬重的,哪怕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虫子!孩子们,句

10


三分钟练笔。
交流:生1:你看,那丛野花下,甲虫老师正给 小虫们上课呢!那边的两棵大树下,一
群甲虫音乐家正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演奏着优美的音乐,舞蹈 演员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多美的音乐会!
生2:你瞧,在密密麻麻的草丛中,突然走出来了 一只黑甲虫,正所谓“患难见真情”,
看来这只重情义的甲虫是想“路见不平,拔相助”了。
生3:看,那棵大树下,一只长触须的虫子站在青草尖,用触须点点这,碰碰那,好像
在说:“放哪儿好 呢?这儿,不行;那儿,不对……”它的不远处,屎壳郎大叔正在大街上清
扫着垃圾;蜘蛛测绘工则正忙 着用长长的丝线把这个村落的地形画出来,出版给大家;而那
只花色斑斓的圆虫姑娘,则正为呆会儿的舞 会精心地做着打扮呢!
生4:咦,那条整齐的队伍在干嘛呢?原来是蚁逻巡兵在大街上巡逻;你闻,从 草丛那
边飘来一股青草香味,原来是圆虫大婶在为她的孩子们煮青草沙拉呀!
三、再读课文。
1、师:作者用这么丰富的想象、这么生动的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和谐、幸福、美 好
的草虫的村落,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那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你对草虫村落的喜爱之情吧!
生多种形式比赛朗读。
四、体会写法。
师:同学们,读完文章,我想,你们的心里一定也在暗暗地奇怪吧:作者为什 么能把日
常见到的虫子写成这么美的文章呢?
生:因为他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生:因为他对这些村落里的小生命有着无比的喜爱之情。
生:因为他发挥了丰富的想象,使文章的内容读起来更加生动,更加令人向往。
……
师:是啊,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聆听,你会惊喜地发现,哪怕是
一只小小的 甲虫的翅膀上,也会闪耀着生命的光辉!







草虫的村落
游侠归来
和善友谊 爱草虫
奇异的游历 甲虫音乐家 爱大自然
勤勉奔忙






11


课 题
课 时
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一课时

4* 索溪峪的“野”
授课时间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等有关的照片和文字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课件展示,揭题导入
(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
(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简介索溪峪
二 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
(3)抓题眼,引入研读。
三 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 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
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 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
变得“野”起来。)
(2)选择其中 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
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3)赏析。(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
①赏析“山是野的。”
a齐 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
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
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
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 br>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
胆颤)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
得害怕 。)
d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②赏析“水是野的。”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赏 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
屁股,赌着气又自个 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

12


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 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
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
是它的 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朴归真”
的 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
( 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
特点,再具体描 写。)
四 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 我们身临其境。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
味,读中想象。
(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
(2)合作读。
(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
五 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不同的人对同样 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
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 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
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了张家 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
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课后请你为风光片《索溪峪》写导游词,介绍人们到索溪峪来玩。
(3)我会写,依照课文的写法(先概括,后具体)抓住特点写一处景物(一段话)。








索溪峪的“野”
山“野”
水“野”(返璞归真)
人“野”






13


课 题
课 时
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一
口语交际与习作一

授课时间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
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 野》四篇课文,
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 心
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
美 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
自己对大自然的 独特感受。
二 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 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
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
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 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
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三 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四 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4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 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
合作交流。
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15





课 题
课 时
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语文园地一
口语交际与习作一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授课时间 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
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学会修改习作

学会修改习作

作文
教 学 过 程
一 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 然,并融入其中。同
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 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
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 作。
二 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
写作材料。暑假生 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
小树与鸟的对话
雪的自述
大自然的声音
蟋蟀在唱歌
听雨
游×××
(3)习作要求。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 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
通顺,感情真切。
四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五 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16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六 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17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第四课时
回顾 拓展一

授课时间
1.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
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
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教 学 过 程
一 交流平台 < br>(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
潮》等在 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与大自然
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
文章及书籍。
二 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 视角,大胆想象,
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a学生自由吟诵。
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a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 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
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 而是走另一条路国效力。
b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


18


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 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
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 以它在敏感的诗
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c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
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
中谢得最晚这 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 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三 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19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5詹天佑

授课时间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等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和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
和创新精神, 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 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
达意方面的作用。

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 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
达意方面的作用。

詹天佑像,“人”字形的 线路图,学生搜集詹天佑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有关京张铁
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教 学 过 程
(一)识名人,谈话导入
师:早在100多年前,就有这样一位科 学家,他用科学精神(板书:科学精神),为中
国创造了一个奇迹,使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他就是詹天 佑!(板书:詹天佑)请大声读出
他的名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詹天佑
生读题。
师:说说你想了解詹天佑的哪方面情况?
师:看来同学们对詹天佑还是很感兴趣的,课前同学 们已搜集得有关詹天佑的生平一些
资料,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然后整理出能帮助学习本课的资料。
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
(二)读课文,自学生字
师: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只能帮 助我们肤浅地认识这个伟人,要想真正了解,还要走
进文本去体会。下面,我们自由朗读课文,课文比较 长,要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 朗读中遇到了困难,我们不妨向同桌请教
一下,相信你会有收获的。
学生向同桌请教并练读。
师:有收获的读才是真正的朗读,谁来谈谈你的读书收获?
生1:我知道了詹天佑修筑的京张铁路地理位置很险要。
生2:我知道了詹天佑当初接受任务 时顶着很大的压力,因为当时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
修不好会丢了我们的脸。
师:你真会读书,理解了詹天佑当时承受的压力。
生3:我知道了詹天佑为了修筑京张铁路费了很多心。
生4:修筑京张铁路,连外国人都不敢轻易尝试,可詹天佑却提前竣工,他很了不起。
师:是 的,詹天佑真了不起,老师和你有相同的感受。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地读课文,下
面我们来看看本课的生字 词,自己练读,要求:①读准生字;②记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学生自己练读自己,并在小组内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师:谁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最得意的记字方法?
师:大家的脑瓜子真灵。记忆的办法各有 不同,但写字的要求是一致的,下面请同学们
在书本上分别描红一个,再在小组里交流哪笔的写法要注意 。
学生描红后交流,师巡视。
师范写“攀、蔑”后,生再练字,然后展示学生作品。

20


(三)再读文,理清脉络
师:下面我们再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文中,看能不能把课文读好。
师: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的是谁?介绍了他的什么事迹?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师:小组讨论:课文介绍了詹天佑的什么事迹?
师:谁来说说课文介绍了詹天佑的什么事迹?
师:(板书:勘测线路)概括得好,在哪个自然段说这个内容?请你读一读。
师:还介绍了哪些事迹?
师相机板书: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师:课文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告诉我们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师:是的,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你能找出这句话吗?
师板书: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四)三读文,寻找感动
师:詹天佑的哪些行为让你感动?说出你的感动,读出你的感动。
生划出自己感动的句子。
生1:我感动的句子是“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 任务,马上开始勘
测线路。”我感动于詹天佑的勇气。
生2:令我感动的句子是“他亲自带着 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
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 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
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 上,他就在油灯下绘
图,计算。”他事必躬亲的态度令人佩服。
(五)回顾历史,总结本课
1.投影历史背景,加深理解。
2.课堂总结:詹天佑又是怎样完成他的修筑任务的呢?他的 杰出又是表现在哪里的呢?课下
请同学们认真预习课文中詹天佑的设计线路的段落,画一画示意图。我们 下节课再交流,看
看谁也像詹天佑一样杰出。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3)自由探讨课上归纳的问题。




21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
5、詹天佑
授课时间
1、学习课文4-7自然段,重点感悟 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
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3、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2、理解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型设计的妙处。

教学准备
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通过 上节课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大家都知道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为
了维护祖国的尊严, 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毅然接受连外国人都不敢轻易尝试的任务----修
筑京张铁路。这节课我们就来 看看,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是怎样克服种种困难出色地
完成任务,为中国人争气的?。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快速默读课文4—6自然段,寻找关键的信息,看看课文重点向 我们介绍了詹天佑修
筑京张铁路的哪几件事情?(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2、感受动人的细节
刚才我们通过快速阅读,对他修筑京张铁路有一个整体回顾,在这四年的 时间近1400个
日子里,詹天佑在修筑过程中,一定有许多细节让我们难以忘怀,就让我们通过课文走 进一
百多年前的施工现场,去捕捉那一个个动人的场景。
(1)学生细读4-6自然段,圈圈画画, 思考,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有哪些
细节, 让今天的我们深有触动?
(2)组织交流,抓 住关键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推敲,让学生展开想象反复朗读,体
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爱国精 神、杰出智慧、顽强毅力、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
等优秀品质。
预设:
片段一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
‘差不多’这类说法 ,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詹天佑会在哪些场合说这样的话?(指名回答)

22


引读,进一步体会“勉励”。(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 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
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 佑语重心长地
勉励工程人员;极个别工程人员工作马虎,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 br>员。。。。。。)

片段二: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一定要把它修好;
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根据自己的感受,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句话。
(2)学生朗读,教师相机点拨:(强调这 是中国人修的铁路。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强调
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强调修不好铁路的 后果。)
( 3)那么,詹天佑在铁路修筑的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学生从书上找句子回
答。教师追问:詹天佑在主持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仅仅遇到这些困难吗?(屏幕出示以下文字
─ ─配上贝多芬的《命运》,老师低沉地读屏幕上的文字):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 不愿为修路出钱。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
汇丰银行又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帝国 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
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
间跟权贵 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落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 跑;最让詹天佑感
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4)看完了这几段让人 动容的文字,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一定有别样的触动。指名读──
齐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5)詹天佑不但自己经常这样想,他也经常这样勉励他身旁的工作人员──指名学生读:
遇到困难 ,他总是勉励工程人员:------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
好;否则,不但 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片断三: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 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
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 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
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 计算。
1.引导学生抓住“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谈体会。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3.练习朗读

23


三、学习“开凿隧道”
(1)从勘测线路中,我们可以看出詹天佑具有严谨的 科学态度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们
再来看看詹天佑在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时,又有怎样出色的表现 呢?同学们默读第5自
然段,边读边把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在纸上画下来。(上台讲为什么这样画,其 余同学看他
画的对不对,给与纠正)小组合作画示意图,说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 br>的不同方法。
(2)、下面请同学们就来看看开凿隧道的过程。(演示)你们边看边想,从詹天 佑所采用
的不同方法中,究竟体会到了什么?
四、学习“设计线路”部分。
创造性 地开凿隧道体现了詹天佑的杰出的聪明智慧,但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在设计“人”
字形线路时的奇思妙想 ,不信咱们就一同看一看课文的第6自然段。借助“人”字形线路的
插图,说说火车的走法。
(1)快速自由读文,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解决了什么问题?
(2)两人为一小组, 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这一段。边讨论边画出“人”字形线路。
(标明方向)
(3)由一位同学解说,另一位同学演示火车上山的过程。(注意配合)
(4)小组来演示解 说。先纠正线路是否对。再(演示)火车上山的过程(事物投影显示)
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用骑车(或 拉车)上下坡的情景,来体会、理解“人”字路线,用两
个火车头,使火车平稳上下坡的道理,以突出詹 天佑智慧和才能。
(5)从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的构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孩子们,正是凭着这一份坚定的信念,凭着对祖国的忠诚,凭着自己的智 慧,凭着自己
的才华,詹天佑终于带领他的工程人员让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么一个
难忘的日子吧,1909年8月11日,那是京张铁路竣工的日子。詹天佑提前完成京张铁路修筑
计划,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
最后一段 ,再一次去感受这个奇迹。(生齐读最后一段)。
六、拓展,练习写话,抒发情感。
这是危 难中的奋进,这是艰辛的辉煌!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时刻,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
人,2005年10月1 2日,河北省政府在京张铁路的青龙桥南口火车站,重新塑造了詹天佑的
铜像。这天上午,举行了铜像的 揭幕仪式。詹天佑身着风衣,手握图纸,神情坚毅,目光坚
定,眺望远方。尽管,我们没能亲眼目睹詹天 佑的铜像揭幕的那一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
想象去弥补这个遗憾。假如,这一天,我们目睹了詹天佑铜 像的揭幕仪式,面对着高大的铜

24


像,我想每一位同学一定有很 多话想对詹天佑爷爷说。来,孩子们,拿起我们的笔,先将要
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选用课文当 中学过的下列词语,也可以不用这些词语。但是,
一定要表达此时此刻你内心最真挚的情感。(音乐《沉 思曲》渐起)
假如你目睹了“詹天佑铜像揭幕仪式”,面对着高大的铜像,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詹天佑
爷爷说……
先将要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选用课文中学过的下列词语:阻挠 要挟 嘲
笑 藐视 毅然 竣工 回击 赞叹不已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狂
风怒号 爱国 杰出
生写话。
师:好,孩子们,放下你手中的笔,把饱 含着我们深情的话语向詹天佑爷爷倾诉吧。面
对詹天佑的铜像,让我们表达内心的一份真情。(和着音乐 )
七、结束全文。
这样一个为中国争光的人,我们怎能把他忘记?张老师也想就这个问题发 表自己的看法。我
写了一首小诗:(屏幕出现,教师朗诵)百年沧桑,可以改变很多很多但,詹天佑用生 命书写
的“人”字永远留在了华夏大地。纪念一条铁路是为了牢记一段历史缅怀一位伟人更是为了 传
承一种精神,但是不要仅仅在特别的日子里才将他想起。









勘测线路: 工作高度负责

杰出 开凿隧道: 以身作则
设计线路: 聪慧
5、詹天佑
毅然接受: 胸怀大志
爱国
不但 ……而且……:意志坚强






25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6、怀念母亲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一、描述心中的母亲,引入新课
母亲 ,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
亲的爱。让我们一起轻 轻地喊一声──母亲。
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练说: 的母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文章里,
对母亲 也有着独特的解释。
二、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母亲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2.交流哪些字词比较难读或者难懂,引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环境理解。
3.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语句再读一读,请部分同学进行交流。
4.再读课文,说说文章 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有两个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有着同样
的敬意和爱慕。)
哪些自然段给了你这样的认识?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生身母亲”
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
1.谈感受。质疑。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1)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
的人。我怀着不全 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1)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

26


交流自己的理解。
(2)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3)补充资料,谈感受
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 眼泪盈眶。当我从
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 ,我
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
字也不识,即 使整天吃“红的”。3.再读整段话。朗读文中的佳句,回想母亲1.摘抄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爱。








































27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6、怀念母亲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1、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2、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 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 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
习带来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一、回顾“亲生母亲”,感受敬慕
1.听写词语:真挚 寝不安席 思潮起伏
2.用上面的词语,说说我对生身母亲的爱。
研读“祖国母亲”,感受怀念
作者是 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
的小城──哥廷根,然 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
1.自由朗读文章,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怀念。
2.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3.再读课文,思考:从文中 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刻伴随着对
祖国母亲的怀念?。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
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你知 道“频来入梦”的原因吗?(作者旅居在外,对生身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 所想,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
(3)感情朗读。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
心头。
(1)”甜蜜”和“凄凉”是不是有矛盾?你怎么理解?(因为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
常回 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
边,心中自然又多 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

28


(2)感情朗读
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么样的?(关爱孩子、思念孩子)
(2)作者为什么要写房东太太的事情?
(3)感情朗读。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①理解“怅望灰天”的意思。
②在作者脑海里,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
③在泪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么?
④感情朗读。
二、呼应文章首尾,适度拓展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
重要。因 为──
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这样的体验,我们能理解吗?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感
受过?请大家互相交流。







作业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心中 母亲
亲生 母亲


课后反思



29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7*彩色的翅膀
一课时
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授课时间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
教学重点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
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
热爱。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师:板书课题
生: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2.带着这两个问题学习本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
2.检查读文情况,注意正音。如:雌是平舌音
3.再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高兴。
4.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注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考虑)
2.从这个问题,你知道了什么?
3.小高的心愿能实现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3.自己细读课文,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并交流感受。
(1. 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紧闭着嘴唇,两眼

30


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
(2. 两 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
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 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
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 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
(3. 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4.我就不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宝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5.从你们所找到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什么中心?读所勾画的句子。
6.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段。
(五)总结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在边防战士的努力下,我们的海岛越来越美丽、富饶!
作业:
1.访问周围的人,了解近几年来祖国或家乡的变化,并记录下来,写出感受。






















7*彩色的翅膀
边防战士爱海岛、爱祖国






31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一课时
8* 中华少年
授课时间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 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
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
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
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 读出对祖国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
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扫清生字障碍。
2.分节抽生读诗,检查读音并正音。注意:浒、蹒跚、萦、 璀璨、笙、唢、竞的读音,
哈是多音字,在本诗中读三声。
3.默读全诗,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理解的地方。
如: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萦绕:萦回。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噩梦:可怕的梦。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更美好。
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

32


4.快速浏览,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
(四)多种形式的读,感悟中华少年的自豪感
1.我们在座的每个同学都是中华少年,那请同学们自己朗诵,说说朗诵这首诗的感受。
2.小组分角色朗诵,评价朗诵的情况。(着重从感情方面)
3.抽几个学生表演朗诵,大家朗诵齐读的部分。然后说说通过朗诵,你体会到了什么?
4.自己试着表演朗诵。
(五)写感受
1.朗诵了这首诗,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想到了什么?请写一写。自由发挥,文体不限。
2.交流写的情况和综合性学习的情况。
(六)总结
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
篇!





















8* 中华少年
自豪 骄傲






33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授课时间
1、朗读片段,感受演讲稿的魅力
2.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 稿的文体特点和写
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3、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 式与同学交流分享,养成乐于、
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
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分享,养成乐 于、敢
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一.演讲稿导入。教师将一段演讲稿展示在屏幕上,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如果能做
到讲,则更好) ,让学生以比较直观地感受演讲的魅力。
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亲,那便是──中国。
可记得这一位“母亲”?她飘散的长发是千万条悠悠贯穿的河川;她的背脊,虽老迈仍硬
朗,是五岳,是 阴山,是祁连,是……那宽大而慈爱的脸膛,是青藏连接云贵吧!她伸展的
手臂从东北的谷仓,到长江的 沿岸,到珠江的三角洲,那一片无尽的沃土,是她温暖的双手。
啊!母亲!您的胸膛隐藏着多少灿烂的血 泪史。曾经,你骄傲过,自豪过;也曾经,你黯然
伤神过,愤怒过。在宇宙无垠的岁月里,您孕育了长青 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属于您的
孩子。
二.师:同学们,听了刚才这段话,你有什么感 觉?(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很感人、很亲
切、很有感染力等)
三.发现特点。刚才大家谈 得很好,这的确是一篇让人热血沸腾的文字,读着它,我们心潮
澎湃,一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我们的心 头升腾而起。接下来,老师将这篇文章的下半部分
发给大家,读了之后,请说说,这篇文章和以前我们读 到的文章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有哪
些一样的地方?
下发完整的演讲稿供学生阅读
《爱我中华情》于玉光
四.学生读完后谈谈和其他文章不同之处:
预设:
和其他文章不同的:没有一个确定的人物;没有故事情节;也不写景色;以表达情感为

34


主;就好象和我们在谈话……
和其他文章相同的:有题目;分段写;有重点;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在讨论的基础上,了解演讲和演讲稿的特点。
演讲就是,一个人围绕一个话题,用讲述的方式 在公开场合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别人。
你听过演讲吗?在什么地方听过?(举行婚礼、饭店开业、大厦落 成、开学典礼、学校里的
报告。)是的,这些演讲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提出学习任务:演讲可以分为有准备的演讲和即兴演讲。有准备的演讲一般需要预先写
演讲 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演讲稿。(板书:学写演讲稿)
如果不想写演讲稿,也可以从 自己读过的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或书
籍中,选择最能打动自己的一篇(一本)写一篇 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这项任务老师就
不作具体的指导了)































35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习作二
授课时间
第二、三课时
1.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 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分享,养成乐于、
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2.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
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分享,养成乐于、
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2、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一.引导确定主题。写演讲稿,首先要围绕着主 题。请大家快速默读“口语交际?习作二”
提示的第一段,想想,这次演讲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后 ,板书:祖国在我心中)
二.相信通过两个多星期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一定对“祖国”这两个字,有 了更深入的
理解,相信大家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我们用演讲稿的形式把它写出来。
三.演讲稿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请大家默读习作提示第二段。
四.生默读后在小组交流,然后在班级交流,教师梳理,演讲稿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拉近听讲者距离;
中间:用具体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楚,这是演讲稿的主体;
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五.接下来,我们分步来完成演讲稿。先请同学想想,我 们这次的演讲稿听的对象是谁?
(同学)那么在演讲稿开头怎么写?(“亲爱的同学们”或者“各位同学 ”。)
六.演讲稿最难写的就是第二部分,其实只要掌握它的规律,演讲稿也并不神秘,同学
们写作起来也不会很困难的。我们再来研究演讲稿主体部分的要求:
然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结合具体的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
请大家说说,通过研究 ,你发现了什么?(从这句话我们不难发现,写演讲稿子,首先
要有观点;其次用具体材料来说明自己的 观点。)
七.接下来,就让我们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亮出自己的观点吧。其实,亮观点很 简
单,你只要围绕着“祖国”说一句话就行了。先小组中说,看哪组同学说得最多。(学生分小
组说一句带有“祖国”的话。)

36


八.交流。请学生说一句关于“祖国”的话,说完后,教师简单梳理并板书。
举例:祖国风光秀丽;祖 国文化灿烂;祖国历史悠久;祖国人才辈出;祖国科技发达;祖国
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祖 国还很落后;祖国建设需要更多人才;祖国一定会腾
飞;祖国的汉字有魅力;祖国的古诗是瑰宝;祖国人 民崇尚自由;……
九.黑板上写出来的话,就是观点。
那么怎么让别人觉得你的观 点很有说服力呢?这就需要借助一些材料了。比如说“祖国
科技发达”,我们可以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 现代的火箭技术,说到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还
可以举一些名人的话来增强表现力。




































37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一课时
2.积累爱国格言;
3.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回顾·拓展二

授课时间
1.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交流综合性活动中的情况和收获;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交流综合性活动的情况和收获
课前让学生搜集爱国格言、准备好自己的学习成果
(一)交流平台
1.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交流的内容。
(1.本组课文中让 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2.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问题和解决办法,活动的收获。 3.同学互评活动中的表现。)
学完这组课文后,许多同学都被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深深地打动,莎士比 亚曾说:“一千个
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本组课文哪个人或哪件事让你铭记在心呢?说的 时候注
意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请同学们先在组内交流。
2.小组内交流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选出交流的好的同学参加全班交流。
3.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在综合性活动中,有不少同学在查阅资料或调查访问的过程中遇到了 不少麻烦,可他们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你想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吗?想知 道他
们辛苦后的收获吗?那就请你们听听他们的精彩发言吧!
4.抽生交流
5.小组内评价活动中的表现
6. 组长汇报组员的表现情况。
总结:通过本组课 文的学习和综合性活动,同学们对祖国的过去、现在、发展都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也认识了许多古今的爱 国志士,而且从你们的交流中,我也感受到了你们正用
实际行动向祖国证明,你们是爱国的中华少年!老 师也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关注我
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
(二)日积月累
1.自己阅读日积月累的内容,想:今天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爱国的格言)
2.齐读,抽生说说你最喜欢哪条格言?为什么?
3.自由朗读、背诵。

38


4.交流自己搜集的爱国格言并说说它的大意。
(三)展示台
1.看教材中的展示情况(围绕祖国这个专题,展示了摄影作品、手抄报、格言和诗歌,
抄录了 祖国的世界之最)
看了教材中学习伙伴们的学习成果,你们感觉如何?
我想你们也作好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准备了吧。那就给教材中的同学比试比试!
2.自己或 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并对自己的成果作简要说明。说清楚自己的成果是什么?
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特色 何在?
3.师生共同观看、评价,评出最有特色的学习成果。



























39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9、穷人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
俄时代穷人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
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练习续写课文。

PPT
教 学 过 程
一、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
被压迫的农奴。青年 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
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 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
是我们今天要 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评:这样的导课设计,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 以及作品特
点,激发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 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
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40


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 的邻居西蒙,发
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段(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
抚养。
评: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 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
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 ____;孩子们没有_____;吃的是__
___,菜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 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评:课文以“ 穷人”为题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
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 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抓住“穷”
这个字眼,勾画理解词句,让学生了解广 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状况。
四、抄写生字词















41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9、穷人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 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
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3、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
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练习续写课文。

PPT
教 学 过 程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
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 ,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
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 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 ,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
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二、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2、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
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
3、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
4、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
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
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课件出示:
⑴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42


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⑵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 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
的职责。)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⑴桑娜沉思……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⑵她忐忑不安地想:……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
(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 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
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 心没有动摇。)
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读了描写心理活动 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
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 杂心理。
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
⑶“她的心跳得 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
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
品质。
⑴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⑵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读了人物对话的句 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动。自己都
过得不容易,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 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
⑶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 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 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
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 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
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 谈到她留
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⑷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 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
的劳动。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 高尚的心。)
4、小结:

43


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 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
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 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
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
评:环 境、心理和语言的环节可以灵活调换。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
句中深入领会桑娜渔夫善 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环境、语言和心理活
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 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
美好的心灵,最能表达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 内心世界。还是从“穷”字入手,紧扣
文眼,让学生理解他们道德情操的高尚,精神世界的富足,对比出 了那些腐化堕落的所谓的
贵族才是真正的穷人。
三、小结全文、续写课文
1、渔夫 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
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 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
后。
2、学生续写。
评:这样导入续写,能激发学生续写兴趣,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
想象能力,又提 高了其写作能力。
3、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
四、推荐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 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
与和平》、《复活》等。












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44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一课时 授课时间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是通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普通百姓美好的心灵,体会“我”对青年
的感激之情。
3、是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
写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
激之情。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要告诉你们,谎言终究会被揭穿,撒谎的行为也会被人们唾弃 。然而,也有一种谎
言却如一缕阳光让人感到温暖,那便是善意的谎言。今天我们要学习地第10课《别 饿坏了那
匹马》,就是一个善意的谎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阅读提示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部分向我们提出了两个要求:一)、说说课文 讲了一件什么
事?二)、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 边
读一边思考这两个问题。
2、全班汇报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
下马草, 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
让“我”读书的良苦用 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 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每次背着马
草到书摊时残疾青年冲屋里的妹妹喊话时说的;第三次 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
去时说的。)
(前两次是残疾青年为了让我安心读书而说 的善意谎言,第三次是“我”真的担心耽误
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
三、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品质
1.同学们残疾青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45


A.他先是一 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
愣,继之眼睛一亮?为什么 还要认真的看?)
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
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为什么要命令?)
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 ”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
“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D.“回来!”他在身后喊道,“那马会踢伤你的!”(为什么他说马会踢伤你的?)
3.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父亲也很善良。父 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
“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他 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
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样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 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
4、写法指导。
同学们,课文里的人物都有着 美好的心灵,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去赞美,而是通过描写人
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来展现的。老 师希望今后在你们的习作中也能更多地看到
这种写作方法。
三、小练笔,揭示主题。
1、谎言终究会被揭穿,让我们一起读24自然段。
有没有马?青年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此刻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他心里肯定想了很多很
多。
2、现在就让我们发挥想象就把作者得知真相后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3、小结。同学们我们反 对撒谎,但那些为爱而撒的谎言却带给了我们温暖和感动,所以,我
们不反对善意的谎言。











拓展阅读《最后一片藤叶》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残疾青年 善良 善解人意 不计一己得失 乐于助人
父亲 善良
碧云 善解人意:






46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11、唯一的听众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1.会读会写“ 悠、仪、歉、溜、嘿、割”6个生字,“悠悠、庄重、仪式、抱
歉、溜走、介意、割舍”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几句话概括出
来。
3.抓住第1、2自然段中描写“我”心情的 “沮丧” 一词,体会此时
鼓励对“我”来说是多么重要。
“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 ,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
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一、激情导入:
父亲和妹妹认为男孩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因为他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
桌腿的声音,可是 有一天锯桌腿的声音变成了真正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让我们一起走
进《唯一的听众》。
二、设问导读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词。
1.易混易错字
白痴、沮丧、绝妙、懊恼、神圣、蹑手蹑脚、潜滋暗长。
锯(电锯)蹑(蹑手蹑脚)眶(眼眶)受(接受)
踞(盘踞)镊(镊子)框(木框)授(教授)
2.词语解释
懊恼--心里别扭、烦恼。
沮丧--灰心失望的意思。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洋溢-- 充分流露出一种情绪或气氛。溢:充满而流出。
难以置信--难以让人相信。置信,相信。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和精力都投入进去。
天方夜谭-- 书名,即《一千零一夜》。这里指信口开河,讲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美妙--美好可喜。
声望 --为群众所仰望的名声。
安详--从容不迫、稳重。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三、点拨导思
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我们:
A. 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
心。
B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47


2.文章层次
①家中练琴遭冷遇
②林中练琴遇知音
③舞台演琴生感慨
3.在遇到老妇人之前,别人对“男孩”的评价是这样的?男孩的心情有是怎样的?
别人对“男孩”的评价: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
腿的声音。
男孩的心情:沮丧灰心)
四、拓展导创
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复述课文的一个场景
方式:①在语言创新、添加、改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重组讲述;
②直接记忆式情感诵读原文。





















48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11、唯一的听众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2.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
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 、
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PPT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接触了一篇感人的课文,大家还记得题目是什么吗?(板书课题)这
个故 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总觉得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说,你们一定也有这样的感受吧!就让我
们再次走进他们的 故事中去吧。
二、交流感悟、研读课文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 一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
音乐白痴小提琴手)
2.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3.品读老妇人对“我”讲的话,想一想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体会每句话的含义。(相
机出示课件)
①老人叫住我,她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
儿。”
指导朗读。
当“我”在树林里为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
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妇人笑笑,准备溜走时,从老妇人说的这
句话 中你读到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体会出这是老人自己主动承担责任,她的言语中充满了对“我”的尊重和理
解。)
②“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指导朗读。
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感想?“我”是拉得非常好吗?从哪可以看出来?

49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让我不要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 顾虑,不要在意她
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的练习。)
③“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指导朗读。
老人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份信心,此时此刻,她心里在想什么呢?
(引导学生 体会这是老人在鼓励“我”要持之以恒地练琴。主动做听众,是对“我”练
习琴技的一种无言的督促。)
④“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指名朗读。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想法呢?
(引导学生体会出这是老妇人对“我”的肯定,彭励“我”不断努力。)
⑤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他人带
来快乐和幸福。
4.老人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我、帮助我的别外一种
形 式是她平静的眼神。请同学们找出关于老教授眼神描写的句子。在文中画出来。
出示课件:
学生朗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①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我。
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她的平静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的
大胆练习。
②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习,她的平静,鼓励“我”不断努力。
③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的平静,体现 了对“我”更高的要求,告诉“我”
不要满足,继续努力。
5.老教授用她那真诚的鼓励和平静的眼神(板书:真诚的鼓励 平静的眼神),让“我”
由一个被家 人称之为音乐白痴的人,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手。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最后一
段,一起来感受“我”的 成功。(出示第最后一段的课件)
读了这段话,你能体会到小伙子此刻的心情吗?(板书:感激 敬佩)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我”之所以找到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能熟 练地拉出许多曲子,能面对
成百上千的观众。这都要感谢这位慈祥的老人。感谢老妇人的真诚关爱。在你 们的生活中,

50


是否也有一些像老教授这样,一直默默地鼓励 和支持你的人呢?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打开记
忆的大门,走进回忆的殿堂吧。
2.学生谈谈自己生活的感受。











写一写你的亲人朋友是怎样鼓励你的。


11、唯一的听众
“我”──敬佩、感激──>老教授
音乐白痴 真诚的鼓励
小提琴手 平静的眼神










51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一课时

12*用心灵去倾听
授课时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 歉、溜走、
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 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
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理解老教授的话的真 正含义以及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
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
理 解老教授的话的真正含义以及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
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 质。
PPT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生活贫困的桑 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
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 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
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 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12、用心灵去倾听
齐读课题。怎样的听 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 方做个记号,
再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3、交流,苏珊给了小时侯的我哪些帮助?
4、苏珊给了我许多帮助,那我又是如何评价我与 苏珊的关系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
文,找出相应的句子。(孩子们很快就找出了这句话。“但是我非 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
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5、多媒体出示这句话。( 齐读)句子中的“谋面”是什么意思?那“从未谋面”就是—
从来没有见过面。而母亲在我们的生活中是 怎样对我们的?(学生七嘴巴舌谈自己的母亲是
如何爱自己的。)
6、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 、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
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你 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三、品读感悟:

52

< p>
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用手中的笔勾画出令你感受深的句子。可用抓住重点字词、联系
上 下文或结合生活体验的方法谈自己的感受。感悟苏珊与我母子般情结。
2、以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的句子)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 那天,“我”在玩耍的时候,手指被锤子
砸伤了,非常希望得到帮助,可是“家里没有人,哭也不会有谁 听见”,“我”显得多么的
孤独无助。只好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 柔的嗓音,“我”
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 独中
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抓住“耐心”来理解)
在“我”的记忆中,苏珊是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苏珊面对“我”一 个个简单而幼稚的问题,
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 心的交流中,
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
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教师引导: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 其他人,可能会怎样做?
(不予理睬、粗暴打断……)苏珊却不是这样,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 出了母亲般
的爱心。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师:苏珊为什么要这样说?(怕我伤心)苏珊是如何知道我伤心?(听出来的)指导学生
朗读。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如何化解“我”心中
的伤痛 ,不让死亡留给“我”太多的恐惧呢?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
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 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
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 。苏珊的善良、乐观由此可见一斑。
……
4、苏珊的爱伴我一路走来,我多么盼望与苏珊相 见,然而,当我满怀感激之情拨通问讯
处的电话时,听到的却是苏珊去世的消息。苏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留给我了一句话“汤米,
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大屏幕出示这句话)苏珊为什么给我留下这句话 ?请以苏珊
的口吻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谈,随即指导朗读)

53

< p>
5、苏珊走了,她把她的乐观、善良留给了认识她的人。然而,没有见到苏珊始终是我心
中 的一大遗憾,让我们闭上眼睛,再现苏珊与我的点点滴滴,描绘苏珊在你心中的样子。
6、小结:苏珊 作为问讯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对于文中的孩
子,苏珊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 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
灵守护神。当孩子的手指被砸伤时,她从孩子 的哭声中,听出了孩子的孤单、恐惧与无助,
她用悦耳的声音帮助孩子消除恐惧,指导孩子实现自救,赢 得了孩子的信任。当孩子因心爱
的金丝雀突然死去伤心时,苏珊宽慰孩子,消除孩子对死亡的恐惧……她 用心灵去倾听给人
们带来了快乐与幸福。
四、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认识了乐 观、善良的苏珊,看到了用心灵去倾听给别人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今后,你将如何对待你的人生?
2、正如歌中所唱(课件出示):
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 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
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 界很小,是个家庭!
3、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12*用心灵去倾听
一直……直到……
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




54


课 题
课 时
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口语交际·习作三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授课时间
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PPT
教 学 过 程

一、读题引入
1、读课本“口语交际”,理解辩题。
2、确定观点,准备辩论
先确定自己是持反对还是赞成的观点,再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准备5分钟。
小组辩论
(1)八人为一组,进行辩论,每组推荐一人准备参加全班辩论。
(2)辩手根据同伴的提示,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补充修改。
班级辩论
(1)说明要求:在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等。
(2)分组:根据所持观点将全班分为两组。
二、辩论
师生点评辩论情况。
三、课堂小结
肯定双方说得对的地方,以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55


课 题
课 时
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习作三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
活动的刻画。
授课时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
动的刻画。
PPT
教 学 过 程
一、明确要求
1、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心的事。出示习作要求:
2、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发展、变化的?
3、习作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二、要表达真情实感
举例启发
(1)结合习作要求,从课文中找出适合的内容,作为示例。引导学生体会、交流。
(2)教师总结、点拨。
三、搜索题材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 帮助。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搜索那些令你
感动的故事。
启发学生从时间(懂事的时候、上学 前、去年、今年、上个月、上星期、最近……)、地
点(家里、学校、邻居家、外婆家、公车上、郊外… …)、人物(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
老师同学……)等角度去搜索题材。
作业
课后
反思
根据习作要求,写习作






56


课 题
课 时
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三
授课时间
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
活动的刻画。

教学重点
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
的刻画。

教学难点
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
的刻画。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一、名言激趣
1、出示名言,激发修改兴趣。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鲁迅
我把 《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
稿读过将近两百遍才最 后付印。
──海明威
2、交流习作
大声朗读习作,根据教师的批阅内容,同桌间交流,互相讨论、评点。
二、佳作共赏
这次习作要求大家写生活中相互关心令人感动之事,写出真情实感,并且注意动作、语
言、心理等细节 描写。看到好文章或精彩片断的同学请举手,或者自荐。1、请写得好的同学
朗读自己的习作或习作片断 ,其他学生认真听,适当做笔记。学生自评。
2、听了这篇作文,你最欣赏的是什么?有没有写出真情 实感?哪些情节描写得比较具
体?是怎样写具体的?学生评点,教师总结。
3、教师推荐好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点迷津
1、教师提出批阅中发现的问题,师生讨论如何修改。
2、动手修改
3、学生根据受到的启发,分头修改自己的习作


57


课 题
课 时
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习作三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
回顾•拓展三
1.通过回顾、 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
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
2.读背并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读背并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
学生收集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教 学 过 程
交流平台
一、自主复习
学生读例句,讨论这些句子对于抒发美好情感的作用。
A、“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侧面烘托出桑娜对家人的热爱)
B、“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表明桑娜非常善良,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品质)
C、“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表现了“我”第一次到林中拉琴时那种兴奋的心情,暗示“我”对拉好琴充满了信心)
二、汇报交流
1、回忆本组课文,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交流各自的体会和感受
2.交流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
三、课后积累相关的句子。
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天我们一起欣赏有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名言警
句。
1.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互读,借助工具书理解交流句子的意思。
二)、全班交流,交流句意。
1、“轻诺必寡信”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2、“民无信不立”意思是如果百姓对当局失去信心,那么国家就失去生存之本。
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真诚,是万事万物共同遵循的准则;

58


真诚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4、学生自由吟诵。
三)、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名言警句。课外书屋
1.自由读。
2.交流最感兴趣的地方。
3.交流课外阅读的其他歌颂人的美好心灵的作品。
四)、拓展阅读:
绿山墙的安妮(片段)略














59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13、只有一个地球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1、学会10 个生字,正确读“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
枯竭、滥用、威胁、破碎、目睹 和蔼可亲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
地球的意识。
3、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逐步掌握自读自悟、自由畅想等多种学习方法,
深入思考,使学生明白“只有 一个地球”的道理。
4、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懂得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从小
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对宇航员的感叹的理解。
地球知识的资料。 搜集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的事例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 看图导入 、释疑解疑 1、(课件出示:地球) 地球这是个什么东西?你见过地球
吗?在哪里?真的见过吗? 脚底下踩着的地球,你们天天学习、生活、吃饭、睡觉时时离不开
地球。太阳系八大行星你们知道吗?( 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为什么不
说只有一个金星吗?地球上适合人类居住,地球上有 生命存在。(板书:只有一个地球)读课题,
它很可贵,读的可贵点!
二、初读课文
1、轻轻地翻开课文,放开声音读,把生字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学生对生 字、词掌握的怎样?(课件出示:遥望、晶莹、资源、矿物、
恩赐、节制、滥用、威胁、破碎、目睹、枯 竭、和蔼可亲。附:“竭”和“蔼”跳跃式出示)
3、写一写:“竭”和“蔼”(注意结构、笔顺)
三、再读课文谈感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再读一遍,想一想,你读了这篇课文心里 是什么心情?为什
么?把你感到(酸酸、难过、憎恨、甜甜、可爱„„)那段读一读!读到第四自然段看 到地球
遭到破坏时的“难过”读出来。
2、指导朗读:哪个词特别扎你的心?(随意、滥用、不顾后果要重音读。)
3、不顾后果造成怎样的结局?(生态灾难)
4、你知道哪些生态灾难呢?举个例子。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吗?不光是这些看看我们地球

60


上每天发生着什么变化?让我们去看看这些数字 的 句 子 及 图 片 。
课 件 出 示 。
大肆捕杀,血流成河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亿人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至少有800人因此死亡。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00吨氟利昂排入大气层,严重破坏着保护地球的外衣。
每天,我们的地球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里。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森林被大火砍伐毁于一旦。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800亿吨水在悄然流失。 „„
5、师:你有什么想说?(板书:资源有限)
6、哪些自然段语句读出它的甜、可爱。(板书:可爱、渺小)
四、走进文本,深入研读课文,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在宇航员的眼中,地球既可爱,又容易破碎。那么在你的眼中地球是什么样的呢?
1、“可爱”表现在哪里?
(1)在文中找句子。
(2)作者用什么方法表现了地球的什么特点?
(3)指导朗读。
(4)面对“美丽可爱”的地球母亲,你想说些什?
2、“易碎”表现在哪里?
3、当我们面对眼前这个伤痕累累的母亲,再回想她昔日的美丽可爱时,我们又是一种什
么样的心情呢?
4、我们难道真的就这么悲观吗?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 神州7号将宇航员送上了太空,
难道我们就不能到别的星球 上去吗?课文中是怎么讲的?学生读
5、我们学过太阳那课,太阳离地球1.5亿公里,人日夜步行大约 3500年,坐飞机20几
年,目前飞机的速度来估计40万千米大约需600万年时间才能到达。
板书:可爱 渺小 资源有限 人类无法移居
小结:我们知道地球母亲是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板书(人类无法移居)
五、回顾本文
1、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请大家围绕这几个方面内容写一句抒情的句 子或号召全人类的句子!(点拨:你对地
球、人类、自己说什么?)

61


六、小结:我国已经把环保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每年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让我们知道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2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13、只有一个地球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
朗读课文,表达自己学后的感受。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PPT
教 学 过 程
一、衔接上文:
1、接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16课《只有一个地球》。
2、回忆:上节课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
课文围绕只有一个地球这条主线,从四个方 面选择了材料:一是人类活动范围小。二是
生态资源是有限的。三是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四是精心保护 地球。
第一方面:通过具体数字说明,地球上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尽管如此,人类还是把地球比作一位和蔼可亲的母亲。
第二方面:我们知道了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节制的 开采,地球的矿物资
源会越来越少。地球上有些可再生的资源由于人类的随意破坏及滥用化学品,它们也 不能再
生,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小结:你能结合实际说说人类的哪些做法给自身的生存环境带来威胁吗?
[1]、生活中人们随意排放污水,造成饮用水污染,鱼虾死亡、动物灭绝,直接威胁着人
类生存。
[2]、生活中为了方便购物,我们经常使用的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造成的白色污染。
[3]、人类发明了电池,一节一号电池埋在地下,可使方圆10米内土地几年寸草不生,也
可使600平方米的鱼塘中的鱼全部死亡。
[4]、现在我们人类经常遭到沙尘暴的袭击,那是人类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的结果。
二、导入新课:
现在地球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灾难,作为地球上的一员你能为人类出个好点子吗?
小结:你们的办法可行吗?看书,相信你们一定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要点: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

63


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组织汇报:你说到别的星球上去,可行吗?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找出来的句子。
小结:移到别 的星球居住,这个想法将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可能实现,但是现在是
不可能的。人类只有一条路可走 --那就是保护地球。
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现在我们看看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要强调
只有一个,解题]
三、全文回读[指名朗读]
四、畅谈感受:
1、完这篇课文,你想不想对同学说些什么?
2、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吗?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都认识到地球的重要 ,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地球的爱,相信同学们一
定能从现在起做一个环保的小公民。



















64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14*鹿和狼的故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
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 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了解在自然中生物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科学地处理问题。
了解在自然中生物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科学地处理问题。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鹿吗?板书鹿。一提到鹿你的脑 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鹿就是
我们心中美丽的使者);你们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板书狼。狼给你们 留下了什么印象?是啊!
提起狼,我们脑海中就会出现这些凶恶残暴的词,而在故事、童话、小说中狼更 是一种最坏
的形象,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
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
2、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板书*和*的 故事,齐读课题。本课所写的故
事与同学们的认识不一样,同学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二、新授:
同学们按预习提示的要求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主要些了什么内容?
1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些了一件什么事?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
从而导致森林被毁 ,鹿群大量死亡,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将这个
故事的?
2、让我们 把心放到文章中,把1——6自然段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哪些段落让喜欢鹿
得我们感到痛快?哪些地方 让你感到不是滋味?
3、谁来读读令你感到痛快的地方?
4、哪些段落让你心里感到不是滋味?谁来读一读?心里是什么滋味?
原本葱郁的森林和可爱 的鹿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乐章,可如今却面目全非,怎不令人痛心、
遗憾。谁来读一读?
5、闭 上眼睛想一想文中所描绘的情景,是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看
到那面目全非的森林了 吗?看到那一只只苟延残喘的鹿了吗?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吧!看录
像。

65 < /p>


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们,它们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杀死了狼,反倒造成了鹿死林毁的悲剧,同学们,你能告诉他们吗?来默读课文想一想。
出示:鹿(吃)狼 破坏保护 森林
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少掉任何一链,就会遭严重的灾难。
6、此时你想对罗斯福说些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读 一读吗?7、生物界还有许多
这样相互制约的例子,你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情?
8、老师也 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塞翁失马》)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一个
什么道理?
三、课外延伸
同学们,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 相互联
系的,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句警示人们的话。












14* 鹿和狼的故事
狼吃鹿
消灭狼 要改变习惯的看法
鹿吃植被 保护生态平衡
林毁鹿亡













66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 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
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
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 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
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PPT
了解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的状况。
一、课前谈话,指导朗读
1、出示艾青的《 我爱这片土地》一诗,请学生读,这样就能对这个班级孩子的朗读情
况有个初步的了解
《我爱这片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写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
2、适时地进行一些有关朗读技巧方面的指导,为后面的学文做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解疑设疑
1、导语:这首诗写于1938年的11月17日,也就是抗日战争 全面爆发后的第二年,当
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烧杀抢夺…… 我国著名诗

67


人艾青就是在这个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 ,满怀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写下了这样一首慷慨激昂的诗。
同样的,让我们放 眼世界,去到160多年前的美国,那时候居住在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
人,也遭遇到了和我们类似的危险 ,只不过那时的他们受到的是他们自己国土上的白人们的
侵犯,这应该是比我们的国家,比我们的民族幸 运多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段历史。
2、哪些同学已对这段历史有所知,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了解孩子们的预习情况)
3、 那就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一起来了解印第安人,了解当年的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
了解这个神奇的民族 。(齐读课题——《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理解“神圣”一词的意思:极
为崇高、庄严,不可亵渎、不可 侵犯的。)
4、读了这个课题,你脑海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三、围绕“神圣”,读文悟情
1、是呀,那为什么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又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呢?作者在文中又是几
次写到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勾
画,最好能在书上做 好批注,也就是简单地写下自己的感受。(静心读书思考)
2、交流阅读感受,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 并随机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方面的指导(这是本
堂课的关键,也是重点和难点落实处)
课文共有 四处写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学生可能会说三处,因为在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和第七、八自然段开头都 有这么一句相同的话,就是“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
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那就先顺着学生的思路这样一次一次地出示这句话,
在朗读中感悟这三句话在读的时候感情的不同, 先就这样一笔带过,告诉学生这些课文内容
我们下堂课再学习。然后再引导学生找到课文开头写到的这一 处:
“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想如果真正会找的话 ,首先应该找到的是课文开头的这第一处,但孩子们的思维可
没那么严密。所以有时候我们必须站在孩子 们的立场上来研读课文。)
展开: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课文中到底写到了哪些部分?(从而自然而 然地导入到
下面两段课文的学习。)
“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 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
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 民族的记忆和体
验中,都是圣洁的。”
“每一处,每一片,每一座,每一条,每一根,每一只”还能说“每一什么”吗?
“圣洁”与 “神圣”的比较:“圣洁”是神圣而纯真、洁净的意思。相比“神圣”一词,
更进一步。从中你体会到了 什么?

68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青 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
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 管一样。我们和大地
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段课文中着重理解以下两句话:
第一句是“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第二句是“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四、拓展延伸,激发情感(看时间决定是否安排)
五、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摘录下来并背诵。



















69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1、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2、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
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 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
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重温“神圣”
1.读课题,解释“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
2.上节课学习了课文第一部分。谁能概括第一部分的内容?
二、研读课文,继续感悟“神圣”
师导入:同学们,本文是一篇演讲稿,作者就是印第安人的 酋长西雅图。你想知道他为
什么写这篇演讲稿吗?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插入迁徙历史资料。
小结:是啊!对印第安人而言,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记录了他们独特的生活经历,见证
了他们的 幸福与温馨,凝结了他们的汗水与心血,承载了他们的梦想与希望,如今要把它转
让出去,西雅图酋长是 多么眷恋和不舍呀!他将内心的感情转化为对白人的再三叮嘱,到底
他想叮嘱什么呢?让我们回到150 年前,读一读这位酋长写给白人发表的那篇演讲稿。就是
课文4—8自然段。
1.(善待河水,照管空气,照顾动物。)
2.想想为什么要善待河水,照管空气,照顾动物?勾画出句子仔细体会。
★“溪流河川中闪 闪发亮不仅仅是水,也是我门祖先的血液。……结木舟上满载着我们
的希望。”
这几句话中, 讲了水不仅美丽——“闪闪发亮”,而且有用——生命之源,生命之所依,
生命繁衍之必须。水源没有破 坏,是祖辈的辛勤呵护;水流没有被污染,是祖辈的不懈努力。
他们保护家园、捍卫纯洁的精神,将不断 提醒人们,应该爱护水源,就像尊重人类的祖先一
样。
讲了水的过去——孕育了人类,现在— —“解除干渴”、“滋润心田”,还有未来——“养
育着我们的子子孙孙”,“载着我们的希望”。蕴籍 深刻,要旨显豁。
★“空气对我们来说也是宝贵的,因为一切生命都需要它。”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

70


息。同样,空气也会给我们子孙和所有的生物以生命。”
人们 虽然像离不开水一样离不开空气,但很少人有人看重空气,认识空气的重要。这两
句话,生动形象地阐述 了空气的宝贵和神圣:“一切生命都需要它”,因为有了空气,生命才
得以存活、成长;因为无法享用空 气,生命便停止、消亡;因为有了空气,人类才能繁衍、
延续,因为无法享用空气,人类将终止、消逝。
★“没有了动物,人类会怎样?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了,人类也会灭亡。降临到动物
身上的命 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插入简介设问的作用。
作者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人思 考,震撼人心。警示人们:自然是一个系统,是一
种生态,是一种平衡,里面的一切都是大地的一分子, 失去了谁,都会造成不平衡,都会殃
及自己。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指引。
插入简介印第安人
过渡:这河水、这空气、这动物……一切,滋养了印第安人的祖先和他们的 子子孙孙,
将来还要滋养白人的子子孙孙;这一切,承载着祖先护卫家园的遗愿;这一切,背负着滋养< br>子孙的重任,这样的土地,怎能不让人心怀敬畏呢?请大家拿起书本,和老师一起深情地“演
说” 来自这片土地的神圣。
1.概括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2.插入“一咏三叹”的作用。 < br>(这句话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
表达的情感 。)强调“如果”.“一定”的语气。
3.句式练习说话。
第三部分:研读第9-11自然段落。
1.默读9-11自然段,想想这部分写了什么。
过渡: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要是神圣的,谁侵犯它们,谁就要受到惩罚。
插入视频,因为破坏环境而造成的一系列的生态灾难。 (学生举例交流)
(洪流、旱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图片。)
2.看到这样的场景,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这 样的场景,证实了课文第9自然段中的哪
些一句话?
插入句子4——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孩子身上。
3.弄清人与自然“兴则同兴,灭则同灭”的密切关系。
过渡:西雅图酋长还希望白人的孩子知道什么?(第10自然段)

71


3.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人类对大地的依赖和眷恋,体会课文运用比喻的
手法,表现了土地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达出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
插入句子5
师小结: 是的,大地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像热爱母亲一样热爱大地,我们要像呵护母
亲一样呵护大地。(学生饱 含心情地齐读第9-11段,板书:热爱大地。)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过渡:西 雅图酋长要白人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保护这片神圣的土地,白人做到了吗?
我们来看看一百多年后的西 雅图城是怎么样的。
插入课件——常青城西雅图的图片。
1、学生谈看图片后的感想。 < br>过渡:是啊!西雅图酋长真了不得!白人不仅按照他的意愿使这片土地保持了圣洁,而
且把它建设 得更加富有现代气息,这篇演说真不愧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
的演说。”
插入写作背景
四、升华文章的主题。
过渡:此时,你认为课题中“这片土地”仅仅 指的是印第安人曾经居住过的那200万英
亩土地吗?不是!是啊,读到这里,我们不得不由衷地对我们 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地球、对
广袤的大自然发出我们的心声——(齐读课题: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 br>全文总结:同学们,只要我们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我们脚下这片神圣的土地,
它就会回赠 我们一个美丽的温馨的家园。(板书:保护家园)我们要请记住:土地有限,保护
无限!













插入句子说话练习。:“我想对谁说——”
插入小练笔。

善待河水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照管空气 热爱大地,保护家园
照顾动物





72


课 题
16*.青山不老

课 时 第一课时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教学目标
授课时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
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
意识。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
意识。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 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
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 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读课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四、写一写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作业
板书设计
1.会写本课的4个生字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73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四
授课时间
1.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 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
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
习作。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激发学生珍爱生 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
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 法。
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通过书本、杂志及走访了解现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并作好相
关资料的搜集。
一、谈话导入,引起思考
1.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2.谈话:是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它多么需要我们的保护呀!可生活中,
浪费资 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回忆一下,你听到过、看到过或亲身经历的这样的
事。
全班交流。可以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展示。
3.小结并交代任务:这样的现象真是让人触目惊 心,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妈妈,我们应
该做的很多很多。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这些 不良的现象,向有关部门
呼吁环保吧!板书:建议书
二、明确要求,交流建议
1.学生自己读题,明确要求。
2.建议书有内容是什么?(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 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
建议。)
3.书中告诉我们写建议书有哪些步骤?
1)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
2)再说明产生的原因
3)最后提出解决的问题的建议
4.针对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现象,你有什么建议?有什么好的办法?提出来大家交流。
5.咱们来看一下几篇例文:学生快速读文章。

74


大 家看了这几篇文章,觉得对写建议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引导学生着重从格式
上谈)
建议书格式:标题;称呼;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
[评:读中学写。通 过阅读例文,了解建议书在内容和格式上的要求,这些正是应用文写
作的关键。]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评:在巡视中,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针对性更强。]











写建议书




书 建议书











75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四
授课时间
1.激发学 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
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 自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
习作。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 看到、
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教学准备
了解什么是漫画,搜集有关环保的漫画

教 学 过 程
一、看图激趣
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
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 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
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 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
现象)
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行动的内驱力。利用漫画对学 生的吸引力,让学生更主动更
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
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
他们之间有什 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
流。
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
人的 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
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评:漫画人人爱看,但对其内涵却不见得人人都懂。老师几句点拨,深入浅出,有助学
生理解 图意。]
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 ,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
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 其他漫画。

76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
四、试写初稿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习作要求: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 可以当堂课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
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 改。



























77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四
授课时间
1.激 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
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 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
习作。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 看到、
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一、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
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
二、小组合作评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
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
评: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完成初稿 后,学生在自改、互改的过程中,进一步
明确了习作要求,在遣词用句上也更有心得。]
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评:佳作欣赏的意义不仅在于“欣赏”,更是一种“榜样”,何况这榜样就在身边。]
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五、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 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
的作文,以培养学生 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78


六、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③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79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回顾•拓展四
授课时间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
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
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1.通过回顾、 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
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难点
1.通过回顾、 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
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交流平台
一、(1)回顾本组四篇课 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
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 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
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
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
懂 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
己的力量。在学 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
的理解。
(2)联 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
思考”的读书方法。 < br>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
活实际和思 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 ,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
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日积月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
以前我 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 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
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80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a学生自由吟诵。
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略)
(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
(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
评:教学循序渐进,遵循了学生的学习规则, 放手让孩子自己思考, 留足了空间, 让学
生自主学习, 受到教育]
趣味语文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 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
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 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
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 利,我们怎么
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
规划?
























81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17、少年闰土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 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
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 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
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 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 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
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
二、预习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
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
义 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厶或儿);畜(亠)
(2)正音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
呢?(要想认识 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 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
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 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
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82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 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
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
地看 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
穷苦人家的孩子, 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1、课件出示要求及插图。
2、课件出示摘录的内容。
3、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读、说、评、议。
5、小组同学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外貌。
六、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83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17.少年闰土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
1、课文中哪几件事重点描写了闰土的动作?
(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没有写出闰土的动作,所以这件事不算。)
2、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学生畅谈
【(1)看瓜刺 猹。因为这件事是文章中主要描写的一件事,课文中先后出现了两次,写
得最详细。(2)学生以前根本 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听后感到很新鲜,所以印象最深。(3)
作者写得生动,特别是你听“月亮地下,啦 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
觉,突出了闰土勇敢、聪明、能干的特点,所以印象最深 。(4)一读到这儿,眼前就浮现出
一幅少年闰土在月亮地里勇敢刺猹的画面,所以印象深。(5)这一 段不仅给我们的印象深,
而且留给作者的印象也很深。课文一开始写作者回忆中的少年闰土的形象,也是 看瓜刺猹的
画面。这一段最能突出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
适时板书:聪明、能干勇敢
4、教师小结:好极了,这一段话最能突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勇敢 的特点,给我们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谁的脑子里已经浮现了这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5、引导同学们想象第一自然段描述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看瓜刺猹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晚上);当时是什么样的天
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 ,(碧绿的西瓜地);
什么样的银项圈,(明晃晃的银项圈)。作者就是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 征,把我
们带入了一个神奇般的美妙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轻声齐读……让大家一次又一次地体会感情。
7、在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中,“其中有一个少年”“其”怎样讲?(那中间,课文
中指西瓜地。)

84


8、同学们,作者对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记忆犹新,可见 看瓜刺猹这件事给他的印象是很
深的。现在请同学们把描写少年闰土勇敢刺猹主要动作的词语找出来。
(1)学生找后回答。
(2)教师板书:听、捏、走、看、刺
9、“看瓜刺猹”动画演示
(1)再次体会感情
(2)引导背诵(可以演示动画进行提示)
三、学生自学“捕鸟、捡贝壳”两件事
1、说说“看瓜刺猹”这件事我们是如何学习的?
2、谁能给大家说说其它两件事,又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
3、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
4、适时演示“捕鸟”动画,加深理解和体会。
【(1)从捕鸟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2)从这件事,还可以
看出闰土知识丰 富,他能认识好多鸟,我们却不然。(3)从闰土捡贝壳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
出闰土知识很丰富,他知道 好多种贝壳的名字。】
适时板书:见识广扫、支、撒、拉
3、师小结:同学们都谈 得很好。大家通过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捡贝壳、捕鸟等事情的
学习讨论,对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领会 得不错,一个海边农村的少年形象给我们留下了很
深的印象。
四、学习“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部分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因为那一年作者家是大祭祀的值年,一个忙月忙不过来,所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
器, 从此他俩就认识了。】
2、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
【因为他早听说闰土 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和他仿佛年纪,又会装弶捉小鸟雀,想和
他玩,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3、“仿佛”在这里当什么讲?(类似、差不多、相仿、接近)
4、谁能结合句子再 给大家说说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作者的父亲答应让闰土来管祭器,作 者非常高兴,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
土年龄和他差不多,还会装弶捉小鸟雀,所以盼望 他早点来。)
板书:“我”盼望
五、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人物的语言

85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少年闰土的几件事?是采用什么形式讲的?(四件事,
对话形式。)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闰土的语言,“我”的语言及作者的插说部分用不同的符号在
书中划出来。
3、学生默读勾划。
4、谁把闰土的话给大家读读。
5、在闰土讲的这几段话中,你对哪一段话最感兴趣。请在小组内给同学们讲讲。
6、小组讲。
7、小组讨论结束,请把你最感兴趣的话给大家说说。
【(1)我觉得闰土讲“看瓜 刺猹”这段话最有趣,特别是讲闰土刺猹时的动作,连用了
几个动词,讲得那么逼真,把一个海边少年的 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一种身
临其境之感。(2)我觉得闰土捡贝壳那一段讲得好,他不 但把海边美丽贝壳的颜色、样子都
介绍给我们这些没有见过贝壳的孩子们,而且还使我们爱上了海边的那 有趣的生活。(3)我
觉得这句话最好:“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因为他俩身份不同,但他很直 爽地邀请
人家去,说明他天真、淳朴的性格。(4)我觉得看跳鱼儿这段话最好,原来我只知道海洋里< br>有鱼,但不知道还有像青蛙似的长着两只脚的跳鱼儿,从中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5)
我觉 得闰土说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从中可以看出 闰土通情达理、朴素可爱的性格。……】
8、刚才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确实感到闰土所讲的这 几件事,都是生长在海滨的农村
孩子最熟悉的事,也是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乐趣。这几件事,生动地显示出 少年闰土确实是一
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从小就热爱农村生活和热爱劳 动人
民的思想感情。
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现在集体朗读插叙部分,体会这几段话的意思。
2、“那时候……只是无端地……”这一段话 插在了“我”与闰土的对话中间有什么作用?
“无端”如何讲?两个破折号有什么用?(说明“我‘知识 贫乏,什么也不知道。黑暗的封
建教育制度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并非”我“念书不用功。两个破折号的 用法一样,表示注
释作用。)
3、读第14、16自然段
(1)闰土的心 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
(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 呢?师生对答:
师 生

86


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 而“我”却不知道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 而“我”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 而“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 而“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这许许多多的新鲜事,我从来都不知道。
(2)小组讨论、交流:①“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 的人?(富家子弟)②“只看见
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 都生活在深宅大院,
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③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 ”怎样
的思想感情?(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
满。)
板书:羡慕佩服向往
七、学习“分别“部分
过渡:正因为 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
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 ,分别的时刻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从
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1、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以体会(急、躲、托、送)
2、课件演示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得怎样告别的,再说一说。
板书:难舍难分
八、小结学习情况
1、反馈重难点的质疑
2、让学生自己谈谈在写人文章的学法上及快速阅读方法上的体会、收获。
九、布置作业

完成习题精选的练习




看瓜刺猹

雪地捕鸟 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

17. 少年闰土 海边拾贝
看跳鱼儿





87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1.初读课文,识字学词,读通文本。
2.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加以概括。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体会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爱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了解鲁迅先生的优秀
品质。
谈“碰壁”一事和救助黄包车夫后鲁迅先生的神情的描写。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导语:我们曾经 学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
侄女周晔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
2.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读课题。
3.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认识鲁迅先生。(明确: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
革命家。)
4.介绍作者及背景。
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哗在鲁迅逝世九 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录,
记叙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5.解题: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呢?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 关系。“鲁迅先生”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
两者并列,使得文章既具亲属怀念之情,又带有对鲁迅先 生的崇敬之意。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教师出示自读提纲,学生自学课文。
⑴认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遇到生字新词读读记记,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
⑶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⑷试着用简短的语言给课文的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2.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⑴识字学词,理解词义。

88


①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教师重点指导:“唁、浒、囫、囵、悼”等的读音,“囫囵”一词的字形。
②理解词语。
殡仪馆:供办理丧事的地方。
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
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了,比喻颠倒了事实,认错了对象。冠,读“guā
n”,帽子。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⑵说说文中作者同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五件事)
第一部分主要写伯父去世了,人们在万国殡仪馆追悼鲁迅先生的情景。
第二部分写作者与伯父谈《水浒传》和伯父送书给作者的事。
第三部分写伯父讲“碰壁”的事。
第四部分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的事。
第五部分写鲁迅先生关心她家的女佣阿三。
⑶按顺序逐个部分再读课文。用简短的语言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①教师指导拟定小标题的方法 一般有两种:一是根据每段段意概括出最简短的话和词语
作小标题;二是从每段中摘出最能表达中心的句 子或词语作小标题。拟定小标题必须抓住每
段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②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一、深切的怀念 二、谈《水浒传》 三、讲“碰壁” 四、救助车夫 五、关心女佣
或:一、沉痛悼念 二、谈读“水浒” 三、笑谈“碰壁” 四、救助车夫 五、关心女佣
三、沉痛悼念,深受爱戴
1.默读课文第 一部分内容,说说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鲁迅先生深受
人民的崇敬与爱戴。)
2.交流: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里?
⑴来吊唁的人多——数量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
⑵送来的花圈挽联多。
⑶来吊唁的人悲痛——失声痛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89


4.过渡:当时年幼的“我”知道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的原因吗?(不知道、不完全明
白。)
出示句子:“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
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⑴抓住“呆呆地”“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体会“我”失去伯父时的悲痛心情。
⑵了解“我”对伯父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原来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参 加追悼活动后,觉得伯父跟一般人
不一样,而是受人民崇敬与爱戴的伯父。)
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我”的悲痛之情。
四、课堂小结
1.谈话:那么,你们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受这么多人爱戴吗?
⑴学生自由发言。
⑵引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初步感知鲁迅先生的品质。
2.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 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他
得到了这么多人的爱戴。从全义内容看,这第一部分是明 确地提出问题。后面各部分是以具
体事例做答;从叙述顺序看,全文是“倒叙”,先写结果后写原因,明 写结果暗写原因。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思考课后问题。























90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1.继续学文,了解具体事件, 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知道鲁迅先生是一
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了解鲁迅先生的优秀
品质。
谈“碰壁”一事和救助黄包车夫后鲁迅先生的神情的描写。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为什么伯父鲁迅先生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⑴学生自由发言。
⑵出示文章中心句(即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2.教师导言:这节课,我们结合具体 的事件来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
得多”的崇高品质。
二、了解事件,体会品质
㈠谈《水浒传》。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2.理解句子:“哈哈!还是我的记忆好。”
鲁迅先生对作者的爱护、教育,不乏风趣,暗含批评——不能那样囫囵吞枣地读书。
3.讨论: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⑴“羞愧”是因为伯父年纪比“我”大,而比“我”记性好。
⑵“悔恨”是后悔自己读书囫圈吞枣,结果张冠李戴。
⑶“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是因为“我” 听出了伯父的话中之意,伯父说自己记性好。实
际上是说自己读书比“我”认真。伯父说这话是在婉转地 批评“我”的学习态度。教育“我”
读什么书都不能马马虎虎的。
4.临去时伯父为什么要送两本书给“我”?
送书给作者,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
5.议议: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
对待学习认真严谨,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
6.有感情地朗渎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㈡谈“碰壁”。

91


1.默读课文部分内容。
2.说说: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因为年幼 时的“我”天真无知,错误地理解伯父所说的话的含义,在座的人为“我”天
真幼稚的解满丽感到好笑。
3.理解句子:“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⑴“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当刚黑暗的社会。
⑵“碰壁”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 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先生的迫害。鲁迅先
生写文章揭露同民党反动派,他的笔是“匕首”,是“投枪”。 同民党反动派非常害怕,不
许鲁迅发表文章,甚至要逮捕他。
⑶这句话用反问和比喻 的手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反对统治的憎限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
神。这是鲁迅先生受到那么多人爱戴的根 本原因。
4.议议:作者回忆这个小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
是为了说明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抨击旧社会,和旧社会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㈢救助车夫。
1.快速默读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2.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 读,议一议:为什么这么冷的天,那位车夫还光
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⑴体会车夫伤势严重。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两只手捧着脚……地上淌了一摊血”
“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⑵体会:车夫生活的悲惨。
“脚上没穿鞋”光着脚是由于家里穷,连一双鞋子都买不起。
“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是因为他要拼命挣钱来养家糊口。
3.伯父他们是 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
到鲁迅先生的什么情感?
⑴动作词:扶、蹲、跪、拿、夹出、洗、敷上、扎好、掏、给。
⑵这些动作词,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热爱。
4.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呢?
⑴“脸变得严肃”是 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
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 控制自己对旧社会的憎恨的思想情绪。
⑵“叹了一口气”是鲁迅先生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 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
民带来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5.教师小结: 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热情救助车夫这一件事,其中先生严肃的表情,无
声的动作,显示了他内心的不平 静,表现了他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的深爱与同
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恶。
㈣关心女佣。
1.默读课文第五部分内容。

92


2.说说: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学生自由回答。)
3.通过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体贴劳动人民,平等待人;还看出他那忘我的战斗精神。
4.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5.体会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既是对文章开头的 照应,又是全文的中心句;既是第
五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三、总结全文,认识写法
1.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作为
一个长者,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作为一个革命者,他为人民说话,为劳苦大众呐喊 而四处
“碰壁”;作为一个先生,他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同情劳动人民。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⑴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⑵前后照应,篇末点明中心。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捕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语句。

2.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内容,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鲁迅其人

他的事迹
他的品格















93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19* 一面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学习本文选材典型,小中见
大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从鲁迅的肖像描写中体会其性格、精神结合课文内容,可用朗读 、讨论的
方法体会其性格、精神

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可在分析三次肖像时,引 导学生找出其共性,
归纳出写作方法,然后通过课堂片段练习来巩固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1、提问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 学习了《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
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 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
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 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
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 (板书课题:一
面,让学生齐读课题)
2、了解背景,作好铺垫
向学 生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阿累: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阿累,真名
朱凡,原名朱 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
从事写作和翻译解放 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齐读预习提示,整理出预习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二: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三:交流交流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划出表明“我”与鲁迅先生会面
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词语或 句子,让学生读出来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事情的的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
赠书

94


事情的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3)让学生将上面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联系起来,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一
个问题,说说课 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4、深入探究,体会重难点
(1)让学生跳读课 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并齐读出来提问学生:是按照什么
顺序进行描写的?并加以详细分析
提示: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
第一处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
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写了面孔、寸发、胡须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竖的
寸发,隶体“一” 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
第三处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 辨认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面孔、头发、胡须、长衫、
烟嘴,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
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
也不相同这一点在 写作中应当注意
(2)在课件上展示鲁迅的相片,加深学生对鲁迅外貌的印象让学生结合课 文中三处对鲁
迅外貌的描写,说说这三处外貌描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外貌的哪一特征?
明确:“瘦”(板书:瘦)
(3)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总共有几次写鲁迅的“瘦”,读出相关词句,并找出瘦的原因
明确:6处“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全文共六 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
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 “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
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 有机的整体
(5)除了肖像描写,本文还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其中“我”同鲁迅先生的对话 很精彩,
意味深长,由学生找出“我”同鲁迅的对话,并自找拍档一起表演对话,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感受
(6)让学生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严肃慈爱顽强战斗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
5、详析课文,加深理解
(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并读出来
明确:“门外,细雨烟似 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
气从裤管里向上钻”(板书:秋深、风大、 天冷)
(2)提问学生:文中对天气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①既点明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又说明了“我”进店的原因;
②通过写天气的寒冷衬托内山老板的热情,鲁迅先生的关怀给“我”带来的温暖
(3 )提问学生:当“我”发现鲁迅译的《毁灭》时,心情如何?哪里可以看出来?体现
了“我”对鲁迅先生 什么样的情感?

95


明确:惊喜“《毁灭》?”、“ 我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得到了保证似的”体
现了“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信任,说明鲁迅先 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4)提问学生:看到鲁迅,“我”的心情如何?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指名让学生朗
读出来
明确:激动“那种正直而慈样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
受交织着的抚摩似的;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我的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
来”
(5)指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7自然段,看哪一位学生读得最好提问学生:为什么那
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像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提示:1932年,中国正处于 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非常猖獗,大肆捕杀革命人
士,各大城市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中,中国 革命处于低潮阶段
(6)让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提问学生:
①“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提示:因 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
是同我们一起的!”“ 我”更加坚强起来
②“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系列动词 ,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
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6、课文延伸,升华情感
(1)播放关于鲁迅的视频
(2)让学生结合课文与视频,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三个问题: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
认识
提示:切合鲁迅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自由发挥
四、布置作业












找一部鲁迅写的小说来读,写读书笔记
一面
环境:秋深、风大、天冷
人物:鲁迅——瘦——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
事件:赠书给“我” ——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




96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20*有的人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 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到
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指 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
念的思想感情。体会鲁迅先生伟大 的精神。

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前后对照的结构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师:鲁迅,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
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 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
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 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
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 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
我们真能忘记他吗?事别十三年,诗人臧克家依然写下了《有 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听录音,朗读
1、师:请同学们听录音。
生:听录音。
2、师: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
生:学生有可能的答案有:
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
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
师: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
生:自由朗读。
师:请同学朗读。
生:读。(两位读完以后)请大家评价一下他们的朗读。
3、师:找出了他们朗读中的优缺点,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齐读这首诗。
师:很好。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97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
能够引述课外在网 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
【可以谈谈你认为难以理 解的诗句,可以说说诗句的思想内涵,也可以评点诗人的炼字
艺术,还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等等】
讨论、合作、交流。
师:好。哪一位同学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打头阵?
生:讲述。评点。有没有同学补充?
师:材料准备:
§1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
§2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 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幻灯补充《自
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 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
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
先生 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3【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 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 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
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
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幻灯】诗人冯至 的十四行诗《鲁迅》中这样写到——你走完了艰苦的行程,艰苦中只
有路旁的小草曾经引出你希望的微笑 。
§4比人生观,比价值观。
§5两种人的不同命运。
§6妄想流 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
师:小结: 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鲁
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 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幻灯】其中有这样一
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 投生!”
师: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 br>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幻灯】同
学们能 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
某一类人。
生:动笔写。(2分钟)
师:写好以后同组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师:同组的同学交流过了,让我们看看集体的智慧能产生怎样的结晶。先请四位男生四
位女生,一人说一 句,不可以重复。(同学或老师评点)
再请一组同学,我们来打擂台,能不能比上一组说得好。

98


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是:
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愚弄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
损害人民利益的人维护人民利益的人
反动统治者共产党人
沽名钓誉之徒大公无私之士
压迫人民的暴君廉洁奉公的公仆
自私的人无私的人
一心追求名利的人一心只知奉献的人
3、师:同学 们的替换非常好。经过替换,我们对这两类人【板书】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同学们说说看,他们在哪些 方面不同呢?
生:生死(人生价值)、言行(对人民的态度)、追求(人生境界、人生觉悟)、作 用
(社会影响、人生观、)、结局(“下场”感情色彩不宜)
师:这样,“有的人”反复 出现,一唱三叹,两两对比中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板书】,
是什么哲理呢?
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永生。【板书】
师:下面,我们一齐朗读这首诗,再次体会一下诗人 对危害人民的人的无情揭露,对有
益于人民的人的热情赞颂。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
生:朗读。
师:很好。现在能背吗?有感情地背诵。














20*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 活着 死了 生命毫无价值
有的人 死了 活着 思想、精神永驻




99


课 题
课 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五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讲述留在心里的印象最深的人,表现人物的独特一面。
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一、聊天回忆,引入话题
这一组课文,我们学习 了鲁迅记忆中的闰土,作家周晔笔下的伯父──鲁迅先生,还了
解了作家唐韬笔下的鲁迅。在你的生活中 ,肯定和不少人都打过交道,其中给你印象深刻的
人一定不少,能举例谈一谈吗?
二、回顾课文,明确要求
1.回顾复习《少年闰土》:作者第一次看见闰土的时候,闰土给他 留下了怎样的映像?
闰土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是怎样变化、加深的?
2.确立交流对象与线索:
A、初次见面时的印象是怎样的?可以说一说他的外貌特征、性格等。
B、相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双方是怎样处理的。(注意把事情讲清楚、具体)
C、通过这件事情,你对他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分组讨论,组内交流
A、小组交流,畅所欲言。
B、相互评议,改进完善。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A、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B、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100

福建历年高考分数线-听课心得


康考迪亚大学-起卦的方法


世界上最脏最脏的科学书-环球雅思留学


我爱我家手抄报-高尔基童年摘抄


石家庄中考-仪容仪表


长相思古诗-六一儿童节手抄报内容


灵魂尽头-波丽安娜读后感


通信兵-端午节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