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古诗两首
美容方法-晚会串词
17.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时代背景。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
意,抓住“冰心”、“玉壶”理
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
辛渐》。
2、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在芙蓉楼送别好朋友辛渐。)
二、介绍诗人,出示资料。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
西安)
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曾与孟浩然交游,
第1页共14
页
“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开元二十二年,王
昌
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开元二
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
,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
龄之岭南》)。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
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
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
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同情与
怀念。
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诗
在生前就负盛名,人
称“诗家夫(一作天)子王江宁”。他的七绝前
人往往以之与李白并称。
三、
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②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
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回报交流。
(1)指名读诗。随机学习“壶”字。
再齐读。
(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想一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什么样的雨称为
“寒雨”呢?“寒雨”怎么样呢?
第2页共14页
“秋风秋雨秋煞人”,
“寒雨”不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
别的暗淡气氛。
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
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
“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
“玉壶”又是什么样子呢? 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廉洁。在与好友分别的时
刻,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自己呢
?
出示写作背景。
阴霾的天气,远离的朋友,再加上众口的毁谤,朝廷的贬谪,诗人没有退却,而是勇敢的面对一切。
所以,临别之时,王昌龄坚强地对辛渐说——
一切的一切,王昌龄没有失望,而是乐观地对辛渐说———
让我们像王昌龄一样,坚强而乐观地说————
(4)同学们已经会从前两句诗中读出孤独、
凄凉,从后两句诗中读
出乐观坚强。你们会读诗了,你们会吟诗吗?
吟诗,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诵,抑扬顿挫慢慢的吟出诗的韵味。
试读。
指名读。
(5)合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第3页共14页
3、拓展延伸。
人生自古重离别。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4、小
结:人生自古伤离别。可是,今天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的重
逢吗?只要我们心中有彼此,只要我们学会
珍惜,离别将不再是忧伤。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2.写出《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的意思。
3.根据课文填空。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
)写的一首()诗。写到:“寒雨连江
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
中“平明”的意思是( );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
)。这首送别诗
实际上是表明诗人( )的品质。
参考答案:
1.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
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
亲朋好友如果
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
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3.王昌龄
送别 清晨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
第4页共14页
把我清廉正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纯洁完美
【板书设计】
平明 芙蓉楼 送辛渐
寒雨 山孤
冰心 玉壶
【课后反思】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本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间的离
情别绪,重写本身的高风亮节。前两句
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
出了送别时的孤寂心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本身开阔的襟怀胸襟和<
br>坚强的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古诗字字凝练,句句隽永。
教学时,有必要指导学生在
咀嚼、体会、感触领悟的基础上,放
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群体上去感知诗的音乐美,把握古诗的韵律美
,
让学生自主诵读,发挥其主动性。在讲授中我注重学生的个性特搜寻
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者
听读、或者范读、或者领读、或者齐读。初
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
顿正确。如:
在初读古诗时,让学生自读三遍,要求读准字音,句子读通。在此基础上
读出诗的
节奏和停顿,同时穿插七言绝句的相关知识及朗读技巧,之后
范读,指名读,师生互读等等。正确停顿、
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
快地步入赏析古诗的角色。经由过程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被
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传染,从而加深对诗文的感知。这样不仅
激发了学生探究古诗的欲望,并且为
学生理解、体味古诗的意境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
第5页共14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背诵默写。
2.要求学生边读边作记号,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和没有读懂的句子。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
(生背诵《赠汪伦》)
2.师:谁来说
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
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
感激汪伦)
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
让我们一起
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17. 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
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第6页共14页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王维的好朋友
使:出使安西:安西
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
的生平呢?
(出
示: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家,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
济县)人。他是一个早熟的作家,九岁就
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
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二十一岁成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
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
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
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
,有其独
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
小桥流水的恬静
,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意
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著有《
王右丞集》。
2.抓字眼,明诗意。
第7页共14页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
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
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
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
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第8页共14页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二.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
(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
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
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
演读、唱诵……)
(2)
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
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
他小组。
三、练习
比比谁的反应快
1.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这个字读________。
4.柳树的颜色是________。
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学们反应都很快, 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
好朋友。
第9页共14页
四、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学们课后
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默写《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
2.写出下面的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1)使:
(2)朝雨:
(3)浥:
(4)客舍:
(5)更尽:
3.用自己的话写出全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1.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1)使:出使。
(2)朝雨:早晨的雨。
(3)浥:
第10页共14页
(4)客舍:旅店。
(5)更尽:再饮完。
3. 渭城清晨一场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更
加翠色欲滴。朋友,请
再喝尽这杯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
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景——朝雨 柳色
情——劝酒 故人
【课后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
惜别之情。诗歌以凝练的语言记
录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具有
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因此,诗歌中常留下空白之处,给人想象的时空
。
想象并非凭空而来,想象依托的是文本。把诗中语言想象成一幅幅现
实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
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感受诗句
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种味。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
做到品
读诗句过程中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
一、强调景物的想象。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
后会“活用”。不记住
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
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
靠分析文章的
第11页共14页
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
,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
“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
样
,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
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的功效。 在学习
《送元二使安西》一、两句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在你的面前
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
色:朝雨、柳树、旅馆……
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安西的满目凄凉
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猜想学生在理解安西会遇到困难,
于是
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
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
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
读的要
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
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
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
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二、注重情感的想象。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
到
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
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
,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
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
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
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
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
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
终究会成为一笔不
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
第12
页共14页
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读《送元二<
br>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想象诗人
与元二是怎样进行分别的。
在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达到了高潮,有几
个孩子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
的离别之情了。
想象诗中之画,感悟酒中之情。设
计总是比实践更趋于完美。课上下
来,感受的是真真切切的遗憾。如何把诗的写景部分与后面写情的部<
br>分更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合理地处理朗读的时机与次数,使朗读与
感悟融合得浑然一体?……太
多的遗憾和困惑将成为我继续前进的
动力,鞭策我收拾行囊,继续上路……
三、注重创设情境。
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感触到学习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
果。在课堂上,我多次创设学习情境,时而让学生回到旧知识、时而
引领学生观赏“渭城朝雨浥青城,客
舍青青柳色新”的伤感景色,时
而让学生变成作者,时而听乐、时而摇头吟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参与学习,溶入课堂、溶入文本、溶入作者的情怀,才
能让每一位学生得以成功体验。
让学生真正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佳句,学生就象是喝了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
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
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
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一堂课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不足:
第13页共14页
一、教学中的朗读方式应多样,多让孩子尝试。如
教这首古诗时,
先让学生尝试读读,再听老师读。对学生的朗读多表扬,鼓励,肯定
优点。这样
既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让孩子明白“怎样才能读
好古诗,不妨像老师学习一下”。教学水到渠成
。像这样多样化的评
价,才能启迪学生读书的欲望和思维方式,“原来生活中、学习中许
许多多
的问题也像朗读评价一样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去解答”。
二、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一
部分学困生的兴趣没有被很
好地调动起来,使课堂成了部分学生展示的舞台,今后应多给学困生
表达的机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小组讨论交流,没有给足学生说的时间,小组合作有些走过
场。另外,当学生读不好时,要再给他机会和指导,让他自信地坐下,
这一点今后教学中也要注
意。
第14页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