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 教案

别妄想泡我
778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07: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对联图片-社会实践体会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单元
第一单元
主备人

单元课时 二次备课人

二次备课时间


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 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
《古诗词三首》《花之歌》 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
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 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 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
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 好。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
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 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
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 br>(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
象,写出 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
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 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
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 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课题

授课
时间

1、草原

课型

讲读课文


2课时


1.认识4个生字,会写 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
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 、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
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教学

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
谊,激发了解西部的 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

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

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读写9个生字,理解“绿毯、渲染、勾勒”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
准备
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导入


第二次备课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
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
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吗?(板书:美)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展示读。
2 .师: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
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
快。”
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
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
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新课

教学




品读句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


通过句子比较,引 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
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
景 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
心情。
师: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
这样的感受?
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画面欣
赏音乐《天堂》
3.师小 结: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
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
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
段。
4.师:多么优美的 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
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欣
课堂小
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
结及拓
动,就是想马 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


展延伸

去仰望蔚蓝的天空。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

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二次备课



一、复习引入


二、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之“大” < br>1.作者初入草原欣赏了草原美丽的风光,还感受到
了草原另一个特点,请你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 ,用一
个字概括出来,并说说你是从哪个句子、哪个词中体
会到的?
2.品读句子。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
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 是草原。草
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 也看不见什么东西,
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①你怎样理解“洒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
1.师:草原的美景 ,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
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
老舍一道, 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新课

教学


2.自 由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草原人民给
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板书:热情好客)
3.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草原
人民热情好客?
4.交流讨论。
句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
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 裳,群马
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见到我
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 ,飞驰着,在汽车
左右与前面引路。
体会写法:
体会句意:
四、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草原人民热
情款 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
客人、款待客人,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学习作者的这种表
达方法。



2.草原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
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 。我们真心希望蒙汉两族人
民的深情厚谊永存,也祝愿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永远
和睦。让我们齐 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作为我们这
堂课的结束语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1.小结
及拓展延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风光美(初见草原)
板书

内容

草原
人情美



热情迎接(迎客)
盛情款待(待客)
深情话别(话别)
教学反思





课题

授课
时间

2、丁香结

课型

讲读课文


2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
教学

目标

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

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 ,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
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 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
准备
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
教学设计

导入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
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新课

教学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分段并概括段意。
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1.总结感悟
2.布置作业
(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1.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2.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3.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教学

目标

二次备课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
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
的句子。
3.学生交流。4.学生汇报。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 般的小花缀
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
新课

教学


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 2)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
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 br>是丁香。
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
5.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


觉、嗅觉)
(板书:形状 颜色 气味(视觉 嗅觉))
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划出关
键词,总结归纳)
6.再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 指名读第4至6 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
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
的感悟?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
(2)师适时呈现:
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
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
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思考: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
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
师:“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 ,丁香
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
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 意境更加优美。
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它有
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 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
结?


本义: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
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 br>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
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3)作者多年赏花,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
的内涵?
4.研读第6自然段。
(1)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
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交流,师适时点拨: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
达、积极的。
(2)出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
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4)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师总结: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2.揭示主题。
3.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课时练。
(2)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
写一个小片段。



丁香结


板书

内容


形状 颜色 气味(视觉 嗅觉)
丁香结 人生才充满乐趣
教学反思







课题

3、古诗词三首

课型

授课
时间

讲读课文


2课时


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教学

目标

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 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
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 然的美好。

教学

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
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

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第一课时
1.认识3个生字,正确朗读诗词。
教学

目标

2.了解诗词的作者。
3.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诗句 大意,体会
诗人的情感。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二次备课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
新课

教学


1.认识生字:德、鹊、蝉、稻。学会正确读写。
2.认识诗歌的作者,简介。
3.读出节奏。学生先自读,教师指导: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同学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
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学新诗。
1.总结学习方法: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
─体会诗境──悟其感情
(板书: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
境──悟其感情)
2.用总 结的学习方法尝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书》。学生按步骤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六、检查回馈,点拨指导。
1.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2.再读全诗,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你能准确地感受全诗
的意境吗?
3.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感悟遣词用句的技巧:
4.提问后,明确:
这 首诗的大意是:黑色的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
把山遮住,白色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入船中。忽 然
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望湖楼下的湖面平
静得好似蓝天。
七、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感情朗读,将学生引入情境,直面美景,从而入情入
境,熟读成诵,水到渠成。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背诵课文。
2.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思考质疑,解读课题。
1.齐读课题,指名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3.课题有两部分,第一部分“西江月”是词牌名,我
们学过的词还有哪些词牌名?
后一部分是题目,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
4、说说题目的意思。
三、初读词作,初步感悟
(一)多种形式朗读,边读边悟。
1.自己放声读一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通,
新课

教学


读顺。
2.指名朗读,并让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教师随机引
导学生读出这首诗的节奏。
3.课件出示配乐范读。
4.女生男生赛读。
5.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
个怎样的夜晚?
(二)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在自己不懂的地
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
3.指名说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指名


说“谁听取蛙声一片?”又是谁“稻花香里说丰年”?
(2)讨论:这句话该如何解释?
5.试着把意思连起来说一遍。
四、合作探究,反馈交流。
(一)全班交流,自由读词,思考下列问题:
1.你从词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
么?想到了什么?
2.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3.词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由“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句词,你
想到了哪一句有名的诗?
(二)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1.听到了风的声音,蝉和青蛙的叫声。看到了明月、
惊鹊、风吹稻田、天外疏星。想到了农民丰收时的情
景。
2.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
3.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的思想感
情。(板书:热爱大自然 关心人民生活)
4.我想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
句诗。
五、拓展延伸,写话练习。
想象这首词的画面。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1.写话。此时此刻,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
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描述。
2.画面取名:给自己的文字取一个美丽的名字。
3.集体交流



宿建德江
板书

内容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看 明月,惊鹊
听 清风,鸣蝉,蛙声 热爱大自然
闻 稻花香 关心人民生活
想 说丰年

教学反思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4※.花之歌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花的作用及其神韵和品格,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花的爱恋与赞美。
2.想象文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花的美丽。

教学

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奇特的想象。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二次备课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
新课

教学


障碍。
2.出示词语。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
1.在文中,作者将花比作了什么?


2.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同学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体会
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教师范读课文。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五、对比阅读,学会想象。
1.自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一说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
课堂小
么相同的地方?(想 象奇特)
结及拓
展延伸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在叙述中加上奇特的想象,让文章更加生动,耐人
寻味。)

大自然的话语
星星
板书
内容
花之歌 诸元素之女 仰望星空
礼品 对光明心驰神往
婚礼的冠冕
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课后反思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变形记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2课时


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2.能够语言 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
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想象自己变成其他东西以后会看到些什么,确定选择哪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来写。


教学

难点
把想写的事情写具体。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以《草虫的村落》为例,明确写作目标。
2.学生交流合作,确定题目写作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回顾课文,激发想象
1.谈话: 《草虫的村落》一课作者的目光随着爬行的
小虫,去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表达了作者对昆虫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生交流:课文为我们描绘出了什么样的昆虫世
界?
(草茎组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虫成了游侠,随着草虫
与同伴的一路招呼,“我”来到了草虫的村 落。在草虫的
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
道”“小巷”;看到了 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
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
二 次备课

新课

教学


家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的生活……)
二、重温课文,学习表达
1.《草虫的村落》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
分组讨论后推荐一名同学汇报。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点拨指导:
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丰富的想象。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
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
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 ”;看到振动翅膀
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
甲虫,把它们想象成 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丰富的
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而使一


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
(2)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村落,原本是人聚居
的地方,而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草虫的
村落,其实无非 就是草虫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里,
它和人类的生活天地没有两样。那里有街道,有小巷,还
有形形色色的人们,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
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它们不但会享受生活,还 会创造生
活。)
三、先想后说,练习口语
1.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也想像《草虫的 村落》的作者
一样,去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你想把自己变成
什么呢?为什么? (指导学生可以大胆想象,既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大的
东西,也可以想象成小的东西。学生可以相互说 一说,自
己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说一说变成以后,你会在哪里?你会怎样生活?你< br>观察到了哪些有意义的事物?它们怎样生活?同桌之间
相互说一说。
四、自定题目,独立作文
1.可以从课本上的题目中自己选择一个,也可以自拟
题目。
2.学生作文。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交流习作,请同学提意见。
2.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作文,完成作品。

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完成习作,自我评价。
1.出示自评标准,自评等级。
(1)自评(一颗星)
语句通顺,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敢于大
胆想象。
(2)自评(两颗星)
语句通顺、生动;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
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想象丰富。
2.师补充要求: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自己的
习作吧,并把自评的结果写在题目的左边。
3.刚才有哪些同学得到了两颗星?谁愿意来和大
家一起分享你的习作?还要接受同学们的评价 呢!
二、交换习作,相互评改
1.四人一组,自由组合,相互交换习作、评改。
2.教师提出修改的要求:
新课

教学


(1)叙述是否具体生动,合情合理。
(2)圈出错别字,勾画出好词好句。
(3)参照自 评成绩,综合小组成员意见,给出建议成
绩。并将评价成绩写在题目的右边。评出组内有特色
的 文章或段落。
3.小组按要求评改习作。如果你们小组有什么拿不准
的地方,老师可以帮帮你 们。刚才每个小组都拿到了
这张“今日之星”的奖项单。其中,希望星奖给本组
习作最好的同学 ,冲刺星奖给本组习作进步最大的同
学,神笔星奖给书写最棒的同学,聪明星奖给讲评时
听得最 认真的同学。
4.四人小组互评互议,教师巡视,并参加一个四人小
组的评改。
5 .教师组织反馈四人学习小组的评改情况:刚才有哪
些同学得到了聪明星?看来你们是最会听的孩子。那
神笔星呢?一定是书写最棒的同学。我们的冲刺星呢?
你们的进步最大,要再接再厉哦!还有希 望星呢,未


来的小作家。
6.四人小组汇报评改情况:请2—3小组到前面来。(师
相机引导学生评价并修改。)
三、及时鼓励,完善习作
1.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听了小组成员的意见和
刚才 同学间的汇报,想不想再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
好,那就让我们现在行动,在原文上改吧。
2 .自主习作交流会:修改之后,可以去给你的好朋友
或现场的老师读读你修改过后的习作,讲讲你变成另
外的东西以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听听他们有什
么感受和好的建议吧!
小结语: 今天,我们用手中的这支笔,给想象插
上了翅膀了,开心吗?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回家
将自 己的作文读给家长听,还可根据他们的建议修
改。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2课时


1.认识排比句,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教学

目标

2.了解分号的用法。
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
2.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以《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为例,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2.从读中感悟排比句、分号的用法和作用。

文章《蟋蟀的住宅》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对比阅读教学
(一)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1.我们刚刚学习了《草虫的村落》这篇文章,大家一
定 对文章的内容记忆深刻。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文章中让
你印象最深的部分?
(黑甲虫回到村子受到欢迎;甲虫音乐家们在大树下
演奏;“村民们辛勤劳动”……)
2.我们以前还学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蟋蟀的住宅》,
同学们还记得吧?谁能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中 的什么内容
让你记忆犹新?
(蟋蟀慎重选择住址;蟋蟀的住宅布置合理;蟋蟀建
住宅 的时间;蟋蟀建住宅时很辛勤,不怕苦不怕累……)
3.现在,我给大家打印了《蟋蟀的住宅》这篇文 章,
发给大家。今天我们来把这篇课文和《草虫的村落》放在
一起让大家阅读,阅读后完成老师 发给大家的表格,好
新课

教学


吗?
(二)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1.各小组上交完成的表格。
2.教师评价并指导:
(1)两篇文章都是描写昆虫的。
(2)在内容上:《蟋蟀的住宅》主要写了蟋蟀建住
宅时的选址、住宅特点、建造时间和蟋蟀辛勤地建造自己
的住宅等内容,《草虫的村落》主要写了作者 追随黑甲虫
一次游历的过程,其中包括甲虫迷路、回到村子、看到甲
虫音乐家演奏及劳动等情节 。
(3)在写作手法上,《蟋蟀的住宅》是作者通过大
量的观察、研究具体写住宅的情形;《 草虫的村落》则运
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拟人手法,把一次神奇的游历写
得充满情趣。
(4)情感表达:两篇文章都表达出作者热爱自然、
喜欢昆虫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提出要求
像刚才这种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的方法叫对比



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有很多好处,今后我们要多用这种方
法,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新的发现。(板书:对 比阅读《草
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
二、排比教学
(一)观察句式,了解句意。
小组讨论,探究,学生读后,谈一谈自己的发现。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
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我是……”的句式,强调花的
作用之大。)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
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 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的句式,
强调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
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 光那么
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像……那么……”的句式,
强调了野花的美丽。)
(二)认识排比,明白作用
1.教师讲解:
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 同或相似、语
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我们刚才
读过的这三段话都是排比 。(板书:排比)
2.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1)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的作用。
(2)教师评价总结,明确:
用排比来说 理,可以使条理分明;用排比来抒情,
可以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
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板书:作用:说理条理分明、抒情气势强烈、叙事


写景形象生动)
(三)练习运用,互评互改。
1.教师出示练习题:
以田野景色为描写对象,写一个排比句。
2.学生互评,教师指导。
3.自我修改,力求完美。
三、分号教学
(一)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
1.自读自悟,分号常在什么地方使用。
(1)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
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
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 ,白昼的那只硕大
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这段话是讲花儿在不同地点不同状态下的情况。这
些分句之间都是并列关系。)
( 2)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
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 就
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这段话是讲地区之间吸收热量多少不同而形 成风
这个道理的。两个分句分别讲两种相反的情况。)
(二)想一想,认识分号作用。
1.学生议一议,想一想,分号与逗号、句号有什么不
同。
2.教师指导讲解: < br>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
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 果等,通常
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板书:分号表示并列、
转折、承接、因果关系)
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
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三)写一写,感悟分号用法。
1.以“爱心”为话题练习写一段话,用上分号。
2.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课堂小
结及拓
四、课堂总结
展延伸



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
教学

目标

2.理解诗歌中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 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
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二、正确朗读,初步感知
1.请学生自己揣摩,确定怎样读这首诗。
2.学生试读,教师指导:
(1)节奏常识:
①古诗五言句按音节划分一般是:221。例如:
绿树村边合。
②有破读现象时,要按意义划分。例如:故人具

二次备课

导入


新课

教学


鸡黍。
训练:按音节兼顾意义的方法对诗歌进行节奏划分,
并说明理由。
强调:古诗节奏划 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所以,
懂字词,说译文是正确划分古诗节奏的关键。
3. 按照节奏,练习朗读。
4.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三、熟读诗歌,体会含义
1.多媒体依次出示诗句,赏析指导


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
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 ?
(对偶)
师讲述什么是对偶句。
师生对对子:“绿树”对________;“ 村边”对_______;
“合”对______“绿树村边合,”对____________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把酒
话桑麻。”)
2.再读诗歌,品诗意境
四、练习背诵。
对比阅读《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
板书
内容
排比 作用:说理条理分明、抒情气势强烈、叙事写景形象生动
分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朋友的热情 纯朴的友情 热爱大自然激情












单元
第二单元

主备人

单元课时 二次备课人

二次备课时间

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 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七律·长征》
《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 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
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 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
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
(1) 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
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 统教育的好教材。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
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
都 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获得 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
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 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
写法来写场面。

课题

5、七律·长征

课型

授课
时间

讲读课文


2课时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

目标

2.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3.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
气概。

教学

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识记“崖、渡”2个生字,理解本诗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
3.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具
准备
《长征》朗诵录音。电视剧《长征》片段。


教学设计

一、了解历史,深情导入新课
(长征行军图片。播放诗歌朗诵录音)
导入


二次备课



2.了解诗体:像《长征》这样的 诗叫做——七律。
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字,
第2、 4 、6、 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二、朗读感知,了解诗歌内容
1.指名读古诗三遍,纠正字音。
2.谁来给他一些建议。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
遍吗?
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
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歌大意
新课

教学


1.默读,静思大意。
2.你读懂了什么那句诗?(生试着说说意思)哪些地方
还不理解呢?
3.明确诗意:
四、反复朗读,谈谈深刻感受
(一)多种形式朗读
(二)谈谈自己从古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1.小组内的同学分别说一说。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师生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正确理解诗句。
2.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
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红军长征路线图,电影《飞夺泸定桥》片段。


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激情导入新课
1.全体同学大声朗读《七律 长征》。
导入


二次备课



2.谈话【课件6】红军长征路线图
3.

在长征即将胜利之时,毛泽东主 席回首这惊心动
魄的行程,心潮澎湃,挥笔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
律·长征》。齐读。

二、学习诗歌,品悟诗中情感
1.学习诗句:
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 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
“——”画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
﹏”画出描写红军 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3.学生自由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
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板书:腾细浪 走泥丸)
新课

教学


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 里只是翻
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A云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板书:大渡河 强渡)
(2)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① 那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呢?

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
喜”指什么?还指什么?
③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三军


过后尽开颜,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
④是呀,看着雪山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坚强的信念、
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一句话──
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我们从诗句中读出了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读 出
了战士们的无畏和乐观精神。(板书:尽开颜)

三、拓展延伸,感受伟人风采
1.读全诗。
2.教师总结: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3.积累,试背。
4.毛主席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豪情万丈,成为不
朽的史诗。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毛泽东的诗词,好好
地读一读。
五、课堂总结,学习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难) 只等闲
万水 金沙江 (巧渡)
板书

内容

大渡河 (强渡)
千山 五岭 (腾细浪)
乌蒙 (走泥丸)
尽开颜

教学反思



课题

教学

目标

6、狼牙山五壮士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满腔怒火、搏斗 、崎岖、横七竖
八、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 壮烈牺牲的
英雄事迹。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
育。

教学

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教学

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难点
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
事? (学生朗读、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 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3.自学生字新词。
4.自学检测:
②这些词语,描写对象有什么不同?(前两行是描写五壮
士的,后面一行是描写敌人的)
新课

教学


③描写对象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同学们在学习课
文的时候,如果能像这样关注到两组词语所 表达的不同感
情色彩,那你对人物的理解一定会更加深刻。来,体会着
这些词语表达的感情,我 们一起来读读。
三、熟读课文,梳理顺序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
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顺.。


3.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
4.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哪些自然段是事
情的结果呢?
(板书:接受任务 英勇跳崖)
5.课文的2—5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写的什么?
能跟老师一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
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文章就是按照这样一个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五部分向我们
展现了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

课堂小
结及拓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展延伸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复习所学内容,说五壮士的事迹。
2.研读课文,感悟壮士们英勇顽强、毫不畏惧和舍生取义的精神。

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二次备课


一、复习上节内容,做好新课衔接


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勇顽强
1.师: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斗场面的句
子,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
3.教师指名读
4.师:同学们,现在,你就是五壮士中的一员,那些
一拨又一拨冲 上来的敌人,用枪用刀杀害了你的亲人
你的同胞,用火烧毁了你的房子你的村庄的敌人,你
准备 怎样去报仇?(齐读,读得雄壮有力。)
5.师: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五位战士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抓住了五位战士的神态动作进
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这些神态动作中我们就能体 会到
五壮士的——(英勇)体会到他们对——(敌人的仇
恨)那英勇的五壮士为什么如此仇恨敌 人呢?
6.师小结
新课

教学


三、研读“引上绝路”,感悟毫不畏惧
四、研读“顶峰歼敌”,感悟宁死不屈
五、研读“英勇跳崖”,感悟舍生取义
1.师:最壮烈的一幕出现了。师配乐范读“英勇跳崖”
部分,即第6—9自然段。
2.师:带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想一想五壮士是带
着怎样的感情跳崖的?完成屏幕上的练习。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 ,带
着 ,带着 。昂首挺胸,相
继跳崖。
(生:填带着“胜利的喜悦”)(师板书:胜利的喜
悦)
3.师:五壮士明明要牺牲了,为什么还要带着“胜利
的喜悦”?
狼牙山五壮士:马宝玉 葛振林 宋学义 胡德林 胡福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六、谈话拓展升华,再次激发情感


顶峰歼敌
板书

内容

引上绝路 胜利的喜悦
痛击敌人 对敌人的憎恨
接受任务 对党和人民的热爱

教学反思




课题

7、开国大典

课型

授课
时间

讲读课文


2课时


1.正确读写“盏、栏”等13个生字。
教学

目标

2.正确理解并读写“爆发、旗帜、阅兵、制服、坦克、距离、汇集”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4.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

教学

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

难点
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
2. 梳理文章脉络。
3.
朗读课文,感受典礼的盛大。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二次备课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三、感知整体,梳理脉络。
给每个场面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这
一场面的。
1. 检查各小组完成情况,点拨指导。出示:
入场(1-4)——典礼(5-10)——阅兵(11-13)——
游行(14、15)
3.指名完成情况较好的小组介绍经验:说说自己的小组是
怎样划分着这些场面的。(抓段首的 中心句)
四、进入会场,感悟“盛大”。
1.请同学们读第1-4自然段,思考:从哪些 方面能看出典
礼的盛大?结合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一说。
新课

教学


2.全班交流,明确:
A.第一自然段:人数众多——总数达三十万人;到场
人物地位重要。
B.第二自然段:会场大——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大
的城市中心广场。
C.第三自然段:会场布置热闹喜庆。
D.第四自然段:群众急切、激动的心情。
3.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 读课文,指
名交流。(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1)通过读,了解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
(2)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 到工人和农
民,在课文第4自然段中写到他们都来自哪里?(学生读
相关的语句)(板书:群众 进场)
(3)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


(激动、沸腾、难以平静……)
(4)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师指导朗读:要读好关
键词“直奔”“赶”等。)
(5)想一想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人们的激动心情
呢?谁来读一读?
(6)教师评价,小结:读得很好,我听出了人们的心情
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啊!
4.过渡:群众队伍中,许多人都是很早就往这儿赶。到了
正午,天安门广场上已经……(学 生接读)

五、巧设情境,总结升华。
课堂小
1.下午三点整,毛主席走 上主席台。现在,请同学们从屏
结及拓
展延伸

幕上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

2.听着毛主席庄严的宣告、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
肯定有很多的感触、很多 话想说,请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 分别感受开国大典中五个激动人心的场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场面描写中以点带面的写作方法。

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二次备课


一、复习回顾,衔接新课

二、参加典礼,感受自豪。
(一)出示学习要求
新课

教学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

句,认真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作简单批注。
(二)试着把感受有感情地读出来。
1. 自由读一读自己画出的部分。


2. 同位相互读一读,评一评。
(三)分析语言,体会本文内涵
1.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谁先来把你的感受深的部分汇
报一下?
2.品读第一个场面——典礼前,毛主席出场。
3.品味第二个场面——典礼中,毛主席的庄严宣布
4.品读第三个场面——升国旗,向世界宣布,中国人
民站起来了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 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
——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
齐抬起头 ,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引读第8自然段)
PPT图片:红军爬雪山、过草地 杨靖宇 刘胡兰
5.品读第四个场面——阅兵式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出示: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 ,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
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
了,把手 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
欢喜和激动
6.品读第五个场面——群众游行
三、整体回顾,揣摩写法
1.大典的场面深深感染着你我,大典的盛况让亿万人
民群 众欣喜若狂。我们推感受到了大典那激动喜庆的
气氛,感受到了毛主席那伟大的形象,我们为祖国骄傲。我们更加崇敬毛主席。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四、 推荐影片,课外拓展


开国大典
群众进场
板书

内容

举行典礼 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
阅兵式中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群众游行

教学反思



课题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歼灭、憧憬、千钧一发”等重点词语
的含义。
教学

目标

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先烈
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
4.掌握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

重点

抓住几个“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8※.
灯光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难点
抓住主要线索,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二、聚焦“灯光”,理解课文
1.学到这,能说说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
(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
美好的憧憬。)
引导:如果只想 到这一层,远远不够。我们的学习应
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默读课文,再想想这个问
题 。
2.学生默读。教师引导:文中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
你发现到了吗?
(郝副营长在黑暗中点燃书本,照亮后续部队前进的道
路。)
3.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十自然段,用心感受这特殊的“灯
光”
(1)“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请联系文中语句介绍当
新课

教学


时的情况。
(2)“灯光”对战友意味着什么?(生的希望,战斗的
胜利……)
可是, 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郝副营长清楚会有这样的后果吗?这样做是为了谁?请联系上文对郝副营长的描写,静静地思考。
“灯光”对郝副营长意味着什么?(为了全国解放,
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而牺牲自己。)
4.再现“灯光”。
(1)教师范读。请大家在脑海中再现这一感人的画面。
(2 )郝副营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和
安乐,让我们满怀敬意来读这特殊的“灯光”。


(1)根据刚才的想象,写写郝副营长当时的心情、动作、
神情,让英雄的形象刻画得更清晰。
四、拓展文路,深化主题
1.最后的告别
2.主题深化
这“灯光”会熄灭吗?请发表你的看法。


(这“灯光”其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 牲、无私奉献的伟大
精神,因此不会熄灭,必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3.在那个战火纷 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像郝副营长这样的
英雄人物。正是他们默默地燃烧自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
幸福生活。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读
一读英雄们的故事。
4.无论过去 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不要忘记今天
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灯光
板书
内容
灯光 (多好啊) 幸福生活
火光 (多好啊) 生命换取


课后反思



课题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演讲


1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1.学习并初步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
2.学习写好演讲稿。

编写演讲稿。

教学

难点
登台演讲,掌握演讲技巧。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导入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欣赏经典,初步感知
1.播放演讲视频。
2.学生评价,谈观后的收获。
3. 评价,并讲明要作好演讲的要求:①写好演讲稿;②掌
握演讲技巧。
三、出示话题,做好准备
1.班上要搞一次演讲活动,要求全体同学都参加。
2.出示演讲的话题,自己根据内容拟定题目。
【课件3】演讲的话题范围:
科学 读书 锻炼身体 健康饮食
3.引导学生思考:我要写哪个话题?怎样才能写好演讲
稿?怎样才能作好演讲?
四、明确写法,编写讲稿
新课

教学


1.讲解演讲稿的写法,出示要点。
【课件4】怎样写好演讲稿?
 观点要鲜明。


 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
引用名言警句。
 要有感染力,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
2. 出示演讲稿事例,学生感悟。
3. 教师总结并板书:
(编写讲稿:观点鲜明 选材合适 感染力强)
五、学习技巧,登台演讲
1.讲解演讲技巧,出示要点。
【课件8】演讲技巧
 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 演讲时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
表现力。
2. 根据自己的演讲内容,想一想场上应该怎样发挥。


3. 教师指导并板书:
(登台演讲:停顿 重复 手势动作)
4.
班级内组织演讲比赛,每位同学都上台演讲 。(合理安
排演讲的时间,可以利用每次上课前的十分钟。)

演讲
板书
编写讲稿:观点鲜明 选材合适 感染力强
设计
登台演讲:停顿 重复 手势动作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多彩的活动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课时


1.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叙一次集体活动。
2.关注整个活动场景,写一写同学的动作、神态、语言。
3.把这次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

怎样把事例写具体,通过事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

难点
关注整个活动场景,写一写同学的动作、神态、语言。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
二、拓展思路
回忆一下,校园生活我们经历了哪些活动?
1.让学生说说进入印象最深的活动。
新课

教学


二次备课

2.总结学生发言。
体育竞技类:拔河、跳绳、接力赛、游泳,骑马、攀岩、
固棋……
文艺演出类:合唱、课本剧表演、啦啦队表演、集体
舞……
公益慈善类:看望老人、植树、与参加儿童联谊、广
场清洁、爱心助学……


民俗活动类:赛龙舟、包粽子比赛、写春联、踏青、
元宵灯会…
校园生活类:开学典礼、课间操、校运会。
3.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多彩的活动”。根据教材 的提
示,这里的“活动”主要指校内外举办的各种集体活动。
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记忆宝库里的相 关资源,以“集体活动”
为关键词搜索能够唤醒体验的各种材料,然后筛选、确定
写作的材料, 继而思考、提炼材料的意义。
三、明确观察角度
首先,要明确观察角度。然后从特定角度回 顾活动过
程中的具体情景,把印象最深刻的、感受最强烈、观察到
的信息最丰富的阶段确定为写 作的重点阶段,这个阶段通
常也是活动的高潮阶段,比如气氛最紧张时、感情最热烈
时、场面最 宏大时等。
最后,围绕中心确定记叙的顺序。可以顺叙,按照时间
顺序依次叙述活动的先后过 程;也可以倒叙,把活动的结
果或者活动中某一个阶段提到开头去写,再来回顾活动的
起因和经 过。
四、回顾活动,确定中心与材料
1.通过对话交流唤醒学生
(1)这是哪一次活动
(2)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3)是活动哪一个阶段的场面?
(4)这个场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了吗?为什么?
(5)你在这次活动中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6)如今再看到这个场面,有何感受?
(7)哪一点让你产生了这个感受?
(6)如今再看到这个场面,有何感受?
(7)哪一点让你产生了这个感受?
2.整合师生对话的内容,明确题意:选择亲身经历的< br>一次活动,写出在活动中见所闻所感,突出“难忘”这个特
点;“难忘”的原因在记录见闻感受的 基础上,提炼即为文
章的中心。


五、写作实践
1. 明确写作要求
2.具体指导:
选材并在组内、班内交流素材和独特的感受或体验。
3. 初稿完成后,组织学生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互相
批改,然后誊写在作文本上。
(1)习作前,学生读一读一篇优秀的例文《多彩的活
动》(课前已经发到学生手中)
(2)读完后,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3)开始习作
六、分享伙伴的作品。
1.写完后,和附近的同学交换看一看。
2.互相批阅,提出自己的建议。
3.听同学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反思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2课时


1. 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教学

目标

2. 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3. 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4.
读懂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教学

重点

词句段运用(相同句式 “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

难点
理解并积累一组爱国名言。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
2.学习并运用说话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交流平台
1.读下面两段文字,说说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出
示:【课件2、3】
文段1:
文段2:
2. 学生交流。
3.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1)这两段文字都是场面描写。(板书:场面描写)
(2)文段1和文段2既有详细叙述又 有概括叙述描写,
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点面结合。点,指的是对个别人或物的
细致刻画;面,指的 是全场情景的总的描绘(面)。
(板书:点面结合)
4.练习,认识“点”与“面”。
二次备课

新课

教学


(1)请同学们把两个文段中“面”的描写部分用“ ”

画出来,“点”的描写部分用“ ”画出来。
(2)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4. 小练笔《拔河比赛片段》。
请同学们按一定顺序,点面结合来写一写拔河比赛的片
段,注意细节的刻画。
二、词句段运用
(一)相同句式
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3. 教师小结,指导:
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相同的句式。(板书:相同句式)
4. 练习用相同的句式写句子。
(二)“说”的多种表达方式
1. 读句子,注意“说”的表达方式。
2. 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句子里“说”的表达方式是什


么?
3. 教师总结:如果对话都用“说”来表示,那就显得单
调、 枯燥。这几个句子中分别用“赞叹、婉言谢绝”代替
了“说”。还有的时候,先把语言写出来,然后再交 代说
话者。还可以直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也能表示。
(板书:“说”的表达方式)
写几个人物说话的句子,分别用上四种不同的对话表
达方式。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2.读懂并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课件

教学设计

一、书写提示
1.谈话导入:我们要 举行一次书法作品展览,把你优
秀的书法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大家愿意参加吗?(板
书:创作书 法作品)
2.优秀作品欣赏。出示
【课件5】优秀书法作品图片
3. 学生评价,说一说从作品图片中你有什么发现或
新课

教学


二次备课

收获。
(竖幅的作品从右往左写,署名在左下角;横幅的作
品从上往下,署名在右下)
4.教师温馨提示:
(1)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2)书写正确,字体规范。
(3)自我检视,不断提高。
4.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唐诗。可
以先在草纸上练习几遍,然后在书法纸上书写。
5.班内作品展示。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名言警句,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
【课件6-1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
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积累爱国名言)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后
出师 表》,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2)“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时
期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
死亡看作回家 一样。突出表现了一种爱国情感。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这句话出自《宋史 李纲列传上》,意思是祖宗留下
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
让给别人。
(4)“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宋代陆游的《病
起书怀》。意思是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 从没忘掉
忧国忧民的责任。
4. 再来读一读这些名句,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5. 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一、场面描写,点面结合
板书
设计
二、相同句式,“说”的表达方式
三、创作书法作品
四、积累爱国名言
教学反思







单元
第三单元

主备人

单元课时 二次备课人

二次备课时间

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 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要求进行编
排的。主要由《竹节人》《宇 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
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不同 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
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2.本单元重点:
(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 意安排了这一
训练点。《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①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③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 注
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
面 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①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②人类能否
移居火星?这样 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故宫博物
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①为 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②为家人介绍景点。要求学生自己根
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竹节人》一课,作者在描写玩竹节人和
老师也在玩竹 节人两段内容时,就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
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宇 宙生命之谜》一课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好奇心和科学家
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我们也要学习这种 写法,写事物时融入感情。

课题

9、竹节人

课型

授课
时间

讲读课文


2课时


1.正确认读书写“豁、凛”等16个生字,理解“风靡、威风凛 凛、别出心裁”等
教学

目标

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带给人们的无限乐趣,读懂“我”
因为玩竹节人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3.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

重点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归纳文段的大意。

教学

难点
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3.梳理文章结构。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二次备课



一、谈玩具导入新课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理解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
容?
(1)根据课文,完成屏幕上的练习题。
出示
1.根据下列划分标准,写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
题表示)
新课

教学


2.课文中哪一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学生汇报完成情况,教师指导:
A.课文主要叙述了三部分内容
①—④制作竹节人
⑤—

19斗竹节人
20—

29老师也喜欢斗竹节人

3. 快速读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读词语书写生字
1.认真读一读自己画出的词语,同位相互说一说词语的意
思。
2.在田字格纸上练习书写生字,写完后同位评点。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分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掌握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学习积累语言。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答问题做好衔接

二次备课

导入


1. 提问:《竹节人》一课从记叙的内容上看,可以
分成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制作竹节人 斗竹节人 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
2.
说一说,自己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你记住了些


什么细节?

二、分小组探究学习
(一)按照学生的兴趣,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各组
的学习任务如下:
出示: 一组:写出竹节人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
玩具。
二组:体会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快乐,说给大家听。
三组:讲一个有关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
(二)小组探究,完成本小组的任务。
1.每小组集中在一块儿,同学们找出与自己小组探
究问题相关的段落认真读一读,然后交流、合作。
2.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讲台汇报。
3.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指导。
第一组:
【课件9】竹节人制作指南:
新课

教学


(板书:制作:一截长的 八截短的)
玩法:将线绳一松一紧,竹节人的身子摆动,手挥舞。
在竹节人的手上可以系上或安上东西当武器。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可以玩对打的游戏。
第二组:
【课件10】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板书:玩法(乐趣):破课桌——古战场 下课时
——上课时)
第三组
【课件11】老师与竹节人的故事
(1)起因:“我”课上玩竹节人。
(2)经过: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同学们在
老师办公室窗外寻找老师扔掉的竹节人。
(3)结果:我们意外发现老师也在全神贯注地玩竹
节人。
(板书:故事:没收 全神贯注 )


三、抓重点感悟语言
1. 出示:【课件12】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
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学生讨论:
2. 出示:【课件13】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 袋,
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
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 作鸟兽散。
学生独立思考:
(1)“一圈”“跺脚拍手,咋咋呼呼”说明了什么?
(玩竹节人真有趣,竹节人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
趣。)
(2)这句话并没有直接写 竹节人搏斗得多么激烈,
但我们可以从围观者的表现看出来,这是什么写法?
(侧面描写)
3.出示:【课件14】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
那竹节人。 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
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学生独立思考:
(1)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从哪几个词语可以
看出来?
(老师也很喜欢玩竹节人,从“念念有词、全神贯注、
忘乎所以”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2)从全文的中心意思来看,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老师竟然也玩得那么入迷,说明竹节人 确实给人们
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不只是孩子们才喜欢。)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四、 谈收获课外拓展
1. 学生说一说学习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

竹节人

板书

内容


制作:一截长的 八截短的
玩法(乐趣):破课桌——古战场 下课时——上课时
故事:没收 全神贯注
教学反思



课题

10、宇宙生命之谜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认识“嫦、娥、尚、揭”等12个生字,理解新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
教学

目标

讲的,以及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通过阅读,感悟出阅读方法。
4.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热 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

重点

了解课文中讲的关于宇宙生命的知识,理清作者的讲述顺序。

教学

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悟出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顺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导入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目标阅读
1.【课件1】(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谜”是什么意思呀?
三、2.出示:
【课件3】阅读提示
(1)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3)结论是什么?
(4)提出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说一说。
三、了解内容,理清顺序。
1.班上交流。
讨论作者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哪些内
容?
新课

教学


(1) 天体上生命存在具备的四个条件;
(2) 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3) 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4) 科学家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了近距离的观测,揭
开了火星神秘的面纱;
(5) 人们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
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生命。
2.请同 学们自己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部分是讨论“宇宙
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的?(2—9自然段。)
3.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学
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指导点拨:
4.现在你知道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了吗?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探求结论)
四、识记字词,正确书写。



课堂小
五、汇报收获,布置练习
结及拓
展延伸

1.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什么?

2.课下把课文再仔细读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分析课文,了解火星上为什么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2.学习说明道理的说明方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二次备课



一、检查提问,衔接新课

二、分组学习,点拨指导
1.学生分组自学课文第二部分。各小组来分析自己小
组分配到的段落。
第一组:分析第二、三自然段。
第二组:分析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三组:分析第五——八自然段。
第四组:分析第九自然段。
第五组:分析第十自然段。
新课

教学


2.围绕问题学习、看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是怎样讲道理的?组内进行交流,小组间进行汇报。
教师指导:
(一)第一组:
分析第二、三自然段。
1.作者从理论和分析两个方面说明了“地球之外有生
命存在”。
(板书:生命存在的条件
1. 适合的温度
2. 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
3. 适当的大气


4. 足够的光热)
第二组:
分析课文第四自然段。
根据生命存活的四个条件,科学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条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
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排除了出去。
作者运用列举法,把这几个星球不符合的原因给
我们一一进行了列举,使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六个星球的特点。
作者根据四个条件证明,认为火星唯一符合这些
条件,但却一直被科学家们所争论。
第三组:
分析第五至八自然段。
为了揭开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奥秘,作者先用< br>了比较法证明。他把火星与地球进行比较,找到了两
个相似点:
1.自转时间相似;
2.有昼夜,有四季,两极也都寒冷。由这两种比
较出的相似点,又引出了科学家的两种猜测: (1)
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运河;(2)火星表面颜色随
季节变化,认为那是植物在变色。
(板书:人类探索的发现 火星的探秘)
第四组:
分析第十、十一自然段。 < br>虽然火星上没有生命,但在太阳系之外,还有许
多人类不可知的星系。人们确信:在不断的探索中 ,
一定会解开这个“宇宙生命之谜”。
第五组::分析第10自然段。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
宙之谜。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三、交流反馈,课堂小结。


宇宙生命之谜
生命存在的条件 人类探索的发现
板书

内容

1.适合的温度
2.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 火星的探秘
3.适当的大气
4.足够的光热

教学反思

1
课题

11、故宫博物院

课型

1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教学

目标

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3.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

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

难点
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二次备课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明确任务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为介绍故宫为我们提供的四份材
料。
2.根据不同的任务,确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出示:【课件3】
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
线图。
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
解。
三、指导方法
1.画图提示: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好故
宫博物院路线图。
(板书:故宫博物馆参观路线图)
⑴ 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
过……到……”
新课

教学


“走进……”“进了……就到……”“从……出……
就到……”


⑵ 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
“往北”……
2. 景点讲解:(板书:景点介绍)
(1)根据课文和图片分组介绍一两处景物。(外观、内
景、位置、用途等。)
(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语言优美,说明准确,
有自己的创意。
四、汇报评价,点拨指导。
(一)检查指导任务
一、参观路线图
1.指名说一说参观路线图怎么画?(参观路线是怎样
的?)
2.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1)只看参观的路线,我们的着眼点就放在文章中的某
些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语上,可以用笔圈画出各处景
点,再通过说明语言确定出具体方位,就可以绘制 出参观


路线图了。
(2)阅读《材料三》 明确参观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板书:由南向北)
出示:【课件4】
天安门 →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前朝(三大殿、文< br>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
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景山
(二)检查指导任务
二、介绍一两处景物
1.检查提问:你想选取哪两处景物来介绍呢?你想从哪些
方面来介绍呢?
2.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太和殿)作者介绍了太和
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指导)
出示:【课件5】
五、合作探究,课堂小结。
(一)分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汇报,评价,指导。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故宫博物院)
2.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迅速从课文中
找出有关语句证明。

课堂小
结及拓
(二)课堂总结
展延伸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由南向北
板书

内容
景点介绍: (1)台基
太和殿 (2)外观 内装
(3)位置和功用
(4)重建


教学反思











课题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让生活更美好


1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1.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通过文字来表达感情。
2. 学会正确选择材料写作文。
3.
先想后写,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内心情感。

怎样把事例写具体,通过事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

难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谈我们的生活。
1. 小组同学相互说一说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事情。
新课

教学


二次备课

2. 比一比,谁的生活最美好。
3. 议论一下: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课件2】今天,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美好生活。
板书课题,出示课题。【出示课件1: 让生活更美好】
二、说说心动的活动。


出示:【课件3】
美食 旅行 梦想 创意
集邮 阅读 种花 诚信
1. 各小组的同学阅读课件上的词语,然后就自己喜欢的
一项活动谈一谈。
2. 指名班内汇报。
美食:不仅能大饱口福,还让我了解到了祖国丰富多
彩的饮食文化。
旅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迷人的风光,陶冶
情操,开阔视野。
梦想:让人奋进,为实现梦想不断努力。好好学习,
超越自我,追求永不停步。
创意:美好的创意让生活变得充实、美好,充满诗意。
……
3. 教师小结,评价。
三、写写选好的话题。
1. 围绕上面课件上出示的话题写一篇习作。
2. 温馨提示:
出示:【课件4】
 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 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
这样的影响。
 把这件事给你带来的快乐与美好写详细一些。
3.读读优秀的例文
(1)习作前,学生读一读这篇优秀的例文《诚信,让
生活更美好》(课前已经发到学生手中)
(2)读完后,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3)开始习作
四、分享伙伴的作品。
1.写完后,和附近的同学交换看一看。
2.互相批阅,提出自己的建议。
3.听同学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反思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1. 学习根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教学

目标

2. 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
达方式。
3.
积累古诗词《春日》。

教学

重点

积累朱熹的诗《春日》。

教学

难点
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和逐项说理的表达方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出示:【课件1】(板书课题: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学生自由说。
1. 教师小结:我们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就没有必
要把四份材 料仔仔细细读一遍,而是重点阅读材料一、材
料三和材料四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要做的任务是介绍太和< br>新课

教学


二次备课

殿这一处景点,则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
2. 同学们再想一下,我 们在学习《竹节人》时,如果你
的阅读任务是“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这一任务,你在阅读时应仔细阅读哪些部分呢?
5.教师再次小结:我们要仔细阅读的是与制 作和操作这种
玩具相关的部分,对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一部分,
就可以粗略地浏览一下。 所以我们应该这样做,
词句段运用
(一)看例子,仿写人物入迷的情景。


1. 请同学们分别阅读情景描写的三段文字,谈谈自己的
体会与感悟。
2. 指名同学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谈谈认识,说说这段文字
描写了什么情景,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分别点评,点拨指导。
(1)第一段文字描写的是一群同学围观竹节 人搏斗的情
景。这段先写了地点,然后从围观者人数之多、动作、声
音、注意力等方面,写出了 围观者围观时的情景,从侧面
写出了竹节人搏斗的诱惑,或者说玩竹节人给大家带来的
无穷的乐 趣。
(2)第二段文字描写的是座位后面同学看前面同学玩竹
节人的情景,主要运用了动作描 写,“伸长脖子,恨不能
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是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出玩
竹节人是多么 有乐趣的事情。
(3)第三段文字写的是罗丹忘我工作的情景。这段话中
有对罗丹的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还运用了想象和夸张。
大量的细节描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罗
丹。
4. 教师总结:写人物入迷的情景,要写出人物的表情、
动作、语言等,还可以用上夸张、想象。
(板书: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5.出示:【课件3】试着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情景。
(1)爸爸看电视或者看书入迷了……
(2)两位老爷爷在大树下下棋入迷了……
(3)美术老师画画入迷了……
……
5. 学生交换阅读,互相提提建议。
(二)学习用序数词逐项说明理由的表达方法。
1. 学生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一段话,注意加点
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的好处。
2. 分组交流讨论:你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你认为用
这种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3. 教师检查,指导:


4.请同学们从下面两个选题中自选一个,用自己刚 刚学到
的方式讲出自己的理由。
5.学生汇报,师生评价,主要评价依据:①是否用上了刚< br>学到的方式;②理由是否充分,并且相互独立,与其他各
项没有交叉或相容关系。
日积月累
一、指导预习
1.自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春日》。
(2)简介作者。(板书:朱熹)(朱熹,南宋哲学家、
教育家。)
3.(板书:《春日》)解诗题。(“春日”的意思是
在春天里。)
二、逐句学习,理解诗意
三、欣赏诗句,体会意境
1.诗中哪一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万紫千红总
是春。”)
2.作者是怎样描写 春天的景色的?(作者采用虚实结
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
象之 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
道理。)
四、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出示:【课件8】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 练习背诵。自由背,同桌背。

语文园地
板书
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设计
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说理: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春日》 朱熹
教学反思










单元
第四单元
主备人

单元课时 二次备课人


二次备课时间

第四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 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穷人》《在
柏林》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 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
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2.本单元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 的情节。如:
《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
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等。
这些 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


些 情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刻感受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情感。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
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
想象来虚构 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
人物。另外,我们在读小 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语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学习老
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 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
的战争。


课题

12、桥

课型

授课
时间

讲读课文


2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

目标

2.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
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

重点

1.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
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

难点
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9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二次备课




一、初读了解梗概
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三、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
么。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
英灵24~27。
新课

教学


四、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
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
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随机询
问:你会感到害怕?)
点拨语(可随机改变):
(1)第一句:像泼,像倒,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2)第二句:把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

五、拓展延伸
想象一 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
课堂小
结及拓
会是怎样的表现?
展延伸

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课件5】


(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
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
教学

目标

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 物的方法,领
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二次备课



复习听写,回顾前文

二、感受危情,引生入境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
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
的?
理解“势不可当”的意思。
(板书:山洪——咆哮而来 势不可当)
(3)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
说 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
新课

教学


(板书:人们——你拥我挤 跌跌撞撞)
4.出示【课件9】
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
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
1 .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
智。他面对乱哄哄拥到木桥桥头的人们是怎么做?怎< br>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
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2.教师指导:
(1)在老汉的指挥下,慌乱的村民们又是怎样过桥


的?
3.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
(板书:老汉——忠于职责 舍己为人)
四、重回题目,解决难点
1. 出示:
【课件】探究: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目?你认为
这座桥把什么与什么连接起来了?
2. 学生汇报。
3. 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题目中的“桥”不仅仅是指那座 窄窄的木桥。这
位深爱着自己儿子的父亲,这位忠于职责、舍己为人
的老汉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 座桥,一座救了群众的生
命桥呀!这座桥连接的是什么?(生与死、奉献与索
取、党员与群众… …)
(板书:桥)
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
1.学生读课文第7~22自然段,找到关于老汉的描
写,看看哪处描写最能打动你。
2.生相互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描写。
(1)抓住老汉的语言描写。
(2)老汉面临的“危”是什么?
(恶劣的环境,人们慌乱的局面。)
① 到文中描述环境的恶劣的相关语句,学生谈体
会。
抓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有感情地朗
读,体会语句较强的表现力。
②你又从哪里体会到了人们的慌乱呢?
(抓住“跌跌撞撞、你拥我挤”等关键词来体会。)
③指导朗读。
④小结:环境的恶劣描写和人们的慌乱更加衬托出了
老汉的临危不乱。


(3)文中还有对老汉的语言描写吗?找出来读一
读。
(4)对于老汉这个人物的描写,除了语言,还有哪
些方面? (5)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了
解人物关系。
师小结: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六、课后练笔,延续感情


教学反思






课题

13、穷人

课型

授课
时间

讲读课文


2课时


1.正确读写“溅、熄”等16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勉强、蜷缩”等
教学

目标

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 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
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 质。

教学

重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

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
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出示初读要求:
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 弄清字形;读好每一
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
地方多读几遍。
反馈初读情况。
3. 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
1.谈话启发: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请
默读梳理,形成文字。
2.学生自学:
新课

教学


(1)教师巡视,排疑解难,提示方法:先将课文划分为
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根据需要,指名2-- 3人交流,适度点评。
第一部分(1-- 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
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
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 她已经死去,就抱回了
两个遗孤。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 出海
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
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四、三读课文,初步扫描人物
1.过渡谈话: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大体内容,我们就可以认识有关的人物了。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桑娜 渔夫
五、引导读文,了解故事起因
1.我们先看第一段。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
画面?
(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
2.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 火没有熄,搁
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温暖而舒适的小屋,可以
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 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
庭,也可以看出女主人的勤劳。
(板书:温暖而舒适 勤劳)
3.从没有熄灭的炉火和没有擦净的食具告诉我们,桑娜
一边补着破帆,一边在做什么?(对, 她分明在等着自己
的丈夫。)
4.课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心惊
肉跳)
释:“心惊肉跳”。
介绍这个小屋的摆设,读时基本上是平静的,读到哪儿语
调开始转换?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天气的恶劣使桑娜恐惧极了,所以课 文上的“寒风呼啸”
“海浪拍击”“又黑又冷”更加重语气。
全班齐读。
指导:“心惊肉跳”一字一拍,却尾语调放低,好像不敢
想。
男生读第一节最后两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你们看,第二节写
了几层意思?(三层)
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
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
第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6.指导朗读
第一层:焦急。“十下,十一下”,重音,每一下都打在
桑娜的心上。


第二层:沉思,是插叙,读得平静些。
第三层:焦急地祈求。
7.朗读桑娜沉思的内容和桑娜说的话。

第二课时

1.通过批注品味文中语句,从桑娜夫妇的心理和言行神态中感受渔夫和桑娜
教学

目标

的美好心灵,并做出评价。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环境描写以 及心理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所起的作
用,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内容

二、抓住重点,感悟桑娜品质
1.这一部分中有哪些场景令你感动呢?请看阅读提
示。
阅读提示: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在
新课

教学


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一两个词语或简练的句子写出

自己的感受或由此想到的内容。
三、细品对话,体会渔夫心灵
1.提出学习要求: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第12自然
段至课文结尾处。思考: 渔夫具有什么 品质?你是从
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把有感受的句子画下来,并在
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2.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3.教师点拨、指导。
(1) 桑娜的丈夫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渔夫很善良)
从哪里体会到的?把相关的课文读出来吧!
(2)生读: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
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
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 醒来。”
(3)问:“熬”是什么意思?(忍受,耐苦支持)
能给“熬”换个词吗?(挨、忍、)
你读懂了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
将来会更苦,他想到了吗?(肯定想到了,但他
宁可以后自己苦点,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①这个决定是轻易做出来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 br>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
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 得
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②透过渔夫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既让我们 看
到了渔夫淳朴的形象,又让我们感受到他同样善良的
品质。(板书:神态、言行)
4.小结:


三、总结全文,回顾写作方法
1.穷人的心是相通的。 课文结尾写道:“你瞧,他们
在这里了。”你们想象一下,桑娜拉开帐子后又会怎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



样呢?(生说)再读读这个结尾,你觉得怎么样?
2.学生总结: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托尔
斯泰真不愧是伟大的作家!
3.通过学习课文,你们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呢?(正
面描写、侧面描写)
4.总结:


桑娜:温暖而舒适——勤劳
板书

内容

穷人 非……不可——善良 乐于助人
渔夫:神态、言行——心地善良

教学反思



1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14※.在柏林

课型

1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1.领会文章深厚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
2.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

教学

难点
学习小说如何运用抖包袱的手法将情节推向极至。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导入


一、导入话题 创设情境



二、探究标题 想象畅谈
1.战争是统治阶级之间利益的驱使。而在战争的阴霾下,
处于战争中心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又是 怎样的呢?《在柏
林》这个标题看上去很宽泛,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
(板书:在柏林)
2.同学们一定读过一些关于战争的文章或看过关于战争
的影片,可能对战争中人们的生活有各 种想象,请大家自
由发言,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均可。
3.教师适当引入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精神带来的苦难和摧
残,而后展开对文章的阅读。
三、深入文本 层层剖析
(一)分组探究下列问题。
1.两个小姑娘“不加思虑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来”说
明了什么?
新课

教学


2.老兵所说的“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
人院啊”,“他们的母亲”如果改为“她”好不好?
3.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 一眼,随
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
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 上有什么区别?
(二)学生汇报以后,师生评价,教师点拨指导。
1.说明了小姑娘的缺乏关怀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浅。(板
书: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 老妇人 后备役老兵)
2.“他们的母亲”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的关系,
用“他们的 母亲”的称法更直指人心,失去儿子的极端痛
楚显露无遗。(板书:失去三个儿子 送妻子进疯人院)
3.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
全文结尾处的“静”是慑入人心的震 惊和痛,是内心的流
血。
四、再探文题,品味主旨
1.分组讨论: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


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评价。
3.教师指导:
五、着眼结尾,感受技法
1.出示问题:
小说 的结尾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正是有了前面的
蓄势和铺垫,结尾时老兵满含血泪的控诉才更显沉重。请
你找找前面有哪些铺垫呢?
2.提问,评点。
3.指导:
例如一开 始老妇人让人不能捉摸的数数“一、二、三”,
一直到小说结尾处由老兵说出她是因儿子相继死去而变< br>疯的疯老太,而“一、二、三”正是她失去的三个儿子的
数字。还例如一开始小姑娘们的嗤笑,当 老兵说出真相后
车厢里的一片寂静。

课堂小
六、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结及拓
以反映战争为主题,根据你已读过的诗词或看过的电
展延伸


影,写一篇小小的读(观)后感。

在柏林
板书

内容
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
老妇人:失去三个儿子
后备役老兵:送妻子进疯人院
教学反思



课题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请你支持我


1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1.小组内的同学分角色扮演,模拟与老师交流的过程。
2.和同学交流:面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些什么?

交流时,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

教学

难点
交流中,能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二、模拟交流
1.同学们要办一份报纸,要明确以下问题:
(1)办报纸的目的是什么?
(活跃班级文化生活,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
力。)
(2)有哪些事情需要老师的帮助?
(在课外活动时分配出一定的时间;请老师把关报纸的质
量;提供纸张和印刷)
(3)老师可能会提出些什么问题?你想怎样回答?
新课

教学


二次备课

导入

(大家议论一下,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老师,我会怎
样想,怎样说?)
(板书:说想法,讲目的 做预案,备应对)
2.模拟交流过程,评价同学表现。
(1)小组讨论,设想一下交流过程。
(2)
 礼貌诚恳地说明来意。
 讲清楚办报的设想,说明目的。
 设想到老师可能的担心,想办法打消老师的顾虑。
(3)点拨指导:
师:找到老师,你怎样诚恳说明自己的来意呢?
生:老师,我想和您说件事。


师:还有谁说得更礼貌一些呢?
生:老师,请问您有时间吗?我想和您说件事。
师:这样说就更容易让老师接受了。我想老师 肯定会请这
位同学坐下,听他来讲。接下来,这位同学要向老师说明
办报的设想,他该怎么说呢 ?
生:我们想办一份报纸。
师:老师会怎么说?我想老师一定会问:你们怎么想到这
件事?对不对?
生:对,我 们就说一说。因为经常在订阅的报纸上看到好
多学生们办报的消息,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想法。
生:我还觉得要向老师说一说办报的好处。我觉得可以锻
炼和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师:自己办的报纸同学们一定最喜欢读,那样就可以提高
大家的阅读能力。
生:在报纸上,我们还可以发表一些建议,比如建议大家
保护环境、尊老爱幼等。
师:设想真不错。老师还可能会担心什么呢?
生:谁来当主编?多长时间出版一期,时间够用吗?……
师:想的真够全面,比我想到的还多呢。真不错。这些问
题你们都想过该怎么回答吗?
生:我们小组都想过了。
(4)各小组依次模拟表演,其他小组评价。
(5)教师评价。
三、口语练习
1.
 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
 说服同学,在班里成立“生物角”。
 说服校长,在学校组织一次义卖活动。
2.分小组领任务,每小组选择一个任务,小组内同学扮演
不同角色来交流。


四、课堂总结
1.要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要学会正确的口语课堂小
交际。态度诚恳礼貌;讲明设想,说清目的;做好预案,
结及拓

展延伸

从容回答。

2.面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注意:
 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
 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请你支持我
板书
设计




课题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说想法,讲目的
做预案,备应对
笔尖流出的故事


1.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
1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2.明确虚构故事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练习写虚构的故事。

根据给出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

教学

难点
想象一个完整并且吸引人的故事。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重温故事内容,了解特点
1.回忆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指三名同学分别说说三篇
新课

教学


二次备课

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总结:这三篇课文写的都是故事。
《桥》 一名老党员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
人过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穷人》 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贫穷的情况下,


收养邻居家两个孩子。
《在柏林》 一位后备役老兵把自己的妻子送往疯人
院,然后去参战。
这三个故事都是虚构的,都非常感人。
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因为作者
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来写。
(板书:虚构故事 情节曲折 吸引人)
二、根据提供材料,创编故事
1.学 生读一读课本上为我们提供的三组材料:环境和人
物,然后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准备创编故事。
2.教师指导。
写的时候注意:
 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 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 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任务的心理
活动。
3.分组指导
第一组 要注意:
1.地点:校园
2.时间:丁香花盛开的季节
3.人物一:张明 淘气包性格,学生角色;
人物二:王寒冰 “小辣椒”性格,班长角色;
人物三:李军,充满活力,班主任角色
4.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张明怎么淘气了,班长是 怎
样处理的?班主任李军老师又是怎么做的?
第二组 要注意:
1.时间:冬日黄昏
2.地点:街头
3.当时环境:车来人往
4.人物一:少年陆天 特点:充满爱心
人物二:流浪狗朵朵
5.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流浪狗出现在哪儿,什么样
子?陆天怎么发现了朵朵,他是怎么做的?


第三组 要注意:
1.时间:月光下(夜晚或深夜)
2.地点:村庄
3.人物一:铁蛋
人物二:爷爷 特点:体弱多病
4.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为什么只是爷爷和铁蛋?
爷爷出现了什么情况?铁蛋怎么办的?
(板书:时间 地点 人物 故事完整)
4.习作开始,独立完成。
三、相互交流习作,提出建议
1.交流习作,互相评阅。
2.提出建议,帮助修改。

板书
设计
虚构故事 情节曲折 吸引人
时间 地点 人物 故事完整
教学反思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1.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
教学

目标

2.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3.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有着明显的感情色彩。
4.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
5.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教学

重点

1.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积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教学

1.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
难点
2.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交流平台
一、回忆课文,说形象
1.请学生说一说本单元三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中的主
要人物是谁?
出示:【课件2】
《桥》:老支书指挥全村人过桥,舍己为人。
《穷人》:桑娜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儿。
《在柏林》:后备役老兵送妻子进疯人院。
主要人物分别是老支书、桑娜、后备役老兵。
2.分别指名说一说老支书、桑娜、老兵是什么样的人物形
象?
(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
桑娜;心怀怨恨、孤独无奈的老兵。)
二、理解形象,学方法
新课

1.分组讨论: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教学

2.出示:【课件3】


(1)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2)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指导:分别联系学过的课文的相关内容来解释课件内
容。(板书:多个层面理解人物形象)
词句段运用
一、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1.学生读课本上关于“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一段文字。
2.教师指导朗读并适当解释。
3.指名说说你理解到的关云长是什么形象?(武功高强的
大英雄)
4.明确: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作用很大。
(板书:情节突出人物形象)
5. 再次朗读本段文字,说一说你的脑海中还出现了怎样的
形象?(提示学生说具体,可以从穿着、武器、表 情、语


言等方面说一说。)
6.谁还能说出一些突出人物形象的情节?
二、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包含感情色彩
1.学生自读课本上的三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
2.指名说说从句子中加点词语体会到的情感。
3.教师指导:
第一个句子中“狞笑”一词使读者想到恶魔,表现出了对
洪水愤恨的感情。
第二个句子中“放肆”一词,让读者感觉到人们的无助和
面临的危险。
第三个句子中的“嗤笑”使读者看出了两个小姑娘的年幼
无知,充满了对她们的厌烦感。
4.学生带上情感再次读句子。
5.强调:从句子的重点词语中可以看出包含的感情,因为
词语有感情色彩。
(板书:词语包含感情色彩)
三、尝试写出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1.出示:【课件】
2.学生自读课件内容,提示学生一定要读出桑娜此时的复
杂的 心理活动:不安、害怕、担心……
(板书:复杂的心理活动)
3.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样复杂的心理活动的?
(板书:五个省略号 两个感叹号 )
4.学生尝试写一段话,表现出自己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忐忑
不安或犹豫不决的心情。
5.写完后小组内交流,评价。
日积月累
一、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回乡偶书》

2.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强调读音:鬓 衰

4.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出示:【课件】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说话
的口音虽未改变,但两鬓却早已斑白。儿童们看见我,没
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 来的呀?
5.学生交流。

6.指导诵读、表演。

二、情感升华

三、拓展延伸

1. 故乡,是每个人心里的一盏灯 ,这盏灯,亮在贺知章
的心里,亮在许许多多文人墨客的心里,也亮在无数游子
的心里。从古至 今,正是这盏灯,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
不朽的诗篇。
2. 齐诵《回乡偶书》。

多层面理解人物形象
板书
设计
情节突出人物形象
词语包含感情色彩
复杂心理活动——五个省略号 两个感叹号
回乡偶书——游子思乡
教学反思




课题

课型

快乐读书吧

授课
时间

笑与泪,经历与成长


1课时


1.鼓励学生阅读成长故事,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成长故事阅读的乐趣。
教学

目标

2.引导学生体会成长故事中的人物特点,读懂成长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掌握一定
的阅读方法。
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广泛阅读的
兴趣和习惯。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成长故事中的 人物特点,读懂成长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掌握一定的
阅读方法。

教学

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广泛阅读的兴
难点
趣和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读书汇报卡
教学设计

一、借助名言,激发情感
二、自由发言,畅谈体会
1.相互说一说,你最近读了什么书?把它介绍一下吧。
2.有谁读过关于成长的故事,介绍给大家听一听。
3.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 在成长,都经历过
成长的苦恼和困惑,当然更有成长的快乐和收获。在这过
程中,有许多记叙成 长经历的书籍伴随我们成长。今天,
老师就像你们推荐成长的故事。
4.老师最近正在读书, 书名是《我想受欢迎》。这本书可
以帮助大家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在阅读中获得成长。我给
大家 出示其中的一个故事,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是不是
新课

教学


二次备课

很有意思呀。
【课件】
三、借助名著,积累经验
仔细阅读课本“你读过这本书吗”这一部分文字。
1.讨论:读成长故事的好处
感 悟成长中的酸甜苦辣,与书中的人物对话,学习正
面人物的优秀品质,树立远大理想,敢于面对生活中的 所
有挫折与坎坷。
(板书:提升做人品味)
2.讨论:怎样读懂故事,记住人物
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阅读生
动的故事情节可以让我们记住一个个性格各 异的人物。
(板书:读懂故事内容)
3.讨论:怎样学到作者的写作方法


经常性地阅读,自己的写作经验和写作技法就会越来
越多,写作水平在不知不觉中会 提高。
(板书:学习写作方法)
四、推荐名著,鼓励阅读
1.“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向我们推荐了那两部关于成长故
事的作品?
(徐光耀的《小兵张嘎》和曹文轩的《草房子》)
2.《小兵张嘎》主要写的是谁的成长故事?他是怎样成长
的?
(张嘎,从一个顽皮淘气的小男孩,经历战火洗礼后,成
为合格的八路军小侦查员。)
3.《草房子》写了谁的成长故事?
(桑桑、秃鹤、杜小康等几个孩子)
4.希望同学们一定挤时间多读书,如果你爱上了读书,今
生将受益无穷。

笑与泪,经历与成长
板书
设计
提升做人品味
读懂故事内容
学习写作方法







单元
第五单元
主备人

单元课时 二次备课人



二次备课时间

第五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 ”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夏天
里的成长》《盼》两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 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是


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 中心意思。
2.本单元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语言浅显易 懂,都很适合小学生阅读。
《夏天里的成长》写的是万物在夏天里都在长,文章最后点明了“人要赶时候 ,赶热天,
尽量地用力地长”的道理。《盼》写的是小姑娘蕾蕾得到了一件新雨衣,于是天天盼望下雨。有一次放学后下雨了,可妈妈有不让蕾蕾出去,她只能干着急。第二天,蕾蕾终于穿
上了雨衣。
(2)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
心意思。 《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
是选取了绿蔓、竹林、 高粱、稻秧、甘蔗等生物的生长情况和水、瀑布、河、铁轨等没有
生命的物质长的情况来写的,这些事例 真实地体现了中心。《盼》一文,围绕“盼”这一
中心意思,作者选取了等下雨、找借口出去、想象雨点 落在雨衣上的情景等几件事,刻画
出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形象。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15、夏天里的成长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学习并掌握“苞、蕾、苔、藓”等生字,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每段话的主要意思。
3.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

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2.指导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叙述的中心。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导入


一、谈话导入,揭示文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听,看看你听懂了什么?
2.谁听懂 了?(只要求举手,不要求回答)没听懂没关系,
老师给你们时间自己读懂,但是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 办
呢?
3.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吧,要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读不懂的字 、词或句子做上记号,多读几遍。读完
后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新课

教学


4.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5.同桌的同学互相听读全文,检查字音并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
吗?指明文章的中心句。
2 .细读课文,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植物、动物、山 水、铁轨、
马路、人)
3.一边读一边画,在细读的过程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把它画出来,留待下节课再学习。



四、品读课文,设计作业。
课堂小
结及拓
1.品读课文,了解夏天里万物成长的特点。
展延伸

2.你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看一看自己能试着解决吗?

3.书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1.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知道课文是怎样
教学

目标

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导入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二、通读全文,找中心句
1.老师找4名同学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
用心感受。
2.这几位同学读得 多流利呀,而且老师发现大家听
得也非常认真。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
成长吗?
3.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写的。那么,围 绕这个中心句, 作
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谁愿意说说。
三、抓住中心,深入学习。
(一)下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
思考:(1)这段主要写了哪几样生物?( 2)作者是
新课

教学


如何来写的呢?(3)它们都有什么变化?
1. 这些生物在夏天里成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哪
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
2.大屏幕出示:
3.因此,在朗读 “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
看得见的” 这几个词语的时候,要读出节奏感,稍快。
谁愿意来试试。
4.绿蔓,竹子,高粱,鲜花 ,苔藓,草坪,菜畦,小
猫,小狗,小鸡,小鸭都在长大,那么还有谁在夏天
里成长呢?(板书 :绿蔓 竹林 高粱 苞蕾 苔藓 有
生命)
(二)谁愿意把第三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三)同学们看(指板书),有生命的植物、 动物(相
机板书:有生命)乃至不具生命的山水、 铁轨 甚至


马路(相机板书:无生命)在夏天里都在长大,(指
板书)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长大的时期, 那么人也
是一样的,也是在一天天的长大,人在夏天里的成长
有什么特点呢?谁愿意把第四自然 段读给大家听。
(四)(指读第四自然段)那么人在夏天成长有什么
特点呢?
1.(指生答)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小学——中
学 中学——大学 或快或慢(总是要长)
2.理解谚语
大屏幕出示谚语:
六月六,看谷秀。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指生读,解释:
1.师小结:
2.在这一段中,哪句话使你受到的启发最大?(指生
答。)
3.大屏幕出示最后一句:
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指板书,作者为什么选取这几种事物来写? (典型
事物,抓住特点,今后我们在写作文时 ,也要抓住有
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去写,这样你的习作才会感人,
才会吸引读者。)
2.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使用的语言都是我们
熟悉的语言,浅显易懂,这种表达虽没 有华丽的词汇,
却用得恰到好处,可以举例子说说,这样让人感到亲
切、自然、朴实。)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五、教师小结,总结全文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里有力量地生长着,
希望 同学们能够在自己人生当中的夏天里同样有力


量地生长,等到了秋天才会有好的收成!这让我想起
了一首诗:“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夏天里的成长
绿蔓 竹林 高粱
板书

内容

苞蕾 苔藓 有生命
夏天是万



物迅速

长的季节


山 地 河

珍惜时间 抓住机会
人赶时候 赶热天 尽量
铁轨 马路 无生命
教学反思



课题

16、盼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

目标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

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
难点
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导入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
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
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新课

教学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
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
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好,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导入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 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
再写什么? (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
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 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
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 (戴上雨帽,抖抖袖子,
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 ”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
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
时说明蕾 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
语言一带而过。 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新课

教学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
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
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
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
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 “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
什么?
2. “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 “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 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
1.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
的?
2. 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
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 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
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
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
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
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 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
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
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
珍珠玛瑙还好看。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板书: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
来写)


16.盼
妈妈送我新雨衣
板书

内容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教学反思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习作例文

课型

习作例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1. 阅读例文,读懂例文的内容。
2.
通过阅读例文,根据批注,加深理解“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的写法。

阅读理解两篇例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

感悟文章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的方法,理解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具体的写作
难点
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教学例文:《爸爸的计划》
(一)阅读例文,整体感知
1. 根据拼音,借助字典,扫清阅读障碍,不理解的词语用
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例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以具体事例写出了一个擅长订计划、执行计划的爸爸形
象。)
(板书:爸爸擅长订计划、执行计划)
(二)探究讨论,找中心句
1.学生探究,交流:文章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画出
相关的中心句。
(1)我爸爸是一个工厂的计划科科长,擅长订计划。
(2)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
(3)在爸爸的计划之下,我能有自己的计划吗?
新课

教学


二次备课

(三)分析课文,突破难点
各部分内容中,为了说明一个中心意思,分别选取了
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
学生结合课文的批注,讨论,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1)我爸爸是一个工厂的计划科科长,擅长订计划。
指名读一读爸爸在家里给每个人订的计划,从中你看
出了爸爸的什么特点?
(列出爸爸给每个人订的计划,凸显爸爸爱订计划的
特点)
(板书:给每人订计划)
(2)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
爸爸是怎样执行计划的?作者举了什么事例来表现
“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这一中心意思?
(事例一:计划先关气窗后关门窗,不管打雷下雨,


哪怕雨水打湿了床 、正在订的计划也不改变计划。事例二:
计划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牙膏,爸爸偶尔用了妈妈的牙膏,
还要再还给妈妈。)


(板书:严格执行计划)
(3)在爸爸的计划之下,我能有自己的计划吗?
借订暑假计划这件事,说明爸爸订的计划最 全面,我
不可能有自己的计划。这件事是重点,所以写的最具体。
(板书:制订暑假计划)
(四)课堂小结,明确写法
1.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爸爸爱订计划的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
(1)爸爸给每个人都订了计划,并且给我制订了好多
计划。
(2)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
(3)爸爸给我制订了非常全面的暑假计划,我不可能
有自己的计划。
2.课文的主要写法是怎样的?
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二、
按照这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例文《小站》,讨论解
决例文后面的问题。

爸爸擅长订计划
板书
设计
给每人订计划
严格执行计划
制订暑假计划
教学反思



课题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围绕中心意思写


1课时


教学

目标

1. 领会汉字的文化内涵,确定中心意思练习写作。
2. 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3.
学习写文章前先列提纲的方法。

教学

重点

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教学

难点
选择的材料要能够表达中心意思。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观察汉字,领悟内涵
1.
甜 乐 泪 暖 悔 望
迷 妙 变 忙 寻 让
2. 教师讲解引导: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每个汉字都有其丰富
的文化内涵。看到一个字 ,我们就可以想到汉字的意义,
想到由这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想到与这个汉字或词语有关
的事情 等。同学们看一下屏幕上的汉字,选择感受最深的
一个,和同学交流一下,说一说你对这个汉字文化内涵 的
新课

教学


二次备课

理解。
3. 检查指导。
例:甜
(1)甜是像糖或蜜的滋味,如甜食,糖是甜的。
(2)比喻使人感到舒服的一种感觉,如甜蜜的生活,甜
言蜜语等。
(3)还能想起好多由“甜”字组成的词语:酸甜苦辣、
忆苦思甜、苦尽甜来……
二、确定中心,列出提纲
1.从屏幕上出示的汉字中,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
篇习作。首先根据汉字的文化内涵确定自己要写的中心意
思。
2.根据中心意思,先列提纲,确定出自己选择的事例或哪


几个方面。
3.提纲示例:
题目:甜
示例:1.爷爷为我做的排骨米饭。
2.妈妈给我买来好看的衣服。
3.我生病了,爸爸在医院守着我,给我讲故事。
三、交流提纲,互提建议
1.把写好的提纲和同学交换,请同学读一读。
2.看看同学的提纲,选择的材料是不是能够表达中心意思,
提出合理的建议。
3.根据同学合理的建议做修改。
四、独立思考,认真写作
1.根据修改后的提纲写作文。
2.注意重点部分一定要写详细、具体。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1. 了解“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者选取不同事例写文章”的好处和具体做
法。
2.
学会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

懂得怎样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学

难点
学会围绕中心意思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交流平台
新课

教学


二次备课

一、出示:【课件1】
文章之道,必先立本,本丰则末茂。
——(清)魏禧
1. 谁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2. 指导:写文章必须先确立中心,好像树木一样,它的根
深,枝叶也就茂盛了。
二、探究讨论
1. 出示问题:围绕中心意思来选择材料有什么好处?
2. 学生分组讨论。
3. 教师点拨: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
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可以使这个 意思表达的更全面,
更充分。
4.学生结合《夏天里的成长》来理解围绕中心意思来选择
材料的好处。出示:【课件2】
(1)《夏天里的成长》中心意思是什么?
(2)课文选择了哪些事例?
(3)你认为这些事例对表达中心有什么好处?
三、指导讲解
1.学生思考: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怎样写才能给读者留
下更深刻的印象?
2.教师指导:把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
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3.结合《盼》这篇课文,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是重点,作
者是怎样把重点写详细写具体的?
初试身手
一、分组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课本上的问题。
2.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汇报。教师把各组意见不一致的地
方记下来,和全班同学一起来分析。
3.出示正确答案。
二、完成练习
1.学生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两个,写出自己想选择的事例
或选择的方面。
出示:【课件3】
好斗的公鸡 都是淘气惹的祸 闲不住的奶奶
忙碌的早晨 欢声笑语满校园 那些温暖的时光
(1)观察题目,确定中心:想一想,要围绕什么中心来


选择材料
(2)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想一想,什么样的事例最能
表达中心
(3)相互交流,提出建议。
(4)学生汇报,师生评价。
三、布置练笔
以“幽默的语文老师”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选材合理,
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教学反思













单元
第六单元

主备人

单元课时 二次备课人

二次备课时间


第六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奥运会2020是哪个国家-第二季度思想汇报


北京医科大学分数线-机械类个人简历


中秋节手抄报-小学生调查报告


四川西华大学-企业营销策划书


职场礼仪培训心得-2011江苏高考数学


岗位说明-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校训-关于祖国的歌曲


河南机电高专-外交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