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巡山小妖精
543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07: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北京市公安局网站-人事工作总结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小河镇中心学校 邹和涛
一、概述教材主要特点和框架结构
本单元教材2篇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在这组课文前编 有“导读”,目的在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中要 注意
的问题,使师生在学习之前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在每篇精读课文后面编写了
思考 .练习,在每篇略读课文的前面安排阅读提示,在本组课文后编排一个词语盘点和口
语交际,目的是提高 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综合素养,培养独立阅读、
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另外,在本组课 文之后安排了回顾拓展。
二、分析确立依据和单元特点
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 文内容丰富,有描绘祖国山川壮美的《索溪峪
的“野”》,有描写自然景象的《山雨》、有歌颂自然、歌 颂生命和自由的《草虫的村落》,
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山中访友》。总的来说,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 描写,激发学生
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我认为本单元内容的安排,是以大纲的“注重语言是感悟,积< br>累和运用”为依据而编写的,编写的主要意图也是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和训练,领悟作
者的表达方 法,为学生的写作打基础。
三、单元重难点
1、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既是本单元的训练重、难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理 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
就知晓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在知识上得以提高,思想上得到升华,学生也就 入情
入境,有了全身心的收获。而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其方法则是提高
学生 的语文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表达自己。如果用教学生唱歌为例来说明的话,


这不仅是在教学生唱一首歌,更是在教学生怎样去唱歌。学会方法,学生将受益终身。
同 理,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就会恰到好处的表达自
己,那么,习作这一 语文的综合性难题也不攻自破了。若想达到这个目的,攻破这一难
点,真正让学生学会怎样表达,就必须 在本单元的教学上下功夫。
四、预设方案:
单元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单元1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唱和、蕴含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绘的美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5.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6.培养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
法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可采取读中感悟、同桌交流、组内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
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增强环
保意识。)
在体现单元重难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方面,《山中访友》一课要使学生领悟
作者抓住景物 特点进行静态、动态的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山雨》一课要引导
学生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 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索溪峪的


“野”》要引 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草虫
的村落》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 以奇异的想象和联想反映对大自然、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的方法。
以精读课文《山中访友》和 略读课文《索溪峪的“野”》来说。《山中访友》作者李
汉荣是散文家,他的语言是以流畅自然富有热情 见长的。文章在作者具体写访山中“朋
友”时很注意用词的色彩。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闻到了大 自然的芬芳清香;拾
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他们走向泥土的途中 ,
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
声浪, 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这组排比句式整齐,充满韵律,作者从大自然的变化中感
受到时间的变迁,生命的 轮回,歌颂了自然、生命、活力。文章结局自然,呼应开篇,
我认为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人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增强
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 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
能力。
《索《《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 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
野性的美,表达了畅游其间无比愉悦的心情。课文紧紧围绕题目展开叙述和描写, 在写
索溪峪的山和水时,用了打比方和把物当成人来写的方法,使全文更加生动,融进了作
者深 厚的情感。为了更好地达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攻破训练难点,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我建议在教学中注意 以下几点:
(一)、本课与《桂林山水》在内容情感上相仿,在表达形式上相近,可回顾《桂林
山水》一文导入,学习时注意与《桂林山水》相比较,会增强学习效果。
(二)、本课是略读课文, 在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基本掌握了学习写景课文的
方法,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示,激发读文兴趣 ,按提示的要求学习课文,用自己或组
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也就是在略读课 文教学中充分体现“自


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
( 三)、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抓重点,适时点拔,教师可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
细读课文,思考“课文 是怎样写出索溪峪的山那种野性美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
情?”生自读自悟后,进行讨论交流,并 由这一段扩展开去,让学生从描写水野、物野、
游人野这三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举例说说感悟到的 表达方法。
(四)、在基本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之后,要让学生进行欣赏性
的品读,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象,要读得入读入境,并积累。
本单元在四篇课文后,编排了口语 交际和习作。既点明了本单元的训练重难点,也
起到了巩固.延伸的作用。我建议在教学中,让学生发挥 想象大胆发言大胆写,联系自己
学习《山中访友》一课的体会,谈谈从中领悟到的一些表达方法。还可以 谈谈自己从其
它文章中领悟到的,教师要多肯定学生的见解,爱护学生感悟表达的积极性。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以后的习作中打算怎样运用表达方法。回顾拓展中的日积月累,又
是编者的精心 安排,我觉得可以把它当作是“领悟作者表达方法”的一个测验性内容,
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领悟, 可采取“一放一扶”的方法进行。





1、山中访友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学习“出门”,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及作者的心情。


重 点 掌握本课8个生字, 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难 点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桥的图片;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授 直观 自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 、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
底是谁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4、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学习“出门”,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及作者的心情。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 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3、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 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 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
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 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
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 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
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 待这些朋友的?
2、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 br>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 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
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 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
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 望重的老人,在
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 br>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
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
作者面对这样一座 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
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 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 他驮过了哪些人,
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
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3、小结
六、布置作业
1、一星: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 陡峭 身躯 津津乐道 蕴含 侠客
2、三星: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1、山中访友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
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重 点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难 点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
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桥的图片;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授 直观 自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跟随着 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
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
2、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朋友相见,作别朋友,临行寄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
情感。
(2)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 间情谊如何,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 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
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


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 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
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 ,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 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
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
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 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 的瀑布!你天
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
空充满宁静, 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
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 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 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
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 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
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 )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
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 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
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 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
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 隆隆
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
吟咏。满世界 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
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 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
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三、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1、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


等。)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五、布置作业
1、一星:背诵一至三部分。
2、三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诵。



板书设计:
带着好心情去山中访友
老桥
鸟儿、露珠
山中访友 访问山中好友 树木
山泉、溪流、瀑布、悬崖
白云、云崖、落花、落叶
怀着好心情告别山中好友






热爱大自然





2、山 雨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重 点 感受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难 点 学习作者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1.读不同作家写雨的作品。2.准备优美抒情的轻音乐作
品。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授 直观 自读感悟 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 听,你一定能发现美。今天我们要
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揭示课题: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并理解这个词。
啼(tí)啭(zhūàn)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 么?倾听到了什么?
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作者听 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
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 色。)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1)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a沙啦啦,沙啦啦──
b像一曲 无字的歌谣,神奇地 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 清晰起来,由远
而近,由远而近……
(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c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 岩石、每一片 树叶、每一丛 绿草,都变成了 奇
妙无比的琴键。
(这里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
d飘飘洒洒的雨丝 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 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
每一个音符 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
(2)小结 。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
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 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1)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 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
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2)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
对雨色的想象。 )
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 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
一首优雅的小曲。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
明。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五、布置作业
1、一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2、三星:收集阅读有关雨的文章。


板书设计:

雨来——突然
山雨 雨中——无字的歌谣 对山雨的喜爱
雨后——幽静







3、草虫的村落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2、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3、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的。
4、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重 点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难 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授 直观 自读感悟 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 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
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
齐读课题。
出示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2、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3、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的。
4、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 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
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
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 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
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 个草
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
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 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
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 的村落”,才会
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总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 了
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
去学习 。
五、布置作业
1、一星: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三星: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段落。



3、草虫的村落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重 点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难 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的、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授 直观 自读感悟 讨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 。作者认为“草
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 br>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 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
终于走出一条路。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 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
──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 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 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
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 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①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 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
乐地创造着。
三、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 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
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 看谁写得最生动。
4、交流反馈
四、布置作业


1、一星:完成没有写完的小练笔。
2、三星:写一段话,用上本课学习到的词语。


板书设计:
“游侠”归来
草虫的村落 音乐演奏会 对大自然的爱恋
勤勉工作
对大自然的爱恋
4、索溪峪的“野”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重 点 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难 点 通过体会感悟关键句段,感受索溪峪的“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
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授 直观 自读感悟 讨论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
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
简介索溪峪
3、出示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3)抓题眼,引入研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
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
(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
起来。)
(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
水、野物和 游人的“野”的?
(3)赏析。
①赏析“山是野的。”
a齐读这一段,思考: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
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b赏析句子:“几 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
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 ‘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


(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
(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d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②赏析“水是野的。”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 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
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 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
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 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
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 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
(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朴归真” 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
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
(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先概括特点,再具 体描写。)
四、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求读出感受,读


出韵味,读中想象。
(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
(2)合作读。
(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 感受到的是一
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 br>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
达了自己畅 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本文的好词佳句。
2、收集描写张 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
是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



板书设计:
山野
水野
索溪峪的“野” 畅游大自然的愉快
动物野
游人野









口语交际•习作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重 点 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难 点 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
课 型 口语交际
教学方法 引导交流 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
文,课文带领我们投 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
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 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


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 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
受到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 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
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 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
戴头饰合作交流。
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口语交际•习作

(第 2、3 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2.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重 点 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难 点 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用书面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1.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
2.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
课 型 习作
教学方法 引导交流 表达自己的感受 指导习作修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 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
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 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
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选择“成为大自然 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
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 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
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小树与鸟的对话;雪的自述;大自然的声音;蟋 蟀在唱歌;听雨;
游×××……
3、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第三课时
(一)、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
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二)、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
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重 点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
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难 点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
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课前准备 相关资料
课 型 练习
教学方法 引导交流 表达自己的感受 积累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 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
《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与大
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 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
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二、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 胆
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a学生自由吟诵。
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a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 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
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 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b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 ,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
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 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
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 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
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 想。
c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 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
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 人从菊
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
殊 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初一优秀作文-重庆考试院网


打雪仗作文600字-青海招生信息网


姜堰市第二中学-社区宣传工作总结


小报花边-因数和倍数教案


就业协议书范本-品质标语


课程标准-天津中考查分


我用残损的手掌-警校排名


军训生活-活动总结报告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