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余年寄山水
887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07: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江苏省公务员报名入口-写亲情的作文


2020年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
案(完整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本册书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主体课文,拓展阅读,< br>语文天地和单元小结四个部分组成。主体课文下设两个思
考题(内容形式)主体课文侧面设“小资 料——我的视
角——我的摘录笔记”三个栏目,语文天地包括“日记月
累——综合活动——单元 小结”三部分内容。
语文学习是从多角度考虑学生的发展,以整体渐进的
形式向前推进的。“整体”的含义有两个:
①三个维度整体设计,每个环节都应体现三个维度的
发展。
②听、说、读、写各种语 文实践活动是综合的。单元
之间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而不是知识
体系或思想 品德教育的体系。每个单元没有明确的教学要
点——没有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单元知识短文等,各单< br>元之间,不能连成一条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线”。 各单元
内容相对集中,借“题”组合在一起, 为学生学习语文创
设一个情境,便于教师和学生借“题”发挥主动精神和创
造性。
教学目标及要求

1、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川景物,增强民族自豪感和
振 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和革命前
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工 作岗位
上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
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 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
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陶冶爱美的情趣,培养高尚的情
操。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从认读章节、辨析易混韵母、
读准声调、轻声等方面进行较系统 的复习。能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
1


音字。复习音序、部首查字方法和从字典中准确理解字义,
并逐步提高查字典能 力,达到熟练程度,养成自觉运用字
典的习惯。
3、 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 中运用。
能按要求把词语归类和进行正确的搭配。注意积累词语。
巩固对常用词的认识。进一步 提高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
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掌握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句
子的感情色 彩。复习表示因果、转折、递进、假设关系的
简单句子。
4、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能通
过朗读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默读
课文有一定的速度。在 继续训练从内容到思想的基础上,
进一步训练阅读有自已的见解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能复 述听过的故事。在口语交际中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
见,并能与别人讨论、商量。整体感受课文内容非常重 要,
特别重视情感的介入——感知、感受、感悟。“把阅读的
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朗读, 启发他们想像。培养良
好的阅读习惯。
5、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
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
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抓住要点缩写 课文。学写读书笔
记。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2

















第一单元 高尚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高尚”为主题 组元。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文
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党和
国家又在 提倡“以德治国”,兴我中华。举世瞩目的中华
民族正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民< br>族之林。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就是教育青少年从小就要
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我做起,关心他人, 乐于助人,重视
品德修养,提高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
健全的人格,促进德、 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本单元共五篇课文,有伟人的故事,有凡人的故事;
有渔夫的故事; 有现代人的故事,还有古人的故事,即包
容了中外的 无垠地域,又涉及了古今的广袤空间,这些
人,所处的时代不同,身份有别,但他们身上的美德,却
令人感动。本单元所设的五篇课文,分别从各 个不同角度
来诠释“品德修养”和“高尚情怀”的 深邃内涵。
【课文概述】
《一夜的工作》是一篇典型的以叙事为主的记述文,
3


作 者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周恩来总理彻夜工作的情景,讴
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总理。《穷人》是一篇精炼 的以刻
画人物心理活动为主的小说,通过一件小事,展现了穷苦
渔民夫妇的善良和友爱。《白桦 林的低语》是一篇运用拟
人的手法,以第三人的口吻,表达对一位无名看林工人无
限思念的抒情 散文。《杨震暮夜却金》是一篇具有深远的
现实意义的警示作用的文言文。《尊敬普通人》一文在内容上对本单元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概括。一切善良的普通
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都值得学习和尊重 。
【教学建议】学习本单元课文可采取精读和品读的方法,
或采取学生自读为主的学习方式来 探究阅读中的疑难问
题,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阅读是学生 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
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
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
积极的人生态度。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
并通过人物形象地描写理解高尚的含义 。(不分地位、身
份、职业、条件、环境等所表现的道德水平高的情操;有
意义的,不是低级趣 味的)。
2、能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在写作中
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 及环境进行细节描写以突出人
物的形象;学习选择小事例以小见大突出人物形象。
3、激发学 生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学习、尊重并成为善良诚实的劳动者。
【单元 重难点】能用简练的语言正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
例;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


一夜的工作
【教材简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以叙事 为主的记叙文,作者用
写实为主的手法记叙了周恩来总理彻夜工作的情景,讴歌
4


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总理,抒发了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
情。课文先交待了陪同 周总理审阅稿子的缘由,然后着重
叙述了自己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所见所闻,最后写了作
者的 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蒙眬、咨询、浏览、
一小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段。
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
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
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体会总理工作劳苦、生
活简朴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从看似平常的事情中体会周总理社会
“公仆”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按照要求预习课文,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这幅图,看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出
示插图)
夜深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还在伏案工作,他正在批
阅文件,他是多么专注,多么认真。周 总理生前经常是这
样通霄不眠,辛苦工作。我们今天学一篇新课文《一夜的
工作》,这是何其芳 同志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作者看了周
总理一夜的工作后,深受感动,写下了这篇文章。我们来
看 看,作者是怎样介绍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文章表达了作
5


者什么情感。
二、初学课文
1、自由读文。
2、读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下来。从课文
叙述的事情中你有什么感受,进行简单的批注。
3、简述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检查预习
1、辨析
咨( ) 询( ) 旬
( ) 碟( )
资( ) 殉( ) 峋
( ) 蝶( )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一说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语句上
可以体现出周 总理的工作辛苦和生活简朴?你最喜欢哪
一部分内容?
4.质疑问难。
四、理清课文脉络
1.录音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1)周总理为什么叫“我”到中南海去?
(2)周总理晚上怎么工作的?“我”所看到的周总
理的生活是怎样的?
(3)回家路上“我”是怎么想的?
(4)文中哪一段重点描写出周总理的工作劳苦和生
活简朴? (中等生)
2.按照思考的顺序理清课文段落。
第一段(1)作者送稿子给周总理审阅。
第二段(2-6)作者在总理办公室亲眼看见总理一夜
的工作和他简朴的生活。
第三段(7-8)作者在回来的路上的感受和激动的心
情。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领 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
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拨,突破重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
部分内容?为什么?
2.用笔勾划出文章的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
么简朴!”)
3.看看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的?
(1)分小组讨论,课文用了哪些例子说明他工作辛
苦?又从哪几个方面讲周总理生活简朴的?
(2)交流:读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再读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说说在这一段中,作者都交代了什么?请学生用
笔具体勾划出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2.交流。
三、指导阅读第三段
1.作者在回来的路上对自己说了哪些话?为什么说
这些话?这些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四、总结全文
1.总结全文,概括中心。
2.教师课件出示写有“周总理的一天”。
时间:1974年3月26日27日(此时已患重病)
下午三时 起床
下午四时 与尼雷尔会谈(五楼)
晚七时 陪餐
晚十时 政治局会议
晨二时半 约民航同志开会
7


晨七时 办公
中午十二时 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
下午两时 休息
教师小结:同学们,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他为
人民的事业夜以继日地工作,鞠 躬尽瘁,无私地奉献了一
生。我们看一看周总理当年一天工作的日志,就可以知道
周总理每天是 怎样工作的,读日志,结合课文内容请同学
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给大家介绍你知道的总理的感人事迹。
3.同学发言。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一 夜 的 工 作
陈设 极其简单 多么简朴
审阅 极其认真 多么劳苦

【课后小记】




穷人


【教材简析】:
本篇讲读课文 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
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反映了沙俄时代
渔民的悲惨生活。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
8


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
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 勤劳、淳朴和善良,
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第二段。理解桑娜内心的矛盾是
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板题:穷人
2、简介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出身贵族,
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青年时期就开始创作,长
达六十多年。作者无情的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 资本主义
势力的种种罪恶。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
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界 中的不朽名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默读课文,将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段。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导朗读第一段,思考: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当时气候怎样?
(2)桑娜家的生活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为什么说小屋“温暖而舒适”?从中可以看出桑娜
是个怎样的人?
2、讨论后指名回答:
(1)故事发生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当时屋外寒风呼啸,
海面上正起着风暴海浪汹涌澎湃。
9


(2)桑娜家里生活很困难。(在书上划出有关词语)
A、帆很破了,桑娜仍在火炉旁缝补渔网。
B、渔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打鱼。
C、从早忙到晚,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D、衣着破烂,孩子门没鞋穿,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
鱼。
(3)暖和舒适仅仅表现在:(地 扫得干净;火没熄;银具
闪闪发亮;海风之中,孩子在帐内睡着。桑娜是一位勤劳
善良的人。) 课件出示
1、朗读课文
2、归纳段意:渔夫的妻子桑娜,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焦急的等待着渔夫出海归来。
五、布置作业:
1. 1.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 2.音字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二、三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分层。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一段分三层,该怎么分?
并说出理由。
(2)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探望西蒙的?
师总结:在丈夫出海未归,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 海浪汹
涌澎湃,心中焦急、忧虑时,心中还惦记着生病的邻居,
可见桑娜对邻居的关心是真挚的 。
(3)课文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桑娜对邻居发自内心的关
心呢?
2、理解第二层:
默读课文,思考:桑娜进门之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3、理解第三层:
10


(1)个别读第三层,思考:桑 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
家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的?(中
等生) (2)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要这么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 话的意思。
(3)桑娜抱回孩子后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
理解“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
我一顿也好!”这句话的意思。出示课件
4、归纳段落大意。
三、理解第三段课文
1、默读全段,思考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段分成三层,应该怎么
分?
(2)讨论分层,并讲出道理。
2、理解第一层:
(1)渔夫终于回归了,这时桑娜的心情怎样?你从那里
可以看出来?
(2)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桑娜的心情。
3、理解第二层:
(1)这层主要讲什么?(学困生)
(2)桑娜说这段话时心情怎样?(中等生)
(3)练习朗读桑娜的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说完这段话“桑娜沉默了”这里的“沉默”表示什
么意思?(优秀生)
4、理解第三层:
(1)渔夫听了桑娜的话是怎么表示的?他为什么会这么
说?
(2)练习朗读。
(3)理解“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
他们醒来”这句话的意思。
归纳段落大意。
【板书设计】: 等待渔夫
桑娜 探望西蒙 勤劳、善良
20、穷人 抱回孩子
11


乐于助人

渔夫 侥幸回来 勇敢、坚强
. 能熬过来
【课后小记】




白桦林的低语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用朴实的语言,
赞扬了看林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
崇敬与热爱。
2、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3、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2、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学习过《美丽 的小兴安岭》,在我国内蒙古高原
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
群山 起伏,森林茂密,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符其实
的林海,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儿的白桦林吧。
二、 检查预习。
1、 指名读课文,正音。
2、自读2-8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进行叙
述的?
三、 讲读课文。
12


1、 自读课文,思考:按文章内容,全文可分为几段?
2、 讨论。
四、讲读第二段。
1、 指名读,思考:
“我”走进白桦林,样子是怎样的?有什么感觉?
这种感觉是怎么产生的?
2、第二、三自然段从整体上描写大兴安岭的景色,
读一读,并展开联想。
3、齐读第二段。
五、讲读第三段。
1 、自读这一段,思考:“我”为什么渴望 再一次到
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因为那里有默默奉献,甘愿牺牲
的林木工人。)
2、 讨论交流。
3、自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林木工人为白桦林做出
了哪些牺牲和奉献?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好词、好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 讲读第三段。
1、 自读第三段,思考:
为什么说林木工人那颗纯洁的心,?能够员涤荡着我
灵魂中的浮躁与狂妄?
2、 讨论交流。( 鼓励发言)
3、朗读第三段。
4、归纳第三段的段意。
三、自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 (B生答)
四、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
个人思考后讨论交流。(A、B生答)
(作者结合对大兴安岭的白桦林的描写,边写景边抒
13


情;借看了白桦林及林木工人所产生的想法,抒发感情在
叙述中抒发喜爱之情。)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
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
2、 预习《杨震暮夜却金》。

【板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
看林人…… 坚守 岗位
无私奉献 默默 守候
【课后小记】:




杨震暮夜却金 尊敬普通人

【教材分析】:
《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
本文妙就妙在“暮夜”二字上。在夜深人静之时,在 没有
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
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 铁言,这是天理不容,
法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的事,其“慎独”的精神
可嘉,堪称历代 师表。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一
个人,从小到大,为民为官,白天黑夜,由人无人,都能
严以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其人品之高尚,其道德
之规范,有口皆碑。
【教学目标】:
1、课下让学生找一些体现古人高风亮节的小故事,
课堂上可交流一下。
2、本文的故事性强。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先
14


讲一遍,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铭记于心,然后仔细揣摩
语言。
3、教学中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一下,让学生谈谈对
当今社会中“慎独”现象的感受。
4、本文短小精悍,可让学生体会简约、精炼的写法。
【教学重点】: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联系实际体
会“慎独”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收集相似的小故事;查找有关杨震的生平
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到的有关杨震的资料。不
完全的 话教师补充。(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对课文的学
习理解有用的资料)
1、杨震,字 伯起,东汉时华阴人,少时聪敏而且好
学,世人赞其“时经博览,无不穷究”,当时被誉为关西
孔子。后因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从师者如市。
2、50岁时,经朝廷大将军举荐,开始步入 仕途,升
任荆州刺史。任职期间,曾举荐茂才王密担任了昌邑县令。
3、后因受奸人诬陷,蒙受冤屈而四,后沉冤昭雪,
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建了“四知书院”。
二、学生自读、齐读。
1、学生默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遇到的
生字词。
2、同位互读、相互纠正。
3、指名读课文,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4、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中心。
1、学生读书理解,王密为什么要暮夜给杨震送礼?
①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
②结合王密的目的猜测;
③结合着当时王密的内心理解。
2、杨震是怎样做的?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重点抓住杨震的语言来理解。但
15


还要引 导学生揣摩当时杨震的神态、语气,动作等,加深
对人物的深入理解,体会杨震的高贵品德。
①学生自读杨震说的话→小组内练读→在全班读(教师
要引导学生联想当时的情景有感情的读,加深学生 的情
感体会。)
②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杨震的神态、动作、语气。
(神态是非常严肃的、严厉的、可能还有一点失望;动作
语气可让学生上来边说边作边演。)
③学生再来读课文,并说说你认为杨震是个什么样的
人?
(严于律己,不贪不占,光明磊落,清正廉明等)
3、过了杨震的教育,你认为王密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感悟杨震的话所蕴含的教育
意义。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
四、联系实际,谈谈对“慎独”的理解。
1、首先学生体会什么是“慎独”?
2、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的一些资料,深入体会,慎独
的重要性。
3、谈自己将来 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当面对对自
己有恩的人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一点非常重要,从
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是他
们将来能否立足于社会,做一个高尚的人的关 键。同时也
是文本于现实结合的关键之处。)
五、再读课文,感悟中心,提出质疑,教师和同 学们一起
释疑。(可加入一些常见的文言知识学习。)
尊敬普通人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交流主要内容
3.找出不懂的句子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同位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2.小组合作交流,弄明白课文
四、深入阅读,体会思想感情
再读课文,回报学习结果:
16


五、写自己尊敬的人,插在《尊敬普通人》中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预习新课

【教学小记】




语文天地 综合活动 出墙报
【教材简析】:
本次实践活动包括 四个板块。分别是“准备材料”、“整
理材料”、“设计版面”、“评价”。通过活动,给学生走进普通人、发现他们高尚精神的机会,培养学生口头、书面
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共同办墙报的能力 。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做事要有计划性。
2.活动过程中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倾听,学会表
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学会合作,培养学生收集
与整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活动,对高尚精神又明确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同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课件
一、导入
你、我、他,我 们都是普通人。走进普通人,从一点
一滴的小事中,可以发现许多普通人的高尚精神。让我们
办 一期板报,主题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采用读书、看报、咨询、上网等方法搜集资料,选择
目的地。
二、准备材料
采访父母单位敬老爱幼的叔叔、阿姨,写成稿子。
给班里的热心人拍张照片、配上简练的文字。
从报纸上剪下出租车司机拾金不昧的事迹。
……
17


三、整理版面
1.根据稿件内容、形式进行筛选。
2.做到体裁多样,内容精彩,版面图文并茂,书写整
洁。
3.按要求进行缩写、改写。
四、设计版面
1.带领学生在黑板上做一个草图
2.提示进行小组分工
五、评价
标准:
1、内容范围是否广泛 2、表达是否多样化
3、装饰排版是否合理 4、整体效果是否吸引人
5、书写是否整洁、及有突出的创意
评价:
1、组织学生观看 2、发评价表
3、请同学们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




第二单元 美与丑

单元分析:
本单元围绕“美与丑”这一主题 ,编选了五篇文章。
有散文、有随笔、有寓言、有戏剧;有古代作品、有当代
作品;有中国作品 、有外国作品。在这五篇作品中,既有
传统名篇,又有新人新作,内容都比较浅显,贴近学生的
生活,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感情。《做一个最好的
你》告诉我们:人人渴望成功,成功需要自信, 自信须建
立在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上。《丑石》描写一块长年累月埋
没于污泥荒草中,不但不被村 民们重视,反遭咒骂和唾弃,
某一日被一位天文学家发现,终于成了无价之宝的石头的
遭遇,揭 示出了认识事物不可局限于表面。《寓言二则》
中《东施效颦》通过东施盲目效仿西施病态,反增丑态的
18


故事,告诉人们不切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楚< br>王好腰细》通过达官显贵们束腰以求楚王宠信的丑陋举
止,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的可耻下场。《 有些人》通过
记叙作者生活中的几段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认
识和感悟。《丑公主》通 过丑公主 “相亲”的戏剧场面,
赞美了公主和王子追求心灵美、不以貌取人的美好品德。
教学目标:
学习本单元的新词,掌握并灵活运用。引导学生
在整体感知文章 大意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文章脉络,用心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努力学习表达技巧,并联系自己的
生活实际,认真思索“美与丑”这一人人不可回避的问
题。在学习过程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激 发学生树
立自信心,崇尚真、善、美,摒弃假、丑、恶;激发学生
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热 情;提高生活品位,努力使
自己成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引导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 地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
高语文综合素养。
丑 石
教材分析:
《丑石》体现了这样的审美观。本文通过描写一块长
年 累月埋没于污泥荒草中,不但不被村民们重视,反遭咒
骂和唾弃,某一日被一位天文学家发现,终于成了 无价之
宝的石头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操守的探索思考。抒
发作者对那种不屈于误解、甘于 寂寞生存的高尚情怀的向
往和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
思路和方法;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学习托物言志的 手法;
2、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到
本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感悟作者的高
尚情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9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 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
吗?是的,不能。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
对美丑事物的感 情也就不同。
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来曾强我们对美丑
的进一步认识。
二、作者介绍:
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
业于西北 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
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 年
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
《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 》、《白夜》,自传
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
届全国优秀中篇小 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
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
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 荣誉奖”。
三、 朗读课文,同学听,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听到的感受。
四、 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见附录)

第二课时
一、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熟悉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具
体分析一下其中的内容。
二、分析:
1、迅速浏览一下课文。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
又写了丑石什么?( 各用一个字来概括)理解:先写了丑,
又写了美。
2、速读第一段,思考:文章第一段作者走 写到:“我
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作者“遗憾”它什
么,为什么“遗憾“呢?这一 句的作用是什么?
理解:从三个方面回答A、黑黝黝地卧在那里(从颜色上
说很暗,不着人喜 欢);B、牛似的模样(从形状上说其
20


蠢笨);C、谁也不知 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
去理会它……多碍地面(说其没来历,没人关心,还碍地
面) 。起到了总起的作用。
3、外在条件不好,就要从内在去弥补,那么丑石
弥补了吗?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
理解:突出了丑石的无用:垒不成山墙;压不成台阶;凿
磨太细。
理解:用比较的方式证明丑石的无庸,就连花都嫌弃它,
只有杂草眷顾它,而孩子们也不喜欢它
4、总之,不仅外表不好看,还这么地没有用处,
这是不是就证明了丑是真的就一点价值都没 有了呢?对,
不是。终于被一个科学家慧眼识珠,发现了它的潜能,速
读第六段,思考你怎样理 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中的
“拉直”?
理解:眼光是无形的东西,拉直将无形化为有形, 生动、
形象,作用是写出了科学家那种意外的惊喜和全神贯注的
神情被刻画的活灵活现。体现了 丑石的不同凡响和科学家
的慧眼识珠。
5、“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的将它运走了”中的
“小心翼翼”说明了什么?
理 解:丑石的价值体现。说明人们对这块丑石是非常爱
护、珍惜的,与我们对丑石的态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 对比。
6、“这使我们很惊奇”中的“者”指代的是什么内
容?
理解:说这是一块 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
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结合上下文看)
7、作者对丑石的感情也有一个大的变化,这是一种
什么样的写法?
——这叫做“先 抑后扬”。(作者本意是要赞扬“丑石”,
但他并不急着赞扬,而是首先极写丑石的“丑”,写它无一用处,人们是如何的讨厌它,然后笔锋一转,说它原是
一块非同凡响的陨石,进而盛赞它的美妙和 伟大之处。那
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提问了几个学生的看法,经过归
纳总结得出结论:既吸引 人,又能取得强烈的效果。)
21


8、分析了文章的思路与写法 特点后,请学生思考并
讨论: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
发?“世有伯乐然 后有千里马”
三、总结归纳:
这是一篇托物寄意、抒写作者对生活哲理体验的散
文。作者通过对一块“丑石”的描述,从人
们对“丑石”认识的变化,生发出许多感慨,并由此推想
到社会上的此类现象,揭示出了一个深 刻
的道理: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作业:
1、本文最后一段,是作者的感悟。你能为本文另外
协议各结尾,表达你对丑石命运的感悟吗?
2、片段练习: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写一个片
段。
板书: 丑 石

贾平凹

先写了




无一用处——讨厌它

欲扬先抑
又写了




非同凡响的陨石——盛赞


课后小记:


寓言二则
教材分析:
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学习目标:
1、读懂字音,疏通字义,感知课文。
2、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美感,明确寓意,人知什
么是真正的美。
22


3、理清思路,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练背诵、正确默写课文。并能理解寓言的
深刻含义。并能将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掩耳盗铃》《南
辕北辙》等。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庄子写的《东施效颦》。你了解
庄子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先读读译文。
2、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再读读译文。
反复朗读,把文章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读懂寓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
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
2.出示课件:
西施美:“西施病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
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吧。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赏心悦目,东施也来学学
吧!她美吗?从哪看出来的?
4、出示课件:
东施丑:“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
挈妻子而去之走。”
(1)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能用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
(3)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4)你想对东施说什么?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1、小组讨论:
23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
的样子丑?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
举例说一说。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切实际的照搬,结
果只会适得其反。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作业: 背诵《东施效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并背诵《东施效颦》。
二、学习《楚王好细腰》
自读自悟,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楚王好细腰》。
2、全班交流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全班讲。
2、集体交流:
(1)知道楚王喜爱细腰后,大臣们的心里会想什么?
(2)大臣们投其所好,他们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
带,扶墙然后起。”
你能否为大家演示一下“胁”、“带”、“扶”这几个动
作,并用自己的语言具体的描绘出这几个动作?
大臣们在细腰过程中是否有痛苦,他们会有思想矛盾
吗?猜猜他们怎么想的。
再试着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臣们的矛盾心理。
(3)第二年,大臣们的“努力”可有了成效,满朝
文武的脸都是黑黄黑黄的了。看到这番情景楚王还乐的起
来吗?
24


(4)你想对楚王和大臣们说什么?
四.升华延伸
你是不是认为文章结尾还可以写点什么?试着写一

其实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刚正不阿的人,他们不
畏强权、保持自我,谁给大家讲讲他们的故事?
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点拨:《楚王好细腰》通过达官显贵们束腰以求< br>楚王宠信的丑陋举止,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的可耻下
场。
五、检测: 检查背诵,交流理解体会寓意。
六、作业设置:
1、从生活中找寓言中的人物。
2、背诵默写古文。
3、推荐阅读《邯郸学步》
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
东施效颦 楚王好细腰
(不切实际的模仿) (阿意奉迎危害无穷)


课后小记:


做一个最好的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教育学生如何树立自信心,
引导学生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2.把握文章中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体会文章亲切、自然的文字风格。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中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亲切、自然的文字风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5


一.导入:
《龟兔赛跑》的故事 大家都很熟悉,那有谁能告诉大
家,那个走路慢悠悠的小乌龟为什么会战胜动作轻盈的的
小兔子 呢?(引出关于自信的话题)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
能充满自信,我们会不会成为最优秀的那一个呢?好, 我
们就来听一听罗森塔尔教我们怎样《做一个最好的人》。
二.自主学习
(一)检查字词
擅长shàn:在某方面有特长。
灰心丧气sàng:(因遭到困难、失败)意志消
沉。
蓬勃péng bó:繁荣、旺盛。
(二)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交流整体感受:可以从文章的写法和思想上来
谈。
三.合作学习
一)交流文中小测试的结果喜欢自己
1.说一说自信给成长带来的优势,介绍增强自信的
方法。从小事做起
为自己喝彩
2.同学之间互评对方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势。(要
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评价)
(二)理清文章结构(不求一致,把握一定标准即可)
第一部分:(开头—“他们真的变得聪明了”)以正反
两个例子开头,引出下文对自信的讨论。
第二部分:(“一个人只要有自信”—“怎样才能变得
自信”)测试自信心的试题,并论述 几种增强自信心的方
法。
第三部分:(“自信首先是要喜欢自己”—“再坚持一
下”)作者读“最好的你”的理解。
四.学生小结
学生谈本课时的学习收获,主要从知识和思想两方面
谈。

26




第二课时
一.探究学习
(一)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独特感受。
1.学生要正确把握自信的尺度,讨论“过分自信—
—自满,自负带来的害处”。
2.请 同学们交流搜集的古今因自信成功的人物事迹,
以及因过度自信而导致失败的人物事迹,加深对自信和自
负的利弊的理解。
3.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的语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举例说明)
(1)亲切、自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无说教痕
迹。
多处告诉读者运用心理暗示法。 例如“很棒的人”,
“我是个好孩子”,“祝贺你”,“没关系”,这些句子都恰
如其分地引起 了读者对自信心的反思与重视。
(2)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效果如何?
比喻 :“建立信心大厦……”以“大厦”喻信心,以
“每一块砖”喻身边小事,仿佛学生建立自信的过程,就
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拟人:“不自信的感觉……捣捣乱”似乎“不自信的
感觉” 是个调皮的孩子,说明不自信有一定的破坏力。
排比:第十段(比喻构成排比)用“小路”“星星 ”
“太阳”“小树”等身边有亲和力的事物为喻,构成排比,
生动有力地表现各色人生的美丽。
二.拓展学习:练笔仿写第十段,注意修辞方法的运用。
三.回顾反思
1.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以及学完本课的启示。
主要侧中谈自信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
2.老师总结:
我们的课本当中还有许多这样富有人文魅力的文章
等待我们 去学习,可这需要你们有一颗愉快而且充满自信
的心,需要你们坚信自信的自己将格外引人注目、格外的
27


美!祝愿同学们,每个人都拥有各自的美丽人生,像那条小路、那条小鱼、那颗星星,永远做一个最好的你!
四.作业:
1. 背诵第十段 2. 完成仿写
五.板书:
做一个最好的你
自信
课后小记:

有 些 人 丑公主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 了几个普通人给自
己留下人生感悟的事,描述了它们对自己的触动,表达了
自己对人生的深刻认 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妨碍、谦逊、挖掘、衣衫褴褛。
2.理解重点句。
(1)不需要任何 字据,也不需要什么样信誓旦旦的
语言,这一切就足以表明她的自律,让“我”肃然起敬。
(2)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及时伸出热情的
手,无论他是富人还是乞丐。
(3) 教师以大地为纸张,以利石为彩笔,用这种最
朴素却又极大震撼力的方式,泰然地给我上了最后一节代< br>数课。从这个“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身上,
让我实实在在地领悟到了“君子谋道”的 精神。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
(三)德育渗透点
正是这些普通人不经意的行为,触发了“我”心灵最
深处的思索。全文 以我情感上的感动、感悟为线索,连接
四件小事,使得本文十分生动、感人。
28


关键处处理:
1)感受人性美的魅力。
2)品味几件小事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3)学习本文人物描写方法的多样性。
4) 学习本文以情感为线索连事成文的方法以及作者
用看似平淡的语言,表达细腻、敏锐的心灵感悟,揭示善
良与美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读通课文、理清脉络、练习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导入语。我们身 边有许多很普通的人,他们却
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帮助,如清洁工人给我们带来了洁净的
环境,无 数的微尘给我们身边许许多多人带来了温暖,课
文就有几位很普通的人,但是却教给我许多的东西。
(2)通过预习,说一说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
都写了哪些普通人?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
(3)小组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学生质疑问难。
文章分两大部分。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出某些人在我们生命中的
重要地位。总领下 文对“有些人”的回忆。在这里作者运
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人比喻成“晴空”, 把人生某一段时光喻为“雨季”,用人们在雨季里对晴空
的期盼与怀念,表明自己对“有些人”的深 刻情感。
(三)第二部分都写了几件事?对此你想到了什么?
第二部分记叙四件事 ,第一层(从“那一年,我读小
学二年级”至“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
信。”), 写一位谦逊的女教师偶然的称赞对我自信心的影
响。第二层(从“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至“为什么
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讲了一位米店女老板对承诺
的信守。第三层(从“有一个夏天” 至“永远不可弥补的
29


遗憾”),写了因错过一次助人的机会, 而产生的自责。第
四层(从“对于代数中行列式”至文章结束),讲了代数
老师在特殊情况下给 “我”进行列式的事情。正是这些普
通人不经意的行为,触发了“我”心灵最深处的思索。全
文 以我情感上的感动、感悟为线索,连接四件小事,使得
本文十分生动、感人。
(5)对这四件事,你们都有什么想法吗?你们又想
起来什么事来?
结合自己周围的事例来谈出自己的感受。分组来讨
论。
(6)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来进
一步学习从而体会到自己的理解:
1.女教师一句“我要谢谢这位同学”令我兴奋不已;
2.女老板的“不敢”让我敬畏行业道德的尊严;
3.中年人“黎黑”“扭曲”的脸使我同情之心顿生;
4.数学老师“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子”的讲
解让我领悟到人生最美的风景。
文中 语言、或外貌、或动作,从不同角度去描写,恰
如其分地展现每个人对我的影响和给我心灵上的触动,表
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反思。所以我们应该在重点句子上下工
夫。
(7)前后桌交流后,指名学生回答。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导入。
相信我们都看过话剧,但我们还没有亲自演一下
话剧,今天我们就在学话剧的基础上来演一本话剧。
2.学生介绍有关话剧的知识。
3.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新的课文《丑公主》。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找找课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你喜欢谁?为
30


什么?
2.读后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3.集体交流,了解内容。
(1)课文记叙了丑公主和西蒙王子相亲的事。
(2)课文主要写了丑公主和西蒙王子这两个人。主
要人物是丑公主。
4.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简单说
一说。
三、再读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可分为“王子、公主相见前”
和“王子 、公主相见时”两个层次。相见前,国王、王后
安排公主相亲事宜,设计了一个“于人无害的骗局”,想
在婚礼上让新郎“大吃一惊”;相见后王子、公主一见钟
情,真心相爱,相约将计就计,婚礼再 见。故事在欢乐的
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2.你最喜欢谁?结合有关的句子内容来谈谈。
丑公主卡米拉:是个年轻、健康、快乐、勇敢的女孩
儿。她是皇宫中“最善良的人”,品格 优秀、气质超群,
通晓历史,擅长游泳,敢爬山毛榉,荡过护城河,扒住城
墙,失败不灰心、不 气馁,坚持练习,直至成功。她自信、
朴实、坦诚率真、不慕虚荣,不喜欢别人的恭维,“是世
界上最美丽、最善良、最诚实、最可爱的女子。
西蒙王子:勇敢、机智、诚实、谦逊,不贪图妇女 子
外表姿色美,不喜欢被“宠坏”的女孩儿,不以貌取人,
欣赏内在美,追求真正的心灵美。
3.介绍一下剧本的知识:戏剧有别于其它的题材,主
要是通过人物的对白和动作展开矛盾 的冲突,推动情节发
展,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谈一下自己的收获,可以是关于剧本的,也可以是
关于文中主要人物的。


语文天地
31


日积月累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 意思是:
君子要修身养性,首先要修养内在的品德,其次要注意外
在的仪表.。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意思是像那刚出清水
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喻 指文学作品要像
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这两句诗赞美韦太守的文章自然
清新,也表示了自己对 诗歌的见解,主张纯美自然——这
是李白推崇追求的文章风格,反对装饰雕琢。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无论是面孔、衣裳,还是
心灵,还是思想。” 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经典名言。
综合活动:话剧演出会
教学内容:
了解剧本的编写形式,会编写剧本。搜集生活中美与丑
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在表演中,辨别美与丑,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 提高团结合作的精神。
3. 了解剧本的编写特点。
教学目标:
了解剧本的编写形式,会编写剧本。
在表演中,辨别美与丑,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提高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读《丑公主》,回顾剧本的编写特点。
1、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
2、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3、用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
二、小组同学一起回顾生活中可以编成剧本的事例。可
以使以下事例:
送受伤的同学回家;为残疾人提供方便;乱扔垃
圾,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三、遵循编剧本的原则小组编写剧本。要求:
1、用任务的对话串成故事。
32


2、写法参考《丑公主》
3、可以一边排练一边修改剧本。
四、选出导演,排练剧本。
要求:声音洪亮、语速适中、口齿清楚、动作的
题大方。
五、组织演出。
六、教学侧记
备注
评一评演出情况,对优胜小组颁发奖状。(奖状
见课本)
评出最佳作品;最佳导演;最佳主角;最佳配角;
最佳剧务
七、教师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小结。
作业设置:
取长补短,修改自己的剧本,课后再排练表演
板书设计:
编写剧本的要求
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
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用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




第三单元 母亲河
教材简析:
这个单元以母亲河为主题, 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
分别是《长江之歌》《三峡之秋》《古诗二首》,还有两
篇拓展阅读《黄 河之水天上来》《故乡的》,一个综合
活动。《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
题 歌词,《三峡之秋》是作家方纪写的一篇描写长江三峡
秋天的美景的散文,《古诗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 涣、刘
禹锡描写黄河的诗歌,《黄河之水天上来》《最后的淇
淇》分别反映了黄河、长江存在的 问题,号召人们保护
33


母亲河。综合活动是朗诵有关母亲河的诗歌、文章,抒
发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长江之歌》《古
诗二首》和《三峡之秋》的有关段落。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通过学习课< br>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长江、黄河的地理状况、历史演
变,以及作为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4.组织学生召开歌颂母亲河的诗文朗诵会,激发学生
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5.通过拓展阅读课文的学习以及查阅资料,了解母亲
河的现状,学习写《倡议书》,激发 学生树立起保护母
亲河的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长江之歌
教材简析: < br>《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
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 长江对中华
民族的贡献。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
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 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
母亲河是理解的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欣赏
并跟唱。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4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了解长江为
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4.进一步查阅资料,全面了解长江。
5.领悟诗歌对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VC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中国
地形图、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导学生翻阅本单元教材,导课。
同学们,中国有两条大河,横贯中国大半个国土 ,被
称为中国的母亲河,你们知道是哪两条河吗?
这个单元我们就来学习描写介绍母亲河的文 章。请
同学们浏览本单元内容,看看都有哪些课文,分别写得是
什么内容。
二、播放电视风光片《长江》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
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播放完,出示中国地形图,师生共同介绍长江,对长
江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多 年之前,有一部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其中的
主题歌《长江之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播放《长江之歌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词。
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放声朗读几遍课文,结合预习,了解大意。
四、指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分男女生、同位朗读,
全班齐读。
五、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给以指导。
六、再读诗歌,体会课文的表达形式。
1.再读诗歌,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 ,
引导学生体会到两段歌词相互照应的表达方法。
35


七、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1.引导学生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你的视角
呢?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课文。
1.用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大声朗诵,试着背诵。
2.指名背诵。
二、欣赏并跟唱《长江之歌》。教师放录音,学生欣赏并
跟唱。
三、质疑问难。
四、探究:为什么把长江比喻成母亲?
五、课时小结。
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雪山走来 东海奔去 乳汁哺育 臂膀挽起 无穷的
源泉
远古走来 未来奔去 清流灌溉 力量推动 母亲的
胸怀
作业设计:
1.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优美词句。
3.《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4.预习下一篇课
文。
课后小记:



三峡之秋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方纪写的一篇描写长江三峡秋天的
美景的散文。了解长江 三峡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长江、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本课中比喻
句 的理解是学习难点。
3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
段落。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 br>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关键处 处理:组织学生召开歌颂母亲河的诗文朗诵会,激
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VC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
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 录相导课,激发兴趣。
1.播放电视风光片《长江》中有关三峡的片断,教师
适时给以介绍, 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2.出示有关三峡图片,师生共同介绍长江三峡,对长
江三峡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3.作家方纪也到过三峡,并且写下了优美的散文《三
峡之秋》,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一起领略 三峡的秋天
的美丽景色。
二、 初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写作顺序。
1.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全班交流,学习生字词语。
3.指读课文,思考回答: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
峡之秋的景色的?划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
1.自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抓住了三峡不同时间的什么
景色来描写的?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描写的是什么景色,抓
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
37


3.在交流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时间 景色
早晨 明丽 露水 橘柚树
中午 热烈 阳光 长江
下午 平静 雾 倒影
夜 朦胧 月亮 月光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积累优美
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背诵课文,理解比喻句,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
1.这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运用 了许多比喻
句,给文章增添了色彩。请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分清主
体喻体。
2.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讲清主体喻体,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
朗读这些语句。
二、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我的视
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2.配乐指名背诵,同位互相检查,看看谁背过了一些
段落。
四、质疑问难。
38


五、课时小结。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语句优美 比喻句

作业设计:1.《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2.预习下一篇
课文。
课后反思: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
的诗歌。《凉州词》 写的是边塞的荒凉,《浪淘沙》写的
是黄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较长。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
者 表达的感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是
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课文插图等。
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凉州词》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 同长江的热情、奔
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
39


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
河的诗歌。
二、学习《凉州词》。
1.简介作者王之涣。
2.解释题目。
3.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
男女生朗读。
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2)指生读诗并交 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
孤 独、悲凉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三、诵诗会。
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
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浪淘沙》
教学过程:
一、背诵《凉州词》
1.指名背诵。
2.全班集体背诵。
二、学习《浪淘沙》。
1.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
男女生朗读。
2. 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
意。
40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2)讨论交流,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进一步体会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5.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四、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1.自读诗歌,想一想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2.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结合诗句具体谈。
五、填写我的视角。
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六、配乐朗诵诗歌。
七、课时小结。
作业设计:1.背诵并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2.《同步学习
与探究》。 3.预习下一篇课文。
板书设计:
凉州词 浪淘沙
孤独 蜿蜒曲折
荒凉 流程长
同情 激奋

课后反思:



黄河 故乡的河
教材分析:
这篇拓展阅读课文介绍了黄河的发源、上游的发电
站、沿途对土地的灌溉 、黄河夕照、壶口悬瀑等景观,说
明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同时介绍了黄河的水土流
失,地 上河的形成,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
41


母亲河。学习重 点是了解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4.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我们保护环境,保护
我们的母亲河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VCD、风光片《黄河》、录音机、磁带、中国
地形图、有关黄河的资料等。
学生:按照要求预习,查阅有关黄河的资料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电视风光片《黄河》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
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播放完,出示中国地形图,师生共同简单介绍黄河,
对黄河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板书课题,导课。
二、独立阅读课文,思考: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指读课文,正音,交流生字词语。
2.小组讨论:说说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3.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语句的学习,体
会到:黄河水利资源丰富,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灌溉,
无私 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所以被称为母亲河。
四、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1.黄河除了被称为母亲河外,还给我们的中华民族带
来什么灾难?为什么会带来这些灾难?
2.结合课文,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认识。
3.针对这种情况,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
五、 质疑问难。
42


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七、 课时小结。让学生谈感受体会。

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 综合活

教材分析:这次综合活动,主要是朗诵描写、歌颂母亲河
的诗歌、文章。
教学目标:
1.查找有关母亲河的诗歌文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
的能力。
2.认真练习、排练,有感情地朗诵诗文,培养学生口语表
达能力。
3.写一写参加朗诵会的感想,以保护母亲河为题,写一
份倡议书,培养学生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步:准备资料
一、 布置任务
在单元学习初,指导学生阅读本次综合活动的内容,指导
学生确定准备哪方面的材料。
二、学生查找、准备材料。
第二步:练习、排演
一、 认真练习:
1.指导学生阅读活动提示,互相交流,说说怎样才能朗诵
好。
2.认真练习。可以个人朗诵,也可以几个人合作,集体朗
诵。(可在课下进行练习。)
43


二、排演
1.个人准备好后,进行排演。指导学生加手势、配乐。
2.师生观看排演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同学们根据提出的
意见,进一步
第三步:召开朗诵会
一、 提出要求:表演要认真,要入情入境,要满怀信心,
精神饱满,观众要倾听、要细细品味。
二、朗诵描写、歌颂母亲河的诗歌、文章。
三、评议。
第四步:评议、写感想、写倡议书
一、 集体评议朗诵会。
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写一份以保护母亲河为题的倡
议书。写完后,全班交流。
三、写一写参加朗诵会的感想。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写下
来。
四、活动总结。










第四单元——体育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体育为主题。课文体裁、风 格各异,在充分
展现体育运动力与美的基础上,颂扬了体育精神的伟大。
五篇课文体裁不一, 主旨也各不相同。《体育颂》是
一篇散文,文章歌颂了体育所蕴涵的伟大精神。《把掌声
分给她 一半》是一篇报告文学,记叙了中国女排队长兼二
传手孙晋芳的事迹。《学弈》是一篇文言文,记叙了古 人
44


学下棋的故事,后两篇课文都以具体的人和事诠释了体育< br>精神。“拓展阅读”中,《足球史话》是一篇说明文,介绍
了足球的起源、发展及现代足球在各项 体育项目中的突出
地位;《手拉手》是第24届夏季奥运会会歌的歌词,展现
了奥林匹克运动追 求的美好理想。
“综合活动”要求组织学生亲自参与策划、筹备、召
开小型运动会的全过程, 使学生在领略体育魅力的同时学
语文、用语文,培养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单元教学要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体育颂》中
的部分段落,理解什么是体育精神 ,了解中国女排积极奋
进、刻苦训练、团结拼搏的感人事迹,激励学生热爱体育,
积极参加体育 运动。
2、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认字23个,写字30
个。理解“匀称、协调、刚毅 、关键、搏击、深思熟虑、
荣誉、清晰、启迪、较量、机敏、聪慧、幽默、化险为夷、
弱不禁风 、不解之缘、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忍辱负重、
默契、眼花缭乱、惊心动魄、过关斩将、梦寐以求”等词
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体会反复、比喻等手法在课文中的表达作用。
4、学习记史类的说明文的写法。
5、开展综合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作班歌班词、班徽说明书、运动员誓词、广播稿、解说词、挑战书等实用
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

体育颂

教学目标
1.学会写11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2.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掌握课文的叙述方法,
具体通过几方面赞扬体育精神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觉体育运动的激昂。
4.激发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自主搜集、整理有
关奥运知识的资料,拓展阅读的外延。
45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掌握课文的叙述方
法,具体通过几方面赞扬体育精神的。
2.感悟文章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体育精神的本
质。
教学准备:有关于相关体育比赛的图片、规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介绍,导入新课。
《体育颂》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法国顾拜旦。他是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他在1896-1925年任国际奥
委会主席。1925年后任终身名誉主席 。 任职期间,对奥
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12年斯德哥尔摩
奥运会时,针对 当时体育竞赛中的种种弊端,发表了著名
诗作《体育颂》。在这篇文章 中,他热情地讴歌体育,赞美体育能带给人的力量、坚强、勇气、美丽、成功、光荣、
国家荣誉等。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近体育 。
二、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教师板书词语)
猝然晨曦逾越畸形深思熟虑继往开来日新月异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三、我们大致了 解了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交流你们查找
到的有关奥运和作者的资料,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查阅的
有关奥运会及顾拜旦的相关资料并做简要的介绍。
四、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的情感。
(课文应用高昂、激越、赞美的语调,缓慢的语
速,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五、快速画出课文中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第二课时
一、讨论导入:
2008年奥运会刚刚过去,我想奥运会上运动员
46


们精彩的一个一个瞬间,一定还留在你的脑海里。你怎样
看待体育精神呢?
二、分段读课文,回忆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赞扬了体育精神。
(1.体育是生命的动力。 2.体育能塑造美丽。3.体
育能体现正义。4.体育能使人赢得荣誉。5.体育能培养
人的勇 气。6.体育能给人带来乐趣。7.体育能增强体质。
8.体育可以推动进步。9.体育可以促进和平。 )
三、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讲了什么内容。
2.你有哪句话读不懂吗?试着提出问题。
3.讨论解决。如:“你猝然降临在灰蒙蒙的林间< br>空地,受难者激动不已”。受难者为何激动?(体育给地
球和全人类带来希望的阳光,带来生命的 活力)
四、自由读下面几个自然段,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自然
段,讲一讲你读懂了什么,为 什么喜欢。
五、为什么读了这篇文章,我们都能受到震撼?感受本文
的写作特点:
(1)语言隽永,句式整齐,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无穷,
如“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 路更加开
阔,条理……
(2)拟人和排比等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使文章具体、形象、生动,一气呵成、有气势。
(3)运用第二人称,使文章亲切而热烈,情真而意浓。
六、小练笔:你自己最喜欢哪种运动?为什么喜欢这种运
动?请写一写。

板书设计
美丽、正义、勇气、荣誉、
乐趣
体育颂
培育人类的沃土、进步、和

教后小记:
47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体会“女排精神”,加深对《体育
颂》的理解。
2、独立识字学词,认字12个,写字11个,写摘录
笔记。
3、练习写批注笔记、较复杂的提纲笔记,练习查阅
背景资料。
4、体会作者是如何选材组材表现一个人物的,体会
课文中比喻句的表达的意思。
5 、理解“机敏、聪慧、幽默、化险为夷、弱不禁风、
不解之缘、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忍辱负重、默契、 眼花
缭乱、惊心动魄、过关斩将、梦寐以求”等词语在课文中
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 解文中所体现的团结、拼搏、奋进的体育精
神,从而认识到“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表达个人情感体验的
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奥运会 上,女排姑娘获得了奥运会的金牌,五星红
旗在高昂的国歌声中徐徐身升起,我们激动兴奋,我们为中国而骄傲,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但同学 可知
道1981年11月,中国女排夺得了第三 届世界杯女排赛的
桂冠;1982年夺得第九届世界杯女排锦标赛冠军;1984
年洛杉矶奥运 会上再登冠军奖台, 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
求的“三连冠”宏愿。那时的女排令全国人民为之热血沸
48


腾,女排的精神鼓舞着亿万探索前进的人们。女排的精神
就是敢于拼搏的中华民 族精 神。女排之所以取得这样辉
煌的成绩,离不开当时的女排队长孙晋芳。今天就让我们
走进 她,看看她究竟有什么法宝,让女排成为中国人心中
的长城。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 解课文内容,并扫除字词
障碍。(让学生找不认识的字及读不准的字及值得积累的
词语)
三、学生再读课文,从整体感受:
㈠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本文记叙了女排队长孙晋芳的事迹,赞美了她刻
苦训练,勇于拼搏的精神及率直、聪慧 、胸怀宽广的个性。
㈡文中主要写了孙晋芳的哪些事例?(训练学生的概括
能力)
⒈雍容大将,技艺高超。 ⒉苦练球技,
挥洒自如。
⒊误会郎平,开阔心胸。 ⒋了解队友,
配合默契。
㈢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孙晋芳怎样的体育精神?文中哪
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来?(同学交流、总结) 团结:与
郎平消除误会;拼搏奋进:走廊练球的场景
四、学生小节本课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自己总结
的能力)
五、作业:在体坛上像孙晋芳一样有着“顽强、拼搏、团
结、协作”精神的运动员还有许多,你知道他们的哪些事
迹,讲给同学们听听。

第二课时

一、听写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品读文章。
㈠本文文词精美而富有哲理,精选出你感受最深或最喜
欢的地方,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并说明理由。
⒈原来漂亮蓬松的头发,变得湿淋淋的,粘到一块去
49

了。运动衣衫得颜色被汗水浸染得由浅变深,只要轻轻一
拧就可以拧出一滩汗水。(生动的描写出孙 晋芳训练时肯
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
⒉廊顶仿佛突然升高了,墙壁和门窗也似乎向两 边闪
开,狭小的走廊啊,宛如变成了一个无边无垠的空间。(通
过抒情感慨空间得变化,赞扬孙 晋芳的球技,形象衬托出
她传球技艺高超。)
⒊更神的,还是孙晋芳的双手,仿佛变成了 两块磁石,
吸引着飞舞的白球;仿佛有了魔法,可以随意把球送到想
送的地方。(用比喻写出孙 晋芳可以任意地控制排球,形
象生动地写出了她技艺高超。)
⒋孙晋芳恨自己心胸不宽阔 ,她懂得了自己的喜怒哀
乐、自己的情绪起伏会直接影响队员,影响胜负,决心继
续磨炼自己, 要把心海中的暗礁一块一块炸平。(暗礁比
喻心中的狭隘“炸平”生动表现要除去心中狭隘的决
心。)
⒌透过那细眯的眼缝,闪射出来的却是机敏、聪慧而
又幽默的目光。(外貌描写中 渗透出人们对孙晋芳的喜爱,
可见抒情十记叙的文字更加感人,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
⒍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就由她导演出来;一
支支悦耳的乐曲,由她指挥而生。(形象地写出孙晋 芳在
比赛中的主导作用,她是比赛场上的灵魂。)
三、作者在文中对孙晋芳个人的作用如何作高度评价的?
作者把孙晋芳比喻成连接珍珠的 金线,这个比喻打的
很好,形象生动的写出孙晋芳在女排中发挥的作用,类似
的比喻你也能打两 个吗?
四、每一份成就都离不开运动员的奋斗,中国女排的辉煌
成就也是全体队员拼搏的结果 ,而课文说应该把欢呼声和
掌声分给孙晋芳一半合适吗?(是她组织全队的进攻,为
得每一分创 造了必要得条件,如果没有她,女排便没有了
灵魂,也就不会取得辉煌得成绩。)五、那么孙晋芳在体< br>坛上像孙晋芳 一样有着“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
神的运动员还有许多,你知道他们的哪些 事迹,讲给同学
们听听。
50


六、“顽强、拼搏、团结 、协作”是运动员恪守的体育精
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也需要这种精神,谈谈你
的经历 。
七、在各行各业中有许多人不计个人得失为祖国赢得了荣
誉,你知道的有哪些,讲给大家听听。
八、作业:请描写你熟悉或喜欢的一位运动员顽强拼搏的
镜头。

板书: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

晋——顽强——拼搏——团结——协


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
教后记:


学 弈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抑扬顿挫地朗读,熟读成
诵。懂得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运用的对比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1919 年
以前基本是使用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
《学弈》。
2.读课题,解题。
51


什么是学弈?请同学们通过阅读预习提示寻找答
案。(学弈:学习下围棋。)
3.本文 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
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4.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孟子的资料?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 育家。名
轲,字子舆。战国人,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
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有《孟子》,是儒家
经典之一) 。
二、自读课文,解决疑难。
1.按要求读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解决。
(3)掌握生字字形。
2.汇报交流
(1)字音: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2)解释古文词语的意思。
三、熟记课文。读正确、流利。
1.教师范读。 2.指导文言文读法。
3.学生练读。
四、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两 个
人向弈秋学习下围棋,由于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就不
同。)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桌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质疑问难,全班讨论解决,老师辅导。
1.逐句理解。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好
52


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其中一个人听得很专心,只要是弈秋说的,他都听。 )
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另
一个人虽然听弈秋讲着,一心认为 有天鹅将要飞过来,想
象着拉开弓用箭射天鹅。)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
与第一个人一 起学,但是不如他了。)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2.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三、体会文章中心。
1.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
记得,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
2.请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
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四、背诵课文。(分组背)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背
诵。

附:板书设计
教后记:





足球史话 手拉手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足球以及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史,
了解我国与足球的关系,提高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53


2、练习写提纲笔记,知道什么是“史话”,史话是
以历史事实为根据,按照先后顺序介绍一段真实的历史的
一种写作方法,故事性强,有浓郁的趣味性,起 到一定的
科普作用。
教学重点:抓住表示时间的词,把握足球发展的脉络。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理解为什么中国最早发明足球而英国
却是现代足球运动的起源国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人类能够战胜大自然,靠的是这样的精神——协作,< br>持之以恒。而这种精神在足球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今天
我们来学习《足球史话》。
二、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易读错的字板书并注音:
临淄 体魄 提供 填充 侵略 咒骂 禁不住
乌拉圭 诞生 磨炼 鬃毛
三、指名朗读课文。
四、分析课文:
1、请概括文章内容。(本文介绍了足球运动的起源、
演变、发展的过程。)
2、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了现代足球的特性。
第二部分(2——3自然段)介绍中国是最早
发明足球和进行足球比赛的国家。
第三部分(4——10自然段)介绍现代足球的
起源、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3、根据文章的第二部分,填如下表格:
时间 足球质地 足球起源和发展情况
战国时期
西汉
汉武帝时
唐代
宋朝
54


4、根据文章的第三部分,填如下表格:
时间 国家 足球的起源和发展
1042年前后
1863年
1900年
1904年
1930年
5、同学探讨交流:
为什么中国发明足球最早,而英国却是现代足球运
动的起源?
(宋朝“文强武弱”,统治者奢华颓废,致使世风
日下,足球逐渐从军中退出。对抗性渐 弱,表演性增强,
常作为宫廷宴会的助兴演出。元、明、清三代,社会“重
文轻武”以及官府种 种禁令,使我国古代足球逐渐绝迹
了。)
6、课外延伸。谈谈你对中国国足球队近期的重要活
动有哪些了解。
板书课题,播放《手拉手》歌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歌词,读准字音。
2.熟读歌词
三、合作学习
1.这首奥运会会歌的主题是什么?(友谊、团结、
参与、和平、竞争)
2.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和体会奥运精神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
2.指名读,评价。
五、了解诗的结构
1.本首诗很好地把握了“起、承、转、合”的四段
式结构。
起(首节)承(二节)转(三节)合(尾节)
2.自读理解。
六、学唱歌曲,体会语言特点。
55


七、总结:
同学们,“友谊、团结”是奥运精神的体现,也是手
拉手的真正含义。

板书设计: 手拉手
奥运精神:互相了解、友谊、团结
和公平竞争



语文天地 综合活动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体育的魅力,同时培
养语文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及班级
的凝聚力。
二、活动准备
(一)、策划。
1、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班内同学讲座可以设立
哪些比赛项目,可以 是正规的体育项目,也可以是因地制
宜的项目。如:踢毽、跳绳、拔河、托球等。请体育老师
指 导制定运动会的程序,绘制秩序册和报名表,
2、运动会前准确性备好比赛器械。
3、聘请体育老师当总裁判。请卫生老师到场以备
学生在运动中跌伤。
(二)、文案
1、动员全班同学写班歌歌词、设计班徽(并附
带设计说明书)。
2、创作运动员誓词及本班运动员入声时的广播
词。
3、整理同学们刻苦训练的事迹等。
(三)、竞标
1、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2、同学们在评议中要注意分类进行比较、筛选。
56


3、把评选出的班徽制成胸卡,在入场式时每人
佩戴。
(四)、展示
评选出来的代表作品,要在运动会上充分展示。
会后征求大家的意见,集体修改。








第五单元 往 事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三篇主体课文和两篇拓展阅读都是叙
述往事的记叙文 。各自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口吻来叙
述往事,追忆生活中的人或事。有些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生
活实际较远,必须了解时代背景才能深入地理解课文,如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报纸的故事》;有 些文章的内
容含义深刻,如《第一支笔》,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
味其中的含义;有些文章情 趣横生,意义隽永,如《花脸》
《荷塘旧事》,需要学生理解事件并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
者的写 作意图,从而理解在今天的时代意义,以及《往事》
这一主题单元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在知识上: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
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的作用,理解 选择典型的材料突
出人物品质的意义。
在能力上:阅读教学中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
等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写作上要学会通过
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 丰富人物的形象,
学会抓住典型的材料,来以小见大,以平凡见深刻,以旧
事反映时代的意义以 及揭示人物品质。
57


在情感上:唤起学生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激发学生对
生活的热爱,以及积极向上的做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抓住人 物的典型的言行、心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的社会环境,《荷塘旧事》的自然环境,《花脸》的细节
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的作用,理解选择典型的材
料突出人物品质的意义。
四、教学建议
1.主体课文要深入了解时代背景,《我的伯父鲁迅
先生》还要了 解鲁迅本人的其他相关事件,从而来建构人
物的形象。
2.加强分段的训练,小标题的训 练,如《荷塘旧事》;
修辞的训练,如《荷塘旧事》;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还
可以加强细节描 写、环境描写,使学生理解文章如此具体
生动,人物形象饱满的意义。
3.整体把握本单元内容,也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的学
习调整学习顺序。
4.抓住人物典型的言行心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5.习作训练中注意学习“往事”这一单元选 材的方
法,选材时强调“难忘”这一要点,选材多样新颖,如《童
年趣事》《我和爸爸妈妈比童 年》《读书、报的故事》。
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环境、细节描写的方法,使事件具
体生动。

我的伯父鲁迅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 先生给自
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个爱憎分明、
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的人,表达了对鲁迅先生敬
爱的感情。
教学目标
通过理解课文,学习鲁 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被别人想
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练
58


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并说出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联
系。学习本课 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在学习过
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用自
己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2、从课题看,作者是谁?与鲁迅有什么关系?
3、简介:鲁迅及当时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思考:想一想课文讲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在追悼
会上;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 心女佣
3、默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初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指读课文第1段。思考:这一段若分为三层,应怎
样分层?你能说初每层的意思吗?
学习第一层,“我”当时对鲁迅先生是怎样的认识?
学习第二层,“我”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看到什么?
学习第三层,讲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3、自学课文第2段。
各自朗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中体会到什么。这段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我”是 怎么
读《水浒传》的?“我”张冠李戴地乱说,是什么意思?听
了伯父这句话,“我”为什么又 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
还难受? (伯父好像是开了一句玩笑,就使“我”从此
读书就不再马马虎虎了。)
59


从这件事,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练习朗读第二段。
4、提出自 学要求,自学第3段学习第三段。事情是由
什么引起的?鲁迅先生是怎样谈起“碰壁”的?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 “碰
壁”?“把鼻子碰扁了”?从鲁迅开玩笑说 的这句话中,从
中体会到什么?“恍然大悟”?“我”恍然大悟,在座的人为
什么哈哈大笑?练 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三段。指名分角色朗
读。
5、出自学要求,自学第4段学习第四段 。这段主要讲
了一件什么事?鲁迅是怎样帮助受伤的黄包车夫的?找
出读读,体会到什么?帮助 受伤车夫后,鲁迅的心情怎
样?小声把写鲁迅心情的这段话读读。这时候鲁迅可能在
想些什么? 从鲁迅当时的表情、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四段。
6、学习第五段,指名读这段。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女
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个方面的意思?说明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鲁迅先生为什么受到那么多的人的爱戴?鲁迅先生是
个怎样的人?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同位互相说说这篇课文讲了关于鲁迅先生的哪几件
事情。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深切的怀念 读《水浒传》 讲“碰壁” 救助车
夫 女佣的回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重点训练项目的
训练,引导学生对语言理解与感悟。
教学过程
60


一、熟读全文
学生分小组熟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几件小事?
同位俩互相说说几件小事的内容。
二、领会表达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讨论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再说说第一部分和后面的
几部分有什么联系。
“四周围黑 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是什么
意思?从课文中再找出一些有含义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体会。
读有关段落,思考: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
想得多”表现在哪里 ?(结合二、三、四段的内容说明。)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
了什么样的作用?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出示投影)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
件小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个 的人,表达了作
者 的思想感情。
三、课文中有四个字组成的词要比较多,如“张冠李
戴”,找一找,抄写下来,并选其中的两个造句。
作业设计 交流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
件小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个 ( )的人,表达了
作者( )的思想感情。



花 脸
教材分析
这是冯骥才的一篇回忆童年时代往事的一篇文章。课
文描写了 作者小时候对花脸的喜爱,以及得到花脸后的得
意,然后由于得意而犯了错误,反映了作者童年时的快乐 ,
61


同时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在这有限的自由里可得勒着点< br>自己,当心事后加倍算账。”
教学目标
学习通过各种描写充分表现人物心情的 写作手法。感受
描写与情感发展紧密结合,展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写作
手法。通过朗读(传情 达意)(把握重音)体会少年爱慕
英雄的热情。初步体会作者试图用文字保留对民族文化传
统的 喜爱与留恋,以及倡导传承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回忆美好的童年往事,体味
孩子的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搜集有关脸谱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读课文,理解作者童年时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交流脸谱资料
1、同学们,什么是花脸?你知道哪些京剧中的花脸?
2、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冯骥才的散文《花脸》,看看作者
喜欢的是哪张脸谱。
二、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学习字词
2、检查预习情况。俨然 气概 凛然 咄咄逼人 戳 嵌
憋。
3、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详细复述,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作者小时侯在年三十买
花脸,戴花脸的故事。
三、精读感悟,捕捉人物心理
1、通过复述,我们知道作者小时候喜欢戴花脸,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张花脸,看看这是怎样的一张脸谱,作者
为什么喜欢它?
62


2、指名朗读描写花脸的语句: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
面赤红……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3、抓关键词语,概括这张花脸的特点:特别——毫不凶
恶,却有股字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
4、学生欣赏课件,齐读体会。
5、这张脸是不是很熟悉,是谁的脸谱,从 文章哪里看
出?这是关羽的脸谱。从下文卖花脸的小罗锅的话中知道,
也可从与这个脸谱匹配的 兵器上看出。
6、这是怎样的兵器?请学生齐读描写青龙偃月刀的句
子。谈谈自己的看法。
7、文中哪些描写写出了作者将得到花脸与刀时的心
情?
8、这种心情在买好花脸和刀后有没有变化?试从文中
的语句中找出。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9、为什么作者的情感会有这样的变化?关键因素是什
么?关键在于他从舅舅那里知道 了关公的英雄事迹。播放
《温酒斩华雄》与《过五关斩六将》的片断,并请看过《三
过演义》的 学生讲述故事。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作者在舅
舅那里也知道了这两个故事,知道关羽是个大英雄,因此与
其说喜欢关羽,想成为关羽,不如说是崇尚英雄,渴慕成为
一位英雄。
10、同学们,你们曾经想过当一名英雄吗?你想当怎样
的一名英雄呢
让 学生畅所欲言,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从动漫人物
到现实中人物,教师适时引导,在增加学生积累的 同时,激
发学生崇拜英雄的情感。
四、拓展迁移
再次出示黑脸包公,白脸曹操的课件,请学生模仿作者
对花脸的描写,选其一写一段话。
作业设计
1、推荐阅读冯骥才的另一篇小说——《珍珠鸟》,了解
作者其人。
2、积累词语与句子。
板书设计
63


买花脸
花脸 表演花脸
因花脸惹祸
挨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精彩的部分。
1、小组学习,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 部分读读,并
成员互相交流,说说为什么认为这一部分是精彩的。
2、全班交流
(1)每组派代表朗读精彩的部分。
(可以是对花脸的重点描写;也可以是我戴 上花脸后的
得意心情;也可以是我闯的祸;还可以是闯了祸之后的不
安的心情......)
(2)说说每一部分中哪些词语用的最恰当,表现出了
精彩。
3、讨论:
(1)课文把花脸的做法和样子描写得非常仔细,有必
要吗?
学生们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对
花脸的喜爱之情。)
(2)卖花 脸的小罗锅儿说:“还是这个小爷儿有眼力,
要做关老爷!关老爷还得拿把青龙偃月刀呢!我给您挑把< br>顶精神的!”
这样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什么特点?
(表现出卖花脸的小贩会做买卖,既迎合了买主的心理,
又推销出另一件玩具,语言极富表现力。)
(3)到家,人人见人人夸,妈妈似乎比我更高兴。连
总是厉害地板着脸的爸爸也喊小称 我“小关公”。我推开大
64


人们,横刀立马地一照,呀,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
哪!
(4)为什么妈妈比我还高兴?(妈妈爱子心切,她看
到儿子漂亮的扮相十分高兴,也替儿子骄傲,表现 了妈妈
对儿子深深的爱。)
(5)此时此刻我是怎么想的? (此时的心里除了骄傲外,
还有受到众人瞩目的得意。)
三、练笔
1、写一段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心情或是动作、样子。
2、交流练笔。
指名读,其余学生提出意见,并修改。
四、回顾全文,总结
读完了这篇文章, 你会感到文章喜气洋洋的气氛,你是
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课文中有一些描写颜色的词,
例 如花花绿绿、大红、金黄、闪闪发光、碧绿......这些词
会让你感到过年的气氛)作者在写作方法 上有很多值得我
们学习的地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用到。
作业设计
准备自己的精彩往事与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花脸
细节描写 富有童趣




荷 塘 旧 事
教材分析:
本文回忆了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 ,在荷塘边度过
的一段美好生活。文章中,作者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
然之景,同时也塑造了 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
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教学目标:
学会“日积月累”中的六组生词:点缀、边缘、攫住、
65

< p>
留恋、憨直、纯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背诵自己喜
欢的好词佳句,尤其注意文中比喻 句的使用。通过学习课
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景物描写的,并学习作者的这种
描写手法。理解 文章中心,体会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和人类
纯朴的爱。
教学重、难点:
本文 的教学重点是景物描写的学习,要明确什么是景
物描写,并学以致用。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小伙伴们的性格 ,
尤其是他们就人后的笑。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初读课文,大体了解
课文内容,感受荷塘美景,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荷花是什么 样的吗?谁来说说自己眼
中的荷花什么样?它美在哪里?那么,你们见过连成一片
的荷花吗?今 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荷塘的文章《荷塘
旧事》。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生词小黑板,点名汇报自学生字生词的情
况,共同纠正读音。记住字形。
2、开火车按自然段初读课文。
3、读后请大家结合预习课文的情况,说说课文中自己
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
三、学习新课
1、谁来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大体答出即
可)
2、文章围绕着课文中的一句话,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你能找到这句话吗?(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 识了大
自然和谐的美和人性纯朴的美。)
3、课文是怎样表现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性纯朴的美
的?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加以理解。
66


(1)水流像母亲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 们
像荡漾在摇篮里。以“母亲柔和的手”来比喻水流,突出了
水流轻柔、细腻的特点,以“摇篮 ”来比喻荷塘,形象生动
地表现了它微波荡漾的特点,同时也点明了它是我们的
“乐园”,是我 们快乐游戏的天堂。
(2)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
到岸上。 以“铁链”为比喻,生动细致地表现了当时,在“我”
心中伙伴们的友情救助,倾情相帮是那么值得信赖 和依
靠,当时,可以说是“我”生命的保障。
这些比喻句,对写景叙事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讨
论并自己找到答案)
4、把你印象最深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请几个学
生起来朗读。)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好词佳
句。
2、抄写本课生字词。难写的可多写几遍。
板书设计:
大自然和谐的美
荷塘旧事
人性纯朴的美

第二课


教学内容:学生继续学习课文,体会 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
情,并谈自己的感受,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背诵的,把你喜欢的部分背给大家听。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继续学习课文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
67


1、作者为什么写了一件自己遇险的事?它表现了作 者
怎样的感情?(从中可以看出乡下小朋友的纯朴、聪明、
勇敢,对小伙伴发自内心的爱。引导 学生体会中心思想。)
2、为什么那么多年后,“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儿一
样时时 浮现在我的眼前”?(可引导学生由物及人的思考
——难忘的不仅仅是美景,更是那些纯朴无华憨直可爱 的
小朋友,友情难忘,令人永远铭记在心。)
3、当我“吓”得哇哇大哭的时候,为 什么小伙伴们却哈
哈大笑?(在救助了“我”的生命以后,小伙伴们松了一口
气,及至此时,看 到“我”的狼狈相才忍不住哈哈大笑起
来。)
三、拓展学习
1、请你用本课学到的写景方法,练写一处家乡的美景。
2、交流各自写的内容,同学互相评定哪些地方写得好,
为什么?哪些地方有待改进,为什么?
作业设计: 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板书设计:
荷塘旧事
人性纯朴的美
纯朴无华 憨直可爱



报 纸 的 故 事 第 一 支 笔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作者失业居家后订报纸、读报纸的一段经
历,全文笔调低沉、哀惋、表现了作者对《大公报》的喜
爱,反映了作者对文学和真理的不懈追求。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文学和真理的不懈追求。理清文
章的叙事线索 ,把握作者的情感。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
文章的心理描写,注意语言描写对心理描写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点为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把
68


握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为文章的心理描写,同时注意语
言描写对心理描写的表现作用。
教学准备 有关孙犁的生平和《大公报》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报纸吗?你都喜欢读
什么报?为什么?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文章《报纸的故事》。
2 简介作者。请同学们读读自己课前查阅的有关孙犁
的的生平简介。要求学生认真听,并互相补充。
3 简介《大公报》。课题中所说的报纸是什么报?谁
来介绍一下《大公报》?下面, 我们就来看看孙犁与报纸
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交流探究,理解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课文围绕报纸写了几件事?指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
式概括各部分的内容。(筹订报 纸、喜读报纸、裱糊房屋)
3 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想订报纸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一是作者认为《大公报》是一份严
肃的报纸,二是《大公报》上的文章好,三是想给《大公
报》投稿。)
4 “我”想订报纸,为什么说自己是“异想天开”?
5 “我”是怎样和妻子商量的?
(1)分角色朗读“我”和妻子的对话,注意人物的语气。
(2)从妻子的几句话中,可以看出妻子当时是怎么想
的?你又能体会到妻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3)“我”听了妻子的话又是怎么想的?指名读对话下
面一自然段,听了妻子的话, “我”的自尊心为什么受到了
损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你觉得这段话中的哪个
词最能表达 出作者的这一心情?(作者自尊心受到损失的
原因:一是失业在家,证明书是白念了;而是作为一个男< br>子汉不能赚钱养家,还伸手想妻子要钱,面子上难堪。“千
69


钧之重”)再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这一心理活动,
读出感情。
6 作者后来到底是怎样订到报纸的?这时又是怎样的
心情?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的?(愉快而满足)
7 作者在描写他读报时“先读社论……放到屋里去”表
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表现 了作者对报纸的喜爱,对这
些来之不易的知识十分珍惜。)
8 夏天雨水大,“我把 报纸按日期排列起来……把登广
告的糊在顶棚上”,以及课文最后一段都写出作者是个怎
样的人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的
自我解嘲。

二、简介作者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解决字词问题,不懂的地方可以同桌互
相帮助,也可查字典。
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总结下来,要注
意语句通顺,总结完整。
3、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什么?
4、试着画一下情节曲线图。为什么曲线图不包括第 1、
2、3、24、25、26这些自然段呢?
5、再读课文,静静的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然后小组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
6、你是怎样理解文章25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话的?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和大家
交流一下。

语文天地 综合活动:
故事会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记叙了 小时候发生的事件。故事会
引导学生回忆童年中哪些有趣、有意义的往事,有所感悟,
70


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体会童年金色时光的美好 ,理解成长的含义;通过回
忆、聆听,提高学生感受生活,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倾
听理解等各 种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感受生活,口头表达、书面表达、
倾听理解等各种能力。
教学构想:
学生先选材,要真实,向父辈询问自己的成长经历;
讲述父辈 的故事,与自己童年作比较,体会现在生活的幸
福,然后彩排,讲给父母、好友听,征求他们的意见,加
以修改;再召开故事会,会后整理故事,写出那些曾经感
动自己的细节,并写出往事给自己的启 示。
教学内容: 讲述自己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往事像一粒粒珍珠,串起了七彩的童年。翻阅自己的影
集、日记、成长手册,仿佛又回到 了从前。回顾自己的经
历,可以看清自己的成长的足迹。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儿时
的故事,大家共 同分享成长的快乐与体会。
二、准备故事
1、小组为单位交流
学生把翻阅自己的出生记录、儿时录像、影集、日记、
成长手册引发的回忆讲给组员听。
一人讲,其他人认真倾听。听后评议。
每人讲这个故事时,要注意表情自然,语言流畅,动作
得体大方。
尽量把故事讲得简洁生动、耐人寻味。
2、每组选出1、2名代表作全班故事会的代表。
三、召开故事会
1、布置黑板:在黑板上写好主题,贴上儿时的照片。
2、四周摆上影集、玩具等等。
3、情景设置:录音机播放儿时的歌曲
主持人在歌曲中宣布故事会开始。
71


4、每组的代表讲故事。
5、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后评价。
6、评选出故事大王。
四、总结:
往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学生们踊跃发言。
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 地球家庭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地球家庭”为主题。有《企盼世界和平的
72


孩子》《别挤了》《阳光皮肤》《黑孩子罗伯特》《瑞恩的井》
和语 文天地七组成。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学生易于理解,主
题易于理解,但是主要人物的做法需要学生深入结合 生活
实际,结合时代背景,结合事件发生的环境反复体味建构
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提升学生的做人情感。
并加强单元课文内容的比较,从而使学生理解主题的意
义。
本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上: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了解倒叙、插叙侧面描写手法的作用,
了解诗歌深刻的含义。
在能力上 :继续学习抓住人物典型的语言、动作、神态以
及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 br>子,写作中学习使用含蓄性结尾突出中心的方法。
情感上:
激发学生对和平的向往,对民族团结、种族平等、做
人要有爱心这种责任的深刻理解。
单元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典型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
动来揭示 人物的思想品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本单
元主题在今天的时代意义。
单元教学策略
1.本单元依然要紧紧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
心理活动等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2.根据单元的主题和内容可以进行单元之间的调整。可
以先学习第七单元《战争》,进而学习 《地球家庭》,因为
这两个单元有因果关系,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内容,同时可以使 学生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3.本单元可以加强对比阅读,如人物的思想感情:黑孩
子罗伯特与瑞恩的爱心。
4 .诗歌《别挤了》只要能够理解“挤”的含义就可以了,
可以把它作为一篇拓展阅读课文处理,广泛理解 “挤”的
含义。
73


5.本单元在教学中可以使用访谈 等话题式的交流方式,
使学生换位思考,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思想
感情。
6.本单元的写作在选材上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置
身于一种情境中想象,进行描写。
瑞恩的井
地球家庭
7.建议学生在写作中采用倒叙、插叙、侧面描写的方法
阳光皮肤
别挤了
使文章更具特色,在结构上浑然天成。

综合活动
单元课时安排: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2课时 《黑孩子罗伯特》
课文
黑孩子罗伯

2课时

《别挤了》 2课时 《阳光皮肤》2
企盼世界和平

课时
的孩子




《瑞恩的井》 2课时 语文天地七


2课时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
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 ,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努力提高
自身素质,决心完成父亲为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
出自 己的贡献的感人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
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回眸、殉难、继承、雷棣、泣不成声、了如
指掌。
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内心情感。
74


3.深入理解雷棣自强部新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自
强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 情。
4体会课文顺序 倒叙喝茶需结合叙述的写作顺序
5.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内心情感。
2.深入理 解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
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法: 读悟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今世界的 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
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仍时有发生,也
给人民 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呼唤和平,企盼和平成了全世
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呼声。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看看一个孩子是怎样为世界
和平而努力的。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同学们
齐读课题。(出示课题)
2.你们知道课题中的“企盼”是什么意思吗?
3.围绕着课题,你有什么想提的问题吗?(板书问题)
4.唯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提
出的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2.同学们,读书要注意积累,老师这儿有几个词语想请同
学们来读一读。
3.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 解答学生不理解又查不到的词。(学生提问,学生解答,
教师点拨)
75


4. 学生朗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内容。(学生概括,教师
补充)
5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激励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是什么?
(2).父亲牺牲后雷棣成长经历了哪几件事?
三、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一下有关中东问题的材料。
.板书设计:

成 加倍关心妈妈 自
长 关心国际政治 强
历 发奋读书学习 不 企盼
和平
程 谢绝别人帮助 息

第二课时
一 理解品味
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既读准了字音,又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雷棣为什么要企盼世界
和平”这一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 问题认真读读
课文的1~4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谁能来说一说,雷棣为什么企
盼世界和平?
(1)维护和平是爸爸生前的理想。(“记住,孩子,你爸
爸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
(2)维护和平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孩子,登爸爸回
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4.小结:是呀,正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那样,维护世
界和平既是爸爸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对雷棣 的希望,雷
棣怎么也忘不了爸爸那亲切的音容笑貌;忘不了爸爸临上
飞机前对他和妈妈说的话; 更忘不了他与爸爸之间的约
定,可是现在,蓝盔回来了,爸爸却牺牲了,让我们再来
读一读雷棣 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这封信,共同感受一下他
76


对爸爸的思念,对和平的企盼。
5. (出示雷棣的信)指名配乐朗读课文。声声爸爸
叫得人心碎,谁再来读一读?
6.残酷的战争 夺取了父亲的生命,却使雷棣一下子长
大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6自然段,找一找,从哪儿
可以看出雷棣一下子长大了?将相关的句子在书中划出
来。(出示:从此,雷棣好像一下子长大了。)
(1)关心他人
(2)关心政治
(3)努力学习
(4)谢绝帮助 7.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世界强烈的责任感使雷棣一
下子长大了,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是否对雷 棣产生了某
种感情呢?
8.看来,同学们对雷棣都有自己的独特感情,那么就
请同学 们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对雷棣场生了怎样的感
情?并结合具体句子谈一谈为什么?
(1)关心他人:想象一下,他还会从哪些方面来照顾妈
妈?
小结:雷棣不再是那个淘气的小男孩,他已经懂得
为别人着想。
(2)关心政治:他可能从新 闻中了解到哪些事情?如果
你是雷棣,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小结:雷棣正在为成为一名维和战士而努力。
(3)努力学习:是什么在时刻激励着雷棣?
小结:父亲的牺牲、维护和平的心愿激励着雷棣自强
不息。
(4)谢绝帮助:雷棣为什么会这样做?(出示爸爸的话)
雷棣明白爸爸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他明白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9.小 结:雷棣现在还小,他还不能进入联合国,不能
参与维和行动,但是,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努力着,为今后
维护世界和平打下基础。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和平的企
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能够不 断壮大和平的力量,
77


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声音。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出示最后一段)
二 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现在你再来说说什么是“企盼”?
2.(配乐出示战 争画面)是呀,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依然
弥漫着硝烟,还有一些国家处在残酷的战争中,还有许多
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同学们拿出笔,记录下你对远
方处在战火中的小伙伴、对自己或者对周围的 人最想说的
话。
3我们要维护世界和平,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和谐的家庭,
和谐的班级 ,和谐的校园。同学们,为了建造一个和谐的
家庭,和谐的班级,和谐的校园,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三、布置作业,积累语句
1、欣赏诗歌《放飞和平》
2、请摘抄文中你感受最深刻的句子吧!
七、板书设计: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关心他人
生前的理想 关心政治
和平
家人的希望 努力学习
谢绝帮助
教后记:



黑孩子罗伯特
教材简析:
本 文叙述了黑孩子罗伯特为了救治得病的白人同学,
毅然捐出了苦心积攒打算购买心爱玩具的钱,刻画了一 个
天真、善良、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黑孩子形象,同时也
提出了一个问题:不同种族的人应如 何相处。
教学目的:
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时代背景。
78


3感悟罗伯特对残酷生活的积极、豁达的正确的人生态度。
4学会正确、积极地实现自己的梦想,造福他人。
教学重点:1人物形象的刻画及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儿
童心灵的创伤。
教学难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阴
影下的画面。
教学方法: 导学法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黑孩子罗伯特从小生活在贫民窟,因为肤色问 题常常
受到同学丽莎的奚落,但后来他为了救治得病的丽莎,却
毅然捐出了自己苦心积攒打算购 买心爱玩具的钱,这究竟
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黑孩子罗伯特》,去了
解事件的缘由 。
二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背景资料。
三 自主学习
(一) 解决字词
霉臭 冲鼻 橱窗 攒钱 捐钱 寒颤
撵 出殡 奚落 怦怦 蠢
灰暗:暗淡,不鲜明。
霉臭:发霉腐烂,散发臭味。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讥讽嘲笑。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
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寒颤: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的现象。
惊恐:惊慌恐惧。
哽:因感情激动等喉咙堵塞发不出声音。
(二) 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文题”的理解:“黑”指罗伯特的种族,在这里着
重指出“黑‘字,意在说明在当时乃至今种族歧 视严惩的
社会,罗伯特的天真、善良、富有爱心的高尚品质就尤为
79


珍贵了。
2、说说文章讲了一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
本文叙述了 黑孩子罗伯特为了救治得病的白人同学,毅然
捐出了苦心积攒打算购买心爱玩具的钱,刻画了一个天真、善良、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黑孩子形象,同时也提
出了一个问题:不同种族的人应如何相处。
3、文章结构
1) 1马丁•路德•金的讲话。
2) 2—5交待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的环境中。
3) 6—7罗伯特为买战斗机模型辛苦攒钱。
4) 8—20罗伯特把买战斗机的钱捐给丽莎治病,这行为
感动了丽莎的父亲, 让他重新认识了种族关系。
四 小结
学生讨论:我们该如何面对歧视,学会生活
五 板书

罗伯特
丽莎 战斗机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听写生字
2、文章主题
3、我们该如何面对歧视,学会生活
二 、 走进文本,细读品悟。
(一)理解“备受歧视”——感知罗伯特的敏感、压抑。
1、重点指导读丽莎奚落他的句子。
指名回答,想一想丽莎说这句话时会是什么表情?你
能学一学吗?引导学生读出嘲笑、鄙视语气。丽莎的这种
语言、语气、就教“奚落”
2、丽 莎为什么要这样对待罗伯特?是他学习不好吗?
是他不真诚吗?在美国白人为什么这样对待黑人?为什< br>么黑人就要遭受不平等的待遇?请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
资料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白人为什么这样对待 黑人。(交流
80


资料)
3、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他备受歧视?找出相关
句子读读。谈谈你的感受。
4、假如你是罗伯特在这样的环境中你心里会是什么感
受?会想些什么?
(二)感受“主动捐款”——体会罗伯特善良和宽容的美
好品质。
1、仔细品读“主动捐款”这一部分画出你最感动的地
方,想一想你为什么感动。
现在你就是丽莎的朋友,你想对丽莎说点什么?把你
的感受放进去,读。
可是丽莎承认过他这个朋友吗?丽莎是怎么对他说
的?(讨论发言)
她凭什么这样说呀,这样的评价公平吗?(不公平)
而此时的罗伯特却在心里对丽莎说的——呃,天哪!
2、指名读,看到罗伯特的行动,你又有什么样的体会?
小结:(一颗善良的心、自己的梦想)我们看 到的是——
罗伯特的善良和宽容。(板书:善良、宽容)
三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1 认识种族平等的意义,珍视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
探究学习
四作业 巩固字词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黑孩子罗伯特
宽容 善良
歧视-————————拥抱

教后记:





别挤了
81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能让人的心灵受到洗涤的诗歌,它表现了狄< br>更斯向往和追求人间美好的一切,追求真善美,倡导人与
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 首诗歌,让我们
的心灵也受到洗涤和净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
歌的韵律美。
2、联系生 活,结合时代背景感悟诗歌内容,使心灵受到
感染及教化,懂得我们的生活需要真诚、善良、宽容等。
3、写摘录笔记,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理解“别挤”的含义,使学生心灵
受到感染及教化,懂得我们生活需要真诚、 善良、宽容等
教学方法: 读悟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板书“挤”,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学
生齐读课题。
二、了解作者,背景铺垫。
1、师:你对作者狄更斯了解多少?学生根据自己的
了解,介绍狄更斯。
2、媒体演示:狄更斯的头像。
3交流有关狄更斯的资料
三.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2)形似字
敞 宽敞 愧 惭愧 魁 魁梧
蔽 敝帚自珍 槐 槐树 峻 险峻 俊 英俊
3)解词:
容纳:在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
追求: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
82


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
鼓励:激发;勉励。
严峻:严厉,严肃。
四 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3)找学生读课文,老师点拨(从字音,节奏,声调方面)。
4)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 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如何理解文中的“挤”和“你”?
明确:挤指不道德的行为(思想上,行动上);你指没有
道德规范或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
2)本文分两小节,每一小节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一节:告诉人们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要 侵犯别人
的权利,要容纳别人,不要使别人的感情受到压抑。
诗歌开始就告诉大家不要挤,进 行一种心灵上的呼唤,语
言亲切自然。“容纳”为全文定下基调,具有广义的含义,
即思想上, 行动上和心灵上的“挤“。
二节:讲要善待别人,要遵守道德行为规范,不要用不宽
容,不善良,不真诚的心对待别人
结尾再次呼吁“不要挤,千万不要挤”照应开头和文题,
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3) 本文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归纳,老师
点拨)
明确:本文以形象的语言启发我们 不要为了获取自己的私
利而不择手段,伤害他人,要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去
和别人平等和谐 的相处。
二. 总结全文谈收获和感悟。
三. 再次带着感情朗读并背诵全文。
四. 作业:生活中,你一定对身边的某些事物或景物有
过很深的感触,能写一首小诗表达你的感受吗?
板书:
83


不要挤
别 第一节 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
挤 不要让别人受到压抑 和谐
了 第二节 善待别人 共处
遵守道德
教后记
瑞恩的井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的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瑞恩为了实现让非
洲的孩子能喝上洁净的 水的梦想,额外帮家里做家务来攒
钱造井,他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很多人。终于,瑞恩的井
建成 了。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瑞恩的爱心、决心和执着,
感染着每一个人。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 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心的精
神世界
3、 培养学生浏览、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瑞恩的爱心、同情心、学会关心他
人。
教法:互动参与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瑞 恩的井》,这是生活在加拿大一
个普通家庭的一个普通男孩身上的故事,首先让我们了解
一下故 事的内容。
二 自主学习
募捐mùjuān 草棚 péng 羞怯 qiè 水泵 bèng
登载 zǎi 擦 cā 罐guàn
三 合作学习
(一) 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交流对课文整体感受(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
思路)
84


2、根据文章的内容、写法设问,质疑解难
(二) 重点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学生点评。
找出描写瑞恩言行的句子,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瑞恩:富有爱心,具有超人的毅力,恒心。(例子略)
四 探究学习
1、“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这句话有什么
意义?
这句话在文中出 现了两次,既是瑞恩决定攒钱的原因,也
是瑞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的精神动力,是贯穿全文的一条
线索,进一步表现了瑞思的真诚,无私,没有国界的爱。
2、瑞恩的行为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真理。
五 回顾反思
1、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如何看待给瑞恩以极大支持的妈妈。
3、瑞思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你的梦想是什么,又
如何实现呢?


阳光皮肤
教学简析:
《阳光皮肤》一课讲述了在国际少年班里众多小朋友
之中的“我”企盼世界人民团结、平等、互助的美好愿望。
课文以课堂对话为主线,通过“我”的一番话 写出了南非
人求平等、求生存的心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熟练地朗读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能够感悟并有所启示。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
受爱国情。
教学重点: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课文内容,体
会“我”渴望全世界人民团结、平时、互助的美好愿望。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们“积极性”以达到更好地把握文章
内容,把握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85


一、 导入
学生搜集资料并整理有关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
国的故事,在班上交流。
二、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读完,请你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
出课文内容。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课文共几段,可分为几个部分。
四、探究
读课文质疑,读读句子,讨论问题。
1、 想想小朋友介绍自己国家事的心情,指导感情朗读。
2、 讨论能不能说所有人的皮肤都是“阳光皮肤”?
3、比较本课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由于雷隶热爱世
界和平的精神体会“我”的美好愿望。
五、拓展训练
20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
挠政策,义无 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
许多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查阅这方面的材料,将感受最深的做成卡片,介绍给同学。明确:例如李四光、
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
简介钱学森: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
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 934年,钱学森
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
和数学博士学位。 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1956
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他参
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
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 子弹“两弹结合”
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则,发展
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 系统学等。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
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
和 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
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阅读钱学森写给人大常委会求救信,感受他对新中国的高
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
86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语文天地
教材简析:本练习有日积月累和综合活动组成。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诗歌《欢乐颂》的基础上放声朗读,熟读成诵,
读出颂歌的热情和豪迈。
2 围绕“地球家庭”,召开主题班队会。
教学重点: 目标二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活动法
第一课时
一 学习《欢乐颂》
1了解席勒和《欢乐颂》
《欢乐颂》(AndieFreude)是席勒1785年夏天在莱
比锡写的,那时他创作的戏 剧《强盗》和《阴谋与爱情》
获得巨大成功。恩格斯称《强盗》是“歌颂一个向全社会
公开宣战 的豪侠的青年”,《阴谋与爱情》则是“德国第
一个具有政治倾向的戏剧”。然而,当时的席勒受到欧根
公爵的迫害出逃在外,身无分文,负债累累,过着漂泊不
定的生活。正在席勒走投无路的时候, 莱比锡4个素不相
识的年轻人仰慕席勒的才华,写信邀请他到莱比锡去,路
费由他们承担。席勒 接到信后立即从曼海姆出发,不顾旅
途困顿和身体虚弱,走了8天来到莱比锡,受到4位陌生
朋 友的热情欢迎和无微不至的招待。《欢乐颂》就是在席
勒感受了这种雪中送炭的温暖后,以万分感激的心 情写出
来的。
2 朗读诗歌,正音,注意节奏
3 理解诗歌
这首诗采用了当时流行的颂歌体
席勒在他的《欢乐颂》中歌颂的欢乐,先是歌颂他受友
谊 感动后产生的具体欢乐,后来他把这种具体的欢乐人格
化,使欢乐拥有了普遍性,进而引申出他对自由、 平等、
87


博爱理想的追求,特别是对博爱的歌颂。“你温柔的翅 膀
飞到哪里,哪里的人们都结成兄弟。” 歌颂人间欢乐 宣
扬博爱理想
4 熟读成诵
5 学唱《欢乐颂》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
我们 共同生活在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地球上。虽
然人与人可能相隔万水千山,但我们互相依存,虽也离不
开水,各国人民应该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互相爱护,互相
尊重。
二 活动步骤及内容提示:
1、坐在家里“看世界”。
●我家的电视是外国的产品,我想了解那个国家的
情况。
●我家乡的特产出口到了哪国?那个国家是怎么
样的?
●我给远在美国的表哥写信了解印第安人的情况。
●……
2、查阅资料了解世界。
●我要到互联网上查找某国的风土人情资料。
●我要到图书馆里查找某个邻国的气象资料。
●我有一张介绍四大文明古国的光盘。
●……
3、习作。
●给外国的小朋友写信。
●想想作文:假如我在————国。
●以瑞恩小伙伴的口吻讲述瑞恩的故事。(瑞恩,
单元课文中的一位加拿大男孩,主人公)
●…….
4、召开主题报告会。
●我一边发言一边掩饰自己做的课件。
●我听同学发言时,还提出自己的问题。
88


●当我感受较深时,就即兴发言。
5、制作世界风情。















第八单元 岁寒三友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以 “岁寒三友”为主题编写的,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
墨 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
奇”。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 穷。包
括《墨竹图题诗》《苍松怪石图题诗》《墨梅图题诗》《竹
颂》《梅香正浓》《黄山松》 。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把课文读懂读通。了解文中反
映的中华民 族传统美德和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通过反复
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增强学生的< br>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若学生有兴趣,引导他
们课余时间找一些类似的文章读。熟读成 诵,进行语言积
累。
课时安排:
《墨竹图题
89


诗》
1课时
《苍松怪石图题
诗》 1
课时
《墨梅图题
诗》
1课时
《竹
颂》
1课时
《梅香正
浓》
1课时
《黄山
松》
1课时
墨梅图
题诗
梅香正浓
黄山松
墨竹图题

苍松怪石
图题诗
课文
竹颂
书画展
综合活动

单元知识树

墨竹图题诗
教材分析:
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
90


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
“任风雨来袭,我自岿 然不动”的气概。
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
情画意。增强学生 的朗读能力。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构思:
教学本课时从诗文入手,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训
练朗读技巧,注 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的
处理。师再引导作浅易的赏析,然后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结合诗画欣赏理解诗的内容。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
自己的理想 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拨的青松,
“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挺拨多姿的翠竹,清高而有节;
傲雪报春的冬梅,不惧风寒霜雪。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
都有不畏寒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 中同生,历来被中
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寓意忠
贞的友谊,及做人要 有品德、志节。今天,就让我们一道
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跟老师一起学
1、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
(zhèn)救济(jì)遂(suì)
2、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
劳顿:劳累。
夜不能寐:晚上睡不着觉。寐:睡觉。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
人。
赈灾:救济灾民。
91


岿然不动:屹立着、不动摇。岿然:高大独立的
样子。
三、理解古诗大意:
1、作者简介: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
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 举人官山东
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
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 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
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
劲峭。
2、题目意思: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墨竹图题
诗就是单用墨画竹子的图画上面的诗。
3、本诗含义: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
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 含
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
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 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
关心。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
法,表达了诗画家 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
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这首
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
包括的。第一句“衙斋卧听潇潇竹”,写的是作 者在衙署
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潇
潇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 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
“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
想。作者由 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
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 br>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
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 忧的应该是所有的
“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
叶总关情”,这句诗 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
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
在 一起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
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 的关注
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
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92


4、1句与2句之间的关系:第1句是实写,作者< br>听到了竹子潇潇作响。第2句是虚写,是作者自己的联想。
第1句的实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 有这样的声音才有
了作者这样的联想。这样的声音可能谁都能听见,可是也
只有那些关心百姓疾 苦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联想。这是又一
次对中心的强化。
5、我们如何理解“一枝一叶 总关情”一句?似是
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
令人叹为观止。文 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物,把一
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
特立独行、充满爱民之气节。
6、回顾反思:竹象征了“有气节”,象征诗人“我
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四、阅读 链接: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
方膺、高翔、金农、李鲩、汪士慎八位画家。从康熙末年
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
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 无可计量。
“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李鲩、李方膺等先后分别
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 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乾隆八
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印了“乾隆御览之
宝”朱 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郑燮为“书
画史”。“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 家所传
承。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
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 之一。其思想奇,文奇,
书画亦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悲奇
妙,成为古今 天才之难得者。“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
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作业设计:
查找郑板桥的资料,准备交流。
板书设计:
墨竹图题诗
特立独行、爱民如子、体恤民情
课后反思:

93




苍松怪石图题诗
教材分析:
《 苍松怪石图题诗》是一首古体诗,句子长短不一,
洒脱不羁,对苍松的高尚品格进行了高度的赞美,同时 借
“苍松与怪石”写出了自己不屈不挠、耿直廉洁的铮铮男
儿的性格。本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
画意。 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
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
英雄气概。
教学构思:
教学本课时从诗文入手,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训
练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语调、重音、 停顿等朗读技巧的
处理。师再引导作浅易的赏析,然后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
结合诗画欣赏理解 诗的内容。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1、谁来说说“扬州八怪”指谁?
2、昨天,我们学习了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方膺的《苍松怪石图题诗》。
3、齐读课题。
二、学习古诗:
1、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矫(jiǎo) 阙(què)迥(jiǒng) 膺(yīng) 阿
谀( ē yú) 铮(zhēng)
2、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
阿谀奉承: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含贬
义)。
94


耿直:(性格)正直;直爽。
铮铮铁骨:有骨气、有气节。铮铮,形容金属撞
击所发出的声音。
三、理解诗文意义:
1、作者简介:李方膺,字晴江,又号秋池、衣白
山主人、为官期间曾因得罪上司被捕 入狱,为官时,“有
惠政,人德之。”去后寓南京借园,常往来扬州卖画。善
画松、竹、菊、梅 、杂花及鱼虫,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
漓,所画之梅以瘦硬见称。
2、古诗的意思: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
地增 添了绿意和娇姿。“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
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这 一层
写出了苍松的品格,其中“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
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是对其品 格高度赞美。而“天地
本无心,万物贵其真”是隐语,隐含作者的褒扬之意。最
后一层“拥护天 阙高且直,迥于春风碧云里”,作者从松
的外形入手,为本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尤其最后
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颇有“冬
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之意。)
3、赏画:图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相互关系,各有什么寓意?
怪石:耸立(不屈不挠)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苍松:挺劲(饱经风霜)象征诗人刚正 不阿的气概。映衬
更显其“苍、怪”。)
四、探究学习: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借所画的怪 石、
苍松表现自己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
概。
五、拓展训练: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松的诗句,绘画
作品。
六、回顾反思:请学生谈本课的收获
作业设计:查找李方膺的资料,准备交流。
板书设计:
苍松怪石图题诗
95


苍松挺劲 饱经风霜 刚正不阿
课后反思:



墨梅图题诗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
赞美墨梅不求人 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
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
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
画意。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
和人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构思:
教学本课时从诗文入手,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训
练朗读技巧,注 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的
处理。师再引导作浅易的赏析,然后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结合诗画欣赏理解诗的内容。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
泥碾作尘,只有香 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
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
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检查预习
1、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冕(miǎn)乾坤(qián kūn)妥协(tuǒ xié)卓
(zhuó)尔不群 花蕊(ruǐ)厌恶(wù)
2、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
96


妥协:屈服、低头。
卓尔不群:形容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
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三、理解诗文意思: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
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
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 世俗献媚的
高尚情操。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 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
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
池 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
姓,故说“吾家”。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 节。它
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
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 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
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
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
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
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 里山,作画易
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
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 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这首诗
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
地融为 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
身之德。
四、根据王 冕笔下梅花的特点我们来思考下面三
个问题:(1)王冕作诗的原因:王冕青年时代曾一度热衷
于功名,但参加科举屡试不中,于是他焚毁文章,永绝仕
途,浪迹江湖,过起了隐居的生活。诗人为了表 现自己不
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2)王冕作
诗的目的:画上题诗:“吾 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
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表
露出画家 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3)图中梅花的特点。“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 样
97


清”。王冕笔下的梅花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王冕< br>的《墨梅图》传世不只一幅。课本选用的这幅《墨梅图》
画的是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 致;枝干与花蕊
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
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 点,显得格外清新秀
丽。
五、补充资料:
1、写竹的诗句:
《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
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
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写梅花的诗句:
《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
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
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 把
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
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
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 香如故。
2、写松的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唐·寒山子)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唐·皇甫曾)
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唐·许浑)
作业设计:
查找王冕的资料,准备交流。
板书设计:
墨梅图题诗
超凡脱俗,卓尔不群
课后反思:

98




竹 颂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赞颂劲竹的抒情散文。作者从劲竹的
生长、气节、态度等多方面着手,写尽了劲竹坚毅顽强的
品格、质朴清新的本质。
教学目标:
阅读这篇抒情散文,学习作者仔细观 察物体,抓
住特点描摹竹子“形”和“神”的方法;体会作者感情,
理解课文主旨;学习拟人手 法的运用。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诵读能力、表达能力。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体会作者对
于竹的 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描写竹子的“形”,表现什么样的“神”。
教学难点: 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体会作者对于竹的赞
美之情。
教学构思:
本文在记 叙、抒情、议论中饱含哲理,在教学中
能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去诵读,不要过多地分析课文,指
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句,并能依据课文的句子造
句。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管桦先生是我国著 名作家、诗人和
书画家。我们所熟悉的他的作品有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
的事情》《我们的田野 》。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等等。
管老的墨竹在画坛独树一帜,独具风格,以粗干大叶,撑
天 柱地为特征。所以,诗人艾青题词暂管佬说:“人如其
竹,竹如其人,我爱其竹,更爱其人。”。
2、下面我们来学《竹颂》,更要学习一种精神。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并正音正字
99


1、注音:笋 曳 潜 劲竹
2、填字:pān附 消róng 青tái líng
云 yōu扬 xiāo洒
3、解词:
萧萧:拟声词,形容了马或水声等。这里形容风
吹竹林发出的声音。
凌云:直上云霄。凌:升高
尘俗:世俗
摇曳:摇荡
三、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用铅笔划出形神兼备状写竹子
的语句。
2、学生读出这些句,师生共同研讨课文
3、开头哪个字突出竹子的“魂”,为下文写神奠
定基础。“劲”——坚强有力。
4、第二段突出“劲”的语句有哪些?
“形”——身躯粗壮;声音铿锵。 突出“劲”
“神”——纯洁、朴素
形神兼备——有节,虚心(双关)
5、齐读第三段。
①本段写什么?本段写恶劣坏境中竹子的“形”
和“神”。
②采取什么方法来描写的?(对比的方法。)
③怎样对比的?以春花来对比。(花谢人散;劲竹
常青。)
④对比的作用是什么?证明竹子有顽强的生命
力,突出开头提到的“劲”
⑤本段还描写了竹子什么精神?
冬天送绿;暑天送凉————无私奉献的精神。
6、自读第四段,思考竹子对“我”有何影响? 净
化“我”的灵魂。
7、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我”
注重的不是竹子的外形,而是其情操和美德。
四、总结课文:(意在归纳主旨)
100

司考复习计划-述职报告开头


观察蚂蚁-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总结


美丽的误会-空军航空大学


大学四年规划-中国军衔


司法考试报名-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


零分高考作文-湖北大学招生信息网


失物招领启事-小学毕业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