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教案
国歌的诞生-死亡诗社观后感
17.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掌握7个生字,正确读写“碧绿”
、“胯下”、“郑重”、“厨房”、“刺猬”、“畜生”
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
象,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
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2.抓住描写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鲁迅介绍。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二、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
须成
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第75页图。让我们随着
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首先来
学习他写的《少年闰土》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正音。
2.辨析字形。
3.理解词语。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学生按“记忆”“相知”“相见”“相处”“分别”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记忆中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
第二段(第2、3自然段)“我”知道闰土要来我家,很高兴。
第三段(第4、5自然段)新年时,“我”见到了闰土。
第四段(第6~16自然段)闰土给“我”讲稀奇事。
第五段(第17自然段)“我”和闰土分别时依依不舍。
五、了解人物
1.快速浏览,思考:课文除了写闰土,还写了谁?“我”与闰土是什么关系?哪段告诉我们的?
(1)师:自由读第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我”——少爷
闰土——忙月的儿子)
(2)师:作为少爷的“我”与忙月的儿子闰土的感情怎么样?找出有关的语段。
(3)师:
自读第17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虽然相处时间短,但他们的感情是深厚的,分
别时是依依不
舍的)
(4)师:为什么“我”这样的一个少爷对一个忙月的儿子感情这么深呢?哪句话告诉我们的?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2.师:闰土告诉我哪些新鲜事?轻声读课文,找到有关的语段,再用几个词概括。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六、作业
1.默写本课生词。
2.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健康朴实)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感受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
代背景,同学相
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2.学习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轻松谈话,自然入课
师:现在同学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一百多年前
,有两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他们的生
活中,又有哪些有趣的经历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去了解一下。
三、细读深究,了解人物
1.看插图,识闰土。
(出示课文插图)
师:看看这幅插图,这就是闰土。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第4自然段)
鲁迅不愧为文
学大家,他只用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闰土的形象,让我们一眼便能认出他来。那
么,这段外貌描写好在
哪儿呢?(抓住了人物的特点)闰土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
2.细读课文,品悟人物。
(1)师:闰土是“我”童年生活中最好的伙伴,他给“我”讲述过哪些有趣的事呢?
(板书:雪地捕乌、海边拾贝、瓜田刺猹、沙地看鱼)
(2)学生自由读文、品悟。
(3)师:我们来交流交流,你最想去体验哪种经历呢?
①雪地捕鸟。
师:闰土是怎样捕鸟的?
课件出示: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
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
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
都有:稻鸡,角鸡,鹁
鸪,蓝背……
师:这段文字着重描写了闰土的什么?(动作)
师:主要有哪些动作?(扫、支、撒、拉)
师:作者抓住这几个主要动词展现了捕鸟的过程,
让我们感受到了捕鸟的乐趣,这种写作方法也
很值得我们学习。
师: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哪些鸟成了闰土的俘虏?(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师:你会怎样夸赞身边的闰土?(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聪慧能干)
师:看来,捕鸟真是一种充满乐趣的经历,难怪大家都想去体验一下。
②海边抬贝。
课件出示: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
手也有
。
师:你为什么想和闰土去海边拾贝呀?
师:我们来想象一下:金色的沙滩上布满了软软的
细沙,甩开脚上的鞋子,光着小脚丫走在上
面……这就是闰土的童年生活,天真烂漫的童
年生活(板书:天真烂漫),怎么样,很令人羡慕吧!同
学们还想和闰土一起去做些什么呢?
③瓜田刺猹。
课件出示:
“……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
猬,猹。月亮地
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
从胯下窜了。它的皮
毛是油一般的滑……”
学生分角色读读这段文字。
师:听了闺土的介绍,你知道怎样刺猹了吗?
师:再读一读,把我们的感受读出来。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走到了,看
见猹了
,你便刺。”听闰土这样绘声绘色地讲述他保卫西瓜、英勇刺猹的经历,你会觉得闰土是一位
怎样的少年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机敏勇敢)
过渡:尽管我们脚步轻轻,尽管我们投叉迅猛,猹,这伶俐
的小家伙有些时候还是会与我们擦身
而道。转瞬间,便消失于黑沉沉的夜雾之中……。
课件出
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
瓜。其间有一个
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
反从他的胯下逃走
了。
师:读一读,透过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画面上有天空、圆月、沙地、西瓜)
师:这段文字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师:你能试着背诵这段文字吗?
④沙地看鱼。
课件出示: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师: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多么新奇!多么有趣!你看,闰土所讲述的这些都是“我”见所未见、
闻所未
闻的事,“我”称这些事为“希奇”的事。所谓“希奇”,是指稀少而新奇。闰土知道这么多稀
少而新奇
的事,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可真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见多识广)
(4)师:难怪“我”这样感叹——
课件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
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
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
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为什么闰土知道那些希奇的事,“我”和“我往常的朋友”却不知道
?闰土在海边享受自由
自在的生活时,“我们”在做些什么呢?
师:是啊,“我们”的生活环
境不同,闰土生活在海边,“我们”生活在城里;“我们”的身份不
同,闰土是忙月的儿子,而“我”是
一个少爷。“我”衣食无忧的生活似乎应该比闰土更幸福,可是
——(课件出示)
闰土在雪地里捕鸟时,“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闰土在海边捡贝壳时,“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闰土在瓜田中刺猹时,“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闰土在沙地上看跳鱼儿时,“我”还是——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和闰土相比,“我”的生活天地是多么狭窄!生活内容是多么单调啊!
(5)师:短暂的相处使“我”和闰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课件出示: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
师: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师:虽然“我”和闰土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我们
”共度的日子却充满了欢乐,“我”和闰土
在不知不觉间已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我们”不得不面对
别离的时候,怎能不伤心落泪呢?
(6)师:这一别,就是将近三十年。这三十年间,两个小伙伴心中都珍藏着一份特殊的情感。
作者在《故乡》中写道,“我”离家多年,只要一想到闰土,脑海中就会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
深蓝的
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
十一二岁的
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
逃走了。 而闰土呢?当“我”重返故乡时,母亲告诉“我”:“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
见你
一回面。”
你能读出他们对对方的情感吗?
想象一下,如果这对儿时的伙伴再次相遇,会是
一番怎样的情景?现实的情形是怎样的呢?我们
来读一读节选自《故乡》的片段——(课件出示)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
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
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
的悲哀。
现实的情形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吗?
为什么时隔三十年,当“我”再次见到日思夜想
的儿时伙伴时,却有了这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
自己走入《故乡》去寻找答案吧。老师期
待着与同学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聪慧能干
海边拾贝 天真烂漫
瓜田刺猹 机敏勇敢
沙地看鱼 见多识广
课文中写景优美,写场面生动,可引导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课堂上注重学生阅读后的自我感
受,
引导学生想象最感兴趣的一个场景,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
首先,要让学生谈
谈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场景是什么,并说出理由。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
认识的角度不同,他们有
各自不同的感受;其次,要注重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利用收集到的有
关信息,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
,充分地展开想象,尽量说得具体一点,形象一点,生动一点。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团聚、失声痛哭、囫囵吞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鲁迅先生是一位关
心爱护青少年成长;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人。学习鲁
迅先生关心他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质。
4.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团聚、情节
、记性、保存、失声痛哭、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饱经风霜”等词
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初识鲁迅,导入新课
1.学生谈自己眼中的鲁迅。
2.教师讲述心中的鲁迅。
3.读题入文。师:同学
们,通过这番介绍,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但是,
鲁迅在世的时候,他的侄女周晔还
是个不满十岁的小姑娘。小周晔眼里的伯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她的视角来认识鲁迅
先生。(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学生读题,教师引导读出小侄女对伯父深深的爱。
三、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认读会认的生字词。(课件出示)
2.学习会写的生词。
(1)音:开始朗读,找出重点字音,连读两遍。(课件出示)
(2)形:(课件出示)
①形近字组词:
详——祥 挽——换 咳——该
搞——稿 恍——晃
②同部首字归类:囫囵 咳嗽
(3)义: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浏览课文,了解隔行分段的方法。
2.指名分别读课文的五段,想想讲的是什么。(出示课件)
第一段:伯父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第二段:伯父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伯父笑谈鼻子被墙壁碰扁的趣事。
第四段:伯父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第五段: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3.学习加小标题的方法。
4.学生练习写小标题,集体交流、评议。
(板书:1.众人悼念 2.笑谈《水浒传》
3.趣说“碰壁” 4.救治车夫 5.关心女佣)
5.再读课文,谈谈印象。
师:选择你
喜欢读的故事,再次朗读,说说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设计意图:通过几
次有
目的地读书,在归纳、概括段意和小标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培养纲举目张的
意识,帮
助学生逐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
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
人物品质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二、复习
1.听写词语,夯实基础。
2.分组读文,回顾课文。
三、寻材表达,解读鲁迅
师:在鲁迅“笑谈《水浒传》”“趣说‘碰壁’”“救治车夫”“关心女佣”的故事中,他给你
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慈爱 幽默 风趣 有爱心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各组分别选择一个故事,个人读思圈画,并练习表达,然后学习小组内交流完善。
课件出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______的人。
3.推选首席,交流感悟,教师点拨。
交流前,教师提示:首席代表发言后,可以补充完善,有新的体会也可以发表看法。
(1)笑谈《水浒传》。
师:下面,我们就跟随着周晔的记忆一同走进她与伯父在一起的日子。先读“笑谈《水浒传》”。
①预设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慈爱、幽默的人。
关键句:(课件出示)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②预设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教育有方(或爱孩子、懂得保护孩子自尊心)的人。
关键
句:(课件出示)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
书都不再马
马虎虎了。
请学生体验“我”的心理:“我”的内心感受到了什么,可能在想什么?由此感受伯父的笑
语是
一种委婉的、艺术的批评。正是这样艺术的教育,短短一句话让作者受益终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
惯。
(2)趣说“碰壁”。
①预设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
关键句:(课件出示)“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首席汇报之后,再分角色朗读小
周晔和伯父的对话,男同学读伯父的话,女同学读周晔的话,教
师读提示语。师生共同感受周晔和伯父之
间的亲情和鲁迅的幽默风趣。对话前,提醒学生要有角色意
识。
此时自然引出难点:伯父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真正想说的是什么?
②预设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敢于斗争、坚持战斗的人。
关键句:(课件出示)“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壁”真的是“墙壁”吗?“四周黑洞洞的”指什么?
课件出示对
“四周黑洞洞”和“碰壁”的理解: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人民连一点民主和自
由都没有;指与反动
势力作斗争时受到挫折与迫害。
(3)救治车夫。
①预设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有爱心、有同情心的人。
关键句:(课件出示)爸爸跑到
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
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
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
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观察课文插图,抓住鲁迅先生的动作“跪、掏、给”等,感受他对陌生的车夫的爱心和同情心。
②预设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关键句:(课件出示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
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
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
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a.引导学生齐读这段话,思考:伯父的“深深叹息”是为哪些人?在叹什么?
b.创设情境,朗读指导:(播放音乐)在小提琴音乐声中,教师引读这个故事。
(4)关心女佣。
预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
br>关键句:(课件出示)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
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
重活
儿。”
学生容易感悟,此处一带而过。
4.依据板书小结四个故事,引导学生感悟鲁迅先生的伟大品格。
四、读写结合,学会表达
1.师:在伯父逝世九年后,周晔在对伯父深深的怀
念中动情地写下这几件生活小事,却为我们
勾画了一位伟人的形象,这种写法就是——小中见大。除此之
外,她还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①直接描写——笑谈《水浒传》、趣说“碰壁”、救治车夫
②间接描写——关心女佣
③细节描写——救治车夫
2.研读第一段。
①师:这样一位伯父走了,万分悲痛的周晔当时是什么感受?谁来读第一段?
课件出示:我呆
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
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
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指导朗读:声音越来越轻,语速越来越慢,读出悲伤之情。
②师:鲁迅先生走了,悲伤的又何止周晔一人,还有谁?
指导朗读:现在,把所有的“泪”联
系在一起,你想想,对于鲁迅的逝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流
泪呢?(课件出示悼念鲁迅画面,马斯奈的小
提琴名曲《沉思曲》响起)
③点出场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④师:鲁迅先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为什么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课文中有一句话对这个问
题进行了概括性地回答,迅速浏览课文,看
谁最先找到。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这句话既是对第一段提出的问题的回答,也总结、贯穿了这四件事,全文结构井然。
设计意图:把读与写有机结合,教给学生塑造人物的几种表现手法,努力实现用教材教的思想。
五、布置作文
为为
1.介绍一个你所了解的如鲁迅一样“为别人想得多在
殡仪馆—深受爱戴,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畅谈读书—关心下代
自别<
br>
己人我的伯父
笑谈“碰壁”—抨击黑暗
想想
鲁迅先生
求助车夫—同情人民
得得
关心女佣—关心他人
少多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是一篇感情基调明显,利于学生进行感悟的文章。这篇文章,既有作者周
晔对作为伯父的鲁迅先生浓浓的
感激、思念之情,也有千千万万素不相识的以车夫和佣人阿三为例子
呈现的人民大众对鲁迅的深沉的质朴
的感情,在了解许多鲁迅的事例之后,读者——也就是我们的老
师和学生产生了对鲁迅的敬佩、怀念之情
。这些感情应该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教师要引导学生,激发
学生,和学生一起烹制一桌浓浓的感情的盛宴
。
19.一 面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
“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
巴巴、大病新愈”等词
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3
.通过揣摩词句、体会作者思念和尊敬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以及叙议结合、在记叙的基础上画龙点睛式议论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
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该从何
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
的评价中去了解。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
迅先生是怎
样一个人?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
?
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在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阿累眼中的鲁迅。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
起因、
经过和结果。
明确:本文讲述了“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
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
和关心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
起因:书店浏览书籍
经过:巧遇鲁迅先生
结果:先生赠书给“我”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他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瘦)
4.课文中一共出现几处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1)课件出示:
①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
瘦的、五十上下的中
国人。
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
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二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
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
“一”字。
③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
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尽羽纱长
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
一头已经熏黑了。
④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⑤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⑥他的手多瘦啊!
(2)前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这三处外貌描写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
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
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
,“我”是在无意中“望了下”,因而人物形
象“模糊”,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第二次是
在近处,在明里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刻画
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
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第三次更
近了,作者面对面地“惊异”地望着鲁迅,观察更细致,连烟嘴是“
黄色”的、“安烟的一头已经熏
黑了”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
(3)六处外貌描写集中表现了鲁迅什么特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六处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仔细品读鲁迅
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
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
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
肌瘦?
鲁迅的“精神抖擞”:“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6.
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画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呢?
(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7. 同桌互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这“一面”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说说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
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又是多么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先生那“黄里带白的脸”,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担心”的
身体,反映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的情怀。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这一面给人的力
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
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
在一起的!
教师: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
忘的
“一面”。
四、拓展写作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
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
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
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
学或老师画像。
五、课后作业
牙黄长衫,咬着烟嘴
由
一
有意
地看:面孔黄里带白、瘦但有精神,
远
到
面
头发直竖、胡须像“一”字
仔细地看:脸瘦、左手捏一枝黄色烟嘴
近
一头已熏黑了
《一面》这篇课文是通过作者回忆自己与鲁迅的一面
之交,把鲁迅对青年的爱护写得很细致,学
习这篇课文,在体会鲁迅先生的品质时学习作者对人物外貌描
写的方法。因为是略读课文,我主要放
手让学生自学。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透课文,在
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
脉络之后,交流写作背景,然后找出文中的六次外貌描写,主要抓住外
貌描写进行学习,层层推进,
以读代悟,读悟结合,通过读课文了解了鲁迅的精神品质,体悟了作者的写
作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
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0.有的人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
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
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3.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对比朗读形式感悟课文内容。
无意地看:瘦瘦的,五十上下,
1.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穿着
4.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
民服务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教学重点
感悟诗歌深刻的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一、新课导入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
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
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
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
诗来怀念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
课题:有的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纠正、评价。
2.听听别人是怎么读的。听录音朗诵。
3.自己再读,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分三部分
:第1节是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生与死的辩证观点;第2、3、4
节是第二部分,从两种人
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5、6、7节是第三部分,
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
深厚感情。)
4.思考: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这三部分之间是什么结构关系?
(第一部分是全诗的
总纲,第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
挖掘,形成了以赞颂鲁迅鞠躬
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抒情主线。)
三、读悟结合,深刻领会
1.学习第1小节。
(1)出示第一小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出示填空问题: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相机板书)
(第一个“
活”字指人活着,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一个“死”字指精神死了,充满了作
者的痛恨和咒骂,第
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
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3)该怎么读这两句?
第一句:轻蔑地、鄙夷地读……厌恶地、痛恨地读……
第二句:庄重地、惋惜地读……肯定地、赞颂地读……
2.学习第2、3、4小节。
(1)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写,却一次也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请把诗中隐含鲁迅的诗句找出来。
出示:①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②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学生交流感悟,教师明确:
①鲁迅《自嘲》诗中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
②(课件《野草——题辞》)自
读:“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
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
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2)诗人在赞扬鲁迅先生的同时还批判了哪些人?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①“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②“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③“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这些人指的是谁?(指国民党反对派,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
可耻。)
板书:遗臭万年。
(生齐读这三句诗。)
8.学习5、6、7小节。
这样对待人民的态度截然不同的两类人,他们的命运如何呢?请大家自由读读第5~7小节。
(1)思考:“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人民是怎么记住他的?
(2)诗人的语言通俗易懂,却又形象生动,你觉得这首诗用得最生动形象的一个字是什么?
(在学生赏析的字当中,挑出一个“摔”来重点赏析:“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想象人
民怎么
“摔”。指导带着仇恨读。)
(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群众是怎样抬举他的呀? <
br>引用毛主席的另一评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
可
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
强、最
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指名学生读。)
(4)毛主席一连用了五个“最”来赞美鲁迅,说他是空前的民族英雄!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三个小节。
(生齐读。)
四、拓展练习
1.说: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谁?
2.写:模仿这首诗对比的写法,写两句诗。
3.交流,点评。
五、课堂小结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当年,臧克家就写下了这样的诗
句:“死的是肉体你
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
于鸿毛。”鲁迅
先生的死,就是重于泰山的。人们将永远怀念他。
六、布置作业
1.学习对比、排比的方法,自己创作一首小诗。
有的人
有的人
有的人
死(肉体) 活(肉体)
活(精神) 死(精神)
作牛马 骑头上
记住 摔垮
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了
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本课,教师应注意结合学过
的课文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和体会。还可以选择合适的课程资源,包括视听
材料,加以补充,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来学习本首
诗。
这首诗意蕴深刻,但教学时注意不要把本首诗的主题过分拔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他们在加<
br>深对鲁迅了解的同时真切感悟到做人的真谛。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1.讲述留在心里印象最深的人,交流回顾与某人初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
事以及相互之间印象的变化。
2.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教学重点
通过口语交际,提高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的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
,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
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
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
二、回顾课文,明确要求
1.让学生认真回顾《少年闰土》一文,再次感受闰土的形象在“我”心中是怎样变化加深的。
2.明确要求:重点交流与人物相见时的第一印象,把令自己特别感动的“留在心里的印象”表
述说出
来。
三、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
①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②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③他(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外貌特点,性格等)
2.指名回答。
①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②通过这件事情,你对他(她)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四、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1.提出合作学习要求:
(1)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
(2)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人。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进行巡视,
相机指导,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使他们能从不同的角度讲述
经历,表现人物独特的一面;适时引导学生讲
具体、讲清楚,并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
趣。
3.相互评议,改进完善。
五、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
六、全课总结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例子: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同学们兴致勃勃
地欣赏、评价着,突然,我
的好朋友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我忍不住和他吵了起来,争执中,陈明
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
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又会怎样?
二、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小组讨论,设想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组长将意见汇总。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3.集体评议: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所设想的哪一种事情经过和结果更积极,更能激发人向上?
小结: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也可能在情理之中,但你的续写应该让人感到更积极向
上,而
不是消极低落。
三、回顾课文,自然衔接
1.回忆文章《少年闰土》,课文通过几件事揭示了闰土的形象?
2.在你和小伙伴之间一定也发生过令人难忘的事,请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示选题,选择习作。
课件出示:
习作一:
《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
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
已的小伙伴,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习作二:
我和陈明是好朋友。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
拿出来玩,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
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朋友之间的一件事情,没有详细
地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
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
体。
从以上内容中选择一个,完成习作。
四、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赏读佳作,共同评价
1.学生毛遂自荐,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语段。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所读文章,指出优点,点明不足。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作文批改要求和重点:
1.内容叙述得是否具体;
2.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
3.书写是否工整美观;
4.结构是否严谨;
5.是否有创意;
6.是否切题。
二、范文引路
1.课件出示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习作。
2.学生快速朗读。
3.合作学习: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评价、讨论。
(2)合作批改,小组派代表予以点评,宣布本组成员所给分数及理由。
(3)同桌交换阅读对方作文,互写评语。
(4)用修改符号批改,按项目评分。
三、汇报交流
1.指名读自己或他人所写的优美语句。
2.课件出示几名程度不同的学生的作文,同桌读眉批、总批,汇报批改意见。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两位同学,老师分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老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能体现出“独特感受”的,肯定能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的。
在口语交际的教学时,我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讲述经历,表现人物独特的
一
面。在习作时,我引导学生选材构思,合理想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br>从口语训练打基础,然后从说到写降低难度,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
和习作的能力。
轻叩诗歌的大门·诗海拾贝
教学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引
导学生体会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
象的异彩纷呈,
发展思维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思
想感情和树立正确的
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
2.通过分门别类辑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小试牛刀写
古诗等活动,让学生
学习欣赏、吟诵、演唱古诗词以及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积累名言
警句,提高语言
能力,培养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3.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学生用多种
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通
过诗海拾贝的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
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教学建议
1.开展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
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也给学生提
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在朗诵、编辑、写作等方面特长的广阔的平台。 <
br>2.口语交际的训练,其实在辑、品、诵的活动过程中都含有说的成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
时
是自主活动,遇到困难就需要和老师、同学进行沟通,无形中就锻炼了交流合作能力。一是交流开
展活动
的心得或好的体验,提出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二是组织对优秀评点、赏析文章、
书法作品进
行观摩欣赏,进行课堂交流。
3.写作能力是基本的语文能力之一,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要
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动手写
或画的内容。
教学准备
1.课外搜集、整理诗歌,以备交
流。编辑以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为宜,分组并推选出组长。选出
活动主要策划人(或由班长、语文课代表代
理),组建评委(包括教师与学生,最好能聘请兄弟班级的同
学和其他任课教师参与)。
2.
教师指导:(1)明确活动目标和活动要求;(2)进行活动内容的技术性指导;(3)对小组长进行必
要的培训。
3.设置表格,以备整理资料。
类别
4.多媒体教学课件。
5.奖品。
教学时间:2课时
名称
内容
思想感情
喜欢的理由
第一课时
一、激情演讲,直奔主题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俯拾皆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大
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的伟大诗人
,他们的优秀诗篇,为各国人民所传诵。今天,让我们漫步于古今中外
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二、徜徉诗海,感悟诗情
1.学习《诗经·采薇》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互相质疑。
(3)学生小组尝试解决疑问。
(4)教师点
拨诗意: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最有代表性
的自然景物,回想
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5)多媒体课件演示画面,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加深感悟。
(6)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和背诵。
(7)师生总结学习方法:自读质疑——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交流讨论——感悟背诵。
2.学习《春夜喜雨》。
(1)学生采用第一首诗的学习方法,自己阅读批注,质疑问题。
(2)教师点拨:为什么雨会被称为“喜”雨呢?
(3)学生自由回答后明确:春雨贵如油,
在人间最需要的时候悄然而至,润泽万物,使春回大地,
就如同带给人喜悦的春之天使。
(4)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和音乐,学生更入情入境。
3.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学生自由读词,结合注解和工具书,读中悟意。
(2)学生交流自读心得,自选词句描摹联想和想象词中的画面。
(3)教师点拨:《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
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鹊、蝉、
蛙、星、雨、店、桥巧妙地连缀起来,营造出一种恬静的美。其中“稻
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尤
其为人称道,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4)分组比赛朗读。推举同学表演朗诵,看谁读得有感情。
4.学习《天净沙·秋》。
(1)学生自由读诗,分小组试着自选角度赏析这首元曲。
(2)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交流。
(3)教师点拨:整首曲作家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大地
与天空和谐的画面:夕阳西下,
落霞满天,小村沐浴着斜晖,炊烟袅袅,老树默立,乌鸦
立于枝头。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
雁影掠过,让人回味悠长。此曲色彩明快,言尽而意远。
(4)学生自由朗读和背诵。
三、回顾小结,情感升华
1.学生配乐朗读四首诗。
2.教师小结: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你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许多诗歌都可以
通过绘面画、谱上曲、编成舞来欣赏。请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作品,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进行赏析。
第二课时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学生欣赏丁建华朗诵的配乐动画《纸船》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大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2.学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所不同,这节课我们一起读读《太阳
的话》《白桦》这两首诗,从中找到答案。
二、赏读诗歌,品味诗情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学生自选一首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小组交流。
3.教师点拨:
《太阳的话》
中太阳无私地把花束、香气、亮光、温暖的露水送给人们,让人们从生活的每一个
角落,从身体到内心,
切身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唤起人们珍视生命,追求光明,热爱生活,积极
向上的乐观精神。这首诗表
现了太阳无私奉献的精神。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它的美。诗中的
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
的美感。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
,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
丰姿卓越,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诗
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
情。
4.学生分为男女两组比赛读诗。
三、再读诗歌,比较探究
1.学生再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回味品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
沙·秋》《太阳的话》《白桦》。
2.小组内交流前四首诗和后两首诗的异同。
3.全班交流后教师点拨:
异:古诗
,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要求严格,写法比较自由,
可以长短句参差,
也可分为若干小节,字数、句数不做古诗的要求。
同:诗言志,古今中外的诗歌都是为了集中、概括地
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诗歌的形式更易
抒发胸臆,具有人情美、意境美、语言美、建筑美、韵律美的
特点。
四、课堂小结
书中六首诗都是写自然景物的,同学们交流的诗歌题材更丰富,并且能
热情激昂,尽情抒发自己
的情思。只要坚持阅读,厚积而薄发,我们也能写出佳作来。今后我们还要通过
更广泛的途径,诗海
拾贝,品读人生。
五、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诗歌,完成下表。
我搜集到的诗歌
作者
句子及理由
给诗歌分类
按内容:叙事、抒情、送别、山水田园
按题材:山水、边塞、思乡、咏物
按形式: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搜集人:
诗歌题目
我喜欢的
按时间: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诗海拾贝”选了6首诗,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理解这6首诗,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这6
首诗的异
同点,再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欣赏、比较、分析、整理,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合作学习
的意识和能力
。
轻叩诗歌的大门·与诗同行
教学目标
1.尝试写一首喜欢的儿童诗。
2.召开诗歌朗诵会,朗诵诗歌或承担诗歌朗诵会中的一项任务。
3.参与合作编小诗集活动,组织诗歌知识竞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写出本次综合性活动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诗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教学难点
尝试自己动手创作诗歌。
教学准备
1.给小组取个组名,制作小组标志,并制定一句小组口号。
2.课前分小组根据主题搜集诗歌,准备以小组形式在全班交流。
3.每个小组准备两道古诗知识题,准备参加古诗知识竞赛的出题考其他小组成员。
教师准备:
1.课件。
2.《游园不值》《望庐山瀑布》《游子吟》《静夜思》的对应挂画。
3.知识竞赛环节需要的“竞赛花”及冠军队奖品。
4.“与诗同行”活动安排表。
教学时间:6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话题
同学们,在读了
不少的名篇佳作,领略了诗中丰富深厚的内蕴之后,我们收获颇多。我想,在
大家的心目中会认为诗歌是
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这节课,我们自学几首现代
诗,仔细体会。
二、交流读书的体会
1.你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学生甲:我喜
欢《致老鼠》。因为作者把讨厌的老鼠想象成了人来写,希望它们改正缺点,爱清
洁,爱劳动,光明正大
地做事,还让它们与猫交朋友,很有趣。
学生乙:我喜欢《爸爸的鼾声》。作者的想象很有趣,把爸
爸的鼾声比作了火车开动的声音。全
诗童趣盎然,充满了父子亲情。
学生丙:我喜欢《我们去
看海》。这首诗以“我们去看海”的呼唤贯穿始终,情绪激昂。大海是
取之不尽的宝库,海跳跃着生命,
给我们以启迪。
2.归纳小结:写诗要大胆想象。
3.读了这三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甲: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难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
学生乙:写诗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
4.老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
们有一颗童心,善于发现,能够大胆想象,就
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三、自学《给诗加“腰”》
1.自读《给诗加“腰”》后,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苏小妹说给诗加“腰”,因为这些字在诗的中间。实际上这是“诗
眼”,虽然仅用一个字,却能
使诗句增加不少内涵。“扶”字恰到好处地描绘出清风徐来、柳枝拂动的柔
态,与“轻”“细”十分
和谐,“失”字勾画出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3.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哪些诗歌知识。
4.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诗歌的故事。
四、自学《诗中的“秋”》
1.自由读《诗中的“秋”》,交流体会。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1)联系生活读古诗,就容易读懂诗意。
(2)边读边想象画面,入情入境。
(3)通过不同诗歌比较,在比较中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4)结合诗人的身世际遇,理解词句,体会诗人的心境和感受,读懂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活动1——自己动手写写诗
一、谈话导入 <
br>1.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对诗歌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写诗歌,相信大家都
能
写出很棒的作品。
2.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写一首小诗。
(1)仿照书上或参考材料上的小诗来写。
(2)选择用你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写诗技巧来写。
(3)自己构思一首小诗,写下来。
3.同桌交流修改。
4.全班交流:主要从选材、感情、想象、韵味等几方面来评价。
二、朗诵交流,拓展延伸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所喜爱的诗歌,并说说喜爱的原因和感受。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欣赏诗歌,并尝试写一些简单的诗歌。
第三课时
活动2——举办诗歌朗诵会
一、谈话导入
读一首好诗,如饮一杯美酒;读一首好诗
,如品一杯香茗。诗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的浩然正气;诗中有“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盎然生机;诗中有“桃花潭水
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厚友情;诗中有“海内
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旷达胸襟,诗中情诗
中意让我们在诵读吟咏中升华感情,陶冶性情,收获快乐。
那么,让我们在诗歌朗诵会上倾吐我们的
诗情吧。
二、全班分组讨论开好诗歌朗诵会的有关事宜
1.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教
材中的诗,可以是通过阅读报刊、杂志和书籍、
访问等途径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可以是古
诗,可以是现代诗,也可以是民歌、童谣。
教师推荐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
2.商定形式
。力求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
还可以配乐朗诵,用各
种方式使本组的朗诵更精彩。
3.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场景布置、音像管理、
节目编排、化妆等,人
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4.确定时间、地点。
5.确定评委。
第四课时
活动3——合作编诗集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当了小诗人,还朗诵了很多诗歌,今天就让我们来合作编本诗集,做个小编辑吧!
二、合作编辑
1.确定选入诗集的内容。
(可以是大家亲自写的,也可以是各
自搜集的。注意引导学生要将搜集的诗歌、自己创作的诗
歌、搜集的诗歌故事、诗歌资料等分类编排、有
序组合。)
2.第一页可以请老师或同学写序。
3.封面设计要精美,拟好诗集名字,编排好目录。
三、成果展示
1.展示诗集,小组上台展示本组的诗集。
2.在教室一角布置“小小诗集展”。
3.选出优秀的诗集交流。
第五课时
活动4——进行诗歌知识竞赛
一、谈话导入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古诗知识题,咱们来一场古诗 知识竞赛,能行吗?
二、同学们分小组答题,答对一题得一朵红花,比一比,哪一组得到的红花多。
1.诗情画意猜诗名:
(1)老师这儿有许多好看的画,你能根据图画猜出是哪首古诗吗?
a.《游园不值》
b.《望庐山瀑布》
c.《游子吟》
d.《静夜思》
2.你说我答猜诗人:
(1)老师来介绍诗人的情况,在老师叙述的过程中,只要你猜到了诗人的名字,可以随时举手。
(2)请仔细听:
a.王维
b.杜甫
c.王昌龄
d.陆游
(3)第二轮答题后,我们来看看各组得分。今天的竞赛紧张激烈,冠军到底花落谁家呢?让我们拭
p>
目以待!
3.名句荟萃对对碰。
(1)进入第三关——名句荟萃对对碰!
(2)学生答题。
(3)诗海浩瀚,知识无限,经典诗词,值得传诵。
4.妙语生花用古诗:
(1)积累了这些诗句,能灵活运用吗?让我们试着在恰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一些诗句。
(2)学生答题。
(3)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所学的知识就是有意义的知识。
5.智力陷阱考考你:
(1)老师出的题目都已经答完了,我们来看看各组得分情况。落后的
小组不要着急,咱们还有一次
机会——智力陷阱考考你!
(2)同学们课外也编写了一些古诗
知识题,拿出准备好的题卡。明确要求:如果你们答错了题目,
则要从你们的红花中拿出一朵奖给出题小
组;如果答对了题目,则出题小组拿出一朵花奖给你们。
(3)学生进行两轮的出题竞赛。
(4)现在,我们来看看最终花落谁家?恭喜,今天的冠军队就是——(发放奖品)
(5)得到冠军高兴吗?请组长代表你们发表获奖感言,好吗?(组长谈感受。)
第六课时
活动5——写活动总结
一、谈话导入
在“轻叩诗
歌的大门”系列活动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撷取生活中的浪花,到诗海中拾贝,
与诗歌同行,受益匪浅。
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点滴的收获总结一下。为以后的活动夯下基础。
二、写作指导
1.结合教材,让学生明确总结的写作要求。
开展情况——收获——反思——建议
2.学生结合活动前拟订的活动计划和活动过程中随时记下的点滴收获和体会学写总结。
3.全班交流活动总结。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
4.评选出优秀总结。
三、教师总结
这次活动中,我们一起感受了诗歌的魅力。在诗歌朗诵会上,同学们热情激昂,尽情抒
发自己
的情思;诗歌擂台赛中,大家滔滔不绝,争先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期间,我们还成了小诗
人,动手写诗,成了编辑,合编小诗集,这一切都让我们尽情享受着诗歌带来的快乐。生活中处处有
诗歌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芬芳四溢的诗的海洋。愿大家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迎接诗意盎然
的人间春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