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玛丽莲梦兔
989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07:2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古尔邦节的来历-元旦对联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诗歌通过两种
人的对照,对“俯首甘 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而对高踞在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明了 满腔的愤懑。诗歌的独特之
处在于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教学本
课时,教师应注意结合学过的课文,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加深对诗句的
理解和体会。对比 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对
比手法的运用。还可在理解整首诗诗意的基础 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
诗写了哪两类不同的人,他们的境遇又有什么不同,从中感受到要像鲁迅 先生
一样,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这首诗意蕴深厚,但教学时注意不要把本首诗
的主题过分拔 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他们在加深对鲁迅的了解的同时真切
感悟到做人的真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一心为人民的人将获得
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理解课题的深刻
含义。
教学重点:
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导语:同学们,通过对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 有了更
多的了解。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出示课件,教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
生朗读。)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
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 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
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 族英雄。鲁
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
现代文 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 倒”
“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
隔13年,诗 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简介诗人臧克家。
(课件出示诗人臧克家的简介,学生自读了解。)
臧克家( 1905—2004)山东诸城人。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忠诚的
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


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主要诗 集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运
河》《从军行》《一颗新星》《春风集》等。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读正确。
3.范读引领,指导朗读和重音。 (1)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
一节,指名练习第二节, 自由完成第三到七节。)
4.播放名家朗读录音,学生再读诗歌,读出情感。
5.思考:这首诗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层次梳理:
第一部分(第1节):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观点。
第二部分(第2—4节) :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赞
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 分(第5—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
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对比品读,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全诗,注意诗歌独特的写法,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学生会很容易发现这首 诗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学生汇报后,教师可
引导学生再细细读一读,发现诗歌中有更精巧的安排——第2 、3、4节对比的
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第5、6、7节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这两


部分内容又是一一对照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可以将对应的小节放在一起进
行学习。
(2)结合第1节诗,感受作者的态度。
过渡:通过对比,大家发现“有的人”指的是哪两种 人呢?这两种人最本
质的不同是什么?大家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虽生犹死——虽死
犹生,对比。)
思考:对这两种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
预设:学生可能汇报出几 种态度:对有的人,作者是批判、鄙视、痛恨的;
对有的人,作者是赞扬、热爱的。可让学生说说自己对 这两类人的态度,充分
激发学生情感。
(3)理解第2节与第5节诗。
①指名读,评议:他(她)读出了什么感情?(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
②探讨:第2节诗中有两个动词体现了两种人的不同,请找出来,再加以
体会。
(一 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一
个“俯”字,写出了鲁迅先生甘于俯 下身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而感
人的形象。)
预设:可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我的 伯父鲁迅先生》中提到的几件事,
更深刻地体会鲁迅先生关心人民、愿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
资料链接:“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俯首甘
为孺子牛”一句。《自嘲》全 诗为:“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
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 甘为孺子牛。躲进小


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 不管是“冬
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做斗争,为人民勤恳
工作。
③读一读:读出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的傲慢姿态,读出人民把他
们“摔垮”后痛快淋漓 的感觉。
(4)自主学习第3节与第6节诗,第4节与第7节诗。
①自由选择一组,想想用什么方法朗读最容易表达出自己的理解。
②各人自由练习。
③学生汇报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④提出问题,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A.理解“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资料链接:鲁迅先生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 ,他在《野草》的《题辞》
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 ,
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先生以野草作比,为了革命他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
B.“烂”字在诗歌中是什么意思?这个字写出了什么?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流芳百世的人 ,其实早已臭名昭著,名存实亡,他
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 贯满盈,
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
C.“下场”是指谁怎么了?与此相对,“他活着为 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
人,人民会怎样看待他呢?


(“下场”是指压迫人民的 反动派,终会因自己的所作所为受到应有的惩
罚,他们终将被人民摔垮,遗臭万年。对于活着为了多数人 更好地活的人,“群
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人民将永远崇敬并怀念他。)
(5)先让同 桌之间分别对读第2、5节,第3、6节,第4、7节,再请几
组同学在班上展示朗读。注意诗句中描写 的不同人物,根据他们的作为来选择
不同的语气。
2.加深对文中“活”与“死”的理解。
过渡:同学们,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了解了作者笔下的两种人。现在我们再
来看看诗歌的第1节, 看大家是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一节诗中,两个“活”
与两个“死”的意思一样吗?
(1)学生思考,与同学交流。
明确:这里的两个“死”与两个“活”的意义都不相同。第一 个“活”字
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这些人不过是肉体和生命还存在罢了,相当于行尸
走肉; 第二个“活”字是指精神永存,是作者对鲁迅先生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
和赞美。第一个“死”字的意思是 精神已经消亡了,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
第二个“死”字的意思是肉体与生命已经消亡了,表达了作 者的惋惜和怀念之
情。
资料链接: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当年,臧克 家就写下
了这样的诗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2)结合实例,加深理解。
过渡:通过上面的交流,我们明白了“活”与“死”不仅仅指个 体的生命,
更关系到个体的精神与价值。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虽生实死,什么样的人虽


死犹生呢?大家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妨再举出典型的例子来证实自己的看
法。
示例:①碌碌无为者虽生实死,拼搏进取者虽死犹生。
②卖国求荣者虽生实死,精忠报国者虽死犹生,比如秦桧和岳飞就是典型
的例证。
③贪官污吏虽生实死,清正廉洁的人虽死犹生,后者如孔繁森。
3.感悟鲁迅精神,升华情感。
(1)学生看课文题目,齐读副标题。
过渡:这首 诗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们发现了吗?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
感”,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先生的名字。但 你们一定能从诗篇中找到鲁迅先生
的影子,请大家找出相关诗句读一读。
(2)汇报读诗句,感悟鲁迅精神。
小结:这首诗并不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更是在赞美那 些为了多数人更
好地活而活的人,是以小见大,“鲁迅”成了一种精神的代名词。
(3)学生说说学完本诗的收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交流示例:
生1:通过这堂 课的学习,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样活
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呢?从鲁迅先生的事 迹和精神中,我找到了答案,那
就是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生2:我也想像鲁迅先生那样,做一头勤奋的“耕牛”,做一个无私奉献的
人。


生3:学完这首诗,我想到了另外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鲁 迅的精神就重于泰山,我也想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贡
献、有价值的人。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与鲁迅先生有关的课文,本课《有的人》
作为这一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深 化了我们对鲁迅先生的认识,但它不是结束,
而是新的开始。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阅读一些鲁迅 先生的文章,继续
走近鲁迅先生,感受他精彩的文笔,感受他不朽的精神。今天的这节课,我们
反反复复朗读了诗歌,大家的朗读也从最初的平淡,到最后读出了作者情感的
强烈对比。诗歌,就是要在 反反复复地朗读中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更深的体
会。尽管这篇文章创作于1949年,但是我们读来却 丝毫不觉得“古旧”,在当
今的社会,依然有着现实的意义。通过大家的课堂交流,我很高兴大家理解了
做人的真谛——做有价值的人。是的,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鲁迅精神会永远 活在我们心中!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就业信息网-家庭聚会祝酒词


彭浩翔-顾城的诗读后感


安徽艺术学院-荆轲刺秦王原文


2018年端午节-高考模拟题


阿斯顿大学-水濂山


感恩节英文介绍-捐款倡议书


为了明天-香港回归纪念日


哈医大-坚持四项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