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诵》教案(六年级上册)
离职证明格式-教师自评报告
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读本
(六年级上册)
教
案
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三小学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
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
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
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
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
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
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
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
断、
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
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读本》是陕西省知名专家及大中小学优
秀
教师借鉴全国各地的经验,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共同编写的。这套
读本是按照《陕西省大中小学中华诵·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精神精心
编写的。读本从不同角度讴歌了伟大的祖国,颂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与精神。读本各册根据读者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增加了作者简
介、写作背景、节日风采、赏析参
考、诵读指导、知识链接等,对生
僻字、疑难字词做了注音或注解,对古诗文还做了通俗、简明的释译,
使这套读本具有编选精炼、内容丰富、体例新颖、寓教于诵的特点,
努力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
可读性的统一。帮助学生开视野,全面了
解古往今来更多的名篇佳作,领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的独
特魅力。在诵读中传承,在诵读中成才。
二、教学目的 <
br>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
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
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
口
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
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
帮助学生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
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
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
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
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
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
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
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
词、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
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
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
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
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
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
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四、教学进度
周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教学内容
《二子乘舟》《观沧海》
《折杨柳歌辞》《送杜十四之江南》
《赏牡丹》《旅次朔方》
《逢入京使》《同王徵君洞庭由怀》
《三月晦日送春》《终南山》
《渡扬子江》《陇西行》
《月夜》《戏答元珍》
《守岁》《清明》
《岁居僧》《有约》
《秋江》《读书》
《望江南》(春未老)《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
《沉醉东风》(雨过分畦种瓜)《寒山寺》
《孔子世家赞》《诫子书》
《陋室铭》《鼠画逼真》
《少年中国说》(节选)《春与光》《塔上》
《赠缅甸友人》《延安颂》
《水乡行》《纸船》《乡愁》
教案一
一.诵读内容:《二子乘舟》《观沧海》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首两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
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2.明确诵读内容:《二子乘舟》《观沧海》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以及《二子乘舟》的出处,和曹操的
资料。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
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出处。
(6)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教案二
一.诵读内容:《折杨柳歌辞》《送杜十四之江南》
二.教学目标:
1.会背这两首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及情感。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
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2.明确诵读内容:《折杨柳歌辞》《送杜十四之江南》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思想感情。
(3)读出感情。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
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情感。
(6)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教案三
一.诵读内容:《赏牡丹》《旅次朔方》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及背景。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
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诗人李白介绍引入。(略)
2.明确诵读内容:《赏牡丹》《旅次朔方》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思想感情。
(3)读出感情。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
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情感。
(6)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教案四
一.诵读内容:《逢入京使》《同王徵君洞庭由怀》
二.教学目标:
1.会背这两首诗。
2.了解这两首诗的意思及背景。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
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2.明确诵读内容:《逢入京使》《同王徵君洞庭由怀》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4.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思想感情。
(3)读出感情。
5.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
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情感。
(6)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教案五
一.诵读内容:《三月晦日送春》《终南山》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情感。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
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2.明确诵读内容:《三月晦日送春》《终南山》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思想感情。
(3)读出感情。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
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情感。
(6)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教案六
一.诵读内容:《渡扬子江》《陇西行》
二.教学目标:
1.会背这两首诗。
2.了解这两首诗的意思及感情。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
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2.明确诵读内容:《渡扬子江》《陇西行》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思想感情。
(3)读出感情。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
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情感。
(6)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教案七
一.诵读内容:《月夜》《戏答元珍》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古诗意思及感情。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
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古诗中的“月”背诵引入。
2.明确诵读内容:《月夜》《戏答元珍》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思想感情。
(3)读出感情。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
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情感。
(6)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教案八
一.诵读内容:《守岁》《清明》
二.教学目标:
1.会背这两首诗。
2.了解诗的意思及感情。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
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清明》背诵引入。
2.明确诵读内容:《清明》《守岁》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思想感情。
(3)读出感情。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
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情感。
(6)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教案九
一.诵读内容:《岁居僧》《有约》
二.教学目标:
1.会背这两首诗词。
2.了解诗词的意思及感情。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
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引入。
2.明确诵读内容:《岁居僧》《有约》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思想感情。
(3)读出感情。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
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情感。
(6)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教案十
一、诵读内容:《秋江》《读书》
二.教学目标:
1.会背这两首诗。
2.了解这两首诗的意思及感情。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
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2.明确诵读内容:《秋江》《读书》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思想感情。
(3)读出感情。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
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情感。
(6)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教案十一
一、诵读内容:《望江南》(春未老)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
二.教学目标:
1.会背两首词。
2.了解词的意思及感情。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
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2.明确诵读内容:《望江南》(春未老)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思想感情。
(3)读出感情。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
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情感。
(6)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教案十二
一、诵读内容:《沉醉东风》(雨过分畦种瓜) 《寒山寺》
二.教学目标:
1.会背《沉醉东风》(雨过分畦种瓜) 《寒山寺》
2.了解两首诗的意思及感情。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
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2.明确诵读内容:《沉醉东风》(雨过分畦种瓜) 《寒山寺》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思想感情。
(3)读出感情。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
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情感。
(6)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教案十三
一、诵读内容:《孔子世家赞》《诫子书》
二.教学目标:
1.会背两篇短文。
2.了解两篇短文的意思及感情。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
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2.明确诵读内容:《孔子世家赞》《诫子书》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思想感情。
(3)读出感情。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
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情感。
(6)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教案十四
一、诵读内容:《陋室铭》《鼠画逼真》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2.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
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成诵。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2.明确诵读内容:《陋室铭》《鼠画逼真》(节选)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思想感情。
(3)读出感情。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
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情感。
(6)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教案十五
一、诵读内容:《少年中国说》(节选)《春与光》《塔上》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一篇古文意思,以及两首现代诗的内容。
2.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
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2.明确诵读内容:《少年中国说》(节选)《春与光》《塔上》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思想感情。
(3)读出感情。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
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情感。
(6)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教案十六
一、诵读内容:《赠缅甸友人》《延安颂》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这两手现代诗的意思及感情。
2.
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
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朗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2.明确诵读内容:《赠缅甸友人》《延安颂》
3.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思想感情。
(3)读出感情。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
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情感。
(6)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教案十七
一、诵读内容:《水乡行》《纸船》《乡愁》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这三首现代诗的意思及感情。
2.
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
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朗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2.明确诵读内容:《水乡行》《纸船》《乡愁》
3.提出诵读的要求:
(1)读正确,读通顺。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思想感情。
(3)读出感情。
4.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
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情感。
(6)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