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温柔似野鬼°
826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08:0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雷锋精神作文-春节假期几天


单元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人类文明的创造、宇宙生命的奥秘等。
2、学会根据不用的阅读内容,选择相对应的阅读方法。
3、区分描述性语言和说明性语言, 分析三篇现代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代诗歌
中的常见修辞手法。
《竹节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竹节人》是六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内容记叙了童年时
代的“我”和伙伴们自 己制作竹节人,并不顾时间沉迷于斗竹节人,引至两人的
手工玩具被老师没收,结果却发现老师也与他们 一般,喜爱竹节人。这是一篇容
易理解的回忆类文章,语言夸张又富有童趣,同时贴合学生生活,能够激 发学生
自身情感的体悟。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初中,所学的知识和应掌握的 知识之间存
在一些衔接的问题。因此需要为学生打好基础,让他们在掌握基本字词知识的同
时, 学习阅读此类记叙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构建阅读的支架。同时,引导学生
意识到文章与自身现实生活的 联系,体会身边事物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品味关键字词句,学习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
2. 通过品读文本,启迪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的朗读,掌握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
【教学过程】
核心问题:作者如何通过对斗竹节人的描写,表现自己的情感?

一、检查预习,新课导入
1. 声音响亮,朗读标题
2.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蹲 风靡 俨然 破绽 颓然 沮丧
前功尽弃 挖空心思 叱咤风云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弄巧成拙 作鸟兽散
虎视眈眈 津津有味 心满意足 化为乌有

二、画面想象,寻找文中童年乐趣
1.师:作者是怎么在童年时代寻找乐趣,度过这段时间的?
明确:自已做玩具,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

2.师:你们见过竹节人吗?文章的哪一段告诉了我们?


明确:第3段“把毛 笔杆锯成寸把长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
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成八截短 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
就成了。”
灵活机动:“纳鞋底”“缝衣服”的区别(纳: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
请1-2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3.师:你们的童年时 光,又是怎么度过的?为什么作者的童年时代和我们的童年时代存在差
别?
明确:手机,电视,书(自由发言)。
因为时代不同,物质条件不同,因此流行的东西也不一样。
补充材料:70年代(1970年 ),彩色电视兴起,2000年,手机才逐渐普遍。而我们的作
者是1950年出生的。
< br>4.师:让我们通过课文,再来仔细了解一下那个时代的乐趣。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画出最
打动 你的句子,想想它到底是哪一点打动了你,稍后举手交流。(2-3名同学)
明确:句子有无特殊描写手法,细节的生动点在哪里。
(1)“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 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
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年纪——拟人 裂缝像黄河长江——比喻(形状相似,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一
不小心,掉笔”)
(2)“ 把串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长在裂缝上的竹节们
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威 风凛凛,叉腿张胳膊,跟现今健美比赛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
伙子差不多。”
通过细节描写,准确表现竹节人是如何站立。
比喻的手法,将竹节人和健美的小伙子比,生动又形象表现出竹节人的威风凛凛。

小结:语言文字就像一幅灵动的画面,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更有助于我们想象画面。因
此,我们在阅 读记叙类文章的时候,边读边想象画面就能加深对句子的理解。这也是一种很
好的读书方法。(板书:想 象画面)

三、利用时间人物,学习阅读方法

1.师:虽然我们和作者玩 的东西不一样,但是每一个孩子的童年也有相似之处。请在文中找
找,那些地方让你觉得与你的生活有相 似之处,你仿佛也经历过?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段相
似的经历?(通过时间、人物)
明确:“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黒脑袋,攒着观看,还跺脚拍手,咋咋
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 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而作鸟兽散。”
时间:


文章把“下课时” 、“上课了”、“下课后”作为三个时间节点,表现出学生对于斗竹
节人的沉迷,且此时沉迷的对象是孩 子们。
人物:
在这段内容中,主要出现了两个方面的人物,一个是孩子们,另一个是老师。
文中“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等都表现了老师的严肃,可怕的形象。 与之相矛盾的是下课后老师“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地玩竹节人,表现了老师与
“我们”相似的 特点。
小结:在阅读记叙类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时间,地点,人物,对文章进行分析,这有助于我们理清文章内容,了解人物性格。(请学生补充地点变化:教室、办公室的窗口)

2.师:请同学们根据分析,再次分段读一读下课的时候,同学们的表现(下课时一段),上
课时老师 的表现(老师大步流星),以及课后我们所观察到了老师的形象(只见老师在他自
己的办公桌上„„)
明确:朗读过程中,注意下课时的调皮、活泼与热闹,上课时的紧张,课后的惊讶和有
趣。

3.师:经过我们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这篇回忆性的文章分成了哪两个部分来
写,分明是什么?
明确:一是描写竹节人的制作方法,而是记叙“我们”玩竹节人的经过。

4.师:刚才我们提及,下课到上课时的这段经过,与我们平时的学习是有相似之处的,我们
也由此更能体会这段经历。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
体会 文章。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思考一下,我们下课时会做什么?模仿文中的写法,描写一
下我们从下课,到 上课铃响这段时间的不同状态,不同形象。等会儿简单交流。
明确:突出下课的吵闹,活泼,上课的安静,紧张。

总结:这堂课,我们认识了竹节人,我 们不但分享了作者的快乐,也重新发现了我们生活中
的快乐。总结一下我们在这堂课中所学习的内容:阅 读记叙类文章,我们可以从时间地点人
物进行分析,而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画面想象,和联系实 际帮助理解。

四、回家作业
1.将课堂上所交流的,下课到上课的片段,动手写下来
2.在文中挑选三个你最喜欢的词语,说说它们的作用

五、
板书
《竹节人》
范锡林
时间
地点 画面想象


人物 联系实际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宇宙生命之谜》是六年级第 三单元的一篇科普类文章,其中科学
术语比较多,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可能有些难度。课文介绍了科 学家探索地
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并最终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
命存 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于记叙类文章更容易理解,而对科普类文章则 稍
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这篇
文章,学习科 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逐渐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
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目标】
3. 流利地读出课文,区分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的差异
4. 多角度,多层次对科普文章进行阅读,形成对科学的热情和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核心问题:文章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预习,新课导入
1. 注意生字词的读写
揭 嫦娥 能源 轨道 斑点 纵横 磁场 干燥 稀薄 抵御
厌氧菌 摄氏度 沧海一粟

2. 请同学们在合适的圈内填上词语




宇宙 银 太
河 阳 地 球
系 系




3. 师:课文的标题叫做宇宙生命之谜,那么这个谜题的题目究竟是什么?是生命的长短
吗?


明确:“谜”是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生命存在。

四、理解课文,寻找答案
1.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看看从哪里开始是具体讨 论“宇宙有没有生命”这
个问题的?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明确:2-9段
前提:课文第3段“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1)适合的温度,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2)必要的水分。
(2)适当成分的大气。(4)要有足够的光和热。

2. 师:根据这些条件,我们可以分别排除那些行星?为什么?(学生朗读例子)
明确:(2-5段理论上)
太阳:温度太高
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300至400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
金星:高温、缺氧、缺水、有着强烈阳光辐射的行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
低于零下140摄氏度
运用了排除法,又对每个排除的行星运用了举例法
只剩下火星(文中关键词:唯一)

3. 师:那么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论据,证明你的观点。
明确:
有(理论角度)——(1)从理论上说,宇宙无限,地球不是唯一
(2)火星与地球相似:①自转时间相似 ②有昼夜,有四季,两极也都寒冷。(比
较法)
(3)由这两种比较出的相似点,又引出了科学家的两种猜测:①火星表面的黑
色线条是运河 ②火星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认为那是植物在变色。

无(实际角度6-9段)——(1)①拍照 ②近距离观测。证实了火星上有人类、火星
上有植物的两种说法错误。
(2)进一步采用摆实 事、列数字(年份)的方法,证明了火星上水分少、大气
稀薄、温度低、无磁场,“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
(3)①土壤无有机分子,没有有机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长 ②未发现微生物存
在,也就是火星连微小的生命都没有存在。

未证实——(1)科学家提出火星岩层中可能有生命物质
(2)陨石上有有机分子,外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五、理解课文,寻找答案
1. 师:从2-9段的分析中,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科学家们经过理论上和实际上的种种考 证,尚未得出明确结论。但我们仍相信地


球以外的太空中,有生命存在的可能,而它们有 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2. 师:2-9段向我们具体分析了探寻的过程,那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第1段利用耳熟能详的故事提出问题: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
吸引人的问题。
第10段总结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
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总结: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的顺序写。

小结 :在这堂课中,我们学习到,科普类文章往往较为直接,我们可以从标题,甚至开始或
结尾轻易发现文章 所要表达的内容。但是如何科学有理地完成论证过程,则是重点。本文中,
我们发现通过排除、比较实等 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支撑论据。而通过句首,以及句
中的关键性词汇“理论上”“至少”“可能 ”“唯一”可以加强文章语言的严谨准确,符合科
学精神。

四、回家作业

1.人类能否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如果能,请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用文中例子支撑你的想
法 ,如果不能,也请用课文中的例子进行反驳。
2.“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仍 然相信遥远的太空存在着生命。”这
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3.根据本课学习的方法,运用 恰当的说明顺序,根据第九课课文,自己写一写制作竹节人的
流程

五、板书
《宇宙生命之谜》
张中碚 赵晓梅

适合的温度,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

必要的水分 太阳水星金星 火星
生存的前提: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适当成分的大气

要有足够的光和热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
图。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顺序和说明方法。
3、 以太和殿为例,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 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学会
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4、了 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
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常见的建筑物都有哪些呢 ?同安影视城去过吗?它是模仿北京
故宫建成的。里面有什么呢?请去过的同学介绍一下。
故 宫,旧时的故宫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
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 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
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在这 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
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 它是世界上最
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人类


文化遗产”。(PPT展示,同学朗读)
事实上,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 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此外,1986年在沈阳故宫的基础 上建立了沈阳
故宫博物院。本文 具体指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文可以看作 是一篇解说词,原题为“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见注解
1)而作者正是故宫的研究专家黄传 惕先生,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下
面,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预习检测
1、我们早自习大家都预习了本文,相信大家都有不少的收获,下面请几位同学
上台来填好故宫博物馆的布局示意图的建筑名称。

(黑板上事先画好示意图框架 ,同学填好后,其他同学检查更正,然后PPT展示
正确的示意图)
2、什么是建筑?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 —— 雨果;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
歌德。 < br>建筑往往在造型、色彩、结构与周围的环境的和谐统一等方面,给人音乐般的感
受,有的象气势恢 弘的交响乐,有的似舒缓幽雅的小夜曲。有的象诙谐生动的变
奏曲。好的建筑艺术可以令人震撼,拓展想 象力,让你久久的回味……
我们学过的《中国石拱桥》是关于建筑物说明文,这篇也不例外。前文采用 的是
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那么,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看图回答)
提问:本文是按照 什么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什么路线什么方向逐次
介绍的?明确:按照空间顺序,按照游览参 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说明的。
具体来说,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 前三殿,然后
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
殿 和文华殿、武英殿和称“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
廷”建筑:乾清宫、交 泰宫、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而离开故宫。
3、PPT展示故宫完整的布局结构图。
三、整体感知
1、视频跟读(PPT播放故宫视频,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按照字幕跟读),要求:


(1)注意难读字词,加深文章印象。
(2)视觉感受故宫建筑群规模的宏大壮丽,建筑物的精美,体会其建筑艺术的
独特风格。
2、观后印象(自由回答):
• 建筑规模——宏大壮丽
• 建筑物——精致美观
• 建筑布局——整齐统一
3、疏通字词后,浏览全文。课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该怎么划分呢?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第二部分(第3~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四、合作探究
1、浏览1段,回答:
(1)故宫坐落在什么地方?
明确:北京中心。我们都知道 北京市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故宫坐落
在这样一个象征着国家最高威严和最大权利的城市中心 ,说明了什么?(地位之
高)
(2)故宫的名称还有哪些?
明确:紫禁城、故宫博物院。
(3)为什么叫紫禁城?
明确:关于“紫”的三种说 法,“紫气东来”说;天帝“紫宫说”;星座五宫,紫薇居
中,古代帝王自称天之子,所以天子在地上居 住的宫殿称紫薇宫,“紫”代指皇帝。
而皇帝居住的地方严禁百姓靠近,因此皇宫便称为紫禁城。;
(4)这段还介绍了故宫哪些方面?
明确:地位、历史
2、齐读第二段,思考:
(1)我们知道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故宫,那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看谁能
又快有准地在文中找出来。
明确: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这些特点之前的那些文字介绍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故宫的整体布局、外观概貌,体现出规模宏大壮丽的特点。列数字。
过渡句:这两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
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给 游览者留下了一个总体印象。后文主要围绕这三个建
筑总特点展开,前面提到了建筑规模宏大,那么接下 来我们看看其它特点是如何
体现出来的。下面,我们跟随黄传惕先生的脚步,正式踏上故宫之旅。
3、请2位同学分别朗读3、4段,同时PPT展示故宫全景示意图。
说说以下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体现了故宫三大特点的哪些方面?
“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打比方 建筑精美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列数字 宏大壮丽
“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风流云”—— 建筑精美
“一千多个圆雕鳌头” ——列数字 宏大壮丽
五、总结:这两段主要讲午门内外的建筑和三大殿的概况,到此为止,我们初步
领略了故宫宏大 的规模,下节课,我们将深入故宫,感受故宫的金碧辉煌。
板书设计
14、故宫博物院
一、全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抓住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
说明。
二、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情况。
第二部分(第3—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三、说明方法: 第3、4段段运用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
明了金水河的外观与三大殿的高度,以及圆 雕鳌头的数量。






古代诗歌三首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 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 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
力,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
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释题导入。
1、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
2、 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3、 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
麓的半山园, 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
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 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
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二、诵读,明诗意。
1、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
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3、 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
洁壁净,没有 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
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 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


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 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4、 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三、精读,悟诗情。
1. 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
悟)
2. 汇报交流:
(1)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
(2)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 带着新的体会感情朗读。
4. 描写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操。
你感受到了吗?说说吧!(表达 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
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5. 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感的呢?(感悟诗
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 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6. 再次,感情朗读。
7. 尝试背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依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浪淘沙
1、理解诗题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
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 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
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 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 洛阳)人。是柳宗元
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
篇,而用民歌体裁来 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
浪淘沙 刘禹锡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
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 ,下凡到人间,和
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
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事物的形状、状态。)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 生连起来说说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
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 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借用图片理解。 3、品读,深化理解。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 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
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 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
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 种浪漫
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生发挥想像,自由表达)
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杜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二、整体感知,初步自学古诗,品词析句,体会美。
1、(师)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朗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 配乐朗读。读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自由表达。)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借助工具书或根据需要进行探讨
研究,合作式学习)
3、(师)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出来。 啼莺 绿
树 红花 水村 山郭 酒旗风 寺庙 楼台 烟雨
4、(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辽
阔的千里江南 黄莺在欢快地歌唱 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傍水的村庄
依山的城郭 迎风招展的洒旗 数不清的寺庙 迷蒙的烟雨
5、(师)想像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春景图?(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 “千
里” 之内,处处杂花生树、 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
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 ,“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
严,楼台隐现。霏霏细雨,淡淡轻姻,使无边春色在 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
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
三、理解诗意,感悟情
1、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认 识和经历都是不
同的,你猜测杜牧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诗的呢?这种心情在诗中是如
何表现出来的呢?
2、学生有的认为杜枚是愉悦的,有的认为他当时是有些伤感的,结合课文及当
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展开辩论。
3、(师)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 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
是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例举《夜泊秦淮》等诗进一步说明)






部编版六上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活动拓展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学会分析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学习结合动作,描写人物神态。
3、掌握说明文的逻辑特点,学习用条理性的表达方式表明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分析段落细节,并学会根据不同的文本或不同的写作目的进行仿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 br>带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几篇课文,让学生谈谈自己都学到了什么,哪篇文章中的哪些细节
让自己 感触最深。

二、讲练环节
(一)学生默读描写人人迷的段落,用笔画出段落中的动词短语。
(二)学生分组汇总画出的 动词短语,每组派代表分享动词短语在描写人物动作神态时的作
用。教师作总结,可与戏剧描写类比。
第一段:
宏观描写:
摆:阵势大
攒着:涌向一个点
哄、散:人数多,动作快


微观描写:
跺脚拍手:激动的样子
咋咋呼呼:声音描写,对视觉描写的补充

第二段:
伸长了脖子:描写出后面的同学好奇张望的样子
从肩膀上探过来:交叉视觉描写,更有动感

第三段:
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写出罗丹徘徊的样子
嘴里叽里咕噜:声音描写充实视觉
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将眼神的变化写出动感
踩得吱吱响:用地板的声音衬托出罗丹激动的样子
手不停挥动:手脚并用,富有戏剧性
情绪更加激动:前期的动作描写叠加到一定程度的体现
痴痴地微笑:戏剧高潮之后的平静,依然能表现出罗丹的专注
吁了口气:一系列激动过后,人物终于从“迷”的状态中出来。

(三)播放一段“着迷”的视频,让学生根据这段视频,用3到5句话描写人物的状态。
(四)在教师阅读学生习作的同时,学生快速阅读说明文段落,理解加点部分在段落中的作
用。
(五)教师带学生一起总结出此类表达的特点,即“观点+原因一+原因二+„„”。
(六) 教师选择几段较好的学生练习在班级分享,并请学生按照说明文的逻辑格式表达自己
对该练习的看法。

三、作业
选取一位沟通对象,可以是父母、老师或朋友,表达自己的一个想法,说 服对方。录成小段
音频,发给老师。
愿望可以是周末吃一次麦当劳、一起去看一部电影、想要 当某学科的课代表、希望老师多微
笑,或者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球,写完作业后看一会电视等。


【教学反思】
《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作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恰当审题,选择适切的材料进行写作
2、能够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发现其中对个人成长有意义的元
素。
3、能够将一件事情写具体,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对事件的
独特感受。
二、教学重点
能够围绕中心将事情有序地写清楚
三、教学设想
先就学生 熟知而又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
切入写作,诱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迸发学习激情;然 后带领学生品味经
典,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索生活,激活情感,动笔写真
事,诉真 情。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美好的画面,思考:是什么让生活变得
美好?
(二)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恰切适可的具体内容如:
美食、旅行、走亲访友、阅读、宠物、运动等等


(三)审题指导
文章,其实就是把我们对生活的感悟、思考、本质、情感用准 确
精炼、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活泼的形式表达出来,不断提升我们对
生活的认识,了解生活的 内涵,把握生命的本质,是对生活的一种发
展,一种享受。
“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是一个半命题作文。
在写作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下思路:
(1)选材要以自己熟悉的为主。
我们在构思时一定 要把自己最擅长的方面表现出来。一般来讲,
我们可以按照“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 体系去拓
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
(2)写作视角要注意与众不同。
当 你拿笔构思时,不假思索马上就想到的内容,千万不能写!
“_____,让生活更美好”这个题目,显 然它的落脚点在一个“更”
字,这是与其他进行比较所得到的结果。
(3)是要注意切入点要小。
从自我生活实际来拟题,从自我兴趣爱好来拟题,这就具体得多 ,
就能通过自我的生活细节来写活名著、科学、自然等对自己的深刻影
响,而且可以采用多种表 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四)写法关注
尝试围绕中心将事情有序地写清楚,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1)把事情写完整。把事情发生的 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写清楚,这样事件才完整。


(2)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A、事情的经过要分步写仔细,每件事都由几个小步骤,小环节构成
的,分步写细致;
B、事是由人做的,也要写好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内心活动。C、
一波三折,写好事情的 起伏。
(3)记叙的条理要清楚。
(4)要写出事情的深意和新意。
(五)例文简析——以《竹节人》为例
文章第一部分概述“我们”当时全迷上了竹节人,点明了让生活
变得美好的具体事物。
接着描述“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表现人物对游戏的喜爱一
人情。
再接下来,文 章描写了斗竹节人的乐趣,体现了“我们”对此的
深深着迷。这个部分文章层次清晰地刻画了乐趣的具体 表现,由浅至
深,次序分明。
(六)习作要求
1、能够围绕中心将事情有序地写清楚
2、字数在400~500字左右
3、字迹工整清晰
4、独立完成作文






保送生是什么意思-徐州人事人才网


永安九中-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读书小报-方法4


湖南女子学院官网-个人年终总结开头


大连导游词-哪些国家过圣诞节


多音字大全-有关教师的名言


逃避心理-学校支教工作总结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证券基础知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