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上学期)
北京高中录取分数线-好习惯伴我成长演讲稿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2019-2019上学期)
原有情况学情
本年级共有三个班,共有学生152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
析,学生的基础的
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
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
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
;也有部分学生自
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
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
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本年
级各班都有几名学困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
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
作业。今
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
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
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
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其次,这学期分数的计算占了极大
一块内容,所以培养他们
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另外百分数应用题是本学期的重点,在
教学中加强
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
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
方
法,使他们乐学,愿学。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第 1 页
四年
级第一学期是第二学段的开端,是承前启后的关键学
期。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第一学段教学的基础上,既注
意了知
识间的逻辑关系,更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女里
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把便教利学落实到实处。教材
仍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和综合
应用四
个领域,还有十多篇“你知道吗”和一些思考题,主
要让学生接触数学发展与人类进步联系的一些简单知
识,体
会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同时,教材有计划
地在每一册中安排了“找规律
”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
单元,主要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相互间隔出现的两类事
物数量之
间的联系,总结、归纳出其中的规律,从而发展推
理、判断能力,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册
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除法和两步计算四则
混合运算,亿以内数的认识、认识角,两条直线的
平行和垂
直,列综合算式和用表格整理信息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本册教学难点:三位数除以两
位数试商及调商的方法,四则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间隔现象
规律的
体会,角的度量,点到直线知识的实际运用,根据三
视图想象和摆放物体,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分
析、判
断,数的改写和取近似值,用计算器计算探索规律。
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知识与技能方面:
第 2 页
1、经历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和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较
大的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
能,探索并发现简单的规律。
2、经历研究有关物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
的过
程,了解有关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空间
观念。
3、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
据处理的技能。
数学思考方面:
1、在理解大数目的意义,利用大数目进行表达和交流,把
大数目改
写程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发展初步的数
感。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
,运算顺序、运算律、
以及用字母表达运算律的活动过程,发展初步的符号感。
3、进一步发展数感、演绎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空间
观念、统计观念。
解决问题方面:
1、能在现实情景中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运用掌握的知
识或规律解决问题。
2、
能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
效方法,能有效地与同伴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
进一步提
高数学表达水平,进一步学习反思评价。
情感态度方面:
第 3 页 <
/p>
1、有学好数学的兴趣与愿望,能积极克服困难,初步体验
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
关,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
性,初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在学习过程中初步
具有质疑问难的意识,逐步形成积极
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态度,逐步
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
教 学 措 施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用活新教材,深
入开发例题资源,
充分挖掘问题资源,合理利用习题资源。
2、紧密结合现实环境,努力创设现实情境,认真组织数学
活动,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
br>3、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开展观察、猜想、推理、交
流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自己的意
见,并与同伴进行交
流,愿意并学会合作。
4、优化教学策略,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
学生的兴
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好数学。
5、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
学生把所学知识应
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
中的作用,体会学
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6、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
在原
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树立学好数学
第 4 页
的信心。
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