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

玛丽莲梦兔
955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14:2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北京医科大学分数线-学校法制教育计划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 名,在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
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 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 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
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 都不
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
中,才能充分 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
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 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
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 让学生逐
步爱上数学。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加与减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
通过摆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
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单元“数 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
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 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
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第八单元“2——5的乘法口诀”。在这
两个单的学 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
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 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
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 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
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 从生活情
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
乘法口诀 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第二单元“购物”。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人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实


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认识元、角、分,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2.图形与几何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在欣赏与设计中,体验到图形的美和设计
的乐趣。通过观察活动 ,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第六单元“测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认识到统
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测量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
体的长度。
3 .综合与实践:
本册教材安排了“班级旧物市场”和“寻找身体上的
数学‘秘密’”两个实践活 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的无
处不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 的意义,从生活情景
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
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 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
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向课堂要质量。 充分利用
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
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 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倡学法
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特别是加强


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 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
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 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
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 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开展一帮一活动,与后进生家 长经常联系,
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 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
决心。
4、加强口算练习,逐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5、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
题的能力。
6、 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
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 br>7、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做到及时复习,及时考核,这样可以及时了
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便及时补差补漏。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天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
9、 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 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
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2
3
4
5
日 期
9.2—9.8
9.9—9.15
9.16—9.22
9.23—9.29
9.30—10.6
教 学 内 容
《谁的得分高》2课时 《秋游》1课时
《星星合唱队》第1课时
《星星合唱队》第2课时 《练习一》2课时 机
动1课时
《买文具》1课时 《买衣服》1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机动1课时
《有多少块糖》1课时 《儿童乐园》1课时
《有多少电子》1课时 《动物聚会》1课时
课时
5
5

5

5


国 庆 放 假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0.7—10.13
《练习二》1课时 《折一折,做一做》1课时
《玩一玩,做一做》1课时 机动1课时
《课间活动》1课时 《需要几个轮子》1课时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10.14—10.20
《数松果》1课时 《做家务》1课时
10.21—10.27
《小熊请客》1课时 《回家路上》1课时
《练习三》2课时
10.28—11.3
11.4—11.10
《整理与复习》2课时 《教室有多长》1课时
《课桌有多长》1课时
《1米有多长》2课时 《练习四》2课时
11.11—11.17
《分物游戏》1课时 《分苹果》1课时
《分糖果》1课时 《分香蕉》1课时
11.18—11.24
《练习五》2课时 《小熊开店》1课时
《快乐的动物》1课时
11.25—12.1
12.2—12.8
《花园》2课时 《练习六》2课时
《有多少张贴画》1课时《一共有多少天》1课

《买球》1课时 《做个乘法表》1课时
《班级旧物市场》1课时 《寻找身体上的数学
“秘密”》1课时 《长颈鹿与小鸟》2课时
机动1课时
12.9—12.15
12.16—12.22
《农家小院》1课时 《练习七》2课时
12.23—12.29
12.30—1.5
1.6—1.12
1.13—1.19
1.20—1.26
《总复习》4课时
期 末 复 习
期 末 复 习
期 末 复 习
期 末 考 试
第一单元 加与减


课题:谁的得分高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级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老师谈话导入。
图片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哪些数
学信
学生讨论,自主发言
学生可能会说: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23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比笑笑高。
„„
师:同学们发现数学信息真不少。还有同学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
笑笑,真细心!
二、自主探究
1、进行估算
图片出示:教材第2页对话情境
师:同学们 ,你们看,这对好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
们谁说得对呢?为什么?
生讨论,汇报。


2、尝试计算。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
可能是笑笑获胜了。那么到底谁获胜了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 果是怎样的。
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说一说 你是怎样算得?
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计算方法:
无论学生做出怎样的方 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
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提 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
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取竖式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95分,现在大家再计
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 ?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
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 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
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
练习设计:教材第3页







课题:秋游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能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
计算。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秋天到了,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同学们喜欢秋游吗|
图片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从秋游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这条船可以坐90人。
有两队,一队有45人,二队有2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2:这条船能坐得下这些人吗?
生3:船上还有空座位吗?
„„
二、自主探究
1、乘船问题。
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觉得应该怎样解
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用的算法。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到黑板板书,并说明理由。
2、乘车问题。
师:同学们之前的表 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


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
图片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你能计算出第3辆车上有多少人 吗?自己试
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5页



课题:星星合唱队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计算,优化算法。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
图片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没弄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
来多了还是少了?
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
二、自主探究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呢?
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一步计算的。如果学生的答案没 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
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及时纠正。
2、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师:同学们,这两道题你能解答吗?
图片出示:教材第5页练习题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 然后再进
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7页





课题:练习一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
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100以内的两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学会了吗?
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整理相关知识点,在小组内交流、班上集体汇报。
师: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答
图片出示:教材第8页第1题右面的习题
师: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尝试解答。
了解不同的算法后,组织学生交流。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8、9页





课题:单元练习
课时:2课时,一课时检测,一课时评讲


单元试题:
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0-( )=26 ( )+13=26 ( )-12=30 22+( )=30
2、在○里填上“>、<、=”。
21+29 40 53-23 53-25
51-29 32 34+25 25+43
3、□里最大能填几。
57- >30 25>18+
4、买一台计算器要29元,一个地球仪12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 )元,
如果有50元,大约还剩( )元。
二、直接写得数。
1、8+48= 12+60= 86-50= 93-40+22=
49-30= 27-9= 9+72= 65+13+20=
2、用竖式计算。
77-29= 49+38=
48+29-39= 80-21+39=
三、解决问题。
1、张老师买篮球用了42元,买排球用了39元,他大约用了多少元?

2、一件裤子46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24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小华 买一辆玩具汽车用了23元,买一架玩具飞机29元,买一架玩具飞机
比买一辆玩具汽车多多少元?

4、学校买来75本图书,分给低年级25本,中年级28本,其余的分给高年级,


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5、学校合唱队原来有42人。有9名 同学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3人。学校合
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6、一瓶花生油要58元,一排牛奶37元,妈妈有100元,买这两件物品,够
吗?






第二单元 购物
课题:买文具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
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
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填一填。
师: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能完成填空吗?
图片出示:教材第10页插图
学生能够认出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 分、1分,这
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
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
2、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师: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店。同学们已经认 识了10元
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
图片出示:教材第10页最上面的插图
师: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可能会说:
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1元的硬币获一张1元的纸币,这样比较简单。
我可以给售货员2张5角的。
我可以给售货员10张1角的。因为1元=10角。
我可以给售货员1张5角、1张2角和3张1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10
角,就是1元。
„„
师: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钱,就需要 付整钱后再由售货
员找回零钱。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如果用1元钱买1把尺子,应找 回多少钱?同学们算一算,一会儿把
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解答,集体订正。
4、和同伴说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1页



课题:买衣服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情 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
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图片出示:教材第1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41元。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26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31元。
我知道了一条裙子的价钱是23元。


笑笑还告诉我们,今年暑假,她的妈妈给她买了1件长袖上衣和1条裙子。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100元、50元、20 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
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识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 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
样张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抽生答。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
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 示。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1页








课题:小小商店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
的玩具、文具等等吧?
图片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12元。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9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15元。
1个足球72元,1个篮球68元,足球比篮球贵。
„„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师:现在咱们注意看第一幅图,笑笑买了1架玩具飞机和1辆玩具坦
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自主学习解答。
2、师:看第二幅图,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买了1盒水彩笔,找回多少
元?
学生自学学习解答。
3、如果你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再组织汇报。


4、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3张1元和2张2元,他可以怎样付钱?
小组讨论交流,组织汇报。
5、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5页



课题:单元练习
课时:2课时,一课时检测,一课时评讲
单元试题:
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0分=( )角 7角=( )分 60角=( )元
1元=( )分 40角=( )元 1元=( )角
5角4分=( )分 65角=( )元( )角 9角=( )分
3元6角=( )角 23分=( )角( )分 70角=( )元
二、在 里填上“>”、“<”或“=”。
50分 5角 4分 4角 1元 9角 3角 31分
7元 7角 6元8角 7元 42分 4元1角
三、换人民币。
1、1张1元可以换成( )张2角。
2、1张1元可以换成( )张5角。
3、1张1元可以换成( )张5角、( )张2角和( )张1角。


4、1张5元可以换成( )张2元和( )张1元。
5、1张10元可以换成( )张2元。
6、1张10元可以换成( )张2元和( )张1元。
四、写出下面的钱数。
(1)一张10元、一张5元、一张1元 ( )元
(2)一张5元、一张2元、一张5角 ( )元( )角
(3)一张50元、三张10元、一张2元 ( )元
(4)一张20元、两张10元、一张5角 ( )元( )角
五、解决问题。
1、爸爸买一把椅子 ,付了4张10元,又付了1张5元,一共付了多少钱?

2、小洁买一棵白菜用去7角钱,她付了1元,应找回多少钱?

3、姐姐买一条围巾用了5元2角,买一块手帕 用了9角,一共用了多少钱?

4、一件背心 7元,一条短裤 4元,妈妈只带了5元,买这两样东西还差多少
元?

5、一支牙膏 2元2角,一把牙刷1元,一把牙刷比一支牙膏便宜多少钱?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课题:有多少块糖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 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
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
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
基础。
教学 重难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
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 加算式。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糖的个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
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1、2、3、
两块两块地数:2、4、6、8
五块五块地数:5、10、15、20、
„„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图片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数,完成填空后,交流汇报。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7+7=14(块);第二幅图应该是4+4+4=12(块)
师:现在 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
块数按行数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1:第一幅图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7列,一共有14块。
生2:第二幅图如果按行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有12块。
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
生答
2、说一说,算一算。
师:现在咱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相同?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研究,集体汇报。
总结: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7页








课题:儿童乐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 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 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
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br>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们各部分的名称、
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 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笑的地方,那就是“儿童
乐园”。
图片出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看见了些什么?
1、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师: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计算。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有多少人坐小飞机?2+2+2+2=8(人)
有多少人坐小火车?4+4+4+4+4+4=24(人)
划船的有多少人?3+3+3=9(人)
„„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板书在一起。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是相同的。 < br>师: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今天我们一
起来研究与加法相关的乘 法知识。
1、针对2+2+2+2=8(人)进行教学。
师:这个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生:相同的加数是2,有4个这样的加数。
师: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2×4=8或4×2=8,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各部分的名称
和算式的读法。
2、根据“儿童乐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先写一道连
加算式,再改写成乘法 算,并说一说改写的理由。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9页



课题:有多少点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点子的个数,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
3、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
义。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请大家一起做游戏,高兴吗?
图片出示:教材第20页情境图
师:仔细看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是每行2个,共3行,2+2+2=6。笑笑说用乘
法算式是2×3=6 或3×2=6。
生2:淘气第二次摆的点子图上是每列4个,共5列,4+4+4+4+4=20.淘
气说用乘法算式是4×5=20或5×4=20。
师:你觉得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图还可以怎样说?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
相同的加数?
抽生答,教师评价。
二、自主探究
1、想一想,摆一摆。
师:刚才同学 们做得很认真,能根据点子图说清每行有几个,有几行;或
者是每列有几个,有几列。并能说出加数相同 的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真是学
到了不是知识。现在老师想同学们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乘法算式4×7。行 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2、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3×8.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3、学生在小组内出题,在点子图上圈一圈。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21页
课题:动物聚会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2、会 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
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提出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会用乘法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图片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抽生答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简 单,可以当场引导学生解答,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有
关乘法计算的问题,并重点说清解题思路。
二、自主探究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
图片出示:教材第22页插图
1、想一想,连一连。
师:你能看懂图意吗?该怎么做呢?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后,组织汇报。
2、看一看,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算式?
图片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说说从每幅图中你想到了哪些算式?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3、想一想,3×6还能解决生活在的哪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23页。



课题:练习二
教学目标:
1、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知道乘法算式怎样读,怎样写。
„„
师:说得真好,下面就看看你对这些知识掌握了没有。
图片出示:教材第25页第8题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买了2把香蕉,每把有5根。
生2:买了4捆萝卜,每捆有4根。
生1:买了5行馒头,每行有4个。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算出每样东西各买了多少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
师:能看图列式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图表示乘法算
式。
图片出示:教材第25页第6题
学生尝试画图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清每个乘法算式可以有两种图形来对应地表示。
三、总结提升
让学生感受这节课的学习有所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谈
感受、收获。
练习设计:教材第24、25页



课题:课题:单元练习
课时:2课时,一课时检测,一课时评讲
单元试题:








第三单元练习题
1、找朋友,把朋友用线连起来。
3+3+3 5×2
5+5 2×4


4+4+4+4+4 3×3
2+2+2+2 4×5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 3+3+3=
4+4= 6+6+6+6+6=
2+2+2+2= 18+18=
3、把下面的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1)7×3=( )+( )+( )
(2)9 × 5 =( )+( )+( )+( )+( )
(3)8×6=( )+( )+( )+( )+( )+( )
(4)10×4=( )+( )+( )+( )
4、一共有多少个圆圈?用乘法算式表示。
○ ○ ○ ( )×( )或( )×( )
○○ ○○ ○○ ( )×( )或( )×( )
○○○○ ○○○○ ○○○○ ( )×( )或( )×
( )
5、看图列算式。
★★★ ★★★ ★★★ ★★★
算式是( )×( ) 读作( )乘( )
◆◆◆◆◆ ◆◆◆◆◆
算式是( )×( ) 读作( )乘( )
6、6×3读作( )乘( ),表示( )个( )连加
6×7读作( ),表示( )
9×4读作( ),表示( )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化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化
课题:折一折,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


感知显 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 类等操
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
形。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用具:
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如图1)
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
边上。(如图2)
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有
什么特点?(沿中 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2、学生动手操作。
(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
能呢?
(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课本27页的下半页部分)
三、课堂活动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
广泛的应用。
2、练一练第1、2和3题。


五、作业设计
1、给对称图形打“√”。
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
6 8 H M 责 文 育



课题:玩一玩,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评议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具准备:
图片、圆形、正方形硬纸板、三角形、火柴棍、竹蜻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道
这是什么棋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 玩一玩,华容道
1、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 容道的启发,制作
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
(1) 分组活动。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1、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
2、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
你还知道哪些?
3、小结:玩一玩的台式,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
有数学的眼光。

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
1、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2、自己选择图形,制作。
3、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


4、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
5、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

活动三、做一做,竹蜻蜓
1、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2、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三、 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回家做竹蜻蜓。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在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 学
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课题: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
步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
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
一、复习准备。出示下面各题,指名口算,并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3+3+3 = 2+2+2+2+2= 4+4+4+4= 7+7=
二、学习新知。
1、创创设数松果情境,导入新课。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看着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可以怎样数呢?
①1,2,3,4,„1个1个地数。
②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
③5,10,15,20,„5个5个地数。
(3)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4)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生答师板书:1×5=5 2×5=10 3×5=15 4×5=20
5×5=25 6×5=30 7×5=35 8×5=40 9×5=45
(5)你知道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6)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 着这些算式,
你有什么想法?(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
(7)你能记住这些算式 吗?动脑筋想想,然后4人小组商量一下,看谁
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学生讨论。)
(8)利用口诀顺口、方便。1个5是5,为了记起来顺口,编成口诀是:
“一五得五”。 你们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
几个5,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 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
在黑板上。)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和学生对口令记口诀。
(2)任意两小组“开火车”背口诀。
(3)同桌一人说口诀,另一人口答相对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4)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
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课题: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 br>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
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
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出示主题图)
2、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 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
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小明在做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
口诀。(板书课题:做家务)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说一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
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2)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
子摆好吗?
2、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 (9次)
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
(3)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18根;有的学生两根两根
跳着数:2,4,6,8, „,18根。)
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
说,个别说。
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 2 4
(1)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3)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
4、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①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 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
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


②2双筷子呢?(2个2)2个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
(交流、汇报。老师板书:2×2=4。)
③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
的乘法算式吗?
( 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5的乘法
口诀。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 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
对应的2的乘法口诀吗?(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完成。)
(3)交流订正。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根据学生
的回答 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
(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仔
细观察,同桌讨论“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学生口述发现的规律,老
师用彩色粉笔圈注 。)
5、读一读、记一记。
(1)按顺序齐背。
(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
(3)教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游戏(对口令)。两道乘法算式与一句口诀对。如,2×3,3×2,对口
诀二三得六。
2、圈一圈。观察这些圈起来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圈起来的数呢?
3、比一比,看看谁最棒!每一个同学先独立完成第15页第3题。
4、综合拓展题(15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说说你
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请小朋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课题:课间活动

内 容: 课本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巩固5的乘法口诀,能够用5、2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式题、比较算式
与 数或算式与算式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活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学重点: 巩固5、2的乘法口诀,应用5、2的乘法口诀。
教学 难点:“练一练”中的第4题。
课 型:新授课
教学 方法:观察法 讨论法 。
教 具:投影片。
教学 过程:
一、故事引入。
1、绘声绘色地讲童话故事。
2、出示主题图。比赛前,先带领学生复习5的乘法口诀。
二、摘桃比赛。
1、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大毛和二毛到台前比赛。其余学生在书上写得数, 跟
同桌分别从两边算起,进行比赛。
2、每位同学与同桌交换“登山位置” ,再比赛一次。
三、介绍乘法口诀。
让学生谈谈比赛的体会。师介绍:“乘法口决 ”是我们的祖先传下来的,
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读起来很顺口,使乘法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自由读教材第35页”的内容,相互交流体会。
学生由此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并从中领略到数字的美,同时进行民
族自尊、自强的教育。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3、4题。
1、第1题。
(1)读懂题目要求,看懂两幅图的图意。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集体交流与订正答案。
2、第3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口头解答或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3)交流。
3、第4题。
(1)读懂题意。
(2)独立思考。
(3)小组内讨论。
(4)统一认识。
五、 小结:学生在小组内谈体会和收获。
六、作业。
第35页第2题。


课题: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
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养数感。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重难点:探索、编制、掌握2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与 车轮之间的
数量关系,学习“3的乘法口诀”好吗?
2、板书:3的乘法口诀。
3、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辆呢?„„9辆
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
二、直观操作,解决问题。
1、画一画、说一说。
(1)你们能在这张草 稿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一个方格
表示一辆三轮车,在一个方格里,你准备画几个小圆圈 代表它的轮子呢?请同
学们来画一画。(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2)同学们,同桌能互相说一说“2辆车有几个轮子吗?3辆车呢?„„
9辆车呢?”
2、填一填,议一议。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每个同学都动笔把“填一填”下面的表 格填完
整。(学生动手填,教师加强巡视。)
(2) “需要几个轮子”的答案,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究竟需要几
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
(3)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4)小结: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每多1辆三轮车就要增加3个
轮子。
三、利用表格,编制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利用“表格”,独立完成口诀编制。
(1)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不
顺口。
(2)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
2、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 以要把3的乘法口诀记牢。你是
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有什么好办法?
四、加强练习,熟练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2、完成“练一练”的第4题,同桌进行“过河”比赛。
五、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




课题:小熊请客(4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 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用口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吧!
2、图片出示:小朋 友们,你们好!我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那一天,我
想请大家吃果子串。可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们能 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帮帮
忙?我想给每桌小朋友串9串果子,每串请串4颗。
二、探究新知。
1、小熊想把4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2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串、4串„„9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红果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红果有几个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2、板书算式和口诀。
3、帮助了小熊,你感到开心吗?
4、请仔细观察你们串的果子,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5、你们会看着果子提问了吗?能不能把问题解决了?请四人小组试一试!
6、请2个四人小组来汇报活动成果。
7、谁来评一评,他俩说得怎么样?如果你们四人小组 说得跟他们一样棒,
请你送给自己一些掌声!你们小组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你帮助了别人,
你感觉怎么样?
8、你有信心把个表格填对吗?给你3分钟时间。填好的小朋友,请你想
一 想,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用数的,用加法,用乘法。)


9、你们都很棒!看到这个 表格,你能猜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什么吗?
(板书:4的乘法口诀)有没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 编出4的乘法口诀?
请打开书20页动手试一试。
1 × 4= 一四得四
2 × 4= 二四得八
3 × 4= 三四十二
4 × 4= 四四十六
4 × 5= 四五二十
4 × 6= 四六二十四
4 × 7= 四七二十八
4 × 8= 四八三十二
4 × 9= 四九三十六
10、小熊也把口诀写出来了,你们写的跟它一样吗?请你大声读出来。
11、谁来说说,编这些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
12、请你把4的口诀读给同桌听,看谁能最快把乘法口诀背出来。
13、谁记得这些乘法口诀?然后抽2至3人背一背。
14、小朋友,你们观察这些口诀,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相邻两个口诀之间相差4。
15、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些口诀?(让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背好 了请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
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请你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
3、“练一练”第1题。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4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
算式的含义。
5、“走迷宫”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规律,按规律走出迷
宫。
四、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看图,想一想,填空。
一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二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三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四辆汽车有( )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2、实际应用
有4条船,每条船只能坐4人,有15名学生能坐下吗?


□×□=□(人)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课题:回家路上(2~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
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熟练掌握口诀。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展现信息。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动物学校去看一看(出示主题图)。真 巧,
正好赶上小动物们放学。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蹦蹦跳跳地往家走。
1、仔细看图,你能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2、自己在下面练习说一说。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
二、利用信息 提出问题。
1、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合作写出所提的问题看哪一小组提的问题最 多,同时找一组学生
到黑板上书写所提问题。
船上有几只小动物? 4×4=16(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 3×4=12(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5×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2×6=12(朵)
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3×3=9(只)
3、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会解答吗?
三、运用信息 解决问题。
1、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看哪个小组解决的问题最多。
2、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3、有没有不会解决的问题?


4、同桌合作,你问我答。
四、联系生活 拓展应用。
1、基本应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1~3题。
(第2题组织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讲清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
列出算式。)
2、拓展应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室,你能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请
你喜欢的同学帮你解答 问题。
(引导学生应用口诀解决现实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也便
于让学生更好 地理解乘法口诀,自觉地记忆口诀。)
五、走出课堂,感受数学的价值。
1、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在商店中你留心看就会发现很多的乘法问
题。
2、出示一箱酸奶,谁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下课后,请同学们走出教室,到我们的教 学楼内找一找、到操场上找
一找;放学后,我们走出校园到大街上找一找、到商场中找一找„„你一定会
有许多欣喜地发现。




课题:练 习 三(复习2~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通过1~5的乘法口诀和1~5乘法口诀以内两个数相乘的练习,提高学生
的计算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现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养学生
分析、综合能力。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 图片|视频|试卷|无需注册
3、创设情境,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竞争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现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养学生分
析、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2~5的乘法口诀。
1、口算。
2、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提供数学信息。
(1)老师星期天去超市,观察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请同学们看。(老师边往黑


板上贴图 片,边让学生说出图片上商品的名称和价钱。)
(2)这样贴,好不好?为什么?那应该怎么办呢?谁能帮帮我?
(把它们整理整理,归归类。)
(3)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对贴在黑板上的图片进行整理。
2、提出数学问题。
(1)看着黑板,同学们能提乘法问题吗?
(2)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二、游戏。(采用比赛形式)
1、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查。
2、集体交流、反馈。
3、评一评:哪个小组完成最好,并给这个小组一颗星星。
4、请小朋友说说怎样读表内乘法。
5、对口令,同桌相互提问。
6、卡片抢答。(完成练习一第2题)
三、数学活动。
1、出示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说出乘法口诀。
2、找朋友,用数学语言描述题中情境 ,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
汇报成果。(完成第3题)
四、游戏。
1、谁能说说青蛙的形状。
2、播放歌曲《数数歌》片断。
3、独立填写第4题。
4、小组相互检查。
5、集体交流反馈。(完成练习一第4题)
五、找座位。
1、“找新家”活动,将算式写在卡片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上台“找新家”。
2、对号入座。悄悄的坐上,然后说明原因。
六、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课题: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44~45页
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
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教学重点:复习本阶段所学的知识的技能。
教学难点:对本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课 型:复习课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大家学会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
看看你都学会了什么。好吗?
二、解释运用,建立模型
1、你学到了什么?(出示44页主图)
师;今天,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去果园游玩,找找看果园里有没有我们学
过的知识,好吗?
⑴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意
师;来到果园里,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3排果树,每排有8棵。
生2:„„
师:大家观察得 很仔细,那么,你们能根据这幅图,提出哪些问题呢?
请小朋友们小组讨论一下,提完后想一想,哪些问 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
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⑵生小组讨论。
⑶反馈。
2、我的成长足迹。
师:在这段时间里,小朋友们觉得自己长大了 吗?如果是,你愿意和大家
说一说,在数学方面,你觉得最骄傲的自豪的事吗?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也可以将自己最满意的作业、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三、解释运用,巩固练习
1、乘车游戏。(练一练第1题)
师;今天,老师准备带着大家乘车去森林公 园游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一
张车票,小朋友们要找对车才能去游玩 。
师:车票老师都藏在课本的第一题中,找到的小朋友就可以开始了,我们
比一比,看谁先上车?
(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2、运木头
师:我们班的小朋 友可真厉害!都很快地上车了。我们的目的地——森
林公园到了。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一头大象和一头小象。
生2„„
师:既然大家观察得这么仔细,老师就要提一个问题了,你知道“大象一
次运几根木头吗?”
生:大象一次运10根木头,因为2×5=10(根)
3、可爱的昆虫。(练一练第2题)
师:接着我们一起去昆虫园看看有什么可爱的昆虫好吗?


师:我们来到了昆虫园,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4只蝴蝶。
生:„„
师:真棒!大家也能学着老师这样提问题吗?(能)
(生小组讨论,后反馈)
四、小结
师: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老师很满意,大家不 但在课上找到了很多的数
学问题,而且还将自己最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事说给其他小朋友听,真不错。
五、作业
完成书本知识。





课题:巩固应用
内 容:课本46~48页
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教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
行归纳总结与反思,并在具体的 情境中轻松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对本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统一的复习。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地解决问题。
课 型:复习课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 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是小冰的生日,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怎样过生日的好吗?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商店购物。(练一练第4题)
师:小冰生日这天,他请了好多的小朋友来做客。这不, 一大清早,他
就和妈妈和来到商店购物了,我们一起去瞧瞧,商店里有什么呢?
生1:我看到商店里有苹果汁、有饼干、有生日蛋糕、有汽水和面包。
生2:„„
师:两位同学都观察得很认真。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有12元钱,可
以买几饼汽水呢?
生:可以买6饼。因为12÷2=6(饼)
师:那买3饼苹果汁够吗?


生:够。因为12÷3=4(元)/12÷4=3(瓶)或34=12(元)/4×3=12
(元)。
师:除了这些外,12元钱我还能买哪些食品呢?买多少?请大家小组交
流一下,看看 哪一组买的食品样式又多,数量又多?
(小组讨论,后反馈)
2、排座位。(练一练第5题)
师:小冰和妈妈接受了小朋友们的提议,他们很快买完东西回 家了,我们
再到小冰的家去看看,接着发生了什么事,好吗?
师:妈妈和小冰回家后 不久,客人们就到了,于是他们准备给客人排位子。
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图,看看他们是怎样安排的?
师: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第一幅图,他们是怎样排的?
生:有两绛张桌子,每张坐4个小朋友。
师:那第二幅图呢?
生:把2张桌子并成一张桌子,就坐6个小朋友。
师:从1张桌子并成1张大桌子,人数有什么变化?
生;增加了2人。
师:老 师现在就要提个高难度的问题。如果把3张桌子并起来能坐几个人
呢?4张呢?5张呢?„„请小组之间 讨论这个问题,然后再把下面的表格填
完整。
(生互动活动,后反馈)
3、智力测验。
⑴按规律写数。
师:他们玩的第一个游戏是按规律写数。先 请同学们观察数的规律,可以
小组讨论。然后试一试,填写一填。(学生讨论,后反馈)
⑵机灵狗探险。
师:他们玩的第二个游戏是机灵狗探险。也请小朋友观察图中画了什么,说了什么。然后试一试。走一走。(学生讨论,后反馈)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看了小冰过生日,小朋友们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四、作业
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第六单元 测量



课题:教室有多长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所得长度不同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
度单位的必要性。 < br>2、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用自己的
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 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 我们上学时每天都在教室里学习,你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长
吗?我们应该怎样测量我们教室的长度呢?
学生可能会说:
看一看有几把尺子长。
看看有几本书长。
看看有多少个脚印长。
„„
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呀!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测量工具,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49页表格。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一下各小组测量过程及结果。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正确、切
实可行就给予肯定。
2、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师:你觉得测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如何才能使测量的结果比较准确
呢?
师生总结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呢?到底是不是只有使用 相同的测量工
具,测量的结果才有可能相同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练习设计:测量自己卧室的长度。





课题: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2、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 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
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2、能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测量的相关问题。
图片出示:教材51页第一幅图。
师:为什么同样长度的课桌,这两个同学测量的结果却不相同呢?
学生思考,汇报。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刻度尺。
师: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请大家都拿出尺子,
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m等。
师:尺子上的 “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cm”
来表示。1厘米有多长呢?直尺上从0到 1的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你还能
再直尺上找到哪段1厘米的长度呢?
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如直尺上从3到4这段长度就是1厘米等。
师:请同学们找出几种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品。
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的长度等。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2厘米有多长呢? 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出2
厘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比一比。
学生观察直尺,交流。如直尺上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3到5的长
度是2厘米。
2、用厘米测量。
师:请仔细观察图中铅笔的长是多少?它们这样测量对吗?说一说测量物< br>体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
图片出示:教材51页第三幅图。


生交流汇报。
3、量一量、画一画。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直尺认 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请大家用直尺测
量教材第51页最下面的线段,量一量它有多长。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师:你能不能借助直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呢?注意线段有两个端点
哦。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画图结果,可以与同桌比比看画的是否正确。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
约有一个手指那么宽,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做单位,还学
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注 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练习设计:教材第52页



课题:1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图片、米尺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子在游乐园的门口
遇到了什么问题?
图片出示:教材53页情境图。
生观察汇报。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想一想。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 约
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学生找出1厘米的长度,展示给同桌看。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100段 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看(出
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注意看,自己 数一数是不
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 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
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 际上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
可以用字母“m”表示。
2、比一比,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对于学生的多种回答,只要合理都要给予鼓励。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演示自己伸开手臂比划1米长。
3、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师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
有多长?教室里的黑板大约有多长 ?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
4、巩固练习。
师:“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的填
空。
图片出示:教材第53页最下面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室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通过怎样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
长度大约有1米,并且知道了测 量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
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要记住1米=100厘米。还学 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
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练习设计:教材54、55页
课题:练习四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 学生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计测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巧技能。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的技能技巧。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米和厘米。
师:一般情况下,“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距离,“米”用来表
示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距离。你 能举出例子吗?
生举例,师评价。
图片出示:教材53页情境图。
二、自主探究
师:看下面的物体,比1米长的画“√”,比1米短的画“×”。说说你是
怎么想的。
图片出示:教材第57页第4题。
学生判断,说理由。
教师讲解:当选择合适的单 位时,就应该这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
己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进行判断区分,才能选出合适的。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的同学,解决问
题时说得有理有据,真棒!希望今后大家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运用我们所学
习的知识解决生活在的实 际问题。
练习设计:教材56、57页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课题:分物游戏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
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 “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挂图、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 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
来后,开始分桃子。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 哥
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
2.磁性黑板并贴上8个桃子图片。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 常会碰到分得一样多
和不一样多的事物。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
板书:同样多
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
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三、体验感悟
3题师问:
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
2.师出示 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
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 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
本?还剩几本?
针对(2)题,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第5题,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
一半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 几只。
2.下课后,请同学们
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桃子

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
1.8个桃子分给2个猴子,每个猴子分(4)个桃子
2.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初中美术教学总结


春联图片-协会工作计划


我爱我家作文500字-新年祝贺词


衡阳教育信息网-毕业实习目的


撤职-党的基本知识


乘飞机的注意事项-出纳简历


芙蓉花-清明节的来源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党员大会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