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教学计划
新余卫生网-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管理系统
阅读课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为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的高品味,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
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本着吸收中华文明之精
华,同时起到发展学生智力、陶治情
操的目的,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
龄特点,制定“阅读课”阅读计划。此计划作为学校阅读教学活动的延伸与补充,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与水
平。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
让书成为学生的终身伴侣。
2、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积累优秀诗文,有了较丰富的
生活积累之后,形成良好的语感。 3、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4、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三、读书内容
1、新课标指定要求背诵的部分古诗词。
2、教师根据教学及学生实际情况推介一些文章或书籍。
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图书。
四、指导措施:
1、采用
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研讨课、阅读欣赏课、
读书汇报课等多种课型进行阅读指导训练,激发学
生阅读的兴趣,提
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适当地选择和运筹:朗
读、默读;
精读、略读、速读;范读、试读、复读;单读、齐读;分组读、分角
色读、接力读;
研读、赏读„„等读书的方式。
3、保证学生有时间读书,利用好班级的地方课程课以及每天中
午的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平均不少于半小时。
4、传授有效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教给学生简单的读
书方法,指导列出自读提纲。如:(1)看见了题目你想到些什么?
(2)读
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3)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问题?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
另外,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1)圈点勾画;(2)
做批注;(3)写读书笔记。
5、与学生一起读书,及时交流读书心得。
6、在读书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优秀读后
感评选、精彩
片段朗诵比赛等,以激发兴趣,巩固成果。
7、有计划、分层次安排作好读书笔记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
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精
神,全面落实教育局2006~2007学年教育工作意见,扎扎实实抓好
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从实从严安排好今年的教师政治学习。通过
学习,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
,促进
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专题
的学习、讨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
修养,自觉抵制与师德相违背的一些不正之风,敬业爱岗,教书育
人,为人师表。
2、加强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
自身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改进工作作风,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
用。
3、不断学习教育理论
,提升教育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素质教育
的新理念,跟上时代节拍,努力使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新教师
。
4、努力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心理学有关知识,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
法制观
念和以法治校的能力;同时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指导工作,
创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和谐的人文环
境。
五、学习要求及措施:
1、学校班子成员落实到各年级组学习,做到按时到场,带头启
发,
联系实际,积极引导,为提高本组的学习效果尽职尽责。
2、校长、书记是学习活动的召
集者,做到事先阅读,带头到场,积
极发言,并督促、教师准时参加;书记又是学习活动的中心发言人。
并及时做好记录。
3、每位党员在学习中必须严守作息,认真学习,带头发言,勤作笔
记,实践指导,促使政治学习取得较好的效果。
4、每位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政治学习的重要性,自觉
参加每次政治学
习,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学习,热烈讨论,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
素质。
5、学习形式采取以集中学习和教师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地点一般
在会议室。
6、学校不定期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同教师师德考核挂钩。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作业4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瑞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
孟
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
2、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
二、学文
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要求一,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师随机点击“资料”,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首古诗。
2、学生自学,师巡视。
3、交流(回到老师的界面)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4)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4、交流:点击“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一句
(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
故人——老朋友
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
(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
(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
5、交流:点击“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
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
间才会谈家常事。)
(3)随机理解“桑麻”
(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完成“说一说”——“想象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
(5)学生自己完成。
(6)交流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
(7)齐读“话”句
6、交流:点击“别”——“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
(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
(4)交流。
7、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日在来赏菊花
呢
?(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
(1)出示“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看到的说出
来。)
(2)读好此句。
(3)讲述对仗句。
师范
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永乐什么修辞手法吗?(对
仗)
师讲述什么是对仗句。
师生对对子:“绿树”对________;“村边”对_______;“合”对______
“绿树村边合,”对____________
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师生共对对子。
读好这两句诗句。
练习背诵。
三、拓展
1、在我们《古诗七十首》中,还有许多田园诗,其中,我们学过两首,一起复习一下——《清平乐
村居》、《四时田园杂兴》(背诵)
2、今天,我们将一起在学一首陶渊明的《饮酒》
3、出示自学要求二,学生自学。
4、学生交流自学结果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读读背背你喜欢的句子。
四、作业
1、完成“作品区”里的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古汉语知识。
2、理解学习孟子寓言故事情节简练集中的特点。
3、理解深刻的寓意和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
了解孟子的思想及政治主张,理清论证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
归纳能力和思考、辩论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体会孟子思想的进
步意义,让学生懂得“人和”的实质及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
个人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及结构。
2、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孟子的思想
,通过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
借鉴。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情境引入
一位印度国王曾让手下做样一个实验:将十只羊关在一间屋子里,然后往屋子
里放一筐鲜草;
将十条狗关在另一间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几块肉。第二天国王打开第一间屋子的门,
发
出十只羊都安然地睡着觉,而筐中的鲜草都己被吃光,国王打开第二间屋子的门,令他大吃
一
惊„„十条狗都遍体鳞伤,满身鲜血,奄奄一息,而几块肉却都完好无损。国王不由得感
慨:假如狗能像
羊一样和睦相处,不仅不会受伤,还能享用美味的肉。确实,只有和,才能
使人和睦相处,更好的生存。
和,是生存的保证。
教学过程
内容
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
设计意图
时间
由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导入,引用佛教师讲授,引导学学生听完故事后,明确学习主题,激3分钟
家禅语进行印证,点出主题,只有生归纳出主题。 回答提问。
和,才能使人和睦相处,更好的生
存。
朗读:
节重点要求的段落进行诵读。(带
着问题考虑段落的分层。)
分析:
着理解文章的意
思。
根据课后背诵要求,对于本章教师指导要求。 学生集体朗读。 培养语感,在朗读2分钟
课文语段1的分析,由同学们熟知教师提问,讲析学生根据幻灯片设问解疑,激发学5分钟
的
“天时地利人和”道理中进一步中,加入介绍孟子上的提问,从原文生的求知欲望和
明确“人和”的重要
作用。 层层递进的论证中寻找答案。
艺术。
情境教学
积极的思维活动。
发散课文中的关于“人和”的话题,走下课堂,指导学4人一组,确定主积极引导学生的8分钟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跳出课文,从生选择相关出发题后,运用多媒体探究发现活动
社会、生活中寻找相关事例,联系点,启发学生。
网络,运用便捷的
到现实人生问题。 平台,搜寻相关信
息。
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提交此次搜鼓励学生大胆将讲材料提交。
集的材料,与全班同学进行欣
赏,自己寻找的资料
让学生懂得“人和”的实质及重要展示,这个过程中
性,从而培养他们的个
人道德修养。 要进行适当的评
分析段2段3:
点。
通过阅读内容的8分钟
丰富性、多维性,
辅助学生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出4人一组,讨论后,通过老师点评和8分钟
讨论怎样做到“人和”?结合两
个示课件中的小故总结,进行陈述,学生互评,让学生
语段,总结出要点,明确是“反求事,进一步让学
生由学生互评。
诸己”“推己及人”。
最后对于本节课发表自己的意义,参与到学生的交将本次学习后的让学生通过了解5分钟
仔细
总结,讲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再流中,对于出现的心得,感言,放在孟子的思想,通过
次明确。最后倡导学
生,利用网络一些问题给予及论坛上,与全班同了解孟子对社会
论坛,发表此次学习的心得。
时的引导纠正,也学分享,集思广人生问题的思考,
从学生的谈话中益。
了解本次上课的
效果。
找到立身处世的
借鉴。
体会理解。
互相学习。
知识拓展
引导学生讨论的话题:(利用网络、寻找相关的例子)
奥运会开
幕式上的活字印刷术,出现不同字体的“和”,这是向全世界在展示我们的古老中
国的千年文明,一个“
和”自道出了华夏子女立身处世的原则,也道出了我们对美好社会的
憧憬。
和平共处(各个国家、民族之间)
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和睦(家人之间,家和万事兴)
和气生财(生意)
和衷共济(面对困难的时候,地震、雪灾、奥运会)
团结和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