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体系述评
山东招生考试院网-安徽会计网校
2020年4月19日
1
维也纳体系述评
维也纳体系述评
摘要:拿破仑战争结束以后,维也纳体系在欧洲反法同盟围剿
法国革
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这一体系重新恢复
了欧洲范围内的制衡,而且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维
护了这一地
区的和平。可是这一体系却也是历史的一种逆流,体系内部的
各种矛盾最终是维也纳
体系瓦解。本文从维也纳体系的缘起、
确立、瓦解来对其做简单的评价。
关键词:维也纳体系; 缘起 ; 确立;瓦解;评价
18 9月到18 6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的维也纳会议,
是欧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打败法国以后
,根据《巴黎和约》的规
定,十多年来所有参加反法同盟的参战国和战败国均到维也纳
参加会议
,共同商议解决战后问题,会议后建立起新的欧洲体
系—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世界性
的国际关
系体系的建立,堪称是第一个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格
局。”①
一、
维也纳体系的缘起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是继尼德兰革命、
英国革命、美国独
立战争之后世界上第一次最深刻、最彻底的大规模的资产阶级
革命,它的胜利
极大的冲击了欧洲封建制度。经过这次革命法
国基本上扫除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法国
革
命的胜利是欧洲的封建君主非常的惧怕,她们视法国大革命如
文档仅供参考,
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洪水猛兽,同时法国大革命也使得英国长期以来奉行的大陆均
势受到
强烈冲击和挑战,英国惧怕法国革命后国力增强,会威
胁到英国的安全与商业利益。于是以英国为核心的
第一次反法
同盟于1793年3月组成,法国革命逐步演变成一次国际战争。
在与反法同盟的斗
争中,法国革命经历了一番复杂的变化。最
后,来自科西嘉岛上的拿破仑·波拿巴凭借她卓越的军事、政
治
才能和赫赫战功,夺取了法国最高统治者的宝座,并挥舞起手
中的“双刃剑”,开辟了一个新
时代,即拿破仑时代,然而拿破仑
的上台并没有给法国和欧洲带来和平,相反则是绵绵不断的战
争,法国以一国之力与欧洲列强相抗衡。“由于拿破仑沉迷于绝
正确战争和绝正确征服,耗尽了法国的国
力,加上她对大陆各
国的奴役统治,促使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人民的普遍反抗,
因此拿破仑帝
国的根基非常脆弱,一旦战场上遭到失败,靠武
力征服拼凑起来的帝国就要分崩离析。”②
18 第六次反法同盟和拿破仑军队在德意志莱比锡展开决战,以
英国为核心的反法同盟
同拿破仑军队进行了20 多年的战争,终
于第一次彻底击败了拿破仑。盟军进入巴黎,拿破仑被迫下<
br>台,波旁王朝复辟,18 塔列朗代表法国同反法同盟签订了《第
一次巴黎和约》。和约规定:(
1)法国“保持其1792年1月1日
所有完整疆界”, 而比利时、德意志、意大利也恢复了1792
年
时的疆界;(2)马耳她及其附属岛屿划归英国;(3)挪威归并瑞
典;(4)战争双方及一
切国家应于两个月内派全权代表去维也
3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纳,以便作出补充本条约各规定的安排等。
战场上的硝烟刚刚散去,一个处理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于
19 9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
,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督参
加了这场国际会议,这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
大的一
次国际“盛会”。 会议使“战后使国际关系格局由战前
的两极格局(拿破仑帝国和反法联盟)改变为英
、法、俄、
奥、普等势力均衡的多极均势体系。之后的维也纳会议完成了
列强关于领土的调整工
作,恢复了正统主义原则,实现了欧洲
的均势,重建了欧洲和平
,形成了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殖民
体系 。”③
二、
维也纳体系的确立
维也纳会议上主要起作用的是俄、英、奥、普四国,她们
共同目的是尽可能消除法国大革命在欧洲的巨大影响,恢复法
国革命前封建统治的“正统”秩序,是旧王
朝复辟。同时这四
国对战后分脏贪求过高,结果彼此之间争得面红耳赤,剑拔弩
张。正如恩格斯
所说:“当‘科西嘉怪物’最后被牢牢紧闭起
来之后,大大小小的帝王们马上在维也纳召开了一次会议,
以
便分配赃物和奖金,并商讨能把革命前的形势恢复到什么程
度。民族被买进或卖出,被分割或
合并,只要完全满足统治者
的利益和愿望就行。”④
尽管它是世界近代史上最长的一
次国际会议,但却自始至
终没有开过一次所有代表参加的全体会议,除操纵会议的代表
4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外
,其它国家只能在漫长的等待中,经过接连不断的舞会、宴
会、观剧和狩猎来消磨时光,有人嘲笑说,维
也纳会议是在跳
舞而不是在议事。
作为战败国的法国在这次会议中则处于任人宰割的
地位,
不过正当各大国自打算盘,相互讹诈之时,法国外交大臣塔列
朗拄着拐杖插了进来,她以
睿智老辣的外交手段,扭转了这种
局面。在维也纳会议上塔列朗对各国之间的矛盾洞若观火,她
提出自己的观点:此次会议的目的应当是恢复法国的波旁王朝
统治,而不是同盟国瓜分战败的法国。为此
,她提出了“正统
主义”原则,也就是坚持正统性是稳定国际体制中各个实体的
最佳手段,建立
健全的欧洲均势,恢复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
战争中被推翻的正统王朝和1792年欧洲各国的疆界。按
照这一
原则,那些曾经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中失去王位的就君
主纷纷复辟,如法国、西班
牙、葡萄牙等国的君主重新恢复了
统治。
维也纳会议中争执得最厉害、最棘手的问题
是如何处理波
兰和萨克森问题。沙俄坚持波兰归于俄国,萨克森归于普鲁
士,但奥地利坚决反对
,最终各列强在波兰-萨克森问题上逐渐
形成了英法奥为一方反对俄普一方的局面,双方甚至以武力相<
br>威胁互不示弱。为了协调矛盾,会议采取了“补偿”原则:部
分地而不是完全的满足了俄、普领土
的要求,重新划分了欧洲
的政治版图。
5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在维也纳会议上,各国谁也不愿意让
其它大国主宰欧洲,
结果形成所谓的欧洲均势。法国被限制在1790年的疆域内,为
了防止它
东山再起,会议决定比利时并入荷兰,成立尼德兰王
国,由荷兰进行统治,并确立瑞士为永久的中立国。
为了维护
维也纳会议上所构建的新体系,18 9月在沙俄的倡议下,俄、
奥、普三国的国王在
巴黎签订了《神圣同盟条约》。此条约之
因此被称为“神圣同盟”,主要是三国的君主是根据基督教教义
结
成“真正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谊”,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相互提供援
助,以“保卫宗教、和平与
正义”。其目的是联合欧洲各君主专制
国家来共同镇压革命,维护体系。同年,在维也纳会议上各国激烈争夺利益时,拿破仑东山再起,建立起“百日王朝”,与
会者匆忙于18 6月9日签署了维也
纳会议的《最后总决议》。
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再次击败拿破仑,并与法国签订
了极为
苛刻的《第二次巴黎和约》。英、俄、普、奥鉴于拿破
仑能够迅速再次崛起的教训,盟国一改过去对法国
宽恕的立
场,决定对法国不再客气并给予严厉的惩罚,为了保证对法国
处理的实施,四国在签订
第二次巴黎和约的同一天(18
11月20
日)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决心以武力贯彻‘神圣同盟’
的使命
,防止法国东 山再起 ,并规定要定期召开会议,协商解决国
际争端。”⑤ 《第一次巴黎和约》和
《最后的总决议》构成了
维也纳体系,而《神圣同盟条约》、《第二次巴黎和约》和
《四国同盟
条约》是维也纳体系的重要补充,标志着维也纳体
6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系的最终确立。
三、
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欧洲封建统治,而且把
拿破仑已经解放的民
族重新置于战胜国的民族压迫之下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但历
史的逆流是阻
挡不了历史前进的步伐的,而且维也纳体系本身
内部的民族矛盾、大国矛盾、阶级矛盾也使体系日益瓦解
。
1830年7月,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推翻了维也纳会议上
重新上台的波旁王朝
,资产阶级自由派拥戴奥尔良公爵路
易·菲利普为国王,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七月革命是一次资
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既摧毁了封建反动势力在法国的统治,
也沉重打击了神圣同盟,成为对维也纳体
系发动剧烈冲击的重
大国际事件,大大地改变了欧洲的封建政治局势。此后,8月比
利时也爆发
了发对荷兰统治的起义,比利时组成临时政府并于
11月18日宣布脱离荷兰而独立。比利时的独立对维
也纳封建体
系和神圣同盟的又一次严峻挑战。除此之外,在欧洲的其它地
区如德意志一些邦国的
革命运动也日益高涨;在意大利一,涌
现了一批诸如马志尼等民族主义者,坚持不懈地为争取意大利的民族复兴而斗争;在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再次在议会中发
起挑战,并于1832年成功的实现了
议会的部分民主改革。“维
也纳体系的两大基石—欧洲封建国家旧的封建统治制度和维也
纳会议
确定的欧洲版图开始遭到破坏。”⑥ 同时,在此期间
内,维持维也纳体系的神圣同盟内部也出现了矛盾
,开始分裂。
7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848年,
在全欧洲享受了自30年代
初以来十几年的相正确和平之后,再次掀起了资产阶级民族革
命的狂
潮。这场革命首先从意大利的巴勒莫开始,并迅速蔓延
到法国巴黎,再从巴黎横扫了大半个欧洲。法国的
二月革命推
翻了七月革命时所建立起的“七月王朝”,废除君主制,建立
共和国,而且把184
8年欧洲革命推向高潮。在法国二月革命的
影响下,欧洲各国纷纷爆发了革命:3月13日维也纳爆发革
命,梅特涅的封建堡垒被摧毁;3月15日匈牙利人民起义;3
月18日柏林人民发动起义,普
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被迫同意召开
国民会议,制定宪法,同一天意大利地区也发生起义。经过
1
848年欧洲革命的洗札,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思想更
加深人心 ,资本主义的发展已成为一股
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各国封建统治者再也不能完全按照旧的方式统治下去了,维也
纳体系开始
走向衰落。
1848年革命后,欧洲各大国经济发展迅速,各国的扩张野
心也越来越
强烈。因此,围绕对方问题的国际矛盾就日益尖锐
化了,各国都抱着不可告人的侵略目的。特别是英法和
俄国在
土耳其的矛盾,终于导致了1854年英法联合对俄国的克里米亚
战争。封建落后的俄国
根本不是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英法的对
手,尽管俄军士兵进行了殊死的搏斗,还是难以挽救俄国的败局。经过这次战争的打击,俄国丧失了许多殖民利益,国际实
力和威望也一落千丈,失去了欧陆霸主
的地位,无疑是此次战
8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争的最大输家。这场战争对欧洲的形
势产生深刻的影响,造成
了新的国际均势,维也纳体系彻底瓦解。
四、
对维也纳体系的评价
维也纳体系在欧洲反法同盟围剿法国革命和拿破
仑帝国的基
础上建立起来。这一体系重新恢复了欧洲范围内的制衡,而且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维
护了这一地区的和平。对近代欧洲历史
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维也纳体系的建立本身就违反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因
为它恢复了欧洲的
封建统治,把拿破仑统治下已经解放的民族
重新置于战胜国的民族压迫之下。维也纳会议上所确立的“正
统”原则,使得欧洲各国的封建王朝纷纷得以复辟,教皇又成
为教皇国的首脑,使得欧洲的最终
舞台上一时污流滚滚。而这
是违反资本主义发展和民族主义革命历史潮流的。
维也纳会议另一原则—“补偿原则”的确立与实施,使维也纳会
议成了一个分赃的会议,使维也纳体系表
现出鲜明的大国强权
政治的色彩。在“补偿原则”之下,维也纳会议的主宰者们不顾各
国人民民
族独立的意愿和要求,按照大国的意图任意修改欧洲
国家的疆界,划分新的欧洲政治版图,损害了许多中
小国家的
利益,埋下了国际危机,国家冲突的祸胎。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维也纳体系建立重新划分了欧洲的
9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政治版图,暂时调整了欧洲各大国之
间的矛盾,在欧洲乃至世
界范围内形成了战后的和平趋势,为各国政治经济发展赢得一
个难得的
和平环境。而且该体系作为国际关系的一个转折,它
开启了用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河,避免了无休止的
战争,为
近代国际关系史揭开了一个新的序幕。
我们对这一庞杂而又矛盾重重
的体系有了一个较为清晰较为全
面的认识,一方面,我们要客观地批判它的反动性和局限性,
另
一方面,我们也要公正地指出并肯定它的积极影响和历史经
验。
注:
① 许博《浅谈维也纳体系的多极格局—理论与现实》
中山大学
学院论丛
第22卷 第2期
②周方才《拿破仑战争与维也纳体系的兴衰 》 南京高师学报 第
14卷第2期
③ 许博《浅谈维也纳体系的多极格局—理论与现实》 中山大学
学院论丛
第22卷 第2期
④ 转摘自施兴和主编《近代国际关系史》
第132页 安徽大学出
版社
10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⑤周方才《拿破仑战争与维也纳体系的兴衰 》 南京高师学报 第
14卷第2期
⑥周方才《拿破仑战争与维也纳体系的兴衰 》 南京高师学报 第
14卷第2期
2020年4月19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