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综合题题分析思路

别妄想泡我
976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19:3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离去的背影-宁夏师范学院教务处


高中历史综合题题分析思路
1.怎样分析某一历史阶段文化特征形成的原因?
【方法提示】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某一历史时期 (阶
段)文化的发展与当时社会条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把
中国古代史 上某一历史时期(阶段)文化特征形成的原因归纳成如下几个方面。
⑴政治因素:国家统一与分裂,社会动荡与安宁,政府重视与摧残。
⑵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与停滞,发展的新突破与新的生产方式出现。
⑶民族关系:民族团结与战争,民族融合与交流。
⑷对外关系:友好往来与频繁交往,闭关政策与开放。
⑸前代基础:
【例题释疑】
例1 宋元时期的文化特征如何?其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要点:宋元文化具有“高度繁荣、领先世界、人才辈出、成就辉煌”等
特点。其原因是:两宋时期局 部统一和元朝大统一的实现,社会相对安定。封建
经济的继续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与海外贸 易的极大发展。民族交往
频繁,民族融合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二个高峰。对外关系空前活跃。隋唐时期文化
发展的基础。
例2 (1996·全国)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唐朝文化灿烂辉煌的原
因、唐文化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答案要点:政治稳定:全国统一,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较长;经济发展:农
业、手工业、商 业全面繁荣,出现盛世景象;对外开放:和朝鲜、日本、印度、
西亚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特点、地位: 全面繁荣 (有杰出成就的各领域);
兼收并蓄:广泛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表现);世界领先:领先于世 界的项目;影
响深远:促进亚洲和世界文明进步的表现。
2
怎样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

【方法提示】
1. 中国古代农民起 义的意义:该起义的特点+沉重打击了(或动摇了、瓦解
了、推翻了)**朝的反动统治+迫使**统治 者调整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从而促
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 中国古代统一战争的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开创**长期统一
稳定局面,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生产发展和 各地区经济交流,为国家繁荣
强盛创造了条件。
3.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意义:
(1)对本国的政治而言:推翻了**统治(或废除了* *制度),确立了**形式
的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初步或进一步)扫除了障碍;
(2)对本国的经济发展而言: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发展表现的高度概括
(可选);
(3)对外国的影响(可选)
(4)特点或局限性(可选)


4. 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人民运动的意义:性质+特点+影响
(1)性质:斗争目标(反„„反 „„)+阶级属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学生、人民等)+斗争形式(革命、改革、起义、 运动等)
(2)特点(可选)
(3)影响或历史功绩(略)
5. 近现代史上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的意义:解决了**问题(或提出了**主
张,结束了**错误,确立了 **正确理论或领导等,总之是会议的核心内容),标
志着„„,为„„指出了正确方向+会议的特点( 可选)。
【举例说明】
1.隋末农民起义的意义:瓦解了隋朝的统治,促使唐初统 治者调整统治政
策,减轻百姓负担,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隋朝统一的 意义:结束了三国以来长达三个多世纪的分裂割据状态,开
创了隋唐两代长期的统一稳定局面,有利于百 姓安居乐业,为经济发展、社会繁
荣和国家强盛创造了条件。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1)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体 制的资产阶级
政权,使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促使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逐步发展为世界经济强国殖民霸国;
(3)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4)英国革命的胜利是资产阶级首次在欧洲大国 取得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
义制度的诞生,从而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4.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1)性质:它是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2)影响: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后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提供
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3)特点:规模大、时间长,提出《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
高峰;由于 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使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它的某些领袖还提出向西方学习,发 展资本主义,这是非常可贵的。
3.怎样分析历史事件的目的
【方法指导】
历史事件的目的一般分为根本目的、主要目的和直接目的。
1.根本目的:如果事件或政策、措施 是统治者所为,那么其根本目的一般
是为了维护或巩固其统治(如**王朝的统治、**阶级的统治等) ,在做选择题时,
如果需要区别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的话,关键要看选项中哪一项和其统治利益最
接近。
2.主要目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最主要目的,其他主要目的是指当事者除
根本 目的外想要达到或希望实现的各种结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目的。
一般来说,长远目的比眼前目 的主要,全局目的比局部目的主要,集体目的比个
体目的主要,深层次目的比表面目的主要。
3.直接目的:顾名思义,就是当事者想要达到的表面的、浅层次的目的。
有时直接目的表现为统治者的 声明、宣称等口头表示。
【举例说明】
1.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目的


(1)根本目的: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
(2)主要目的:发展农业、促进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直接目的:减轻百姓负担,保证充足的农时。
2.罗斯福新政的目的
(1)根本目的:巩固和加强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统治;
(2)主要目的:解决1929年以来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缓和阶级矛
盾;
(3 )直接目的:每一项措施都有其直接目的,如实行《国家复兴法》的直
接目的是为了复兴工业,实行工赈 救济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供就业岗位,增强社
会购买力等。
3.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的目的
(1)根本目的:谋求美国在欧洲的霸权,为美国的霸权服务;
(2)主要目的:增强协约国力量,击败德奥同盟国;
(3)直接目的:报复德国实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
4.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目的
(1)根本目的:巩固工农联盟,维护苏维埃政权;
(2)主要目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3)直接目的: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在恢复农业的基础上恢复
和发展国民经济
4.怎样区分和解答选择题中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

【方法指导】“根 本原因”是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潜在的、深层次的、不以人的
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比较持久的、内在的、 本质的、必然的因素。“主要原因”
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诸多现实的、具体的因素中起 决定作用或
决定性作用的原因。两者的区别在于“根本原因”在语言表达较为抽象,分析时
一般 可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历史事件或政权的性质(或 阶级本质)等方面入手;“主要原因”在语言表达上
较为具体,分析时一般从具体史实入手,通过对多种 因素不同作用或地位的认真
比较得出正确结论。应当指出的是有些“最主要原因”与“根本原因”并没有 实
质上的不同,其区别在于,“根本原因”是从原因的性质上说明其重要性,“最
主要原因”是 从原因的地位重要性来确定的。
【例题释疑】
例1 (1995年-全国)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A.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七月王朝”极端腐败,激起人民强烈愤怒
C.革命前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状况极度恶化
D.人民觉悟普遍提高,要求建立“民主的人民共和国”
解析:社会改革和革命是人类社会 基本矛盾激化的产物。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矛盾入手,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答案。选项A中“金融贵族 的统治”属于工场手
工业时期的上层建筑。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它要求打破金融贵族的统治,建立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从而促进工业资本主义的发
展。因而选项A是正 确的。
例2.(2001年-全国)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A.“新政”只是骗局,没有真正实行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 解析: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从四个被选项
来看,C项是外在的 因素,B项是改革过程中的一个侧面,是非本质的因素。实
际上在二十世纪初,推翻封建统治,实行民主 共和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而清
朝的本质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政权,不管改革不改革、是真改还 是假改都
不可能顺应时代潮流,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从而挽救自己灭亡的命运。所以A
项作为根 本原因也是错误的,答案为D。
例3 (2001年-广东河南卷)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
权的确立,这主要是因为
A.议会权力加强 B.法律取得至高地位
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D.内阁制度形成
解析: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是英国君主立宪出现的主要标志。《权利法
案》最主要的 目的和作用就是为取消贵族特权和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证,从而使
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得以巩固。本题的 四个被选项都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的特
点,但仔细分析,A、C、D相对B项而言,处于从属地位。因为 如果没有法律至
高地位的确立,“人治”仍然大于“法治”,那么,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就是一
句空话,议会的权力加强就会失去保障,内阁制也就不可能形成。故正确答案为
B。
例4 (2000年-全国)从尼德兰革命到法国革命历时两个多世纪,而此后仅半个
世纪资本主义就初步形成 为一个世界体系。这主要是因为
A.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广泛传播
B.维也纳体系激化了各国社会矛盾
C.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力量迅速增强
D.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大州
解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四个备选项分 别从政治、经济、
国际关系等方面揭示了这一原因。但哪一个起着决定作用,是最主要的原因呢?
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我们
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C 。因为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经济力量迅速增
强,从而导致了政治、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相应变 化。
5.怎样分析变法改革成败的原因?

【方法提示】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 要四看: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
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⑷看改革者的素
质如何。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例题释疑】
例1 结合史实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春秋以来,随着井田制的 破坏,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逐渐为土地私有制
所代替(封建化趋势);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和秦孝 公的有力支持下(改革派
力量强大);“废井田,开阡陌”,动摇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废特权、建县制 ”,
摧毁了奴隶制上层建筑,从而建立起适应封建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政策措施正

确,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商鞅不畏权贵、勇于献身改革(改革者必备素质)。
例2 试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北宋中期开始,三大危机严重,积贫积弱,病入膏肓(趋势);大地 主大官
僚的极力阻挠和破坏(改革派力量弱小);所有措施中,没有解决土地兼并的问
题,农民 负担不能减轻,因而当时最主要的危机不能解除(政策、措施不力);
用人不当,新法出现危害百姓的情 况(改革派中有的素质较差)。
例3 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要点: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许多地区展开,同一
时 期,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相当的发展。(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潮流);封
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 倒幕派的力量迅速壮大,倒幕派掌握较大的实力,终
于推翻了腐朽的幕府统治(改革派力量强大,且扫除 了主要阻力);倒幕派建立
新政权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措施正确得力, 顺
应历史潮流,也反映出改革者素质好);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
人民抗击侵略 的斗争,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6.怎样分析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条件?
【方法提示】分析国家统一的历史条件一般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⑴经济因素:看看经济是否发展 ;各地间的经济联系是否加强;差距是否缩
小;是否为国家统一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条件。
⑵政治因素:看看是否是人心所向;民族融合是否加强;利于分裂割据的经
济基础是否减弱或消失。
⑶核心力量:看看是否存在有实力、有影响、有抱负的政治实体。
⑷领导者的素质:看看策略是否正确;组织是否有力;指挥是否得当。
以上诸条件中,⑴⑵是客观条件,⑶⑷是主观条件。
【例题释疑】
例1 (2000·春季北京、安徽卷)结合史实分析隋统一的社会历史条件。
解析:本题要求回答社会历史原因,主要从经济和政治二个方面的因素去考
虑。
答案要点:
(经济上)三国时,江南初步开发。从西晋末年起,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
来 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使南方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北魏统一后,黄河流域
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南 北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南北之间经济文化
的交流,从经济上奠定了南北统一的基础。
(政治上)北方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政治上受汉族文化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
加速了封建化 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重新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
各族人民共同要求;东晋以来,南方士 族地主占有特殊地位,是南方割据政权的
社会基础。南朝时,士族势力逐渐衰落,这也为南北统一创造了 条件。
例2 阅读材料:(摘自邓中绵著《康熙》·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郑经 以后的台湾政权,内部相互倾轧,矛盾重重,已成为加重台湾人民
苦难的割据势力。同时,郑氏集团还经 常窜犯大陆,使福建人民“内输官赋,外
输郑饷”,处于“十室九空”的破产地位。„„1681年(康 熙二十年),姚启
圣(清福建总督)向康熙帝上疏,提出郑经已死,其子年幼,而内乱不息。„„
主张乘机统一台湾,并推举熟悉水战的施琅为指挥官。康熙采纳了这一建议,并


提出, 三藩叛乱,已经次第平复,“惟有海寇游魂,潜踞台湾,尚为闽害”。„„
因而“特加擢用”授施琅为水 师提督官职,令其乘机收复澎湖、台湾。
„„这时,郑氏集团惧怕清兵打击,乘机派人携书到福建 ,“请照高丽等外
国例”,“愿称臣进贡,不剃发登岸”。康熙帝得知后表示,台湾“不得与高丽
比”。拒绝了郑氏集团的请求。„„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政
府设立台湾府„ „。
问: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指出清政府能够一举收复台湾,完成国
家统一的主要原因。
解析:解答好本题,关键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思路(见方法提示)。思路明确,
则会做到逻辑 严密,条理清楚。顺着正确的思路阅读材料,分析问题,寻找答案,
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答案要点:
经济上:1683年,康熙帝即位已有二十余年,清朝的经济有了一定程 度的
恢复和发展,为最终完成国家统一创造了物质条件;
政治上:一方面,郑氏集团的腐 朽统治和分裂国家、阻挠统一的企图,违背
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不得人心。另一方面,三藩之乱被平定后 ,清朝政局稳定;
消除割据,实行统一成为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
主观上:康熙帝立场坚定,用人得当,决策正确。

武汉外语学校-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网站


全国卫生人才网-保密协议书


司马相如子虚赋-南大分数线


莱佛士学院-珠海教育信息网


灵山中学-山中访友读后感


人声鼎沸-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滨州公务员-团员个人年度总结


执业药师考试试题-开国十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