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论文陈述-随州中考成绩查询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
A、石器 B、铜器 C、铁器 D、牛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牛耕的推广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器时代的到来
3、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含义是:
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B.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C.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民用企业的诱导
D.都由私人投资兴办
4、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
A粤商和徽商
B徽商和晋商 C闽商和粤商 D台商和港商
5、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①④
6、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加快落实“大跃进”的方针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问题
7、之所以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
A.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B.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错误
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沿海地区
B.华北地区
C.农村 D.城市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发展方向是:
①专业化 ②商品化
③集体化 ④现代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
11.“一五”计
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
破、巍然屹立的新
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12.“脚踏黄河
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
背景是
( )
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化高潮
C.“大跃进”运动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3.“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
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
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
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
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 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
自留地,
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
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 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1
5.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
br>向”是指( )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 1983年,
国务院发文宣布取消票证。此后,各种票证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90年代初,使用了近
40年的票证终
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材料反映了
A.票证过多不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B.消费卡竞相兴起取代了票证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逐步确立 D.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得到完善
17下列探索时期我党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中,实践证明不正确的是:
A.中共八大的路线政策
B.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C.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1958 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8、经过对外开放,成为现代化的新兴都市,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
A.汕头
B.厦门 C深圳 D.珠海
19、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纽约股市暴跌
B.市场和消费的矛盾
3 1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世界市场的形成
20、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征是:
①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 ②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③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④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家
B.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
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
D.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
22、苏联的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不包括:
A.实行粮食税 B.解除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 C.取消自由贸易
D.废
除实物分配制。
23、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的改革是:
A. 思想领域
B.经济体制 C.政治体制 D.军事体制
24、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
A.雅尔塔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维也纳体系
25、在经济全球化面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A.可以平等地享受风险和机遇
B.起着相同的推动作用
C.都主张实行贸易高度自由化 D.处于不同的受益地位
图一 农民申请加 图二
1958到1961年的粮食产量 图三 安徽凤阳小岗
农业生产合作社
生产队18户农民的秘密协议
请回答:
(1)图片一反映的是中国的哪一历史事件?
(2分)有何意义?(3分)
(2)
图二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3分)
(3)图三反映了农村中生产关系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3分)这一变化最先从哪两个省开始的?(2分)
28.(20分)【材料一】 1
9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墨守着这样一个信条:只有管的少,才能管得好。
但是1932年,富兰克林
·罗斯福却在一次民主党的集会上说:“I pledge (发誓) you,I pledge
myself to
a new deal (新政)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材料二】
到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
92年,戈尔巴乔夫在辞职演说中指出:“国家情况不妙。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
气、其它自
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后到他们的后面。”
【材料三】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
(1)据材料一,罗斯福说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5分)他所谓
的“新政”给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
什么新的经济体制?(5分)
(2)据材料二,你认为应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体制?(5分)
(3)材料三中“1992年的光亮”指的是中国确立了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向?(5分)
(14分)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神州大地稳步推进。建设新农村,对农民而言是一个福音,对
中国农来
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根据以下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
题:
26、问答题(15分)
实行改革开放的已经30多年了,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2分)会后,在农村是如何进行经济体制
改革的?(2分)1984年,我国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环节是什么?(3分)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列出最初设立的经济特区名称。(3分)
(3)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3分)中共十五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
br>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2分)
27材料题:(15分)
2
3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2) 图二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3分)
(3)图三反映了农村中生产关系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3分)这一变化最先从哪两个省开始的?(2分)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号
答
案
题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号
答
案
26.
问答题(15分)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已经30多年了,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
br>(1)我国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2分)会后,在农村是如何进行经济体制<
br>改革的?(2分)1984年,我国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环节是什么?(3分)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列出最初设立的经济特区名称。(3分)
(3)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3分
)中共十五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2分)
、
28、材料题(20分)
(1)据材料一,罗斯福说这句话
的背景是什么?(5分)他所谓的“新政”给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
什么新的经济体制?(5分)
(2)据材料二,你认为应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体制?(5分)
(3)材料三中“1992年的光亮”指的是中国确立了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向?(5分)
27材料题:(15分)
(1)图片一反映的是中国的哪一历史事件? (2分)有何意义?(3分)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