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陂在中国水利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为梦想喝彩-濮阳市人事网
龙源期刊网 http:
芍陂在中国水利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丁继龙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3年第08期
芍陂(今名安丰塘),坐落在安徽省寿县境内,位于寿县古城南30公里处,是我国最早
的蓄水灌溉工程
,被誉为“世界塘中之冠”,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
利工程,比都江堰还早3
00多年。据史书记载,芍陂为春秋时期楚令尹孙叔敖所建,距今约
2600多年。芍陂在漫长的历史岁
月中,几经兴废,经淠史杭综合利用工程兴建后,安丰塘经
过不断加固完善,成为淠史杭灌区一座中型反
调节水库。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今寿县一带地方是春
秋时楚国主要的农业地区之一,从地形上看,大别山由鄂豫交界处入
安徽省境,为都岗岭、天柱山、潜山
,一直延长到合肥市的北面。这些山脉弧形分布于淮河的
西、南、东三面,故地势较高,山谷北坡的水流
经寿县等地人淮,这一地区旱涝频繁,灾害严
重,对楚国的富强和人民生活有直接的影响。为了减轻自然
灾害,孙叔敖顺应自然法则,因势
利导,利用有利地形地貌,将淮南丘陵“西至六安州龙穴山,东自濠州
(今凤阳)横石山,东
南自龙池山”(《嘉靖重修一统志》)流来的水汇集起来,建成周围两三百里的原
始人工水库
——芍陂,宋代欧阳忞说它“径百里,灌万顷”。按今天的地理位置看,约相当于在今寿县淠
河
与瓦埠湖之间,南起贤姑墩、北至安丰铺和老庙集一带地方。
早期的芍陂
,南端设五门亭作为进水口,北面分别并列设置芍陂渎和香门陂两座口门作为
灌溉输水口;同时因东北、
西北地势最低,便在东北设井字门,西北设羊溪门。五座口门配套
作为控制性水闸,兼有灌溉和泄洪功能
。
关于古芍陂的水源,据考证一是山溪来水,二是子午沟引水(今淠河干渠下游段)
。山溪
来水主要把东面积石山(原濠州横石山一带)、东南面龙池山和西南面六安龙穴山流下的溪水汇集于低洼的芍陂之中。由于溪水受降雨影响较大,加之上游拦蓄,远不满足芍陂蓄水的要
求。从淠
河开挖子午沟到芍陂引淠水,这应是孙叔敖的一大贡献。从此芍陂水源有了保证,达
到灌田万顷的规划。
北魏《水经注·肥水》记载芍陂规模颇为详备:“陂水上乘涧水于五门亭
南,别为断神水,又东北径五门
亭东,亭为二水之会也。断神水又东北径神迹亭东,又北,谓
濠水,……又东北径白芍亭东,积而为湖,
谓之芍陂。陂周百二十许里。在寿春县南八十
里,……陂有五门吐纳川流,西北为香门陂,陂水北径孙叔
敖祠下,谓之芍陂渎,又北分为二
水,一水东注黎浆水,黎浆水东径黎浆亭南,……东注肥水,谓之黎浆
水口,……肥水又左纳
芍陂渎,渎水自黎浆分水,引渎寿春城北,径芍陂门右,北入城。……渎水又北径
相同城
东,……又北出城注肥水,又西径金城北,又西,左合羊头溪水。……北径熨湖,左会烽水
渎。……径寿春城西,又北历象门,自纱门北,出金城西门逍遥楼下,北注肥渎。”《水经
注》记芍陂
的建筑物,“陂有五门,吐纳川流”,其中四门进水,一门泄水。《资治通鉴》元胡
三省注引《华夷对镜
图》:“芍陂……开六门。”隋“更开三十六门”,清存“二十八门”。泄水建
筑物有众兴滚水坝、凤凰
闸和皂门闸,分别流入淠河和瓦埠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