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20200425081856)
打坐的方法-高考英语词组
必修二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
卷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 I 卷 选择题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表格内。
)
1、
“砍伐林木,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挖
坑下种”。这种耕作方式应该是(
A、“以牛田”
精工细作
2、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
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D
、 B
、“刀耕火种”
C
、灌溉农业
( )
A、都江堰
芍陂
B
、郑国渠
C 、灵渠 D 、
3、东汉南阳太守杜诗 “造作水排, 铸为农器,
用力少,见功多,
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
D、冶铁
4、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
、丝
A、丝棉麻
B
、麻棉丝
C
、麻丝棉
D
麻棉
5、商品买卖重在诚信, 下列朝代最早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
价的是(
)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A、秦代
6、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 “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
其目的(
)①发展农业
②发展商业
③限制手工
业
④限制城市贸易
B
、②③④
C
A、①②③
、①②④
D
、①③④
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 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
( )
B.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
败
C.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
劳动力市场不断扩
大
8、符合早期民族资本家张謇的是(
)
A、创办了继昌隆缫丝产
C、创办了发昌机器产
B
、发起了洋务运动
D
、曾经是清末状元
9、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
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
、封建自然经济
的束缚
C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
D
、巴黎和会中国
外交的失败
10、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合破坏是在
()
A、 鸦片战争期间
B
、 甲午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D
、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期间
11、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
因而西方人得出的结论就是
( )
B
D
、 机器不宜进中国
、要阻断对中国的面纱
A、要阻碍中国纺织业发展
C、要尽量收购中国的棉花
供应
12、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
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
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
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就是
()
A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
、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13、以下对于
“ 文化大革命
” 后果的认识,
正确的是(
)
② ①
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严重破坏我国国民经济, 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
优秀的文化传统被毁弃,
国民的素质下降
③ 我国
④ 我国经济
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差距加大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①④
14、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会议是(
)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四大
15、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安徽、江苏
B
、江苏、四川
C
、安徽、河南
安徽、四川
16、我国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
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
地
C
、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
区
、
D
17、“西风东渐”,近代中国文化受到冲击。下列属于中西结
合的产物的是(
)
①中山装
②旗袍
③四合院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18、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渠道和互动媒体,它存在的
主要问题是()
A、信任度和安全感较低
B
、信息量过于丰富
C、速度度快,应接不暇
D
、存在虚假信息
19、 17
世纪被称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的是(
)
A、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英国
20、15 世纪前后,某人想去印度淘金并达到了目的,他可跟随
的船队是(
)
①哥伦布
②迪亚士
③达·伽马
④麦哲伦
A、①②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③
21、下列关于亚当·斯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曾经发表《国富论》一书
B
、其主张被英国议会所
批判
C、创立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D
、正式提出了劳动创造
价值
22、美国新总统奥巴马话一向比较严谨。但他在 2009年 2月
24
日国会演讲中却出现一项失误,将世界上最早发明汽车
的人国籍说错了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
世界上最早的汽车
发明者是( )
A、美国人 B 、英国人 C 、德国人 D
、法国人
23、19
世纪中叶,日本被迫“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
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
中国的门户被打开亚非拉多数国
家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这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世界各国已经完成工业革
命
、
C、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成熟
D
、各国积极加入世贸
组织
24、 1929
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时的总统是(
)
A 、门罗
B
、胡佛
C
、华盛顿
D
、林肯
25、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大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B 、工人
和资本家的矛盾
C、社会各阶层与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
D
、生产
与销售的矛盾
26、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这样说:“
1931
年,世界各地的所有人
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
败或不在起作用的可能性。”他这句话的背景是(
)
A、美国资本主义被推翻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
C、新中国建立 D
、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27、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的二三十年时间内有一种经济理论在美
国居于统治地位,这就是(
)
A、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B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C、供给学派理论
D
、货币学派理论
28、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都体现出什么特点?
( )
A、发展新经济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自由放任主义
D
、大规模国有化运动
29、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 )
A、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B
、物美价廉的商品
C、先进的通讯手段
D
、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30、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陷于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
的困境之中,这种状况被称为(
)
A
、高速增长状况
B
、“滞涨”状况
C
、“新经济”时代
D
、大萧条状况
31、斯大林去世后对苏联经济进行改革的第一个苏联领导人
是( )
A、哥尔巴乔夫 B 、勃列日涅夫 C 、安德罗波夫 D 、赫鲁晓
夫
32、哥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中导致思想发生混乱的是(
)
A、经济上的“加速发展战略” B 、实施“新经济体制”
C、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D 、发动“ 8·19”
事件
33、2005 年 5
月,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时,
普京总统说: “苏联解体是 20
世纪最大的政治悲剧。 ”导
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的原因(根本原因)是
A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B 、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C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 、民族问题是毁灭联盟的火药桶
( )
34、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斯大林认为工
业化的中心就是优先发展(
)
A、重工业 B 、轻工业 C 、服务业 D 、金融业
35、1926
年起苏联进入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在实行社
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上,苏联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以下
最全面、准确的说法是(
)
③外部面临着资本主
①内部技术落后
②资金短缺
义的威胁
④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④
36、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最大的区别在
于(
)
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B
、对工农联盟和农
业发展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D
、对社会主义分配
原则的认识
37、“各个行星围绕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美元转。
”这一局面
形成的标志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B
D
、联合国的成立
、《关税与贸易总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协定》签署
38、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相继建
立主要表明:(
)
B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
A、 世界经济全球化势头暂时受挫
化取得重大进展
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建立
D 、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
化的受害者
39、2008 年 9 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
各国股市受到重创,巨幅下跌,有的国家甚至濒临国家破
产,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各国之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从原
因方面说明了(
)
B
、霸权主义愈
A、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演愈烈
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D
、世界经济的
全球化趋势
40、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所带来的问题包括
(
)
①环境污染 ②经济发展缓慢 ③能源危机 ④ 粮食短缺
⑤传染病横行
A、①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第Ⅱ卷
非选择题 (40
分 )
二、材料题
(共 3 题,40分)
41、( 14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树山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在受那
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
水来你浇园。寒窑虽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 :1958
年 10 月 28 日,山东县委书记作报告: “人人进
入新乐园,吃喝
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
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
人都说
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材料四: 1987 年粮食产量达到
4 亿吨,比 1978 年增加了 32%;棉
花产量达到 419 万吨,比 1978
年增加了 93.3%;农业总产
量达到 4676 亿元,比 1978 年增加了近三倍。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的唱词反映
了怎样的生产方式?( 2
分)为了保证封建经济的繁荣和政
权的安稳,历代封建王朝基本上实行什么样的农业政策?(
分)明清时期这种政策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不利的影响?(
2
2 分)
(2) 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
“新乐
园”的幸福生活在当时能长久吗?为什么?(
4
分)
(3)
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依据材料三和材
料四回答该政策产生怎样的影响?( 4 分)
42、(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瓦特和他改良的蒸汽机
创制的灯泡
爱迪生和他
材料三:“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
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也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的时隐时现珊瑚
岛也以记录在案,已有‘
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
不过是‘ 地球村’中‘ 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工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发明是哪个国家
的什么成果?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有什么影响?( 4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
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
要成就是什么?他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4 分)
4 分)
(3)近代以来,哪些因素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43、( 14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实行余量征集制,收割队和
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
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分配必需数量的
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苦层对粮食的需求。
其余的粮
食则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这批粮食的分
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粮食人民委员部的指令执
行。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经济资源的基础上
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
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
产力,以及为了确切规定农民应负担的国家义务 以固定的
粮食税
代替余量征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
饲养,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 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
就是说,
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 30
年代的时
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
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
创了市场经济的新
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
府干预这只“看得见
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
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 1
)材料一反映了苏俄当时实施了哪一经济政策?简要概
括其实施的原因?( 4 分)
( 2 )材料二反映了苏俄当时实施了哪一经济政策?产生了
什么作用?( 4
分)
( 3 )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
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 分)
(
4 )结合材料回答,从以上经济政策的实施中你得到哪些
启示?( 3 分)
1、 B 2、A 3、D 4、C 5、A
6、D 7、B8、 D9、C10、 D11、B 12、
C 13、A
14 、D 15、D 16、 B 17、 A 18、A 19、C 20、 C 21、B
22
C、23、 A 24、B 25、A 26、 D 27、B 28、B 29、B 30、 B31、
D32、 C33、 A34、A35、 D36、
A37、C38、B39、D40、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