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答案
国际禁毒日-大同中考分数线
高一历史必修二答案
【篇一: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试题
本试
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总
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计60分。在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
答案
填在答题卡表格内。)
1、
“砍伐林木,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挖坑下
种”。这种耕作方式应该是(
)
a、“以牛田” b、“刀耕火种” c、灌溉农业d 、精工细作
2、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
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
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 、灵渠 d 、芍陂
3、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
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4、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
a、丝棉麻
b、麻棉丝c、麻丝棉d、丝麻棉
5、商品买卖重在诚信,下列朝代最早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的
是()
a、秦代b、汉代 c、唐代 d 、宋代
6、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其目
的( )①发展农业
②发展商业 ③限制手工业 ④限制城市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
a. 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 b.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d. 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
8、符合早期民族资本家张謇的是(
)
a、创办了继昌隆缫丝产b、发起了洋务运动
c、创办了发昌机器产 d、曾经是清末状元
9、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
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10、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合破坏是在()
a、 鸦片战争期间b、
甲午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d、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期间
11、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
而西方人得出的结论就是
( )
a、要阻碍中国纺织业发展b、 机器不宜进中国
c、要尽量收购中国的棉花 d、要阻断对中国的面纱供应
12、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
建立先进的
工
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
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
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
的矛盾。这实际上就是 ()
a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 、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13、以下对于 “ 文化大革命 ”
后果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 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建设②
严重破坏我国国
民经济,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③
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被毁弃,国民
的素质下降④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差距加大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④
14、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会议是( )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四大
15、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安徽、江苏 b、江苏、四川 c、安徽、河南 d、安徽、四川
16、我国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17、“西风东渐”,近代中国文化受到冲击。下列属于中西结合的产
物的是()
①中山装②旗袍③四合院
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8、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渠道和互动媒体,它存在的主要问
题是()
a、信任度和安全感较低 b、信息量过于丰富
c、速度度快,应接不暇
d、存在虚假信息
19、17世纪被称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的是( )
a、葡萄牙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20、15世纪前后,某人想去印度淘金并达到了目的,他可跟随的船
队是( )
a、①②③ b 、②③ c 、③④ d、③
a、曾经发表《国富论》一书
b、其主张被英国议会所批判
c、创立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d、正式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
22、美国新总统奥巴马话一向比较严谨。但他在2009年
2月24日
国会演讲中却出现一项失误,将世界上最早发明汽车的人国籍说错
了根据你所学的知
识判断,世界上最早的汽车发明者是( )
a、美国人b、英国人 c、德国人
d、法国人
23、19世纪中叶,日本被迫“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印
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中国的门户被打开亚非拉多数国家成为殖民地
和半殖民地。这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各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成熟d、各国积极加入世贸组织
24、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时的总统是( )
a、门罗b、胡佛 c、华盛顿
d、林肯
25、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大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b、工人和资本家
的矛盾
c、社会各阶层与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
d、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26、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这样说:“1931年,世界各地的所有
人都
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或不在起作
用的可能性。”他这句话
的背景是( )
a、美国资本主义被推翻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
c、新中国建立 d、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
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二三十年时间内有一种经济理论在美国居
于统治地位,这就是(
)
a、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b、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c、供给学派理论 d、货币学派理论
28、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都体现出什么特点?( )
a、发展新经济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自由放任主义
d、大规模国有化运动
29、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
a、具有威慑力的炮舰b、物美价廉的商品
c、先进的通讯手段
d、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30、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于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
境之中,这种状况被称为(
)
a、高速增长状况 b、“滞涨”状况
c、“新经济”时代d、大萧条状况
31、斯大林去世后对苏联经济进行改革的第一个苏联领导人是( )
a、哥尔巴乔夫
b、勃列日涅夫 c、安德罗波夫 d、赫鲁晓夫
32、哥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中导致思想发生混乱的是( )
a、经济上的“加速发展战略”b 、实施“新经济体制”
33、2005 年 5
月,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时,普京
总统说:“苏联解体是 20
世纪最大的政治悲剧。”导致苏联解体的最
主要的原因(根本原因)是 ( )
a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b 、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c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
、民族问题是毁灭联盟的火药桶
34、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斯大林认为工业化
的中心就是
优先发展()
a、重工业 b、轻工业c、服务业 d、金融业
35、1926年起苏联进
入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在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道路上,苏联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以下最全面、准确的说法是( )
①内部技术落后 ②资金短缺
③外部面临着资本主义的威胁④没有成
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6、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最大的区别在于()
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
识
c、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37、“各个行星围绕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美元转。”这一局面形成
的标志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b、联合国的成立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
38、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相继建立主
要表明:()
a、 世界经济全球化势头暂时受挫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重
大进展
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建立d、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化的受害者
39、2008年9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各
国股市受到
重创,巨幅下跌,有的国家甚至濒临国家破产,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各国之间的一系列连锁反
应从原因方面说明了( )
a、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b、霸权主义愈演愈烈
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40、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所带来的问题包括()
①环境污染
②经济发展缓慢 ③能源危机④粮食短缺
⑤传染病横行
a、①③⑤
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第Ⅱ卷 非选择题(40分)
二、材料题 (共3题,40分)
41、(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树山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在受那奴役
苦,夫妻双
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1958年10月28日,山东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
乐园,吃喝
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
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
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留足
集体的,剩下
全是自己的”
材料四: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
棉花产量达到
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农业总产量达到4676亿元,
比1978年
增加了近三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
来你浇园。”的唱词反映了怎
样的生产方式?(2分)为了保证封建经济的繁荣和政权的安稳,历
代封建王朝基本上实行什么样的农业政策?(2分)明清时期这种政
策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不利的影响?
(2分)
(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
“新乐园”的幸
福生活在当时能长久吗?为什么?(4分)
(3)材料三反映了
我国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回
答该政策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4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瓦特和他改良的蒸汽机爱迪生和他创制的灯泡
材料三:“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
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
冰层下的土地也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的时隐时现珊瑚岛也以记录<
br>在案,已有‘ 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 地球村’中
‘
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篇二:高一历史必修二朝阳目标答案】
经济成长历程(模块二)(2012.2)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4.(1)信息:牛耕、犁耕为主(曲辕犁)等;田间排水灌溉;农<
br>民在田头吃饭(辛苦耕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映中国南方
的农业景象(水田中的牛耕)。
(2)①曲辕犁:唐代长江下游出现,是自汉代以来农具改革的又一
次突破,标志
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②精耕细作技术:春秋
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与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逐
步取代井田制、
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的发展使精耕细作逐步发展,借牛耕田、
不断改良生产
工具与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
善。
(3)特
点:一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二是不断改良生
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
式日益完善;三是以
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
式。
15.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原因:铁农具、牛耕
的推广,水利工
程的兴修(都江郾、郑国渠等),各国的变法,私
田取代公田,新生产方式的确立等。
9.(1)材料一反映的是井田制。这一制度的特点是:名义上一切
土地归国家所有,有“公田” “私
田”之分。(“公田”为贵族占有,“私
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2)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略)
14.(1)主要成就:丝织工艺中缂丝技术诞生;制瓷业成为一个
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
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2)经营方式的特点:官营手工业占据着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手
工
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集中生产、经营规模较大、分工细
密);私营手工业日益发展,
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成分。
15.介绍内容包括:瓷器名称、朝代或时期、产地、瓷器特点或地
位。
16.
(1)唐朝长安,市处于城中的特定位置,与民居分开。宋朝
开封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面
街而设,形成街市。
(2)唐朝城市在规定的时间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宋朝市的<
br>启闭不再由官府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
(3)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言之成理即可)
17.(1)由传统观念中对商业的轻视和对商人的鄙视,变为对商业
的重视和对商人的推崇。 (2)
重农抑商(重本抑末)政策;以限制
经营、强制摊派、低价收购、苛税盘剥等手段压制打击工商业,强<
br>化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阻碍了手工业生产的再扩大,阻碍了资本
主义萌芽的发展,极大地压制了
新生产关系的变革。
12.(1)丝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计工受值
;
工匠没有生产资料。本质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不同。材料二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
资本主义萌芽。 (3)海禁闭关政
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
流,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13.带来
了早期殖民扩张,加速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给被掠夺地
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非洲精壮劳动力
显著减少,黑人家
园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倒退,陷入贫困落后地区的境地);全球逐
渐形成了以
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
形开始出现);
打破各大洲相
对孤立状态,人类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日益成
为联系紧密的整体)。
12.
航程:殖民者携带工业品从西欧出发,在非洲掳掠黑人奴隶,
在美洲交换殖民地产品,获得巨额利润返回
西欧。影响:为欧洲的
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原料和市场,促进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
使殖
民地丧失大批劳动力和原料,造成当地的贫穷落后。
学的进步。
(2)1870年以后,科学研究对工业生产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
(3)
蒸汽机的发明改进和使用,是工业动力上的一场革命,影响深
远;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导致火车、汽船的
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
的新纪元,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2.(1)表现
: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
产、流通和消费联结在一起;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
进,缩短了世
界各地间的航行时间;海底电缆和洲际铁路的出现,加强了洲际联
系;世界通讯网
络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
(2)特征:以欧洲为中心;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起主导作用,亚
非拉三大洲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科技进步对世界市场的形
成推动作用大
。
23.(1)地位: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为其他国家提供工业制成
品,在全
世界占有工业垄断地位;控制海上运输;世界其他地区成
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成为“世界
工厂”。
(2)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继英国之后,一些新兴的资本主
义国
家在工业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实力迅速增强,欧美工业国开始分
享英国世界贸易中心地位,英国的工业垄断
地位被打破,丧失了“世
界工厂”的地位。
21.(1)工业革命与科学的关系。工
业革命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工
业革命的发展又依靠科
11.(1)开
放通商口岸和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极大
地削弱了中国海关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便利于
列强倾销工业品、
掠夺原料和农产品。
(2)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基础
,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
力市场,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3)中国逐渐沦
为列强的原料产地,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促进城乡商品经
济的发展。
13.(1)机器缫丝业同手工缫丝业发生利益冲突;旧习俗、旧观念
的反对;工伤等问题。
(2)唯恐中国产品产量增加,竞争力加强,
造成英国商品滞销。(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为获取利润,压
制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列强利用其雄厚的资金、技术优势及在华攫取的特
权,压制民
族工业的发展;清政府征收高昂厘金、官员勒索等增加企业成本;
民族工业自身实力
薄弱技术落后;自然经济的对民族经济发展的阻
碍、旧习俗、旧观念的反对等。
1
2.(1)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
略,客观上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
(2)面粉业、纺织业。
(3)辛亥革
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扫除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激发了民
族资产阶级投资
近代企业的热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推动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
(4)30年代后期遭到空前残酷的打击。原因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战争。
13.(1)第一阶段:19世纪70——80年代,广州出现一批近代
轻工企业。原因:外
国经济侵略导致广州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条件。第二阶段
:清朝
末期,广州出现了近代工业初步发展的景象。原因:清政府放宽民
间设厂的限制,
外国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第三阶段:民国初年广州出现
兴办企业的高潮。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创
造了客观条件;中华民国的建立并颁布发展实业的政策,民国政
府
提倡使用国货并制定相关条例及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促进民族工业
发展。
(2)以轻工业为主;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独
立、完整
的工业体系;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特征。
12.(1)第一,近代社会“尤尚机器”,
辫子的存在容易误缠机器,
从而阻碍了机器的使用;第二,辫子的存在不便于近代方式的战争
的
需要;第三,辫子的存在既不卫生又会耗时梳刮。
(2)①辛亥革命。②辛亥革命前的发辫
具有清统治时期的发型特征;
“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11. (1)修铁路的倡议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
(2)中国铁路事业的发
展历程是艰难曲折;自行设计施工的京张铁
路是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代表着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帝
国主
义列强控制中国铁路修筑权,便于对中国掠夺和侵略。
(3)评价:推动中国
经济走向近代化(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推
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有利于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
加强地
区间联系与交往;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进步;修筑铁路
是世界科技进步与工业
革命的必然要求。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2.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目的:以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
力、物力、财力,摆脱苏俄面临的严峻的
政治、经济形势;按共产
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
渡。
【篇三:高中历史必修二 试题整理(有答案)】
t>一,选择题共79道。
a1.以下各项,体现了井田制度实质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大道即隐,天下为家”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b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产品主要满足生活所需和交纳赋
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d3.元代王桢指出:“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细民,必求垦佃,
犹不胜稼。”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 b.小农经济阻碍经济发展
c.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 d.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
c4.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
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考点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1)知道中国古代农
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d5.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
的主要特点的是()
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
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
6.下列手工业在我国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制瓷业 ②丝织业 ③冶铁业
④棉纺织业
a.②③①④b.③②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④③①
c
7.中国古代在世界上最早采用的手工业技术包括()
①冶炼生铁和钢 ②用煤冶铁
③养蚕缫丝 ④制造陶器 ⑤制造瓷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考点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列举中国古代手
工业发展的基本事实,认识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d
8.下列对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
是
①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②唐朝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③
宋代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
④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步入
新高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9.“边城暮雨雁低
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
安西。”唐朝人
张籍的这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张骞出使西域时的西行骆驼队
b.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
c.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
d.长安城各地商人来来往往商业繁荣
b10.“唐朝某书生,能写一手很好的八股文章,
一日赴京赶考,途中
遇雨,全身棉衣湿透,避一老翁家,老翁热情款待,做了一桌香喷
喷的占城
稻米饭,临
走时还送他一袋玉米做干粮”。认真阅读以上材料,说出其中不符
合
史实之处有多少?
a.3处 b.4处 c.5处 d.6处
【考点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3)概述古代中国商
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有特点】
b11.关于清朝闭关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a.有限度的对外开放b.其目的在于维护国内商品市场
c.是对外商加以种种限制的政策
d.其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
适应
a12.汉朝和明清相比,“重农抑商”政策中相似之处是
①重要商品由官府垄断经营
②禁止商人长途贩运贸易 ③限制城市商
业的时间和空间 ④对民间商业加征重税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b13.近代前夜,中西国力兴衰易位的原因主要有①
清朝统治者固守
“重本抑末”观念,压制工商业发展
②外国侵略者大举入侵,使中国
的主权独立遭到破坏
③清朝皇帝对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大变
动毫无认识,对外闭关锁国
④农民战争连绵不断,使社会秩序难以
安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
禁等政策以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a 14. (2009年沈阳模拟)读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
乡民迁出(人) 迁至他乡种田(人)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
1820~1849年 29 29 0 0
1850~1879年 9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1912~1939年 473 0 77 396
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是中国国门被打开,自然经济解体
③导致乡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经济
的兴起 ④第四个时期出国谋生的人
数激增,主要原因是国内社会长
期动乱,晚清政府压制工商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d 15.
(2009年淄博模拟)曾国藩说:“……购买外洋器物,……购
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
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
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这反映出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自强求富
b.抵制外国
经济势力的扩张
c.发展资本主义
d.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考点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
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
产生的历史背景】
c16. (2009年抚顺模拟)“?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
四部,各
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
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
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
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造成这种
结局的主
要原因在于“公和永”丝厂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
c.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a 17.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
本家言:“我之
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
买,就
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
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
厚,技术较吾高深,
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
善后。”
结合材料知识分析,你为解决这种状况而采取的方法为
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c.重视教育,发展科技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考点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
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
义发展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