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精练十九 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
零花钱怎么花-分数线2013
核心题点精练十九 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位
文言翻译无疑是文言文阅读复习训练中的重
头戏,也是考生得分的关键所在。翻译题是按点
赋分,也就是说必须把其中的得分点准确翻译出来,才能
得分。可是,这得分点涉及实词、
虚词及特殊句式,很细微,有时译错一个字就难以得分,导致考生翻译
时译得很艰难却得分
不多。问题出在缺乏得分点意识,有了意识又很难把它们落实到位。
一、关键实词译到位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予与
承式同举于乡。今年,(承式)始得处之青田。青田在万山中,足以读书谈道,优游
自适。承式为人敦朴
敛约,不喜论说,而中有自得者。高皇帝初定建康,青田刘文成公,实
与景濂及丽水叶景渊、龙泉章三益
四人,首先应聘而至。当是时,居礼贤馆,日与密议。浙
东儒者皆在。承式入公之里,而与其子弟游,能
无慨然有感矣乎!夫山川之气,积二百年,
当有发者。况以先王之道,六经孔孟之语训迪之。将见括苍之
士,必有文武忠孝出而为国家
之用者矣。(选自归有光《送狄承式青田教谕序》)
(1)承式为人敦朴敛约,不喜论说,而中有自得者。
译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承式入公之里,而与其子弟游,能无慨然有感矣乎!
译文: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狄承式为人敦厚朴实含蓄内敛,不喜欢谈论辩说,然而胸中自有心得。
(2)狄承式来到文成公的故里,同文成公的后生晚辈交游,能不有所感慨吗!
参考译文 <
br>我和承式在乡试中同时中举。今年,承式才得以在青田县任职。青田县坐落在群山之中,
足以研读
诗书、谈说义理,悠闲自适地居住其中。狄承式为人敦厚朴实含蓄内敛,不喜欢谈
论辩说,然而胸中自有
心得。高皇帝最初定都建康,青田县的刘文成公(刘基),实际上和宋
景濂以及丽水县的叶景渊、龙泉县
的章三益四人,首先应聘到这里。在这个时候,居住在礼
贤馆,每天与他们一起密切商议。浙东的儒生都
会聚在一起。狄承式来到文成公的故里,同
文成公的后生晚辈交游,能不有所感慨吗!山川的灵气,积聚
了二百年,应当有所生发了。
何况凭借先王之道,六经孔孟的言论来教训启迪他们。我将看到括苍(丽水
县)的读书人,一
定会有文武忠孝的人出现而为国家所用。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告仑等: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
,粗以所怀,贻诲于汝。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能
不自惧?吾不能远谕他人,汝独不见吾兄之奉家法
乎?汝等又见吾自为御史来,效职无避祸
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选自元稹《诲侄等书》)
(1)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
译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
译文: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始,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
期,我简略地把所想到的心思,
留给你们作为教诲。(2)效命职守从无躲避灾祸的念头,遇到情况就有
舍弃生命的心志,你
们还知道吗?
解析
得分点:(1)“谪窜”“期”“所怀”“贻”。(2)“效职”“致命”“志”“尚……
乎”。
参考译文
告仑侄等: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始,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期,我简略地把所想到
的
心思,留给你们作为教诲。你们的志向还没有确立,却将要满二十岁而成年了,你们能不自
己
警惧吗?我不能远以其他人作比,你们难道没见我兄长是如何奉行家法的吗?你们又看到
我自从做了御史
以来,效命职守从无躲避灾祸的念头,遇到情况就有舍弃生命的心志,你们
还知道吗?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某江南一愚儒耳,自景定甲子以虚言贾实祸,天
下号为风汉
[注]
,先生之所知也。昔岁
程御史将旨招贤,亦在物色中,既披肝沥胆以
谢之矣。朋友自大都来,乃谓先生以贱姓名荐,
朝廷过听,遂烦旌招。某乃丙辰礼闱一老门生也,先生误
以忠实二字褒之。入仕二十一年,
居官不满八月,断不敢枉道随人,以辱大君子知人之明。今年六十三矣
,学辟谷养气已二十
载,所欠惟一死耳,岂复有他志?自先生过举之后,求得道高人者物色之,求好秀才
者物色
之,求艺术过人者物色之,奔走逃遁,不胜其苦。(选自谢枋得《上丞相留忠斋书》)
注 风汉:疯汉。
(1)昔岁程御史将旨招贤,亦在物色中,既披肝沥胆以谢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入仕二十一年,居官不满八月,断不敢枉道随人,以辱大君子知人之明。
译文: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前几年程御史拿着皇上的诏书招纳贤才,(我)也在考察对象之列,(当时)已经诚
恳地谢绝了。
(2)(我)进入仕途二十一年了,实际任职不足八个月,我绝对不敢违背道义随从别人,从而
使您知人之明的名声受到辱没。
参考译文
我不过是江南一个迂腐的读书人罢
了,自从宋理宗景定五年因为推想之言招惹来灾祸,
天下人都称我为疯汉,这是先生您所知道的。前几年
程御史拿着皇上的诏书招纳贤才,(我)
也在考察对象之列,(当时)已经诚恳地谢绝了。有朋友从大都
过来,说先生您推荐了我,朝
廷也错误地听信了您,于是烦劳您以朝廷的名义来招纳我。我不过是您在宋
理宗宝祐四年通
过礼部考试考中的一个老门生而已,先生您错误地用“忠实”二字来褒奖我。(我)进入
仕途
二十一年了,实际任职不足八个月,我绝对不敢违背道义随从别人,从而使您知人之明的名
声受到辱没。我今年六十三岁了,学习不吃饭作定心功夫已经二十年,(现在)所欠的只有一
死罢了,难
道还有其他想法吗?自从先生错误地举荐之后,(朝廷)四处寻找得道的高人、好
秀才和艺术过人者,(
他们)奔走逃跑,不堪其苦。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扶风武王骏(复
姓司马),字子臧。武帝践阼,进封汝阴王,邑万户,都督豫州诸军事。
吴将丁奉寇芍陂,骏督诸军距退
之。迁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少好学,能著论,与荀
论仁孝先后,文有可称。及齐王攸出镇,骏表谏
恳切,以帝不从,遂发病薨。追赠大司马。
(选自《二十四史全译·晋书·第二册 扶风王骏》)
(1)吴将丁奉寇芍陂,骏督诸军距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及齐王攸出镇,骏表谏恳切,以帝不从,遂发病薨。
译文: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吴国将领丁奉入侵芍陂,司马骏统率诸军抵御击退敌军。
(2)等到齐王司马攸出京师去自己的封国,司马骏上表劝谏恳切,因为皇帝不从,于是发病
去
世。
解析
得分点:(1)“寇”“督”“距退”,文辞通顺。(2)“出”“表”“甍”,文辞通顺。
参考译文
扶风武王司马骏,字子臧。武帝登上皇位后,晋封为汝阴王,封邑一万户,都督豫州诸军事。
吴
国将领丁奉入侵芍陂,司马骏统率诸军抵御击退敌军。迁任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司
马骏年少时好学
,能著书立论,与荀论述仁与孝的先后,文章有可称道之处。等到齐王司
马攸出京师去自己的封国,司马
骏上表劝谏恳切,因为皇帝不从,于是发病去世。追赠大司
马。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郁离子》者,诚意伯刘公在元季时所著之书也
。郁离者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
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离子。其书总为十卷。其
言详于正己、慎微、修纪、
远利、尚诫、量敌、审势、用贤、治民,本乎仁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
几,审乎古今
成败得失之迹,大慨矫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传》有之曰:楚虽有材,晋实用之。
公之谓也。初公著书,本有望于天下后世,讵意身亲用之?虽然,公之事业具于书,此元
之
所以亡也;公之书见于事业,此皇明之所以兴也。呜呼!一人之用舍,有关于天下国家之故,
则是书也,岂区区一家言哉?(选自徐一夔《郁离子》序)
(1)本乎仁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大慨矫元室之弊。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人之用舍,有关于天下国家之故,则是书也,岂区区一家言哉?
译文: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以仁义道德的美好风范为基础,明了吉凶祸福的苗头
,通晓古今事业成败得失的
情况,对矫正元朝的弊病有深深的感慨。
(2)一个(有才能的
)人是被任用还是弃置不用,关系到天下和国家兴衰(缘故),那么这本书,
难道是微不足道的一家之言
吗?
解析 得分点:(1)本,以……为;审,通晓;矫,矫正。(2)用舍,被任用还是弃置不用,
此处为被动用法;是,这,指示代词。
参考译文
《郁离子》,是诚意伯刘基在元末
时写的书。郁离是什么?离是火,有文采的样子,使
用它,文章就文采兴盛,国家就会达到太平治世,所
以叫郁离子。这本书一共十卷。书中详
细谈论了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谨慎处理微小的细节、修缮法纪、
不求近列、推崇规劝、侦
察敌情、审视形势、任用贤才、治理百姓,以仁义道德的美好风范为基础,明了
吉凶祸福的
苗头,通晓古今事业成败得失的情况,对矫正元朝的弊病有深深的感慨。有激愤的言论。……
《传》上说:自己国家的人才不被任用,就可能被敌国使用。这就应该说的是刘公吧。当初
刘公
写这本书,本来寄望于后世使用它,怎料到会亲身实践?虽然如此,刘公的功业都体现
在这本书上,这是
元朝失败的原因;刘公的书(里面的思想)被运用于事业中,这是我朝兴盛
的原因。哎!一个(有才能的
)人是被任用还是弃置不用,关系到天下和国家兴衰(缘故),那
么这本书,难道是微不足道的一家之言
吗?
一、审题要审出主要“分点”——关键实词
说到审题,似乎与文言翻译不搭
界。其实,文言翻译也有个审题问题。所谓文言翻译审题,
就是一审语境,审该句的外部语境(上下文)
,审该句的内部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
审“分点”,只有审出“分点”,才知道在哪里应该格
外注意,才能得分。就实词而言,哪
些实词可能成为“分点”呢?
1.从词性上看,首先是动词,其次是形容词、名词。另外,代词也不可忽视。
2.从频率上看,120个常用实词和其他次常用实词(以课本出现的居多)常作为“分点”。
3.从特殊性来看,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如“妻子”“前进”“亲信”)可能是重要实词;
用其本来意思实在讲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重要实词;符合活用规律的词语(如两个名词连用,
主
谓之间的名词,带了宾语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重要实词;较难理解,需要借助推断的
实词可能是重要
实词。
在确认这些实词为“分点”后,就用一些特殊符号(如着重号)标出,以便在翻译中落实。
二、四类实词译到位
1.古今异义词——区别、拆分
古今异义词是十分重要的得分
点,考试中将其设为分点的频率相当高。它有两种情况:一是
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
”等,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千万不
要以今释古;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
祖父”“妻子”“其实”等,一般
情况下要把它当成两个词拆分开来翻译。当然,须警惕的是类似今天双
音节词的同形词不一
定要是“异义”的,有时可能是“同义”的,这时叫同义复词,具体翻译时可进行同
一处理,
如“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以戏弄臣”中的“戏弄”就是这样。
2.多义词——语境推断
重要实词虽然有许多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切合。因
此,要学会利用上下文
的具体语境来确定该实词的准确义项。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特别要注意一
词中几个
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如“爱”字,义项“爱护”“爱怜”“爱惜”较难区分;“坐”字,义项“犯罪”与“判罪”易混;“治”字,何时作“治理”,何时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
等。不
管多么易混,只要真正到了语境中,就只有一个义项是最恰当的。这时,也只有细辨
语境,代入检验来确
定了。记住:只要把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中读,一切问题
皆有可能解决。
3.活用词——语法判断
翻译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命题者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碰到活用词,其法有二:
一是根据
语法准确判断。首先要学会语法分析。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多种语法特征:两个
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
为动词;“而”前或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之”前“所”后、副
词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等等。然
后再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确定其词类活用的类型,
并据此推断其意义。
二是译到位。何谓
译到位?即必须用一套用语把它在语境中的词性连同词义译出来。例如,
(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
译法。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汉语的名词。如
“左右欲刃相如”,“刃”译为“杀”。二
是扩充法,将原单音节名词扩充为一个现代汉语
双音节动词。如“沛公军霸上”,“军”译为“驻军”。
(2)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
“用……”“在……”“像……”的词语。(3)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
动、意动用法,可
译为“使……(动词)”或“以……为……”(或“认为……是……”)。(4)动词
、形容词活
用为名词,必须在其后加上相应的名词(人或物)。
4.疑难词——多方推断 <
/p>
考场翻译中总会碰到个别疑难词语,对此,千万不要紧张。要明白命题者只不过是利用这些
“拦路虎”考查你的语境和推断能力,绝没有真的为难你的意思;更要相信依据语境的把握
和平
时的积累一定能解决。解决的办法就是综合运用多种推断方法,主要指语境推断法、对
称推断法、邻字推
断法、字形推断法及联想推断法。如“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一句中的
“尚”,虽其义陌生,但根据句境可
以推断为“娶妻”;又如2016年全国甲卷“其间岂无
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中的“
龃龉”一词翻译起来较难,如果依据字形能
推断出“牙齿不齐”进而比喻为“人际关系的抵触不合”的意
思,或者直接联想到现代汉语
中该词的词义也能推断出。
疑难词有以下两种情况需好好处理:
①该字或其义极陌生,但调动平时的积累或结合语境一定可以推断出来。
②该字(或词语)理
解困难是因文化常识积累不够所致,此时必须积累文化常识。如古人的名
字称谓知识,或专有名词,如“
致仕”(指官员退休)等。通常表现是不懂古人的名字称谓而
强行翻译。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壬申,余游北,见良乡题壁诗,风格清美,末署
“篁村”二字,心钦迟之,不知何许人,
和韵墨其后。忽忽十余稔,两诗俱忘。
丙戌秋,扬州
太守劳公来,诵壁间句琅琅然,曰:“宗发宰大兴时,供张良乡,见店家
翁方塓馆,篁村原倡与子诗将次
就圬。宗发爱之,……”予感劳公意,稽首祝延之。然卒不
知篁村为何许人。
今乙丑岁矣。八
月十一日,饮江宁梁方伯所。客有萧山陶君者,苍发渊雅,倾衿谈甚乐,
不知即篁村也。弟子陈古渔闯然
入,睇其小印曰:“嚄!陶篁村在此耶!”余闻之,如结解,
如迷释,如天上物堕,适适然起舞。盖古渔
耳篁村名甚久,而不知余更先之也。
(选自袁枚《篁村题壁记》)
(1)宗发宰大兴时,供张良乡,见店家翁方塓馆,篁村原倡与子诗将次就圬。
译文: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盖古渔耳篁村名甚久,而不知余更先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在大兴做县宰的时候,在良
乡供设帷帐迎接上官,看见店家老人正在粉刷客馆,
陶篁村的原诗和你的和诗将依次被涂抹掉。
(2)大概陈古渔很久前就听到过篁村的名声,却不知道我听到的更在他之前。
解析
得分点:(1)“宰”“供张”“塓”“将次”“就圬”。(2)“耳”“而”“先”。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乾隆乙未,余过真州,同年沈椒
园廉使以所撰《同老会序》示余。同老者,六老人同庚,
为会以聊昆季之欢也。会主为鲍竹溪先生,余心
钦迟之,未由修士相见礼。今岁乙卯矣,余
小住邗江,先生之子志道以先生《行状》乞传。余不禁谡然敛
袂而起,曰:“有是哉!二十
年前思见之人,不可得见;今因交其子得见其事状,是不见先生,犹见先生
也。奋吾笔以永
其人,旧史官其奚辞?”……
先生卒时年六十五。恭人郑氏未笄来归,值先生
未得志时,拔钗市谷,勤针黻以养尊章
②
①
,安行仁义。送子读书,必以一师,曰:“
吾欲其教之专也。”先生子二,女一,以子志
道贵,与恭人同受诰赠如其官。论者谓志道才流经通,为上
游所器重,故能恢宏其声光,而
不知皆先生之积善贻谋有以基之也。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
犹时时以训词相勖
毖。可谓大行不加之君子矣。(选自袁枚《鲍竹溪先生传》)
注
①旧史官:作者的谦称。②尊章:对公婆的敬称。
(1)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其奚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
译文: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将(尽力)秉笔直书来使先生永垂不朽,我怎么会推辞呢?
(2)听说鲍志道已经生活富足,
可是鲍竹溪先生仍然像当初一样节俭,还常常用教导的话勉
励、告诫他。
解析 得分点:(1
)“奋”,竭力、尽力;“永”,使……长存;“奚辞”,怎么推辞;语
句通顺。(2)“业”,家业、
产业;“训词”“相”“勖”“毖”;语句通顺。
参考译文
乾隆乙未年间,我经过真州,同
榜中举的沈椒园廉史把他写的《同老会序》给我看。同
老,说的是六个老人同岁,大家聚会在一起来聊聊
兄弟欢聚之情。聚会的主持人是鲍竹溪先
生,我内心十分钦佩他,只是未能置备士相见的礼物(只是没有
机会实行士相见的礼仪)。今
年是乙卯年,我在邗江暂住,鲍先生的儿子志道把先生的《行状》(叙述死
者世系、生平、
生卒年月、籍贯、事迹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撰述,留作撰写墓志或史官提供
立
传的依据。)给我要求我为先生作传。我不禁肃然,恭敬地整理衣冠起身,说:“有这样的
事
情!二十年前我想见的人,未能见到;今天因为结交了他的儿子能看到先生的事略,这是
不见先生如同见
先生一样。我将(尽力)秉笔直书来使先生永垂不朽,我怎么会推辞
呢?”……
先生终时六十
五岁。恭人(旧时代命妇封号)郑氏不到十五岁嫁到府上,正值先生不得志
的时候,变卖自己的首饰换取
口粮,勤劳地做针线活儿奉养公婆,安静地做仁义之事。送子
读书,一定选择一位老师,说:“我想他要
教得专心。”先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
鲍志道地位尊贵,与恭人一起接受皇帝追赠的封号以同样
的官职。评论的人说鲍志道才智横
溢穷经通典,为上层所器重,所以能扩大他的声誉和光
荣,却不知道这都是鲍竹溪的积善和
教导打下的基础。听说鲍志道已经生活富足,可是鲍竹溪先生仍然像
当初一样节俭,还常常
用教导的话勉励、告诫他。先生可以说是品德高尚不能超过的君子啊。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先生武,字勤中,自号忘庵。家既益落,而所
作画益工。为人孝友恺悌,与人交,不
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居平善病,晚岁病屡发
,不复多作画。故人有贫
乏者,辄强之使作,王先生欣然执笔曰:“愿以佐吾子晨夕需。”族父年老,有
孙女不能嫁,
王先生复力疾为作数幅,俾鬻以治奁具。客有以病谏者,王先生曰:“吾财不足而力有余,
敢自爱耶?”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疾既革,又命诸子尽
出箧
衍中所余,赠遗诸亲故,无复存者。卒于家,年仅五十有九。(选自汪琬《忘庵王先生
传》)
(1)为人孝友恺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
译文: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
译文: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 (1)王武为人孝顺友爱,和乐平易,与人交往也毫无城府,遇到人
不论高贵低贱,年
岁大小,均能迁就屈从,彼此亲切。
(2)在此之前,积存储藏的各种名家
手迹和各类奇珍异宝十分多,中年的时候多用来交换木
柴、大米,几乎耗尽。
解析
得分点:(1)恺悌、城府、无、率,句意对。(2)名迹、易、罄,句意对。
参考译文
王
武,字勤中,自号忘庵。家族愈加没落,但王武所作之画却更为精工。王武为人孝顺
友爱,和乐平易,与
人交往也毫无城府,遇到人不论高贵低贱,年岁大小,均能迁就屈从,
彼此亲切。王武平素多病,晚年时
经常发病,不再作画。有贫穷的故友,勉强让他作画,王
武便欣然执笔,说:“愿用我的画帮助你一日的
需要。”族父年老,有孙女无法出嫁,王武
强忍疾病,作画数幅,把画变卖了作为出嫁的嫁妆。有人以生
病为缘由规劝他,王武说:“我
家财虽不足,但还有余力,怎敢自爱?”在此之前,积存储藏的各种名家
手迹和各类奇珍异
宝十分多,中年的时候多用来交换木柴、大米,几乎耗尽。病危时,他又命诸子把竹箱
中所
剩下的物品全部拿出来,赠给各个亲友,一点儿也没有留存。死在家中,年仅五十九岁。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始
为轻浮绮靡之词,名曰宫体。自后沿袭,
务于妖艳,谓之摛绵布绣焉。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
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由
是废缺。
南阳岑公(指岑参),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鉴史籍,
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
其有所得,多入佳境,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
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
(选自唐·杜确《岑嘉州集序》)
(1)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
译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遍鉴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
译文: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其中虽有崇尚风骨格调,很想使文风改正的人(存有
规范文风之心的人),又不被
当时的人们看重。
(2)他全面地观看史籍,尤其擅长写文章,连缀字句崇尚清简,用意崇尚真切。
解析
得分点:(1)“敦”“风格”“规正”,大意对。(2)“鉴”“工”“属辞”,大意对。
参考译文
自古以来,文章体式风格变化很多,梁文帝和庾肩吾这些人,最早写轻佻华丽浮艳的诗
歌,叫作
宫体诗。从那以后这种诗歌就沿袭下来,人们作诗致力辞藻艳丽,叫作铺陈华丽。
其中虽有崇尚风骨格调
,很想使文风改正的人(存有规范文风之心的人),又不被当时的人们
看重。讽谏比兴的手法,从此废弃
衰微。
南阳岑参先生,小时候丧父家里贫穷,但能够自我激励磨炼,他全面地观看史籍,尤其
擅长写文章,连缀字句崇尚清简,用意崇尚真切,感触成篇,大都到达高妙的境界,每一篇
作品写成搁笔
,人们就纷纷传抄,即使是平民百姓,边远外族,无不吟诵熟读。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上高,筠之小邑,介于山林之间,民不知学,而
县亦无学以诏民。县令李君怀道始至,
思所以导民,乃谋建学宫。县人知其令之将教之也,亦相帅出力以
缮其事,不逾年而学以具。
奠享有堂,讲劝有位,退习有斋,膳浴有舍,邑人执经而至者数十百人,于是
李君之政不苛
而民肃,赋役狱讼不诿其府。李君喜学之成而乐民之不犯,知其为学之力也,求记其事,告
后以不废。予亦嘉李君之为邑有古之道,其所以得于民者,非复世俗之吏也。故为书其实,
且以
志上高有学之始。(选自苏辙《上高县学记》)
(1)于是李君之政不苛而民肃,赋役狱讼不诿其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所以得于民者,非复世俗之吏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1)因为这李怀道的为政不严厉而百姓很恭敬,赋税、徭役、案件、诉讼都不推托给
府里。
(2)他(李怀道)能得到民心的原因,是他不再是当今世俗的官吏。
解析
得分点:(1)“苛”“肃”“诿”,大意对。(2)“所以”“复”,大意对。
参考译文
上高县,是筠州的一座小城,坐落在山林之中,百姓不懂得学习,而县里也没有学校来
告
诫百姓。县令李怀道刚刚来到这里,思索教导百姓的方法,于是谋划建立学校。县里的百
姓知道了他们的
县令要让他们受教育,也一起出力帮忙来修治这件事,不超过一年学校的事
就齐备了。祭祀有了厅堂,讲
课劝学有位子,课后学习有屋舍,吃饭洗澡有小屋,小城的人
拿着经书来学习的有几十上百人,因为这李
怀道的为政不严厉而百姓很恭敬,赋税、徭役、
案件、诉讼都不推托给府里。李怀道为学校的成立感到高
兴,也为百姓不违法感到高兴,知
道这一切都是学校的功劳,求我来记下这件事,告诉后来人不要废除劝
学这件事。我也赞赏
李怀道治城用古代的办法,他能得到民心的原因,是他不再是当今世俗的官吏。所以
我为他
写下整个事情,用来记录上高县有学校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