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曹魏屯田制

玛丽莲梦兔
850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20: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浙江万里-售后服务承诺书


浅谈曹魏屯田制
08043418钱菲菲
摘要:屯田制是东汗末年曹操统一 北方过程中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它自古有之,并非
曹魏首创,但曹魏屯田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作用上,都 为历代之最,它是空前绝后的。屯田
制为当时提供了进行安全农垦的环境,兴修了水利工程,生产和铸造 了一批农具,保障了部
分军粮,安置了大批流民,也为曹操“兼并群贼,克平天下”和司马氏统一中国奠 定了物质
基础。屯田制从对后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后世开创了一种大规模的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先例。
关键词:曹魏屯田制 作用

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 ,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屯田制就是以屯田为
目的而建立的一种制度,国家强制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 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屯田制
源于西汉,至曹魏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由曹操建立。
东汉末 年,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崩溃。战乱所及之处,民众或死或逃,田地荒芜,加上
自然灾害肆虐,粮价飞涨 ,粮食供应发生极大危机,一时饿殍遍野,百姓大量死亡。就如曹
操《蒿里行》描写的那样“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就连割
据一方的军阀武装,也常因粮饷匮乏而瓦解流离,无 敌自破。而各个割剧势力皆倚仗武力,
强者称雄,弱者淘汰,因此能否有稳定的、持续的军粮供给就成为 它们财政收支的核心问题。
粮食的充裕与否直接关系着军队能否存在和战斗力的强弱,决定它们的兴衰。
建安元年(196),曹操攻破汝南、颍川黄巾,夺得大批劳动人手和耕农具,采纳枣祗、
韩浩 的建议,在许都(今河南许昌)附近进行屯田。接着,曹操令郡国置田官,招募流亡
屯田,并用国渊典屯 田事。国渊“相土此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把屯田制度广泛地
推行起来。
曹魏屯田 制分为民屯和军屯两种。民屯每50人为1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
校尉、典农中郎将,不 隶郡县,将屯田与行政平严格分治,“既减少了双方的牵制和摩擦,
典农官可直接向中央朝廷反映情况便 于皇帝直接控制,又可使典农官就近监督屯田民的劳
动,加强对屯田民的管理”。民屯的收成与国家分成 是使用官中者,官6民4,使用私中者,
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建安末年,在民屯之上 又开始军屯,组建了由若干
职业军人组成的“建设兵团”,60人为1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军屯的 管理更加严格,可


谓是军事化管理,屯田的收获物,基本上全部属于军队,主 要用语军队的开销,以解燃眉之
急。
屯田使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了高效率的分配使用。汉魏之 际,广大人民饥寒交迫,“民
人相食,周里萧条”就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一方面大量流民食不果腹, 一方面大片荒地
无人开垦。而屯田制则可以把这些劳动力安置在国有土地上从事生产,使土地和劳动人手 结
合起来,使广大流民成了封建国家的依附民。既解决了流民与荒地的问题,也安定了社会,
缓 和了阶级矛盾,调整了生产关系。曹操屯田纵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剥削也比较严重。但
是屯田给人民提 供了安全的生产环境,使之度过最艰难困苦的日子。屯田民一般不负担徭役,
生活有一定的保障。魏初屯 田照顾到耕作者的实际能力,并非一味强迫屯田农广耕多种,为
了提高产量,魏政府也注意兴修水利。如 夏侯惇“断太寿水作陂”,是为了“率将士劝种稻”,
用于军屯之需;刘馥在扬州“广屯田,兴治芍陂及 如陂、七门、吴塘诸谒以溉稻田”;邓艾
“广修淮阳,百天二渠”,“大治诸陂于颍南、颍北”,是为两 淮军屯所需。由于农民缺乏耕
牛农具,建安初,曹操采纳卫凯建议,设置盐官经营兽盐,以其值市买犁牛 ,供给农民耕作,
魏设置司金中郎将、司金都尉及监治谒者,以经营铁的生产和铸造农具。“近魏初课田 ,不
务多其顷亩,但多修其动力,故白田收至十余斛”。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屯田生产的同时,
带动了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工具与技术的进步。在屯田实施的区域,农业的发
展,经济的 恢复表现得更为明显,“当时凡经过屯田的地区,荒地开辟,水利发达,田园重
建,人口增多,一改往日 的荒凉面貌”。例如,繁华的东都洛阳,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中,城内及周围200里以内的村落都被 烧光,直到曹丕在这里定都时,还是“都畿木成林”。
同时屯田制还加强了以曹氏为首的中央集权力量 ,相对削弱了大族势力,使他们不敢轻
易造反作乱。并且由于大量贫民耕种国家的屯田土地,他们便不再 论为“耕豪民之田、见税
什五”的私家农奴,这样便直接抑制了大族势力的发展。
屯田也解决 了军粮供应问题。“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军阀混战,归根到底打的是粮草。
曹操军团积极地在交通便 利的地区实行屯田制度,不但解决了驻扎在边境的曹魏大军的吃粮
问题,同时大大增强了大军的动员能力 ,免除了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的负担,
大大减轻了农民运粮的沉重劳役负担。屯田制度使曹 魏“所在积谷,仓廪皆满”,“征伐四方,
无运粮之劳”。这种绝对的经济优势,为曹操能够“摧灭群逆 ,克定天下”和司马父子能够
吞蜀并吴准备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屯田制不仅在当时起了一定的 积极作用,而且为后世开创了一种大规模的寓兵于农、兵


农合一的先例,为后 来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所不同程度的仿效,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发
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曹魏 屯田制首次把屯田作为一种目的而建立成一种制度,即国
家强制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 田租。在封建社会中,每当社会出现大动荡
或大分裂的时候,这种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制度通常都能使 统治者在对外进行征战的同时,
也能保证农业粮食的生产,使两者都不耽误,相互促进,最终使统治者征 服其它对手。如在
元朝统一过程中,在不断的征战的同时,采用了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领户平时从事畜 牧业
生产,定期向领主纳贡服役,战时随领主出征打仗,把军事、行政、生产结合起来,这与屯
田制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在东汉末年那样一个特殊的政治、军事、环境下,实行屯田制,在经济领域 实行半军事
化管理,可以说是曹魏的“战时经济政策”。曹魏屯田,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算起, 直
到魏国被晋取代(公元265年),几近70年。在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它只是冰山一角,但它却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魏国的屯田制结束了,它的影响却仍然存在不会消逝。就是
到了今天 ,曹魏屯田制中的重农思想,注重社会安定和谐的思想,仍然在社会实践中有一定
的参照作用。













徐鹏飞 《三国经济史》 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



郑欣 《魏晋南北朝史探索》 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017上海高考-体育教学计划


苏州高考状元-散文诗词


福州中招网分数线-成都市财政会计网


生活日记-公务员考试试题题库


广东警察学校-马年祝福语


二本医科大学排名-七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爱眼日是哪一天-中考动态


冬奥会和奥运会的区别-大学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