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别妄想泡我
708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20: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哈尔滨广厦学院-佛罗里达大学排名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单元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必修二 第一单元)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
确的)
1.(XXXX·南京)《后汉书》卷七十六载:‚(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 ,致地力有余而
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 垦辟倍多,境内
丰给。‛材料旨在说明 ( B )
A.兴修水利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采用犁耕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使用曲辕犁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
D.盐铁官营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普及
[解析] 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东晋时期,完成于南宋, 王景是东汉时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景
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 丰给‛得出材料中重在强调采用犁耕技术促进了
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曲辕犁是唐朝出现的,与题目 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盐铁官营在材料中没有
体现,故D项错误。
2.(XXXX·惠州) 《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
漕渠和灌渠,阐述人们 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 B )
A.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 B.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C.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 D.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巩固
[解析] 水利事业的进步确实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发展,但是这是一种间接影响,故A项错误;水利成< br>为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事业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是铁制农具的使< br>用促进了水利事业的进步,故C项错误;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巩固,但这也是一种间接影< br>响,故D项错误。
3.(XXXX·淄博)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C )
时期 西周 春秋战国 东汉 唐中期至清末
主要形式 田邑 实物 实物与货币各半 货币
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解析] 西周时期官员的俸禄主要是田邑, 到春秋战国时期变为实物制,仍然体现了以小农经济为主,
不能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中国 古代一直实行封建政治制度,因此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并没
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变革,故B项错误;古代官 员发放俸禄的形式由田邑到实物再到货币,与中国古代由实
物地租到货币地租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俸 禄制度的变革体现的是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是中央集权的不
断强化,故D项错误。
4.(XXXX·天一大联考)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舂米》拓本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B )

A.工商食官下的手工业劳作
B.地主田庄里的集体协作劳动
C.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场景
[解析] 据材料汉代画 像砖中的《舂米》拓本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了地主田庄里的集体协


作劳动的情 景,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工商食官‛是周朝实行的政策,故A排除。材料反映多人劳
动,不是个 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故C项排除。材料未涉及精耕细作的农业,故D项排除。
5.(XXXX·岳 阳)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
此外还有政府官 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导学号 42442197( B )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
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
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解析] 由材料可知土地买卖的存在,但是体现不出来土地 买卖频繁,故A项错误;材料中出现‚地
券或地契‛、特别是‚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 文件‛充分说明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
现,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耕者有其田,故C项错误;产权 证明文件也不能说明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
家控制,封建土地主要还是归地主所有,故D项错误。
6.(XXXX·湖南联考)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D )
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解析] 材料观点强调‚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 没有反映出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故A项
错误;B项是材料的表面现象,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 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故C项错误;京杭
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京师开封对南方米粮的依赖,实际 上反映出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故
D项正确。
7.(XXXX·海南七校联盟)下面是从汉到宋的地域人口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导学号 42442198
( D )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
75.5% 22.9% 1.6%
(公元2年)
唐玄宗天宝年间(公
61.4% 35.8% 2.8%
元750年)
北宋神宗元丰元年
34.8% 58.4% 6.8%
(公元1078年)
A.政治中心变动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B.黄河流域水患致人口流失
C.海上对外贸易超过陆上对外贸易
D.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
[解析] 依据 题干材料提供的时间是从西汉到北宋,而这段历史时期内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故A
项错误;表格信息 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人口逐渐增加,黄河流域人口逐渐减少的说法不能全面概括表格
信息,故B项错误 ;题干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没有海上贸易和陆上贸易的比较,不能说明海上贸易和陆上贸
易影响人口的变动 ,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的时间从西汉至北宋,黄河流域人口逐渐减少,而长江流
域和珠江流域人口 逐渐增加,结合所学,从西汉至北宋,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社会稳定有利于
人口增长,故D项 正确。
8.(XXXX·菏泽)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因各地至京的轮班匠逃役者多,乃令 有愿出银价者,每
名每月南匠出九钱,北匠六钱,免赴京当班。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规定一律 纳银,每名每年征银四钱
五分,不许私自赴京当班。材料反映出明朝中期以后导学号 42442199( C )
A.出现‚计工受值‛的雇佣关系
B.私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纳银代役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D.商业繁荣使纳银代役成为主流
[解析] 材料中体现的是明代出现‚纳银代役‛,没有反 映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错误;材料
中涉及的仅是各地至京的轮班匠,没有关于私营手工业发展情 况的描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因各


地至京的轮班匠逃役者多,乃令有愿出银价者 ,每名每月南匠出九钱,北匠六钱,免赴京当班‛说明这一
政策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 ;纳银代役成为主流是政府推行赋役改革的结果,不是商业
繁荣所致,故D项错误。
9.(X XXX·湛江)战国时期秦国的青铜兵器出土数量很多,不少带有铭文,如‚相邦吕不韦戈‛‚相
邦义( 张仪)戈‛‚上郡守戈‛‚陇西守戈‛等。这些铭文证实( C )
A.兵器使用者为中央高级官员
B.秦国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C.秦兵器分由中央和地方督造
D.秦兵器带有显著的地域特色
[解析] 兵器使用者为高级官员,材料没有反映,故A项错 误;铭文讲的是兵器问题,证实不了秦国
文化底蕴,故B项错误;据材料‚相邦吕不韦戈‛‚相邦义(张 仪)戈‛‚上郡守戈‛‚陇西守戈‛,获知
兵器督造有中央官员相吕不韦和张仪,地方官员上郡守、陇西 守等,故C项正确;材料讲的是秦兵器由中
央和地方官员督造,没有涉及兵器的地域特色,故D项错误。
10.(XXXX·豫晋冀联考)在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 渐增
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逐步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是
导学号 42442200( A )
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
B.政府对民生予以密切关注
C.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
D.城乡生活方式融合的推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粮、 棉、茶……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逐
步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可知,粮、棉、茶等农产品 的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故A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的作用,故B项错误;在封建社会后期生产力 有所提高,但不是出现质的飞跃,故C
项错误;粮、棉、茶等农产品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不能片面理 解为生活方式融合,故D项错误。
11.(XXXX·银川)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 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
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 出当地( B )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C.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D.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解析] 本题 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分析各个选项,山西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人数量
依次递减,雍正帝 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A、D两项排除;仍然有人希望
‚学而优则仕‛ ,C项排除;因为追求财富,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B项正确。故选B。
12.(XXXX·长沙)万 历《旌德县志》风俗志云:‚成宏以前,人心甚古,乡里之老有垂白不识县官,
嘉靖以后,渐变渐靡,舍 本而务末,于是百工技艺之人,商贩行游之徒,皆衣食于外郡,逐利于绝徼,亦
其势使然也。‛这从侧面 反映出当时( A )
A.商业贸易环境渐宽 B.区域商贩无利可图
C.政府默认舍本逐末 D.私营手工业占主导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根 据材料中‚舍本而务末,于是百工技艺之人,商贩行游之
徒,皆衣食于外郡,逐利于绝徼,亦其势使然也 ‛得知当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放宽,商业环境渐宽松,故
本题正确选项为A;B、D两项从材料中均不能 体现,故排除;明朝时期工商业虽空前兴盛,但封建政府依
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说法不准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15题15分,共计52分)
13.(25分)(XXXX·全国卷Ⅰ·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康 、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
定税额,减轻了下层 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
高产作物不断推广 ,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
4亿之众,引起 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
失和草原沙化现 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
既少……早谋 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


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
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
‚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
[答案] 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影响:< br>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
[答案] 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 br>育。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分别评价:< br>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 br>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方面。(可以总体评< br>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
14.(12分)(XXXX·邯郸)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 信息。请仔细阅读如下两图,寻找图中所蕴含的
历史信息,对图片进行解读。要求:列举信息符合史实, 逻辑关系严密,论证充分合理,具备论从史出的
基本特征。

[答案] 示例:《农 耕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而《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整齐划一的规划,
严整的布局无不体现着 专制主义皇权的威严。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皇权赖以存在的
经济基础。专制主义皇 权要维护其统治,就必须要巩固小农经济,从而确保田赋的征收,徭役的征派。而
小农经济由于其自身的 脆弱性,就必须依赖外来力量的保护才能生存发展,专制主义皇权正好提供了这种
保护。因此,《农耕图 》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反映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封建
社会的一个缩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学生解答此题首先观察< br>图画得出《农耕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的布
局体现着专制主 义皇权的威严,然后结合所学答出小农经济的发展成为保障专制主义集权的基础,而
专制主义的维护必须 要巩固小农经济,即可以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即可,其中学生
论述过程中要史论结 合,史实正确。
15.(15分)‚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在历史学习中经常 运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曾指出:‚在两宋统治的三百年中,我国经济、 文化的发展,居于世
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历史教授杨渭生先生也认为:‚ 两宋近三百二十年中,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 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
地位。‛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也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 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
先进的地区。 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 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
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材料二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曾说: ‚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宋
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 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日本宋史学家
宫崎市定认定:‚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 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
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 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
展了。‛宋朝的文明深深地影响了世界。
请运用‚史实‛‚史论‛‚史识‛三个要素对‚宋代时的中国‛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5分)
(要求:依据材料所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答出‚史实‛‚史论‛‚史识‛三部分,结合材料,紧扣主题)
[答案] 史实:在工业化上,制瓷业发展,出现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五大 名窑;纺织业发
展,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在商业化上,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形成了繁荣的
商业街;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 家财政收入的重
要来源。在货币化上,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在城市化上,出现了 汴京等商业大都


会。(7分)
史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 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或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
进的国家等。(4分)
史识:根据宋 代发展的状况我们可以说宋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对
于欧洲发展和世界 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解析] 本题要求按照史实、史论、史识三个要素进行解答,这里的难度在 于理解史实、史论、史识
的含义。史实比较好理解,史论是指历史结论,史识则是指升华到价值观的认识 。两则材料都充分肯定宋
代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这就决定了答案的内容,必须选择宋代的‚成就‛,而 不是问题或者局限。

第二单元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必修二 第二单元)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
确的)
1.(XXXX·临沂)有学者指出: ‚12~13世纪,英格兰领主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主动采纳货币地
租。15世纪以后的领主采纳货 币地租则主要是为了规避价格风波的风险。‛这表明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
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 42442227( D )
A.圈地运动破坏了农村经济
B.手工工场需要大量货币
C.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
D.商品经济在农村的渗透
[解析] 本题考查新航 路开辟前后英国货币地租的发展。分析材料信息可知,12~13世纪随着城市和
商品经济的发展,英格 兰领主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减少商人阶层的中间盘剥,主动采纳货币地租;15世
纪以后即新航路开辟 后,领主为了规避价格风波的风险进一步采纳了货币地租;以上地租的变化的原因在
于商品经济在农村渗 透的结果,故选D。圈地运动开始于15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且‚羊吃人‛现象与
材料信息不符,故 A项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尽管15世纪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
命,导致货币贬 值、物价飞涨、封建主衰落等现象出现,英格兰领主并不能达到规避价格风波的目的,C
项所述不能成为 材料中的两个时期地租转变的共同原因,故C错误。
2.(XXXX·黄冈)‚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 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
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 这一认识客观上( D )
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B.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
C.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D.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
[解析] 材料反映了对新航路开辟后 在欧洲引发‚价格革命‛的辩证认识,故A项错误;价格革命是
西欧殖民扩张的结果,而非原因,故B项 错误;自由主义思潮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与新航路开辟时期不
符,故C项错误;早期殖民帝国疏于生产 ,引起‚价格革命‛,导致其衰落,英国要避免衰落就不得不从
事生产,故D项正确。
3.( XXXX·合肥)《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
去那 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
们必 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反映了导学号 42442228
( B )
A.工业化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B.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
C.工业化改变传统家庭结构
D.机器主宰人们的社会生产
[解析] 材料只是表明工厂中的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程序性, 并不是说无论何时人们的自由都受到工
业化限制,故A项错误;按照材料意思,工人们从‚家里‛集中到 工厂中,劳动状态从‚自由自在‛变成
‚没有生命不知疲倦‛,事实上反映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 性的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
家庭结构的变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介绍机器主宰人类活动的 信息,故D项错误。
4.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主要是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 。利己心是人类一
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利己心这并不是值得反对和摈弃的;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 会的福利‛。材料
反映出他( D )


A.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B.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C.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
D.倾向于采取自由市场制度
[解析] 亚当·斯密主张自由主义,反对重商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调整经济结构,与< br>‚利己‛的主题不符,故B项错误;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生活在< br>18世纪,迟于文艺复兴运动,故C项错误;主张自由市场是由一双被称为‚看不见的手‛所指引,与材料
中‚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相符,故D项正确。
5.(XXXX·商洛)19 世纪中期以后,英国通过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规定:‚已婚妇女因
从事任何职业、工作或手 工艺,或者因独自经营而得到的工资收入都应被视为和确认是她独自拥有和处理
的财产。‛1875年, 议会正式批准《婚姻及离婚法》,使离婚合法化,妇女也有权提出离婚。材料主要表
明( A )
A.妇女人格独立地位的法律确认
B.工业革命极大提高妇女地位
C.工业革命激发妇女的参政意识
D.民主进程激发妇女维权意识
[解析] 材料 反映妇女得到的工资收入属于其个人合法财产,妇女也有权提出离婚,说明妇女人格独
立地位的法律确认 ,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极大推动妇女地位说法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
只是提及法律对妇 女权利的维护,没有涉及妇女参政,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主进程,也没有体现
妇女维权意识,故 D项错误。
6.(XXXX·淄博)鸦片战争后,‚上海自设纱厂后,民间自轧自弹,反不如买机器纱 之便宜,于是遂
不顾布庄之挑剔,而群焉买之,……且以机器纱为细洁,而乡间几无自轧自弹之纱也。‛ 由此可见
导学号 42442229( A )
A.上海传统纺纱业遭到破坏
B.传统土布与洋纱各具特色和优势
C.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D.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解体
[解析] 根据材料中由于‚上海自设纱厂后,民间自轧 自弹,反不如买机器纱之便宜,‛所以出现了
购买机器产品的热潮,导致传统的手工纺纱业的破产,故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机器纱细洁,并未介绍
传统土布的特色和优势,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机器纱 对中国传统纺纱的冲击,并没有涉及中国沦为
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故C项错误;材料仅仅反映了上海纺 纱业受到冲击,不能体现出自然经济在全国范
围内开始解体,故D项错误。
7.(XXXX· 皖北)下面是据《荣家企业史料》制作的申新九厂定量设备平均用工人数统计表(1932~1936
年 )。据此反映出( D )
年份 每万纱锭平均用工人数 每百台布机平均用工人数
1932 551.44 166.77
1933 479.42 133.80
1934 468.99 134.80
1935 444.29 119.20
1936 442.83 112.82
A.荣家企业实现管理革新
B.近代民族企业规模日渐缩小
C.民族企业产品市场扩大
D.荣家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解析] 管理革新与材料中定量设备平均用工人数的关系不 大,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平均工人数
的减少,并未体现企业的其他因素的变动,得出企业规模缩小是 以偏概全,而且1926~1936年是民族资
本较快发展时期,故B项错误;市场扩大与设备平均用工 人数下降无关,故C项错误;定制设备的使用,
出现民族企业用人的减少,说明生产效率的提高,故D项 正确。
8.(XXXX·株洲)民国初年,苏州丝绸业从业者大多世代相传,各织绸厂都采用手拉织机 。1925年,
在延龄冠记绸厂采用电力织机后,各家绸厂纷纷效尤,舍木机、手拉机而采取电力机。这 一变化( C )
A.未能突破传统丝织业的技术瓶颈
B.反映苏州重工业发展领先轻工业


C.是工业革命成果在华的交叉应用
D.标志着我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解析] ‚舍木机、手拉机而采取电力机‛是指织绸动力的改变,没有涉及丝织技术的变化,故A项< br>错误;采用的电力机不一定是中国生产的,无法反映苏州重工业领先轻工业,故B项错误;电力机是第二< br>次工业革命成果,材料反映中国的丝织业没有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直接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故C< br>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丝织业动力的改变,没有涉及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内容,故D项错误。
9.(XXXX·太原)1929年国民党通过某决议案,主要内容如下:确定国家、省、县行政经费及地方行< br>政经费之分配;整理税制,杜绝收税机关之一切积弊;整理币制,巩固金融;分别整理外债,筹备偿还外< br>债之方法等。据此可知该决议案( B )
A.促成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B.力图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为全面抗战提前做经济准备
D.增强国家实力以镇压工农运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国民政府的统治,旨在考查正确解 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反映的是国民党政府
对地方行政经费、税收和金融等的管理,其主要意旨是消除地 方割据势力的基础,符合题意的是B项,在
1929年国家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排除A项;在192 9年还没有出现民族危机,没有全面抗战,排除C
项;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10. (XXXX·南京)民国十八年七月,国民政府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次年二月又公布《特种工业
奖 励标准》,民国二十三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这些做法( C )
A.是抗战时期的应急措施 B.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D.限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解析] 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可知是1929年和1934年,这一时期 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
材料中国民政府颁布的《特种工业奖励法》和《工业奖励法》,结合 所学知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
族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中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 法令,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说明这些
做法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故C项正确;官僚资本在材料中没有体 现,故D项错误。
11.(XXXX·南京)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民为士,但得稍有赢余 ,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
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旺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现象较 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不及。
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C )
A.服饰的西化开始风靡上海
B.上海社会等级观念已消失
C.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D.政治变革消弭了贫富差距
[解析] 材料中‚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并非指的是服饰 的西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下至娼
优隶卒‛说明当时仍存在社会等级,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 是当时上海社会各个阶层崇尚服饰,说
明当时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 治变革,故D项错误。
12.(XXXX·全国名校联盟)《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 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
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D )
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
C.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 D.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解析] 材料信息没有反映阅读方式的内容,故A项错误;报纸虽然具有 一定的娱乐功能,但是材料
信息反映的是新闻功能而非娱乐功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报纸是政治 类报纸,故C项错误;根据
材料信息‚全球消息灵‛,可知报纸加速了社会新闻传播速度,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15题15分,共计52分)
13.(25分)(XXXX·惠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陕西省韩城县党家 村反映了中国古代基层公共事务治理的特点。党家村的宗祠规定男人60
岁就成为‚老人‛,可以参与宗 族议事并具备参与竞选族长的资格。在宗族祭祖时,‚老人‛要进入主祭
位置,领受双份祭品。村里一般 由党、贾两姓宗族推选出八位广受尊崇的‘老人‛组成一个类似委员会的
机构,从中再选择六位担任‚公 直‛。‚盗窃,拨弄是非惹村人不和,以及让村人不能容忍的各种劣迹,
都可能受到公直老人的处分。‛ 村中还规定‚在牧牛羊之所,早种杂粮等物,当其盛长之时,须要紧围,
若遇践食,点照赔还。未值时届 禁关牛羊,践食者,不可藉端罚赔‛;‚禁地方至春忙栽种之际,各户不
许放牛、羊、鸡、鸭踩食田禾, 如有遗失等情,各将田蔸赔苗,如有不遵,任凭送究‛;‚遇旱年,各田
水渠,各依从前旧章,取水灌溉 ,不许改换取新,强塞隐夺,以致滋生讼端。天下事,利己者谁其甘之‛
等,以此约束村民行为。在党家 村,家家门楹或刻以‚诗书第、诗书传家‛,或刻以‚孝、悌、慈‛等内


容,每家门楼前 刻有诸如:居之安、和为贵、庆有余、慎和谦、耕读第等大字。
——《中国古代乡村公共事务
自主治理的基本特点》
材料二 在梁漱溟看来,近代中国乡村之所以被破坏甚至崩溃,‚完全 是受外国影响的,‛‚还有中
国人自己的因素。‛中国近百年史‚是一部乡村破坏史‛。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述略》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党家村公共事务治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1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二的观点。(9分)
[答案](1)特点: 建立老人制、公直制;敬重老人;宗族势力干预地方治理;地方自治色彩深厚;建
立以乡规民约为自治契 约的调解机制;重视儒家伦理文化的熏陶等。(任意5点10分,言之有理,可酌情
给分)
原因:宗法制的影响;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儒家思想的影响。(6分)
(2)观点:近代乡村的破坏既是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造成,又有中国内部的因素。(2分) 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量洋货进入,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经济,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乡村
走向衰败;以工业化、城市化为特征的西方文化植入,破坏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中
国人的自救运动,进行了政治、经济、教育等一系列学习西方的活动,波及乡村;兵祸匪乱、苛捐杂税、
天灾等多重打击,传统乡村走向崩溃。(从外部因素及内部因素两角度进行论证,一个角度4分,每个要
点2分,不超过7分)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材料一‚男人60岁就成为‚老人‛,可以参与 宗族议事并具备参与竞选族
长的资格……村里一般由党、贾两姓宗族推选出八位广受尊崇的‘老人’组成 一个类似委员会的机构,从
中再选择六位担任‘公直’‛体现了老人制、公直制的建立和地方自治,由老 人治理,体现了对老人的尊
重,‚村里一般由党、贾两姓宗族推选出八位广受尊崇的‚老人‛组成一个类 似委员会的机构‛体现了宗
族势力干预地方治理,村中对各种行为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体现了建立以乡规 民约为自治契约的调解机制,
‚在党家村,家家门楹或刻以‘诗书第、诗书传家’,或刻以‘孝、悌、慈 ’等内容,每家门楼前刻有诸
如:居之安、和为贵、庆有余、慎和谦、耕读第等大字‛说明重视儒家伦理 文化的熏陶;第二小问原因,
可以从自然经济的保守性、儒家文化的影响和宗法制的影响归纳。
(2)此题问评述观点,首先要概括观点,即近代乡村的破坏既是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造成,又有
中国内部的因素;其次要对观点进行评述,可以先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导致自然经济的瓦解和西方文
化的入侵分析国外因素,从中国国内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影响和苛捐杂税等分析国内因素。
14.(12分)(XXXX·淄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50~1900年世界人口估计数
1650年 1750年 1850年 1900年
百万
欧洲 100 140 266 401
美国和加拿大 1 1 26 81
拉丁美洲 12 11 33 63
大洋洲 2 2 2 6
非洲 100 95 95 120
亚洲 330 479 749 937
总数 545 728 1,171 1,608
百分数
欧洲 18.3 19.2 22.7 24.9
美国和加拿大 0.2 0.1 2.3 5.1
拉丁美洲 2.2 1.5 2.8 3.9
大洋洲 0.4 0.3 0.2 0.4
非洲 18.3 13.1 8.1 7.4
亚洲 60.6 65.8 63.9 58.3
总数 100.0 100.0 100.0 100.0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表中能够反映世界人口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两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答案] 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两种变化趋势,如欧洲人口不断增加,欧洲所占世界人口比< br>重增加,非洲所占人口比重减少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趋势一:欧洲人口总数逐步增长。
原因: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水平大幅度 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生活资料增加;科技和医疗水平的进步,
死亡率下降。(6分)
趋势二:亚洲人口所占比重1750年后逐步下降。
原因:这一时期亚洲遭受欧洲的殖民侵略 ,战争不断,政局动荡;工业化水平和医疗水平较低,因此
亚洲人口所占比重降低。(6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15.(15分)(XXXX·全国名校联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棉花自宋 代传入中国后,因其满足人们衣被之需的重要作用而为历代统治者所督导推广,到
明代棉作已遍及全国各 省区。……到了清代中叶,人口急剧增长的巨大压力一方面推动棉花种植继续向更
广大区域分散,另一方 面又进一步推动各种农作物首先是粮食和棉花向着各自适宜的地区集中。……手工
棉纺织业也从发达的江 南到几乎‚广布到全国的每个州县去了‛,呈现出时人所称的‚棉花寸土皆有‛,
‚织机十室必有‛的景 象。
——摘引自《城乡产业互动与近代内
地民族棉纺织企业的发展》
材料二 直 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经济中能够直接应用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工场微不足道,棉纺织
业的工业化,还 缺乏可资利用的现存的手工业基础。民族机器棉纺织业的纱锭数,截至1895年底止,‚共
为1973 96枚,工作纱锭162396枚,布机累积数4008台,工作布机3550台‛。1895年后,机器棉纺织 业
成为华商投资设厂热潮的重点。据统计,‚至民国2年(1913),中国全国华洋各厂共有纱锭98 2812枚,
其中华商651676枚,日商233448枚。全国布机9389台,其中华商4633 台,日商3546台,英商1210台‛。
——摘引自《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棉纺织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并说明近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影响。(8分)
[答案](1)特点:棉纺织的范围日益扩大;棉纺织业成为主要的纺织部门。(4分)
原因:人们生活的需要;政府政策的推动;棉花种植范围的扩大。(3分)
(2)变化: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由工场到工厂。(2分)
影响: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奠 定了经济基础;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为近代民主革命奠定了阶级基
础。(6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棉花自宋代传入中国后,到明代棉作已遍及全国各省区‛‚一
方面推动 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分散‛‚手工棉纺织业也从发达的江南到几乎‚广布到全国的每个
州县去了‛ ,呈现出时人所称的‚棉花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的景象‛可知棉花种植区域不断拓
展促进棉纺 织的范围日益扩大;据‚手工棉纺织业也从发达的江南而几乎‚广布到全国的每个州县去了‛
可知棉纺织 业成为主要的纺织部门;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到了清代中叶,人口急剧增长的巨大压力
一方面推动 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分散‛可知经济压力促使棉花生产获得长足发展,为纺织业提供了
充足原料; 棉花生产具有一定经济收益,为政府政策力推。(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鸦片战争前夕,
中国社 会经济中能够直接应用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工场微不足道‛‚1895年后,机器棉纺织业成为华商投资
设 厂热潮的重点‛可知棉纺织业生产工具从传统的手工生产向近代机器生产转变;传统棉纺织生产从小作
坊 到近代大工厂转变,纱锭数量、棉纺织产品数量急剧增加;第二小问影响,棉纺织业完成从传统生产模
式 向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转变,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奠定了经济基础;近代中国棉纺织业的不断发展
壮 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的作用;近代棉纺织业的壮大培育了近代产业工人,为近
代 民主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第三单元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必修二 第三单元)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 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
确的)
1. (XXXX·石家庄)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
于 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
布哈林这种认识导学号 42442254( C )
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


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
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
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
[解析] 材料中‚内战‛‚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等信息表明经济 政策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错
误;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后实行的,故B项错误;材 料中称这种经济政策是‚万能的‛‚普
遍适用的‛‚胜利了的‛表明了对政策的肯定,故C项正确;材料 中认为‚战时共产主义‛在战后依然适
用,不可能推动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故D项错误。
2. (XXXX·湖北联考)1921年7月,苏俄政府公布《租借条例》,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对该条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租让和租借企业是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B.租让和租借企业所有权属于私人
C.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本质
D.发生在赫鲁晓夫改革期间
[解析] 材料 反映的是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苏联新经济政策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故A
项正确;租让和租 借企业所有权属于国家,故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故C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发生在 列宁时期,故D项错误。
3.(XXXX·江淮十校)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我们的工业 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
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剪刀差’ ,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从
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 B )
A.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
B.强调不均衡发展轻重工业、农业的迫切性
C.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D.说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正确性
[解析] 材料不能体现要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斯大林的意图是先发展
重工业,最后均衡发展农轻重,故B项正确;材料未 涉及农业集体化,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故D项错误。
4.(XXXX·益阳)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简表
时间
1921年
1925年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联共(布)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苏联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方针
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苏联宣布停止新经济政策
大 事
据上表,导致新经济政策停止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 42442255( B )
A.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与制裁
B.经济所有制性质发生冲突
C.个人崇拜盛行
D.新经济政策收效甚微
[解析] 题干的表格中并未提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制裁,故A 项错误;题干表格中‚联共(布)确
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苏联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方针‛说明这 一时期的苏联开始向社会主义公有
制转变,而新经济政策是允许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所以出现了经济 所有制性质的冲突,故B项正确;
题干中并未提到个人崇拜,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为苏联恢复经济起 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故D项错误。
5.(XXXX·淮南)下表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 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布)表中外贸总
额的变化反映了导学号 42442256( C )
年代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外贸 661.510.477.485.523.475.271.485.
1643 1502 1002
总额 8 3 4 4 7 1 4 2
A.经济危机严重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B.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政权的经济封锁


C.苏联工业化建设轻视世界市场的作用
D.计划经济体制具有自给自足的优越性
[解析] 经济危机是指1929~1933年的危 机,据表格信息,在这段时期内苏联的贸易形势是好的,
故A项错误;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 济封锁与材料中1930~1932年贸易额很大不符,而且主
要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危机需要对外贸易, 不可能采用经济封锁的,故B项错误;苏联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家
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纯计划经济),排斥 商品货币关系,故C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自给自足的说法不符合
史实,故D项错误。
6.( XXXX·汕头)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 高达90%。这
种变化表明当时导学号 42442257( D )
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
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
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
D.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解析] 苏联新经济政策到1928年就实际上停止了,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国家干预经
济是193 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时采取的措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30年代英美等国把大量机器
设备销 往苏联,对苏联来说是抓住了巨大的机遇,转嫁危机至苏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经济大危机
期间, 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西方国家不惜以邻为壑,展开激烈的经济战,竞相对外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
只要 能赢得订单,英美等国再也管不了什么意识形态的差异了,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故D项
正确 。
7.(XXXX·南平)1932年,美国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没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 补救我们今
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见,梅隆( D )
A.反对自行调节 B.主张干预经济
C.抨击经济改革 D.相信自由经济
[解析] 注意时间1932年,正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期,梅隆的‚我不相信我们没 有什么秘
诀或灵符来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体现了他 仍相信自
由经济,主张经济的自行调节,反对干预经济,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改革,选择D项符合题意。
8.(XXXX·岳阳)不同的经济模式折射出不同经济学派的经济学说。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 ,
始终存在着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学说——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他们导学号 42442258( A )
A.看似相互矛盾但目的一致
B.对国家干预经济看法一致
C.对市场调节作用看法一致
D.都始终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解析] 1776 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限制政府在经
济事务中的操控, 让市场机制即‚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发表
《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认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制度并不能自动消除经济危机,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
对国民经济进 行积极干预,即凯恩斯主义,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政府作用上看似相互矛盾,但根本目
的都是为了巩 固资本主义统治,故A项正确;自由主义限制政府对经济的作用,而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
预经济,看法 不一致,故B项错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适用于凯恩斯主义,不适用自由主义,故C项
错误;两种思 想都没有始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
9.(XXXX·无锡)1933年3月,上任不到二 十天的罗斯福就向国会正式提交了一份计划——准备组建
民间资源保护队,并在3月的最后一天获批成立 。‚7月1日,距罗斯福做出这个古怪的决定还不到4个
月,他设定的25万招聘人数的目标就已达成。 ‛这一古怪计划所起到的最直接的结果是导学号 42442259
( A )
A.扩大就业机会 B.缓和社会矛盾
C.恢复发展生产 D.保护资源环境
[解析] 材料中‚他设定的25万招聘人数的目标就已达成‛表明扩大了就业,故A项正确;危机加< br>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材料中‚25万招聘人数‛与
社会矛盾完全不成比例,故B项错误;恢复发展生产,与材料中‚民间资源保护队‛不符,故C项错误;
正常情况下‚民间资源保护队‛是保护资源环境,但与材料中‚这个古怪的决定‛不符,故D项错误。
10.(XXXX·韶关)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1906年,支持国会通过《赫本法案》,授权州 际贸易委


员会设置铁路运费上限,推动国会通过《肉类产品监督法案》,对养畜和肉类加 工进行稽查和实施强制卫
生标准。这反映当时美国导学号 42442260( A )
A.整顿社会经济秩序 B.放弃自由经济政策
C.市场经济功能失效 D.探索出经济发展新模式
[解析] 根据材料‚授权州际贸易委员会设置铁路运费上限‛‚推动国会 通过《肉类产品监督法
案》‛可知,政府在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试图建立有序的市场竞争,故A项正确; 据材料时间‚1906年‛,
结合所学,美国依旧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1 906年美国在受自由竞争和第二
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经济快速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1933 年罗斯福新政才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
新时代,二者不是同一人,故D项错误。
11.(XX XX·南通)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撤销了前工党政府的3000多个项目,使公共部门的借
贷 削减大半。为了鼓励民众工作的积极性,1979年个人所得税基本税率从33%降到30%。1981~198 7年,
英国政府将13的国有企业转为私有。撒切尔夫人政府的这些举措导学号 42442261( A )
A.促使‚混合经济‛得到发展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开创了‚新经济‛发展模式
D.造成了经济‚滞胀‛局面
[解析] 本题主要 考查的是英国经济的发展。依据题干中时间,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可知当时处于经济
滞胀时期,依据已学知 识可知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英国的经济政策再一次发生了微调和
改变,面对着经济中 的‚滞胀‛现象,撒切尔夫人减少国家干预,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让更多的私人资
本家经营,是在减少 国家干预,促使‚混合经济‛得到发展,A项符合题意,故选。
12.(XXXX·长沙)1971年 ,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
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 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
点。‛为此,当时苏联可能采 取的新措施是( C )
A.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B.取消部门管理体制
C.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
D.开垦荒地种植玉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 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根据材料中时间‚1971年‛得知苏联当时处于勃涅日
涅夫执政时期,据材料‚批 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并结合
所学得知当时苏联可能采取 的措施是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本题
答案为C项;A、B、D三 项均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采取的措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15题15分,共计52分)
13.(25分)(XXXX·合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贸易委员会从 1823年开始降低关税,1835年取消了向外国出口机器的禁令;1842年废
除了尚存的英国制成 品出口关税,并且降低了海关清单中至少750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到1860年,英国
只对48种商品 课征进口税。美国1913年的‚安德伍德一塞门斯法令‛把钢铁、羊毛、食糖(1916年)和某
些农 产品列入免税之列,并且大大降低了棉毛织品的税率。
——摘编自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
美富强之道考辨》
材料二
1930~193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措施
1930年5月 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
1931年 美国制订紧急关税法,对棉纱和棉纺织品征收50%的重税
1931年9月 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
1931年12月 日本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
1932年 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
1933年4月 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
——据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整理
材料三 英美 两任霸权国家在其走向富强的长期历程中,恰恰都是依靠了持久且严格的贸易保护而非
自由贸易,才确立 了产业优势地位。只有当自己的产业优势明显压倒竞争对手时,英美才转而实施自由贸
易或者贸易自由化 政策,以图使自身利益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进一步最大化。而一旦自己的优势地位受到
威胁,它们便又退 向保护主义,在‚公平贸易‛等冠冕堂皇的旗号下寻求贸易保护和产业庇护。……英美


之 外其他大国崛起的历史也证明,走向富强的要害绝不是自由贸易,而在于殖产兴业,从法国、德国、日
本 ,到俄国苏联、中国,历史真相无不如此。
——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
美富强之道考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相似的历史条件及目的。(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
(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自由贸易‛有何认识?(5分)
[答案] (1)条件: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的支持。(6分)
目的:推动经济发展;掌握世界霸权。(4分)
(2)措施: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4分)
影响: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世界局势日趋紧张;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教训。(6分) < br>(3)认识:自由贸易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自由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自由贸易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国应当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提升竞争力。(5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1)第一小 问条件,根据材料一‚英国贸易委员会从1823年开始降低关税……,到1860年,
英国只对48种 商品课征进口税‛,结合所学可以归纳为工业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一‚美国1913年的‘安
德伍德一 塞门斯法令’把……列入免税之列‛可以归纳为政府的支持,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经济实力
的角度归 纳;第二小问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推动经济发展、掌握世界经济发展主导权等角度归纳。
(2 )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二‚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英国
制订紧急关税法,对棉纱和棉纺织品征收50%的重税‛归纳为提高关税,根据材料二‚英国率先放弃金本
位,实行英镑贬值‛‚日本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归< br>纳为实行货币贬值;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恶化经济危机、激化国际矛盾、启示战后经济< br>发展等角度归纳。
(3)根据材料三‚只有当自己的产业优势明显压倒竞争对手时,英美才转而 实施自由贸易或者贸易自
由化政策,以图使自身利益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进一步最大化‛可归纳为自由贸 易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
手段;根据材料三‚一旦自己的优势地位受到威胁,它们便又退向保护主义‛可 归纳为致力于发展本国经
济,提升竞争力;结合所学,还可以从世界经济发展必然要求、对发展中国家的 双刃剑作用等角度归纳。
14.(12分)(XXXX·淮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1 美、日、欧经济增长速度比较(%)
美国 日本 欧共体
1966~1970 3.0 11.0 4.9
1971~1975 2.2 4.3 2.9
1976~1980 3.4 5.0 3.0
——(美)《总统经济报告》(1988年)
材料二
表2 世界上主要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比重(%)
美国 日本 英法德等国
1948 56.4 1.6 19
1970 38.7 9.5 25.6
——根据王蕙提、韩玉贵《当代世界
政治经济概论》相关内容整理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20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发展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
明。(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分析准确。)
[答案] 示例:(任答两条信息,并加以说明即可。答案示例仅供参考。)
信息1:美国经济增长慢于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美国占世界工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分)
说明: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
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4分)
信息2:二战后,日本、英、法、德等国占世界工业的比重加大,与美国经济的差距缩小。(2分) < br>说明:西欧国家走上联合,并摆脱了美国控制;二战后,西欧得到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战后日本
民主改革和美国的大力扶植;日本和西欧国家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4分)
[解析] 观 点:根据材料一:在三个时间段中,美国的增长速度比日本与欧共体速度慢,然后联系20


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处境给予说明: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
性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根据材料二:1948年与1970年的 对比,
说明:日本、英德法等国在这段时期内与美国差距的减少,其原因是:西欧国家走上联合,并摆脱 了美国
控制;二战后,西欧得到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战后日本民主改革和美国的大力扶植;日本和西 欧国家
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15.(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西奥多·罗斯福任职开始,美国政府先后对40多家公司提起诉讼。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和烟草托拉斯在司法部的起诉之下被迫解散。政府通过宪法对垄断进行限制的原则也由此被确立起来。西奥多·罗斯福设立了公司管理局,专门处理反托拉斯诉讼。此后,反托拉斯的行动被正式纳入到美国政府制度化的长久政策之中。
在解决垄断问题的同时,西奥多·罗斯福也在着手解决劳资矛盾。他甚 至把劳资双方请到了白宫来商
议,在美国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同时,一些州政府也陆续出台了旨在保护 工人权益的法律条文,明确了
工伤赔偿标准和工人的劳动时间。有的州政府,还对与公众生活相关的企业 进行管制,建立了公开的听证
会制度。
就在美国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管理见出成效的时候,国际 舞台也给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1914年,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来自欧洲的军 火和钢铁方面的订单使美国的工业生产更加活跃起
来。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欧洲的债权国,拥有了 世界40%的财富。在这次战争中,美国和英国、法
国等国家一道成为了战胜国。
——摘自《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指出西奥多·罗斯福任职后进行了哪些经济改革?西奥 多·罗斯福在实施经济改革措施
时有何特点?(9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奥多·罗 斯福经济改革与富兰克林·罗斯福经济改革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
点。(6分)
[答案] (1)改革:反托拉斯解决垄断;着手解决劳资矛盾。(4分)
特点:通过司法程序逐步进行,宪法保障,成立专门机构。(每点2分,共5分)
(2)相同 :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从根本上是维护资本主义
制度服务。( 2分)
不同:前者的改革以不妨碍自由主义经济为目的,后者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对自由放任资 本主
义的一种反动。(4分)
[解析](1)根据材料‚西奥多·罗斯福设立了公司管理局, 专门处理反托拉斯诉讼‛归纳为反托拉斯
解决垄断;根据材料‚在解决垄断问题的同时,西奥多·罗斯福 也在着手解决劳资矛盾……‛可以归纳为
着手解决劳资矛盾。
(2)第一小问相同,都是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从根本上是维护
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第二小问不同 ,从西奥多·罗斯福经济改革措施可以看出,改革是以不妨碍自由主义
经济为目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经 济改革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第四单元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必修二 第四单元)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 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
确的)
1. (XXXX·江苏单科·13)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
解读正确的是( D )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
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
[解析] ‚一五‛计划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 ,但并没有实现工业化,故A项错误;图下的文字
‚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不 是宣传绿色环保观念,故B项错误;新中国初期‚一
五‛计划期间新中国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是为了改 变交通运输业落后的局面,往来的船只不能说明当时
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故C项错误;上图的宣传画是 为了激发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从宣传画上工
人的微笑表情可以看出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故D项 正确。
2.(XXXX·湖北联考)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 地所有制,实行
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1953~1956年则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 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种改变的根源在于导学号 42442294( B )
A.要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B.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C.要改变当时中国的落后面貌
D.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解析] 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故A项错误;1950
年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束缚了生 产力的发展,无法满足即将开始的工业化的需要,因
此要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故B项正确;改 变当时中国的落后面貌不是当时土地所有制改变的特
定的原因,故C项错误;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 问题,即依靠农民阶级同盟军的作用取得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胜利,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3.(XXXX·龙岩)1953年10月,全国粮食会议作出了在农村实行计划收购、在城市实行计划供应也即
‚统购统销‛的决定。这一决定的实行导学号 42442295( B )
A.推动了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完成
B.保障了工业化的战略实施
C.缓解了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解析] 建国 初期的土改在1952年底完成,故A项错误;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主张‚一
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据此1953~1957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故B项正确;建国初期
并未 出现大的自然灾害,故C项错误;1952年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故D项错误。
4.(XXXX·潍 坊)1961年6月,商业部和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小商小贩问题座谈会,
决定把此前 并入国营与公私合营企业的小商小贩清理出去,让其重新组织合作商店与合作小组。这说明
导学号 42442296( C )
A.中央政府下决心要割掉资本主义尾巴
B.个体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组成部分
C.对个体商贩的社会主义改造步子过快
D.党和政府要鼓励私营经济的稳步发展
[解析] 把小商小贩从国营与公私合营企业中清理 出去,是认为之前对割资本主义尾巴工作做得太
急,想利用他们活跃城乡经济,故A项错误;个体经济通 过三大改造已经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故
B项错误;材料‚决定把此前并入国营与公私合营企业的 小商小贩清理出去,让其重新组织合作商店与合
作小组‛说明之前对个体商贩的改造速度过快,还存在问 题,所以要‚重新组织合作商店与合作小组‛,
故C项正确;让小商小贩重新组织合作商店与合作小组不 是鼓励私营经济稳步发展,是纠正之前改造过急


出现的问题,故D项正确。
5.(XXXX·肇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 个大部分放
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该做法导学号 42442297( C )
A.导致了工业发展不均衡
B.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促使了工业布局更合理
D.导致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
[解析] 近代中 国沿海地区工业基础较好,‚一五‛计划期间,把投资项目主要放在内地和东北,是
为了地区工业发展均 衡,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指农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与工业地区分布
无关,故B项错误; ‚一五‛计划期间,投资项目分布体现了沿海、内地和东北地区分布更加均衡,这样
的工业布局更加合理 ,故C项正确;‚左‛倾错误是指急躁、冒进,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6.(XXXX·烟台)2 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
城镇人口的政策又 返回家乡务农。据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A )
A.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B.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
C.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
[解析] 据材料信息‚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可知这 一时期国民经济出现困难,故A项正确;高等
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只能说明材料信息‚20世纪50年 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
故B项错误;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说法绝对,故C 项错误;‚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说法不正确,
故D项错误。
7.(XXXX·成都)20 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自发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凤阳县小岗村
首创包干到户,皖东、 合肥、芜湖等地一些生产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四川、贵州、甘肃、内蒙古、河南
等省的一些社队采取了 类似做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表明导学号 42442298( C )
A.包干到户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B.农村放弃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
C.当时社会环境相对比较宽松
D.分散经营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解析] ‚ 凤阳县小岗村首创包干到户,皖东等地一些生产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四川等省的一些社
队采取了类似做 法‛不能得出A项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凤阳县小岗村首创包干到户,皖东、合肥、
芜湖等地一些生 产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四川、贵州、甘肃、内蒙古、河南等省的一些社队采取了类似做
法‛可知各地农 村部分地区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但不能表明农村放弃了集体经济模式,故
B项错误;材料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自发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可知农村具有一
定的自主性, 表明当时社会环境比较宽松,故C项正确;我国农业发展方向是分散经营与统一经营相结合,
D项与史实 不符,故D项错误。
8.(XXXX·全国名校联盟)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颁发 的有关农村经济政策中指出:
改革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以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这说明导 学号 42442299( C )
A.农业生产已实现了商品化
B.农村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
C.计划经济体制走向了松动
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了确立
[解析] 材料没有说明农产品的改革是针对市场的需求进行的 ,所以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实现了商品化
生产,故A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的农村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
‚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而‚合同定购 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说明农产品的
收购更加注重市场化运作,故C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于中共十四大,故D项错误。
9.(XXXX·齐鲁名校协作体)有学者在评述20世纪一段中国农村 制度变革史时说:‚在生产管理上,
由‘大兵团作战’转变为‘各自作战’,农村社会实现了生活单元与 生产单元的统一。‛该制度变革的核
心内容是( B )
A.建立人民公社 B.‚包产到户‛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耕者有其田‛
[解析] 人民公社在生产管 理上是属于大兵团作战,与此题所指不符,故A项错误;由人民公社的集


体经营到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的个体经营,此时的一个重要内容即包产到户,故B项正确;农业生产合作
社是建国初期的 农业改造形式,其并没有实现一种从大兵团作战到各自作战的转变,故C项错误;耕者有
其田是新三民主 义中民生主义方面的主张,并未真正的实行,故D项错误。
10.(XXXX·山西联考)邓小平在一 次讲话中说:‚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
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
资本主义制度。‛下列改革措施直接得 益于此讲话精神的是( C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在川粤等省创设经济特区
C.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解析]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属于对农村的经济改革,并非开放,故A项错误;并未在川创设经济特
区,史实有误,故B项错 误;据材料‚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
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并联系所学可知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故C项正确;国企
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属于 对城市的经济改革,并非开放,故D项错误。
11.(XXXX·唐山)1984年初,邓小平为深圳 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
的政策是正确的。‛从此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 全新时期。此后中国开始( B )
A.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开放沿海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C.着手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化进程
[解析] 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84年,在大型国 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1992年,故A项错误;
1984年我国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故B 项正确;我国于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目标,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故D项错误。
12.(XXXX·永州)1950~1980年中国主要年份城镇人口比重表
年份 总人口(万人) 市镇人口(万人) 百分比 世界平均百分比
1950 55196 6169 11.2 28.8
1960 66207 13073 19.7 33.9
1970 82992 14424 17.4 37.5
1980 98705 19140 19.4 38.2
上表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城镇化的特点是导学号 42442300( C )
A.政策导向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B.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人口增长
C.城市人口的比重增长不大且不稳定
D.城市人口的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解析] 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推动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故A项错误;材料中‚1950~ 1980
年中国‛主要发展工业,而非第三产业,故B项错误;‚1950~1980年中国‛百分比一 直低于20%说明增
长不大,材料中从‚19.7‛到‚17.4‛说明增长不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 中‚1950~1980年中国‛数据
远低于‚世界平均百分比‛,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15题15分,共计52分)
13.(25分)(XXXX·皖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的指导思想 是‚藏富于民‛,不管土地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通过
赋税,最终会归国家所有。宋代 农业生产力发展迅速,‚在这种经济发达的情势下,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
产资料自然要作为商品卷入市场 ‛。宋代权势阶层实现对土地的占有,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①合法的土地交易;
②诱骗(如向土地拥有者许诺可以免除赋税);
③非法放贷和胁迫(放高利贷导致农户破产,借机胁迫农户交出土地所有权)
——摘编自王也《宋代土地兼并现
象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材料二 胡锦涛总书记2 008年9月30日专程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时表示,允许农民以
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 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院长罗必良教授指出 ,土地流转的本质,就是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
圈地运动时期的英国虽与我国在历史条件、社会形态 、社会环境等方面有较大不同,但其土地制度改


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有一定 积极意义。
——摘编自尹红梅《英国圈地运动对我国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政府推行‚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土地政策、英国圈地运动和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社
会转型的不同影响。(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时期土地政策调整的看法。(4分)
[答案] (1)原 因:宋初‚藏富于民‛指导思想的影响;顺应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承认并保护土
地私有产权合法性的 需要;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土地商品化。(9分)
(2)影响:宋代受重农抑商的封建传统和高 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影响,失去土地的中国农民只能终身被
束缚在土地上,极难推动社会转型的实现。(4 分)
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提供了自由雇佣劳动力,促进了英国资产阶级 的
兴起和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和转型。(4分)
我国土地使用权流 转有利于农业摆脱落后生产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有
利于农业向专业化、市 场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使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4分)
(3)看法:一定时期的 土地政策的调整与当时的历史状况紧密相关;土地政策调整一定要适应社会经
济的发展趋势,兼顾农民的 权益;土地政策是涉及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4分,言之有理且答出两
点即可)
14.(12分)(XXXX·玉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学习新中国经济建设内容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写的提纲。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二、国民经济发展的受挫和经济政策的调整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次探索
2.人民公社化和经济的困境
3.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恢复
三、‚文化大革命‛和国民经济最严重的挫折
1.‚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社会经济
2.国民经济发展的两次转折和受挫
四、新时期的经济建设
1.国民经济的前进和徘徊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深化改革、推进开放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提纲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 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
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答案] 示例一:在‚一‛中增加‚1.国民经济的恢复‛。(4分)
理由:国民经济的恢复是新中国成立后首 先开展的重大经济活动;国民经济的恢复是以后经济建设的
重要基础。(8分)
示例二:将‚二‛中的‚2‛改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经济困难‛。(4分)
理由: 人民公社化不能代替或涵盖‚大跃进‛;‚大跃进‛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失误,是造成经
济困难的重 要原因。(8分)
示例三:在‚四‛中增加‚2.伟大转折及改革开放的开始‛。(4分)
理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是新时期的开始;伟大转折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创造了政治前提。
( 8分)(任答其中一点即可)
15.(15分)(XXXX·全国名校联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近 代工业发端于19世纪40年代,从1843年上海出现第一家现代企业开始,到1949
年新中国成立 ,虽然经历了100多年,但是现代工业十分薄弱。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
夺中国的资 源和榨取廉价劳动力。因此,外国资本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和轻纺工业,而钢铁工业和机械制
造业得不到 发展。
——摘自陈向东《毛泽东五十年代在


天津调查研究的实践与思想》
材料二 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 br>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 br>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摘自石建国《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
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
材料三 1979~1981年我国农轻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工业
年份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79年 26.6 32.1 41.3
1980年 27.2 34.3 38.5
1981年 28.8 36.7 34.5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确立 ‚以
重工业为中心‛工业化道路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79年后国民 经济比例发展的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趋向所产生的主要
影响。(7分)
[答案] (1)特点:历时长而成效低;受外国资本的控制;行业发展不平衡。(4分)
原因:中国原有的工业 基础严重薄弱;重工业是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基础;加强国家建设急需重工业
的发展;受苏联工业化模式 的影响。(4分)
(2)趋向:农业和轻工业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下降;国民经济发展比例趋向平衡。(3分)
影响:保证了消费市场的商品供应;改善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4分)
[解析](1)据材料一‚中国的近代工业发端于19世纪40年代,从1843年上海出现第一家现代 企业开
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经历了100多年,但是现代工业十分薄弱‛可知近代工业发 端时间较早,
但是成效极为有限;据‚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榨取廉价 劳动力‛可知
民族工业缺乏必要资本难以扩大生产规模,长期受到外国资本的排挤;据‚外国资本的投资 集中在采矿业
和轻纺工业,而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得不到发展‛可知工业发展行业极为不平衡,没有形 成合理的工业
发展体系。近代以来中国近代工业发展长期受制于外国列强,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苏联奉行 ‚斯大林模式‛
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并且取得巨大的经济建设成果,为中国工业化提供了宝贵的建设思路 ;新中国初期,
周边国际环境不利国民经济建设,需优先发展重工业支撑经济发展之实际需要。(2)第 一小问趋向,从材
料三分析可知此时期农业和轻工业比重稳步上升;重工业比重逐年下降;整个国民经济 发展比例趋向合理;
第二小问影响,农业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农业产量稳步提高,保证了消费 市场的商品供应;轻
重工业比重的变化,轻工业得到发展,轻工业产品日趋丰富、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 改善了广大人民的生
活水平;国民经济农轻重各项经济指标不断调整日趋合理,改变了传统的重工业一家 独大的经济格局,推
动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


第五单元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必修二 第五单元)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
确的)
1.(XXXX·岳阳)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 贤淑能干。后
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 丁进口,为了
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 偷着背回了娘
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最有可能指的是导学号 42442328( C )
A.大国沙文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经济全球化趋势
[解析] 二战后为稳定世界经济秩序,建立了以 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
体系,实行‚国际汇率稳定,美元与黄金相挂钩,各 会员国组织的货币与美元相挂钩‛。大国沙文主义指
政治上的专制,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特征是国家干预经济,不符合题意,故B项
错误;70年代随着美国霸权地位的动摇、经济危机 的冲击的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根据题目中的‚一


人操纵、粮食有限‛,故C项正 确;经济全球化趋势不会出现‚一人操纵、粮食有限‛,故D项错误。
2.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与 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各方共同维护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它们的
主要目的是( C )
A.确立美国的资本主义霸主地位
B.体现美元的真实价值
C.稳定汇率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
D.维护黄金的真实价值
[解析] 本题旨在考 查布雷顿森林体系。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
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 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
认1944年1月美 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这一体系是按照美国利益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
济霸权的体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稳定汇率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
确。
3.(XXXX·湖北联考)1995年运行了47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结束了其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使
命,被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这反映了( C )
A.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 B.国际格局多极化的需要
C.多边贸易秩序的强化 D.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深化
[解析] 美国仍然是当今的世界经济霸主,在世界贸易组织中仍占特殊地位,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
织体现的是世 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多极化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税与贸易总协
定,推动了多 边贸易的规范化、制度化,世界秩序得以强化,C项正确;D项明显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4.(X XXX·龙岩)1971年12月与1973年2月,美国政府先后两次宣布美元贬值;资本主义世界各国
纷纷采用浮动汇率,不再承担维护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由此导致导学号 42442329( B )
A.美国丧失世界经济领先地位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C.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D.世界经济陷入无序状态
[解析] 二战后资本主义 世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代因欧共体、日本的崛起、
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石油危机等因素,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但美国依然处于世界经济的领先地位,
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分 析,故B项正确;浮动汇率制并不意味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故C项错误;布
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出 现了牙买加体系,故D项错误。
5.(XXXX·烟台)如果让你为下面漫画配上一个标题,比较合适的是( C )
A.‚世界货币体系制度化建设迫在眉睫‛
B.‚各国货币改革须在美元主导下进行‛
C.‚全球化和多极化呼吁重建国际货币体系‛
D.‚人民币、美元和欧元等货币结成了同盟‛
[解析] 世界货币体系制度化已经存在,故 A项错误;材料信息中是要打破美元的主导,故B项错误;
材料中各国货币下的人们对美元抗议,要求重 建国际货币体系,故C项正确;人民币、美元和欧元没有结
成同盟,故D项错误。
6.200 6年《经济学家》周刊不仅把某两个国际组织比作‚共享诸多内脏器官却有不同头部的连体双
胞胎‛,而 且更称其中的一个组织为‚美国和25个小矮人‛。这两个国际组织是导学号 42442330
( C )
A.世界贸易组织与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欧洲联盟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与关贸总协定
[解析] 本 题旨在考查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和战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
‚共享诸多内脏 器官却有不同头部的连体双胞胎‛‚美国和25个小矮人‛和所学知识判断。欧盟是政治


经济一体化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主导下的军事政治集团,故C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 全
球化的表现;亚太经合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 贸
总协定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故A、B、D三项错误。
7.(XXXX ·河南联考)在1989~1996年期间,亚太经合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其平均关税水平由15.4%
下降到9.1%。这说明该组织( A )
A.促进了经济合作
B.加强了对违规成员国的制裁
C.形成了关税同盟
D.抵制了欧美等国的资本扩张
[解析] 从平均关税水平下降,说明亚太经合组织促进了经 济合作,故A项正确;亚太经合组织不具
有强制性,奉行自主自愿原则,故B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没有 形成关税同盟,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反
映亚太经合组织抵制了欧美等国的资本扩张,故D项错误。 < br>8.(XXXX·南通)1992年APEC第4届部长会议决定成立秘书处,标志它开始进入实际运作阶 段。澳大
利亚、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张加快APEC机制化步伐,但亚洲国家则认为应稳步前进。如泰国总 理明确表示,
如急于成立亚太共同体,发展中国家无法同发达国家竞争。材料表明APEC( C )
A.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组织
B.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难以开展
C.成员国的经济差异制约其发展进程
D.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容易实现一体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区域性经济组织,题干中‚澳大利亚、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张加快APEC机
制化步伐,但亚洲国家则认为应稳步前进‛‚发展中国家无法同发达国家竞争‛说明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
发展存在着差异,同时制约其发展的进程,C项符合题意。
9.(XXXX·太原)劳斯莱斯 公司CEO约翰·罗斯于90年代曾说:‚10年前公司98%的技术研究工作是
在英国完成的,而现在 这个比例不足40%,很多工作是在德国、印度、新加坡等完成的。‛这一现象说明
了( B )
A.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B.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化的动力
C.企业的产业链逐渐分化
D.信息技术加强区域经济联系
[解析] 本题主要考 查经济全球化,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是近代技术研究工
作主要由英国完成到其他 国家协助完成,这反映出跨国公司在其中的推动作用,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
中的‚创新‛,C项中‚ 产业链‛在题干中没有涉及;题干中没有描述区域间经济发展,排除D项。
10.(XXXX·蚌埠) 有学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体系发生了三个根本性变化——冷战的结束、
货币权力的分散化 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促成这些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B )
A.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B.经济全球化发展
C.欧洲联盟的建立 D.多极化趋势加强
[解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 解体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发展,使世界联系更加
密切,推动国际体系发生了 三个根本性变化,故B项正确;欧洲联盟的建立只是发生在欧洲,不能体现全
球性,故C项错误;多极化 趋势加强的根源是经济多极化,故D项正确。
11.(XXXX·邯郸)XXXX年中国股市开市第一 天上证指数暴跌7%,触发熔断机制,并带动美股收跌,
道琼斯指数录得2008年以来最差开局,标普 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录得2001年以来最差开局。同时,
英股富时100指数收低2.39%、 法股CAC指数急跌2.47%、德国DAX指数重挫4.28%。上述现象反映了( B )
A.世界经济朝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
C.中国股市震荡是全球股市大跌的源头
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是中国股市< br>开市第一天上证指数暴跌结果带动其他国家指数下跌趋势,这反映了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紧密,全球化不断< br>发展的结果,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中的‚制度化、体系化‛在题干中没有体现;C项中的‚源头‛表< br>述错误;题干中没有说到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D项。
12.冷战结束以后,民族问题重新引起 社会高度关注。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说:‚随着经济的
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 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
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 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哈贝马斯的观点说明了


( C )
A.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竞争不断增强
B.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争端
C.经济全球化削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
D.跨国公司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强大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材料中‚民族国家的政府……的后果‛揭示了发展中国家自身< br>深受经济全球化影响,国家主权受到全球化经济活动的侵蚀。A、B、D三项不符合材料观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15题15分,共计52分)
13.(25分) (XXXX·江西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外经济增长的比较
表1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中外比较(10亿‚国际美元‛1990年)
年份 中国 欧洲 美国 世界
1820 219 188 13 715
1890 206 630 216 1560
1913 242 997 520 2667
1933 289 1181 606 3304
表2 人均GDP(‚国际美元‛1990年)
年份 中国 欧洲 美国 世界
1820 575 1123 1293 669
1890 541 2324 3411 1075
1913 553 3044 5331 1505
1933 579 3260 4805 1547
——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当前,国际金融危 机负面影响仍在向深层次发展,欧债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存在诸多不
确定性。金砖国家(中国、俄罗 斯、印度、南非、巴西)要加强团结合作,发挥互补优势,相互提供更多贸
易和投融资机会,共同应对各 种风险和挑战,努力保持经济包容性增长,拉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
衡增长。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近代中国经济与欧美相比的差异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这一现象
的原因。(16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予以分析。(9分)
[答案] (1)差异 :19世纪中国经济实力逐渐下降,20世纪前期开始缓慢增长;欧美经济则持续调整
增长,与中国的贫 富差距越来越大。(6分)
原因:殖民侵略和掠夺;政治制度与统治政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 发展;思想解放和科学技
术的进步;中国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等。(10分)
(2)观点:当今世界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合作。(3分)
分析:近代 以来欧美的殖民侵略加剧了东西方的差距,引发诸多国际问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需要和
优势互补,保持 包容性,才能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6分)
[解析](1)第一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一数据 可以看出,19世纪中国经济实力逐渐下降,20世纪前期开
始缓慢增长;欧美经济则持续调整增长,与 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第二小问原因,中国方面,与殖民
侵略和掠夺、政治制度与统治政策有关;西 方方面,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思想解放和科学
技术的进步有关。(2)第一小问观点,根 据材料‚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仍在向深层次发展,欧债
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 性。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巴西)要加强团结合
作‛可以归纳为当今世界经济存在诸多 不确定性,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合作。第二小问分析,从欧美的殖民
侵略加剧了东西方的差距以及世界经济 全球化需要的角度来分析。
14.(12分)(XXXX·岳阳)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历史问题是高中生 不可或缺的一种历史素养,将历史概念
进行要素化分解是全面理解和掌握其内容的重要方法。
示例:西周分封制
背景:(宏观)中国古代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统治的需要;(微观)商代的 松散的方国联盟已不能适应西
周建立后的形势发展。
主要内容:同姓王族是受封主体;诸侯在 封地权力很大,并可进一步分封;但必须服从天子命令,履
行各种义务。
影响或评价:(积极 )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开拓了疆域,促进了民族融合、文化的


交流; 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在秦汉之后作为维护皇权和国家统一的手段依然发挥了重大作用。
(消极)到了 后期随着诸侯权力膨胀造成了诸侯争霸局面;在秦汉之后的个别时期,分封诸侯也造成了
威胁中央集权局 面的出现。
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井田制是其经济基础;与宗法制、礼乐制互为表里。
请仿照示例,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进行解释。
[答案] (1)背景:二战后期,以美国为 代表的一些国家,鉴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贸易、
货币战的教训,希望重建新的经济体系;同 时,也希望将战时的合作延伸到战后;美国等44个国家在美
国召开会议,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2)主要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1973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布雷顿森林< br>体系瓦解。
(3)影响或评价: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货币体系,对战后国际贸易的恢复和 发展有积极作用,
体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但是也便于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控制,体 现美国的霸权主义。
(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共同构成了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
新的经济体系。(或: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构成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 容)
评分标准:每个名词分为四个要素,每个要素3分,其中
(1)背景至少要从两个角度回答,只答一个角度得1分。
(2)内容要至少答出其中两项,若只答出一项内容得1分。
(3)影响或评价必须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上述所有内容,必须在知识正确的前提下方可得分,答出了角度但表述错误不得分。
15.(15分)(XXXX·安徽示范高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国民 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超过了工业革命以来的任何时间段:20世纪50~60年代的增长
率甚至超过了美国 ……像这样的高速增长在西欧十分普遍,而且没有被经济萧条打断,这主要依靠了科学
技术的迅速发展。 欧洲食物产量的提高是在参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稳步减少的情况下获得的……50年代,
欧洲由于工厂的 兴建,产业工人的数量迅速膨胀,但是到了60年代,工厂工人的数量也开始下降,而产
量却持续提高。 服务领域的人员,如教师、职员、医务人员、保险和银行业人员以及从事‚休闲工业‛的
从业人员的人数 却迅速增加。欧洲和美国一样,开始从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向具有庞大的官僚机构
和服务产业的社 会过渡,但是并没有危及工业产量的提高。
——迈克·亚达斯、彼得·斯蒂恩等
著《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整个20世纪的发展从许多方面强化了全球化的进 程。例如,飞机和无线电加快了通讯、交
通的速度。国际机构,比如说与国联和后来的联合国相联系的国 际机构,它们跨过国境,共同致力于健康
或劳动标准问题。我们必须把全球化看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 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逐渐发展而来的。
但20世纪90年代对全球化的重新关注真正地反映了几个新 的发展。首先,冷战的终结和系统性国际
冲突模式的缺乏意味着全球联系的新机会和对全球联系的新关注 ……世界各国越来越致力于更多的自由
市场安排、更少的国家干预,这就为外国投资和生产扩展到其他地 区开拓了新的机会。
——迈克·亚达斯、彼得·斯蒂恩等
著《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经济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国民
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 加速的国际因素,并结合有关史实谈谈你对‚我
们必须把全球化看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观点的理解 。(8分)
[答案] (1)特征: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第一和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减少;西欧经济持续 高速增长并超
过美国。(4分)
原因:科技的迅速发展(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国家加强交流与
合作,建立欧共体;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二战后欧洲各 国政局稳定;福利国家的建立;第三产业
的发展等。(3分,任答3点即可)
(2)因素:科 技进步的推动;各种国际组织与机构的推动;冷战结束和世界局势总体走向缓和;世界
各国加快对外开放 ;市场经济的普遍建立等。(3分,任答3点即可)
理解:这一观点是符合史实的。(1分)16世纪 ,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使世界日益成为
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18~19世纪,工业革命 的开展与殖民扩张不断加剧,使全球联系进一步加强;20
世纪,交通、通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 来,大大加快了全球化进程。(4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解析](1)第一小问特征,从材料 一‚20世纪50~60年代的增长率甚至超过了美国‛,可总结特征是
西欧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超过美 国,从材料一‚工厂工人的数量也开始下降,服务领域的人员……以及从


事‚休闲工业‛ 的从业人员的人数却迅速增加‛,可总结特征是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第一和第二产业从业
人员减少;第二 小问原因,结合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新变化和西欧走向联合的基础知识,进行说明。
(2)第一小问因 素,从材料二‚飞机和无线电加快了通讯、交通的速度‛、‚国际机构……它们跨过
国境,共同致力于健 康或劳动标准问题‛、‚冷战的终结‛、‚世界各国越来越致力于更多的自由市场安
排、更少的国家干预 ‛,可总结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国际因素;第二小问理解,结合世
界市场形成到全球 化趋势加强的史实阐述说明。


暖流作文-邮件查询


汤姆索亚历险记手抄报-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


失落的一角-高考数学时间


荷枪实弹-安师大教务管理系统


节日歌曲-浙江省职业资格工作网


早安语-湖北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


天姥山-护士资格考试报名表


卫辉一中-做客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