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朝代的水利工程
国际贸易专业介绍-陶吧
中国各朝代的水利工程
古江南河,吴国在阖闾、夫差时期(前514~前473)在太
湖地区陆续开凿的运河之一。水出
吴都平门(今江苏苏州北门),西北行,穿巢湖(今漕湖)、过梅亭(
今江苏无锡东南梅村)、
入杨湖(今江苏常州、无锡之间)、出渔浦(今江苏江阴利港)、入长江而抵广
陵(今江苏扬州蜀
岗)。吴都以南,于今海宁境内开“百尺渎”会古钱塘江,以运送粮秣。古江南河和百
尺渎,系江
南运河的前身。
邗沟,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吴王夫差筑邗城(古广陵)
,并于侧近开沟,引江水北出武广
(今邵伯湖)、陆阳(今江苏高邮南)两湖之间,下注樊梁湖(今高邮
湖),东北流至博芝、射阳
两湖(今江苏宝应东),再西北至今淮安北古末口入淮,以通粮道。这条运河
利用当时江、淮之
间的泻湖加以联缀而成,运道曲远,是今里运河的前身。
菏水,又名深沟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于今山东定陶东北开深沟引菏泽水东南流,入于泗水,
因其水源来自菏泽,故
称菏水。其故道相当今山东西南成武、金乡北之万福河。菏水的开凿使原
来互不相通的江、淮、河、济四
渎得以贯通,成为中原地区东西往来的主要航道。
鸿沟,魏惠王九年(前361),自今河南原阳县
北开大沟引黄河水南流入圃田泽(今河南郑州、
中牟之间),又自圃田泽引水至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城北,绕城趋南,经通许、太康,注入
沙水,再南至陈(今河南淮阳)东南入淮河支流颖水。鸿沟的开凿
联结了河、济、濮、泗、菏、
瞧、颍、汝、涡等数条河道,形成黄淮平原以人工运河为干流,以自然河流
为分支的水运交通网。
鸿沟水系的形成是先秦运河草创时期的总结。
先秦的运河大多借助当
时平原地区自然河流、湖泊分布较密,便于人工开凿连通的有利条件,其
工程虽未臻完善,却对后世运河
的发展影响深远。
秦汉
秦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重新整治、改造先秦留下的运河,并开凿
灵渠,将运河水系推展到岭南地
区。
丹徒水道,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遣刑徒三千人自今江
苏镇江至丹阳,顺应丘陵地势,开凿一条
弯曲的河道,东南通吴王夫差所开之古江南河,而至会稽郡(今
江苏苏州)。又自今浙江崇德向
西南开凿新水道抵钱塘(今浙江杭州)。经过改造整治的人工水道奠定了
隋代江南运河的基本走
向。
灵渠,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在今广西兴安境湘水上游开
凿灵渠,分湘水一支西流,经今兴
安溶江注入大溶江,沟通湘、漓二水,今称兴安运河。灵渠使长江、珠
江两大水系接通,从此黄、
淮、江、珠四大水系皆有运河相连,黄河流域的船只可以由水路直航岭南地区
,这是中国水运史
的一大发展。
西汉建都长安,“河、渭漕天下、西给京师”,但是渭水流
浅沙多,河多曲折,船行不便。汉武帝
元光六年(前129)发卒数十万开关中漕渠。自长安城西北(今
陕西西安市郊鱼王村附近)引
渭水东流,截灞、沋诸水,经今西安、临潼、渭南、华县以北,至华阴县东
北之三河口以西注入
渭河。全长三百余里,岁运四百万石以上。
蒗荡、浚仪渠,西汉重整鸿
沟水系,自河南郡荥阳(今河南郑州西北)引黄河水东流分为两支,
南支为蒗荡渠,东南入颍水而注淮;
东南支自陈留南分流至阳夏(今河南太康)入涡水。又疏汳
水为汴渠。在黄、淮之间组成扇形漕运水系。
因同受黄河水补给,屡遭河患侵害。东汉汉明帝刘
庄永平十二年(公元69)遣王景治河以后,又修汴渠
,自浚仪(今河南开封)分蒗荡水东流至
徐州入泗水,时称浚仪渠。积石为堰,垒石门作渠口,使浚仪渠
逐渐变成维系黄淮间漕运的骨干
水道。
阳渠,东汉为解决雒阳供水及联系黄河、洛水的水成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在雒阳城西开
渠引雒水一支绕城而东,纳谷、瀍二水,至偃师复注雒水以通
漕,时称阳渠。使山东漕船由黄入
济,经阳渠直抵都下。
邗沟东支,西汉初
年,吴王濞开通沿海一带航运,自今扬州茱萸湾向东至如皋幡溪开凿一条新运
河,亦称邗沟,系今通(南
通)扬(扬州)运河的前身,为当时重要的盐运水道。
魏晋南北朝
建安七年(202)起,曹操陆续在华北平原上开凿了六条运河。
①睢阳渠,七年正月曹操治睢阳渠
。渠自浚仪西至官渡,东下睢阳(今河南商丘),官渡以上利
用鸿沟水源,浚仪以下疏拓睢水河床,唯官
渡至浚仪段为新开渠。睢阳渠修成,漕粮有济,曹军
遂于官渡之战大败袁绍。
②白沟,又名
宿胥渎。九年,曹操欲攻袁绍据点邺(今河北临漳邺镇),下枋木成堰,遏淇水东
入白沟,以通粮道。
③平虏渠,十一年,曹操东征乌桓,为解决漳河、滹沱河与泒河、潞河之间的水运联系而开平虏
渠。自平虏城(今河北青县西南木门店),南接滹沱水,北通泒水而入潞河。
④泉州渠,同年,曹操
为解决泒、潞河与东北方泃河之间的水运联系,又开泉州渠。自今天津市
区以东海河下游北穿洼泽而接泃
河、鲍丘水。因渠近古泉州县(今天津武清上村)而得名。
⑤新河,同年,曹操为解决泉州渠以东至
滦河间的水运联系,再开新河。自泉州渠北会鲍丘水东
侧的盐关口(今天津宝坻林亭口一带)引水东绝庚
水(今州河)、巨梁水(今还乡河)、封大水(今
陡河)、缓虚水(今沙河)、素河(今溯河)、清水(
今清河),会于濡水(今滦河)。此运河横截
数条自然河流,必筑堰闸方得通过,开凿工程比较复杂。
⑥利漕渠,十八年,曹操为解决邺都的漕粮和交通,开利漕渠引漳水入白沟,自今河北曲周县南
至馆陶县西南。此渠开通,白沟水量增加,漕船可溯漳水直驶邺城城下。
曹操主持开凿的六条运河有
利于北方统一和社会经济发展,导致河北平原海河水系的形成,并为
后世隋炀帝杨广开凿永济渠和通济渠
奠定部分河段的基础。
曹魏代汉,迁都洛阳,又以许昌、谯、邺、长安为陪都。为便利交通,陆续改
造旧水道,开凿新
运河。魏文帝曹丕在黄初年间开凿沟通汝、颍二水的讨虏渠,以及沟通洧(今颍水支流
)、汝水
系的贾侯渠。景初二年(238)开沟通漳水、滹沱水和泒水(今大沙河)的鲁口、白马二渠。
正
始四年(243)开沟通颍水和汝水的广淮阳、百尺二渠。
此外,东晋太和四年(369
)桓温北伐前燕,率水军溯泗水至金乡,值大旱,菏、济水断流,命
毛穆之开渠三百余里,南接菏水(今
山东鱼台附近),北通巨野泽,引汶水入渠,使泗、汶、济
三水相连,史称桓公沟。江淮流域船只借助桓
公沟可自济水(又称清水)入河,西去陕洛。故义
熙十二年(416)刘裕北伐姚秦、元嘉七年(430
)宋将到彦之率水军攻魏皆取此水道。淮南和
江南地区在魏晋六朝时期也陆续开凿整治了一些运河。
破岗渎,三国时,孙吴迁都建业(东晋改称建康),为避长江风涛之险,加强首都与主要经济区
太湖流域的联系,于赤乌八年(245)发屯田将士三万人,凿句容中道以通吴(今江苏苏州)、
会(今
浙江绍兴)舰船,号破岗渎。这条运河起自句容小其(今江苏句容西南),横越高阜,东
通云阳西城(今
江苏丹阳延陵),与原丹徒水道衔接;西连淮水(今秦淮河),直抵建业城下,沿
途修建十四埭用以蓄水
。南梁时,因破岗渎每值冬春,行船不便,又在其南另开一条“上容渎”,
采取“顶上分流”,沿途筑二
十一埭,以改善通航条件。至陈朝,上容渎亦堙,转而更修破岗渎。
隋灭陈以后,二渎皆废。破岗、上容
渎的开凿,使太湖地区船只一度不需经京口入长江而直至建
业。
丹徒水道,今江苏镇江至丹
阳间的运河。秦朝始凿,初无闸坝设施,地势高仰,河水易于走泄,
航行不便。孙吴末年修治丹徒至云阳
水道,因杜野(今江苏镇江东)和小辛(今江苏丹阳北)间
“皆斩绝陵袭,功力艰辛”而罢。西晋惠帝时
,陈敏遏马林溪,引长山八十四溪之水蓄为练湖;东
晋元帝时,张闿又建新丰湖,皆为调剂运河水量。晋
元帝司马睿子司马裒镇广陵,为运江东粮出
京口,建丁卯埭于今镇江东南,使丹徒水道通航条件得到改善
,为隋代修治江南运河北段打下了
基础。
浙东运河,古代钱塘江和姚江之间几段运河的总称
。绍兴地区河道纵横,越王勾践时即“以船为
车,以楫为马”。西晋惠帝时,贺循至会稽
郡(今浙江绍兴)主持开凿水道,疏浚旧河使其连接,
自绍兴城下东连曹娥江,西通萧山县钱塘江。南朝
于西陵(今浙江萧山西兴镇)建牛埭,挽舟过
堰以入江,浙东运河已初具规模。
扬口运河,
西晋初,杜预镇襄阳,在先秦运河基础上,利用江汉多湖荡的便利条件,开扬口(今
湖北潜江境内),穿
渠西至荆州(今湖北江陵)城下,连通江、汉二水,使零、桂(今湖南广西
一带)地区物资北运免去绕行
汉水下游的迂远和风险。
江都新河,东晋永和年间(345~356)长江主河道南移,江都(今扬
州西南)水断,向西开渠
六十里置欧阳埭,引江水至广陵城下,与中渎水相联,此渠为今征(仪征)扬(
扬州)运河前身。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运河多为分裂时期的产物,它促进了交往,使割据不致成为闭锁
的地方系统,
也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隋唐
隋唐时称运河为漕渠或漕河、运渠。
包括广通渠、通济渠、山阳渎、邗沟、江南河、永济渠,至
宋代始称运河。
隋朝建都大兴城
(今陕西西安),关中虽号称沃野,但地狭人众,所产不足以供京师,要依靠东
方诸州(郡)的赋税。隋
文帝杨坚以渭水大小无常,流浅沙深,常阻塞漕运,故于开皇四年(584)
命宇文恺率领水工另开漕渠
。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
三百余里,名广通渠。自此漕运通利
,关中赖之,故又称富民渠。仁寿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