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历史)

温柔似野鬼°
982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20:3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秋节英文怎么说-赫本简介


三农问题
考纲考点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
(2)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
和“海禁”政策
(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4)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
族工业的兴起
(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

(6)“斯大林模式”
(7)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
改革


(8)罗斯福新政
(9)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0)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
放的决策
(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知识体系整合
三农指农业 、农民、农村。
“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
“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指小城镇建设。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


1、商周时期:绝大部分,极少量。
2、春秋战国时期:
3、西汉中期,
4、汉代出现
发明犁壁,牛耕广泛推广
二牛一人耕作法——耦耕
5、魏晋南北朝时,
工具)。
6、唐朝时:创制了
水利建设
马钧改进了翻车
(灌溉用
曲辕犁
、(灌溉用)。
筒车
1、春秋时已经有邗沟;春秋楚国孙叔敖修芍陂。
2、战国时期,秦蜀守李冰在成都修筑都江堰。郑国在咸阳附近修筑郑国渠。
3、秦朝开通了灵渠。
4、两汉:漕渠、六辅渠、白渠等、西域坎儿井
5、隋:开通大运河
生产组织方式
商周:井田制下集体耕作
春秋:自耕农经济
建国:三大改造后,农业生产合作


社,1958年后,人民公社
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
(2)奴隶社会:
第一:基本线索: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第二:名称来源:
第三:内容:所有制形式:土地国有制。即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周王 把土地分赐给
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生产方式:< br>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争取他们的劳动。
第四: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 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
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 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
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 剥削方式,
井田制逐步瓦解。
(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 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
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 最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
特权,大 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
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③形式三种:土地国有(均田制)、君主、地主、自耕农
中国古代重农思想及政策民本思想
孔子
“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孟子

仁政、重民、民贵君轻

农业政策
商周:
鼓励经商、职业商人、“工商食官”
西汉初
战国:
西汉:
中唐:
明清:
黄老之学、休养生息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兴起 商鞅变法 奖励耕战


严厉打击,实行均属平准、盐铁官营、算緡、告緡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坚持抑商政策,重税,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海禁政策


中国古代与农业有关的科技 、著作
天象观测:
《甘石星经》
天体测量:东汉、唐、元

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动仪
僧一行:黄道游仪、水运浑象仪
郭守敬:简仪、《授时历》
数学:东汉
农书:
元代《农书》王祯
《九章算术》
南北朝《齐民要术》贾思勰
明代《农政全书》徐光启
四大发明:
中国自然经济的演变历程
1产生:
春秋时期、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家庭手工业和农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2变化: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
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3解体:4消亡:
鸦片战争以后开始解体,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表现为家庭手工业的衰败。
首 先是家庭手工业中纺与织的分离;其次是耕与织的分离,影响
1956年的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小农经济彻底消亡。
小农经济的消亡过程, 客观上是一
种进步。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
是中国农业近代化的过程
规律整合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 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 br>(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 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
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 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 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
点。

中国近代农业政策
1、 太平天国的《天朝亩田制度》


革命性: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成为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 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的土地纲
领即平均地权

就是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土地税的办法逐 步向地主收买土地,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目的
是消除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的问题,为资本 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民生主义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经济纲领。其进步性在于主观上反映了对人民的同情。 认识到了土地问题
的重要性,并想解决这个问题。局限性是没有反映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没有废除封建土 地所有制。
3、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的土地政策
①1931年的土地革命:其实土改是
为了消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施农民
土地所有制。
②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
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由
于中日民族矛盾是中 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
③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二轮

建国初的土地改革
核心内容 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3年起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主要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结果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我国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 度,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
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提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
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决策。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着商品化、专业化和
社 会化的方向发展。
原则及认识
必须实事求是,合经济规律,把握
住生产关系的 变革或调整,必须有
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世界史中的农业政策
近代史
工业革命:使英、法等国有农业国


变成了工业国
现代史
苏联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 新经济政策:
农民自己支配
余粮收集制
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
3、 斯大林体制:
大规模种植玉米,将拖拉机等农具卖给集体农庄
农业集体化
4、 赫鲁晓夫改革:
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的自留地和牲畜;
5、 勃列日涅夫改革:
6、 戈尔巴乔夫改革:
存在
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 品
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
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国家
1、 罗斯福新政:
调 节农业生产,采取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的产


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产品以控制 市场价格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政策
一、英国
1、方式:
圈地运动,实现了英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导致了
农村阶级关 系的变化,其实质是英国农业的资本主义改造运动。
2、影响
二、法国
1、方式:大革命时期:①君主立宪
派宣布一切永久地租概得赎回.
②吉伦特派颁布新的土地法令,进
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动摇封
土)
③雅各宾派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第一帝国时期:颁布《民法典》新
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上
的保障.
2、影响
①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赢得
了农民对雅各宾派政权的支持,是< br>法国大革命相对彻底的表现之一。
②给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
来不利影响:农 业中小农经济长期
占据优势,影响了雇佣劳动力的来
源,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三、美国


1、方式:(1)西进运动
(2)内战期间颁布《宅地法》《解
放黑人奴隶宣言》
2、影响 (1)西进运动在资本原始
积累的同时,损害了印第安人的利

(2)废除了黑人奴 隶制度,解放了
劳动力,西部地区得到开发,为农业
资本主义的发民展提供了条件,促
进美国经济的发展.
四、日本
1、方式:

承认土地私有。
明治维新---明治政府改革土地制度,废除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

< p>
2、影响:
从法律上保障了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五、俄国—苏联
1、俄国---
(1)方式:

许 多的价格出钱赎买。
废除农奴制,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地价
(2)影 响:

改革不彻底。
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不是无偿得到土地,
2、苏联---
(1)1917年苏俄的土地政策:

没收地主.皇室.寺院 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土地法令》
(2)1918-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 :
余粮收集制、国家分配
(3)1921-1927年新经济政策:
租田土地和雇用劳工.按劳分配
粮食税.
(4)1927年开始农业集体化道路:


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 大规模集体经济(集体农庄)
改革史中的农业问题
梭伦改革
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土地又回到平民手中
商鞅变法
废除井田、奖励耕织,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
孝文帝改革
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缴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方式:废除农奴制,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地价许多的价格出钱赎买。 影响: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劳动力、市场),但农民背负了沉重的债务,改革不
彻底。
明治维新
方式:明治维新--- 明治政府改革土地制度,废除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
地私有
影响:从法律上保障了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戊戌变法
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


业的发展。
六、学科联系
1.本专题可联系中国古代史知识分
析如下
⑴在中国古代农 业发展过程中,农
业技术进步、耕作面积扩大、农业
生产工具改进、农作物品种增加、
农业人口迁移等直接关系社会经济
的繁荣,也带动了古代商品经济的
发展,促使古代城市经济发 展,为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2)农民阶级是封建经济发展的主
动力,却 因统治者的过度压迫,致


使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 有推动作用,
但也使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长期凋
敝不堪。如何保证农民利益,是关
系到 民之生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
事。
2.本专题可联系中国近代现代史知
识分析如下:
⑴在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过程
中,农民利益受到侵害,落后的生
产方式受到冲击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在内外矛盾交织的情况下,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试

< p>
图恢复到过去状态,结果必然是失
败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因
没能有效地解 决农民问题,结果也
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符
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措施,逐步解决
了农民问题,才赢得农民的信任、
支持,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时期,由于
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急于求成,
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使 得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困难局
面,农、轻、重比例失调。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党在农村进行经济 改


革,农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
力。90年代以来,农村经济改革向
着深入方向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
整成为当前农村经济改革的总方
向。
⑶农业劳动 人口的过剩,必然需要
对劳动力资源进行合理地再安置,
加快城镇化的进程是当务之急。
3.本专题可联系世界近代现代史知
识分析:
⑴欧洲列强在早期的资本积累过程中存在着损害农民利益的行动,如
英国的“圈地运动”,美国的“西


进运动 ”等,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个
问题,对今天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⑵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国解决农
民问题的不同方式,对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 响,如法
国大革命期间的革命措施,使得小
农经济长期存在,市场狭小,严重
影响了资 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⑶前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经济政
策,一度有利于经济发展,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却出现了对农
民剥夺过多的问题,使农业长期得


不到发 展。

支付宝转账-烟台人事信息网


今年几号过年-免职和撤职有什么区别


大学专业大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歌词


礼仪服务-吉林教育信息


pets5考试时间-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攀爬网


母亲节祝福-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


中国民俗文化-高中三年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