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体系网络

萌到你眼炸
591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20: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河北省警察职业学院-山东教育考试院官网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中国古代史基础网络



第一课时 夏商周的更替和政治制度(考点1)
基础网络

建立:禹建夏朝,启继承禹的王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国家机构。中国进入奴
隶 社会.

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


统治

中心:今豫西、晋南。
灭亡:桀王暴虐无道。商汤讨桀灭夏。
时间:从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稳定:盘庚迁殷,从此稳定。商朝由此又称殷朝。


灭亡:纣暴,武王伐纣,战于牧野,商兵导人商都,纣王自焚。
建立:武王灭商后建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
性质:国有土地制度。
内容:一切 土地属周王,周王将其分赐诸侯臣下,让其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并交

井田制

纳一定贡赋。奴隶主强迫奴隶集体耕种。

作用:奴隶制国家的基础。

西
性质:奴隶制国家的行政制度。


西周



①周王将土地和人民授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后裔,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分封制

内容

②诸侯要服从周王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周初重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宋。
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衰落: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赶走周厉王。王室衰微,诸侯不朝贡,战争连年。
灭亡:公元前771年9犬戎破镐京,杀幽王,灭西周。第二年,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第二课时 夏、商、周的经济(考点2)
基础网络

作物:“五谷”在商周时都已种植,甲骨文和《诗经》有记载。
农业

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制工具,青铜工具极少。
肥类:粪肥、草木灰、绿肥。
畜牧业:商朝饲养的家畜很多,用于食用、拉车、祭祀。
地位:商周手工业主要部门,三代因此被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

商:官府垄断,作坊集中在王都。
情况:夏量少,商周繁盛

①东方奴隶制的典型。

西周: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大。
②奴隶制文明的基础。
工玉器:商代雕刻精美,数量多,仅妇好墓就出土七百多件。



陶瓷:商周遗址里出现原始瓷器。
漆器

①河姆渡遗址出土有红漆碗。
②商周漆工艺大量用于造车装饰。

商业
商业

①商民善经商,于是后世将经商者称为“商人”
②商朝以贝为币,商都商业繁荣。
交通
交通:商周时建立了邮释传递制度。
城市
都城:全国政治、交通中心。商业都市。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三课时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考点3)
基础网络
①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特征

②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民族不断融合。
时代
①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特征

阶段

②战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③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背景:周王东迁后,王畿之地只剩洛阳周围二百里。诸侯不听命,不朝贡。
目的:取得更多的土地和人民,支配其他诸侯国。
基础:管仲改革,“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成为东方强国。

经过:用“尊王 攘夷”旗号,联合黄河中游诸国,北御夷狄,南制楚蛮,成为霸


齐桓公称霸
主。


标志: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王室代表承认其中原霸位。


①公元前7世纪后期,城濮之战晋国大败楚国,大会诸侯,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概况
晋楚争霸


②公元前6世纪初,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

吴越争霸:两国先后在南方称霸,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是春秋后期霸主。

实质: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①加速了奴隶制的衰亡,为社会发展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影响

②争霸形成了局部的统一,为大统一奠定了基础。

③战争在客观上加速了民族融合,为华夏族形成奠定了基础。

背景: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大权。

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晋国韩、赵、魏三家大夫被封诸侯,正式分晋。

七雄格局形成
经过
田氏代齐:后来,齐国大夫田氏废掉原姜氏而为诸侯。

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

兼并持色:战争更为频繁,政治格局变化无常。

秦国独霸
①公元前3世纪以后,东方各国衰落,秦国无敌于天下。
②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大胜赵。这是战国时规模最大、杀伤员多的战役。
分布:北方有匈奴、东胡,西方有戎,南方有越等。
民族
主要方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
融合
影响: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使用:西周末已用铁器。春秋战国铁农具逐渐普遍使用。
工具
意义: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农业

牛耕:提高了耕作效率,是我国农技史上的动力革命。
水利
春秋:楚相孙叔敖修芍陂。
战国:秦国蜀守李冰修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修郑国渠。

冶铸业划时代发展:铸铁柔化技术早欧洲两千年以上。
冶铸
青铜工艺创新:莲鹤方壶精美绝伦,是春秋中期的珍品。金银错技术和雕铸艺术


使青铜器皿更为精致美观。
漆器:战国出现采用夹纻技术的精巧漆器。

纺织:麻布纤维相当细密,长沙战国楚墓出土有实物。

手工业
其它
济 各业
煮盐: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和四川井盐都已开发。
酿酒:能用曲造酒,这是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

内容
战国时期出现的手工业工艺专著。
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考工记》

价值: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地位重要,当时世界上也独一无二。
特点:各地土特产品交流,中原市场有南方象牙、北方马、东方鱼盐和西方皮革。
商业
城市:齐临淄、赵邯郸、楚郢。各国政治中心,同时也是商业中心。


①原因:由于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大量荒地被开垦,出现许多公田以外的私田。
井田制
②表现: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交给国君,并采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
经济基础

式,种田的人转变为封建农民,私田主人成为封建地主。
瓦解


③结果:战国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大部被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

特点:用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将封建土地所有制法定下来。

春秋: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都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原 因:新兴地主随经济、政治势力壮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

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各国变法
代表:魏李悝变法、楚吴起变法、秦商鞅变法。
(上层建筑)
结果:在变法运动中,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
开始: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人,开始变法。
战国

①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奖励军功,按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


④“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⑤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郡县。

⑥明法令,实行法治。


作①废除了奴隶主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
用 集权。
影②变法后,秦国逐步强盛,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响 ③变法措施在秦国延续下去,法家思想在秦国占统治地位。
④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有消极影响。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四课时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考点4)
基础网络
①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
道家创始人,春秋晚期人。

②对立双方相互依存并且不断相互变化。
老 子

政治主张:“无为”,反对严刑竣法
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春秋晚期人。
含义:孔子解释为“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核心部分

评价:以爱人之心调谐人际关系。古典人文主义。
“贵贱有序”。
学说
政治倾向:保守,维护周礼,
孔 子
教育:“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官府、贵族垄断的局面,平民子弟也可受教育。

典籍:编订和整理《诗经》、《尚书》、《礼》、《易》、《春秋》。
影响: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


原因:各学派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不同。
派别:儒、道、墨、法等、儒、墨最有实力,道家其次。
墨家学派创始人名瞿。战国时期人。
墨家
兼爱:爱一切人,不分阶级差别同等地爱。
墨子
战国时期 主张 非攻:反对一切战争。特别是不义战争。
代表平民利益


百家争鸣 尚贤: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①施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发展孔子学说
孟子 ②“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和“虐民”、“暴民”。
③给农民一定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儒家
代表
认识:自然有规律,“天有常道,地有常数。
荀子
具有唯物思想
主张:“制天命而用之”,造福人类。
道家
①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
庄子
②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现象。
认识:历史向前,今必胜古。应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必遵循古代传统。
法家
特点:法治对象是臣民。国君以外,不论贵贱都要受法约束。
韩非
主张:以法治国
评价:有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
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内容:各诸侯国的民歌和西周宫廷乐曲歌辞、宗庙祭祀舞曲。西周至春秋中叶共305篇。
意义: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对后世影响大。
①用楚国方言和南方民歌形式创出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屈原
文学
②写了许多优秀诗篇,《离骚》最有名、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
特点: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游扬雄肆。
诸子
孟子
论例:用舍鱼取熊掌说明舍生取义道理。
特点:文字优美,想象丰富。
散文
庄子
名篇:《秋水》、《逍遥游》等。

①绘画成独立艺术。长沙楚遗址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艺术
②青铜器装饰由图案发展为完整画面。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刻画着多种场面。
③音乐水平很高。湖北随州出土了全套青铜编钟和其他乐器。
①《春秋》作了世界上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天文历法
②春秋时历法已成固定系统,基本确立19年7闰原则,比西方早160年。
③战国时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科技 物理:《墨经》有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写
得很系统,被称为“《墨经》光学八条”。
名医扁鹊:“脉学之宗”。用望、闻、问、切法诊断疾病, 切脉是主要的。四诊法成为中医传统诊病法。














辩证思想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五课时 秦朝的统治(考点5)
基础网络
②社会:长期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①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东方任何一国。
主观
②赢政广用外来人才,部署统一战略和策略。
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
①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
经过
统一
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
②统一东南和南方的越族,统一西南地区。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条件
意义
②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和交往提供了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建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
皇权:至高无上。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
三公以下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皇帝直接任
政体
中央
御史大夫:掌奏章,下诏令,兼理监察。
设九卿

免三公九卿
分掌政要
太尉:管理军事。
和郡县长官
政治
地方:实行郡县制,县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
制订:参照六国律令,制订秦律,通行全国。

秦律
评价: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意志,对后世律令制订很有影响。


①承认土地私有,按田纳税。



统有利于各地经济交往与发展,

经济
②统一度量衡。
③统一货币:以秦国圆形方孔钱为统一货币。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④统一车轨、驰道。



①书同文:以小篆为标准字体,后又流行更简易的隶书。
文化
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教育只能官府办,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

积极
①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

②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

用 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专制权威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徭役繁重:秦始皇大兴土木,戍边塞,修驰道,每年服役者不下三百万,
大量人口脱离生产。
根本原因:

原因

刑罚严酷:一人犯罪,株连亲族、邻里,致使数十万人成为囚徒。
阶级矛盾激化

赋税沉重:有田租,有户赋,还有苛捐杂税。
土地兼并: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秦末
爆发:陈胜、吴广发动,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爆发,不久在陈建立张楚政权。
经过

农民
①项羽在巨鹿灭秦主力。
继续

战争
②刘邦军至霸上,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①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意义

②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迫使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③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客观
①历史:经济持续发展。民族之间、地域之间联系加强。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六课时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考点6)
基础网络

特点: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变化。
①武帝分全国为13州,每州作为——个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
但代表中央,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刺史制度
②东汉时期刺史权力增大,东汉末年,执掌州的军政大权。


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

王国:名义受朝廷节制,实与割据无异。

封国制
封国两级
侯国:相当于县,直属朝廷,不受所在郡管辖。


武帝两手


“推恩令”:分割王国属地,列侯归郡统辖。
“附益之法”:限制诸侯活动,不许招结宾客,不得参政。

选目的:为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
含义:即选举。是由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西汉主要选官途径。

察举

主要方式:举孝廉,据声望乡举里选。

衰落:豪强地主势力发展,门第族望成为主要依据,世家地主由此形成发展。
内容



皇帝征召
①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西汉人口最多时近六千万,东汉末年达五千六百多万。
编户齐民

②身份独立,依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
③田租较轻,但人口税、更赋及附加税役很重。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七课时 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考点7)
基础网络

经济:畜牧为主,也从事农业。铁器深入各个领域。
兴起
政权: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地区,形成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①汉武帝反击,重创匈奴,匈奴被迫迁徒漠北。
②后来,匈奴内部混乱。
衰落

③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向汉称臣。
④东汉前期,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北匈奴政权瓦解。

汉初“和亲”:迫于国力有限,不得不与之“和亲”,并进行贸易往来。


大战:卫青、霍去病率兵进行了三次。

武帝反攻
①匈奴受重创,被迫迁徒漠北。汉匈争夺重点转到西部。
西汉
结果


汉②后来,匈奴内战不已。呼韩邪降汉,其他各部游牧漠北,或西迁。


昭君出塞:元帝将王昭君远嫁呼韩邪后和睦相处40余年。


①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向汉称臣,与汉人杂居;北匈奴退居漠北,


东汉
威胁中原及河西、西域。

②窦固、窦宪先后大败北匈奴,最终解除其威胁。北匈奴政权瓦解。

目的:武帝为反击匈奴,两次派张赛出使西域。

张赛
第一次 :公元前138年到大宛、大月氏等国,获得西域资料,介绍汉朝情况,司马

迁称此行为“凿 空”。


西域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各国纷纷回访,终于建起友好关系。
西汉

意义 :天山南北地区首次与内地联成一体。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的联系日益密

切,促进了西域 社会进步,丰富了中原物质生活。

西域 管理西域: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管理军事 、政治,保护商旅往来,标志西域正式

归属中央政权。

东汉:明帝时班超经营西域,联系加强。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管辖西域。

西南夷:西南地区的数十个少数民族。武帝设郡;西汉末年,夷人起兵反抗;东汉初,重入汉朝版图。
百越:汉朝时,华东、华南地区越人的总称。温州称东越,两广称南越。武帝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
人员任来:秦汉之际,”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人”;三韩多次派人晋见武帝和光武帝。

朝鲜
文化交流:辰韩“嫁娶以礼、语言、称谓与秦相似,被人称为”秦韩”贸易往来:檀弓、果子马等输入中国,中国铜镜、漆器、铁制工具等输至朝鲜。
①人员往来:武帝 时,有30多国通过朝鲜“使译通于汉”;光武帝时,“倭奴国奉贡朝贺„„
西
光武赐以印绶经”。
日本

②贸易往来:中国铁器、铜器、丝帛传入日本。

越南:象牙、犀牛、珍珠输入中国,中国铁犁牛耕和水利工程技术在越南推广。

①路线:出玉门关或阳关往西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
中亚、西
陆路

②意义: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铸铁、井渠、造纸等技术西传。
亚、南亚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
丝绸之

①路线:从广东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


水路 孟加拉湾沿岸各国,最远达印度半岛南端。


②意义:加强了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安息:西亚大国,利用丝绸之路与汉频繁交往,通过水上丝绸之路在汉与大秦间转手贸易。
大秦
①处于陆上丝绸之路的西端,直接交往受安息等国的阻隔。
②人员往来:97 年,甘英受班超派遣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166年安敦使者到达东汉,
《后汉书》中有与欧洲直接往 来的最早记载。
③贸易往来:大秦间接地从海上同中国展开丝绸贸易。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八课时 秦汉时期的文化(考点8)
基础网络
统一性和多样
①秦朝“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汉朝独尊儒术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文化。 统一前提下
性的有机结合

②秦汉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化蓬勃发展,风格多样。
中外交流频繁:张骞通西域后,中亚、印度半岛文化流人。秦汉文化也广泛外传。
特点
先进:造纸术的发明、《九章算术》的问世、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居世界先进

影响:国外仍有人称中国人为“汉人”,称中国学为“汉学”。
气势恢宏:如万里长城、秦陵兵马桶、《史记》等。
武帝时的“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是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
天文历法

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世界公认最早。
①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日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东汉张衡

②发明制作可遥测千里外地震方位的地动仪,早欧洲1700多年。
数学:《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介绍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
志我国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反映了我国早期医学成就,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科技

:东汉著,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医学

名著

《神农本草经》
名医

张仲景:被称为“医圣”,所著《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东汉
华伦:被誉为“神医”,擅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麻醉药,早西方1600多年。
风格多样
发明:我国最早,西汉前期已有絮纸和麻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已知世界最早的纸。
造纸

改进:105年蔡伦用树皮等造出便书写、料易得、造价低的“蔡侯纸”。
外传:6世纪起,传至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中亚,并经阿拉伯传至非洲和欧洲。
特点

①董仲舒新儒学独尊于西汉,王充唯物思想弘扬于东汉,反映两汉两种截然不同哲学观点。
②佛教传人,道教产生,古代宗教发展形成新格局。
哲学
董仲舒新儒学:儒学为基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是核心,具有神学倾向;独尊儒术。
背景:当时神学兴盛,宗教发展,儒学神化,迷信大行其道。

王充唯物思想

①万物由客观的物质元气构成。
体现在《论衡》中
宗教
观点

②精神依存于形体,人死不为鬼,反对厚葬。
佛教:西汉末经中亚传入。明帝时传开。请来两位高僧,用白马驮来佛经。在洛阳传教建白马寺。 道教:东汉时,民间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结合而成。《太平经》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救
穷、自食其力。
①司马迁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人物传记为主,编年纪事为辅。
《史记》
②叙述了黄帝至汉武帝三干多年的历史。
史学

③体例严谨,内容丰富,有很高的史料和文学价值。
《汉书》:东汉班固写的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叙述了西汉一朝的历史。
赋:讲究排比,辞藻过 于华丽。西汉的篇幅较长;东汉的篇幅较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
赋》,班固的《两都赋》。
汉“乐府”诗:形式朴实,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深刻,我国文学明珠。
文学
陶塑:秦 陵兵马桶,整体表现了秦朝军阵的雄伟气势。奴婢伎乐俑,东汉成都说唱俑和洛阳杂技俑。
艺术

绘画:墓宝壁画、帛画、木刻画等,多有精品。画像石、画像砖,价值巨大。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九课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考点9)
基础网络

江南经济发展较快,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开发的地区从江南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扩展到岭南地区与闽江流域
江南农业的
开发表现

农业

南方耕地面积增加;耕作技术有很大的进步,施肥技术与牛耕、铁农具得到推广;
水利兴修十分突出;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的产量也大有提高。
三吴地区发展最快,逐渐成为富庶之地,洞庭湖、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有
较大的发展。
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主要原因

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他们共同开发南方,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一些统治者实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北方粟麦等作物南移
丝织业曹魏在纺织业中心襄邑,洛阳等地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
手工业

孙吴时,人们培育出“八辈之蚕”,产丝质量很高
蜀国盛产蜀锦,成都“机抒相和”,织锦业发达,蜀锦远销魏、吴,驰名全国
南方各地盛产青瓷,造型美观
南北朝时期,青瓷制作技术传到北方
制瓷业

北方不仅会制作青瓷,而且还制成白瓷
东晋南朝时,造纸技术有了进步,纸张白度增加,表面平滑,质地细薄。
纸的产量也更大,东晋后期,纸张逐渐代替简牍,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造纸业

北方的洛阳、长安,南方的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萎缩,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商业的发展
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
南方商业比北方要发达一些。

推行:曹操总结汉朝西域屯田经验,在许下屯田成功。以后魏、蜀、吴三国都实行过。
①招募流民,按军事编制,几十人一屯,开垦荒地,并设官管理。
做法

②屯田民享有土地使用权,按比例向官府交纳部分收获物。
485年,北魏孝文帝实行,前提是不触动官僚地主的土地占有利益。
①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给农民一定数量土地,奴婢、耕牛也相应受田。
内 ②土地不得买卖。


③官吏在任时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


④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丁男还要服摇役和兵役。
①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土地制度。

②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状况。

③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④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族人民的融合。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冶炼业

魏晋南北朝时期,冶炼技术有了进步,百炼钢工艺相当成熟,发明了灌钢法

评价:属封建土地国有制。流民与土地结合,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十课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考点10)
基础网络
魏晋刘微:运用极限理论提出圆周率的正确市场计算方法。
数学

①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早于外国近千年。
南朝祖冲之

②著《缀术》等书。
①北朝贾恩勰著,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齐民要术》

②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
科技

农学:
物的利用等。
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
地理学

①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作的注。
《水经注》

②以《水经》为纲,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流经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是
历史、地理和文学价值都很 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特点:崇尚老庄的思潮,用老庄思想解释易经,是为士族辩护的消极思想。
发展方式:清谈。为逃避现实,崇尚空谈,标榜虚无玄远。
魏晋玄学

主张:奉《易》、《老》、《庄》为经典、称为“三玄”,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
活动地和代表:洛阳为主,何晏、王粥、“竹林七贤”。
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成为地主阶级宗教。
萧梁:经典增 多,陶弘景吸取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道教教义,建起道教的神仙体






道教

原因: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说教为百姓找到精神解脱,也适合统治者需要。
①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压迫,安于现状。
佛教

危害

②统治者广修寺塔,施舍钱财,浪费了社会财富。
③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争夺劳力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
①针对佛教形神分离、形亡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
齐梁范缜
形存神存,体亡神灭。

②是我国朴素唯物主义的重大发展 反佛

《神灭论》
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从加强统治出发,先后灭佛。
特点:承上启下。
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
建安文学:建安时期,曹操父子等诗人写出 的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的诗赋。曹操《蒿
里行》
王粲《七哀诗》、蔡琰《悲愤诗》。

诗歌

陶渊明田园诗:向往农村生活,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归园田居》、《桃花源诗》。


骈文:追求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庾信的《哀江南赋》是佳作。
南方:缠绵婉转,多描写爱情,如《采桑度》等。
南北朝民歌

北方:慷慨激昂,有恋歌,也有牧歌、战歌,如《敕勒歌》、《木兰辞》等。
小说兴起: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以笔记形式记录铁闻趣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东汉末:成为一种艺术。蔡邕是著名书法家。
曹魏: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
书法

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兰亭序》、《黄庭经》是 其代表。其子王献
之造诣也极高,与王羲之合称“二王”。

绘画

三国: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


东晋:顾恺之画人物《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其代表作往往带有宗教色彩
石窟:山西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十一课时 隋朝和唐朝的建立到全盛(考点11)
基础网络
建立: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国号隋,年号开皇,都长安。杨坚即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派杨广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
①魏晋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融合,南北统一条件成熟。短暂的隋朝

统一 ②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隋统一的经济基础。
条件

③隋文帝通过改革,国力日强;加强军队建设,有了渡江作战能力。
统一南北


南北

④陈朝政治腐败,军纪松弛,不堪一击。
意义: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社会发展。
兴建两都:大兴城和东部洛阳,由文帝和炀帝令宇文恺兴建。
广设仓库:在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有洛口仓,含嘉仓。规模之大,积储之多,前所未有。
建设

605一610年,场帝开通水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贯通南北。
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是当时世界最早、最长的大运河。
开通运河

修筑驰道:炀帝为巡游。在北方修两条大道,改善了北方交通状况。
炀帝
表现:滥用民力、三征高丽、奢侈腐化、严刑酷法。
暴政

结果: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加之天灾严重,民不聊生,被迫反抗。
①611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起义。
隋的
②翟让、李密的瓦岗军及各地农民纷纷响应。
灭亡
③618年,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开国:618年,李渊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李渊即唐高祖。几年后全国基本统一。
时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
思想:吸取隋亡教训,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
成效: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
①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令臣下“广开耳目,求访贤哲”。
用人
②不避仇怨,不拘门第、民族,量才授职。
贞观
政绩
纳谏
③贤相房玄龄、杜如晦,名将李靖、李勋,谏臣魏征,人才济济。
之治

革新政治:在隋制基础上,进一步革新、完善制度。

经济
轻摇薄赋,劝课农桑;多次减免租税,兴修水利,促进生产发展。
戒奢从简,力倡节俭:不准修建台榭,禁止进贡珍奇宝货。

文化: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当权:高宗懦弱多病,武则天以皇后身份协助处理朝政 ,逐步掌权。高宗死后,改国号为周,成
为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武则
天的
政绩
破格用人
①创立“自荐”求官制。
统治
发展科举
②破格录用有才能的庶人,如名相狄仁杰、姚祟等。
成效: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
时间: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
①选贤任能。选拔德才兼备、年富力强者为相,如姚祟、宋景等;精简官吏,定期考核。
②大力发展生产。
开元
政绩
③限制佛教。裁汰僧尼,禁建新佛寺。
之治

④实行募兵制。

⑤大兴文治。发展科举,设集贤院,广聚学者。
成效:出现继西汉前期之后的第二个鼎盛局面 ——政治清明、国家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唐朝
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或“开元盛世”。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十二课时 隋唐制度的革新和经济发展(考点12)
基础网络

隋文帝确立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唐太宗进一步划分职权。

中书省:决策机构,草拟、颁发诏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审核政令。
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尚书省:行政机构,执行政令。
①既分工又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

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评价
②相权分为三,官品又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中国官制的重大变革,历朝基本沿袭。
创立: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完善:唐:贞观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
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时高官主持考试,后成定制。

①冲破世家大族断仕途的局面,抑制了门阀。

②扩大了官吏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知识分子通过考试参加了政权。
作用
③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④人才选拔和官吏任命权集中于中央,加强了集权,利于政局稳定。
措施: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田,军民不再异籍。


①与均田制结 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利于生产,增加了户口和税收,扩大了兵源,



也清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





②有益于国家的统—、富强和民族融合。




①增加军府数量,l3以上驻守关中,利于中央集权。





②兵将平时不在一起,将帅不易拥兵自重。


③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但出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军费负担加在了农民身上。



①随均田制破坏,府兵制失去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
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

募 ②因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兵士逃亡者多。


③贵族、官僚用府兵为私家役使,社会上耻为府兵。



制 唐玄宗为增强军力,实行募兵制。


①国家供给衣食,减轻了农民兵役负担,节省了府兵往来于路途的消耗,利于生产发展,

兵 评
国家得以建立强有力的军队。
制 价
②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率—支军队,兵将有隶属,导致军阀形成。天宝年间,


节度使自行募兵,形成军阀割据势力。
均田制:隋唐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
“民年五十,免役收庸”,开始实行以庸代役制。

隋:沿袭北周,
租指导思想:轻摇薄赋。



租:每年向官府缴纳—定量的谷物。




调:每年向官府缴纳—定量的绢和布。




庸:服徭役期限内,不去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不受年龄限制。



①农民有了地,生产时间也有保证,赋役相对较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
国家富强
作用
②赋税收入有保障,府兵制得到巩固。

①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 兼并盛行,政府支配地日减,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
持,财政收入大为减少。



②为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杨炎建议而实行。


①每户按资产纳户税,按田亩交地税,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


②—年分夏、秋两季两次纳税。

①使唐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 统—,赋税收入相对增加,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

政税收。

②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惟资产为宗,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③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扩大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
地位:我国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和进步。

①土地兼并不再受到限制,越来越严重。

②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政府又增加许多苛杂,农民负担更加沉重。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①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②前期统治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③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④对外政策较开明,中外经济交流频繁。
表现:圩田更普遍,烧山垦地现象也增多。
江南

①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
农业
开发

②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发展
农业发展
①大运河利于灌溉,唐设专官管水利,水利工程多,仅江南就超过六朝总和。
②创制筒车,发明曲辕犁。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唐中期开始收茶税。

官府手工业:规模大,分工细,产品供皇室、贵族、官僚和军队消费。


私营手工业:从事商品生产,作坊一般较小。


分布广:丝麻织品遍布全国,瓷窑分布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铁产地有一百多处。
规模大、产量多:造世界最大海船,过波斯湾须换小船;唐初仅洪州就造海船五百艘。

纺织:丝织品有十几类,每类又分许多品种,绫就有20多种。

分工细



品类繁
陶瓷:唐三彩,开辟了彩瓷道路:青瓷中的秘色瓷,唐时已出现。

冶铸:遍用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技艺高
造船: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
丝织:发掘的丝织品吸收了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交通: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商船往来不绝。

隋:仍铸五株钱。

货币统一
唐:高祖“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成为以后历代货币的范式。

< br>①固定交易场所叫市,有官员管理物价、税收;市中有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的邸店.也
市场

有专营货币存贷的柜坊,这是最早的银行雏形。
发达

②店 铺不能任意扩大,市的买卖受时间限制,唐后期有夜市。农村和偏远地区:有定期举行
的草市。
①隋唐两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商业大都会。
长安

②长安有坊、市、市分东西两市,各有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集四方珍奇。
洛阳

③武则天时于洛阳引漕渠开新潭。“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


①长江流域东西两中心。
旺 扬州
②扬州是江南物产的集散地,各国商人在此云集。唐后期,扬州成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成都
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
③成都物产富饶,有“扬一益二”之谚语,工商业地位重要。
社会生活
原因:中外交流、边疆与内地交往频繁,各族各国生活习俗渗入中原地区。
影响:导致社会生活发生较大变化,出现兼容并蓄、多姿多彩、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十三课时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对外关系(考点13)
基础网络
①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政权,以畜牧业为主开发边疆。
原因

②交通发达,中原和边疆往来频繁,促进边疆经济文化发展。
③中央王朝统治者推行开明民族政策,在边疆设机构,加强管辖。
④疆域辽阔,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
①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后逐渐向东迁徒。
崛起

②6世纪中期建突厥汗国,统一西北地区,中亚各国归附。
③是沟通中原和中亚贸易的桥梁。


分裂:隋初被隋打败,分为东西突厥。
隋末强大,中原动乱,不断南扰。贞观初灭亡,被唐军大败,颉利可汗被俘。



东突厥

唐政策:设都督府管辖,全其部落,顺其土 俗,仍以突厥贵族为都督。授入朝的首领以官

职;归还颉利可汗家属,赐其良田美宅。
分后

太宗: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设安西都护府,辖高昌故地。
情况
西突厥

高宗:大破而亡西突厥。

武则天:置北庭都护府。辖西突厥故地,后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①7世纪初在色楞格河一带逐水草而居。受突厥汗国奴役。

兴起

②东突厥灭亡后。南移附唐,太宗任其首领为渤海都督府都督。
③天宝间,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受唐册封怀仁可汗。


与唐
①安史之乱,助唐平叛;肃宗始,几次同回纪可汗和亲。



交往
②随经济发展,部分贵族兴建官室、城邑,逐步定居。


①西迁至今新疆的——维吾尔族的祖先。

8世纪后期改名回鹊,9世纪中期汗国瓦解,西迁
②西迁至今甘肃的——裕固族的祖先。
③还有的西迁至中亚。



渊源:分布在松花江、黑龙江流域,渔猎、放牧为生。7世纪中期后黑水和粟末两部强大。
靺鞨

黑水靺鞨:8世纪前期正式划入唐版图,唐设黑水都督府,任期首领做都督。
栗末靺鞨:大祚荣7世纪末建政权。开元初,受唐为渤海郡王,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栗末以南海为号 渤海也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①7世纪前期,云南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最南边的南沼逐渐强大,建立政权。
南诏

②8世纪前期,南沼首领皮罗阁在唐玄宗支持下统一六诏,玄宗封其为云南王。
①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统一

②为巩固统治,他仿唐设官府,建严密军事组织,制定酷法,令人创制吐蕃文字。
①贞观前期 ,松赞干布向唐遣使。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公主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
吐蕃

唐蕃
术、医药书籍。唐蕃结为姻亲之好。
关系

②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
③9世纪中期,唐蕃会盟,规定“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交通
陆路:长安出发东达朝鲜,西通印度、伊朗、阿拉伯和欧非许多国家。
①登州、扬州出发,可达韩国、日本。

发达

水路

②广州出发,经马来半岛、印度,可达波斯湾。


政策鼓励:唐政府鼓励外商来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通婚、任官。
①新罗人留学唐朝最多,崔致远最著名。
往来
②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

①立国参用唐制,设国学、教儒学。

②从唐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等手工业技艺。
影响

③喜读唐诗,许多文人会写唐诗。
④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遣使隋唐:隋时互遣使,遣唐使十多次。
往来
贸易频繁:日本出土大量“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奈良时的银币。
日本
①大化改新由留学回国人员策动,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

影响
②都城建造完全依照长安城的样式。

③律令大体采用唐律,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材,祭孔礼仪隆重。


①贞观时,天竺一再遣使来唐,送来郁金香、菩提树。
以佛教为纽带


印度半岛
②中国创的十进位记数法推动了天竺数学的发展。
(天竺)
③玄奘和义净在中印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

①隋时已互遣使节。

波斯
②唐时,波斯遭大食侵扰,其王及儿子先后来华求援。
③波斯商人在中国开设“波斯店”。

西亚
①唐高宗时,开始遣使中国,持续了一个半世纪。


大食
②中国造纸术唐时传到大食。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欧非
①唐与东罗马有使节往返。
②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传人中国,唐的丝绸、瓷器大量运往欧洲。

第十四课时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考点14)
基础网络
①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②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氛围。
原因
③各族交流、融合,增添了多民族色彩,和亚欧洲频繁往来,得以吸收外来的优秀成分。
④承扬传统文化,尤其是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雕版印刷术:隋唐已有雕版印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我国最早发明
火药:唐中期,有配方记载;唐末,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天文历法:唐天文 学家僧一行的《大衍历》较准地反映了太阳运行规律,表明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
成熟。他还是世界上用科 学方法实测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科技

唐医学家孙思邀的《干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有许多创见。
医学

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长安城:设计合理,规模宏大,体现了当时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
建筑

赵州桥:隋工匠李春设计建造,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政策:三教并行(尊道、礼佛、祟儒),不排斥外来宗教。
道教:地位居佛教之上,玄宗时极盛。原因:唐宗室奉老子李耳为祖先。
宗教

盛行
佛教:广为流行,武则天时备受宠遇;渐趋中国化。





伊斯兰教、景教等外来宗教,唐允许它们建寺传教。
韩愈:推崇天命论。为维护封建统治,用儒家天命论和封建纲常反对佛道观点。
柳宗元:反对 天命论。天地无意志,不能赏罚;帝王受命不于天,于其人;历史发展非圣人意.势

哲学
也:

刘禹锡:反对天命论。人能胜于天,人们解释不了不合理现象,就不得不归之天命。

官学:京师有国子学、大学,地方有州学、县学,主要学习儒家经典。专科学校有律学、书学、教育


算学等;
私人讲学:很盛行。
地位: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古典诗歌在唐代进入黄金时代,流传下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初唐: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
唐诗

①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王维,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诗歌成就最大



发展
盛唐:
②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成就最高。
阶段
中唐:白居易倡导诗歌反映生活,讽喻诗《新乐府》是其代表。
晚唐:杜牧、李商隐别创新格,咏史诗感人至深。
地位: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塑造的佛像,绘制的壁画。
敦煌莫高窟
地点:现甘肃敦煌的鸣沙山崖壁上。


时间:一千多洞窟,隋唐时的占十分之六七。
绘画:隋朝的展子虔和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
①初唐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受王羲之影响。
艺术

②盛唐颜真卿创“颜体”,气势雄浑,《颜氏家庙碑》是其代表作。
书法

③中晚唐之际的柳公权与颜真卿齐名,创立“柳体”,《神策军碑》是其代表作。
④“草圣”张旭和怀素是唐代草书大家。
①隋代九部乐,唐代扩充为十部乐,《秦王破阵乐》著名。
乐舞

②舞蹈分健舞和软舞。唐玄宗创《霓裳羽衣舞》。
③受西域和邻国影响,风格多样。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十五课时 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和中期改革(考点15)
基础网络
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年号建隆,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即
宋太祖。
目的:改革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①解除石守信等禁军主将的兵权,继而又削减节度使实权,使其徒有虚名。
集中
②分 统禁军,直接对皇帝负责。又设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统领军队;统领军队
的将帅却无调兵权。使其互 相牵制。
强军权

③立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驻地,但统兵将领不随军调动,防止武将专权。












④强干弱枝,内外相制。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禁军半数拱卫京师,一半< br>中
驻守各边。
①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依次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宰相权


集中
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



行政权

②派文官任知州,并在各州设通判加以监督,直接向皇帝报告。各州公文必须由知


州和通判联署才有效,使其互相牵制。
集中财权
①地方赋税留小部分地方开支,其余全由各路转运使运送中央。
和司法权

②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审核。

积极: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积贫积弱的祸根
②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③地方财政困难。
严格程序: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最后录取由皇帝直接掌握。

发展
完善方法: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


科举
增加名额:太宗在位20多年,科举取士近万人。


①为地主阶级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

消极
①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大。
作用
②扩大了统治基础,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土地
①原因:“不抑兼并”的政策加速土地集中。
兼并
②结果:阶级对立,“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① “分化事权”为防止文官武将专权,结果形成冗官。


冗官


冗兵
②募兵、养兵造成兵员剧增, 扩编后的军队素质低下,临阵多败,形成积弱局面。



冗费 ③冗官、冗兵造成国用大增,辽和西夏又要大量银绢,入不敷出,形成积贫局面。
农民反抗:仁宗时,农民起义不断,遍及中原。




外患:辽和西夏威胁。










改革目的: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摆脱危机,统治集内部一些人提出变法主张。
①1043年,宋仁宗任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以改革时弊。
开始

②范仲淹提出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仁宗大部采纳,施行新政。
庆历
新政

内容

整顿吏治: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限制恩荫做官,加强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
其它:裁并州县,减轻摇役,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
开始:1069年,宋仁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后以20%的利息偿还。

青苗法

作用:既可限制高利贷盘剥,又可增加政府收入。

应服役而不愿服的,按贫富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募役法

作用: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农田水利法:鼓励兴修地方水利,开垦荒地。

理财

重新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税赋,官僚、地主不例外。
方田均税法

作用: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
措施

在东京设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市易法

作用: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也增收。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将农户编为保甲,保丁农闲练兵,平时种田、维持秩序,战时编入军队作战。













结果












































作用:利于控制人民和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减少了军费开支。
把禁军固定在一定辖区,由固定的将官加以训练
将兵法
作用:口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
措施


改革科举:废明经诸科,进士科考经义、时务策,设明法,考律令、断案。
教育
教科书重编,内容为儒家经典:成绩优秀者可直接授官。
整顿太学
作用:使学校成为为变法造舆论和育人才的地方。

①财政收入大增。
效果

②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
一定程度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军事
③军事实力有所增强。

表面: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
原因

关键: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失败

神宗死后,保守派司马光做宰相,新法废除。
评价:
变法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 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运动,王安石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
治家、改革家。
保甲法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十六课时 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考点16)
基础网络


势力发展:逐渐学会种庄稼、织布、建造城郭房屋,部分人开始农耕。
唐末

原因:一些汉族农民为避战祸迁到长城以北,与契丹人杂居相处。



①统一各部;提倡农业,逐步接受汉族封建文化。


②916年称帝建契丹国,都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
西
③在位期间,契丹创制了文字。

10世纪



得到幽云十六州,后来,改国号为辽。












①中央设南面官和北面官。
②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沿用唐以来官制,统治汉人和渤海人。
蕃汉分洽

③北面官由契丹人担任,权比南面官大,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太宗
目的:夺取幽云等州
①包围幽州城,并在高梁河激战辽援军,宋军大败。
两次
情况

②几年后,再次征辽,大部被歼。从此转攻为防。
北伐

影响:宋确立“守内虚外”政策,主力转向防范和镇压人民,反映了统治者的虚弱。
背景:1004年,辽军逼近东京。宋真宗在寇准催促下亲征,宋军大振。辽提出议和。
时间:1005年。
;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
澶渊
内容:北宋送给辽“岁币”

之盟

影响

①宋辽对峙局面形成。一个世纪内,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②边境安定,贸 易兴旺,使者往来,加强了汉与契丹的友好关系,促讲了民族融
西
合。


渊源:党项是羌族一支,唐中期以来居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过游牧生活。


建立:1038年,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兴庆。夏在宋西北,史称西夏。


政制:仿效唐宋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推行科举制,选拔官
吏。
文字:元吴命人依照汉文楷书字体,创制了西夏文字。
原因:元吴称帝后,与宋不断交兵,双方损失严重,元昊请和。
宋夏
实现:1044年双方订立和议

①北宋封元吴为夏国主;元吴取消帝号,对宋称
和战

臣。

②北宋送给西夏“岁币”,双方重开边境贸易。
意义:从此以后,宋夏之间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起源:女真由黑水发展而来,长期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一带。

发展

北宋中后期,完额部强盛,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1114年,阿骨打抗辽取得初步胜利。


建立:1115年,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建金。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猛安谋克制度:基本社会组织,既是军事组织,也是地方行政组织,平时生产,战时作战。
辽:政治腐朽,剥削苛重,各族人民不断反抗。
背景

金:国力迅速增强,不断兴兵攻辽,削弱其力量。
金灭、
灭辽

情况:宋金联合夹击,l125年金军俘辽天柞帝,辽朝灭亡。
辽北
①金灭辽后两次攻宋。北宋军民在李纲领导下多次击退金兵,但统治者没有抵抗决

灭北宋

心。

②l127年,东京被攻破,金俘获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1127年,赵构在应天称帝,后定都临安,年号建炎,史称南宋。赵构即宋高宗。
原因:金军控制北方大片土地,把汉人掠去服苦役,甚至当作奴隶出卖。
宋初
北方人民抗金义军十分活跃,著名的有八字军。

抗金
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被称“岳家军”,是抗金力量的中坚。
情况

岳飞
战例:1140年,郾城迎击冗术取得大捷,乘胜进逼开封。金军准备撤

抗金

退。


结果: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命岳飞班师,

以“莫须有”罪名将其杀害。
时间:1141年。
绍兴
①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归金朝统治。
和议
内容

②南宋对金称臣,向金输纳岁币。

作用:使宋金对峙的局面确定下来(金后来迁都燕京,改名中都)。

耶律德光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最初:居住辽河上游一带,过着游牧和渔猎生活。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十七课时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考点17)
基础网络
①12世纪中后期,铁木真经十多年战争,打败各部,结束混乱,统一了蒙古高原。
②1206年,他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被推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
发展:成吉思汗发动征伐战争,西到中亚、俄罗斯,
①1234年蒙古灭金,后又招降吐蕃,征服大理。
结果:疆域辽阔,今新疆、西藏、云南,
元朝
②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 燕京,称为大都。
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

的统辖之内。
统一
统治中心向中原转移。忽必烈即元世祖。
蒙古兴起

全 国
③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

④南宋大臣文天祥坚持抗元,被俘后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
统一 ①汉族大量迁居边疆,带去先进技术;边疆各族大量迁人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加强民族融
多民
合。
族国 ②辽金时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融合,在元朝被视为“汉人”。
家的 ③唐以来迁人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与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通婚,
发展
在元朝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④西藏正式成为元朝行政区。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台湾)的管辖。
中央
①中书省和枢密院分别为最高的行政和军事管理机关。
行省
官制

②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
制度

行省
①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其余地区设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
制度

②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原因

①政治腐败、徭役沉重和经济掠夺,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②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最终导致农民大起义。
灭亡:
爆发:1351年,刘福通领导三千余人起义。义军头包红巾,称为红巾军。各地纷纷响应。
红巾军起义
①刘福通转战数年,遭元军镇压而失败。
结果

②朱元障在抗元中强大。1368年攻占大都,灭亡元朝。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十八课时 五代、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考点18)
基础网络
情况:11世纪中期,北宋毕异创造活字印刷术。
外传: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和欧洲,早欧洲四个多世纪。
外传:13世纪传人阿拉伯和欧洲各国。


指南针
意义
①用于航海,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②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13世纪传人阿拉伯,后由阿
火药
北宋:在东京设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

拉伯传入欧洲

南宋:发明管形火器“突火枪”,从而开创了战史新阶段。



《营造法式》:北宋末年李诫编,详细说明建筑材料、结构和式样,并配精致图样。

建筑
佛教寺塔:辽:河北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是木结构的杰作。

卢沟桥:金代建成,坚固实用、美丽壮观。

①百科全书式著作,北宋沈括著,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的科技成就。
《梦溪笔谈》
②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天文历法:元代郭守敬创制简仪、高表等 天文测仪器。主持编定《授时历》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比
西方早300年。
宋代哲学,又称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朱熹

宇宙万物,“理”是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材料,是第二性的。
观点

理由: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存天理、灭人欲
评价:把天理和人欲对立,实则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①北宋兴起,南宋大盛,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著名。
教育:书院
②按封建伦理培养德行:鼓励讨论、辩难,自讲心得,风气活跃。
①北宋司马光编撰,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②始战国,终五代,记述1300多年历史。
史学:《资治通鉴》
③取材重在历代政治兴衰,意在使君主借鉴经验教训。
南唐
前期:主写宫廷生活,风格柔靡。
李煜
后期:亡国之作为主,抒发国破家亡的愁苦之情,哀婉感人,艺术成就很高。
苏拭
①感情豪放,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给词注入强劲生命力,是宋词中豪放派的创始者和主要
表。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其代表作。

柳永:反映市民生活,市民气息浓,流传很广,代表作为《雨霖铃》等。

①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明白有话,生活气息浓。

李清照

②流落南方后,渗透忧伤感情,也有怀念中原故土的。

①承扬苏拭的豪放词风,思想和艺术水平很高。

辛弃疾

主张抗金

②悲痛山河分裂,时代气息浓,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哲学
理学

陆游:有感慨国事的豪放之作,也有婉丽飘逸之作,《钗头风》缠绵徘侧,一往情深”
①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与唐诗、宋词并称于文学史。
②元杂剧把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熔于一炉,是独具民族风格的综合舞台艺术,产生韵文、

散文组合的文学剧本。

③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是北方的流行歌曲。
④关汉卿是杰出代表。揭露封建统治,同情受压迫人民。悲剧《窦娥冤》是其代表作。






活字
印刷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十九课时 明清专制制度的加强的明朝的灭亡(考点19)
基础网络
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定都应天(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①废除远相制度,中央大权分属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空前强化:
中央 ②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掌管军队但无调兵权;兵部可调兵,但不能指挥作战:
调整
遇有战事,兵部奉旨调兵,统军将领由皇帝临时任命。
官制
三司互相牵制
地方三
①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管民政和财政。

大权统归中央
司分权
②设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管监察司法和军政。

君主
①内容集中,条理分明,增加了经济立法。

专制
《大明律》
②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充分体现君主专制意志。

加强
加强特 太祖:授权锦衣卫掌管缉捕、刑狱、监视、侦查、不受司法部门管辖。

务统治
后来:先后设立东厂、西厂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皇帝直接控制。


箝制 ①八股取士:试卷只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只准用程朱理学的释经观点,不许发挥个人

见解,文体严格规定为,八个部分。
知识

分子 ②大兴文字狱:士人动辄获罪、遭到屠戮。

诱因:太祖死后,即位的建文帝采取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

靖难
战况:1399年,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南下。1402年攻破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之役
结局
①1402年,明成祖朱棣即位。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
②1421年,北京城全部主体工程建成,朱棣正式迁都北京。

明初:东北女真人的建州等部,归奴儿干都司管辖。

努尔①建州女真首领,统一女 真各部,建立八旗制度(按军事组织编制,兵民合一),

满洲
哈赤 八旗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

兴起
②1616年在赫图阿拉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③为反抗民族压迫攻打明朝,占辽东70余城,迁都沈阳。
明后期

①继努尔哈赤位,继续对明的攻势,并联合蒙古各部。

皇太极
②1636年,改国号为清,后又改族名为满洲。皇太极就是清太宗。





入关进京:1644年,吴三桂降清。多尔衮入关,打败大顺军,进占北京。顺 治帝迁都北京。
清朝
剿杀义军:清军南下剿杀农民军。北方地主、官缭纷纷迎降,勾结清军,镇压农民军。
统—
①南方一些明朝遗臣先后拥立皇族建立政权,史称南明。
灭亡南明
②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清军陆续灭掉南明小朝廷,基本统一中国。
清初:沿明制,设内阁六 部,但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
军国大事由其决定,皇权受限制。
从议政
目的:加强皇权。


处到军
组成:军机大臣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


机处
雍正
权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设军
结果: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地方军政首脑也直接听命皇帝。议政处名存实


机处
亡,乾隆时撤销。


标志: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目的: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文字狱
实质:文化专制政策。
危害:造成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二十课时 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点20)
基础网络
时间: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全国推行。
内容: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
一条
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鞭法
货币
①纳银代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意义

地租
②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趋势
更名田: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人所有。
加强
固定丁税丁数: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为准,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内容:雍正帝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摊丁入亩
意义:废除了人头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鼓励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①棉花种植在明代由江南推向江北。
②明代引进玉米和番薯,清代推广,使贫瘠土地得到利用 ,粮产大幅提高。这对养活众多人口。腾
出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业商品化,有重要意义。
原因
农业
生产
发展
③清前期,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①工具革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如明代嘉兴使用“纱绸机”,“制造尤工,擅绝海内,”
②生产技术提高,增加了产品种类,如双色套印技术广泛流传,出现多种颜色的彩色印刷品。
③分工细密促进了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如江南“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景德镇瓷业
手工业

有十几道工序。
④规模扩大,产量大幅提高。明中后期,佛山冶铁业每炉场一天可出铁六七千斤。
⑤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明中 现象: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并在江南发展成独立的手工业工场,如苏州丝织
后期 “机户”拥有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雇用机工生产。
出现
实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①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分工细密。
资本
清代发展

②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主义
总体评价:发展十分缓慢。末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萌芽
①农民遭残酷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
受封建
②地主商人赚的钱多用于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制度严
重阻碍
③国家设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严格限制手工业规模。
④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几次禁止海外贸易。

①市场扩大,两百多种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
商业
②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还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
繁荣
③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内容: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闭关
①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政策 结果
②极小的外贸份额难以促进工商业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影响
③由于长期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二十一课时 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考点21)
基础网络
特点: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前期最终奠定,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
蒙族:散居内地的与其他民族逐渐融合。草原上的分为鞑靼、瓦剌等部,各自为政。
明 永乐年间:鞑靼、瓦刺先后接受明封号,北方相对安定。
蒙明关系
明中期:修缮长城。加强驻兵以防蒙古兵,但瓦剌骑兵曾直抵北京城下。
蒙疆 明后期:鞑靼俺答汗与明修好,明封他为顺义王,恢复封贡互市。和好几十年。

地区 明末明初:蒙古分为漠南、漠北和漠西三部。清入关前,漠南已归清,后其余各部也臣服。



西
①噶尔丹称汗后,占据天山南北,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
粉漠
准噶尔部
②清与之进行约70年的斗争,于1757年粉碎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 统一天山北
路。
割据势力
③清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掌管蒙古各部军政大权。

①1757年。天山南路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平定回部
②清军迅速将其平定。1762年设伊犁将军,统管整个新疆地区。
叛乱
土尔扈特部回归:漠西蒙古一支,原西迁伏尔加河下游,1771年在渥巴锡率领部下回归。
明时称乌思藏,设卫所。用藏族人任各级官吏,赐给印信,管理藏族事务,征收贡赋。

内容:酌情封赐各教派首领,各级僧官也由朝廷任免,法王是最高僧官。
建僧官制度


作用:整个明代,西藏各教派势力都一心拥护中央政府。
西藏
顺治:清入关前,五世达赖统一全藏。清入关后,正式赐封“达赖喇嘛”。
地区
册封达赖班禅

康熙: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设置驻
时间、职能:雍正时期.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藏大臣
意义:标志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
土司
实行:元朝实行,明朝沿袭。
制度
①在西南设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当地首领任土司长官,允其世袭。
内容
②土司长官必须忠于朝廷.按时交纳贡赋。
西南
释义: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朝廷派遣流官直接统治的变革。
地区
改土
①永乐年间两个宣慰司叛乱,平定后明改设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成省级行政单

归流
位。

②西南绝大部分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
①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历时八年,为大规模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

②1726年.雍正帝在滇、黔、桂、川等地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

意义:加强了对西南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纷争状态,促进了各族
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①郑成功收复后一直处于郑氏子孙的统治之下。
实行

台湾
②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打败郑军,郑克朗投降,台湾纳入清版图。
③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加强了台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海防。
清代行政:全国划分18个省、5个将军辖区、两个大臣辖区,共21个省级行政区域和蒙古盟旗等。





分别设置总督、巡抚、将军、办事大臣.进行有 效管理。中央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
务。
郑和
目的:宣扬国威,加强海外联系,满足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情况:成祖派遣,1405— 1433年先后七次,达30多国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
下西
岸。


①空前的主动外交,其规模、时间、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
















②比欧洲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郑和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评价


③目的不在外贸,不计经济效益,造成国家巨大负担。随国力衰退而悄然结束


华侨开
①唐朝开始,我东南沿海很多人到南洋谋生,郑和下西洋后更多。他们定居南洋诸岛,
成为华侨。
发南洋

②他们带去先进技术和工具,同当地人民一起,为开发南洋作出重大贡献。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①元末明初,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
戚继
背景
②明朝中期,朝廷误以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私人海外贸易受到严励限制,于是

光抗 沿海奸商与之勾结,共同抢掠分赃,倭患愈演愈烈。

情况
①受命浙东抗倭,在台州九战九捷。
②后赴福建、广东、与俞大猷合作,于1566年基本肃清倭寇。

葡萄牙殖
①16世纪开始,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②1553年,托言船损货湿借地晾晒,经行贿后获允上岸。
民者租占
③又买通澳门守将,获准每年纳银500两,租借为暂居贸易地。
澳门
此后,擅筑城垣和炮台,设置“自治”机构,任命官吏,派驻军队,强行租占。
郑成功收
①明末,荷兰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打败殖民者;第二年,台湾回归祖国。
复台湾
②郑成功祖孙三代在台湾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
①明清之际,清军主力入关,东北边界空虚,沙俄乘机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
背景
②清政府一再要求俄军撤出中国领土,俄军置若罔闻,且继续增兵,扩大侵略。
雅克萨
战况:1685年和1686年,康熙令清军两次进攻雅克萨,俄伤亡惨重,被迫谈判。
反击战
结局:1689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 包括库
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第二十二课时 明清时期的文化(考点22)
基础网络

①科技取得新成就,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
②理学走向极端,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应运而生。
承古萌新

特点

③市民文学蓬勃兴起,戏剧和小说成为文学主流。
④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编纂大型图书的成就突出。
⑤西方传教士东来,使中国人了解到超过自己水平的外来文化。
①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 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
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②徐光启《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较完整的农学体系,还介绍了欧洲
科技

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③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是地理学巨著,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欧洲两世纪。
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被誉为“中国l 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①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明朝
思想
②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李蛰
评价:反封建的思想先驱,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有民主性色彩。

思想




明末
③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清初
①认为“气”是物质实体 ,“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

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

王夫之
②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否定理学的形而上学。
③用发展眼光看历史,认为历史有规律,政治要“趋时更新”。
元末
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人物塑造出色。
明初 ②施耐庵的《水浒传》是首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塑英雄,颂起义。
明: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浪漫气息浓郁的长篇神话小说,反映人民蔑视封建,敢于斗争。

①激烈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震动当时学术界。
对晚清民主思潮
黄宗羲
②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③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兴起有一定影响。

①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合实际的学风。
顾炎武
②把书本知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写出《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
文学

①曹雪芹的《红楼梦》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


②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以揭露科举腐败为主,是优秀的讽刺小说。
③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借妖狐鬼怪批判封建社会,是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明成祖时解缙主编的类书,两万多卷一万一千多册,辑入图书七八千种。
类书
《永乐大典》
:清代官修,一万卷,我国现存最大类书。
丛书
《古今图书集成》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四库全书》:乾隆时纪陶主编的我国最大丛书。
①16世纪后期,意大利耶酥会传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华,西学东渐开始。
西学
②利玛窦宣传西方科学,获准留居北京传教。
东渐
③利玛窦等传教士把天文、数学 、地理、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西方著作介绍给中国,又把中国儒
学和道家学说介绍给西方,为中西文化交 流作出突出贡献。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中国古代史基础网络



第一课时 夏商周的更替和政治制度(考点1)
基础网络

建立:禹建夏朝,启继承禹 的王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国家机构。中国进入奴
隶社会.

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


统治

中心:今豫西、晋南。
灭亡:桀王暴虐无道。商汤讨桀灭夏。
时间:从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稳定:盘庚迁殷,从此稳定。商朝由此又称殷朝。


灭亡:纣暴,武王伐纣,战于牧野,商兵导人商都,纣王自焚。
建立:武王灭商后建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
性质:国有土地制度。
内容:一切 土地属周王,周王将其分赐诸侯臣下,让其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并交

井田制

纳一定贡赋。奴隶主强迫奴隶集体耕种。

作用:奴隶制国家的基础。

西
性质:奴隶制国家的行政制度。


西周



①周王将土地和人民授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后裔,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分封制

内容

②诸侯要服从周王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周初重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宋。
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衰落: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赶走周厉王。王室衰微,诸侯不朝贡,战争连年。
灭亡:公元前771年9犬戎破镐京,杀幽王,灭西周。第二年,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第二课时 夏、商、周的经济(考点2)
基础网络

作物:“五谷”在商周时都已种植,甲骨文和《诗经》有记载。
农业

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制工具,青铜工具极少。
肥类:粪肥、草木灰、绿肥。
畜牧业:商朝饲养的家畜很多,用于食用、拉车、祭祀。
地位:商周手工业主要部门,三代因此被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

商:官府垄断,作坊集中在王都。
情况:夏量少,商周繁盛

①东方奴隶制的典型。

西周: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大。
②奴隶制文明的基础。
工玉器:商代雕刻精美,数量多,仅妇好墓就出土七百多件。



陶瓷:商周遗址里出现原始瓷器。
漆器

①河姆渡遗址出土有红漆碗。
②商周漆工艺大量用于造车装饰。

商业
商业

①商民善经商,于是后世将经商者称为“商人”
②商朝以贝为币,商都商业繁荣。
交通
交通:商周时建立了邮释传递制度。
城市
都城:全国政治、交通中心。商业都市。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三课时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考点3)
基础网络
①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特征

②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民族不断融合。
时代
①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特征

阶段

②战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③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背景:周王东迁后,王畿之地只剩洛阳周围二百里。诸侯不听命,不朝贡。
目的:取得更多的土地和人民,支配其他诸侯国。
基础:管仲改革,“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成为东方强国。

经过:用“尊王 攘夷”旗号,联合黄河中游诸国,北御夷狄,南制楚蛮,成为霸


齐桓公称霸
主。


标志: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王室代表承认其中原霸位。


①公元前7世纪后期,城濮之战晋国大败楚国,大会诸侯,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概况
晋楚争霸


②公元前6世纪初,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

吴越争霸:两国先后在南方称霸,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是春秋后期霸主。

实质: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①加速了奴隶制的衰亡,为社会发展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影响

②争霸形成了局部的统一,为大统一奠定了基础。

③战争在客观上加速了民族融合,为华夏族形成奠定了基础。

背景: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大权。

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晋国韩、赵、魏三家大夫被封诸侯,正式分晋。

七雄格局形成
经过
田氏代齐:后来,齐国大夫田氏废掉原姜氏而为诸侯。

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

兼并持色:战争更为频繁,政治格局变化无常。

秦国独霸
①公元前3世纪以后,东方各国衰落,秦国无敌于天下。
②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大胜赵。这是战国时规模最大、杀伤员多的战役。
分布:北方有匈奴、东胡,西方有戎,南方有越等。
民族
主要方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
融合
影响: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使用:西周末已用铁器。春秋战国铁农具逐渐普遍使用。
工具
意义: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农业

牛耕:提高了耕作效率,是我国农技史上的动力革命。
水利
春秋:楚相孙叔敖修芍陂。
战国:秦国蜀守李冰修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修郑国渠。

冶铸业划时代发展:铸铁柔化技术早欧洲两千年以上。
冶铸
青铜工艺创新:莲鹤方壶精美绝伦,是春秋中期的珍品。金银错技术和雕铸艺术


使青铜器皿更为精致美观。
漆器:战国出现采用夹纻技术的精巧漆器。

纺织:麻布纤维相当细密,长沙战国楚墓出土有实物。

手工业
其它
济 各业
煮盐: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和四川井盐都已开发。
酿酒:能用曲造酒,这是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

内容
战国时期出现的手工业工艺专著。
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考工记》

价值: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地位重要,当时世界上也独一无二。
特点:各地土特产品交流,中原市场有南方象牙、北方马、东方鱼盐和西方皮革。
商业
城市:齐临淄、赵邯郸、楚郢。各国政治中心,同时也是商业中心。


①原因:由于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大量荒地被开垦,出现许多公田以外的私田。
井田制
②表现: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交给国君,并采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
经济基础

式,种田的人转变为封建农民,私田主人成为封建地主。
瓦解


③结果:战国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大部被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

特点:用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将封建土地所有制法定下来。

春秋: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都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原 因:新兴地主随经济、政治势力壮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

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各国变法
代表:魏李悝变法、楚吴起变法、秦商鞅变法。
(上层建筑)
结果:在变法运动中,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
开始: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人,开始变法。
战国

①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奖励军功,按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


④“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⑤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郡县。

⑥明法令,实行法治。


作①废除了奴隶主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
用 集权。
影②变法后,秦国逐步强盛,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响 ③变法措施在秦国延续下去,法家思想在秦国占统治地位。
④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有消极影响。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四课时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考点4)
基础网络
①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
道家创始人,春秋晚期人。

②对立双方相互依存并且不断相互变化。
老 子

政治主张:“无为”,反对严刑竣法
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春秋晚期人。
含义:孔子解释为“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核心部分

评价:以爱人之心调谐人际关系。古典人文主义。
“贵贱有序”。
学说
政治倾向:保守,维护周礼,
孔 子
教育:“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官府、贵族垄断的局面,平民子弟也可受教育。

典籍:编订和整理《诗经》、《尚书》、《礼》、《易》、《春秋》。
影响: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


原因:各学派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不同。
派别:儒、道、墨、法等、儒、墨最有实力,道家其次。
墨家学派创始人名瞿。战国时期人。
墨家
兼爱:爱一切人,不分阶级差别同等地爱。
墨子
战国时期 主张 非攻:反对一切战争。特别是不义战争。
代表平民利益


百家争鸣 尚贤: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①施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发展孔子学说
孟子 ②“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和“虐民”、“暴民”。
③给农民一定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儒家
代表
认识:自然有规律,“天有常道,地有常数。
荀子
具有唯物思想
主张:“制天命而用之”,造福人类。
道家
①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
庄子
②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现象。
认识:历史向前,今必胜古。应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必遵循古代传统。
法家
特点:法治对象是臣民。国君以外,不论贵贱都要受法约束。
韩非
主张:以法治国
评价:有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
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内容:各诸侯国的民歌和西周宫廷乐曲歌辞、宗庙祭祀舞曲。西周至春秋中叶共305篇。
意义: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对后世影响大。
①用楚国方言和南方民歌形式创出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屈原
文学
②写了许多优秀诗篇,《离骚》最有名、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
特点: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游扬雄肆。
诸子
孟子
论例:用舍鱼取熊掌说明舍生取义道理。
特点:文字优美,想象丰富。
散文
庄子
名篇:《秋水》、《逍遥游》等。

①绘画成独立艺术。长沙楚遗址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艺术
②青铜器装饰由图案发展为完整画面。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刻画着多种场面。
③音乐水平很高。湖北随州出土了全套青铜编钟和其他乐器。
①《春秋》作了世界上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天文历法
②春秋时历法已成固定系统,基本确立19年7闰原则,比西方早160年。
③战国时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科技 物理:《墨经》有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写
得很系统,被称为“《墨经》光学八条”。
名医扁鹊:“脉学之宗”。用望、闻、问、切法诊断疾病, 切脉是主要的。四诊法成为中医传统诊病法。














辩证思想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五课时 秦朝的统治(考点5)
基础网络
②社会:长期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①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东方任何一国。
主观
②赢政广用外来人才,部署统一战略和策略。
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
①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
经过
统一
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
②统一东南和南方的越族,统一西南地区。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条件
意义
②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和交往提供了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建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
皇权:至高无上。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
三公以下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皇帝直接任
政体
中央
御史大夫:掌奏章,下诏令,兼理监察。
设九卿

免三公九卿
分掌政要
太尉:管理军事。
和郡县长官
政治
地方:实行郡县制,县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
制订:参照六国律令,制订秦律,通行全国。

秦律
评价: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意志,对后世律令制订很有影响。


①承认土地私有,按田纳税。



统有利于各地经济交往与发展,

经济
②统一度量衡。
③统一货币:以秦国圆形方孔钱为统一货币。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④统一车轨、驰道。



①书同文:以小篆为标准字体,后又流行更简易的隶书。
文化
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教育只能官府办,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

积极
①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

②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

用 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专制权威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徭役繁重:秦始皇大兴土木,戍边塞,修驰道,每年服役者不下三百万,
大量人口脱离生产。
根本原因:

原因

刑罚严酷:一人犯罪,株连亲族、邻里,致使数十万人成为囚徒。
阶级矛盾激化

赋税沉重:有田租,有户赋,还有苛捐杂税。
土地兼并: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秦末
爆发:陈胜、吴广发动,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爆发,不久在陈建立张楚政权。
经过

农民
①项羽在巨鹿灭秦主力。
继续

战争
②刘邦军至霸上,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①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意义

②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迫使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③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客观
①历史:经济持续发展。民族之间、地域之间联系加强。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六课时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考点6)
基础网络

特点: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变化。
①武帝分全国为13州,每州作为——个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
但代表中央,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刺史制度
②东汉时期刺史权力增大,东汉末年,执掌州的军政大权。


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

王国:名义受朝廷节制,实与割据无异。

封国制
封国两级
侯国:相当于县,直属朝廷,不受所在郡管辖。


武帝两手


“推恩令”:分割王国属地,列侯归郡统辖。
“附益之法”:限制诸侯活动,不许招结宾客,不得参政。

选目的:为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
含义:即选举。是由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西汉主要选官途径。

察举

主要方式:举孝廉,据声望乡举里选。

衰落:豪强地主势力发展,门第族望成为主要依据,世家地主由此形成发展。
内容



皇帝征召
①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西汉人口最多时近六千万,东汉末年达五千六百多万。
编户齐民

②身份独立,依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
③田租较轻,但人口税、更赋及附加税役很重。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七课时 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考点7)
基础网络

经济:畜牧为主,也从事农业。铁器深入各个领域。
兴起
政权: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地区,形成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①汉武帝反击,重创匈奴,匈奴被迫迁徒漠北。
②后来,匈奴内部混乱。
衰落

③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向汉称臣。
④东汉前期,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北匈奴政权瓦解。

汉初“和亲”:迫于国力有限,不得不与之“和亲”,并进行贸易往来。


大战:卫青、霍去病率兵进行了三次。

武帝反攻
①匈奴受重创,被迫迁徒漠北。汉匈争夺重点转到西部。
西汉
结果


汉②后来,匈奴内战不已。呼韩邪降汉,其他各部游牧漠北,或西迁。


昭君出塞:元帝将王昭君远嫁呼韩邪后和睦相处40余年。


①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向汉称臣,与汉人杂居;北匈奴退居漠北,


东汉
威胁中原及河西、西域。

②窦固、窦宪先后大败北匈奴,最终解除其威胁。北匈奴政权瓦解。

目的:武帝为反击匈奴,两次派张赛出使西域。

张赛
第一次 :公元前138年到大宛、大月氏等国,获得西域资料,介绍汉朝情况,司马

迁称此行为“凿 空”。


西域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各国纷纷回访,终于建起友好关系。
西汉

意义 :天山南北地区首次与内地联成一体。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的联系日益密

切,促进了西域 社会进步,丰富了中原物质生活。

西域 管理西域: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管理军事 、政治,保护商旅往来,标志西域正式

归属中央政权。

东汉:明帝时班超经营西域,联系加强。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管辖西域。

西南夷:西南地区的数十个少数民族。武帝设郡;西汉末年,夷人起兵反抗;东汉初,重入汉朝版图。
百越:汉朝时,华东、华南地区越人的总称。温州称东越,两广称南越。武帝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
人员任来:秦汉之际,”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人”;三韩多次派人晋见武帝和光武帝。

朝鲜
文化交流:辰韩“嫁娶以礼、语言、称谓与秦相似,被人称为”秦韩”贸易往来:檀弓、果子马等输入中国,中国铜镜、漆器、铁制工具等输至朝鲜。
①人员往来:武帝 时,有30多国通过朝鲜“使译通于汉”;光武帝时,“倭奴国奉贡朝贺„„
西
光武赐以印绶经”。
日本

②贸易往来:中国铁器、铜器、丝帛传入日本。

越南:象牙、犀牛、珍珠输入中国,中国铁犁牛耕和水利工程技术在越南推广。

①路线:出玉门关或阳关往西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
中亚、西
陆路

②意义: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铸铁、井渠、造纸等技术西传。
亚、南亚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
丝绸之

①路线:从广东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


水路 孟加拉湾沿岸各国,最远达印度半岛南端。


②意义:加强了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安息:西亚大国,利用丝绸之路与汉频繁交往,通过水上丝绸之路在汉与大秦间转手贸易。
大秦
①处于陆上丝绸之路的西端,直接交往受安息等国的阻隔。
②人员往来:97 年,甘英受班超派遣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166年安敦使者到达东汉,
《后汉书》中有与欧洲直接往 来的最早记载。
③贸易往来:大秦间接地从海上同中国展开丝绸贸易。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八课时 秦汉时期的文化(考点8)
基础网络
统一性和多样
①秦朝“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汉朝独尊儒术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文化。 统一前提下
性的有机结合

②秦汉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化蓬勃发展,风格多样。
中外交流频繁:张骞通西域后,中亚、印度半岛文化流人。秦汉文化也广泛外传。
特点
先进:造纸术的发明、《九章算术》的问世、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居世界先进

影响:国外仍有人称中国人为“汉人”,称中国学为“汉学”。
气势恢宏:如万里长城、秦陵兵马桶、《史记》等。
武帝时的“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是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
天文历法

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世界公认最早。
①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日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东汉张衡

②发明制作可遥测千里外地震方位的地动仪,早欧洲1700多年。
数学:《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介绍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
志我国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反映了我国早期医学成就,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科技

:东汉著,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医学

名著

《神农本草经》
名医

张仲景:被称为“医圣”,所著《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东汉
华伦:被誉为“神医”,擅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麻醉药,早西方1600多年。
风格多样
发明:我国最早,西汉前期已有絮纸和麻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已知世界最早的纸。
造纸

改进:105年蔡伦用树皮等造出便书写、料易得、造价低的“蔡侯纸”。
外传:6世纪起,传至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中亚,并经阿拉伯传至非洲和欧洲。
特点

①董仲舒新儒学独尊于西汉,王充唯物思想弘扬于东汉,反映两汉两种截然不同哲学观点。
②佛教传人,道教产生,古代宗教发展形成新格局。
哲学
董仲舒新儒学:儒学为基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是核心,具有神学倾向;独尊儒术。
背景:当时神学兴盛,宗教发展,儒学神化,迷信大行其道。

王充唯物思想

①万物由客观的物质元气构成。
体现在《论衡》中
宗教
观点

②精神依存于形体,人死不为鬼,反对厚葬。
佛教:西汉末经中亚传入。明帝时传开。请来两位高僧,用白马驮来佛经。在洛阳传教建白马寺。 道教:东汉时,民间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结合而成。《太平经》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救
穷、自食其力。
①司马迁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人物传记为主,编年纪事为辅。
《史记》
②叙述了黄帝至汉武帝三干多年的历史。
史学

③体例严谨,内容丰富,有很高的史料和文学价值。
《汉书》:东汉班固写的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叙述了西汉一朝的历史。
赋:讲究排比,辞藻过 于华丽。西汉的篇幅较长;东汉的篇幅较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
赋》,班固的《两都赋》。
汉“乐府”诗:形式朴实,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深刻,我国文学明珠。
文学
陶塑:秦 陵兵马桶,整体表现了秦朝军阵的雄伟气势。奴婢伎乐俑,东汉成都说唱俑和洛阳杂技俑。
艺术

绘画:墓宝壁画、帛画、木刻画等,多有精品。画像石、画像砖,价值巨大。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九课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考点9)
基础网络

江南经济发展较快,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开发的地区从江南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扩展到岭南地区与闽江流域
江南农业的
开发表现

农业

南方耕地面积增加;耕作技术有很大的进步,施肥技术与牛耕、铁农具得到推广;
水利兴修十分突出;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的产量也大有提高。
三吴地区发展最快,逐渐成为富庶之地,洞庭湖、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有
较大的发展。
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主要原因

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他们共同开发南方,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一些统治者实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北方粟麦等作物南移
丝织业曹魏在纺织业中心襄邑,洛阳等地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
手工业

孙吴时,人们培育出“八辈之蚕”,产丝质量很高
蜀国盛产蜀锦,成都“机抒相和”,织锦业发达,蜀锦远销魏、吴,驰名全国
南方各地盛产青瓷,造型美观
南北朝时期,青瓷制作技术传到北方
制瓷业

北方不仅会制作青瓷,而且还制成白瓷
东晋南朝时,造纸技术有了进步,纸张白度增加,表面平滑,质地细薄。
纸的产量也更大,东晋后期,纸张逐渐代替简牍,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造纸业

北方的洛阳、长安,南方的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萎缩,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商业的发展
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
南方商业比北方要发达一些。

推行:曹操总结汉朝西域屯田经验,在许下屯田成功。以后魏、蜀、吴三国都实行过。
①招募流民,按军事编制,几十人一屯,开垦荒地,并设官管理。
做法

②屯田民享有土地使用权,按比例向官府交纳部分收获物。
485年,北魏孝文帝实行,前提是不触动官僚地主的土地占有利益。
①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给农民一定数量土地,奴婢、耕牛也相应受田。
内 ②土地不得买卖。


③官吏在任时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


④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丁男还要服摇役和兵役。
①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土地制度。

②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状况。

③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④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族人民的融合。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冶炼业

魏晋南北朝时期,冶炼技术有了进步,百炼钢工艺相当成熟,发明了灌钢法

评价:属封建土地国有制。流民与土地结合,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十课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考点10)
基础网络
魏晋刘微:运用极限理论提出圆周率的正确市场计算方法。
数学

①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早于外国近千年。
南朝祖冲之

②著《缀术》等书。
①北朝贾恩勰著,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齐民要术》

②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
科技

农学:
物的利用等。
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
地理学

①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作的注。
《水经注》

②以《水经》为纲,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流经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是
历史、地理和文学价值都很 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特点:崇尚老庄的思潮,用老庄思想解释易经,是为士族辩护的消极思想。
发展方式:清谈。为逃避现实,崇尚空谈,标榜虚无玄远。
魏晋玄学

主张:奉《易》、《老》、《庄》为经典、称为“三玄”,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
活动地和代表:洛阳为主,何晏、王粥、“竹林七贤”。
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成为地主阶级宗教。
萧梁:经典增 多,陶弘景吸取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道教教义,建起道教的神仙体






道教

原因: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说教为百姓找到精神解脱,也适合统治者需要。
①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压迫,安于现状。
佛教

危害

②统治者广修寺塔,施舍钱财,浪费了社会财富。
③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争夺劳力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
①针对佛教形神分离、形亡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
齐梁范缜
形存神存,体亡神灭。

②是我国朴素唯物主义的重大发展 反佛

《神灭论》
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从加强统治出发,先后灭佛。
特点:承上启下。
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
建安文学:建安时期,曹操父子等诗人写出 的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的诗赋。曹操《蒿
里行》
王粲《七哀诗》、蔡琰《悲愤诗》。

诗歌

陶渊明田园诗:向往农村生活,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归园田居》、《桃花源诗》。


骈文:追求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庾信的《哀江南赋》是佳作。
南方:缠绵婉转,多描写爱情,如《采桑度》等。
南北朝民歌

北方:慷慨激昂,有恋歌,也有牧歌、战歌,如《敕勒歌》、《木兰辞》等。
小说兴起: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以笔记形式记录铁闻趣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东汉末:成为一种艺术。蔡邕是著名书法家。
曹魏: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
书法

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兰亭序》、《黄庭经》是 其代表。其子王献
之造诣也极高,与王羲之合称“二王”。

绘画

三国: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


东晋:顾恺之画人物《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其代表作往往带有宗教色彩
石窟:山西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十一课时 隋朝和唐朝的建立到全盛(考点11)
基础网络
建立: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国号隋,年号开皇,都长安。杨坚即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派杨广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
①魏晋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融合,南北统一条件成熟。短暂的隋朝

统一 ②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隋统一的经济基础。
条件

③隋文帝通过改革,国力日强;加强军队建设,有了渡江作战能力。
统一南北


南北

④陈朝政治腐败,军纪松弛,不堪一击。
意义: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社会发展。
兴建两都:大兴城和东部洛阳,由文帝和炀帝令宇文恺兴建。
广设仓库:在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有洛口仓,含嘉仓。规模之大,积储之多,前所未有。
建设

605一610年,场帝开通水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贯通南北。
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是当时世界最早、最长的大运河。
开通运河

修筑驰道:炀帝为巡游。在北方修两条大道,改善了北方交通状况。
炀帝
表现:滥用民力、三征高丽、奢侈腐化、严刑酷法。
暴政

结果: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加之天灾严重,民不聊生,被迫反抗。
①611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起义。
隋的
②翟让、李密的瓦岗军及各地农民纷纷响应。
灭亡
③618年,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开国:618年,李渊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李渊即唐高祖。几年后全国基本统一。
时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
思想:吸取隋亡教训,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
成效: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
①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令臣下“广开耳目,求访贤哲”。
用人
②不避仇怨,不拘门第、民族,量才授职。
贞观
政绩
纳谏
③贤相房玄龄、杜如晦,名将李靖、李勋,谏臣魏征,人才济济。
之治

革新政治:在隋制基础上,进一步革新、完善制度。

经济
轻摇薄赋,劝课农桑;多次减免租税,兴修水利,促进生产发展。
戒奢从简,力倡节俭:不准修建台榭,禁止进贡珍奇宝货。

文化: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当权:高宗懦弱多病,武则天以皇后身份协助处理朝政 ,逐步掌权。高宗死后,改国号为周,成
为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武则
天的
政绩
破格用人
①创立“自荐”求官制。
统治
发展科举
②破格录用有才能的庶人,如名相狄仁杰、姚祟等。
成效: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
时间: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
①选贤任能。选拔德才兼备、年富力强者为相,如姚祟、宋景等;精简官吏,定期考核。
②大力发展生产。
开元
政绩
③限制佛教。裁汰僧尼,禁建新佛寺。
之治

④实行募兵制。

⑤大兴文治。发展科举,设集贤院,广聚学者。
成效:出现继西汉前期之后的第二个鼎盛局面 ——政治清明、国家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唐朝
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或“开元盛世”。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十二课时 隋唐制度的革新和经济发展(考点12)
基础网络

隋文帝确立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唐太宗进一步划分职权。

中书省:决策机构,草拟、颁发诏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审核政令。
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尚书省:行政机构,执行政令。
①既分工又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

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评价
②相权分为三,官品又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中国官制的重大变革,历朝基本沿袭。
创立: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完善:唐:贞观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
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时高官主持考试,后成定制。

①冲破世家大族断仕途的局面,抑制了门阀。

②扩大了官吏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知识分子通过考试参加了政权。
作用
③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④人才选拔和官吏任命权集中于中央,加强了集权,利于政局稳定。
措施: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田,军民不再异籍。


①与均田制结 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利于生产,增加了户口和税收,扩大了兵源,



也清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





②有益于国家的统—、富强和民族融合。




①增加军府数量,l3以上驻守关中,利于中央集权。





②兵将平时不在一起,将帅不易拥兵自重。


③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但出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军费负担加在了农民身上。



①随均田制破坏,府兵制失去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
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

募 ②因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兵士逃亡者多。


③贵族、官僚用府兵为私家役使,社会上耻为府兵。



制 唐玄宗为增强军力,实行募兵制。


①国家供给衣食,减轻了农民兵役负担,节省了府兵往来于路途的消耗,利于生产发展,

兵 评
国家得以建立强有力的军队。
制 价
②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率—支军队,兵将有隶属,导致军阀形成。天宝年间,


节度使自行募兵,形成军阀割据势力。
均田制:隋唐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
“民年五十,免役收庸”,开始实行以庸代役制。

隋:沿袭北周,
租指导思想:轻摇薄赋。



租:每年向官府缴纳—定量的谷物。




调:每年向官府缴纳—定量的绢和布。




庸:服徭役期限内,不去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不受年龄限制。



①农民有了地,生产时间也有保证,赋役相对较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
国家富强
作用
②赋税收入有保障,府兵制得到巩固。

①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 兼并盛行,政府支配地日减,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
持,财政收入大为减少。



②为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杨炎建议而实行。


①每户按资产纳户税,按田亩交地税,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


②—年分夏、秋两季两次纳税。

①使唐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 统—,赋税收入相对增加,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

政税收。

②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惟资产为宗,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③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扩大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
地位:我国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和进步。

①土地兼并不再受到限制,越来越严重。

②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政府又增加许多苛杂,农民负担更加沉重。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①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②前期统治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③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④对外政策较开明,中外经济交流频繁。
表现:圩田更普遍,烧山垦地现象也增多。
江南

①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
农业
开发

②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发展
农业发展
①大运河利于灌溉,唐设专官管水利,水利工程多,仅江南就超过六朝总和。
②创制筒车,发明曲辕犁。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唐中期开始收茶税。

官府手工业:规模大,分工细,产品供皇室、贵族、官僚和军队消费。


私营手工业:从事商品生产,作坊一般较小。


分布广:丝麻织品遍布全国,瓷窑分布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铁产地有一百多处。
规模大、产量多:造世界最大海船,过波斯湾须换小船;唐初仅洪州就造海船五百艘。

纺织:丝织品有十几类,每类又分许多品种,绫就有20多种。

分工细



品类繁
陶瓷:唐三彩,开辟了彩瓷道路:青瓷中的秘色瓷,唐时已出现。

冶铸:遍用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技艺高
造船: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
丝织:发掘的丝织品吸收了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交通: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商船往来不绝。

隋:仍铸五株钱。

货币统一
唐:高祖“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成为以后历代货币的范式。

< br>①固定交易场所叫市,有官员管理物价、税收;市中有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的邸店.也
市场

有专营货币存贷的柜坊,这是最早的银行雏形。
发达

②店 铺不能任意扩大,市的买卖受时间限制,唐后期有夜市。农村和偏远地区:有定期举行
的草市。
①隋唐两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商业大都会。
长安

②长安有坊、市、市分东西两市,各有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集四方珍奇。
洛阳

③武则天时于洛阳引漕渠开新潭。“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


①长江流域东西两中心。
旺 扬州
②扬州是江南物产的集散地,各国商人在此云集。唐后期,扬州成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成都
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
③成都物产富饶,有“扬一益二”之谚语,工商业地位重要。
社会生活
原因:中外交流、边疆与内地交往频繁,各族各国生活习俗渗入中原地区。
影响:导致社会生活发生较大变化,出现兼容并蓄、多姿多彩、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十三课时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对外关系(考点13)
基础网络
①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政权,以畜牧业为主开发边疆。
原因

②交通发达,中原和边疆往来频繁,促进边疆经济文化发展。
③中央王朝统治者推行开明民族政策,在边疆设机构,加强管辖。
④疆域辽阔,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
①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后逐渐向东迁徒。
崛起

②6世纪中期建突厥汗国,统一西北地区,中亚各国归附。
③是沟通中原和中亚贸易的桥梁。


分裂:隋初被隋打败,分为东西突厥。
隋末强大,中原动乱,不断南扰。贞观初灭亡,被唐军大败,颉利可汗被俘。



东突厥

唐政策:设都督府管辖,全其部落,顺其土 俗,仍以突厥贵族为都督。授入朝的首领以官

职;归还颉利可汗家属,赐其良田美宅。
分后

太宗: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设安西都护府,辖高昌故地。
情况
西突厥

高宗:大破而亡西突厥。

武则天:置北庭都护府。辖西突厥故地,后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①7世纪初在色楞格河一带逐水草而居。受突厥汗国奴役。

兴起

②东突厥灭亡后。南移附唐,太宗任其首领为渤海都督府都督。
③天宝间,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受唐册封怀仁可汗。


与唐
①安史之乱,助唐平叛;肃宗始,几次同回纪可汗和亲。



交往
②随经济发展,部分贵族兴建官室、城邑,逐步定居。


①西迁至今新疆的——维吾尔族的祖先。

8世纪后期改名回鹊,9世纪中期汗国瓦解,西迁
②西迁至今甘肃的——裕固族的祖先。
③还有的西迁至中亚。



渊源:分布在松花江、黑龙江流域,渔猎、放牧为生。7世纪中期后黑水和粟末两部强大。
靺鞨

黑水靺鞨:8世纪前期正式划入唐版图,唐设黑水都督府,任期首领做都督。
栗末靺鞨:大祚荣7世纪末建政权。开元初,受唐为渤海郡王,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栗末以南海为号 渤海也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①7世纪前期,云南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最南边的南沼逐渐强大,建立政权。
南诏

②8世纪前期,南沼首领皮罗阁在唐玄宗支持下统一六诏,玄宗封其为云南王。
①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统一

②为巩固统治,他仿唐设官府,建严密军事组织,制定酷法,令人创制吐蕃文字。
①贞观前期 ,松赞干布向唐遣使。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公主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
吐蕃

唐蕃
术、医药书籍。唐蕃结为姻亲之好。
关系

②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
③9世纪中期,唐蕃会盟,规定“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交通
陆路:长安出发东达朝鲜,西通印度、伊朗、阿拉伯和欧非许多国家。
①登州、扬州出发,可达韩国、日本。

发达

水路

②广州出发,经马来半岛、印度,可达波斯湾。


政策鼓励:唐政府鼓励外商来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通婚、任官。
①新罗人留学唐朝最多,崔致远最著名。
往来
②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

①立国参用唐制,设国学、教儒学。

②从唐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等手工业技艺。
影响

③喜读唐诗,许多文人会写唐诗。
④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遣使隋唐:隋时互遣使,遣唐使十多次。
往来
贸易频繁:日本出土大量“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奈良时的银币。
日本
①大化改新由留学回国人员策动,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

影响
②都城建造完全依照长安城的样式。

③律令大体采用唐律,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材,祭孔礼仪隆重。


①贞观时,天竺一再遣使来唐,送来郁金香、菩提树。
以佛教为纽带


印度半岛
②中国创的十进位记数法推动了天竺数学的发展。
(天竺)
③玄奘和义净在中印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

①隋时已互遣使节。

波斯
②唐时,波斯遭大食侵扰,其王及儿子先后来华求援。
③波斯商人在中国开设“波斯店”。

西亚
①唐高宗时,开始遣使中国,持续了一个半世纪。


大食
②中国造纸术唐时传到大食。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欧非
①唐与东罗马有使节往返。
②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传人中国,唐的丝绸、瓷器大量运往欧洲。

第十四课时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考点14)
基础网络
①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②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氛围。
原因
③各族交流、融合,增添了多民族色彩,和亚欧洲频繁往来,得以吸收外来的优秀成分。
④承扬传统文化,尤其是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雕版印刷术:隋唐已有雕版印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我国最早发明
火药:唐中期,有配方记载;唐末,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天文历法:唐天文 学家僧一行的《大衍历》较准地反映了太阳运行规律,表明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
成熟。他还是世界上用科 学方法实测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科技

唐医学家孙思邀的《干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有许多创见。
医学

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长安城:设计合理,规模宏大,体现了当时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
建筑

赵州桥:隋工匠李春设计建造,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政策:三教并行(尊道、礼佛、祟儒),不排斥外来宗教。
道教:地位居佛教之上,玄宗时极盛。原因:唐宗室奉老子李耳为祖先。
宗教

盛行
佛教:广为流行,武则天时备受宠遇;渐趋中国化。





伊斯兰教、景教等外来宗教,唐允许它们建寺传教。
韩愈:推崇天命论。为维护封建统治,用儒家天命论和封建纲常反对佛道观点。
柳宗元:反对 天命论。天地无意志,不能赏罚;帝王受命不于天,于其人;历史发展非圣人意.势

哲学
也:

刘禹锡:反对天命论。人能胜于天,人们解释不了不合理现象,就不得不归之天命。

官学:京师有国子学、大学,地方有州学、县学,主要学习儒家经典。专科学校有律学、书学、教育


算学等;
私人讲学:很盛行。
地位: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古典诗歌在唐代进入黄金时代,流传下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初唐: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
唐诗

①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王维,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诗歌成就最大



发展
盛唐:
②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成就最高。
阶段
中唐:白居易倡导诗歌反映生活,讽喻诗《新乐府》是其代表。
晚唐:杜牧、李商隐别创新格,咏史诗感人至深。
地位: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塑造的佛像,绘制的壁画。
敦煌莫高窟
地点:现甘肃敦煌的鸣沙山崖壁上。


时间:一千多洞窟,隋唐时的占十分之六七。
绘画:隋朝的展子虔和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
①初唐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受王羲之影响。
艺术

②盛唐颜真卿创“颜体”,气势雄浑,《颜氏家庙碑》是其代表作。
书法

③中晚唐之际的柳公权与颜真卿齐名,创立“柳体”,《神策军碑》是其代表作。
④“草圣”张旭和怀素是唐代草书大家。
①隋代九部乐,唐代扩充为十部乐,《秦王破阵乐》著名。
乐舞

②舞蹈分健舞和软舞。唐玄宗创《霓裳羽衣舞》。
③受西域和邻国影响,风格多样。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十五课时 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和中期改革(考点15)
基础网络
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年号建隆,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即
宋太祖。
目的:改革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①解除石守信等禁军主将的兵权,继而又削减节度使实权,使其徒有虚名。
集中
②分 统禁军,直接对皇帝负责。又设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统领军队;统领军队
的将帅却无调兵权。使其互 相牵制。
强军权

③立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驻地,但统兵将领不随军调动,防止武将专权。












④强干弱枝,内外相制。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禁军半数拱卫京师,一半< br>中
驻守各边。
①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依次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宰相权


集中
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



行政权

②派文官任知州,并在各州设通判加以监督,直接向皇帝报告。各州公文必须由知


州和通判联署才有效,使其互相牵制。
集中财权
①地方赋税留小部分地方开支,其余全由各路转运使运送中央。
和司法权

②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审核。

积极: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积贫积弱的祸根
②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③地方财政困难。
严格程序: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最后录取由皇帝直接掌握。

发展
完善方法: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


科举
增加名额:太宗在位20多年,科举取士近万人。


①为地主阶级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

消极
①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大。
作用
②扩大了统治基础,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土地
①原因:“不抑兼并”的政策加速土地集中。
兼并
②结果:阶级对立,“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① “分化事权”为防止文官武将专权,结果形成冗官。


冗官


冗兵
②募兵、养兵造成兵员剧增, 扩编后的军队素质低下,临阵多败,形成积弱局面。



冗费 ③冗官、冗兵造成国用大增,辽和西夏又要大量银绢,入不敷出,形成积贫局面。
农民反抗:仁宗时,农民起义不断,遍及中原。




外患:辽和西夏威胁。










改革目的: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摆脱危机,统治集内部一些人提出变法主张。
①1043年,宋仁宗任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以改革时弊。
开始

②范仲淹提出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仁宗大部采纳,施行新政。
庆历
新政

内容

整顿吏治: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限制恩荫做官,加强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
其它:裁并州县,减轻摇役,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
开始:1069年,宋仁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后以20%的利息偿还。

青苗法

作用:既可限制高利贷盘剥,又可增加政府收入。

应服役而不愿服的,按贫富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募役法

作用: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农田水利法:鼓励兴修地方水利,开垦荒地。

理财

重新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税赋,官僚、地主不例外。
方田均税法

作用: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
措施

在东京设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市易法

作用: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也增收。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将农户编为保甲,保丁农闲练兵,平时种田、维持秩序,战时编入军队作战。













结果












































作用:利于控制人民和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减少了军费开支。
把禁军固定在一定辖区,由固定的将官加以训练
将兵法
作用:口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
措施


改革科举:废明经诸科,进士科考经义、时务策,设明法,考律令、断案。
教育
教科书重编,内容为儒家经典:成绩优秀者可直接授官。
整顿太学
作用:使学校成为为变法造舆论和育人才的地方。

①财政收入大增。
效果

②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
一定程度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军事
③军事实力有所增强。

表面: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
原因

关键: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失败

神宗死后,保守派司马光做宰相,新法废除。
评价:
变法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 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运动,王安石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
治家、改革家。
保甲法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十六课时 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考点16)
基础网络


势力发展:逐渐学会种庄稼、织布、建造城郭房屋,部分人开始农耕。
唐末

原因:一些汉族农民为避战祸迁到长城以北,与契丹人杂居相处。



①统一各部;提倡农业,逐步接受汉族封建文化。


②916年称帝建契丹国,都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
西
③在位期间,契丹创制了文字。

10世纪



得到幽云十六州,后来,改国号为辽。












①中央设南面官和北面官。
②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沿用唐以来官制,统治汉人和渤海人。
蕃汉分洽

③北面官由契丹人担任,权比南面官大,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太宗
目的:夺取幽云等州
①包围幽州城,并在高梁河激战辽援军,宋军大败。
两次
情况

②几年后,再次征辽,大部被歼。从此转攻为防。
北伐

影响:宋确立“守内虚外”政策,主力转向防范和镇压人民,反映了统治者的虚弱。
背景:1004年,辽军逼近东京。宋真宗在寇准催促下亲征,宋军大振。辽提出议和。
时间:1005年。
;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
澶渊
内容:北宋送给辽“岁币”

之盟

影响

①宋辽对峙局面形成。一个世纪内,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②边境安定,贸 易兴旺,使者往来,加强了汉与契丹的友好关系,促讲了民族融
西
合。


渊源:党项是羌族一支,唐中期以来居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过游牧生活。


建立:1038年,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兴庆。夏在宋西北,史称西夏。


政制:仿效唐宋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推行科举制,选拔官
吏。
文字:元吴命人依照汉文楷书字体,创制了西夏文字。
原因:元吴称帝后,与宋不断交兵,双方损失严重,元昊请和。
宋夏
实现:1044年双方订立和议

①北宋封元吴为夏国主;元吴取消帝号,对宋称
和战

臣。

②北宋送给西夏“岁币”,双方重开边境贸易。
意义:从此以后,宋夏之间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起源:女真由黑水发展而来,长期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一带。

发展

北宋中后期,完额部强盛,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1114年,阿骨打抗辽取得初步胜利。


建立:1115年,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建金。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猛安谋克制度:基本社会组织,既是军事组织,也是地方行政组织,平时生产,战时作战。
辽:政治腐朽,剥削苛重,各族人民不断反抗。
背景

金:国力迅速增强,不断兴兵攻辽,削弱其力量。
金灭、
灭辽

情况:宋金联合夹击,l125年金军俘辽天柞帝,辽朝灭亡。
辽北
①金灭辽后两次攻宋。北宋军民在李纲领导下多次击退金兵,但统治者没有抵抗决

灭北宋

心。

②l127年,东京被攻破,金俘获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1127年,赵构在应天称帝,后定都临安,年号建炎,史称南宋。赵构即宋高宗。
原因:金军控制北方大片土地,把汉人掠去服苦役,甚至当作奴隶出卖。
宋初
北方人民抗金义军十分活跃,著名的有八字军。

抗金
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被称“岳家军”,是抗金力量的中坚。
情况

岳飞
战例:1140年,郾城迎击冗术取得大捷,乘胜进逼开封。金军准备撤

抗金

退。


结果: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命岳飞班师,

以“莫须有”罪名将其杀害。
时间:1141年。
绍兴
①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归金朝统治。
和议
内容

②南宋对金称臣,向金输纳岁币。

作用:使宋金对峙的局面确定下来(金后来迁都燕京,改名中都)。

耶律德光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最初:居住辽河上游一带,过着游牧和渔猎生活。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十七课时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考点17)
基础网络
①12世纪中后期,铁木真经十多年战争,打败各部,结束混乱,统一了蒙古高原。
②1206年,他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被推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
发展:成吉思汗发动征伐战争,西到中亚、俄罗斯,
①1234年蒙古灭金,后又招降吐蕃,征服大理。
结果:疆域辽阔,今新疆、西藏、云南,
元朝
②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 燕京,称为大都。
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

的统辖之内。
统一
统治中心向中原转移。忽必烈即元世祖。
蒙古兴起

全 国
③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

④南宋大臣文天祥坚持抗元,被俘后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
统一 ①汉族大量迁居边疆,带去先进技术;边疆各族大量迁人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加强民族融
多民
合。
族国 ②辽金时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融合,在元朝被视为“汉人”。
家的 ③唐以来迁人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与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通婚,
发展
在元朝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④西藏正式成为元朝行政区。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台湾)的管辖。
中央
①中书省和枢密院分别为最高的行政和军事管理机关。
行省
官制

②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
制度

行省
①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其余地区设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
制度

②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原因

①政治腐败、徭役沉重和经济掠夺,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②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最终导致农民大起义。
灭亡:
爆发:1351年,刘福通领导三千余人起义。义军头包红巾,称为红巾军。各地纷纷响应。
红巾军起义
①刘福通转战数年,遭元军镇压而失败。
结果

②朱元障在抗元中强大。1368年攻占大都,灭亡元朝。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十八课时 五代、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考点18)
基础网络
情况:11世纪中期,北宋毕异创造活字印刷术。
外传: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和欧洲,早欧洲四个多世纪。
外传:13世纪传人阿拉伯和欧洲各国。


指南针
意义
①用于航海,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②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13世纪传人阿拉伯,后由阿
火药
北宋:在东京设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

拉伯传入欧洲

南宋:发明管形火器“突火枪”,从而开创了战史新阶段。



《营造法式》:北宋末年李诫编,详细说明建筑材料、结构和式样,并配精致图样。

建筑
佛教寺塔:辽:河北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是木结构的杰作。

卢沟桥:金代建成,坚固实用、美丽壮观。

①百科全书式著作,北宋沈括著,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的科技成就。
《梦溪笔谈》
②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天文历法:元代郭守敬创制简仪、高表等 天文测仪器。主持编定《授时历》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比
西方早300年。
宋代哲学,又称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朱熹

宇宙万物,“理”是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材料,是第二性的。
观点

理由: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存天理、灭人欲
评价:把天理和人欲对立,实则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①北宋兴起,南宋大盛,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著名。
教育:书院
②按封建伦理培养德行:鼓励讨论、辩难,自讲心得,风气活跃。
①北宋司马光编撰,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②始战国,终五代,记述1300多年历史。
史学:《资治通鉴》
③取材重在历代政治兴衰,意在使君主借鉴经验教训。
南唐
前期:主写宫廷生活,风格柔靡。
李煜
后期:亡国之作为主,抒发国破家亡的愁苦之情,哀婉感人,艺术成就很高。
苏拭
①感情豪放,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给词注入强劲生命力,是宋词中豪放派的创始者和主要
表。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其代表作。

柳永:反映市民生活,市民气息浓,流传很广,代表作为《雨霖铃》等。

①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明白有话,生活气息浓。

李清照

②流落南方后,渗透忧伤感情,也有怀念中原故土的。

①承扬苏拭的豪放词风,思想和艺术水平很高。

辛弃疾

主张抗金

②悲痛山河分裂,时代气息浓,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哲学
理学

陆游:有感慨国事的豪放之作,也有婉丽飘逸之作,《钗头风》缠绵徘侧,一往情深”
①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与唐诗、宋词并称于文学史。
②元杂剧把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熔于一炉,是独具民族风格的综合舞台艺术,产生韵文、

散文组合的文学剧本。

③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是北方的流行歌曲。
④关汉卿是杰出代表。揭露封建统治,同情受压迫人民。悲剧《窦娥冤》是其代表作。






活字
印刷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十九课时 明清专制制度的加强的明朝的灭亡(考点19)
基础网络
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定都应天(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①废除远相制度,中央大权分属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空前强化:
中央 ②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掌管军队但无调兵权;兵部可调兵,但不能指挥作战:
调整
遇有战事,兵部奉旨调兵,统军将领由皇帝临时任命。
官制
三司互相牵制
地方三
①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管民政和财政。

大权统归中央
司分权
②设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管监察司法和军政。

君主
①内容集中,条理分明,增加了经济立法。

专制
《大明律》
②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充分体现君主专制意志。

加强
加强特 太祖:授权锦衣卫掌管缉捕、刑狱、监视、侦查、不受司法部门管辖。

务统治
后来:先后设立东厂、西厂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皇帝直接控制。


箝制 ①八股取士:试卷只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只准用程朱理学的释经观点,不许发挥个人

见解,文体严格规定为,八个部分。
知识

分子 ②大兴文字狱:士人动辄获罪、遭到屠戮。

诱因:太祖死后,即位的建文帝采取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

靖难
战况:1399年,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南下。1402年攻破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之役
结局
①1402年,明成祖朱棣即位。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
②1421年,北京城全部主体工程建成,朱棣正式迁都北京。

明初:东北女真人的建州等部,归奴儿干都司管辖。

努尔①建州女真首领,统一女 真各部,建立八旗制度(按军事组织编制,兵民合一),

满洲
哈赤 八旗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

兴起
②1616年在赫图阿拉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③为反抗民族压迫攻打明朝,占辽东70余城,迁都沈阳。
明后期

①继努尔哈赤位,继续对明的攻势,并联合蒙古各部。

皇太极
②1636年,改国号为清,后又改族名为满洲。皇太极就是清太宗。





入关进京:1644年,吴三桂降清。多尔衮入关,打败大顺军,进占北京。顺 治帝迁都北京。
清朝
剿杀义军:清军南下剿杀农民军。北方地主、官缭纷纷迎降,勾结清军,镇压农民军。
统—
①南方一些明朝遗臣先后拥立皇族建立政权,史称南明。
灭亡南明
②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清军陆续灭掉南明小朝廷,基本统一中国。
清初:沿明制,设内阁六 部,但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
军国大事由其决定,皇权受限制。
从议政
目的:加强皇权。


处到军
组成:军机大臣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


机处
雍正
权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设军
结果: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地方军政首脑也直接听命皇帝。议政处名存实


机处
亡,乾隆时撤销。


标志: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目的: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文字狱
实质:文化专制政策。
危害:造成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二十课时 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点20)
基础网络
时间: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全国推行。
内容: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
一条
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鞭法
货币
①纳银代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意义

地租
②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趋势
更名田: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人所有。
加强
固定丁税丁数: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为准,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内容:雍正帝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摊丁入亩
意义:废除了人头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鼓励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①棉花种植在明代由江南推向江北。
②明代引进玉米和番薯,清代推广,使贫瘠土地得到利用 ,粮产大幅提高。这对养活众多人口。腾
出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业商品化,有重要意义。
原因
农业
生产
发展
③清前期,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①工具革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如明代嘉兴使用“纱绸机”,“制造尤工,擅绝海内,”
②生产技术提高,增加了产品种类,如双色套印技术广泛流传,出现多种颜色的彩色印刷品。
③分工细密促进了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如江南“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景德镇瓷业
手工业

有十几道工序。
④规模扩大,产量大幅提高。明中后期,佛山冶铁业每炉场一天可出铁六七千斤。
⑤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明中 现象: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并在江南发展成独立的手工业工场,如苏州丝织
后期 “机户”拥有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雇用机工生产。
出现
实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①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分工细密。
资本
清代发展

②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主义
总体评价:发展十分缓慢。末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萌芽
①农民遭残酷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
受封建
②地主商人赚的钱多用于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制度严
重阻碍
③国家设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严格限制手工业规模。
④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几次禁止海外贸易。

①市场扩大,两百多种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
商业
②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还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
繁荣
③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内容: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闭关
①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政策 结果
②极小的外贸份额难以促进工商业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影响
③由于长期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第二十一课时 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考点21)
基础网络
特点: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前期最终奠定,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
蒙族:散居内地的与其他民族逐渐融合。草原上的分为鞑靼、瓦剌等部,各自为政。
明 永乐年间:鞑靼、瓦刺先后接受明封号,北方相对安定。
蒙明关系
明中期:修缮长城。加强驻兵以防蒙古兵,但瓦剌骑兵曾直抵北京城下。
蒙疆 明后期:鞑靼俺答汗与明修好,明封他为顺义王,恢复封贡互市。和好几十年。

地区 明末明初:蒙古分为漠南、漠北和漠西三部。清入关前,漠南已归清,后其余各部也臣服。



西
①噶尔丹称汗后,占据天山南北,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
粉漠
准噶尔部
②清与之进行约70年的斗争,于1757年粉碎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 统一天山北
路。
割据势力
③清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掌管蒙古各部军政大权。

①1757年。天山南路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平定回部
②清军迅速将其平定。1762年设伊犁将军,统管整个新疆地区。
叛乱
土尔扈特部回归:漠西蒙古一支,原西迁伏尔加河下游,1771年在渥巴锡率领部下回归。
明时称乌思藏,设卫所。用藏族人任各级官吏,赐给印信,管理藏族事务,征收贡赋。

内容:酌情封赐各教派首领,各级僧官也由朝廷任免,法王是最高僧官。
建僧官制度


作用:整个明代,西藏各教派势力都一心拥护中央政府。
西藏
顺治:清入关前,五世达赖统一全藏。清入关后,正式赐封“达赖喇嘛”。
地区
册封达赖班禅

康熙: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设置驻
时间、职能:雍正时期.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藏大臣
意义:标志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
土司
实行:元朝实行,明朝沿袭。
制度
①在西南设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当地首领任土司长官,允其世袭。
内容
②土司长官必须忠于朝廷.按时交纳贡赋。
西南
释义: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朝廷派遣流官直接统治的变革。
地区
改土
①永乐年间两个宣慰司叛乱,平定后明改设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成省级行政单

归流
位。

②西南绝大部分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
①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历时八年,为大规模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

②1726年.雍正帝在滇、黔、桂、川等地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

意义:加强了对西南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纷争状态,促进了各族
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①郑成功收复后一直处于郑氏子孙的统治之下。
实行

台湾
②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打败郑军,郑克朗投降,台湾纳入清版图。
③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加强了台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海防。
清代行政:全国划分18个省、5个将军辖区、两个大臣辖区,共21个省级行政区域和蒙古盟旗等。





分别设置总督、巡抚、将军、办事大臣.进行有 效管理。中央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
务。
郑和
目的:宣扬国威,加强海外联系,满足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情况:成祖派遣,1405— 1433年先后七次,达30多国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
下西
岸。


①空前的主动外交,其规模、时间、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
















②比欧洲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郑和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评价


③目的不在外贸,不计经济效益,造成国家巨大负担。随国力衰退而悄然结束


华侨开
①唐朝开始,我东南沿海很多人到南洋谋生,郑和下西洋后更多。他们定居南洋诸岛,
成为华侨。
发南洋

②他们带去先进技术和工具,同当地人民一起,为开发南洋作出重大贡献。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①元末明初,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
戚继
背景
②明朝中期,朝廷误以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私人海外贸易受到严励限制,于是

光抗 沿海奸商与之勾结,共同抢掠分赃,倭患愈演愈烈。

情况
①受命浙东抗倭,在台州九战九捷。
②后赴福建、广东、与俞大猷合作,于1566年基本肃清倭寇。

葡萄牙殖
①16世纪开始,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②1553年,托言船损货湿借地晾晒,经行贿后获允上岸。
民者租占
③又买通澳门守将,获准每年纳银500两,租借为暂居贸易地。
澳门
此后,擅筑城垣和炮台,设置“自治”机构,任命官吏,派驻军队,强行租占。
郑成功收
①明末,荷兰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打败殖民者;第二年,台湾回归祖国。
复台湾
②郑成功祖孙三代在台湾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
①明清之际,清军主力入关,东北边界空虚,沙俄乘机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
背景
②清政府一再要求俄军撤出中国领土,俄军置若罔闻,且继续增兵,扩大侵略。
雅克萨
战况:1685年和1686年,康熙令清军两次进攻雅克萨,俄伤亡惨重,被迫谈判。
反击战
结局:1689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 包括库
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第二十二课时 明清时期的文化(考点22)
基础网络

①科技取得新成就,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
②理学走向极端,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应运而生。
承古萌新

特点

③市民文学蓬勃兴起,戏剧和小说成为文学主流。
④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编纂大型图书的成就突出。
⑤西方传教士东来,使中国人了解到超过自己水平的外来文化。
①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 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
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②徐光启《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较完整的农学体系,还介绍了欧洲
科技

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③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是地理学巨著,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欧洲两世纪。
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被誉为“中国l 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①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明朝
思想
②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李蛰
评价:反封建的思想先驱,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有民主性色彩。

思想




明末
③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清初
①认为“气”是物质实体 ,“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

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

王夫之
②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否定理学的形而上学。
③用发展眼光看历史,认为历史有规律,政治要“趋时更新”。
元末
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人物塑造出色。
明初 ②施耐庵的《水浒传》是首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塑英雄,颂起义。
明: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浪漫气息浓郁的长篇神话小说,反映人民蔑视封建,敢于斗争。

①激烈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震动当时学术界。
对晚清民主思潮
黄宗羲
②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③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兴起有一定影响。

①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合实际的学风。
顾炎武
②把书本知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写出《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
文学

①曹雪芹的《红楼梦》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


②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以揭露科举腐败为主,是优秀的讽刺小说。
③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借妖狐鬼怪批判封建社会,是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明成祖时解缙主编的类书,两万多卷一万一千多册,辑入图书七八千种。
类书
《永乐大典》
:清代官修,一万卷,我国现存最大类书。
丛书
《古今图书集成》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高中历史辅导网http:
《四库全书》:乾隆时纪陶主编的我国最大丛书。
①16世纪后期,意大利耶酥会传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华,西学东渐开始。
西学
②利玛窦宣传西方科学,获准留居北京传教。
东渐
③利玛窦等传教士把天文、数学 、地理、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西方著作介绍给中国,又把中国儒
学和道家学说介绍给西方,为中西文化交 流作出突出贡献。
京翰教育中心 http:

苏州公务员报名-田径运动会总结


雷恩第一大学-公务员考核登记表


问答笑话-新春祝词


我身边的活雷锋-油价下调时间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顶岗实习报告


萧山中考-手抄表


高职热门专业-round函数的使用方法


广州美术学院分数线-三去一降一补具体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