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灌溉文化的新传承

温柔似野鬼°
828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20:4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乌龟作文-清洁工工作职责


龙源期刊网 http:
南水北调工程:灌溉文化的新传承

作者:朱诗慧

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17年第05期

“兴水利,而后有农功;有农功,而后裕国。”清朝康熙时著名大臣慕天颜说的这句极 有见
地的话,深刻阐明了治水、农业生产与国家经济,进而与国家政治稳定的关系。我国大禹时代
就有“尽力乎沟洫”“陂障九泽、丰殖九薮”等农田水利的内容,在夏商时期就有在井田中布置沟
渠, 进行灌溉排水的设施。西周时在黄河中游的关中地区已经有较多的小型灌溉工程,《诗
经》之《小雅·白 华》中记载,“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即:引渭河支流滮水,灌溉稻田满地
头。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 力的提高,大量土地得到开垦,灌溉排水相应地有了较大发展。著
名的魏国西门豹在邺郡(现河北省临漳 )修引漳十二渠灌溉农田和改良盐碱地,楚国在今安徽
省寿县兴建蓄水灌溉工程芍陂,秦国蜀郡守李冰主 持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
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我们的祖先通过兴修水利,治理 江河,提高农业灌溉能力,才逐渐
在平原地区居住、开发,进一步开拓疆土,繁衍生息,发展经济,推进 社会的文明进步。
2014年12月27日10时30分,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南水 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终点团
城湖明渠豪迈地宣布:“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北京市通水成功!”由此 ,南水北调工程载入史
册,彪炳千秋,南水北调工程也折射出一束束文化的光辉。
曾记否,“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10月30日,
伟人毛 泽东在第一次巡视黄河时,道出一个伟大的梦想。
时光流逝,60多年过去了,南水 北调中线工程砥砺奋进一甲子,江水北送、南北调配的
调水梦终于变为现实,南方的水,从此滋润着北方 大地,泽被平畴,膏润丘陵。
南水北调这一浩大工程,世界瞩目,惊天动地,震惊中 外。从毛泽东主席提出伟大构想,
到如今,半个多世纪,数以万计的南水北调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察 和测量工作,在分析和
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 预计到2050
年初步规划调水总规模达448亿立方米,工程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共有东线 、中线
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将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相连接,构成了“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缓解了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将为京、
津及 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64亿立方米,增供农业用水30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沿京广
铁路线西侧 北上,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包括丹江口大坝加高、渠首、输水干线、
汉江中下游补偿等内容 。干线全长1432公里,沿线20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市)受益,
抗旱、灌溉等效益明显。

协议存款-新生寄语


赤城一中吧-宁夏中考网


辞职报告书-延期开庭申请书


万圣节短信-安全员工作总结


新鲜事-爆笑高考作文


裙子的英语-求学指南


不学无术-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


摩洛哥签证-植物学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