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安徽地域文化作业二答案

萌到你眼炸
643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20: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神州11-锦旗用语


2019安徽地域文化作业二答案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2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
是 芍陂 的开凿与修建。 1、到春秋战国时期,安徽的农业发展水平由一项水利灌溉
工程得到见证,这就
2、东汉时期安徽出现了两个堪与大天文学家张衡比肩的人物 桓谭 和 王蕃 。
3、明清 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商业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徽商对数学的重视,
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徽商编了 不少应用商业数学书籍,如《铜陵算法》、《算林拔萃》、
《庸章算法》、《算法纂要》等,其中影响最 大的是 程大为 的《算法统宗》。
4、清代安徽的天文学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 梅文鼎 更被誉为“历算第一
名家”。
5、 朱载堉 为明皇室子孙,他自幼爱好音 律、数学,专心攻读,一生著书立说,主
要著作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解惑》、《 嘉量算经》等,这些著作
涉及物理学、数学、天文学、以及音律、舞蹈等领域。
6、 朱熹 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以“理”为最高哲学
范畴的哲学体系,这个体系包括 理气论 、心性论、 格物致知说 和知行并进说等各方面
内容。
7、清末,废科举 ,行新学,安徽的文化教育仍位于全国前列。早在清同治十一年
(1872),安庆就曾办有 尚文小学堂 ;安徽第一所高等学堂——安徽省 求是学堂 ,创
办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85),比清政府正式颁布学堂章程还早4年。
8、魏晋时期的嵇康曾提出“ 越名教而任自然 ”的哲学人生观,并有“内和外见”
的音乐见解,其中 包涵了丰富而杰出的教育思想。嵇康还著有中国历史上一篇重要的音乐
美学论文,即著名的《 声无哀乐论 》。在这篇论著中,他首先提出“声无哀乐”的基本
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 是人们被触动以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
9、朱熹继承发展了先秦的教育目的论,提出“ 明人伦 ”、“ 为圣贤 ”的教育目
标。
10、中国文学史上的“三曹”指汉魏时期的 曹操 、 曹丕 与 曹植 父子。他们是建
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
11、 曹丕 《典论·论文》是中国第一篇文学批评的专门论文,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
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文学批评史 上起了开先河的作用。


12、南齐著名诗人 谢眺 于明帝建武年间出任宣城 太守,其间创作了数十首诗篇,如
《宣城郡内登望》、《高斋视事》、《祀敬亭山庙》、《游敬亭山》、 《始之宣城郡》、
《往敬亭路中》等等。这些作品既描摹出安徽宣城的风光与人情,又促进了当地文学的 兴
盛。因为他的诗歌而使得敬亭山名扬天下,诸多诗人慕名而来,纷纷唱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十二平均律:明代的朱载堉大胆而彻底地扬弃了千 余年来的旧律制,创造了现今世界
各国都在应用的十二平均律,这是我国声学史的一项杰出贡献。朱载堉 实质上是在八度音
之间分成12个音程相等的半音,顺序组成12个等程律,又叫十二平均律,如此,可 以用
任何一律作为主音组成各调的音阶,而且它们全音的音程都是一样的,这在乐律研究史上
是 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十二平均律的发明比法国音乐理论家梅尔塞恩于1636年发表的十
二平均律要早5 2年。
《物理小识》:明代方以智所著的《物理小识》,内容十分广泛,内分天、历、风雷< br>雨阳、地、占候、人身、医药、饮食、衣服、金石、器用、草木、鸟兽、鬼神方术、异事
等15类 ,共12卷,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涉及到的物理学
知识,有光学、电学、 磁学、声学、力学诸多方面。它不仅总结了我国古代许多科学成就,
批判地吸收了当时西欧传入的科学知 识,而且对其中不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尤
其是在光学方面的成就更是突出。
书院: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独立于官学制度之外,的
学校制度,又是与教 育密切结合的学术研究机构。它发轫于唐,至宋形成制度,南宋时大
盛,迄明、清发达完备,为我国古代 重要的教育制度。书院制度对于传
递我国古代文化,传播学术思想,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学术人才,丰富教育理论与经
验。
五禽戏: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据说是
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 。华佗提倡体育锻炼的方法防治疾病,吸取先秦以来导引术的精华,
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姿态 ,创“五禽之戏”,是我国医疗体育史上的创举。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圩田?试述它在安徽的产生和发展的情况。
圩田,也叫围田,沿 江、濒海或滨湖地区筑堤围垦成的农田。地势低洼,地面低于汛
期水位,甚或低于常年水位。
圩田的出现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安徽农田水利建设的突出成就,而到了唐宋时期,
安徽的圩田有了重大 发展并迅速走向高峰期。唐宋两代特别是宋代,安徽兴建的圩田不仅
数量多、规模大,而且形成了相当丰 富的兴建圩田的理论,对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农业生
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唐宋时期,随着南方人口的增加 ,劳动力的充实,加上先进农具的推


广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大江南北已大量修筑圩田并日 趋完善。如宣城,早在孙吴割据江东
时就在其境内修建了最大的圩田金宝圩,至宋,宣城化成圩更是“水 陆地八百八十余顷,
岁租米三万四千余硕”,至宋乾道二年的统计,境内共有179圩,由此可见圩田兴 盛之一
斑。宋代安徽圩田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结构合理,修筑技术已相当完善。一般圩田
均高筑圩埂,坚实牢固,堤上栽植桑柳,圩内大道相贯,河渠交错,车舟往来便利,同时
兼顾排水和灌溉 。尤其在宋代安徽境内,由于圩田多,往往圩圩相接,形成了辽阔的圩区,
水系相通,连成一片。圩田的 发展,带来了生产的大发展。由于圩田兼能防旱排涝,可以
旱涝保收,加以引进早熟的占城稻种,使圩区 稻米产量显著增加,“田地之入,倍于他郡,
鱼、虾、竹、苇、柿、栗之货足以自给”,以至宋京十大粮 仓皆受江淮所运。因此圩田的
修筑被后人评为“实近古之上法,将来之永利”。
2、明清时期安徽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
一、数学、天文学方面的成就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商业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徽商对数学的重视,在历
史上是少见的,其中 影响最大的是程大位的《算法统宗》。清代安徽的天文学研究在全国
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梅文鼎更被誉为 “历算第一名家”。梅文鼎一生活了89岁,著书88
种之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天文、历法和数学著作。
二、医学方面的成就
明清两代是安徽古代医学史上的鼎盛时期,医学人才济 济,医著宏富,医学理论和临
床各科都有诸多发明,为丰富和发展祖国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新安 医学在全国独
树一帜,令人瞩目。就医学人才而言,出现了在全国颇有影响的医家,如汪机、孙一奎、< br>汪昂、吴谦,等。就医学著作而言,初步统计明清两代安徽医著约六百多种,约占清以前
安徽医籍 总数87.7%,新安一隅约四百余种,亦居全省之首。
三、物理学方面的成就
明清两代,随着安徽科技的空前繁荣,物理学领域随之出现著名学者及重要成就,较
突出的是朱载堉和他 的十二平均律,方以智撰述《物理小识》,以及郑复光《镜镜詅痴》。
3、书院制度在安徽发达的原因及表现如何?
安徽在全国是书院产生最早,也是最发达的一个 省区。宋时,书院兴起并形成制度,
安徽书院数量随之大增。宋代安徽书院约有34所,在全国所占位次 ,仅低于江西、浙江
和湖南三省,居第四位。元代安徽书院与全国同步继续发展。元代安徽新建35所, 保留、
修复或重建前代书院9所,共计44所。其中很多人是南宋具有民族气节的名儒学者,入
元不仕,退而讲学的,这是当时安徽书院发达的重要原因。元代安徽书院的分布仍主要集
中在经济、文化 发达的徽州及沿江地区,便也开始向皖中、北地区发展,如合肥、舒、宿
等地开始陆续创建书院。


明清时期,在我国封建教育制度走向衰落、消亡和西学东渐、实学兴起的背景下 ,安
徽书院却在宋元发展的基础上,继续蓬勃发展,并盛极一时。考究其原因,这与安徽素以
“ 文化之地”、“仪礼之乡”著称,历来就有社会与私人办学的优良传统,且皖地学派盛
行,朱学、王学、 湛学及清代朴学与桐城文派等学者在
皖地进行着积极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亟欲拯治时弊, 传道授业,振兴文教,培育
人才等,无不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有关材料统计,明代安徽书院至少在138 所以上,大多
兴建于明中叶以后。此时,书院的分布仍以皖南为主,但呈向皖中、皖东、皖西发展的态< br>势。
清代安徽书院总数在203所,此时,政府官员开始掌管书院诸如择山长、选教育 、收
学生到课业、课考、廪养、俸禄,以及参加科考、取任等方面事务,官办书院成为清朝安
徽 书院的最重要特色,书院实际蜕变为官学的附庸,成为科举的预备场所。
4、唐代安徽两大诗人群体各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
唐代是诗歌的时代,此时安徽诗坛最突 出的特色就是出现了池州诗人群和宣州诗人群。
这两个诗人群体及其创作的诗歌非常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 色。
安史之乱后,中原经济文化受到严重破坏,而江南一带则相对安定,文化也趋于繁荣。< br>在皖南的池州地区涌现出众多诗人。代表人物有杜荀鹤、费冠卿、张乔、殷文圭等,主要
活动时期 为唐宪宗~唐哀宗年间(805~907)。杜荀鹤,的《山中寡妇》、《自江西归九
华有感》、《题所 居村舍》、《乱后逢村叟》、《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等,都相当具
有现实主义的写实精神和社会意义 。宣州的诗人代表人物有刘太真、许棠、汪遵等。主要
活动时期为唐玄宗~唐哀宗年间(712~907 )。刘太真,宣州人,著有诗文集30卷,
《全唐诗》仅存诗3首。其中就有一首是写他故乡宣州东峰亭 的《宣州东峰亭各赋一物得
古壁苔》。许棠,泾县人,《全唐诗》存其诗2卷,计150余首。汪遵,宣 州泾县人,
《全唐诗》存其诗1卷。
四、考察论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如何认识陈独秀与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张及其倾向?
1919年 7月20日,胡适在《每周评论》第31号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
义”》一文,明确表示对 陈独秀等人“高谈社会主义”的不满态度,主张采用温和的改良
方法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同年8月,李大 钊在《每周评论》第35期上发表《再论问题与
主义》,指出问题与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这就是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名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以此为标志,以胡适、周作人、傅斯年
等 为代表的大批学者继续坚持原先的思想文化改良道路,走向自由主义,被称为问题派;
而以陈独秀、李大 钊等为代表的激进人士则转化为信奉共产主义的革命派,在当时被称为
主义派。


1919年末,胡适发表了极具争议的《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提出了将“研究 问题”、
“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作为新思潮和新文化运动的纲领,指出“整
理国故”是以“再造文明”为根本目的的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和步骤。胡适认为新文化、
新思潮的根 本意义是一种新态度,即评判的态度。他认为这种评判主要是对制度风俗、圣
贤遗训和社会公认的行为与 信仰这三方面做以理性为标准的重新评估。通过“整理国故”
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与糟粕,去芜取菁, 以之再造新的文明。
此期正是新文化运动取得摧枯拉朽的巨大胜利的时刻,胡适“整理国故” 言论一出,
立即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有认为是对新文化运动的背叛,意在将青年引入“故纸堆”,< br>从而淡化政治,从当时情境来看,这种指责并非没有道理。另有认为是此举是对新文化运
动矫枉过 正的一种拨乱反正,它对保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而言不啻为一种有效的
方法与途径。
今天,在我们看来,问题派与主义派之争实质上是投身民众运动抑或继续坚持思想启
蒙之争,应属思想意 识领域的分歧。而后来陈独秀与胡适所走上的暴力革命之路和温和改
良之路也只是两人世界观、价值观不 同所导致的结果。两者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都对
20世纪初的落后中国的何去何从进行了深刻的思索 和判断,都展现了那一时代优秀知识分
子挽大厦于将倾的弘毅精神与爱国情怀。
2、什么是“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在教育实践方面作出过哪些贡献?
“生活教育”的理论 直接来源于陶行知积极而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也是对其师杜
威先生反传统教育思想中积极因素的吸收 和改造。“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生
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革命的先驱,他的一生都在以积极的行动和实践追求着其“教
育救国”的理想,“ 爱国主义”和“平民教育”一以贯之地贯穿于他所有的教育活动和教
育理念中,曾被毛泽东称赞为“伟大 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在美留学师承著名教育家杜威和孟禄门下,学成归国后,立志“教育 救国”,辞去大
学教职,转而投身于普及平民教育运动中,发起组织多个民间教育组织,如中华教育促进
会、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山海工学团、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等,并创办乡村师范试验学
校。
注:新版作业:实地观察并考察一些历史名胜、古迹或纪念馆、博物馆,并结合实际
谈 谈安徽文化的基本特点。(可参观朱然墓或马鞍山博物馆并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然后结
合教材安徽文化的 几大基本特点整合成文)

江西取消中考-部队入党转正申请书


广东农工商-寒假作业


春蕾杯作文-小学生优秀作文选


春节风俗习惯-家长对学生的评语


龙江会计网-宾馆转让合同


日本ai-小班上学期评语


好段摘抄-上海市医保定点医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党员入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