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主题_历史高考选择题应试技巧及策略
秉笔直书阅读答案-环卫工人入党申请书
讲座主题:《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应试技巧与策略》
主讲人:周 立
新
地 点:中 华 中 学
时
间:2005年12月22日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早上好!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中华中学历史
教研组迎
来了2005年的最后一次全市教研活动,倍感荣幸,也倍感压力,对各位专
家的指导
、各位同仁的光临表示由衷的感谢。按照教研室领导的意图,今天
我讲的主题是《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应试
技巧与策略》。
在座的诸位都是本市高三学生备考的引路人,责任重大。我个人以为一
名成功
的引路人应当在备考的整个过程中充分调动高三学生的积极性,帮助
他们解决好三大问题:一、了解历史
高考究竟考什么。
二、知道历史高考怎么考。三、明确高三历史怎么复习。这三个问题环环相
扣,解决得好,就是高三历史复习的最佳捷径。我们在座的老师都是有经验
的老师,对于我们引路人来说
,第一个问题实际上要吃透教材、考纲,第二
个问题实际上要研究高考试题,第三个问题要解决学习的主
体学生。
今天我讲的主题主要涉及的是第二个问题,研究历史高考考题,特别是
高考三大题型
之首的选择题,从中总结出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应试技巧与策
略。选择题以其分值比例大,客观性强,评分
误差小,一直处于决定考生高
考历史学科成绩优劣的关键所在。围绕《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应试技巧与策略
》
这样的主题,主要谈这么四个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我的分析素材主要取材于2003、2
004、2005三年的江
苏历史高考卷。
一.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基本类型:
综观近三年江苏卷的选择题部分,基本类型主要有八种:
第一种类型.材料选择题 :
先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三道江苏高考题:
(1)(2
003年)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
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2)(2
004年)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
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
关的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005年)“时日何丧,予及汝皆亡”,是以下哪个朝代的百姓诅
咒统治者的话?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看过这三题
,我们可以发现:一、从格式上看,这三题都在题干中提供
一则材料,都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
透过材料发其现背后的历史真
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实际上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我们把这种
选择题题型叫材料选择题。二、材料选择题每年都有,且都是中国古代史部
分的。
第二种类型:概念选择题
我们也从高考试题中选了两题。请看大屏幕:
(1)(200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内容是
A政府与军队共同努力作战 B在一切日军占领区都进行抵抗
C海外华侨也要参加作战 D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人民战争
(3)(2005年)新
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所谓的“价格革命”。下列关于“价
格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 B引起了阶级力量的对比
C扩大了世界各地区间的交往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此类选择题在
题干中都提出一个基本概念,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
理解和把握。其选项则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
解释。选项多是立足于对历
史概念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
第三种类型:组合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
三组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
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
这种类型的选择题三年的高考卷中都有,答题有一定
的难度,且有增加
的趋势。2003年2题,2004年2题,2005年3题。
第四种类型:排序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
定的
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树立时间
概念应当是学生
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所以三年的江苏卷都有这样的题
目, 请看大屏幕:
(1)(2003年)下列事件发生于1917—1918年的俄国,其先后顺序是
①《四月提纲》的发表 ②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
③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
④布列斯特和约签定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004年)下列城市曾作为国民政府所在地,其先后顺序是
A武汉—广州—南京—重庆 B南京—武汉—广州—重庆
C广州—武汉—南京—重庆
D重庆—武汉—广州—南京
(3)(2005年)下列史实的先后顺序是
①“一五计划”的完成 ②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
③“中共”八大召开
④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A①②
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通过上述三题,我们发现:1 高考中的排序选择题考查涉及到的历史
事件发生的时间相对集中,比如2003年的高考题时间限定在1917——1918
年,2005年的
排序选择题则集中在1954——1957年,而2004年的选择题
跨度则比较大,2003、200
5相对于2004年的选择题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
2 排序选择题常见的首尾法这三年使用都能见效。
比如第一道题我们知道两
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发生最早,
布列斯特和约签定最迟,答案马上
就出来了,是C。2005年,只要学生知道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最早,“一五计划”的
完成最迟,或知
道两者当中的任何一个,答案也是马上就出来,是D。
第五种类型:因果选择题
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
中存
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的或结果等。从这三
年的高考要求看,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
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
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
本原因、主要原
因等表示。 具体的例题我就不举了。值得提醒的是:由于这种选择题对学
生的
历史思维能力要求高,是教学中的难点,一般来说我们要进行专项训练。
第六种类型:是非选择题
是非类选择题通常有两种形式,即肯定式选择题和否定式选择题(逆向
选择题)。
肯
定式选择题是选择题中使用最多的一种题型,它要求答题者按照题
意,从题肢的选项中选出应肯定的一项
。
相对应的,否定式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
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
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
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由于这几年高考的一大显著特征是着重考查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
能力。这种类型的选择题成为主
要的表现形式。
特别是2005年,除了肯定式选择题,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
界近
现代史三部分都出现了否定选择题。我们从中择选了三题,请看大屏幕。
(1)下列史实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
A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修芍陂
B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
/p>
(2)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对其后中国革命的发展仍具重要作用,下列表
述与此
结论不相符的是
A直接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B宣传了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C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D为革命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3)十七、十八世纪,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转折和变化,其表现不包括
A英国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
B法国大革命震撼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D欧洲思想领域出现了改造旧社会的政治构想
第一道是中国古代史部分的,第二道是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第三道是世
界近现代史部分的。
第七种类型:比较选择题
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
同
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请看这么三道高
考题:
(1)(2003年)下列战役中,具有争取国家独立性质的是
A纳西比战役
B色当战役 C萨拉托加战役 D凡尔登战役
(2)(200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
同
(3)(2005年)二十世纪初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不同于十九世
纪中期的印
度民族大起义,表现在
①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领导权
②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③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④斗争遭到了殖民当局的镇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最后讲一讲第八种类型 :最佳选择题
这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
理解掌握的准确
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
备选
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
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
重大”、“突出”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中难
度最大的类型。
江苏三年高考卷中不多见,所以就不举例。
二.选择题命题规律初探
刚才我们讲的第一个问题高考选择题的基本类型是从面上。下面我们
从试卷涉及的
知识点内容上总结几点命题规律。
首先也加以说明一下,由于选择题数量多,命题点分散,可供命题者
选
择的余地较大,因而对其命题规律较难准确把握。各地对选择题的备考复习,
多年来实际上停
留在对教材知识拉网式的“扫荡”或用题海战术应付的水
平之上。这不仅加大了学生的复习量和教师的工
作量,也降低了复习的针对
性和有效性。另外,经过多年的实践,选择题的命题技术已经
走向成熟和稳
定,对选择题命题规律进行总结分析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有鉴于此,本人
以近几
年的高考试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归纳法,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初步
抽象出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并以之
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整理出来,以就教于各位同仁。
(一)中国古代史部分:
1.先请看两张表,
一.中国古代史部分的考题分布
年份
2003年
先 秦
2
秦 汉 魏晋南北朝
1
1
隋 唐
1
宋 元
1
1
1
明 清
1
1
1
综 合
2
题数
5
5
6
2004年 1
2005年 2
二.中国古代专题史分布情况表
年份
2003
2004
2005
政治史部分
3
3
3
经济史部分
文化史部分
1
1
2
1
1
1
题 数
5
5
6
把这两张表和试卷内容联系起来,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史部分的命题
规律有五点:
(1)从近三年江苏卷中的中国古代史题量看,体现了高考“稳中求变”
的指导思想。
(2) 基本以单元作为命题点的选择单位,但有跨单元。
(3)先秦单元每年都
考,且份量重。特别是2005年有三题,9分,因
为从答案来看,第6题综合题关于江南经济落脚点还
是在春秋。
先秦部分重点是社会转型的春秋战国时期,6题中有3题。先秦单元命题较
多的原因有二:一是该单元包括了两种社会形态,而每一社会形态的内容在
命题又都是必须有所
体现的;二是主观性试题全部集中在封建社会中后期,
该单元只能用选择题来考查。
封建
社会各单元“贫富”不均。各单元内容在命题中“待遇”不同的
原因:主要是与各朝代在历史上的地位、
作用有密切关联,一般说,对历史
发展影响越大,在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低,原因是将分数留在主观题部
分。
(4)从知识类别角度看,经济、文化方面基本平衡,政治史知识考查
则较多。 在政治史命题中,一是比较重视对典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事件的考查。
如2003年科举制、200
4年涉及到的西汉的刺史制、察举制、2005年猛安谋
克、“蕃汉分治”、行省制。二是强化对民族关
系史的考查。2004年土尔扈
特部回归祖国、2005年少数民族的制度,都是反映民族融合或民族交
流方
面的正面内容。
命题专家在经济史命题过程中,一是比较重视经济重心南移等特殊经济<
br>现象的考查。2005年两道涉及经济史的选择题就是例证。二是重视先秦阶
段经济的考查,先后
考过木炭冶铁、我国的“青铜时代”夏商周、春秋时期
孙叔敖修的芍陂。
文化史重点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思想主张。
(5)从能力要求看,中国古代史选择题的
规律之一是中国古代史在此
方面要求较低,70%以上试题考查的都是再认、再现层次的能力,造成这一
现象的原因在于:第一,试题必须有一个由浅入深的梯度,必须给考生一个
“热
身”的过程,以便考生进入最佳状态。中国古代史试题位于卷首,必然
要受这一命题规律的制约。第二,
在整套试卷中,选择题必须要承担一定比
例的基础知识考查任务,内容相对简单的古代史必然成为首选。
估计今后这
一情况不会有多少变化。
二、 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
年 份
2003
2004
2005
上 册 下 册
6
5
6
6
6
4
上、下册兼跨 题 数
1
12
12
10
从近年来中国近代现代史的考点分布看,一是考点覆盖面比较大,基
本上是以章
作为命题单位,覆盖面保持在70%以上。二是《中国近代现代史》
上、下册考点数量基本平衡。请看大
屏幕的表格。三是部分章一直是选择题
命题的重点章节,如上册第1、2、3、6、章,下册第3、5、
6、8章年年都
有考试,原因在于它们都能够体现中国近现代史的本质内容。四是部分知识
复现
率高,往往通过变换角度的方法连续考查。连续三年都考的有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新中国
成立后的过渡阶段(1949-1956)发生的事、
中国的改革开放,连续两年考的有鸦片战争、太平
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解
放战争的战略反攻。
从知识类别看,一是各类知识考查比例基本
稳定,以政治史为主体,
经济史为辅助,文化史基本不予涉及。二是主体鲜明。第一,突出对先进中国人奋斗内容的考查,包括各种政治力量为中国独立和富强所做的努力、抗
争、探索
以及所出现的失误、挫折等内容。第二,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
心地位,近年来特别重视对中共在建国
前后为实现中国现代化所作的努力以
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奔小康的历史。第三,
突出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考查,
保持3——4道,10分左右,尤其是2005年下册书
一共4道选择题,涉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占3道,概率很高。
知识类别方面的变化趋势是:淡化帝国主义侵华史的内容。
从能力要求看,比古代史有了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
直接考查记忆
能力的试题大幅度减少,理解性题目有较大增加。
能力考查要求多样。由
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举例了。
三、 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
近年来,世界近代现代史的考点在高考试题中的分布基本平衡。从表面
看考点知识覆盖面很高,世界史
部分考点的选择有较强的侧重性,突出对主
线内容的考查,而不求全求细。 我概括了这么几点规律:
(1)从世界近代现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看:第一,比较突出对资本主
义发展史的考查。从统计
数据看,关于每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内容每年固
定为1至2道选择题,已考查到的有英、法资产阶级革
命、日本明治维新,
重视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考查是由世界近代现代史的发展本质所决定的。
第二,淡化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考查。但重视现代史部分苏联、东欧史
的考查,在三年世界史部分的
25道选择题中有5道题。第三,对民族解放
运动史的考查,每年一道,先后考过拉美、非洲和印度民族
运动的情况。基
本上以“二战”为分界线,战前战后各1题。命题的重点国家是印度和土
耳
其。
(2)从政治、经济、文化三者关系看,政治史占了压倒优势,经济史
内容处
于辅助地位,文化史的考查则微乎其微。
在政治史中,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占了主体地位,其次是国际关系史方
面的内容。
在
经济史中,主要考查各种类型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先后考过
20世纪后半期亚洲地区经济发展情
况、20世纪30年代前期,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克服经济危机采取的相同做法、苏联的工业化。科技革命
有第一次工业
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
(3)从总体上说,世界史部分选择题的能力考查难度大,主要表现在:
重视对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概括能力要求强。请看大屏幕:
(1)(2003)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可以概括为
A美国取得压倒性优势 (看屏幕)
B双方互有攻守
C苏联依靠绝对优势迫使美国退让
D双方不堪军备竞赛重负放慢争霸步伐
(2)(
2005年)十七、十八世纪,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转折和变化,其表
现不包括(看屏幕)
A英国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
B法国大革命震撼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D欧洲思想领域出现了改造旧社会的政治构想
(3)(2005年)下列有关当今国际形势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是
A 和平与发展是主流
B 地区性冲突有所增加(看屏幕)
C 世界形势趋于紧张 D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历史高考选择题的解题技巧指导:
“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这应当是这几年高
考的结论。这两
年历史高考主观题全省均分41分,可有些学校的历史高考均分达到或超过
12
哦,很显然选择题准确率高。据说苏北一些县中也把这作为历史高考的
突破点,选择题每天一练,不多1
0道。
我们南京市也要跟上这一步伐,抓好高考选择题解题技巧的指导。我们
要指导学生注意
这么几个环节:
1.放慢解题速度,做好时间保证。原则上一题1分钟,再加上涂答题
卡,半
个小时,30分钟。目前我们学生答题速度偏快,也许25道选择题15
分钟解决。
2.也许
学生会问,这么长的时间干什么?我认为主要用于审题,明白
题目要求。能否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
关键。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
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认真审题,对选
择
题尤其重要。
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读懂题干,
读全选项,明确题意和要求。其具体要求是:
第一,明确题目结构。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答题项、主
干语和条件限定
语。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
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
面限定。
第二,搞清时空范围。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
确时限。搞
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
间范围和空间。
第三,搞清基
本题型。选择题也有自身特点,根据其特点,明确题目的
基本类型,再结合平时的学习和掌握,根据各题
型的答题方法进行“对号入
座”的思考和把握。
第四,推敲备选项。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近
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
益增强,需认真分析。通过比较,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
3.教会学生解题方法。不同的类型,方法不一。由于时间关系
我不可能一
一列举。现以组合式选择题解法为例。我们先看这样一道高考
题:(大屏幕)
一、基础点选择法。
(1998年高考题)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r>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看屏幕)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
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
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
④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_①②③④
我们可以采用基础知识点定项法,即在被选择的几项知
识中,先确
定一个绝对正确的或绝对错误的知识作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找出正确的
答案。这
叫基础点选择法。本题中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是唐玄宗所为,
断定此项后,排除所有不含此项的条
目项,剩下只有A项,A项必定为正确
答案。
又如:(2003年)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
动实行了保存富农经济、中立富
农的政策,其目的是 (看屏幕)
①减少运动的阻力
②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③发展农村经济 ④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这一知识点与“1
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
了保存富农经济、中立富农的政策”不相关,“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是
题干指向的绝对错误基础知识点,可以一下排除,排除了④项,只有A项不
含④,从而断定A项
为正确答案。
二、肯定、否定并用筛选法。
解答组合式选择题,有时单断
定某一个知识点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还不
能解决问题的实质,答不出正确选项。这时我们可用肯定、否定
二轮筛选法,
即首先决定一个知识点是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缩小解题范围;然后再二轮
筛选法
,再确定另一个知识点是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这样很容易找出正
确答案。
例如:(2003年)通过农民战争建立的新王朝是(看屏幕)
①西汉
②西晋 ③隋朝 ④唐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br>该题首先否定“西晋”,“西晋”不是通过农民战争建立的新王朝,而是王朝
的内部夺权政权;再
肯定“西汉”政权是通过秦末农民战争建立的新王朝。
这样的肯定与否定并用的筛选下,答案就可确定为
D项。
又如:(2003年)下列事件中属于封建王朝皇族内部争斗的是(看屏幕)
①七国之乱 ②靖康之变 ③靖难之役 ④陈桥兵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本题首先否定“靖康之变”,“靖康之变”不是
封建王朝皇族内部的争
斗,而是民族政权间的斗争;再肯定“靖难之役”是明王朝皇族内部的争斗。在肯定与否定并用的筛选下,答案就可确定为A项。
三、求同找异——列类法。
列类法就是将所有知识点按一定的性质规定(内容、结果、影响等)划分,
再依据划分
后的同类别知识对四个选项进行确定,属于同一类并符合题干要
求的选项一定是正确答案。
例如:下列活动与唐玄宗有关的是:(看屏幕)
①创立“自荐”制度
②限制佛教、裁汰僧尼
③把府兵制改为募兵制 ④大力强凋“存百姓”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此题四个基础知识中,“创立‘自荐’制度
”属于武则天行为类;“限
制佛教、裁汰僧尼”和“把府兵制改为募兵制”属于唐玄宗行
为类;“大力
强调‘存百姓”属于唐太宗行为类。根据题干要求唐玄宗行为类符合题意。
4.
指导学生增强自信,认真涂写答题卡。答题卡涂写一定要规范。我
在这里要强调。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学
生在考后后悔,说自己原先是对的,
可就在最后一刻改了,倒霉三分没有了。我们平时要告诉学生相信自
己的第
一印象,没有充足的依据,一般不要动。
四.历史复习策略:
方
法之一:在复习同一类型的历史知识时,应注意比较,分清它们的
联系和区别,弄懂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
点.以加深印象.
高考命题时,命题者一般是先确定所要考查的知识点的重要侧面,然
后做扩
散“搜索”,找出与其有共性或可比性的史实,最后根据题型要求再
设计试题。
例1:下列事件中属于封建王朝皇族内部争斗的是
①七国之乱 ③靖康之变
③靖难之役 ④陈桥兵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以“封建王朝皇族内部争斗”为引子,整理有关知识。七国之乱、靖康
之变
、靖难之役和陈桥兵变均为封建社会的军事变故,这是其相似之处。但
细分一下,它们发生的原因、过程
和性质是不完全一致的。七国之乱是西汉
封国制的产物,靖难之役是明朝燕王朱棣抢夺皇权的事件,都属
于封建王朝
的皇族内部的争斗,而靖康之变屉金与北宋两个政权交战的事件,陈桥兵变
则属于大
将篡权。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辨认属于封建王朝四次军事变故,
这同一类型历史现象
之间的差别。
复习启示: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复习的过程中,
考生常常会发生张冠李戴、前后颠倒的现象,尤其是那些名称上相近或性质
上相似的知识。这启示我们,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特点,对重要的人
物、事件等要形成准确的记忆。在复习中,遇到和前面名称
上相近、性质上
相似的知识时,要注意比较,一分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弄懂它们的共同点
和不
同点,以加深印象。
方法之二:学会整理历史现象的知识结构,善于将庞杂的知识化为简要
的内容,使知识结构简洁、精练。
在选择题中,命题肯一般是先提出一个知识范围比较大的概念。这些概
念有的可能就是教材中节
甚至章的标题,然后通过选项列出重要的要素,最
岳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分析理解。这样的命题方式常常是
以“对…表述正确的
是”或“对……表述不正确的是”。
例2:下列关于西班才早期殖民扩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殖民地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B.主要目的是开拓海外商品市场
C
实施《航海条例》
D.实行残暴的种族奴役政策
西班牙的早期殖民
扩张是世界史教材中节的标题之一,这是一个知识范
围较广的概念,要求考生对其扩张的地区、方式、目
的等均有清醒的认识。
复习启示:任何历史现象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历史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搞清其产生和
发展
的过程及其各个历史阶段上的特点,也就是要建立历史现象知识结构。
历史知识结构的建立,有利于掌握
历史现象的整体内容,有利于认识历史的
概貌。知识结构的整理,通常是对历史现象进行纵向的联系,采
用专题式复
习法。同时,可以通过前后比较的方式,辨析不同阶段历史现象的特点,以
掌握其发
展的过程性特点,还要学会概括,善于将庞杂的知识化为简要的内
容,使知识满破
构简洁、精练、好记。
方法之三:善于对历史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整理,理
解和掌握历史现
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古今中外历史比较,从多样性和复杂性中认识历史
的规
律性。
任何历史现象都处在一定的联系之中,有的是纵向联系,有的是横向联
系。只有弄清这
些联系,才能真正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高
考试题中,比较难的题通常是考查历史现象的
背景和影响。在这类试题中,
有的是对历史现象纵向关系的考查。
例3:
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战略方针,这是因为
A.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
B.英美等国政府支援中国抗战
C.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
D.汪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
在抗战进
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军改变侵华方针,是因为此前日军已
经占领了中国广大的土地,
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加上八路军和
新四军在敌人后方的斗争。这里有一种因果关系,考察引
起侵华日军改变战
略方针,实际上是对其前后历史现象关系的考查。这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纵
向
联系的认识和把握的程度。有的试题是对历史现象横向关系的考查。
例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
的是
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镇压大平天国
C.抵抗外国侵略
D.维护清朝统治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密切的联系,这既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也有抵抗外国侵略的要求,从根本
上说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这一现象与
其他现象的关系,是处于同一时期不同现象之间的关系
,是横向关系,试题
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横向联系的认识和把握程度。
复习启示
任何历史现象都处在一定的联系之中,有的是纵向联系,有
的是横向联系。只有弄清这些联系,才能真正
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
以然。在复习过程中,要对历史知识进行纵向的联系,理解其发生发展的线
索、过程及其原因,同时进行横向的联系,理解和掌握同-一时期不同历史
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注意古今中外历史的比较,从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
性中认识历史的规律性。
方法之四:学会在新的历史情景中,运用学过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以
及技能,分析和解决有关历史问题
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近年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试题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在各种题型中都有反映。
在选择题中,一般采取提出一个理论概念或范畴,以与其相吻合或相应
证的史实为正确选项来设计问题。
例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
的,因为这次会议
A.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一个历史概念,核心内容是
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行改革开放。用这样的观念选择相关的史实。
复习启示:历史概念和有关历史理论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近
年来的高考中,这一类试题的考查
有所加强。可以说,历史试卷的难度值就
是由它们决定的。考查结果显示,考生的失分也集中在这些试题
上。这启示
我们,凡是教材上的概念,特别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或具有一定广泛性及理论
含义的概
盘念,如“冷战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必须要弄清它们
的实质和特征以及种种表现形式,以
求得其内涵看和外延的正确把握;凡是
教材中出现的历史结论,不仅要在“是什么”的层次上认真掌握,
更重要的
还要在“为什么”
的层次上理解,要知道这些结论所依据的史实和理论。同时还要注
意运用唯
物主义的有关基本原理的有平行因素进行分析,分清其主次关系、质量关系和程度关系。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今天,本人围绕着历史高考选择题,着重谈了四个问题,即:一.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基本类型:二.选择题命题规律初探;
三.历史高考选择题的解
题技巧指导:四.历史复习策略:有不当之处,敬
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