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67课《春秋战国时期》检测(含答案)-word
童年趣事作文400字-博览群书是什么意思
春秋战国时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20.0
分)
1.
下列关于春秋争霸战争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因为没有带来任何灾难
B.
给百姓带来了种种灾难,因而没有任何正面影响
C.
争霸战争中诸侯国数目减少了,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D.
诸侯为了争霸,纷纷进行变法,出现了地主阶级
2.
《史记
•<
br>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
曰:
“
在德不在鼎。
”
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
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B.
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C.
周室衰微,诸侯争霸
D.
列国争战,诸侯兼并
3.
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
A.
各国间频繁的战争
B.
受法家思想的影响
C.
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
D.
为了统一中国
4.
战国时期,政府组织兴修的水利工程大量出现,如楚国
兴修的芍陂,魏国兴修的引
漳十二渠,秦国兴修的都江堰和郑国渠。上述史实发生的共同历史背景是
A.
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
B.
铁制农具和牛耕在战国时开始出现
C.
各诸侯国加强联合,展开治水合作
D.
秦王赢政即位,采取措施统一中国
5.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
不断。任用管仲为相,首次打着
“
尊王攘夷
”
的口号,成为春秋时
期
第一位霸主的是( )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秦穆公
6.
战国七雄按
“
东南西北上中下
”
的地理位置来分,它们分别是(
)
A.
齐、楚、秦、燕、赵、魏、韩
C.
燕、赵、魏、韩、齐、楚、秦
B.
齐、楚、秦、燕、韩、赵、魏
D.
楚、韩、赵、齐、秦、燕、魏、
7.
战国时期通过不断的兼并战争,形成
“
齐、楚、燕、韩、赵、魏、秦
”
七个大的国家,
合称为
“
战国七雄
”
。战国七雄中处于最西端的是( )
A.
燕国
B.
楚国
C.
齐国
D.
秦国
8.
吕思勉在《中国的历史》中写道:
“
从春秋的末期,久已寂寂
无闻,入战国的初期,
”“
他
”
是指又国多内难。又因为僻处西陲,开化最晚
,大家都有些瞧不起他。( )
A.
楚国
B.
秦国
C.
齐国
D.
魏
9.
如图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
图,图示中
“
大变革
”
处的内容应是( )
A.
国家产生
B.
文明起源
C.
政权分立
D.
社会转型
10.
对联
“
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
”
称颂的人物( )
A.
治理了黄河水患
B.
编著了《道德经》
C.
修建了都江堰
D.
开凿了大运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16.0
分)
第 1
页
11.
请写出《战国七雄形势图》中英文字母所表示的国名:
A
.______B
.
______C
.
______
。
12.
国家承认
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建立县制等一系列措施,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战国时
期的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3.
战国初期,诸侯国中的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长期混战的强国,史
称
______
。
14.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
_
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战国七雄:
______
、<
br>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
____
、
______
、
______
。
15.
______
主持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16.
公元前
______
年,秦孝公起用
______
变法。
17.
观察《战国形势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
.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魏国
B
.战国后期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秦国。
18.
修筑都江堰的是秦国蜀太守
______
。
第 3 页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0.0
分)
19.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成就世界瞩
目,
实践证明唯有改革才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察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
合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
《史记
•
商君列传》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
《史记
•
李斯列传》材料三 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
在生产技
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
迁
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
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
……
这些措施促
进了民族融合
……
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发展。
--
摘自人教版七上历史教材
请回答:
(
1<
br>)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
(2
)据材料二回答:为顺应生产力发展,
“
商君
”
采取了哪一经
济措施?《史记
•
李
斯列传》中又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
(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
(
4
)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20.
材料分析。
材料一:卫鞅曰:
“
治世不
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
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
br>。孝公曰:
“
善。
”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
法之。
--
司马迁《史记
•
商鞅列传》
(
1
)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此次事件是在谁的支持下进行的?
(
2
)该事件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
3
)结合
当今改革开放,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
件?
四、读图说史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
21.
观看下面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注: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公元前
354
年,魏围攻赵都邯
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
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
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
(
今河南长
垣
)
伏袭
,打败魏军。此后齐国称霸中原。这一时期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魏
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
,其他几国逐渐衰落。公元前
356
年商鞅推行一系
列措施,使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
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
1
)从图片及文字解说中可知,这是反映的哪一历史时期的示意图?
p>
(
2
)从图片及文字解说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br>
(
3
)从图片及文字解说中概括,这一时期的战争特点是什么?
(
4
)文字解说中提到秦国的强大是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第 5 页
答案
1.
C
8.
B
2.
C
9.
D
3.
C
10.
C
4.
A
5.
A
6.
A
7.
D
11.
燕;齐;秦
12.
商鞅变法。
13.
战国七雄
14.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齐;楚;秦;燕;赵;魏;韩
15.
李冰
16.
356
;商鞅
17.
读战国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
--
魏国
,地处今天的河
南省。战国后期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
秦国,地处今天的陕西省等地
。
故答案为:
18.
李冰
19.
(
1
)依据图一和图二,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
现铁农具,到
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代表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2
)由材料二
“
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
判断是奖励耕战;由材料二
“
民以殷实,国以富
强
”
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
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
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3
)由材料三
“
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br>”“
促进了民
族融合
”
,由此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
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4
)春秋以来,伴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要求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
建经济
.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封建经
济得到发展.北魏统一黄
河流域以后,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顺
应了这一民族融合的趋势,
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即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
革,促进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因此商鞅
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
的潮流.
故答案为:
(
1
)铁农具、牛耕.
(
2
)经济措施:奖励耕
织.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
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br>
(
3
)促进民族融合.
(
4
)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20.
(
1
)根据材料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孝公曰:
‘
善
’
,以卫鞅为左庶长
”
等信
息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公元前
356
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的变法.因此,材
料中所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商鞅变法;是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的.
(
2
)据所学知
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
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奠定
了基础.
(
3
)据当今的改革开放及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原
因是:变法顺应了历
史发展的趋势;统治者的支持;商鞅本人,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勇于改革的精神.
因
此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的条件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发
展,符
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变法者坚定的信念;强有力的支持者等.
故答案为:
(
1
)商鞅变法;秦孝公.
(
2
)影响:使秦国
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
后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
3
)适应社会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变法者坚定的信念,强有力的支持者等.(言
之有理即可)
21.
(
1
)战国时期。
(
2
)重要战役地点、进军路线、都城名称。
(
3
)兼并。
(
4
)商鞅变法。
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