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玛丽莲梦兔
803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21:1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六年级周记


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复习教案 王鹏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铁农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 名水利工程和提水工具,冶铸业和其他手
工业部门的发展;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私田和封建剥削方 式的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
的确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商鞅变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政治常识(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 ;上层建筑
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统治者对发展农业的重视,大大促进了农
业经济的 发展,农业与手工业不断发展,商业渐趋发达,一些重要城市成为商业活动的中心。
2.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地主阶级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扩大
政治权利,促使各大诸侯国不断进行 变法运动。经过百余年的斗争,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
立起来。
3.商鞅变法较为彻底,通过 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其
极端专制的高压政策,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 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生产工具、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生产的促进作用,封 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和封建
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 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相互促进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改
革、变法运动发生的必然 性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一、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普遍
1 .铁农具的普遍使用
①我国使用铁器的最早时间:根据考古发现证明我国西周晚期已使用人工冶铁制品。
....
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的地区已非常广泛普遍。
③铁器普遍使用的重要意义:标志我国由青铜时代进步到铁器时代,铁制工具的普及,
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成生产关系的变革。
2.牛耕技术的普及
①春秋战国时期犁是一种先进农具,用牛代替人来拉犁是一项先进技术。
②牛耕技术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是逐渐推广的。
③认识将拉车的牛用在农业生产上拉犁是一种创造,是农业动力的革命,有助于农业
劳动力的解放。
3.水利事业的发展
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增强经济实力,都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情况。
②中原地区已普遍用桔槔来灌溉农田。
③结合《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图》,掌握以下著名水利工程:
A.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池塘)
B.战国时期西门豹在魏国修筑的西门豹渠。
C.秦国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
- 1 -


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复习教案 王鹏
D.水工郑国在秦修的郑国渠。
二、手工业的发展
1.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的发明
教师要特别强调此项技术发明的重要意义: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比欧美早两千
年以上。
2.青铜铸造、加工工艺的发展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商代青铜生产工艺情况归纳其发展状况:
①铸造工艺更新;②出现金银错技术;③雕刻艺术有新发展。
应注意能够证明战国就有楼房的《战国铜钫上的宫室图》。
3.其他手工业部门技术的发展
具有代表性主要有髹漆业、纺织业、煮盐业、酿酒业的四种手工业。
①髹漆业。战国时已出现采用夹紵(用薄木卷曲为胎,贴以麻布再涂上漆)技术的精
巧漆器。
②纺织业: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
③煮盐业: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和四川的井盐都已开发。
④酿酒业:春秋战国时,人们已能用曲造酒。
强调:以曲造酒,是我国古代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
4.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的出现
①《考工记》的主要内容: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②《考工记》的重要地位: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
也是独一无二的。
附:经济成就一览表



冶铸业
冶铁业
青铜铸造

山西
池盐、
山东
海盐、
四川
井盐
用曲酿酒 《考工记》
(记载齐国
官营手工业
各工种设计
规范和制造
工艺)
漆工

纺织业
煮盐

酿酒业 手工艺专著




铸铁柔
化技术
金银错技
术和雕铸
艺术的发
展(莲鹤方
壶)
采用
夹纻
技术
战国时长
沙楚墓出
土以麻为
原料,纤
维细密


比欧洲
早2000

使青铜器
皿更为精
致美观

是我国酿酒
古代技术的
重要发明
在当时世界
上是独一无
二的

三、商业、交通和城市
1.商业的发达
- 2 -


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复习教案 王鹏
①注意指导学生分析: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的关系。即农业发展了,
手工业才能 发展,手工业发展了,才可能带来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了才能带来城市的繁荣。
②农业、手工业、商 业的空前发展,标志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了人
口的迅速增长。
③春秋战国时 期,商业很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
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 西方的皮革。
2.城市的繁荣
①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魏 国大梁、楚国郢,聚
集着许多人口。
②要引导学生注意,中国古代城市一个显著特点,商业中心往往是政治中心。
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和材料,增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感性认识。
四、日常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民族的融合,人们的日常生活也 发生着
重要变化。
引导学生自学,从衣着服饰、饮食、住宅建筑和室内布置、车船等方面了解 春秋战国时
期的社会日常生活,与我们今天相比看看有哪些相似之处。
五、由公田到私田 < br>1.“公田”和“私田”的界定;奴隶主贵族把井田叫做“公田”,而把自己驱使奴隶开
垦出来的 荒地叫做“私田”。
2.由公田到私田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②直接原因: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
附:“公田”与“私田”之比较

来源
形状
所有权
义务
分配方

阶级关
公田
周王分配
私田
在井田之外开垦的土地
有一定的规格,呈井字形 随地形而异
土地国有,不得转让、买

向国王交纳贡赋
努力集体劳动,产品归奴
隶主
奴隶主与奴隶
土地私有
开始不交税,后缴纳税赋。
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作
为地租,保留一部分
地主与农民


3.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
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让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部分产品 ,这样,劳动者逐渐
转变为封建农民,而私田主人逐渐转化为封建地主,劳动者交出的产品就是地租,这 种剥削
方式就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
4.评价: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 变革,在新的生产关系条件下,劳动者
由奴隶转化为农民,使生产力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
六、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1.春秋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渐确立。
春秋时期东方的齐、晋、鲁等诸侯国通过改革,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得以确立。
- 3 -


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复习教案 王鹏
例1: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例2:鲁国的“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由国家按照
田亩的实有数目收税。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从分析上例中得出这样的认识,承认私人 对土地的所有权(不分公
田、私田),在此基础上向国君承担纳税义务,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 权,这就在
实际上废除了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2.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和魏、楚、韩、齐的变法。
①新兴地主阶级的主要来源:
A.诸侯国的卿大夫;
B.战场上立功的将士;
C.部分拥有雄厚资财的大商人。
②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
A.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发展封建经济;
C.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③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
A.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B.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C.韩国申不害改革;
D.齐国邹忌改革;
E.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④评价:代表先进的生产关系的地主阶级代替奴隶主阶级进行统治是 社会生产力发展
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些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顺应时代的潮流,推行变法运 动,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终于促成封建制度的确立。
3.商鞅变法。
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
⑵第一次变法:
①A.“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私有制。
③奖励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⑶第二次变法:
①统一秦国的度量衡;
②废封建,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③“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⑷评价:
①积极作用: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迸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
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步强盛起来,为后来
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②消极影响: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也有消极影响。
教师可以引导发学 生讨论,逐条分析变法措施,尤其对“实行连坐法”“播诗书而明法
令”“重农抑商”等措施进行辩证分 析。
(5)成功的原因: ①顺应了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②本着“治世不一
道,便国不法古”的开拓精神,大胆的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③有秦孝公的信任和支
- 4 -


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复习教案 王鹏
持。④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附:春秋战国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及原因
(1)不同之处:
①目的:春秋时 期,诸侯国的改革是为了建立霸业;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是新兴地主阶
级为确立封建制、建立和巩固地 主所级专政,进而实现统一。
②内容: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都注意重用人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整顿军队;战
国时期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废除奴隶主贵族< br>在政治上的持权。奖励农耕和军功;实行县制。建立集权政治,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统
治权力。
③特点: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都没有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改革维护的都
是奴隶 主专政的旧制度:战国时的变法废除了旧的奴隶制;确立了新兴地主的统治地位。
(2)根本原因: 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之所以如此不同,根本原
因在于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不 同。春秋时期特别是大国争霸的前期,奴隶制经济基础还比较
巩固。到了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随着井田 制的瓦解,伴随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产生,
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正是 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强大之后的必然
要求。封建制度的确立;也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
【补充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
(1)春秋改革: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 展生产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的“初税亩”。
二者实质上承认土地私有制。
(2)战国 变法:主要由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和秦国的商鞅变法等。各国在变法中,都
对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进行改造,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确立,战国时期的变法实质上
一场封建化运动,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建 立。
(3)对商鞅变法的认识: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基和上层建筑两大方面的变革。通
过变法,秦国逐渐强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变法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
对后世有 消极影响。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②措施正确得当。③
敢于同旧势力进行坚决 斗争。④得到国君秦孝公的支持。
战国新制度的产生
战国时期是我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确立时 期,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
位一体,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官僚制度是君主专制的制度 体现。
1、官僚制度
官僚即国家职事人员或者官吏的泛称,春秋以前,官僚位在贵族之下, 类似于
后世的管家和管事,所以又称臣正、有司、百僚、百官等等,一般不参预国家政务。
到了 战国时代,官僚制度形成,宗族血缘关系不再作为官吏升迁进退的依据。
战国时期的官僚队伍,主要是 由军功之士、文士和宗室贵族组成。为官者的入
仕途径和各国选拔官吏的办法,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通 过军功入仕。军功爵位的
高低和官职的大小成正比。二是荐举。大臣和接近国君的人,直接向国君推荐人 才。
中央和地方长官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选拔任用下级官吏。三是游说自荐。
- 5 -


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复习教案 王鹏
战国时代,各国对官吏的报酬,逐渐采 用俸禄制,官吏依赖国家的俸禄维持其
生计。俸禄的多少取决于官位的高低,卿相可“食禄千钟”,最小 的官吏则为“斗食”。
为督促官吏尽职尽责,战国时代创立了考核官吏的制度。
2、郡县制度
郡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划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事。
郡的起源很早,据说可以溯到西周时代,但郡的普遍设臵则是在春秋晚期。
郡起初多设在边远 荒凉之地,因而郡的面积较大,但地位比县要低。后来出现
在郡设县的情况,于是郡的地位有所提高,由 低县一等演变为高县一级,最终形成
了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组织。战国时代的郡多设在边地,主要是为了 巩固边防,带
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后来随着战国时代兼并战争的日益剧烈,各国在中原地区的边
境也陆续设郡,强国交界处设郡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到战国后期,郡逐步由军区向
政区过渡,郡守也从单 纯的军事长官向统管全郡军政事务的地方行政长官演变。
县的起源也很早,至迟在西周中期就已存在。 与春秋时期不同的是,战国时期
县的设臵有总体的规划,每县的面积和户口数量有相对统一的标准,人口 和土地有
适当的比例关系。如秦制“县大率方百里”(《汉书》卷一九《百公卿表》),齐国“大
县百里,中县七十里,小县五十里。大县二万家,中县万五千家,小县万家”(《银
雀山汉墓》)。各 县直属于国君,县级长官由国君任命,乘承国君意志,按照国家法
令治理县政。大县设令,小县设长,有 一套完整的行政机构和较为完备的地方政府
的职能。
3、军事制度
西周春秋时代, 军事制度与宗族政治相辅相成。春秋晚期,随着宗族政治的逐
渐崩溃,建立在宗族体制上的贵族军队也在 不断分裂瓦解。郡县征兵的现象,在春
秋时期已渐露端倪。征兵的对象扩大到郡县的编户齐民,使各国军 队的数量空前增
加。春秋时期,列国军队多为数万人,而到战国时代,七雄的兵额均在数十万以上,多者可达百余万。
战国时代,为了适应频繁激烈的兼并战争,各国还建立了常备兵制度。常备兵< br>以战争为专职,经过严格考选和训练。魏国的常备兵称为“武卒”,入选者可免除全
家的赋税徭役 。齐国的常备兵称为“技击”,斩获敌人一个首级给予黄金一锱(八两)
的奖赏。秦国的常备兵称为“锐 士”,立功者重赏,有过者受罚,赏罚严明。
春秋战国时代的武器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春秋时代武器都 是铜制的。战国时代,
由于冶铁技术的发明和提高,矛、戟、剑等兵器逐渐改用铁制。随着军队的扩大,
新兵种的出现和武器装备的进步,春秋战国时代的战争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步兵
成为军队的主 体,车兵降居次要地位,大规模的步骑兵的野战和包围战代替了车阵
的冲击战,战线延长了,战场扩大了 ,部队增多了,列国“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
持久数岁”(《战国策〃赵策三》。大规模的持久战,在战 国以前是没有的。
4、法律制度
周代的礼乐主要流行于士及士以上的贵族阶层中,“礼不下 庶人,刑不上大夫”,
春秋时代,“礼崩乐坏”以下克上的夺权事件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不循旧礼的现 象
- 6 -


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复习教案 王鹏
亦屡见不鲜。 一些从国君手中夺取政权的卿大夫,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
子之礼。孔子删《诗》、《书》,定 礼乐,继周公之后对礼乐制度再次进行加工与改造,
力图将社会重新纳入礼乐的规范。然而,历史的发展 证明,这位思想家的宏愿已无
法实现。进入战国时代,社会变革加速,传统的礼乐制度被彻底破坏。维系 宗族政
治的礼乐制度,在战国时代已丧失殆尽。经过变法运动,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来,
法律取 代了礼乐,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
【强化训练】
1、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水利工程位于
A.成都平原 B.河北地区 C.渭河流域 D.淮河流域
2、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实质是
A. 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 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 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 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4、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A.冶铁业 B.制瓷业 C.造纸业 D.印刷业
5、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标志的是
A.使用铁器和牛耕 B.鲁国实行初税亩
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 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
6、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地使用铁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7、《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受爵赐田
8、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器的运用 B.牛耕的运用 C.水利灌溉的运用 D.铁口犁的运用
9、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在秦国修的是 ①芍陂 ②都江堰 ③西门豹渠 ④郑国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所谓“走北走南,不 如淮河两岸”,春秋战国时期有力地推动了淮水流域农业生产发展
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芍陂 C.西门豹渠 D.六辅渠
11、关于我国使用铁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器 B.我国是世界上首先使用铸铁的国家
C.我国春秋战国时已发明铸铁柔化技术 D.我国战国时期普遍使用铁农具
13、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发展迅速,下列现象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有
①金银错新技术 ②夹伫技术 ③以曲造酒 ④《考工记》 ⑤原始瓷器
A.①②①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4、公元前6世纪初鲁国实行“初税亩”,而齐国“相地而衰征”,其实质都是
A. 土地赋税制度的变革 B.承认土地私有
B. C.井田制的瓦解 D.封建赋税制度的确立
15、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A.内容相同,性质相近 B.都废除了旧制度而确立新制度
- 7 -


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复习教案 王鹏
c.都壮大了本国进行争霸的势力 D.都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16、“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17、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保障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是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按功受爵
C.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D,建立县制


- 8 -


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复习教案 王鹏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铁农具 和牛耕的普遍使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和提水工具,冶铸业和其他手
工业部门的发展;商业的 发展和城市的繁荣;私田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
的确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商鞅变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政治常识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上层建筑
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阐释历史问题的能 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统治者对发展农业的重 视,大大促进了农
业经济的发展,农业与手工业不断发展,商业渐趋发达,一些重要城市成为商业活动的 中心。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地主阶级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扩大
政治权利,促使各大诸侯国不断进行变法运动。经过百余年的斗争,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
立起来。 < br>3.商鞅变法较为彻底,通过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其
极端专制的 高压政策,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生产工具、技 术的进步对社会生产的促进作用,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和封建
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和 封建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相互促进作用,春秋战国时期 改
革、变法运动发生的必然性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一、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普遍
1 .铁农具的普遍使用
①我国使用铁器的最早时间:根据考古发现证明我国西周晚期已使用人工冶铁制品。
....
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的地区已非常广泛普遍。
③铁器普遍使用的重要意义:标志我国由青铜时代进步到铁器时代,铁制工具的普及,
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成生产关系的变革。
2.牛耕技术的普及
①春秋战国时期犁是一种先进农具,用牛代替人来拉犁是一项先进技术。
②牛耕技术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是逐渐推广的。
③认识将拉车的牛用在农业生产上拉犁是一种创造,是农业动力的革命,有助于农业
劳动力的解放。
3.水利事业的发展
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增强经济实力,都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情况。
②中原地区已普遍用桔槔来灌溉农田。
③结合《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图》,掌握以下著名水利工程:
A.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池塘)
B.战国时期西门豹在魏国修筑的西门豹渠。
C.秦国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
- 1 -


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复习教案 王鹏
D.水工郑国在秦修的郑国渠。
二、手工业的发展
1.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的发明
教师要特别强调此项技术发明的重要意义: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比欧美早两千
年以上。
2.青铜铸造、加工工艺的发展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商代青铜生产工艺情况归纳其发展状况:
①铸造工艺更新;②出现金银错技术;③雕刻艺术有新发展。
应注意能够证明战国就有楼房的《战国铜钫上的宫室图》。
3.其他手工业部门技术的发展
具有代表性主要有髹漆业、纺织业、煮盐业、酿酒业的四种手工业。
①髹漆业。战国时已出现采用夹紵(用薄木卷曲为胎,贴以麻布再涂上漆)技术的精
巧漆器。
②纺织业: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
③煮盐业: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和四川的井盐都已开发。
④酿酒业:春秋战国时,人们已能用曲造酒。
强调:以曲造酒,是我国古代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
4.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的出现
①《考工记》的主要内容: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②《考工记》的重要地位: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
也是独一无二的。
附:经济成就一览表



冶铸业
冶铁业
青铜铸造

山西
池盐、
山东
海盐、
四川
井盐
用曲酿酒 《考工记》
(记载齐国
官营手工业
各工种设计
规范和制造
工艺)
漆工

纺织业
煮盐

酿酒业 手工艺专著




铸铁柔
化技术
金银错技
术和雕铸
艺术的发
展(莲鹤方
壶)
采用
夹纻
技术
战国时长
沙楚墓出
土以麻为
原料,纤
维细密


比欧洲
早2000

使青铜器
皿更为精
致美观

是我国酿酒
古代技术的
重要发明
在当时世界
上是独一无
二的

三、商业、交通和城市
1.商业的发达
- 2 -


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复习教案 王鹏
①注意指导学生分析: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的关系。即农业发展了,
手工业才能 发展,手工业发展了,才可能带来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了才能带来城市的繁荣。
②农业、手工业、商 业的空前发展,标志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了人
口的迅速增长。
③春秋战国时 期,商业很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
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和 西方的皮革。
2.城市的繁荣
①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魏 国大梁、楚国郢,聚
集着许多人口。
②要引导学生注意,中国古代城市一个显著特点,商业中心往往是政治中心。
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和材料,增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感性认识。
四、日常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民族的融合,人们的日常生活也 发生着
重要变化。
引导学生自学,从衣着服饰、饮食、住宅建筑和室内布置、车船等方面了解 春秋战国时
期的社会日常生活,与我们今天相比看看有哪些相似之处。
五、由公田到私田 < br>1.“公田”和“私田”的界定;奴隶主贵族把井田叫做“公田”,而把自己驱使奴隶开
垦出来的 荒地叫做“私田”。
2.由公田到私田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②直接原因: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
附:“公田”与“私田”之比较

来源
形状
所有权
义务
分配方

阶级关
公田
周王分配
私田
在井田之外开垦的土地
有一定的规格,呈井字形 随地形而异
土地国有,不得转让、买

向国王交纳贡赋
努力集体劳动,产品归奴
隶主
奴隶主与奴隶
土地私有
开始不交税,后缴纳税赋。
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作
为地租,保留一部分
地主与农民


3.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
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让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部分产品 ,这样,劳动者逐渐
转变为封建农民,而私田主人逐渐转化为封建地主,劳动者交出的产品就是地租,这 种剥削
方式就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
4.评价: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 变革,在新的生产关系条件下,劳动者
由奴隶转化为农民,使生产力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
六、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1.春秋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渐确立。
春秋时期东方的齐、晋、鲁等诸侯国通过改革,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得以确立。
- 3 -


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复习教案 王鹏
例1: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例2:鲁国的“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由国家按照
田亩的实有数目收税。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从分析上例中得出这样的认识,承认私人 对土地的所有权(不分公
田、私田),在此基础上向国君承担纳税义务,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 权,这就在
实际上废除了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2.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和魏、楚、韩、齐的变法。
①新兴地主阶级的主要来源:
A.诸侯国的卿大夫;
B.战场上立功的将士;
C.部分拥有雄厚资财的大商人。
②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
A.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发展封建经济;
C.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③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
A.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B.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C.韩国申不害改革;
D.齐国邹忌改革;
E.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④评价:代表先进的生产关系的地主阶级代替奴隶主阶级进行统治是 社会生产力发展
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些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顺应时代的潮流,推行变法运 动,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终于促成封建制度的确立。
3.商鞅变法。
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
⑵第一次变法:
①A.“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私有制。
③奖励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⑶第二次变法:
①统一秦国的度量衡;
②废封建,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③“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⑷评价:
①积极作用: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迸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
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步强盛起来,为后来
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②消极影响: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也有消极影响。
教师可以引导发学 生讨论,逐条分析变法措施,尤其对“实行连坐法”“播诗书而明法
令”“重农抑商”等措施进行辩证分 析。
(5)成功的原因: ①顺应了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②本着“治世不一
道,便国不法古”的开拓精神,大胆的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③有秦孝公的信任和支
- 4 -


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复习教案 王鹏
持。④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附:春秋战国改革和战国变法的不同及原因
(1)不同之处:
①目的:春秋时 期,诸侯国的改革是为了建立霸业;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是新兴地主阶
级为确立封建制、建立和巩固地 主所级专政,进而实现统一。
②内容: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都注意重用人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整顿军队;战
国时期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废除奴隶主贵族< br>在政治上的持权。奖励农耕和军功;实行县制。建立集权政治,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统
治权力。
③特点: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都没有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改革维护的都
是奴隶 主专政的旧制度:战国时的变法废除了旧的奴隶制;确立了新兴地主的统治地位。
(2)根本原因: 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改革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之所以如此不同,根本原
因在于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不 同。春秋时期特别是大国争霸的前期,奴隶制经济基础还比较
巩固。到了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随着井田 制的瓦解,伴随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产生,
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正是 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强大之后的必然
要求。封建制度的确立;也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
【补充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
(1)春秋改革: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 展生产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的“初税亩”。
二者实质上承认土地私有制。
(2)战国 变法:主要由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和秦国的商鞅变法等。各国在变法中,都
对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进行改造,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确立,战国时期的变法实质上
一场封建化运动,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建 立。
(3)对商鞅变法的认识: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基和上层建筑两大方面的变革。通
过变法,秦国逐渐强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变法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
对后世有 消极影响。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②措施正确得当。③
敢于同旧势力进行坚决 斗争。④得到国君秦孝公的支持。
战国新制度的产生
战国时期是我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确立时 期,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
位一体,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官僚制度是君主专制的制度 体现。
1、官僚制度
官僚即国家职事人员或者官吏的泛称,春秋以前,官僚位在贵族之下, 类似于
后世的管家和管事,所以又称臣正、有司、百僚、百官等等,一般不参预国家政务。
到了 战国时代,官僚制度形成,宗族血缘关系不再作为官吏升迁进退的依据。
战国时期的官僚队伍,主要是 由军功之士、文士和宗室贵族组成。为官者的入
仕途径和各国选拔官吏的办法,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通 过军功入仕。军功爵位的
高低和官职的大小成正比。二是荐举。大臣和接近国君的人,直接向国君推荐人 才。
中央和地方长官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选拔任用下级官吏。三是游说自荐。
- 5 -


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复习教案 王鹏
战国时代,各国对官吏的报酬,逐渐采 用俸禄制,官吏依赖国家的俸禄维持其
生计。俸禄的多少取决于官位的高低,卿相可“食禄千钟”,最小 的官吏则为“斗食”。
为督促官吏尽职尽责,战国时代创立了考核官吏的制度。
2、郡县制度
郡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划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事。
郡的起源很早,据说可以溯到西周时代,但郡的普遍设臵则是在春秋晚期。
郡起初多设在边远 荒凉之地,因而郡的面积较大,但地位比县要低。后来出现
在郡设县的情况,于是郡的地位有所提高,由 低县一等演变为高县一级,最终形成
了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组织。战国时代的郡多设在边地,主要是为了 巩固边防,带
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后来随着战国时代兼并战争的日益剧烈,各国在中原地区的边
境也陆续设郡,强国交界处设郡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到战国后期,郡逐步由军区向
政区过渡,郡守也从单 纯的军事长官向统管全郡军政事务的地方行政长官演变。
县的起源也很早,至迟在西周中期就已存在。 与春秋时期不同的是,战国时期
县的设臵有总体的规划,每县的面积和户口数量有相对统一的标准,人口 和土地有
适当的比例关系。如秦制“县大率方百里”(《汉书》卷一九《百公卿表》),齐国“大
县百里,中县七十里,小县五十里。大县二万家,中县万五千家,小县万家”(《银
雀山汉墓》)。各 县直属于国君,县级长官由国君任命,乘承国君意志,按照国家法
令治理县政。大县设令,小县设长,有 一套完整的行政机构和较为完备的地方政府
的职能。
3、军事制度
西周春秋时代, 军事制度与宗族政治相辅相成。春秋晚期,随着宗族政治的逐
渐崩溃,建立在宗族体制上的贵族军队也在 不断分裂瓦解。郡县征兵的现象,在春
秋时期已渐露端倪。征兵的对象扩大到郡县的编户齐民,使各国军 队的数量空前增
加。春秋时期,列国军队多为数万人,而到战国时代,七雄的兵额均在数十万以上,多者可达百余万。
战国时代,为了适应频繁激烈的兼并战争,各国还建立了常备兵制度。常备兵< br>以战争为专职,经过严格考选和训练。魏国的常备兵称为“武卒”,入选者可免除全
家的赋税徭役 。齐国的常备兵称为“技击”,斩获敌人一个首级给予黄金一锱(八两)
的奖赏。秦国的常备兵称为“锐 士”,立功者重赏,有过者受罚,赏罚严明。
春秋战国时代的武器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春秋时代武器都 是铜制的。战国时代,
由于冶铁技术的发明和提高,矛、戟、剑等兵器逐渐改用铁制。随着军队的扩大,
新兵种的出现和武器装备的进步,春秋战国时代的战争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步兵
成为军队的主 体,车兵降居次要地位,大规模的步骑兵的野战和包围战代替了车阵
的冲击战,战线延长了,战场扩大了 ,部队增多了,列国“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
持久数岁”(《战国策〃赵策三》。大规模的持久战,在战 国以前是没有的。
4、法律制度
周代的礼乐主要流行于士及士以上的贵族阶层中,“礼不下 庶人,刑不上大夫”,
春秋时代,“礼崩乐坏”以下克上的夺权事件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不循旧礼的现 象
- 6 -


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复习教案 王鹏
亦屡见不鲜。 一些从国君手中夺取政权的卿大夫,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
子之礼。孔子删《诗》、《书》,定 礼乐,继周公之后对礼乐制度再次进行加工与改造,
力图将社会重新纳入礼乐的规范。然而,历史的发展 证明,这位思想家的宏愿已无
法实现。进入战国时代,社会变革加速,传统的礼乐制度被彻底破坏。维系 宗族政
治的礼乐制度,在战国时代已丧失殆尽。经过变法运动,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来,
法律取 代了礼乐,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
【强化训练】
1、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水利工程位于
A.成都平原 B.河北地区 C.渭河流域 D.淮河流域
2、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实质是
A. 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 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 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 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4、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A.冶铁业 B.制瓷业 C.造纸业 D.印刷业
5、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标志的是
A.使用铁器和牛耕 B.鲁国实行初税亩
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 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
6、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地使用铁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7、《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受爵赐田
8、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器的运用 B.牛耕的运用 C.水利灌溉的运用 D.铁口犁的运用
9、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在秦国修的是 ①芍陂 ②都江堰 ③西门豹渠 ④郑国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所谓“走北走南,不 如淮河两岸”,春秋战国时期有力地推动了淮水流域农业生产发展
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芍陂 C.西门豹渠 D.六辅渠
11、关于我国使用铁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器 B.我国是世界上首先使用铸铁的国家
C.我国春秋战国时已发明铸铁柔化技术 D.我国战国时期普遍使用铁农具
13、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发展迅速,下列现象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有
①金银错新技术 ②夹伫技术 ③以曲造酒 ④《考工记》 ⑤原始瓷器
A.①②①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4、公元前6世纪初鲁国实行“初税亩”,而齐国“相地而衰征”,其实质都是
A. 土地赋税制度的变革 B.承认土地私有
B. C.井田制的瓦解 D.封建赋税制度的确立
15、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A.内容相同,性质相近 B.都废除了旧制度而确立新制度
- 7 -


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复习教案 王鹏
c.都壮大了本国进行争霸的势力 D.都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16、“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17、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保障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是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按功受爵
C.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D,建立县制


- 8 -

你懂的网站推荐几个-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


1尺等于多少厘米-革命烈士们的英雄事迹


化妆师简历-扬大附中分数线


打报告的格式-采访作文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散文作品


公主出山-服装店员工规章制度


江苏教育网录取查询-大连交大教务在线


陕西商洛学院-庆十一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