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松县九姑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玛丽莲梦兔
763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21: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描写秋天的片段-不怕困难的名言


2014-2015学年九姑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1.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 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这种
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wú,不要,不可以 )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
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 以疑众(蛊惑民众),杀”。在等
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 响是( )
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扩大
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3.右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4.某古代 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
葛亮“征 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 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5.唐朝《水轮赋 》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
文中描述的工具 是

A B C D

6.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t iào,卖出)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
其中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1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7.在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四川成都江南会馆唐宋街坊 遗址名列其中。成都某校历史科研小组
参观了该遗址,下列是他们列出的有关宋代地层遗迹的记录,其中 有误的是
A.遗址中有残缺的纸币“交子” B.一个冶铁作坊遗址内有用煤的痕迹
C.一个陶瓷作坊遗址中有许多粉彩瓷器 D.街道遗址中住宅区与商业区交错
8.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 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
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 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
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9.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 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
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 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10.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 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
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 “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
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这里所说的“秘密”可以理解为(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
C.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D.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
11.鸦片战争前,广州十三行店铺的中国店员手中有一个小本本,上面写一些词汇,并作了标注。如 “一月”
标作“季那里了”,“一、二、三”标作“万、吐、司里”。该现象( )
A. 说明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 B. 表明“海禁”政策已受到冲击
C. 显示广东人崇洋风气盛行 D. 反映对外贸易的客观需要
12.一位美国历史 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
而是那些拥有资 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13. 1498年5月20日,一支欧洲船队航行到印度南部大商港卡里库特。下列相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
A.这支船队的船员是第一批到达亚洲的欧洲人B.该船队是在两班牙王室支持下进行远洋航行的
C.拓展海外殖民地是支撑他们远洋航行的精神支柱D.他们开辟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达亚洲的新航线

2
( )。


14.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 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
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 )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
启超的困惑(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15.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 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
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马克思的这段话 ,理解正确的是( )
A.殖民活动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16.一位生活在l9世纪末的德国人介绍了他的生活情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乘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他经常乘坐飞机外出旅游
C.他家安装了电灯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17.“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 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
欧洲用了4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的统 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
对材料中文明的“扩张性”的正确理解是( )。
A.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 D.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
18.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 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
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 最可能是( )。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9. 1901年,英国人威廉·斯蒂德曾说:早晨,一个普通人从新英格兰制造的床单上起身,使用 杨基保险
剃刀刮胡子,在穿着北卡罗来纳短袜的脚上套上波士顿靴子,扣紧康涅狄格吊带……(注:材料 所涉均为
美国地名)从这段话可以推断出( )。
A.英国民众的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来自殖民侵略 B.英国制造的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已失去市场
C.美国制造的工业产品表现出强劲市场占有力D.美国已完全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20.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各种土产。嗣以五口
通商 ,洋货输入,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洋货铺。”由材料可知
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21.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下列一组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3



A. 经济结构的变迁B.列强的经济侵略C.民族工业的兴起D.自强求富的探索
22.下表为1885- 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厘金: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
国国内 贸易征税制度之一。最初是地方筹集饷需的方法,又名捐厘。)
年份
1885
1887
1899
1891
1892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 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 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 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23.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 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
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 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
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A.实现了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B.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标志着中国的近代工业的起步 D.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24.下列几种经济成分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外资经济 ②官僚资本 ③洋务经济 ④民族资本
总额(千两) 田赋(%)
78276
85787
86187
95394
88816
38.6
36.4
35.5
33.4
35.2
厘金(%)
17.9
19.6
17.4
17.1
17.2
关税(%)
18.8
24.3
25.7
25.1
26.0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25.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 “夏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应为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国民党统治前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之初
4


二非选择题(共三大题,50分)
26.封建王朝的经济政策直接影响到农耕 时代的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7分)
材料一
《唐六典》:皇城之南,东西十
坊(住宅区),南北九坊;皇城
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
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
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
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 散。
汴京计有姜行、纱行、牛行、
马行、果子行、鱼行、米行、
肉行……药铺、金银 铺、彩帛
铺、染店、珠子铺、香药铺、
靴店等三十多“行”。(整理自
北宋《东京梦华 录》)

(1)据材料一概括唐都长安商业的特点,(2分)指出与唐都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商 业的突破性发展并予以
说明。(6分)
材料二:(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 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
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 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
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 ,工关5个……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
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 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卖田地,或数市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2)从材料二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的?他的依据是什么?(3分)
(3)材料 三和材料四各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2分)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4
分)
27.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 发
表自己的见解。(20分)

5


材料一 (英国拥 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
资本,源源流入英国 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
田的圈占,英国获得 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
人或打散工的人,否 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 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
代以后真的还是“供 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 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
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 了“温室效应”。——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 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
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 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9分)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9分)
28.“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br>(13分)
材料一:1902年3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投资的保兴面粉厂建成投产。当地的 一些土豪劣绅,因为荣德
生没有请客送礼款待他们,所以心怀不满,竟纠集起来,向县衙门告了一状,说 荣德生私占公有土地,破
坏地方安定;又说工厂的烟囱正对着城内的大成殿和学宫,破坏了风水,今后无 锡人就不能考状元做大官
了!当时还是清朝,县大爷居然下了一道命令,勒令工厂停建,迁往别处。 < br>材料二:1913年荣氏兄弟出资4万元与人合资创办福新面粉厂,产品还未出厂便被抢购一空。开工不到 一
年,即获利3.2万元,盈利率达80%。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生产的面粉畅销全国,其“兵船 ”牌面
粉,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各国,“一战”时出口达80万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荣 氏兄弟成
为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
材料三:1937年,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其 中如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8年抗
战中,约有13的纱绽、一半以上的布机及15 的粉磨均被破坏毁损,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
“军管”劫夺。留居上海的荣宗敬目睹手创的事 业被毁于一旦,精神上受了严重创伤,1938年2月,荣宗
敬郁积成疾,撒手离世。
材料四 :1948年,由于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引起抢购狂潮,上海经济渐趋瘫痪。
上 海产业界人士纷纷迁资海外,寻求新的出路。资金的外流,致使留在内地的荣氏企业元气大伤,这让荣
德 生气愤不已。“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在最后关头,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经再三斟酌决
定 留在大陆。
材料五:荣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 上海对私营工商

6


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遇到了什么阻碍?(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和破坏是在什么时期?原因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的原因有哪些?(


























5分)
7



高一历史试卷答题卷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14

2

15

3

16

4

17

5

18

6

19


7

20

8

21

9

22

10

23

11

24

12

25

13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17分)













27(20分)







8


28(13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B
14
B
2
D
15
D
3
B
16
B
4
A
17
A
5
D
18
D
6
B
19
C
7
C
20
A
8
C
21
A
9
A
22
D
10
B
23
C
11
D
24
C
12
D
25
B
13
D


26.(1)唐长安:商业活动有严格的空间、时间规定;市场数量少,规模小。(2分)
北宋东京:①商业活动突破空间、时间限制,如出现沿街经营和夜市、晓市;
②商业规模扩大、行业众多,如出现纱行等三十多“行”;
③出现专门性集市,如鱼市等。(6分,任答两点)
(2)重本抑末;(1分)农业为四民提 供粮食,是本业;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2分)
(3)现象:清政府广设关卡,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征收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2分)
影响: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
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任意两点)

27.答 案:(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
场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9
分)(2)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2分)
(3)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 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带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
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随着 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
渐形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 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
“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 ,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9分)
28.(1)答: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2分)
(2)答:①辛亥革命为 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1分);②民国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1
分);③抵制日货、提 倡国货运动的促进(1分);④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1分)。
(3)答:日本全面侵华期间。(抗日战争期间)(1分)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和掠夺。(1分) (4)答:①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②官僚资本的压迫;③繁重的捐税负担;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⑤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破坏。(共5分)

9

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个人情况介绍


愚人节整人-新疆财政厅网站


个人发展规划-爱情美文欣赏


奖金申请报告-居间合同


清明来历-个人评定


寒假见闻-智利留学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教务系统-七夕表白


中国学位-地理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