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历史高考第一轮复习先秦知识点及练习(附答案)

萌到你眼炸
834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21:2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本一分数线-离婚协议书范本2016


专题一 先秦时期(前2070-前221年)
【时代特征】
一、夏商西周时期(前2070-前771年)
1.政治:王权与神权结合;分封制和宗法制盛行,以血缘为纽带;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2. 经济:“金石并用”时代;农业“刀耕火种”;井田制盛行;丝织、青铜技术先进;商人、
货币出现,工 商业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
3.文化:中国早期文化产生(甲骨文、金文等);文化教育由官府垄断。
二、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
1.政治:周王室衰落,诸侯混战;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各国变法,分封制瓦解。
2.经济: 铁器、牛耕出现,农业精耕细作;自耕农、佃农产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
立;私营工商业发展, 工商业城市兴起。
3.文化:百家争鸣;私学兴盛;科技文化成就辉煌(诗经、楚辞、帛画等)。
【考点整合】
一、政治制度的演变
1.西周分封制
⑴实行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中央难以直接管理广大地区;贵族力量强大。
⑵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主要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
⑶诸侯权利:在封国内世袭统治、对下属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⑷诸侯义务:必须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等义务。
⑸影响:通 过分封扩大疆域,巩固周王统治,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政治秩序稳定;
受封诸侯在领地内有很大 独立性,实力不断增强,造成周朝后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2.宗法制
⑴目的:解决贵族之间 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最
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⑵ 内容: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之间权力、财产分配与继承关系。
⑶实质:按父系 血缘关系继承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
(4)宗法等级:由血缘亲疏,形成“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5)影响: 与分封制相表里,把“国”与“家”紧密联系一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
与团结,强化王权;宗法观 念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内容,影响深远。
3.礼乐制度
即周礼,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经济发展和变革
(一)夏商西周经济
1.农业
⑴土地制度:井田制是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公田”是贵族占有的土地;“私
田”是劳动者的份田,有使用权,无所有权。
⑵耕作方式:早期使用石、骨、木质的耒耜“刀耕火种”;奴隶集体劳动。
⑶农业地位:农业是古代主要生产部门;农业立国思想形成。
2.手工业:麻纺织、丝织业、青铜铸造业发达。以商代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为代表。
3.商业:商朝-最早货币“贝币”、职业商人产生;西周工商业官营“工商食官”。
(二)春秋战国经济发展和变革
1.农业
⑴土地制度:井田制废除,土地私有制和封建租佃关系确立。
⑵工具技术: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兴修水利:春秋芍陂,战国都江堰、郑国渠。
⑶生产方式:春秋时期,出现以小农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①原因:铁犁和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
1


②特点:自耕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分散性、稳定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2.手工业: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手工业生产方式有:
⑴家庭手工业:“男耕女织”,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少量进入市场。
⑵私营手工业:私人作坊经营,产品主要在市场销售。
⑶官营手工业:西周开始,“工商食官”
3.商业和城市:各国纷纷铸造青铜货币,黄金白银 也开始用为货币;出现强大经济实力的自
由商人;一些诸侯国都城成为著名商业都会。
三、先秦文化
1.商周甲骨文和金文
⑴甲骨文:20世纪初在殷墟(河南安阳)出 土的商代文字,是最早成熟的汉字。我国有文字
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也是我国作为文明古国的重 要象征。
⑵金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后来形成标准字体——大篆。
2.孔子和老子(春秋)
⑴孔子:
①生平:出身鲁国没落贵族;从政失败,周游列 国却难受重用;兴办私学,有教无类,广
收门徒;整理古典文献《六经》;创立儒家学派。
②主张:思想上,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忠恕、中庸之道。政治上,为政以德;提倡人治。
教育上,因材 施教、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当仁不让于师等。
③评价: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 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
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开创了“学在民间”,奠定了中国古代的 教育传统基础,对中华文化传
承起重要作用。孔子学说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⑵老子:
①生平: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 始人,
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②主张:认为“道”为世界本原;提出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③评价: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3.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⑴儒家:
①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说。
②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礼法并施;“性恶论”。
⑵道家:庄子:“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也”。
⑶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⑷法家: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变法革新;中央集权。
4.“百家争鸣”的意义
⑴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⑵文化: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5.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⑴科技:战国发明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⑵文学:
①《诗经》:孔子编订,是我国最早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为西周至 春秋四言诗,
其中“国风”主要反映平民生活,体现了现实主义和人文精神。
②屈原:用楚国方言创制“楚辞”体诗,《离骚》是其代表作,体现浪漫主义、爱国主义。
⑶艺术:战国至汉盛行帛画,浪漫、神秘,而不失古拙。
6.春秋战国文化发展的原因
⑴春秋战国时期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⑵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对人才的渴求,也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
⑶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份自由的思想家。

2



随堂训练

专题一 先秦时期(前2070-前221年)
1.(2019•全国Ⅰ)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 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
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 .(2019•全国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
上治民 ,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3.(2018•全国Ⅱ)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 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
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 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
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4.(2017·全国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 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 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5.(2017·海南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
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 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6.(2016·海南)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 父母”,官员亦
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7.(2019•全国Ⅱ)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
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 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8.(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
土地规模(亩)
20以下
20~130
131~300
300以上
小计
户数
24
103
10
2
139
户数比例
17.3%
74.1%
7.2%
1.4%
100%
3


上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9.(2017·全国Ⅱ)
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
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10.( 2019•海南)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表明孔子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11.(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 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
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12.(201 6·海南)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13.(2018•海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孔子认为 ,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
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 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
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 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
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 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
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4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8分)


随堂训练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商朝到西周王位 继承兄弟相传这一王位世袭方式占据一定比例。这
说明王位世袭除了传统的传子之外,方式进一步增多。 故答案为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材料
信息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君主寿命的长短 ,并且它与王位世袭方式没有必然联
系,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 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
除D项。
2.【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根据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突
出的是血缘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
除。郡县制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 产物,并不强调血缘关系,C选项排除。察举制属于汉代
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3.【答案】A
【解析】由材料“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乃去其三面”、“认为这 样便将鸟兽杀绝了”可知这种
网开一面的仁爱之心赢得诸侯拥护,最终灭夏建商,故A项正确;夏商时期 已形成奴隶制生产方式,
奴隶集体耕作,土地轮流休耕,且材料强调的是商汤的仁德之心,故B项错误; 由材料“认为这样
便将鸟兽杀绝了”可知商汤认为四面设网捕猎鸟兽的方式过于残忍而非保护环境,故C 项错误;夏
商更替的主因在于社会矛盾的激化而非资源争夺,故D项错误。
4.
【答案】 A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 读的能力。试题围绕主干知
识“西周的分封制”展开,所涉及的三个封国,分别位于今天的北京、河南北 部和山东西南,
这些地方相隔较远,但总体上位于东方,是原来殷商文化的分布区,与来自西方的周文化 不同。
因此,将周王室成员分封到这些地方,有助于商文化与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促进各地区对周文化的认同。所以正确答案是A。而分封制对地方是间接控制,战国以后的郡县制才是直接
控制, 所以选项C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B、D两项的内容,故不选。
5


【高考链接】 2014年全国Ⅱ卷第24题、2011年全国课标卷第24题,均考查 分封制起到的经济
文化交流的作用,复习备考时对分封制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应予以关注。
5.D 6.B
7.【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
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 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
选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时期确 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错误。铁制生产工
具的普及只是水利工程发展的一个因素 ,并非主要因素,B选项排除。交通运输网络畅通的说法与
材料无关,也不符合当时的史实,C选项排除 。
8.【答案】 A
【分析】 本题通过给定唐代某一地区的土地规模占有比例表,旨在考 查考生理解试题提供的
图文材料,并进行完整、正确、合理解读的能力。从该表的内容来看,户均占有土 地20~130
亩的比例达到了74.1%,这说明此一时期该地的土地占有状况较为均匀,未出现大规 模的土地
集中现象。联系教材所讲内容,唐代实行均田制后,有效地保证了农民对土地的占有。基于上< br>述分析,A项正确地反映了题干内容,故正确。B、C两项与历史现状,亦与题干内容相违背,
故 错误。题干内容仅提到土地的占有情况,未提及生产力、生产效率的问题,故D项表述与题
干内容不符。

9.【答案】 A
【分析】 本题创设了地图与文字结合的新情境,考查考生整理 和理解图文材料,并对有效信
息进行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地图展示了若干河湖、诸侯国与城池等地理 要素,题干的文字
材料提供了范蠡、子贡在其中部分地方经商致富的信息,要求考生结合二者作出合理推 论。因
为图文材料都没有涉及争霸战争、城市规模,故B、D两项可直接排除。C项“决定”过于绝对,
亦可排除。实际上,范蠡就是因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的极佳区位,才去当地经商的。
子 贡亦基于类似原因,在以陶为中心的曹鲁之间经商致富,由此可见区域位置对商业贸易的重
大影响,所以 正确答案选A。
10.B
11.【答案】 A
【分析】 本题通过设计图文结合 的情境,考查考生整理和理解图文材料,并对有效信息进行
准确解读的能力。图中“车”“马”二字由繁 到简,表面上反映的是字形的变化,实质上是由
于文字使用频繁,人们只好将字体简化,以利于平时的书 写与交流。正确答案是A。从西周到
战国,文字的书写材料,虽然从甲骨、青铜变为陶器、竹木简牍、缯 帛、印玺、货币等,但这
6


不是影响文字繁与简的主要因素,故B项错误。 各国变法对文字的繁简影响也不大,且有影响
也在文字写法的多样性方面,故C项不选。D项发生在秦统 一以后,时代不对,可直接排除。
12. B

13.【解析】(1)孔子关于礼 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据材料“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
社会动荡”,可得出春秋时期,随着周王 室衰微,诸侯争霸,礼乐传统遭到破坏;结合所学知
识,当时百家争鸣兴起,思想活跃。
(2 )孔子关于礼的主张,据材料“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
可得出重建礼制 社会;据材料“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可得出希望主政
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 任;据材料“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提倡‘学而优则
仕’”,可得出积极入仕,以礼治国; 据材料“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可得出主
张人人都践行周礼。
【答案】(1)背 景:①礼乐传统(2分);②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3分);③
思想活跃(2分)。 (2)主张:①重建礼制社会(2分);②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2分);
③积极 入仕,以礼治国(2分);④人人都践行周礼(3分)。


7

父亲悼词-荆轲刺秦王读后感


幼儿园英语教案-中考资源网


汶川地震作文-三八妇女节的资料


元旦英文-复活的读后感


秋之舞-书信格式此致敬礼


北京国税网-二炮工程学院


自荐书范文-李安简历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绍兴托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