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1 人民版
汉诺威大学-参赛感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
中
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和向往。古代
的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
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从而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
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
原因就必须了解古代中
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
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
容。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
业的起
源、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土地兼并问题、古代水利事
业的发展
。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起源
(一)学生阅读第一目,思考:
1、在远古时代,开始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是哪个生产部门?
2、请你说说有
关“神农”的传说。
3、P4学习思考: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二)讲解 1、投影“神农氏”的图像及其相关传说。引导学生分析神农传说的意义以及农
业在中国古代的积极
作用――农业占经济的主导地位。
2、传说:①神农氏创制了原始的农具耒耜;②教导民众耕作;“神
农能殖嘉谷”,
反映了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3、投影半坡遗址中“粟和菜子”的图片,通
过新石器时代的遗存,了解农耕
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①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③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④据说,神农氏
创制了原始农具耒(lei)、耜(si),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
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
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二、生产技术的进步
(一)学生阅读第二目,思考: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生产工具有没有变化?
有什么局限性?
3、中国古代传统农业有什么特点?
4、《国语·晋语》记载:“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
庙之牲为畎亩之勤。”
当时有些人还以牛或牛耕作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又有司马牛名犁,<
br>晋国有个力士叫牛子耕。这些现象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哪些问题?
〔⑴体现了牛耕在春秋时
期的开始兴起,也说明了人们对当时农业生产的重视。
⑵应该说,①牛耕的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
动力的一次革命,②但也应当
看到:牛耕作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自出现以来,历千百年而无根本
性的
变化,至今仍是大部分农业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从一个侧面反映
了我国
农业生产的长期落后。〕
5、分析古代耕作工具和耕作方式的影响。
为什么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的农业一直都使用牛耕,而没有得到突
破性的进步呢?由此引出古代中国
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
(二)讲解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变。
“火耕”→“耜耕”(石器耕锄)→“铁犁牛耕”
利用幻灯片打出耒耜、石斧、铁镰,以及耦犁等图片,增加学生的兴趣。
注意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采用了牛耕;汉代,牛耕普及
2、生产工具的演变
⑴从材质方面:石,骨,木→青铜,铁 ⑵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
造
⑶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 ⑷犁耕、播种、灌溉技术的进步
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提高,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改造
自然的勇气和智慧。
3、⑴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小农经济。⑵局限性:农业耕作技术
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⑶正确看待小农经济的特点、地位和影响。
三、农民负担
(一)学生阅读第三、四目,思考:
1、统治者征税的目的是什么?古代赋税由哪些税种组成?有什么影响?
2、农民除了缴纳赋税外,还有哪些负担?徭役有哪些内容?沉重的徭役产生怎
样的影响?
3、中国古代的赋税和徭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讲解:投影相关文字
和图片资料,并分析《石壕吏》,使学生感受古代农
民所承受的沉重的赋税和繁重的劳役。
1、目的: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
组成:名目繁多,包括人头税、田租、杂税等。各朝代征收的比率和数额不
同。秦时“泰半之赋”。 <
br>影响:①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②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束缚
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2、负担:徭役――即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是古代赋税体制的
一部分。
组成:主要从事大型土木工程;还有为满足统治者奢侈消费需要的。
影响:①是许多大型工程得以成功营建的基本条件;②过度征发,引发社会动
乱。
3
、影响:①中国古代的赋税和徭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
压抑,从而阻碍了经济的进
一步发展;②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
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四、土地兼并
(一)学生阅读第五目,思考:
1、你知道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更吗?
2、投影资料“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
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
无力可耕”,分析现象以及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3、封建社会为解决土地兼并问题,采取过哪些办法?成效如何?
4、土地兼并会导致哪些问题?
(二)讲解
1、投影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
2.原因:①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②
地权和劳动者分离。
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现象严峻,无数小农破产。虽然许多开明政治家都着力
于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由于地主阶级是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通过改革解决
土地兼并问题未成功。
3、办法:①开明政治家的改革;②农民起义,提出“平均”的口号。
结果:失败。
4、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①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
的主要承担者,
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②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
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
,危及王朝的统治。
③自耕农破产成为佃民,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
五、水利事业
(一)学生阅读第六目,思考:
1、请你说说大禹治水的故事。
2、古代为什么重视兴修水利?
3、我国古代兴修了哪些著名的水利工程?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至今仍在起作
用的有哪些?
(二)讲解
2、水是农业命脉。自古以来,中国农业在水的条件方面一直不是很理想,中国<
br>农民长期在“旱”与“涝”的双重威胁下艰难劳作。水利成为中国传统农业满足
社会温饱需要并得
以缓慢进步的基本保障。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①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②春秋战国:中原地区已普遍采用桔槔灌溉农田;楚国孙叔敖修的芍陂是有史
记载的最早水库;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
郑国渠。
③秦:灵渠、江南运河。
④另外:井渠。后来流行于新疆等干旱地区。
⑤两汉:关中水利。王景治黄。其它水利设施。
⑥隋炀帝:在历代运河的基础上,于605―
―610年,开通了大运河。大运河全
长四五千里,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是世界上最早
、最长的运河。
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
复的水利工程,就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⑦明清:改进灌排工具。
〖小结〗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
本形态。 (2)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长期以来,耕
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
进步。
(3)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
的生产
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
(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a.学生通过探究南昌
起义的原因、了解南昌起义的概况,正确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增强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
力。
b.学生通过第二节目土地革命(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内容的学习,正确理解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增强
比较分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c.学生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概况,正
确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增强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a
.学生通过分组课前搜集资料,课堂展示搜集成果,锻炼查阅、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b.学生通过课堂问题的探究,学会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方法。
c.学生通过课堂历史
情景的熏陶与引导,感悟历史,提高人文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学生通过中共总结国民
革命失败的教训发动南昌起义、总结城市中心论的失败教训,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
路的学习,培养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b.学生通过红军
长征概况的学习,感悟长征精神,培养革命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创新胆略,加强成为民族精
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的意识,从而突出体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这一素质教育新理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教学难点: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遵义会议
三、教学过程:
导入:背景音乐《四渡赤水出奇兵》
【师】同学们,刚
刚大家欣赏了一曲红歌《四渡赤水出奇兵》。这歌曲描绘的是中国红军长征的情况——地球上的红飘带。今天,老
师也将带领大家走一段红色之旅。
今天我们的红色之旅从江西南昌说起。这段历史讲述的是1927-1
93年间的历史。
国共双方的十年对峙,是两个政党的对峙,是两支军队的对峙,是两块地区的对峙,是
两个政府的对峙,更是两个阶级的对峙,
【师】让我们走进江西南昌“军旗升起的地方”。
——
互动:同学甲展讲预习案()南昌起义。
【师】探究一:贺龙《回忆八一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
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武装起来给以蒋介石为首的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以有力反
击,高举起中国革命斗争鲜明的军帜,坚决进行武装斗争。
——分析
、“叛变”:国民党192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启示:
【师】史料:
南昌起义之后,军队往哪里去的问题,没
有得到正确的解决……南昌起义的军队没有与湘、赣的农民运动相结合,而南下向广东进发……南昌起义的部队大
部分遭受损失。因而南昌起义的部队大部分遭受损失,仅留了一部分力量与毛主席所领导的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在
井冈山会师,才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
【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二站:江西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星
星之火。
讲述这段历史,我们要从一次会议和一场起义说起。这就是192年的“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
。
——互动学生展讲:秋收起义和八七会议。
【师】
八七会议给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
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思想混乱是指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组织涣散是指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国共产党造
成了巨大损失,组织涣散,破坏殆尽。
秋收起义时中国共产党选择进攻中心城市。执着于城市,这是非常
自然地。
【师】材料: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
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
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探究二、
材料二:朱德毛泽东式
、方志敏式之有根据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正确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
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
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师】毛泽东分析当
时的形势,带领队伍到达了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