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二专项一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试卷

巡山小妖精
771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21: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技巧英语-员工管理制度


人民版历史二专项一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
济试卷

一、选择题

1、 宋《天圣令》与唐《田令》相比,没有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 br>口分之别;并且要求“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
违者,钱物以及田宅并没 官”。这一规定( )

A. 使私人土地所有制得到了充分发展 B. 制约了商品经济的不断
提高和发展

C. 加强了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 D. 极大推动了小农经济健
康持续发展

2、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 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
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 具占5
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这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铁制农具广泛使用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
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
于河南辉县

【解析】

3、文献记载:“蜀 守冰凿离礁,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次渠
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这里的“此 渠”是指(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丼渠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
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 璀璨明珠.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
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 不破
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
水三者高度协合 统一.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在世界水利史
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 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
中华文化的杰作.A.材料中“蜀守冰、穿二江成都之中”等信息可以说明


是都江堰,故选择A项;B.郑国渠在秦国,位置不正确,排除B;C.灵
渠在岭南 地区,不符合题意,排除C;

D.灵渠属于新疆地区的灌溉方式,排除D.故选A.

4、当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技术耕作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现象最早
出现在( )

A.神话传说时期
朝时期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了铁犁牛耕,由于中
国古代小农户个体经营占主导地位,这种耕作方式一直没有发生革命性变
化.故选B.

5、下表为古代中国治水事业历史发展及区域分布。对此表分析正确的
是( )

省份
时代

三国

陕西
18
2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
河南
19
10
4

山西
4
1
1
1
3
32
河北
5
1
2
3
1
24
甘肃
1
1



四川

江苏
1
3
2
8
1
18
安徽
1
3

浙江
4
2
3
2
2
44
江西
1

福建


1



1
1

2

南北




9
32
4
1
12
4
12
4
29 4 15 20
A. 汉代治水活动都集中在黄河流域

B. 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C. 隋朝时南北农业基本持平

D. 唐代东南发展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

6、《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 税一,上年什取
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
收对象


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
工商业

【解析】

7、据《汉书?食货志 》记载,赵过发明耦犁法(见下图)“用耦犁,
二牛,三人”。此耕作方法( )

A.回转方便,耕作较为方便 B.便于普及,利于山地开垦

C.灵活自如,控制更土深浅 D.显示人力、牛力协作扩大

【解析】依 据题干“耦犁”,结合所学可知,此耕作方法便于普及,有
利于山地开垦,故B项正确.回转方便,耕作 较为方便;灵活自如,控制
更土深浅是唐朝的曲辕犁的特点和作用,故AC两项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 br>耦犁的特点,应排除.故选B.

8、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 记曰:“水旱从
人,不知饥馑”。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也说“此渠皆可行舟,有余
则溉 浸,百姓飨其利”。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井渠 C.都江堰 D.灵渠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描述可知,该水利工程既有灌溉、防 洪、航运
的功能,结合所学可知,都江堰是一个防洪、灌溉、航运综合水利工程,
故C项正确. 郑国渠、井渠都只是具有灌溉的功能,与题意不符,故AB
两项错误.灵渠只是具有航运的功能,与题意 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C.

9、 据《后汉书》记载: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主持在安 徽寿春
修建了芍陂,灌溉农田一万多顷,扩大了稻田。芍陂得以修建的背景是楚
国( )

A.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 水旱灾害较为严重

C. 新式农具推广使用 D. 经济实力最为强大

10、“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 br>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
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 ”这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土地国有制 B.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 D.盐铁
专卖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 代的土地制度.考查土地私有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 量兼并农民
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土地兼并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大量自耕农
丧失土地, 经济状况恶化从而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由于自耕农是国家赋
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又会导致 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地主阶
级的势力的膨胀又会对封建中央集权构成威胁,影响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面对土地的高度集中,历朝政府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以维护小农经
济,巩固统治.它是指土地 私有制,故C项正确.

地主通过土地买卖的方式进行土地兼并而且这是一种合法形式.因为< br>土地已经成为农民的私有土地,因而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
制,故A项错误.

BD两项和题意无关,应排除.故选C.

11、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 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
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清雍正帝颁布新制,规定禁止“ 不法
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了( )

A. 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 B. 主佃之间人身依附关系减


C. 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 D. 传统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农业。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
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 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
等手段进行剥削,佃户和田主不可能取得完全的平等地位,故A项错误;< br>由材料主佃之间“行以少长之礼”、“止行亲属礼”、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
棍擅责佃户”等信息 可知,佃户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保护,说明佃户
对佃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弱,B项正确;明清以 来,随着佃农队伍的
扩大和自由租佃关系的发展,封建政府逐渐介入、干预租佃关系,代表地
主 阶级集中行使对佃农的控制权,中国的租佃制度并没有全面进入单纯纳
租关系阶段,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 关系也未发生,C项错误;租佃关系的
调整,并未破坏传统的等级秩序,D项错误。


12、下表:

土地规模(亩)
20以下
20~130
131~300
300以上
小计
户数
24
103
10
2
139
户数比例
17.3%
74.1%
7.2%
1.4%
100%
上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C.均田制破坏严重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解析】本题考 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需要掌握唐代后期自耕农经
济盛行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表格的解读与分 析,注意表格中的土
地规模、户数以及比例的数据.依据题干表格可知,土地规模在20~130
亩的户数和比例较高,由此可知,唐代后期自耕农经济盛行,故A项正确.

土地规模在30 0以上的户数和比例少,因此没有体现土地集中现象突
出,故B项错误.均田制在唐朝中期就已经瓦解, 故C项错误.

表格只是反映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不能得出农业生产效
率 提高,故D项错误.故正确选A.

13、据资料统计,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 程数目增加,
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这表明( )

A. 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 B. 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

C.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 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

【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从而< br>出现“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的现象,说
明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 ,故选A;宋代以后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排
除B;我国是在南宋经济重心才完成南移,排除C;材料 看不出南方水利事
业异常繁荣,排除D。

14、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度下,自耕农群体 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下列哪一制度或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稳定自耕农群体( )

A.井田制 B.海禁政策 C.初税亩 D.均田制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需要掌握均田制的影响.解
题的关键是对均田制的影响 的识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是国家将
土地分配为农民耕种,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稳定 自耕农群体,
促进农业的发展,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
是土地 国有制,不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度,故A项错误.海禁政策是限制人
民进行对外贸易,与题意无关,故B项 错误.

初税亩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创造条件,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故选D.
< br>15、秦、汉、唐、明都有过大规模强制迁徙富豪的事情,涉及数万人,
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 。权势再大的官僚地主,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
们的土地就会被全部没收,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

土地私有权实质上没有法律保障 B.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

C.迁徙富豪是整顿吏治的主要手段 D.土地经营权完全自主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 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
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 身则有庸(每
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
中占据 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
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 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
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 不背
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 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
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 ,按户等高低交
纳赋税,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
季征 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
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 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
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 握也更为
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
有哪些积极作用。

(2)简化了税 制,扩大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 .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1)问应结 合材料,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难以
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等角度思考作答.
(2)问要充分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赋不加敛而增入”“对户口的掌握
也更为准确”等, 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张居正( 1525-1582年)改革的内容之一是清丈田地,推行一条
鞭法:把田赋、原先按户征派的力役和其 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
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 里
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

——摘自岳麓版教材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明中后期朱载堉作《醒世 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
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有了他寸步也难。……人 为铜钱,
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伍袁萃作的《林居漫录》中记载“奴富 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
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昔人所丑 ,
今人所趋也”。

——摘自岳麓版教材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条鞭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 识,概括明中后期社会风俗的变化,说
明导致变化的原因。

(2)变化:①由注重气节到拜金主义(或追求金钱财富的价值观);

②由重地位和礼数到重财产为标准的世俗观念;

③由鄙视商人的风俗到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原因:①一条鞭法的推 行,白银的大量使用,加强了农民、农产品与
市场的联系;②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③市民阶 层的壮大;④
出现反理学(反礼

教);⑤人们价值观和生活观发生变化。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大学校园生活-人生哲学名言


暑假读一本好书-浙江大学录取分数线


我爱老师作文-二年级班主任计划


秋雨的作文-北京市农业局


云南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年检网上申报


关于读书的作文400字-泰安市人事考试信息网


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基督教圣诞节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