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经济发展

余年寄山水
641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21: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地方专项计划-对联集锦


六安市经济发展的形势和新思路


摘要:六安市地处皖西地带,不 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还是典型的红色革
命老区。本文通过分析六安市的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六安 市自身发展资源,着重
阐述了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对六安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且给出了六安市经< br>济发展的优劣势及其原因。


关键词:区域经济、六安市、农业产业化

1.引言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
的生产综合体
[1]
。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整体环境以及相关技术经济政策等一系列< br>因素,都可能会成为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条件,同时,水分、矿产、光照、
气候、土地等自 然条件也会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甚至有时还会起到非常大的
作用;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一个地区 的政府资金投入力度、技术发展水平以
及劳动力素质与数量等因素,也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
[2]
。区域经济
反映的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地理概念。它反映了在一定的区域内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环境资源、土地资源甚至人力资源能否被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它一般
通 过区域生产力的布局是否具有科学性和经济效益来考察。区域经济是非常复杂
的,并且充满了变动和不确 定性,因此,研究区域经济不能仅单纯的从各个经济
指标中考察,应该充分了解所处区域的社会环境、整 体经济态势以及独特的地域
性特点。像六安这样的小城市,作为合肥经济中心的腹地,深受合肥经济发展 的
影响,这是优势也是挑战。
2.六安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2.1六安市历史背景及地理环境

六安有2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21年( 汉武帝元狩二年),取“六地平安”之
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由此而始。六安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 代文化发源地之一。
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坐落在六安市东郊的皋陶墓,记载着4000多年前皋
陶与大禹共辅帝舜的历史。楚国丞相孙叔敖主持建造的安丰塘(芍陂),被誉为“神
州第一塘” 。辅助孙权三分天下的东吴名将周瑜,就是从这里开始他火烧赤壁的辉
煌历程
[3]
。 六安位于安徽省西部,渭河中游。秦置六县,唐改盛唐县,宋改六安县,
明、清曾设六安州,1912年 复改六安县。1979年析县城及近郊划为六安市。1992
年撤销六安市、六安县,建立六安市。隶属 六安地区。面积3456平方公里,23%在
长江流域。人口135万。矿藏有磁铁、辉铋、黄铜、水晶 、方解石等。农业产稻、
麦、棉、麻及油料,特产有茶叶“六安瓜片”,黑瓜籽、香榧、银杏、豹皮樟。 工业
有机械、纺织、食品、建材和粮油加工等。境内苏埠镇有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

址,有皋陶墓和皋陶祠
[4]


2.2六安市经济现状

2000年撤地设市以来,六安市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7年GDP为
439.8 3亿元,同比增长15.2%。从2000年开始连续四年GDP的增长速度都超过13%,
2007年 比安徽省GDP增速排在全省第四位。2000年--2003年六安市的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个数、工 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都是以比较低的速度在增长,但是2003
年以后,六安市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从2 000年的233个增长到2008年的771个,
增幅明显。工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757478 万 元 增 长 到2008年 的2020700
万元,增长近7倍。六安地区的发展速度在加快。初 步核算2010年六安市第一
产业增加值159.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85.8亿 元,增长24.2%;
第三产业增加值231.1亿元,增长7.4%。六安市处于一个以农业产业较为 突出的、
工业化水平较低的阶段
[5]
。因此如何利用六安现有地理优势,在农业上寻 找突破
点拉动经济增长,以及加大投资拉动产业发展,是新的方向。

2.3六安发展的SWOT分析
2.3.1六安市经济发展的优势
1.丰富的资源 。六安市以山襟淮,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东部和
北部为沿淮平原是优质粮、油、棉的主要产 区;西南部的山区不仅有优美的自然
景观,而且又经济作物茶、丝绸、木料闻名全国;矿产资源总量大, 品种多,水
资源丰富;文化方面,不仅有皋陶、楚文化,还有红军文化。自然和人文资源的
开发 能够为城镇化、工业化提供动力,促进经济空间结构的优化。
2.

生产多样性,产 业基础齐全。六安初步培育了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建立
起区域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优质粮油、板栗 、蚕桑、茶叶、中药材等已成
为竞争力较强的农业特色产业;工业方面,覆盖了冶金、机电、纺织、食品 、医
药、化工、电力等产业,粮食、油料的加工能力多年居全省同行业首位;同时服
务、旅游等 产业有一定的基础和发展空间
[6]

3.区位交通优势突出。六安市地跨江淮分水 岭,是皖江示范区、合肥经济圈
的主要成员,与中原经济区和武汉城市圈相邻,区位优势明显。六安是连 接东部,
中原和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境内有8条高速公路和国道,有上海- 武
汉-成都高速铁路,西安 -南京、合肥 -九江等多条公路铁路经过。2014年又开
通了 霍邱以及舒城县的火车站。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距六安仅40公里,2013年建
成启用后使六安形成了以 公路、铁路、航空互为补充的立体交通网。
2.3.2 六安经济发展的劣势
1.核心竞争 力低。六安市高新技术企业较少,企业主要集中于采掘业、钢
铁业、纺织业、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行 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
和产业的竞争力较低。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08年六安 全市拥有各类
专业技术人员总数是8.16万人,每万人口中人才数量远远低于发达地区,六安
经济发展面临缺乏高素质的研发人员、管理技术人员、劳动力队伍的不利条件。
2.经济基础薄弱。六安是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六安
市 2012 年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16248 元,19369 元和6535元,三项指标分别是安徽省同期水平的 56.43%,
92.12%,91.26%,全国同期水平的 42.36%,78.85%,82. 54%。六安市是国家重


点扶贫地区,目前全市贫困人口128万人,有5个县区被列为 国家扶贫开发重点

[7]

从以上可以六安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但是不缺 乏丰富的农业资源,地理位置
优越,自然地貌良好,在暂时缺乏相关技术和人才时,应考虑转变传统农业 发展
模式,走出新型农业产业化的道路。
3.六安市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活力——农业产业化
3.1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学术界关于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可将农业产业化(Agriculture
I ndustrialization)定义为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
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
加工、社会化服务、企 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
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 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
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实质上是对传统农业进 行技术
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
业的转变 ,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3.2六安市农业产业化的思路
六安地区的土地类型多样 ,可利用的土地比例较高,有利于发展多样型农业。
土地分为大别山北坡山地、江淮丘陵、江淮岗地和平 原圩畈四大类型。全市有耕
地44万hm
2
,山场73133万hm
2
,水面2314万hm2(其中可养水面6137万hm
2
)。
六安地区水资源丰富 ,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919亿m
3
,形成了完整的灌溉体系。
同时六安拥有多样的、 产量可观的农副产品。茶叶是六安的品牌农产品,拥有六
安瓜片、霍山黄芽等知名品牌;板栗种植面积6 167万hm
2
,年产量近4万t,居全
省首位;桑园面积1113万hm
2
,年产茧6000t,初步形成了桑茧丝绸系列化开发的
格局;六安还是全国四大麻产区之一;

颇具地方特色的饲养业。同时还有皖西白鹅、
霍固麻黄鸡、大别山黄牛、寿霍黑猪等 。其中,皖西白鹅享有“世界羽绒之最”
的美称。六安还是全国最大的羽绒集散地。便利的交通、以及多 家农业科研机构
和拥有一批有地域特色有知名品牌的农业企业,农业发展企业化程度较高。这些
为奠定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六安发展农业产业化也面
临着一些问题。1.农业 资源利用不合理,农业收入不稳定。六安在发展农业时,对
农业资源的利用出现过度开发和片面开发的现 象。过度开发导致一些不可再生或
再生周期长遭资源的破坏;而片面开发导致了没有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多 样、可利
用程度高的优势。过度开发和片面开发,再加之气候等因素,直接造成农业收入不
稳定 。2.劳动力素质较低,生产率不高 。六安所辖县区大都是国家级或者省级贫
困县。受经济落后因素制 约,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劳动技能差,这将直接导致农业
的生产率不高,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同时 在外地求学的人才也很少回到家乡
工作或者创业。3.

市场机制不完善。和东部地区 相比,六安市的市场化进程较缓
慢,一些地方仍然处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小农生产方式。这种方式排 斥市场
化。这样便制约了农业发展所依存的市场机制的完善,使其作用空间狭小,作用力
疲弱< br>[8]

在分析了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优势和劣势后,下面提出相应的方案方法。党的< br>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


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
健全农业产业体系,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村抗风险
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六 安市政府应该认真贯彻党中央思想,
先搞示范,然后逐步推广,同时学习山东潍坊(全国蔬菜基地)的先 进模式。同
时将零散的农业组织模式组织起来,鼓励农田责任地的转租,鼓励大面积作物和
经营 模式,同时这样也利用机械化作业。做大做强与农业相关的企业,依靠企业
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应充 分扶持相关企业的发展,实现产供销的紧密衔接。要
加大农业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倡导“全民招商“ 的理念,鼓励社会各界发挥优
势,利用一切途径招商引资,积极兴办一批新的龙头企业,逐步带动中小企 业的发
展。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让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发展成为县域或区域经
济的主 导产业。同时应积极发展一批特色农业精品,如六安瓜片、皖西白鹅等。
通过发展具有绝对优势的特色农 业,来拓宽市场。同时,开发农业新技术,还要建
立一批科技园区,为农业新技术及优质精良的农产品提 供良好的试验基地。


4.结语
农业产业化道路是六安市发展农业的必 由之路,也是充分利用本地可流动以
及不可流动自然资源的一条路子。但还需正视:六安的农业要真正实 现运作协调
的农业产业化,依然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在学习其他地区成功经验并不断进行总结
思 考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同时要充分营造良好的
区域经济增长环境,来保证 农业产业化的运行。同时发展农业产业化只是发展六
安经济的一个路子,要有全局眼光,向东要充分融入 合肥的经济圈,争取获得长
三角地区的影响。向西融入武汉等大型经济圈,吸收有利的发展资源和机遇。 走
出,先富农,带工业,促旅游等第三行业的发展模式。当前的形式下,六安经济
的起飞,指日 可待。



[1]武友德等.区域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88.
[2]张可云.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8:
56.
[3]中华旅游通典,2004.
[4]长江大词典,1997.
[5]

刘应国 .

安徽省六安市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 现代商贸工业,2012.
[6] 黄磊 吴开. 六安市经济空间结构及优化探索[J]

区 域 经 济,2007.
[7]
谢正勇.
六安市经济发展的SWOT 分析与对策[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3
[8]

黄 聃 邵东珂 .

六安市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新思路[J] 安徽农学通报,2009.


关于寒假生活的作文-关于诚信的演讲稿


河南城建学院就业信息网-解放思想大讨论发言稿


教师感言-小学教师年度述职报告


百科知识题-师德师风先进事迹


音乐之都维也纳-学校工会工作计划


安顺市教育局-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电子商务就业前景-长沙理工大学分数线


上课-好人好事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