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绝世美人儿
943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21:3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一举两得任务-建党时间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一、古代农业的发展
1、生产力(劳动工具)
春秋:开始使用铁农具
战国:铁农具、牛耕得到推广
唐朝:曲辕犁的使用,解放了农业劳动力,提高耕作效率,扩大
耕地面积
2、水利工程
春秋战国:桔槔(汲水工具 中原);芍陂(楚 淮水流域);都江堰
(秦 成都平原);郑国渠(秦 关中平原)。
秦朝: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联接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
隋朝:隋炀帝开通(北→南)永济渠 ,通济渠、邗沟(春秋时,吴
王夫差就已开凿)和江南河,连成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京杭大
运河。
唐朝:派专人管理水利,出现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多用于南
方)。
3、农作物的种植和引进


⑴农作物的种植:
南北朝:品种增多。洞庭湖和鄱阳湖地区是重要产粮区。南方开
始种茶。
唐朝: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陆羽著《茶经》。
明清: 棉花(明朝由江南推广到江北)、蚕桑、茶叶、油料等经
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⑵新品种的引进:
两汉: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等移植内地
唐代:天竺的郁金香、菩堤树;中亚的名马;波斯的胡椒、枣;东
罗马的医术和杂技传入中国。
北宋:越南的占城稻,传到江淮地区,部分地区可以种植双季稻
或三季稻。
明朝中后期: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
4、封建土地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
税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战国商鞅变 法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
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北魏孝文帝创均 田制,隋唐沿用,评价均田制:保证了农民获得
部分土地,但没有触动贵族、官僚、地主土地,不能从根 本上制止土
地兼并。
5、古代重要经济政策
春秋齐相管仲“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相地而衰征”,
使齐国成为东方强国。
战 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促进了
封建经济发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
秦朝建立后: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货币;
统一车轨,修驰道。有 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南北朝;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推动了江
南农业的迅速发展。
隋朝:实行均田制、租调制,设仓库、开运河、修驰道。增加了
收入,改善了交通,沟通了南北经济。
唐朝:前期沿用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贞观年间强调轻徭薄赋、劝
课农桑、戒奢从俭;武则天 时重视农业生产;唐德宗时实行两税法。
北宋:王安石变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明清:明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以人丁和田亩为依
据,以银两 (说明明朝商品经济发达)为形式交纳赋税。减轻了农民负
担,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驰。清 康熙年间:更名田;“滋
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年间:“摊丁入亩”,取消了人头税,封
建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驰。
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 田亩
和财产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并最终被废除
以两税法和摊丁入亩为 标志;(2)由劳役、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
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3)税种由繁化简,以两税 法和一条鞭法为标
志;(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5)
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纳绢或布、钱、银两代
役,以“庸”、募役法和一条鞭法为 标志;(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对商品征以重税。
从总体上理解赋税制度
1)征税标准的变化:由以人丁为主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由
以实物为主向以货币为主转变;


2)变化的影响:国家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对农民从
事工商业 的限制有所放松,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
3)按税种分类:①以人丁为主的人头税:编户齐民、 租庸调;②
以田亩为主田赋:初税亩、相地而衰征、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
鞭法;③以户为 主的征收货币的资产税: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
亩。④以丁男为主的兵役、徭役和杂役等。
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冶炼铸造
(1)春秋战国:铸铁柔化处理技术、金银错技术、雕铸艺术,
代表作品:莲鹤方壶。
(2)两汉:西汉时,煤成为冶铁燃料,还发明了淬火技术;
东汉时,水力鼓风,低温炼钢和冶铜、铸铜。
(3)魏晋时期:百炼钢技术成熟、发明灌钢法。
(4)唐朝:采用切削、抛光、焊接工艺。
(5)明清:广东佛山冶铁业和云南个旧锡矿开采业规模大、分工
细。
2、纺织业


(1)战国:麻布纤维细密。
(2)两汉:丝织水平很高。
(3)隋唐: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分工细,品种多;吸收波斯的织法
和图案风格。
(4)明清:江南丝织业:1)生产工具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
效率(纱绸机);2) 、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种类增加(双色套印技术);3)、
分工日益细密(江南“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 湖”);4)、生产规模扩
大,产量大幅提高;5)、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制瓷业
(1)商周:开始出现。
(2)魏晋:工艺成熟(南方产青瓷、北方产白瓷)。
(3)唐朝:出现唐三彩,青瓷中出现秘色瓷。
(4)宋元:宋朝出现五大瓷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
江西以生产青白瓷著称。
元朝,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4、造船:唐代能造世界上最大的海船;南宋泉州是造船业中心和
最大海港。


5、手工业:战国的《考工记》和明朝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被
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特点:①手工业部门不断增
加;②技术不断进步,分工渐趋细化;③规模扩大和资本主义性质的手< br>工工场出现。
三、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1、商品经济发展
商朝:商民善经商,后被称为“商人”,以贝为币,商都繁荣,
重视商业。
战国:中原市场形成,商业兴盛;封建城市兴起,基本依附于政
治中心。服务对象是贵族和大商人。
隋唐:长安、洛阳商业盛极一时,邸店、柜坊、草市普遍。市场
较前代发达,政府派专人管 理物价、税收。呈现繁荣景象。
宋元:①北宋时城市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市”界限,营业时< br>间不受限制,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②镇的兴建和发展,如景德
镇;③北宋时四川出现了纸币 “交子”。
明清:①国内市场扩大;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北京
和南京是当时 的全国性商贸城市,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特产;③出现数


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商品经济向 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
的市镇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历史影响:①传统的政治性 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这表明
商品经济日趋活跃。②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
规模扩大。③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
发展,另一方面又对自然经 济起了破坏作用,是对传统“重农抑商”
观念的挑战。④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城市出 现了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⑤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
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2、重要的商业城市
春秋战国: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是新兴的封建城市、繁华的商业
中心。
隋唐:①长安、洛 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全国的商业大都
会;②扬州、成都是长江流域东西两个商业都市中心;唐朝 后期,扬州
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有“天下
之盛,扬为首” 之称;“扬一益二”反映了成都重要的工商业地位;
③广州、登州、扬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明清:北京、南京全国性商贸城市。
3、重要的历史现象
⑴经济重心的南移:
过程:奠基于魏晋,开始于唐末,完成于南宋。
转移规律:。 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由西向东转移是指从关中地
区向黄河、长江流域的转移;由北向南转移是指从黄河 流域向长江流
域及其以南地区的转移。两种趋势相互交织。
原因: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 相对和平稳定;②北方农民大批南
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劳动力;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 br>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④隋大运河的开凿促进南北经济交流;⑤南
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 优越;⑥政治中心的南移加速了经济重心
的南移(晋室偏安建康,宋室南渡临安)。
启示 :政局的稳定是必要条件;统治者的重视程度是重要因素;
及时引进、吸收最先进的技术是重要保证。
⑵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明朝中后期,一些“处在萌芽状态的雇佣关系”在江南 一些地区
的一些生产部门出现。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的出


现 。特征:①微弱、稀疏;②出现在人别地区、个别部门;③发展水平
低;④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 形式。
⑶“重农抑商”和“工商皆本”经济思想的比较
“重农抑商”思想产生于战 国时代,并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经济
政策指导思想。其原因是新兴地主阶级政权为积累财富,壮大国家经
济、军事实力,控制人口,巩固统治。
表现:(1)统治者强调本未意识;(2)注意减 轻农民税收负担,防
止其大量破产而成为流民;(3)抑制土地兼并;(4)强化户籍管理,限制
人口自由流动;(5)限制商人和其商业活动,从仕途、赋税、主营行业
(盐铁官营)、日常生活等方 面加以限制。
形成原因:(1)农业是封建国家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来源,直接关
系到国计 民生;(2)田税是封建国家主要的财政收入;(3)农民在土地
上安居乐业,有利于社会稳定;(4) 封建社会商品贸易不发达,从事商
业的生活保障不稳定;(5)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是根 本
原因。


评析:在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
发展和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有积极作用。在后期(明、清)则阻碍
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明未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反映了商品经济和资
本主义萌芽要求冲破封建体 制和思想的束缚,有很强的创新性,但在
封建社会直至20世纪上半叶始终没能成为主流经济思想。

勤俭节约的名言-门前三包责任书


为了明天-楼市政策


柳传志简介-鲁东大学教务信息


东平湖-落花生读后感


千年龟-入党思想汇报范文


吉林师范大学就业网-关于学习的成语


2019浙江高考数学-先进性教育


青年人-工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