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8全国各地高考试题汇编 《中国古代史》(一)

别妄想泡我
952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21: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难忘的中秋节作文-2013中考数学






2001——2008全国各地高考试题汇编


《中国古代史》(一)

第一章: 先秦
一、主观题
1.(01全国)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大致处在



A.旧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A.冶铁业


B.制瓷业
B.新石器时代
D.铁器时代
C.造纸业 D.印刷业
2.(01全国)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3.(01上海)下列事件中发生在商朝的是
A. 周公东征 B. 盘庚迁殷 C. 国人暴动 D. 平王东迁
4.(01广东)夏朝农业生产使用的主要工具不包括( )
A.蚌制工具 B.木制工具 C.石制工具 D.铜制工具
5.(01江西)良渚文化处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6.(01江浙)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 ,不循其理”的思想是A.墨
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
7.(01全国春季)与半坡文化相比,大汉口文化中晚期的历史进步表现在
A.定居生活 B按血缘关系组成社会集团
C.从事农牧业生产 D.出现贫富分化
8.(01全国春季)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
A.民贵君轻 B.人应互爱互利
C.反对掠夺战争 D.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9.(02上海历史)
我国境内原始人分布十分广阔,其中活动范围最为接近的是



A 元谋人、蓝田人 B 元谋人、北京人
C 北京人、山顶洞人 D 蓝田人、山顶洞人
10.(02上海历史)
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 盘庚迁殷 B 牧野之战 C 周公东征 D 共和行政
11.(02上海历史)
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12.(02苏粤)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13. (02天津)“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14.(03上海历史)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许多石片、石块,考古界认为有些是北京人创造的工具,最有力的依据是
A.数量很大,约有10多万件 B.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
C.形状多样,有些还有锋刃 D.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迹
15 .(03上海历史)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
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16.(03江苏)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17.(03江苏)我国古代用木炭冶炼生铁始于( )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
18.(04江苏) 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
A.夏、商 B.商、周 C.西周、春秋、战国 D.夏、商、周
19.(04全国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使 井
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20.(04上海) 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 ,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
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

21.(04广西) 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家是
A.韩非子 B.庄子 C.孟子 D.墨子
22.(04上海) 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具有说服力?
A.古籍的记载 B.屈原的作品 C.政府的声明 D.学者的解释
23.(04天津)中国古代记载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知识的著作是
A. 《墨子·墨经》 B. 《梦溪笔谈》 C. 《营造法式》 D. 《天工开物》
24.(2005广东1)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相传它最初的都城是
A.阳城 B.殷 C.镐京 D. 牧野
25.(05江苏)“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是以下哪个朝代的百姓诅咒统治者的话?
A 夏朝 B 商朝 C.西周 D.秦朝
26.(05上海)四川广汉三星堆遗 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
A.夏商时期 B.商周时期 C.周秦时期 D.秦汉时期
27.(05全国二)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 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水利工程位于
A.成都平原 B.河北平原 C.渭河平原 D.淮河流域
28.(05天津)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目的是
A 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 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 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 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29.(05江苏)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0.(2006年上海)文明、文明的 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
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 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31.(2006年上海)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 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
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 B、光武中兴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
32.(2006年上海)近年某地发 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
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 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33.(2006年上海)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 》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
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34.(2006年上海)《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
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
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梨



35.(2006年上海)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 。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
方倾向抒情。比如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 美愉悦的诗人屈原就生活于
A.中原 B.齐鲁
C.楚地 D.巴蜀
36.(2006年江苏卷)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右边示意图中阴影部分
的是
A.盘庚迁殷B.牧野之战C.吴越争霸D.葵丘会盟
37.(2006年北京卷)读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完成下题。










图5 春秋形势图 6 战国形势图
对比图5。从图6可以观察到的政治局势变化是
A.尊王攘夷 B.楚王问鼎 C.三家分晋 D.秦修万里长城
38.(2006年广东历史卷)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 ,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
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39.(2006年上海)无论学习还是研究历史,都离不开材料 的搜集
甄别。以下能证明铁较易冶炼的是
A.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氧,但就整个地壳而论是最多的元素。
B.普通工匠在手力鼓风机的小型泥炉内经低温还原法就能制成
铁。
C.古代较好的钢有中国的镔铁、制作大马土革波纹刀的印度钢。
D.最初所用的铁是陨星里的自然铁,要经过加热和锤击处理,但这东西太稀罕了。

40.(2007上海历史)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 ,黄
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 疆等省区。
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41.(2007广东卷单科)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C)
42.(2007上海历史)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后,定都二百多 年,创造了辉煌的



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
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
43.(2007上海历史)商鞅变法功不可 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
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
44.(2007上海历史)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
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45.(2007江苏历史)中国古代某项水利 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
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 者是
A.孙叔敖 B.管仲 C.李冰 D.郑国
46.(2007广东文基、理基)“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47.(2007广东卷单科)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48.(2007全国文综二)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书省决策强调的是 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
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49.(2007上海历史)当代历史学家开始关注“忧愤”这 一情感因素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如果你要选
择“忧愤之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合适的人物是
A.邓世昌 B.林肯
C.拿破仑 D.屈原


50.(2008全国文综Ⅰ、Ⅱ卷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 关系。以
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51.(2008北京文综12)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在今天陕西省境内 B.都在关中地区
C.都在今天河南省境内 D.都在今天黄河流域
52.(2008 北京文综1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53.(2008四川Ⅰ卷文综12)韩非在批评某家 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
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54.(2008重庆文综15)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旧 中国时期为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55.(2008广东历史4)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未作文之巧。未作 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
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 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 的结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56.(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57.(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 王之语,
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58.(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B组4)从《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许多古 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
节相关的是
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 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
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 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
59.(2008海南历史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D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60.(2008山东基本能力11)人生需要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顽强精神。下列事例中,凭借坚强意志 从失败
走向成功的是
A.勾践卧薪尝胆 B.项羽垓下突围
C.韩信胯下之辱 D.刘邦约法三章
61.(2008山东基本能力30)下列关于古代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殷商时代的甲骨上已有关于日食的文字记录
B.殷商青铜器有屈原向上苍发出“天问”的图像
C.隋代烧制的陶器上有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诗句
D.宋代的诗文扇上有郑板桥所题“难得糊涂”之语

二、客观题
1.(01上海28)20世纪中国的考
古取得巨大成就,请在已发现的我
国原始社会遗址中任选一处,画圈
标在下图相应的位置上,并简要说
明其特点和历史意义(4分)
答案:
原始社会遗址名称、位置(1分);
特点(2分)历史意义(1分)。如:
北京人、位置正确(1分)生活在距今
40—50万年前;使用并能保留火种;过
着极其艰苦的群居生活;出土了丰富的
文化遗存(任答2点,每点1分)。首次以事实说明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或中国人种自生说)(1分)
2.(04上海28)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 一件礼物(见图)。事后,
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
丙说:“也许
年。”

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










问题: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答案:
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后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乙突出孔
子是儒家创始人,儒家文化曾是中国主流文化;丙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
出过“民本”,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本质区别。
3.(04广东29) 韩非子指出: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也”。结合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分析其历史影响。
[答案 要点]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废除旧贵族特权,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和赐给田宅;
建立县制,由国家统一派官治理。
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促进先进生产方式的确立,使秦国迅速强盛。
4.(2006年广东历史卷)阅读下列材料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摘自《礼记》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摘自《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
----摘自《周礼》
【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
----摘自《礼记》
【材料四】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




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 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
文)(13分)
答案:
本题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
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 有筷子;食具有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
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8 分)
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教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一定的饮食礼俗 ;饮食礼
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5分)
5.(2007上海历史)历史学的 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孟子,名轲 ,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
苦难的同情, 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
调“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
社会 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
下 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问题:(6分)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 (抄在答题纸上)(2分)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 (抄在答题纸上)(2分)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抄在答题纸上)(2分)
答案要点:
(1)史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史料解释:民贵君轻。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
(3)历史评价: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6.(2007重庆文综)(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堂,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 的什么教育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
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 化?(4分)
答案要点:“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 的格局,把教育对象
扩大到平民子弟。
7.(2007山东文综)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1)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山东在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地位。(6分)材料一 登 州文
会馆是美国传教士狄考文1876年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表3为该校正斋(中学部分)开设的主要 课程:
表3
宗教类
天道溯源、救
世之妙、罗马
书等
中国经学类 自然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及其他
书经、诗经、论语、代数备旨、圆锥曲线、测绘 学、格物(声、光、读作诗文、万国通鉴、
礼记、孟子、左传、电等)、航海法、物理测算、化学、动植 物学、二十一史约编、是非学、
易经等 微积分学、天文揭要等 富国策等
材料二 试办山东 大学堂章程规定:“以四书、五经为体,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注:艺学指算、绘、
矿、医、声 、光、化、电)为用。”
――安作璋等《齐鲁文化通史》
(2)分析材料一、二,指出两所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共同之处。(3分)这类新式学校的创办对山东近代经
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2分 )



答案要点:
(1)政治:山东境内的齐国和鲁国是本周暑期的重要封国。
经济: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促进了中国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思想: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孙膑的军事思想)影响深远。
(2 共同之处:都有中国经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
作用:培养了新式人材,促进了山东近代经济的发展。
8.(2008天津文综39题第(1)问)粮 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
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答:
(1)说明: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 原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 郑国渠、
都江堰等);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私田取代公田)。






承德医学考试网-北汉皇帝列表


冬天麦盖三层被-孝敬父母的作文


郑州职业技术学校-随州中考成绩查询


牛根生经典语录-工作规划


马丁路德金演讲稿-高考改革新方案


qq语录-长沙中考分数线


新闻学大学排名-合理化建议总结


马尔克斯语录-鼓励病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