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教法分析
石河子大学招生网-试用期工作总结格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教法分析
各位老师:上午好!
首先感谢老师给我这个交流的平台,谢谢!
下面,我将与大家共同交流我对三年级上册第2、4、6单元的解读。
这三个单元分别是:第
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4单元“万以内
的加法和减法(二)”,第6单元“多位数乘
一位数”, 这三个单元都属于“数与
代数”领域的内容,而且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首先我们来看第2单元( P9 )
一、本单元的知识点有:
◆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 三位数加三位
数,十位相加满十的笔算方法;三位数减三位数,十位不够减
的笔算方法。(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 用估算解决问题。
针对这些知识点,教材对应编排了4个例题,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
100
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也就是说,这单元的学习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延
续,而
且也是为后续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及乘、除法的学习作铺垫,它起着承
上启下的作用。
二、编排特点:
◆联系生活实际,为新知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突出知识的前后联系,注重口算、笔算方法的类推。
◆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突出估算方法
三、教材具体分析:
(一)首先我们来看本单元的主题图
▲ 主题图呈现了6个年级学生乘车去参观“世博会”的
情境,为单元教学提供
了现实背景,增强时代感。其中提供的1、3、5年级的人数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
数(不进位)口算的素材,2、4、6年级的人数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1
口算的素材,它们间的人数差可作为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的素材,图中蕴含
着大量的数据,为本单元的学习就提供了数据支持。
参观“世博会”的情境,贯穿了全单元,它属于单
元主题图。教学中,也可根据
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素材,如:可创设本校学生集体出游的情景。所以说主
题图
是可灵活运用的。
(二)下面我们来看本单元的例题的教学
1、(
P10、11 )例1、2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的教学
▲例题1( P10)中分不进位与进位的
口算,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学生提出的问
题展开教学,然后,根据小精灵的问话,明确用口算计算。教学
中,要重视突出
知识的前后联系,注重口算方法。
如:两位数加两位数,35+34要通过把
其中的一个加数34或35分解成一个整十
数30与一位数4或5后,再转化为:(
先用两位数34或35加一个整十数30,
再用得到的两位数65或64加一位数4或5),算法多样。
▲在例2( P11 )的退位减法教学中,教材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法,如:65-48应
先算
什么,再算什么?这时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交流不同的口算方法,体会算
法的多样性,从中反思自己的
算法。
▲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口算思路,教材增加了表示计算过程的思路图,展示如何把
一道两
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已学过的、比较容易的:
两位数或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渗透转化思想。
对于口算的速度,教师开始不必要求太高,课中,一定要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
步骤。
2、( P14)例3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教学(包括进位和退位的情况)
例题中有两个小题,都呈现了口算与笔算2种方法。
在教学时,先分小组讨论怎么算?当有学
生用口算时,教师抓契机适时点拨:
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解答?提示学生可以将几百几十(3
80)看作几
十几个十(38个十),转化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来进行口算。
当学生想到用竖式时,教师要重视:突出位置值原则,注重笔算方法的类推。
如:三位数减三
位数550-380,教师巧问:为什么百位上是4-3,而不是5-3?要
引导学生在已掌握的55-
38的计算方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十
再减”的笔算方法基础上类推出:十位上的数不
够减从百位退1作十后再减(加
法同理)
2
本节课以笔
算为重点,出现的口算方法,其目的:鼓励学生开阔思路,让不同
算法的学生尝试其他算法,使他们在交
流、比较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习算法,
体会算法多样化(对于口算不作要求)。
因此,几百
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渗透转化数学思
想、重视迁移类推方法、关注巧问引思
策略。
3、(
P15)例4用估算解决问题(新教材关于解决问题思维模式教学的特点:呈
现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回顾:义务教材中的解决问题太强调技巧,课标实验教材太强调情境创设,都
没有把落脚点放
在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上,这次修订教材: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
过程,(随机看图说)让学生通过体验,
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
让学生学习按照这样的思路解决简单的问题。
◆随着学
生年龄特点以及思维、语言能力的发展水平,从本册教材开始使用比较
概括、简练、准确的语言来提示解
决问题的基本步骤:“阅读与思考” “分析与
解答” “回顾与反思”。
“阅读与思考”也就是要求学生: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分析与解答” 就是要求学生: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案并解决;
“回顾与反思”
就是要求学生:对解决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反思。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
P15)例4“用估算解决问题”
①开课前可设计小游戏----
找邻居,为课中自主探究做好知识准备,帮助学生复
习近似数的内容,为估算做准备。
②渗透
转化的思想。如:在“阅读与思考”这一环节,通过对“六个年级的学生
同时看巨幕电影能坐的下吗?”
问题的思考,可将这一实际问题转化为“六个年
级的学生人数比441是大还是小”这一数学问题。在“
分析与解答”这一环节,
再让学生根据转化后的数学问题得到221+339这一算式进而提出算法(笔
算、口
算)
③体现估算的必要性与作用。学生已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得到
221+339这一算式,学生想到的就是(笔算、口算),因为还没学精确计算,学
生面临的困难。这
时就显现了估算的作用与必要性。
④“估算”在现行的修订教材中的编排有所改变:在计算教学的例题
中,不再单
列估算的教学内容,而是在学了具体计算内容后,安排与之相应的用估算解决问
题的
例题。这样能更好地体会到学估算的必要性。
3
⑤估算教学中要重视:
根据数据的实情选择的单位,再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
◆如:往小估的策略,例4中:
a.把221估作200,239估作200
得到: 200+200=400
分析 :
221+239的结果比400大(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b.这时就要(不断调整估算方法)
把221估作220,239估作230 得到:220+230=450,
分析
:221+239的结果比450大 而450>441
c.所以221+239的结果比441大, 故坐不下
◆往大估的策略,例4补充训练中:
把196估作200,226估作230
得到:200+230=430,
分析:196+226的结果比200+230=430小,
而430<441 故能坐下
◆全过程就是让学生经历:估算---分析---调整-----
反思的过程,感悟到:估算的
过程不是对精算结果的
“四舍五入”,而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从中体会到估
算方法的合理及估算的优势。
◆由此可以看出:确定结果的范围后进行判断,是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核心所在。
四、教学建议
1.通过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
2.注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
3.加强方法指导,培养估算能力。
4.建议6课时教学。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接着我们来看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本单元的知识点有: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
2、加法的验算——交换加数再算一遍
3、减法的验算——被减数减差
——差加减数
4、解决问题
教材安排了7个例题和《练习八》——《练习十》
首先来看看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4
▲减少教学的坡度 :
1、增加计算例题,层层递进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三位数加两位数(十位向百位进)、
三位数加三位数(百位向千位进)、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
2、分散编排
改变实验教材集中编排“验算”内容的方式,将加减法的验算在教学计算后分散编
排。
▲重点强调: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增加的例4
“解决问题”教学来体现。
▲由此可见本单元的教学是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基础上教学(延续),同
时也
是多位数的乘、除法学习的基础,它同样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编排特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教学计算,使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
根据标准(2011)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
加减三位数,这单元是学习整数加减法的最后阶段
2、加强对计算法则的归纳与概括。
3、将“验算”分散编排。
4、突出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材具体分析
①主题图( P36)
◆ 提供信息,拓宽知识面
◆ 渗透环保和动物保护的教育
②例1( P37):不进位加法,它是新增加的例题,通过
“想一想”的教材提示,
明确竖式的写法,知道从哪一位加起?
③例2(
P37):1次进位加法,也是新增加的例题(层层递进)。教学中:
◆我们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
◆要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由万以内
的加法(一)的笔算类推至万以内
的加法(二)的笔算方法。
◆笔算方法的归纳总结,可让学
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形成。要渗透
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学习方法,通过与两位数加法计算
对比,推出三位数加三
位数的笔算方法。
5
④例3(
P38)加法的验算(含连续进位加)
连续进位加可采用迁移类推方法来进行教学。研读教材时,教
师要明白这个例
题中数据298有它的特殊性,要借助298这一数据的特殊,呈现2种算法:竖式与简算,把298看作300进行口算 ,体现了算法多样化。通过小精灵提出的“算
得对不对,你
会验算吗?”,揭示验算的必要性。验算方法可多样,让学生养成
验算的好习惯。
⑤减法(
P41)
减法与加法的编排相似。
◆例1( P41),不退位,是新增加的例题,(减缓
了教学的坡度)这节课中,要明
确竖式的写法,其中蕴含算理,提示计算顺序。
◆例2(
P41),退位减(课时难点),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说明
“十
位该怎么算?”的理由,让学生在明算理基础上突破难点,掌握算法。
关于计算法则的得出:与加法教法基本相似,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方法的抽象性
和概括性。
◆例3连续退位减( P42),也就是中间有0的退位减(单元难点)
教材呈现“不完整的
竖式”目的让学生独立解决重点部分的计算,引导学生拾级
而上。课中,可借助计数器讲解来分散难点。
本节课的算理并不难理解,但计算较复杂,如:在“做一做”练习中,有1000-520
这题
,它是例题的拓展与补充。所以要有机地利用减法的验算巩固所学的笔算,
验算方法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因而,这节课中要做到:借助直观,理解算法背后的算理,注重比较,突出专项
练习。
◆例4( P43)解决问题(侧重于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
教材创设了估算与精算的适用情
境,让学生体会面对不同的问题可选择不同的计
算策略。如:收银员收钱需精算,小红爸爸准备钱,只要
有个大致的估计结果就
可以,也就是估算,估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估,如:把558估作560,要加
强
对估算策略的指导,充分让学生体会灵活选择计算策略的必要性,从中培养学生
提出、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建议
1.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迁移类推中探索完成计算任务。
2.重视错题,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6
3.注意培养验算的习惯。
4.注重算理,对计算速度不作过高要求。
5.建议9课时教学。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一、知识点
知识内容分3个层次:
具体来看:教材安排了11个例题和《练习十二》~《练习十六》
1.口算乘法(基础)
◆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2.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重点)
3.解决问题(用估算解决问题,关于“归一” 与“归总”的解决问题)
二、编排特点
1.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突出算理教学,注意借助直观操作,让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3.为学生留出自主探索和迁移类推的空间,加强了对计算法则的归纳与概括。
4.口算、估算、笔算教学相互配合,突出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教材具体分析
1.主题图( P56)
◆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提供现实背景。
◆灵活运用(可创造性使用教材)
2.例题
①例1( P57):整十数乘一位数
的口算,教材呈现了加法与乘法的2种方法,
体现算法多样化,为了便于理解算理,教材增加了小棒图,
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
识3个20是60
例如:30×2的思考过程是:
十位上的3乘2得6个十,
6个十是60,所以30×2=60
由此可以看出:数的组成和乘法口诀统一于口算过程中。
◆也就是说,在这个例题中,教师要重视:
1、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表内乘法中的乘法口诀求积类推到多位
7
数的乘法。
2、在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中,把位置值原则和
乘法口诀有机
地统一起来,表达口算方法。
②例2( P57)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它是新增加的例题,其目的是既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又为后续学习笔算乘法和除
法的试商作准备的。
教材通过小棒图展示算理,探索出计算方法。
◆在这个例题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数的组成,
对两位数乘一位数中的
两位数进行分解,再运用位置值原则和乘法口诀进行口算。
③例1(
P60)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
◆这是第一次出现乘法竖式,教学时,虽然要体现算法多样化
,但教学重点是乘
法竖式的笔算方法,要让学生经历竖式的形成过程,理解竖式计算中的每一步算
理,会对计算过程中每一个数的含义进行说明,在了解笔算的完整过程的情况下,
知道运用简洁的书写
格式。在“做一做”中,利用迁移类推方法,体会多位数乘
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
④例2(
P61)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
教学时,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出计算的需要, 教材增
加小棒操作,就是帮助
学生理解“满十进1”的道理,要给学生留空间,去了解完整过程,明白其中的<
br>算理,掌握算法。过程中要关注将竖式简化,体现简洁、合理的数学思想。在练
习中,让学生自主
探究,迁移类推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⑤例3( P62)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次连续进位)
在算理、算法上与例2一样,但计算复杂易出错。教学时,教师要做到:
◆
先让学生估算(或区域内估)
如:24×9(估成10个24分析出9箱结果一定比240少,也可
将24分别估成
20和30,估出积的范围,在180—270之间)
◆再精确计算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指导,在讨论、交流过
程中要加强对比,逐步
归纳计算方法,练习中迁移类推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两次连
续进位的笔算。
◆增加说明: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因数
⑥例4( P66)有关0的乘法
8
◆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直观感知
“一个也没有”的客观事实,
◆利用乘法的意义得出结论,( 0乘任何数得0)
◆注意区别0的加法和乘法的不同。
⑦例5( P67)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
◆改变实验教材呈现多样化算法(口算)编排方式,突出精算前用口算估出积的
范围。例如:604×8
估作600×8=4800,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座位比4800多一些。
因此,教学中要重视:
1、引导学生运用估算,对笔算的值进行判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2、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供支持
◆笔算教学,还是让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思考、学习。
⑧例6(
P67)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任务:
◆简便的书写方法教学
◆渗透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⑨例7( P70)用估算解决问题
在这节
课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乘法估算的方法,还要学习根据具体的情景,判
断什么时候往大估,什么时候往
小估的策略,让学生有一定的估算的意识。
教材第一次出现了约等号,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在运用估
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的过程中,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去理解估算的合理性,进而体会估算的价值与作用。
⑩例8( P71)解决问题 — “归一”
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的教学。教学时要体现:
◆数形结合,分析信息
如:在阅读与思考这一环节: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题意,
在分析与解答这一环节:
要突出借助直观或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体现学生的思考过程。
在数学表达式上,既要重视分步算式,又要重视综合算式。
在回顾与反思这一环节:
要重视学生运用所得到的答案作为条件进行再思考来验证。
◆建立数学模型
9
“想一想”练习中给出了
具有相同数学模型的题目(“归一”问题),在学生完成
2题解答后,要让学生找出两题的相同点:都是
用除法求出每个碗的价钱;不同
点:是第2步,求总价用乘法,求单位数量就要用除法解决。通过归纳总
结帮助
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⑩例9( P72)解决问题 — “归总”
例9的
教学与例8大体相同,不同的是画图的方法由示意图改为更为抽象的线段
图,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或线段图
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
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
应用意识。
四、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
程。
2.注意各种计算方法的结合,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合
适的算法的意识和能
力。
3.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保证一定的训练量。
4.建议12课时教学。
综合与实践:数字编码
1、由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改编而成。
2、教学时:注意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索、体验和交流。教学可按这几步进行:
联系实际
----阅读交流-----了解信息------尝试编码-----体会方法
3、关注在实践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
以上是我对这三个单元的一点粗浅认识,不到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
谢大家!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