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教案

别妄想泡我
572次浏览
2020年08月11日 23:1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电信局-湖南软件


课题

10.古诗三首


授课
课型

讲读课文


2课时


时间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
教学

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马诗》。
教学

目标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渴望及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了解托物言
志的表达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趣味导入,增加课
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2】
一()当先 ()到成功 老()识途
千军万() 万()奔腾 快()加鞭
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行千里是高效的象征,
堂吸引力。学生感触深
导入

( )
负重不言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象征,温和、
受世人爱戴的马,在李
分钟

贺的笔下又是如何呢?
易接近是善良谦逊的象征, 早在远古时代,马就
使学生兴趣盎 然地进
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
入教学情境。
喻良才。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马的诗,看
一看唐朝的李贺赋予了马怎样的形象。【出示课



件3-5】(板书:马诗)




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出示课件6】
自学要求,4 分钟
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
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
不认识的,提问。
给出自学要求,学
生学会运用注释学
习古诗。 加深对课
文的理解,为下文
做好准备。











3.朗读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

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组织好语
言快速提问,其他同学认真听。
新课

教学

1.学习古诗的方法。

)分钟

四、大概了解古诗。
一看诗题明对象,
二看作者知背景,
三看诗文解大意,
四看资料悟诗情,
插图注释也要看,
反复诵读入诗境。














2.【出示课件7】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 昌(今
河南宜阳)人。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
已经没落。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 傲气,


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
晋肃,“晋”“进”同音 ,与李贺争名的人,就
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
登第。李贺一生怀才不遇 ,穷困潦倒,27岁时在





学生初步了解古
郁闷悲苦中去逝。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
诗之后,思考写了哪些
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 。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
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 秘
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通过对李贺生平的阅读你有什么感受?他像一匹
怎样的马?
3.写作背景。【出示课件8】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
时。 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
祸最烈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4.诗文大意。【出示课件9-12】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钩:是古
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快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清秋:金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五、体察诗蕴 , 品悟诗情。
发挥自主学习的意识
去挖掘诗歌中的意味。
增强学生的诗歌鉴赏
能力。


1、【出示课件13-14】自读第一句,思考4分钟
(1)写了什么景物 ?各有什么特点?充分发挥你
的调动你的所有感觉,想一想,这首诗中的景物
构成了一幅怎样的 图画?(景物、色彩、环境、
气氛等)
大漠、沙、燕山、月;一、二句展现出一片
富于特色的战场景色。
(2)这是一句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描写
这幅悲凉肃杀战场景色,也代表有志之士
报国的决心。

(3)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
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 br>“大漠”“燕山”等地方,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
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也是战马奔 驰之地。

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
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 番怎样的情景?你的
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
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 解。(板书:环境 沙
如雪 月似钩)
诗意:广阔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铺上了一层霜雪,燕山之上悬挂着一轮如银钩(兵器)的弯
月。
(5)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 “大漠、


燕山”空阔寂寥、清冷大气的场面。师相机点拨:
这悲凉、清冷的场面 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板书:空旷冷峻)
2、自读第二句,思考4分钟
比较“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和“何当
金络脑,快 走踏清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不同?
联系李贺的生平,你感受到李贺怎样的心境?(板
书:慨叹 何)
(1)“金络脑”是指什么?为什么不是铁、木、
竹呢?(
“金络脑”“锦襜” “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


(2)为什么是“踏清秋”?不是“踏 春风”?有
什么情绪的差别呢?踏之中你能读出什么?用
“踩”好不好?为什么?(“踏清秋” 声调铿锵,
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
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 上不可忽略
的成功因素。)
(3)你从“快走”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快
走” 二字,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4)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是一匹
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
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心情?(作者希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


所发出的嘶鸣。)
诗意: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
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
作者 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投笔从戎,
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泰
民安献 上自己的一点力量。可是昏庸腐败的朝廷
不认同他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
自己的 抱负。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读“何当
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忧虑?——读“何当
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愤慨?——读“何当
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板书:渴望、感慨、愤懑、矛盾 借物喻
人)
六、题目是《马诗》,却不见一个马字,是
否离题了?为什么?
生:因为诗人是借马来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及怀
才不遇的感叹。
【出示课件1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情境,
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环境 沙如雪 月似钩——空旷冷峻
板书

内容

马诗




慨叹 何——渴望、感慨、愤懑、矛盾
课堂作业新设计
借物喻人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古代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 物景象可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
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 显。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请地朗读、背诵《石灰吟》《竹石》。
2、借助注释自主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在古诗中表达的志向。


3、分析三首古诗表达方法的共同点,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
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出示课件16】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李贺的《马诗》,

( )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三首》中的《石灰吟》



和《竹石》这两首古诗。(板书:石灰吟 竹
石)
二、初步感知,理解诗意。
(1)作者简介【出示课件17】




于谦(13 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
根据上节课教授的
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 )人。明
读诗方法,初步感
朝名臣。
知,理解诗意,自

郑板桥( 1693-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
主学习,举一反三。
增强诗歌鉴赏能力。
新课

柔,号理庵,又号板桥,郑板桥一生只画兰、

教学


( )
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

分钟


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


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2)初步感知大意:以自学、汇报为主


①《石灰吟》【出示课件18】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


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千、万:


虚词,形容很多。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诗意: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对待烈火焚


烧、锤炼看作很平常的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从不同的诗歌意向分
析不同的精神品质,从
“粉身碎骨”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 粉末。
而引出“托物言志”。

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全然。清白:


指高尚的节操。


(诗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

A逐句理解:
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B整体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②《竹石》【出示课件19】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作者是著名画

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

画上的一首诗。
A逐句理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比喻
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破岩:破裂的岩石。





这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

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体会竹子坚忍不拔
的性格)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强调jing四声读音)
任:任凭。 尔:你。
这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
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
风, 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让它屈服。
B整体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
三、感悟诗歌,体会情感。
①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 灰与竹子,说
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分别留下怎样的印象?
(板书:石灰 竹子)
石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烧制石灰时
面对严峻的考验。
朗读,读出石灰的面对各种考验泰然自
若。
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的竹子。它高大挺
拔,扎根艰难与顽强。
看图,感受竹子的坚强。
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在那种艰
难、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②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
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
吗?用上咱们上节课学会的方法,联系作者写


诗时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生平,小组讨论,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汇报。
《石灰吟》:
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来感受。重点体会“ 清白”,这个“清白”到
底指什么?
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
明 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身碎
骨,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达出作者不怕牺
牲的精神 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于
谦就是这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实践了
他的誓言。( 板书:不怕牺牲)
教师小结:这就叫做“托物言志”。(板
书:托物言志)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
神融合起来,读出作者的情感。
《竹石》呢?汇报: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引导学生认识到:
A.《竹石》也用“托物 言志”的方法,表达
诗人的情感。作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
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 倒。(板书:要
有骨气)
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B.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 ,我们也能看到诗
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
意志和高尚节操。
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
四、总结方法,深华主题。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 )
分钟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古诗,具有什么特

点?(托物言志)
在学古诗时,我们一方面要从字面上理解古


诗表面的意思,还要结 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
来看诗隐含的意思。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
2.背诵这三首古诗。


板书
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石灰吟》 石灰 不怕牺牲

托物言志

《竹石》 竹子 要有骨气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 解释重点字词。
咬:
坚劲:
任: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 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
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答案】
(1)紧紧扎根在土里;坚定强劲;任凭


(2)C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很形象。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是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写的事物抒发了作者做一个高尚正< br>直的人的坚定志向。教学过程中遵循“整体感知—知人识文—分析品味—理
解共鸣”的古诗教学程 序,通过一个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紧紧
扣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上来推进课堂,放手给学生思 考、讨论,教学秩序井
然,教学收效良好。但学生真正能感悟到作者心境,为什么?在教学中,我
是这样引导学生来体会这首诗的感情的。 1、抓住诗眼,挖掘诗的内涵。 教
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发
挥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
必 须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
想感情。3、反复吟咏,从感性 意象到达理性领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首先要 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
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象,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 4、注重教给
学生方法,让学生能够自学简单的古诗。 5、从本节课来看,总体效果还可
以,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备课素材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知识储备
1、概念: 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 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


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 主要内容的诗
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 br>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
似” 。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3、分类
(1)描摹情态类 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
者对物象的喜 爱之情。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
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
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托物言志类 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
就会发现,作 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与抱负。 让我们先来看看白居易的《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
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
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1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题引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 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
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
学 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 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
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 天就来
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
3、齐读课题:马诗
二、学习新课
(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1.学生汇报:①看诗题 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④看资料(注
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
诗》。同学们,通过看 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
3.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这首诗的 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
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收集的有关李贺 的资料?
4.学生汇报。(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
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 看古诗写了什么。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
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 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


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
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
他们吗?(课 件出示)(络 锤 凿 焚)指名读,齐读。现在,请同学们仔
细观察每个字各笔画在虚宫格中的 位置,然后工工整整地写一遍,展示作业。
这是***写的字,看他写得多好,我们要向他学习,也把字 写得这样好。下面,
谁能为这些生字组词呢?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5.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带到古诗中读一读好吗?课件出示,指名读。
6.五言古诗,朗读时怎 样停顿比较好呢?学生汇报。好,谁能按照这样的停顿再
读一读。我们一起读一遍。
7.自读 诗文,启迪质疑。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
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地方?
8.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9.品读第一、二句。
理解: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
形似月牙。
这两句诗中,哪些词语两两相对?这样写,看起来怎样?读 起来呢?在这里,
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还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漠漠旷野,沙石像雪一样晶莹洁白,燕山顶挂着
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指导朗读。


赏析前两句,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涵:说一说这是一番怎
样的情景 ?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
意的个性化理解。
是呀, 一弯冷月下,大漠闪现出如雪般的清辉,是那么清冷、悲凉,气氛
是何其肃杀。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了 什么?你心里在想什么?你马上要做什
么?
边关战事一触即发的形势下,本是良马驰骋关山的 时刻,可是,情况却是
如此吗?(不是)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呼喊:
学生(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0.品读三、四句。
何当:何时将要。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明白这两个词形象
地暗示出骏马轻捷 矫健的风姿。)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什么时候才能够带上黄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
是呀,一匹千里之驹,纵有广阔天地,却不能肆意纵横, 驰骋关山;一个满腔
抱负之人,却不能施展宏才,为国立功,有所作为。这其中的怀才不遇,壮志
难酬,异常愤懑的心境又能与谁说?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境遇,人、马何其相
像!这真是,马,即是人 ,人,即是马。这一首《马诗》,写的分明就是诗人
自己呀!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渴望,让我 们齐读这首诗;(生读)
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企盼,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生读)一个< /p>


“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愤懑,让我们高声齐读这首诗!(生读)
《马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三、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四、小结: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 ,希望纵横大漠、快踏清
秋,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板书设计: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写景
何当金络脑, 抒情 施展才华
快走踏清秋。 为国立功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贺的《马诗》,有谁能来背诵一下。
2.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 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
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


寄托了自己的感情。。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 习鉴赏咏物诗
两首《石灰吟》《竹石》。
二、对比诗题,感悟题意
1.自读诗题,领悟题意。
石灰吟 竹石
2.找题目的相同点。预设:都是咏物、都有赞美的意思……
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吟读,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
2.译读,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点。
四、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石灰吟。
1.抓住关键词,体会石灰的特点。 < br>(1)从诗题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吟诵的是石灰,那么石灰有什么特点呢?诗中用
哪些词描写了石灰 的经历?
①自学指导自由读诗,请从诗中找出描写石灰经历的词语。(千锤万凿 烈火
焚烧 粉骨碎身)
②选择其中一个词,结合自己的想象,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①千锤万凿
A.学生谈体会。
B.千锤万 凿是不是把石头锤一千次,凿一万次呢?这里的千和万都是形容次数
很多,是虚词。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虚 词的四字词语?(千山万水 千言万语 三


言两语)那我们古诗中还有哪些诗句也有类似 使用虚词的呢?课件出示:竹外
桃花三两枝 桃花潭水深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
②烈火焚烧
A.学生谈体会。
B.看,这就是被烈火焚烧的石灰石(出示相应的图 片)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块石
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③粉骨碎身
A.学生谈体会。
B.学生能说到,就总结:是呀!石灰石经过烈火的焚烧,变成浑身雪白的 块状
石灰后,还要把水泼在上面,使它粉骨碎身。(出示相应的图片)
总结:哦,原来石灰就是先 ,然
后 ,最后 。
同学们,请再次默读这首诗,想一想面对如此的磨难,石灰又是怎样的
态度呢?
④若等闲
A.学生汇报。
B.如果学生答到“若等闲”就引出:说到“等闲”这个 词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
哪句诗?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而在石灰眼里,< br>千锤万凿是若等闲,烈火焚烧也是——若等闲。文中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同样
的意思,就是“全不 怕”。
2.石灰经历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最终粉骨碎身,它这么做的目的却只有一
个,那 就是——要留清白在人间。


(1)洁白的石灰在我们人间留下了哪些痕迹?(洁白的墙 、可用于干燥、吸湿、
去除异味、消毒……)
(2)此时,我们不由得敬佩石灰的 (顽强不屈、英勇无畏、无私奉献) 精
神。请带着这种感情把古诗读一读。(出示古诗)请学生示范读,齐读。
3.像这样,我们 通过抓住关键词来体会石灰的特点,这是学习咏物诗的一种方
法。(板书:抓关键词)
4. 知人论诗,学习托物言志。
(1)这首诗的作者是于谦,你们知道是诗人多大年纪写的吗?
(2)于谦作《石灰吟》这首诗的时间,一般有两种说法,一说是12岁,一说
是19岁。你们猜一猜, 这么年轻的他,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呢?你们来大胆的
猜猜?(于谦是个很有志向的人,从小就怀有精忠 报国的理想,想做一个品格
高尚的人。)
(3)的确,于谦自小就有远大志向。传授于谦小时 候,他的祖父收藏了一幅文
天祥的画像,于谦非常钦佩文天祥,就把那幅画挂在书桌边,表示一定要向文
天祥学习。——如果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样高声诵读这首
诗?
( 4)后来于谦长大了,他和文天祥一样做了官。现在让大家看一下他做官的故
事。课件出示:两袖清风的 故事。
如果你是做官后的于谦,你会怎么吟诵这首诗?
(5)后来,瓦剌入侵,当时的皇帝 明英宗被俘虏了,于谦就提出“社稷为重、
君为轻”的口号,让皇帝的弟弟继位,率兵打败了敌人,使人 民免遭生灵涂炭,
后来明英宗重新回来当皇帝,对当年于谦让他弟弟做皇帝的事耿耿于怀,再加
上其他官员的陷害,就以“谋反”罪把于谦杀害了。抄没家产时,于谦家除了


书籍,没有 值钱的东西。如果你是临死前的于谦,你又会怎样吟诵这首诗,来
向世人再次表明自己的志向呢?一起来 读。(配乐读)
(6)《石灰吟》一诗伴随了于谦一生,也见证了于谦的一生。这首诗不仅仅是
在赞美石灰,而是在——(他在抒发自己的志向,用石灰来比喻自己。)像这
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 志。托物言志也成了咏物诗的一大特点。我们通过了
解得诗人的相关背景知识,来理解这首诗,这样的方 法叫:知人论诗。(板书)
(二)《竹石》
1.接下来,请用我们刚才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请看自学提示一:自由读诗,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竹石的特点。
2.学生汇报。
(1)咬定:( 咬: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竹石是牢牢扎根在青山上
的,体会到竹石刚毅的性格。)
(2)立根:把根深深地扎入哪里?(立根,扎根、生根。破岩,破裂的岩石。)
(生长的环境非常恶劣 ,但是却能把生长,生命力极强)
(3)千磨万击:想象一下竹子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什么磨难,什么 打击?(风
霜雨雪电击雷鸣)
(4)创设语言情境,指导朗读。
①春天,当雷声轰鸣、闪电霹雳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②夏天,当暴雨袭来无情地鞭打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③秋天,当秋风飒飒吹得竹子摇摇欲坠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
破岩中。
④冬天,当风吹雪溅铺天盖地而来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
中。

< p>
经历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考验后,竹石挺立在山岩中,这就叫“千磨万
击还坚劲,任尔 东西南北风。”此时此刻,你最想用哪个词来概括一下竹石的
精神呢?可以是诗中的词,也可以是自己想 到的(不屈不挠 傲然挺立 百折
不回 百折不挠 坚定不移 坚贞不屈)
3.刚刚我们通过抓关键字词,体会了竹子的特点
请看自学提示二:请结合诗人的资料,说说这首诗托竹石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
志向?
(1)小组讨论交流。
(2)指名汇报,师相机点拨。
拓展以下故事:(开仓济民 )郑燮为官清廉耿直,爱民如子,任潍县知县县令
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救灾,让老百姓先 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
还大兴土木,兴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郑燮就把老百< br>姓的借条一把大火烧掉。就因此而被罢官,从此郑燮以卖画为生,度过贫寒的
一生。
郑 燮又叫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郑燮的画大多都是“梅兰竹菊”,
尤其是喜欢画竹,还在画上留下 这一首题画诗《竹石》,目的就是(他想托竹
石的坚韧顽强来表明自己正直倔强的性格、绝不向任何邪恶 势力低头的高傲风
骨。)来,让我们带着对郑燮的敬佩之情一起诵读这首诗。(配乐读)
五、对比参读,感悟升华
1.《石灰吟》《竹石》都是咏物诗,一首表达了作者不流世俗、两 袖清风的品
格,一首表达了诗人一身正气、正直高尚的思想品质,学了这两首诗,你们有
何感想 ?
2.在我们现实社会中有没有像石灰、竹石一样的人?


六、布置作业:
1.搜集以下一些咏物诗,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然后背一背。
《在狱咏蝉》(骆宾王) 《梅花》(王安石) 《青松》(陈毅)
2.小练笔:试着用托物言志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心声。( 所托之物参考:梅、
兰、竹、菊、松树、春蚕、蜡烛、粉笔、橡皮……)
七:板书设计:


石灰吟 竹石
抓关键词
知人论诗

昆明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暑假社会实践


英语好词好句摘抄-金陵十三钗豆瓣


查看电脑配置-异地医保报销最新政策


中考加分-长江沉船事件


小学五年级英语试题-广东高考信息网


克拉玛依教育网-体积公式


烟台南山学院-高考食谱


凤凰花-销售内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