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题及答案(含三套题)
余庆中学-驾驶员年终总结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
《古诗三首》课后题及答案
一、读拼音,写字词。
这是一条石板路,是工人一chuí(
)一钎kāi záo
( )出来的,痕迹很明显。
二、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 粉骨碎身浑不怕。( )
.
A.全,全然。 B.浑身。 C.也。
2. 何当金络脑。( )
..
A.为什么。 B.何时将要。 C.值多少。
3. 快走踏清秋。(
)
.
A.踩踏。 B.踏步。 C.走、跑。
三、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石灰石( )经过千锤万凿,(
)经过烈火焚身,
( )粉骨碎身,( )要把清白留在人间。
四、品析诗句。
1. “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咬”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任尔
东西南北风”中的“任”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这首咏物诗,采用了借物喻人、咏物明志(即借
物言志)的写法。前两句“
____________”,后两句“____________”。
2. 《马诗》中写景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运用的是_____
__、____ ___的修辞方法,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到“千锤万凿
”,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听到了
____________;“烈
火焚烧”“粉骨碎身”让我想到________________
的画面,感受到石灰石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粉骨碎身浑不
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清白”指石灰洁
白的本色,又比喻
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现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
___。“吟”是
_____________的意思。
2.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 )
A.烈火焚烧若等闲。 B.千锤万凿出深山。
C.要留清白在人间。
D.粉骨碎身浑不怕。
3.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物”是_____________
___,
“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
_____;
第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
___
的决心。
5.作者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一)别董大
①
[唐]高适
千里黄云
②
白日曛
③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
云。③
白日曛:曛,昏暗。太阳黯淡无光。
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
_____、北风、大雁和
________。
2.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
A.送别诗 B.写景状物诗 C.田园诗
3.
“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谊?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
①
向日金鳞开
②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
③
易水,霜重鼓寒
④
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
⑤
为君死。
【注释】①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
的光。②金鳞开:(铠甲)
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③临:逼近,到,临近。④霜重鼓寒:
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⑤玉龙:宝剑的代称。
1.解释加点字。
(1)甲光向日金鳞开。( )
.
(2)黑云压城城欲摧。( )
.
(3)霜重鼓寒声不起。( )
.
2.用原句填空。
(1
)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
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
场苦战。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______________的《易
水歌》: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
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
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
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
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
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
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
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
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
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参考答案
一、锤 开凿
二、1.A 2.B 3.C
三、即使
即使 即使 也
四、1.竹子的顽强 竹子无惧无畏、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
面貌 状物
抒情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对偶 比喻
平沙
覆盖着大漠,有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3.
石灰石埋藏在深山之中 工人们用铁锤和钢钎开采的叮当声 石灰
石在高温下煅烧
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 高尚的节操 纵然粉
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及永
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五、1.明 于谦 古代诗歌的一种
2.B 3.石灰 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4.仁人志士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 视死如归、不怕牺牲 坚守高尚节操 5.
不是。他想借这首诗明志,告诉
世人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
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六、(一)1.黄云
白日 雪 2. A 3.用“千里”好。“千里”
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
后两句情调相对
应。 4.不要担心以后没有人了解你、赏识你,天下人有谁不知道你
呢?
5.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要乐观豪
迈,积极进取。(二)1.(1)向着。
(2)毁。 (3)响亮。 2.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
携玉龙为君死 3.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C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
《古诗三首》课后题及答案
一、字词句集锦。
1.汉字的演变历史悠久,右图是某字的甲骨文,由字形可知这
个字是_____。
2.请你写一句含有“焚”字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焚烧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每年秋收之时大量的秸秆焚烧
不仅造成环境的污染,还易产生火
灾。请你写一句让人们停止焚烧秸
秆的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
二、看拼音写词语,并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过去,没有wǎnɡ
luò( ),人们过得都很踏(tā tà)
.
实。在燕(yàn
yān)山脚下,无论是拿着chuí zi( )kā
.
i záo(
)石山的,还是写诗作画的,都是干劲(jìnɡ jì
.
n)十足。
三、诗句赏析。
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浑”的意思是_
__________,“清白”在此处指________________。
(2)“_____
___________”四字极形象地写出石灰石被烧成石灰粉,
而“____________”三
字表现出其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3)给这两句诗划分朗读节奏:
粉
骨 碎 身 浑 不 怕,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4)这句诗的意
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
__,用自己的话说
说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整体感知。
1.
明代诗人________的《石灰吟》,采用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咏石
灰,实际是_________
_______,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
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和________
________的崇高气节。
2.
李贺在《马诗》中抒发自己想干一番事业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处把诗句补充完整。
2.下列关于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借用竹子顽强、执着、坚韧的特点,歌颂那些刚正不阿、决
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不
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人。
B. 第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劲竹刚毅的性格。
C.最后一句中的“任”字,写出了竹子放荡不羁、无拘无束的精神风
貌。
3.后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在狱咏蝉
①
骆宾王
西陆
②
蝉声唱,南冠
③
客思侵。那堪玄鬓
④
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①《在
狱咏蝉》:骆宾王时任侍御史,因上书论事触怒武则
天,以被人诬告受贿罪下狱,狱中写下此诗。②西陆
:秋天。《隋书·天
文志》载:“日行西陆谓之秋。”③南冠:这里指囚徒,即诗人自己。
④玄
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1.由“________、________”这两
个描写景物的词语可以推断这首诗
描写的季节是秋季。
2.结合语境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本诗中表明诗人品质的词语是(
)
A.客思 B.白头吟 C.高洁
(2)“露重”“风多”比喻( ),“飞难进”比喻( ),
“响易沉”比喻(
)。
A.言论上受压制 B.环境的压力 C.政治上的不得意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作者的“高洁”像蝉一样无人理解,即使如此他也决不放弃自
己追求的情操。(
)
(2)诗人巧妙地运用“白头吟”这一典故,进一步比喻朝廷辜负了
诗人对国家的一片忠诚
之心。( )
4.诗人写蝉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重点诗句说说。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七、写出下面诗句所托之物和所言之志各是什么。
1.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寒菊》)
借________喻指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借________喻指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3.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借________喻指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参考答案
一、1.焚
2.示例:烈火焚烧若等闲
3.示例:秸秆焚烧污染大气,秸秆还田肥沃土地
二、网络 tā yān 锤子
开凿 jìn
三、1.(1)全,全然 高尚的节操
(2)粉骨碎身
浑不怕
(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比喻 对偶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燕然山上的新月,像钩一样
四、1.于谦
借物喻人 坚贞不屈 清白正直
2.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五、1.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2.C
3.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
它还是那样坚忍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
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表现了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志向。
六、1.露重 风多
2.(1)C(2)B C A
3.(1)√ (2)√
4.从“露重”
“风多”“响易沉”可以看出,诗人借秋蝉因露重风高
而难飞难鸣,喻指自己忠直高洁而横遭诬陷,身陷
囹圄。
七、1.菊花 坚贞不屈 2.梅花 坚强高洁3.墨梅 正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
《古诗三首》课后题及答案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石头要经历qiān chuí wàn záo(
)、烈火fé
n shāo( )、粉骨碎身,最后才能成为清白的石灰。
二、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1.根据意思,写出诗中的词语。
(1)平常。(
)
(2)何时将要。( )
(3)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危险而丧失生命。
( )
(4)高尚的节操。( )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句中,“千磨万击”“东西
南北风”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与“千磨
万击”结构类似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与“东西南北”结构类似的词语还有: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等。
3.结合《石灰吟》,把石灰的一生补充完整。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留下清白
三、深入理解诗句,完成练习。
1. 郑燮的《竹石》中常被用
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立场坚定和受到
打击时绝不动摇的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李贺在《马诗》中抒发自己想干一番事业的情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 于谦的
《石灰吟》里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这两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四、试对文中三首诗进行比较,完成下面的表格。
相同点(表现手法)
《马诗》
托物言志
不同点(表达诗人志向) 《石灰吟》
《竹石》
五、比较阅读。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对于这两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A.《马诗》是一首边塞诗,我们可以从大漠、燕山、钩、马等意象看
出。
B.《马诗》是一首唐朝五言绝句,而《石灰吟》是一首明朝七言绝句。
C.《石灰吟》一诗
中的“浑不怕”的意思是毫不惧怕,后两句诗的意
思是:即使粉骨碎身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
人世间。
D.《马诗》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
旷远的场景,
后两句写诗人回忆之前在战场上策马驰骋的激动人心的
场景。
E.《石灰吟》的作者是唐代诗
人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
学史上又一位颇具盛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马诗》的作者是明朝名
臣
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2.《马诗》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咏马,实际上是
诗人自比为________,
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石灰吟》一诗,诗人以_____
___
为吟咏对象,表明自己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诗中的“清白”一词,一
是指_______
____________,二是指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写到马和竹的诗句有哪些吗?试各举一个例子。
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六、郑燮是清代的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擅长画兰、
竹,其诗、
书、画世称“三绝”。请仿照左侧对《兰竹芳馨图》的鉴
赏,结合本课学习的《竹石》,为下面的《墨笔
竹石图》写几句鉴赏
1316
语吧。
图上题诗:
兰竹芳馨不等闲,
同根并蒂好相攀。
百年兄弟开怀抱,
莫谓分居彼此山。
《兰竹芳馨图》
《墨笔竹石图》
这幅画诗画相辅,互相衬托,
反映了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此
画写悬崖沟谷之上,兰竹相对
而生,互相呼应。浓墨描绘兰
竹,飘逸潇洒,气韵飞动。
参考答案
一、千锤万凿 焚烧
二、1.(1)等闲 (2)何当 (3)粉骨碎身 (4)清白
2.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 示例:万紫千红 千军万马 千变万化
喜怒哀乐
笔墨纸砚 梅兰竹菊 诗词歌赋
3.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三、1.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2.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3.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416
四、
相同点(表现手
法)
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
《马诗》
业的抱负。
不同点(表达诗人《石灰
志向) 吟》
《竹石》
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拓展: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
称寄意于
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
特征来表达情感或
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法的作品的特点
是:用某一事物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
情等。
五、1. DE
2.良马 石灰 石灰的颜色 高尚的节操
3.示例:马: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唐]李白《送友人》
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清]
郑燮《竹》
六
、示例:画幅上的竹子挺然而立,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借
竹抒发了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襟,表达了
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
折的精神。竹子被人格化了,此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拓展: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通常“文
1516
托物言志
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
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
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
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
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等。他们标举“士气”<
br>“逸品”,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
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
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