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枫树上的喜鹊
数学迷语-武汉海关
第9课 枫树上的喜鹊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朗读,体会“?”“!” “……”的作用,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语言。
重点、难点
重点
1.识字、写字。2.熟练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听喜鹊一家的对话的过程和心情。
突破方法 (A
案)1.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探究识记生字的方法和生字的书写。2.学生通过图文结合,在朗读学习
中体会“我”与喜鹊弟弟一起学习的乐趣。(B案)1.学生自主识字、写字,合作交流识字技巧,并比赛识记
生字、生
词。2.学生自己动手画喜鹊图,从画中感受喜鹊弟弟的可爱。
难点
练习说话,能流利地讲述“我”与枫树上的喜鹊之间发生的故事。
突破方法 (A案)通过对比教学,
了解“我”与喜鹊一家的相处,掌握想象力的奇妙,再迁移到童话故事的层面,
发挥想象力。(B案)通
过教师的示范描述,积累语言,再进行修饰加工,尝试用自己的话说童话故事。
教法与学法
教法 (A案)情景教学法、讲授法、点拨法。(B案)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
(A案)读写结合法、自读自悟法。(B案)想象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A案)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生字卡片。(B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建议2课时。
A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你们想去吗?(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
师:山
村里有一条宽宽的大河,河水很清很清,就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河的旁边有一个渡口(用多媒体课件出
示图片),渡口就是摆渡的地方,可以让人们从河流的这一边去到另一边。渡口旁边经常会停着很多渡船(用多媒
体课
件出示渡船图片)。渡口的旁边还有一棵枫树,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枫树和喜
鹊窝的图片)。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枫树上的喜鹊》。(板书课题)
二、欣赏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枫树上的喜鹊的图片,并配音乐朗读,学生欣赏。
2.学生思考: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教师指名回答问题。
三、自主识字,合作探究识字方法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圈出生字,不认识的字请教老师或查阅字典。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录音,学生跟着录音朗读课文,注意听句子的语调和生字的读音。
3.学生分小组读课文,教师正音。
4.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检查认读。
渡口 枫树 绿荫 太阳伞 喜鹊 打开 称呼 游戏 上升
5.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识记方法。
(1)熟字加偏旁识记:教、便
(2)比较识记:并(并且)——拼(拼命) 度(度过)——渡(渡口)
(3)“加一加”识记:安+木=案 扌+掌=撑
(4)左右结构识记:戏、姨
(5)独体字识记:母
四、指导写字
1.教师组织学生认读田字格中的
8 个生字,并指导观察和讲解每个生字的特点。
2.学生描红,写完后和同桌交流自己写字的感受。
3.教师范写,提出写字时要注意的事项。
如:“戏”字的部首是“又”,左小右大。
书写“游”字时结构要紧凑,不要左中右分家。
书写“母”字时注意笔顺,第四笔是横。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后拓展
找一找关于喜鹊的其他资料,并与小伙伴交流。
板书设计
9 枫树上的喜鹊
伞 姨 弟 便 教 游 戏 母
课时作业
一、根据拼音写一写。
tài yáng sǎn yóu
xì mǔ qīn jiāo shū
ā yí
( 太阳伞 ) ( 游戏 ) ( 母亲 ) ( 教书 ) ( 阿姨
)
二、数一数,写一写。
“伞”字共( 6 )画,部首是( 人 )。
“游”字共( 12 )画,第 7 画是( 丿 )。
“戏”字共( 6
)画,部首是( 又 )。
“姨”字共( 9 )画,部首是( 女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2.通过阅读课文,发挥想象力,学会说童话故事。
一、复习生字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学生“开火车”读。
二、分段落理解课文
1.自主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主学习第1自然段,说一说从第1自然段中知道了什
么,是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圈出来,并和大家
分享。
(2)学生集体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第1自然段介绍了喜鹊窝的地理位置,从“渡口旁、枫树上”等可以看出)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含有“好像”的句子,并理解其意思。
如: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这是一个比喻句,将枫树比喻成太阳伞)
2.合作学习第2~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12自然段,并认真思考下列问题:
①这几个自然段中各自介绍了“我”与喜鹊之间的哪些事情?
②找找这几个自然段中含有“我喜欢”的句子,理解它们的意思。
(2)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关于喜鹊阿姨与喜鹊弟弟之间的对话。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
示喜鹊阿姨与喜鹊弟弟之间的对话,学生结合课文,体会喜鹊阿姨与喜鹊弟弟之间相处
的乐趣。
(4)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含有“像”的句子,并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意思。
如: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鹊阿姨。
(5)学生合作学习第5~12自然段,并合作演一演喜鹊阿姨与喜鹊弟弟之间的对话和相处。
(6)学生根据第5~12自然段的介绍,将自己理解的喜鹊阿姨与喜鹊弟弟之间的相处与同学分享。
(7)学生再读第5自然段,思考:“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出了喜鹊阿姨对喜鹊弟弟的
?
也反映了“我”对喜鹊一家观察得 ?(精心哺育 很仔细)
(8)学生齐读第13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真高兴”啊?(学生回答)
三、课堂小结
1. 学完课文,大家有什么感想吗?
2. 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词语和句子。
3.
将自己学到的童话故事讲给家人听,分享学习的快乐。
板书设计
9 枫树上的喜鹊
我喜欢喜鹊 喜欢站在枫树下
我听得懂喜鹊说话
我常常去看喜鹊
课时作业
一、用加点的词,照样子写一写。
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
..
天空中的太阳好像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
二、我会写。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我最喜欢体育课了,我们总是一会儿跳绳,一会儿打乒乓球,一会儿踢毽子。
教学反思
《枫树上的喜鹊》采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的方式穿插叙述,把
一个带着童真、童趣的眼睛去看待周围事物的孩
子展示在我们的面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童话就在我们
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创造诗意的生活方式。教师在
设计教学过程时注重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并指导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好
像”等造句说话。学生发挥想象
去体会喜鹊一家之间的对话以及欢快的相处过程,用正确的语气来朗读。体会“我”
听喜鹊一家的对话的
过程和心情是个教学的重点,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在学习课文
对话的语
句时,教师打破逐句分析的常规,用句式来指导学生运用课文语言来练说句子,旨在将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
自己的语言,这也是一个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B案
第一课时
环节
学案
一、探究新知
1.看一看。(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
中的图片)
2.我会猜。(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谜)
头黑肚白尾巴长,传说娶妻忘了娘,其实
它受人喜爱,因为常来报吉祥。
谜底:
参考答案:
1.略。
2.喜鹊。
教案
一、谈话导入
师:大家看到多媒体课件上展示
的图片了吗?大家喜不喜欢这个地方?我们今天还将看到更加好玩的
事物,大家感不感兴趣?请大家跟老
师一起读课题《枫树
上的喜鹊》。
二、自由读文,自学生字
(一)学习指导
1.学生自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
出生字、生词,重点读一读,并与同
桌指读。
2.教师领读,学生注意读音,尤
其是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
(二)学习检查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及时正音。
2.学生猜字谜,识记生字。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
果
(一)合作探究
1.学生合作读课文,分小组交流
识记生字的技巧。
2.学生集体交流,展开识记擂台
赛,比一比,谁记得准、记得快、记
得巧。
(二)小组展示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
认读,教师及时正音。
2.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三)归纳总结
采用“加一加”、熟字加偏旁、
比较法和左右结构识记生字。
设计意图
独立
学习
本课的主要
任务是识记生字。
教师首先用图片
抓住学生的眼球,
过渡到这堂课的
课题中,让学生在
脑海中形成各种
画面,再
让学生通
过自主学习和字
谜,认识生字。
二、探究思考题
剩下的这些生字,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
认识它们呢?
合作
探究
教师以识记
比赛的形式活跃
课堂的学习气氛,
在学生合作探讨
识记技巧的时
候,
教师注意引导学
生联系旧知识,帮
助学生构成知识
体系。
实践
应用
三、写字练习 四、课堂基础过关训练
我会书写。 学生完成“随堂练习”。
教师出示“伞、姨、弟、便、教、游、戏、五、书写练习
母”8个生字的范字。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伞、
四、随堂练习 姨、弟、便、教”等8个生字的书写
生字当堂过
关,落实字词重
点,注意字词的应
用。着重注意引导
学生养成良好的
1.我会注音。
渡( )
拼( )
冈( )
案( )
2.我会辨析。
并 拼
(
)命
( )且
蔽(
母(
懂(
撑(
)
)
)
)
度 渡
(
)河
( )假
参考答案:
1. dù bì pīn mǔ
gāng
dǒng àn chēng
2.拼 并 渡 度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练习。
1.学生认读8个生字,并观察和
交流每个生字的特点及它们在田字
格中的位置。
2.学生描红,写完后与同桌交流
自己写字时的感受。
3.
教师范写,提出写字时要注意
的事项。
如:“戏”字的部首是“又”,左
小右大。
书写“游”字时结构要紧凑,不
要左中右分家。
书写“母”字时注意笔顺,第四
笔是横。
六、课堂小结
1.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认识了
哪些生字?
2.课后与同学分享自己掌握的识
字技巧,并在田字簿中练习书写生
字。
书写习惯。
自我
总结
第二课时
环节
学案
一、复习旧知
1.我会组词。
伞( ) 弟( )
姨( ) 便( )
教( )
游( )
戏( ) 母( )
2.“开火车”读课文。
3.第1自然段介绍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
句中得到答案的?
参考答案:
1.雨伞 表弟 阿姨 方便
教学 游泳 戏言 母亲
2.略。
3.略。
二、探究思考题
1.从第2~12自然段中找出喜鹊阿姨与喜
教案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
指名回答第1题。
2.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检
查课文掌握情况。
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并思
考第 3题。
2.学生与同桌分享自己的朗读体
会,圈出重点的字词句。
3.学生谈谈看法,教师引导。
4.学生“开火车”读重点字词,
积累词语。
设计意图
独立
学习
理解课文,掌
握怎样从朗读中<
br>表达自己的赞美
之情是本课的主
要学习内容。教师
检查字词和课文
的掌
握情况,并且
通过第 3 题引导
学生自学第
1自
然段,提高学生的
自学能力。
合作
探究
三、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第2~12
自然段
教师让学生
合作学习、理解课
鹊弟弟的对话,说说它们的相处模式。
2.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
儿……”造句。
1.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
中
描写喜鹊阿姨与喜鹊弟弟相处时的
句子,与小组成员分享、交流。
2.学生想象画画,画出喜鹊阿姨
与喜鹊弟弟说话的样子。
3.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结合画
思考:“我”为什么觉得喜鹊会跟我
说话?
4.学生与同桌指读第3自然段,
理解“我”“喜欢极了”的原因。
5.教师请学生模仿喜鹊阿姨与喜
鹊弟弟的对话。
6.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第5~12
自然段,派代表分享交流。
7.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会儿……
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四、学习第13自然段,并练习说话
1.学生齐读第13自然段,并说说
从这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为
什么“真高兴”。
五、课堂基础过关训练
学生完成“随堂练习”。
文的内容,通过动
手画图以及观察
图片
的方式,将
“读——想——
画”各方面紧密联
系,感受“我”与
喜鹊一家之间
的
童真、童趣。
实践
应用
三、随堂练习
1.知识积累。(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喜
鹊一家的相处过程)
2.发挥想象力,说一说喜鹊阿姨与喜鹊弟
弟的相处。
参考答案:
1.略。
2.略。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此环节的设
计在于训练学生
的说话能力、想象
能力及语言表达
能力。
自我
总结
六、课堂小结
1.你从课文中发现“我”和喜鹊
弟弟有什么特点?
2.和同桌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
3.如果有人想了解你喜欢的动
物,你会怎么给他介绍?
资料链接
喜鹊道歉
牛和马共拉一辆装满货物
的车,它俩都不偷懒。走了很长时间,马累得满头大汗,牛累得气喘吁吁。一只喜鹊飞
过来,批评牛说:
“你看马头上流了多少汗,你身上却没有一点儿汗,一定是偷懒了!”牛不理睬它,埋头拉车。马忍
不住
地说:“你冤枉牛大哥了,你只看我头上流汗,怎么就没有看见牛大哥身上的呢?”
“牛大哥身上的汗
在哪里呀,我怎么什么都看不见哩?”喜鹊睁大了眼睛。马说:“你仔细看看牛大哥的嘴巴、鼻
子,还有
脚趾、皮肤,看到了吗?”
喜鹊凑近牛身看了看,果然,看见了小小的汗珠。“对不起,对不起,错怪
了你!”喜鹊连忙向牛大哥道歉。
牛大哥笑了笑,又继续拉车。
教学反思
《枫树上的喜鹊》这篇课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用第一人称和第三
人称穿插讲述故事,向我们
展示了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合作学习识记方法,以字谜、识记比赛的形式掌握生字,调动学生的学习
热情,帮助
学生打牢字词基础。
2.教师通过“读——想——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我”
与喜鹊一家的相处,再让学生想象画图,更深刻地感受
童话故事的乐趣。
3.教师让学生把握重点字词,积累语言,从字词中感悟童话故事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