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1《白桦》教案备课资料及课后习题
歌舞团招聘-金工实习
课题
白桦
11白桦
授课
课型
讲读课文
2课时
时间
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
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
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
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4.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5.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
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
难点
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课
新词、生字词,
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介绍作者
1 1.【出示课件2】
猜谜语:花下树旁正相会(打一树名)。
你猜出来了吗?(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赞美白桦的诗。
设计意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白桦》)
导入课题,简介作
导入
( )
今天我们来学习《白桦》这首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者,为下面学习新诗铺
分钟
白桦
长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就是白桦树。【出平道路,激发学习兴
示课件3】
(出示白桦
树图片)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4】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1895—1925),俄
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
父养育。1
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
趣。
刷厂当一名
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
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
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
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br>
二、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
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出示课件
5、6】
生字:绣 潇 绽 朦 胧
晖 徜 徉
桦 涂 茸 穗 寂 霞 抹
词语:白桦 毛茸茸 潇洒
花穗 朦胧 寂静 朝霞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穗”,翘舌音“绽 徜 ”。
②指导书写
初读课文,自主解决
字词问题,训练学生自
新课
重点指导“绣 潇
穗 霞” 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
(
“绣”左窄右宽,第九笔是横折折折钩。
)分钟
“潇”左窄右宽,注意第十笔之后的笔画是:竖 点 点 撇
竖。
“穗”左窄右宽,两部分部分组成“禾+惠”。
“霞”上窄下宽
,上面是“雨字头”,不是“雨”,下
面注意书写笔顺:横折 横 竖
横 横 横折 横 横撇 捺。
(2)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
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3)重点指导:
【出示课件7】
流苏: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子,常用
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
姗姗来迟:比喻走得缓慢从容。现在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
到来或来得很慢。
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
积雪银光耀眼。
毛茸茸:细毛丛生的样子。
徜徉: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4)齐读词语。
大家读准了字音,了解了字义。请把要写的字在课堂
上每个字写一
个,一定要看准每个字的笔画,端正、工整
地把每一个字写好,注意写字的姿势。
(二)指名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1.本文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写了什么?【出示课件8】
《白桦》一诗一共有4个小节,
第一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第二节写了白桦在雪花中的美。
第三节写白桦在朦胧的寂静中的美。
第四节写白桦在朝霞中的美。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出示
课件9】
以白桦为中心意
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
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
银
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
课堂小
四、课堂小结
结及拓
读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收获?
展延伸
读这首诗,认识并会写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读通了
( )
分钟
诗歌。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
目标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感知课文内容,先分
节概括,再整体感知,
降低概括归纳的难度。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出示课件13】
1.听写词语:白桦
毛茸茸 潇洒 花穗 朦胧 寂静 朝
复习词语听写,温故
设计意图
霞 而知新;出示图片,激
导入
(
)分
2.《白桦》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钟
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白桦》这
首诗,相信通过同学
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现在请大家翻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诗歌。
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出示课件
14】
(1)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1)看到的是“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
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
,亭
新课
亭玉立,丰姿绰约。”(板书:看到:披银霜,绽花
教学
( )
穗)
分钟
(2)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
富动
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
征。(板书:想到:高尚人格)
(3)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
爱之情。(板书:情感:热爱之情)
4.读一读,选择以下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
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课件15】
洁白的流苏 灿灿的金晖 姗姗来迟的朝霞
晶亮的雪花 银色的光华
白雪皑皑的树枝
预设:
阅读是学生个性
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
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相互交流可丰富
学生的感悟。
(1)这是一棵白桦树,枝头毛茸茸的,一串串花穗
起绽放,洁白的流苏美如画。
(2)傍晚,这棵白桦树在在灿灿的金晖中,闪着晶
亮的雪花。
(3)早晨,姗姗来迟的朝霞,又在白雪皑皑的树枝
上抹了一层银色的光华。
三、再读课文,总结特点
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
是什么?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
句数、平仄、押韵;现代
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
写法比较自由,句
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3.诗歌有什么特点?
诗歌的特点:【出示课件16】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板书:高度概括
抒情言志 丰富的想象 具有
音乐美 )
四、课后练笔,延续感情
1.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下。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出示:【出示课件17】
梨树(希尔达·杜利特尔)
银色的尘雾
从地面升起
我的手够不着
你升得那么高
哦,白银
我手够不着
在总结新诗特点
的环节,旨在使学生的
感性认识上升到一个
理性的层面,总结新诗
特点,加深对文本的理
解。
分享外国诗,并试着写
一写,激发学生写诗的
兴趣,训练学生写作的
能力。
你花团锦簇向着我们
没别的花能开出
如此坚挺纯白的花瓣
没别的花能从如此罕见的白银
再分离出白银
哦,洁白的梨花
你一簇簇花团
怒放在枝头
用你紫色的心
带来夏天,带来成熟的果实
2.师:试着当一回小诗人,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写
的时候注意分行。写完后,和大家分享。
3.同学们,学习新诗,我们分享了白桦的美,领略了
白桦高洁的品格,体会了作者对家乡的热
爱和思念之
情。
白桦【出示课件18】
板书
内容
看到:披银霜,绽花穗
想到:高尚人格
情感:热爱之情
新诗:高度概括 抒情言志
丰富的想象 具有音乐美
教学反思
作者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
流苏,在朝
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
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
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成功之处:
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
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然后围绕“看到
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细读诗歌,合作探究交流。接
着“借助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
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深入理解诗歌。
在学生
理解、感悟了诗歌内容之后,我还注意“总结区别现代诗、古诗的区别,总结
现代诗的特点。”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不足之处:
不过,教学这篇诗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些句子,学生体会得还不够深入。
今后应该先让学生自己体会,再课上交流,并带有感情地朗读,对句子的理解就会深
入了。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叶赛宁的抒情诗《白桦》于1914年发表
。这首诗意象鲜明、节律和谐、感情欢悦、意境
明丽,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诗分四节,每节四行。
首节总写白桦的特点。用“银霜”和“雪花”写桦树通体洁白的形象。
一个“涂”字准
确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
白
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
次节写桦树的枝叶。既然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去的叶上
落满了松软的积雪,“毛
茸茸”的,白色的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桦树镶了一道“雪绣的
花边儿”。
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流苏一般好看。这一句让我们想起岑参的名句:“忽如<
br>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者极尽想象,赞美雪后的桦树它傲寒挺立的形象。
三节作者
又总写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寂静”用“朦胧”来修饰,这是作者用感官
相通的手法,写出白桦含蓄
而高洁的精神,“玉立”写出它的挺拔,写出它的气质高尚,写
出它的非同凡响。“灿灿的金晖”,衬托
它的绚丽辉煌。“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突出
静静挺立的白桦不失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最
后一节,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用拟人的手法准确而细腻地描摹
了朝霞生成的过程,
“姗姗来迟”突出朝霞的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
染下的白桦大有“红装素裹,分外
妖娆”之意。
总之,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为了<
br>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鲜
明、生
动。
诗歌采用四行一节的形式,各节偶句押韵,全诗押通韵,读来音韵回环和谐,如一首欢
快
的小夜曲。加之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所以使这种
欢快之情增加了
几分深沉。
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它生性耐寒,又通体银白,气质高雅,所以诗人对白桦的礼赞其中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炽烈情怀!当我们读到“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的
<
br>
时候,我们能完全理解诗人与白桦那种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
【作者介绍】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苏联俄罗斯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
庭。1916
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
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
旬祭
》《一个流氓的自由》。参与发表意象派《宣言》,后来又写了《生活与艺术》。批判
意象派,表明了他
向现实生活的回归。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
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
。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
(1924)、长诗《安娜·斯
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一)夜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此
诗已被选入《外国名诗三百首》(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并已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上册语文
课本中)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jì jìnɡ( )
的乡村里, zhāo xiá(
)的映照下,一群群年轻的农妇自发集
中在农家的小院里xiù huā( )。
二、同音字填空。
rónɡ 毛( ) 光( ) ( )易 ( )化
xiù ( )花 生( ) ()着 优( )
三、给下面句子中的“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抹:①涂 ② 揩、擦 ③除去 ④轻微的痕迹
一抹()余晖 涂抹( ) 抹拭( ) 抹煞( )
....
四、指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
1.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
2.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重点片段品析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1.根据诗歌片段填空。
()的枝头 ()流苏 ()寂静
()金晖
2.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3.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六、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
作者:[俄国]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你认为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2.“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中“轻轻地”去掉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3.这首诗主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请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4.读了这首诗,你还能联想到哪些诗或诗句?
5.请你选择一个月明星稀或月黑风高的晚上,去感受一下夜的魅力,写一篇抒情短文或
几行小
诗。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你知道哪些有关植物的诗歌,摘抄一首,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
一、寂静 朝霞 绣花
二、毛茸茸 光荣
容易 融化
绣花 生锈 嗅着 优秀
三、④ ① ② ③
四、1.比喻 2.拟人
五、1.(毛茸茸)的枝头 (洁白的)流苏 (朦胧的)寂静
(灿灿的)金晖
2.仿佛看到了白桦树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
银
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
3.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
人格的象征。
4.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六、1.恬静、欣喜。
2.
不好。因为“夜来临,四下一片静”,静得连溪水也不好意思大声流淌,只能“轻轻
地”,突出了夜的静
谧,如果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3.把夜莺、秧鸡、溪水、明月、大自然等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以人
的动作、情感,给
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更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夜的诗情画意,使这首诗更富有感染力。
4.示例:郭沫若的《静夜》
5.示例:《那个窗口》还是那样的夜晚夜深云黑
无月亮只有一个明亮的窗口风儿,
轻轻地吹似乎在低语:睡吧 睡吧星儿,静静地眨仿佛在呢喃:寂寞
寂寞关不住的灯光
调皮地打破了星的孤独一路上高呼:苦读
苦读不安分的音乐幽默地参与了风的纠吵满
院里宣传:拼吧 拼吧如水的灯光透过那窗口一览无余似雾的
音乐穿过那窗口一泻千
里而那主人公影过那窗口犹如一尊雕像——维纳斯 思想者哦 那个窗口
七、窗边的树
弗罗斯特
我窗边的树呵,窗边的树,
夜幕降临时我把窗关闭;
但永远不要拉上窗帘吧,
以免将你我隔离。
你是地上崛起的朦胧梦影,
你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
你轻巧的叶舌高声宣讲的一切,
并非一切都情理至深。
但树呵,我曾见狂风将你摇撼。
假如你窥见我在这屋中睡眠,
你会看到我也曾猛烈地被激荡,
几乎被暴风席卷。
那天命运出于它的儿戏,
把我们两个联系在一起:
你受的是外界气候的影响,
而我是内心风雨的荡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