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第1课时 1-5的认识》 教案

萌到你眼炸
927次浏览
2020年08月12日 01: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通信工程专业描述-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记、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
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分与合。
3.使学生认识符 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
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
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重点难点】
1.认、读、写5以内各数,掌握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
2.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指导】
1.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因此教 学时,教
师要求学生按一定规格写数字,养成书写认真,一丝不苛的良好习惯。充分利用
学生的 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1~5各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用不同
的方法来表示数。
2.在教学加减法计算时,一方面尊重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口算,提倡
算法多样化,另一方面教师 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水平的算
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向学生 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
较、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这些内 容有一些感性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给学生
讲“集合”“对应”“统计”等名称。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8课时:
1~5的认识………………………………………………………………1课时
比大小……………………………………………………………………1课时
第几………………………………………………………………………1课时
分与合……………………………………………………………………1课时
加法………………………………………………………………………1课时
减法………………………………………………………………………1课时
0……………………………………………………………………………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1课时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6页的内容及课后的“做一做”,练习三第1、2、5题。
【教学目标】 < br>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
各数,要注 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奶奶的 农家小院”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
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重点难点】
1.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2.难点:1~5的写法。
【教学准备】


“奶奶的农家小院”电脑课件,1~5各数的写法课件,计数器 ;学生准备15
根等长的小棒,1~5共5张数字卡片,计数器,点子图。

【情景导入】
星期天,小明来到了乡下奶奶家,我们也随小明去参观参观小明奶奶的“农家小院”好不好?(播放电脑课件、投影或出示挂图)
【进行新课】
1.数数。
(1)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农家小院”里有哪些人和物,它们各有多少?
(2)组内交流
(3)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量少的,再数数量多的。
2.认、读数字1~5。
(1)1的教学
在集体交流时,当学生说到“1只小狗”时,就将1只小狗图移到主题 图下面,
教师讲明:像1只小狗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并在小狗图下面贴上数字“1”。
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人和物的个数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2)2、3、4、5的教学过程可仿照1的教学。
(3)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后,移动5张数字卡片,学生认一认,
并说说这5个数字各像 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先组内说说,后集体交流,最后师生
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通过这些形 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各数的
记忆,并通过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1~5各数的基数含义。
(1)老师指着“1”问:这个数是几?你能用小棒 来表示这个数的多少吗?学
生拿出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可让一名学生到台前演示。
(2)摆一摆
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 3、4、5的下
面,可以拼出你最喜欢的图形。


(3)说一说
集体交流,展示自己摆的图形,并说说用了几根小棒,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
喜悦和用数表示物体的乐趣 。
(4)说一说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4.学习数序。
(1)逐步感知1~5的数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问:“老 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来表示?”学生
回答后教师板书:学生拨珠,在计数器上先拨上1颗,然后教师再 让学生再拨上
1颗,看看现在是几颗?“1添上1是几?”学生拨完后回答,老师动态展示“1颗
添上1颗是2颗,即1添上1是2”的过程,并板书2。
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1 颗,再拨1颗,然后教师利用课
件清楚展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过程,并逐次 板书3,
4,5。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
学生按从少到多的顺序 排列点子图,教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
几?3在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然后教师再提问。
5.学习1~5各数的写法。
(1)教学1、2的写法。
①动画展示1、2的书写笔顺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学生仔细的观察。
②学生书写(或在桌子上写)
③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1、2,老师强调写字姿势,坐姿并且书写要工整、
美观。
④全班展示
(2)教学3、4、5的写法教学方法同1、2一样。
【课堂作业】
1.教材第16页“做一做”第1题。
强调数数时要细心,连线时要求用直尺连线。


2.教材第16页“做一做”第2题。
3.第18页练习三第1、2题。
【答案】 2.5 4 3 2
【课堂小结】
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1~5这5个数字朋友 ,了解了它们的顺序、掌握了
它们的写法,知道了生活中物体的个数可以用数来表示。
【课后作业】
1.练习三的第5题。
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第1课时 1~5的认识
1 2 3 4 5

1 .创设情境,把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对象。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 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把生
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对象,学生会感到亲切,对 数学产生兴趣,进而产生强
烈的学习动机。
2.优化数学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 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对于
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深入地理解1~5各数的基数含义是有一定难度的。所 以需
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采用直观、形象和生动的
教学方法 深入浅出地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抽象的概念。
总之,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在熟悉的 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再用
学的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生的
学习就能得到情感体验。

“1”的用处
小朋友,你知道吗?在 数学中“1”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表示很小很小的物


体,也能表示很大很大的物体。不 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还能表示一群物体呢!

试一试,你能用“1”像上面那样说说你所认识的事物吗?

广东高考作文题-情人节祝语


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司法考试查询


福建高考-全日制专业学位


吃鸡蛋-淮安中考网


刘宸希-重庆大学分数线


教师节的ppt-法学毕业生自我鉴定


银行从业资格证报名入口-中考报名网


绿色环保知识-童年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