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命名规则

别妄想泡我
740次浏览
2020年08月12日 02:2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樱花花语-幼儿园小班教师寄语


作者:闫岩 来源:科学新闻杂志 发布时间:2010-5-25 13:51:2

小行星命名有规则
中国小行星的命名似乎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这也和天文台的观测是主要渠 道,而中国的天文
爱好者少、装备弱相关
闫岩
5月4日下午,北京。四位科学家从 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手
中接过小行星命名证书和小行星运行轨道铜牌。这四颗 由中国国家天文台所发现、已获国际
永久性编号的小行星,分别以四位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数学家吴文俊、高性能
计算机专家金怡濂、航天专家王永志和气象学家叶笃正命名。
如何命名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环绕太阳运行、质量和体积都比行星小的天体,主要集中在 火星和
木星间的小行星带。1801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Giuseppe Piazzi)在西 西里岛上发现
一颗小行星,并命名为“谷神星”,自此拉开了小行星拥有自己名字的历史序幕;到200 8
年8月28日,已经获得国际编号的小行星数量为190128颗,其中有14698颗小行星已经获
得了国际命名。
当一颗小行星在夜空中被观测者捕捉到,并不意味着可以直接为其命名。发现 者需要
将其上报至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该联合会将根据观测者的上报,授予该行星一个暂定编号。
但由于许多小行星在被发现一段时间后,也许运行至远离地球的地方会因变暗而“消失”一
段时间,之 后再重现,所以为了避免新的发现只是重复工作,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中心会
对新发现的行星进行检测 。只有当一颗小行星在至少4次回归中被观测到,其轨道又能够被
精准地计算出来,小行星中心才能赋予 其一个永久性编号。已获得永久编号的小行星,其发
现者有权利在编号十年内为行星命名。经国际天文学 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审核后对外发
布,至此一颗小行星才真正拥有自己的名字。
小行星的 名字多种多样,除了以人名命名外,还有一些被冠之以地名等,更有甚者,
发现者还会以宠物名给小行星 命名。为了规范小行星命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规定小行星的
提名:名字长度在不得超过16个字母;最 好只是一个单词;名字(在某一种语言中)可拼
读;名字不具冒犯性,不能与已有行星及其自然卫星的名 字过于相近。
代表发现者意志
除以孔子、老子、张衡、陈景润、钱学森、巴金等为名的小行 星外,全国30多省、区、
直辖市都已经拥有自己的小行星。
在一些天文爱好者看来,中国小 行星的命名似乎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将发现的小
行星命名成哪里的地名,可以和当地建立好关系。” 一位天文爱好者告诉《科学新闻》。“在
早期大家都认为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国际荣誉,这种观点在中国一 直存在。”
“小行星的命名代表的是发现者的意志。命名本身是对于小行星发现者的一种奖励。”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认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早些年已经将30多个省市区全部
命名,目 前再命名便是一些具体地方的地名。对于地名的选择,多是由于天文学联合会在这
里召开了会议,该地对 天文学研究作出了贡献、支持,或者该地在天文学上有特殊意义。


据《科技导报》苏青、 黄永明等人统计,截至2008年2月28日,获得国际命名的小
行星中约122颗是以中国人名命名, 还有11颗是以美籍华裔科学家或美籍华人命名。其中
共有43颗是以中国科学家名字命名,另有10颗 以美籍华裔科学家命名。
朱进表示,之所以科学家名字居多,是由于小行星观测本身便是一种科研工作 ,科学
家最接近这个工作。同时以科学家进行命名争议较少,而如果以企业家或者是其他行业人名
命名则比较麻烦。
在对于小行星命名的规定中,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曾规定主要以政治或军事活动而闻 名
的个人、事件的名字,需要在当事人死亡或是事件发生超过100年之后才能被用于小行星命
名。
据了解,中国最早开始观测小行星并对其命名主要是集中在紫金山天文台。从上世纪
50 年代起至今,该天文台发现小行星约150颗。在早期,紫金山天文台曾以企业家、慈善
家命名小行星居 多。
“以谁的名字命名,大多是取决于发现者或是团队。有的企业家可能对研究团队提供
过资 金或是其他的支持,发现者会在命名时候考虑以这些人的名字命名。”朱进说,“仅仅
想靠出钱购买小行 星署名权是没有可能的。”
据朱进回忆,在上个世纪90年代,针对小行星命名的问题,中国科学院曾 经专门对紫
金山天文台发布通知要求,今后在小行星命名时,以人名命名要征得该人所属部门的同意,< br>并报中科院审核。
“目前我们依然在小行星命名的时候都会上报到中科院备案,但是尚未出现过 不通过
的情况。”朱进说。
相比上个世纪50年代起步的紫金山天文台,由北京天文台更名而 成的国家天文台在小
行星的观测上起步晚,但成绩多。从1995年至今,国家天文台累计观测到小行星 约1400
余颗。但是这些小行星并非都有自己的名字。
“目前已经得到命名的仅有80多颗 。”朱进说,由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每个月仅为100
到200个小行星命名,所以很多小行星尚未取得 命名。“由于小行星命名权的期限是发现后
十年,所以理论上讲已经有很多小行星失去了得到名字的机会 。”他说。
谁在看星星
查询中国已申报的小行星命名情况可见,在发现者一栏极个别的是由 个人发现,其余
多为“紫金山天文台”“国家天文台(或是北京天文台)的名字居多。对于个人发现小行 星
数量少的情况,朱进表示,这是因为中国的天文爱好者太少,能够坚持从事小行星观测的更
少 ,不过几百人。
在中国,个人和其他机构发现小行星的状况屈指可数:中山大学大气科学专业大四学< br>生叶泉志从2005年至今发现了多颗小行星;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发现一颗获得永久编号的小
行星 并命名为——“威海”。
黄永明正是一名天文爱好者,自从中学时看过一本天体相关书籍后,他爱上了 星星。
他认为,更多的天文学爱好者是因为一次流星雨或是其他天体景观而喜欢上天文学,但是真
正可以自己进行观测的并不多。这是因为国内很难买到光学镜片,而且价格很高。“国外很
多天文学爱 好者用的都是直径一米的光学镜片,而中国天文台很多也是直径一米的光学镜


片。国外天 文学爱好者使用的设备和我们国内的专业设备可以相媲美。”他说。上述提到的
中山大学大四学生叶泉志 所使用的设备也是台湾的望远镜。
从专业知识而言,中国与国外也相差较远。在天文馆八个研究课题中 ,小行星的研究
最弱。国内目前最大的望远镜光学镜片直径是2.4米,而国外已经达到了10米。 < br>没有设备使很多天文学爱好者只能成为一个小行星“围观者”。而随着年龄的增长,
有的围观者慢 慢离开。
黄永明依然记得自己最后一次参加天文爱好者的活动。那是2001年的狮子座流星雨,当时还在河南读书的他跑到北京密云和其他爱好者一起观测狮子座流星雨。一晃眼8年时间
过去,因 为工作的忙碌、生活的压力,他再没有时间参加类似的活动。但一谈起天文学,他
还是会精神为之一振。 他告诉《科学新闻》,很多天文爱好者的状况和他很像,由于工作等
种种原因,中国的天文爱好者能坚持 很久的不多。■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0年第10期 学界)

北京公安局-三年级观察日记


奥特加-美剧时间表


有关月亮的诗句-赞助商致辞


辽宁大学分数线-寝室文化节策划书


三思而后行作文-中南大学考试中心


辽宁理工学院-新年祝福图片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六年级上册数学答案


房地产估价师报名-湖南女子学院招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