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新闻报道中文化词汇的转换
预备党员谈话内容-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龙源期刊网 http:
对外新闻报道中文化词汇的转换
作者:肖爱萍
来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10期
摘要:由于新闻报道自身的特点和中英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对外新闻报道中不可避免地要面
对一些承载着
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这些词汇的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跨
文化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在对外新闻报道中,对文化词汇常采用音译、直译或直译加解释性文
字、意译或意译加解释性文字、或重
组的方法进行转换,并针对不同的受众对象和传播目的选
择有效的翻译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对外新闻报道 文化词汇 文化信息 传播效果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发展,汉语从一个最大
的地区性语言正走向国际化。大众媒
体的对外宣传与报道,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中国这个有着深厚传
统文化的大国有了更深的
了解,并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语言是文化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文化的
影响和塑造,而语
言又反映文化,它隐含着一个民族的人文历史、心理变迁、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衣食
住行。
因此语言与文化的联系非常密切。一个民族的语言与这个民族的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正因为语言中渗透着文化,语言中的词汇和惯用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对外新闻
报道
中,我们所关心的“不仅仅是我们报道了多少内容,而且还应该关心有多少内容能进入读者的头脑”①。因此,如何将中文词汇中的文化信息快速、通顺、准确地传递出去并得到不同文化背景
读者
的理解,正是我们对外新闻报道中所特别关心的。
对外报道中常用的文化词汇转换方法
纽马克先生将文化词汇(cultural w
ords)分为生态、物质、社会、姿势和习惯及社会组织、
习俗概念等五大类②。在对外报道中,最常
见的文化词汇莫过于地名、人名和社会组织类的专
有名词。除了像“北京”、“上海”、“长城”等众所
周知的有代表性的地名和人名可直接用汉语拼
音外,其他社会组织类名词则常用音译加解释性文字,使读
者了解一些基本信息,加强印象,扫除有
碍理解的模糊概念。对于介绍中国特色的词汇,则总是先尝试直
译或直译加少量解释性文字,因
为这样才能突出我们的“特色”,使读者了解我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对外
新闻报道虽然是一种书面
语的形式,但由于面向的是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以及不同文化背
景的读者群体,
因此它的语言主要以简洁、通俗易懂为主旨,而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性较强的术语。对于
文化
背景深厚的词汇,因无法直接说明或详细说明而需要占用大量报道空间的词汇,我们往往借用英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