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

余年寄山水
558次浏览
2020年08月12日 06:1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正纪念堂-江门人事


第一单元
 《龙的传人》
1、写出5个带有带“龙”字的成语:



2、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4、关于龙的传说,西方和中国有什么不同?


《大人们这样说》 1、课文围绕“龙”这个主题分别讲述了“龙”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心目中的
形象,赋予它 深刻的含义:龙象征着正在腾飞崛起的中华民族。
爷爷
奶奶
爸爸
妈妈
老师
怎样说的?
怎样说的?
怎样说的?
怎样说的?
怎样说的?
 《叶公好龙》
1、这一则寓言教育人们做人应该 。
用来讽刺 。
常常用来比喻 。
2、叶公喜欢什么样的龙?从什么地方能看出来?


3、当见到天龙来的时候,叶公又是什么样的表现?



4、他到底喜欢什么?从课文中找相关的语句。










 《神奇的书》
1、这首哲理小诗以比喻(战舰、坐骑)热情地讴歌了书的神奇、书的魅力、书的美丽。
2、 书的神奇表现在:博大精深、质朴无华、所有的人在书的面前是平等的,每个人都
有读书的权利。 3、“书装载了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的含义:书那样博大精深,书蕴藏了人类最宝贵
的精神财富 ,读书能使一个思想狭隘的人变得豁达,能使一个行为粗俗的人变得文雅,
能使一个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 强,能使一个目光短浅的人变得志趣高远……书能净化人
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
4、文中的比喻手法和仿照写诗。
5、有关书的格言。
 《忆读书》
冰心(原名:谢婉莹)奶奶读书的体会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读书好。这是全文的 重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读书能陶冶情操;读书能扩大
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有 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2、多读书。作者冰心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 在“读万卷
书”。她读过的书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 事》、
《红楼梦》
3、读好书。作者冰心说她“会挑选、比较”
4、“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的作用。
5、第二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
爱。
6、“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表达出渴望和眷念之情。
7、“我决定咬了牙……”形象地表现了决心之大。
8、“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 ……”“越看越懂”是说:读书越多,知识积累
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9、“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就是:总的而言,或总体而言。起“总结、概括”的作用。
 《走遍天下书为侣》
1、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比喻为朋友和 家。朋友和家,人人皆有,而且感情深挚,充分表达出了对书
的喜爱。比喻句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 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2、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一 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后的由衷感叹。从不同的角度
以不同的方式去读,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 颇丰。书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这
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指书已读多 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
就读。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 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4、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
本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而感受不同。
作者指的 是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
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 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5、作者以书为侣是因为:在作者心中,读书如口味精美 的菜肴,如与朋友交谈,如与
亲人见面,令人回味无穷。
 《我的“长生果”》
1、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书,人们称它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生动、形象
地提示出书籍在 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滋养心灵,提升心智,丰盈灵魂,丰富人
生。
2、作者悟到的道理。
 《登飞来峰〉
1、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散文成就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理解诗句(重点词语)的意思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夸张 )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
的高峻陡峭。
4、《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 的情怀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古诗文中借物抒情的句子还有许多。(如:春 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
灰泪始干。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前:写景,后:抒情)
6、《登飞来 峰》中蕴含深刻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 《题西林壁》
1、《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从正面、 侧面、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六个
方面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 全面,如果主观片
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正如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
“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3、理解诗句(重点词语)的意思。
 《牛和鹅》
1、课文 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
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2、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3、课后练习
 《一颗螺丝》
如何理解朋友最后说的话。(朋友的这段话写出了他对待一颗螺丝的态度。第一,这位< br>朋友知道,这颗螺丝虽然仅仅值三角钱,但这不是那颗螺丝的真正的价值,它对于顾客
来说非常重 要;第二,作为老板,要急顾客之所需,帮顾客解决“燃眉之急”,赢得顾
客的信任,而不应该考虑自己 的付出与所得是否成比例;第三,这次顾客虽然只买了三
角钱的螺丝,但下次还会来,将来也许买的是上 千元甚至几万元的货物。从这位朋友的
话中,我们看到了他取得事业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不放过一颗螺丝 的生意,热情对待每
位顾客,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因为往往有时一颗螺丝会值上百万。
 《用目光倾听》
1、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与人交往要真诚。
2、用目光倾听就是:在与别人交流,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望着对方。
3、课后练习题。
 《信任》
1、《信任》一文赞美了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美好品质,也抒发了被人信任的喜悦。


2、路边的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它把人们引向果园动手采摘果
实,更把 人们引向互相信任的的崇高境界,在那里人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
任的喜悦。
3、 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简明、准确、及时的告示牌;
木桌上的留言;训练 有素的狗、猫)
4、课后练习题。
 《修鞋姑娘》
1、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写了“我”寻找修鞋姑娘,然后写了“我”的修鞋经历,
表现了修鞋姑娘善良、真诚的品质。
2、抓住修鞋姑娘的句子,体会姑娘的品质。
3、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得的 地方?(课文在结构上采用了倒叙的手
法,为表现修鞋姑娘的品质,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 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
写。 )
4、课后练习题。
 《九色鹿》
1、这 是一则神话传说。写一只善良的九色鹿因为同情一个落水人,奋力相救,之后,
白鸟也予以帮助,被救的 人很感激,后来,这个人恩将仇报,带领人马去捕杀九色鹿来
做药,救治国王。九色鹿发现真相后,义正 词严,在森林王国众多朋友帮助下,将衣冠
禽兽消灭。赞扬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谴责背信 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
径。
2、分析文中人物。
 《凡卡》
1、“ 在写第一个字以前……架子上摆满了楦头。”这简单的几笔描写出了凡卡定写信前
提心吊胆的心情,说明 他对老板等人的恐惧。这为后文写凡卡的痛苦生活埋下伏笔。
2、 “亲爱的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 上糖果的时候,请你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
匣子里头。”这描写表现了凡卡是一个特别纯真的孩子, 富有儿童情趣。
3、“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这个细节很自然地使行文从凡卡对 爷
爷守夜和乡村夜景的想像中回到信的内容上来,使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
4、“凡卡把那张 写满字的纸……把他那宝贵的信塞了进去。”这里细写凡卡如何写信封,
把信投进邮筒,目的在于暗示人 们:凡卡的希望不过是一场不能实现的梦。联系前文可
知,即使他写了详细地址,贴了邮票,也不可能改 变自己悲惨的命运,因为他生在罪恶
的社会。这就深化了中心思想。
5、“凡卡伤心地叹口气 ,又呆呆地望着窗口。”这句话写出了凡卡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及
对乡下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这个九岁 小男孩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6、文章以梦结尾,暗示凡卡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只是个不能实现的梦。
7、“揪”、“揍” 、“随手”、“打”、“直戳”,揭露了老板和老板娘的“凶狠”、“毒辣”、“残
忍”,反映了凡卡的 无比痛苦;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罪恶。“别想”、“只好”,反映
了凡卡的非人生活;“受不住”、 “慈悲”、“离开”,反映了凡卡渴望自由的心情。
8、课文是按(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的顺序写的。
9、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 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莫斯科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
科不是穷人呆的地方的; 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10、“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 要死了!……”。这一自然段分四层意思:①挨打;
②挨饿;③没法睡;④请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


11、用“望”这个字组七个词,能恰当的填在下面这段话中。
小凡卡(渴望 )得到幸福,但他受尽了老板的折磨,生活没有(指望)了。他给乡下的
爷爷写信,(请求)爷爷能接他 回乡下去,这是他美好的(愿望 )。信寄出后,他整天(盼
望)着。两个月过去了,爷爷没有来,他很 (失望)。半年后,乡下捎来口信:爷爷死
了。凡卡从此(绝望)了。
12、这篇课文通过凡 卡给乡下的爷爷写信,请求爷爷能接他回到乡下去这件事,反映了
沙皇统治下俄国贫苦儿童的悲惨命运。 文章内容分为叙述、写信、回忆三部分。其中凡
卡在写信过程中主要回忆了爷爷守夜和跟爷爷砍圣诞树这 两件事。最后,文章以凡卡甜
蜜的梦结束,这样写的妙处是:暗示凡卡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只是个不能实 现的梦。
13、凡卡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第二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联想到爷爷,突出了凡卡对爷爷的
思念;联想乡 村夜景:“没有月亮的夜晚”,“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可是整个村
子——白房顶啦,……全看 得见。说明夜景清静。“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
星,……”说明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 这与凡卡的学徒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
明凡卡想念爷爷、思念家乡。联想到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 农村的生活很贫苦,
但在凡卡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了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单与凄凉。
 《种子的梦》
1、这是当代著名诗人柯岩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写的一首诗歌,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
后期 ,噩梦即将过去,光明即来。作者在诗中运用浅显、形象、人性化的语言来向我们
描述种子的梦,抒发了 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新生的寄托。
2、诗人运用浅显、形象、人性化的语言来向我们描述种 子的梦:在寒冷的冬季,种子
默默地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吸收着养分,积蓄着力量,梦想自己发芽、长 叶、开花结
果……
全诗共八节,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诗人把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比喻成 一个冰冷冰
冷的世纪,把种子比喻成一条小小的沉默的鱼。像小鱼“潜身”在碧绿的海底,“憩睡
在母亲怀里”梦想春天的到来,而默默地积攒着力量。第二部分:种子的梦想是什么?
运用拟人化的写 法表现种子思念阳光,迎接春光的心语:把自己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感
交付于蜜蜂,结出果实。对这一过 程的描述也就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畅想未来的美好
的愿望。诗的最后一句:“明年的春天会更加美丽” ,点明了诗的主题。
 《新月集》
1、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诗集《新月集》中的两首散文 诗。作者用平和的笔触,娓娓道
来,像在诉说又似自语,描绘了孩子美好、善良的内心世界。
2、《对岸》 文章主要内容
(1)“我”想象中的“对岸”,有着怎样令人神往的美妙的景象? 明确:“我”想象中
的“ 对岸”,是一片世外桃源般地,恬静闲适。丰富极具田园气息的神奇乐土。在那里,
人们耕耘,放牧,各 种飞禽鸟兽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栖息生长,连长草在月光下也呈现出
异彩。
第一部分:这一幅“ 对岸”的画面是淳朴无华的农庄田园,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即使
那里的人和物都是那样的普通平常,甚 至夜里还会有“豺狼 ”,但在孩子的眼里仍就是
个可爱而又令人好奇的地方。
第二部分:“ 对岸”普通池塘的周围,在孩子看来,飞禽走兽,一花一草,都有生命有
情趣,“对岸”是自然界的万物 自由自在生长的地方,一个美丽愉快而令人神往的地方。
(2)想象如此美妙的景象,作者寄托着怎样 的愿望和追求?明确:作者热爱母亲,热
爱故土,热爱大自然之情正是体现在每段最后“要做这渡船的船 夫”,而不是简单地离


开。
3、《职业》表达了孩子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向往生活,学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烛之武退秦师翻译-校庆演讲稿


舞蹈好运来串词-学校后勤工作总结


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2016福建高考


萝卜头-崇尚英雄


学习方法演讲稿-重阳节小报


江苏人事考试网-潮州市金山中学


合肥一模-就医难


抹不去的记忆-感恩节贺卡图片